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以胫后肌外移为主的手术治疗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王浩烈;马平虎;张学杰;刘兴墩;付蕴锋;罗文生;贺绥远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病因不明,但有学者认为肌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肌力不平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1~4].导致肌力失衡的软组织挛缩包括胫后肌腱、跟腱、足的内在肌、内侧跗跖关节囊、胫前肌,三角韧带及跟舟韧带等,其中胫后肌腱是造成马蹄内翻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88年12月以来,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人41例60足,均采用胫后肌外移为主的矫正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作者:穆晓红;徐林;许世刚;曹旭;张鹏;郑晨颖;陈江;李小平

    目的:评价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52例痉挛型脑瘫SPR术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 33例(38足),女 19例(26足);年龄6~10岁,平均7.8岁.Ashworsh分级:Ⅲ级34例.Ⅳ级18例;踝阵挛阳性者42例.采用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结果:随访1-3年,平均2.6年,痉挛步态明显改善,畸形均无复发.根据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判定:优32例,良14例,差6例.结论: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分型与术式选择

    作者:栾波;陈艺新;陈克洲;彭少英

    我院自1985年3月~1996年8月共收治84例痉挛型脑瘫马蹄足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4例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3.5~36岁,平均15岁。术前混合畸形状况:双下肢交叉腿、屈膝、马蹄足65例,单下肢屈膝、马蹄内翻足8例,单下肢马蹄足11例。均伴有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阳性。为便于手术,我们将足下垂畸形分为动力型畸形和固定型畸形。2 治疗方法根据分型、年龄及肌张力大小,选择手术方法。A术式:为腓肠肌支切断术。窝处横切口,显露胫神经,然后找到支配腓肠肌内、外侧头的两根肌支,并用镊子轻夹神经,可见腓肠肌内、外侧头出现收缩,确认神经分支后切断。2周后开始锻炼。B术式:为腓肠肌腱膜切断滑移法。小腿中下1/3后作切口,显露腓肠肌腱结合部上3cm,腱膜上作倒“V”型切口,背屈踝关节滑移延长,石膏固定6周。C术式:为腓肠肌支加腓肠肌双头切断术。游离并确定胫神经到腓肠肌两个头的分支,切断约1cm,再用血管钳分离腓肠肌二头原位切断。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背曲10°,石膏固定3周后功能锻炼。

  • 手法矫正和绷带固定治疗痉挛型脑瘫马蹄内翻足53例

    作者:娄元俊

    资料显示,痉挛型脑瘫约占脑性瘫痪的60%~70%.由于小腿三头肌以及胫骨后肌痉挛造成的痉挛性马蹄内翻足为常见的继发损害,是脑瘫患儿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步行、姿势的维持、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1].在相应的年龄段给患儿提供足底的全面承重训练,使踝关节恢复正常的生理力线,促使患儿在站立和行走功能方面得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B超诊断胎儿脑积水并双侧马蹄内翻足1例

    作者:常立功

    孕妇,32岁.孕23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双顶径6.2 cm,股骨长径3.6 cm,脊柱排列整齐,胎心搏动规律,胎盘位于左侧壁;胎儿脑室扩张,内径约1.4 cm,可见悬浮脉络丛,双侧足底、胫腓骨分别可在同一切面显示.超声诊断:单胎存活,胎儿畸形(脑积水、双侧马蹄内翻足,见图1).后经引产、尸检证实.

  • 中孕期筛查胎儿内踝角超声正常值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云;宋杰东;王文荣;孟凡艳;高兴;吕杰

    目的 建立孕20~26周胎儿内踝角正常参考值范围,探讨内踝角在诊断马蹄内翻足中的价值.方法 将孕20~26周产前超声筛查中可疑马蹄内翻足的42只胎足(共27胎)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20~26周产前超声筛查正常足300只(共150胎)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胎儿第一、五跖骨横切面足底连线与胫骨长轴夹角(即内踝角)大小,对两组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胎儿内踝角各孕周测量值恒定,与孕周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x)±s)为(78.89°±9.24°),病例组((x)±s)为(37.64°±7.9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踝角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胎儿内踝角的角度与孕周变化无显著相关性,测量值可为产前诊断马蹄内翻足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胎儿足底形态在诊断马蹄内翻足中的应用

    作者:廖慧芳;蔡爱露;王冰;王晓光;李婧宇

    目的 评价胎儿足底形态在诊断马蹄内翻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怀疑马蹄内翻足的42只胎足(共27胎)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18~39周正常胎足207只(共129胎)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的足宽、足长,并计算二者的比值.对病例组于产后随访或引产后进行测量,采集足印,测量双踝角大小.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胎足的足宽、足长及二者比值,并对患足的足宽与足长的比值与产后测量的双踝角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足宽、足长及二者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患足足宽与足长的比值与产后测量的双踝角大小之间存在负相关(r=-0.851,P<0.05).结论 胎儿足底形态可为产前诊断马蹄内翻足提供更多信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正常足相比,患足更宽、更短,且当足宽与足长的比值越大时,双踝角越小,提示马蹄内翻畸形越严重.

  • 胫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康复学评定

    作者:王世杰;庞红;王东;李鲁平;左焕琮

    目的:利用康复学评定指标,探讨胫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性.方法:对26例脑瘫患儿的41只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进行胫神经缩窄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用肌张力分级(Ashworth score)、关节活动度(RO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1年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肌张力增高,踝关节活动范围和内翻畸形有明显改善.通过康复训练,粗大运动能力改善于手术后半年显现.结论:胫神经缩窄术对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手术后及时、正规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周璇;杜青;陈佩杰;赵黎;梅钊;吴磊;潘华勇;杨晓颜;李孝洁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唐秀君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坚持手术前后的功能训练,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减少复发.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矫正马蹄内翻足效果均很满意,1例仍有轻度内收.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前后,应重视皮肤和关节的护理,坚持手术后的功能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

  • 山东省文登市残疾儿的分布现状及应对策略

    作者:于永莲

    1 文登市病残儿分布状况及种类2001~2005的5年内文登市共鉴定病残儿108例,其中,男91例、女17例,先天性残疾67例,产伤及外伤性41例.在先天性残疾中,以先天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发病率高,为28.70%(31/108);先天性心脏病10.19%(11/108);先天性耳聋4.63%(5/108);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63%(5/108);脑积水3例;糖尿病2例;先天性眼疾2例以及先天性巨结肠、马蹄内翻足、外耳畸形等.

  • 个体化治疗对高弓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文举;张宇;徐善强;李平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对高弓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6-02诊治的15例(24足)高弓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畸形的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行软组织手术(松解、转位和延长)、骨性手术(截骨和融合)或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手术前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足踝部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改善情况,采用李克特量表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平均13.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AOFAS评分术前(35.6±7.6)分,术后12个月(81.2±9.3)分,VAS评分术前(8.5±1.1)分,术后12个月(3.2±1.0)分,术后1年AOFAS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00,P=0.010;t =-13.928,P=0.015).末次随访疗效按AOFAS评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度采用李克特量表评价:所有患者主观满意率86.7%.结论 高弓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种类多样,可合并多种足部畸形,治疗的难度较大,在临床上应根据个体的发病原因和畸形的情况有针对性选择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或者Ilizarov外固定架手术等联合的组合术式,实施个体化治疗,有助于矫正畸形,提高患者满意度,疗效确切.

  • 婴幼儿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海霞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护理体会。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2011年3月对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做出分析和总结。结果:治疗方法正确、护理配合良好,畸形均得到纠正,患儿无并发症。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过程,应重视护理配合,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 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疗效报道

    作者:胡军;郭祥;岑怡彪;张强;陈杰;黎燕

    目的探讨幼儿重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次性矫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手术行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拇长及趾长屈肌腱延长,跖筋膜切断,胫前肌腱外置术,使肌力平衡;同时手法扳正,使跟骨、距骨、舟骨及骰骨等压缩,将畸形矫正成轻度外翻状,术后管形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本组68例(99足),随访1~5年,平均27个月,马蹄内翻足完全矫正,效果优占72.7%,良占27.3%,无一例差.结论后侧肌腱广泛松解、延长及手法矫正,可一次性矫正幼儿重型马蹄内翻足,并具有不损伤关节正常生理结构,远期关节功能良好,无关节僵硬及关节畸形等优点.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onseti法矫正后距骨-跟骨角和胫骨-跟骨角的变化

    作者:刘振江;严维;张立军;李祁伟

    目的 探讨利用Ponseti方法 (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后,足部站立位侧位X线片上距骨-跟骨角和胫骨-跟骨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Ponseti方法在我院小儿骨科治疗,且近一次随访时拍摄双足站立位侧位X线片的24例CTEV患儿.男19例,女5例;左侧4例,右侧12例,双侧8例.5例(10足)正常儿童作为双侧病例的对照组.全部患儿的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和经皮跟腱切断术(percutaneous achilles tenotomy,PAT)均由同一医生完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初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单(双)侧、治疗前和近一次随访时Pirani严重性评分、石膏次数和是否行PAT.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1)侧位距骨-跟骨角(lateral talocalcaneal angle,LTCA);(2)侧位胫骨-跟骨角(lateral tibiocalcaneal angle,LTiCA);(3)距骨长轴比,即患侧距骨长轴/健侧距骨长轴×100%.单侧病例取其健侧作为对照组,双侧病例取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得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单侧病例:初始治疗时年龄3~94天.平均随访14.75(6~35)个月.治疗前与近一次随访Pirani严重性评分比较,P50:6.0~0,P25:5.25~0,P75:6.0~0.375,P=0.000.LTCA:患侧27.81°(14°~40°),健侧51.25°(38°~66°),P=0.000.LTiCA:患侧82.19°(51°~102°),健侧79.00°(57°~89°),P=0.35.距骨长轴比81.94%(71.97%~96.70%).双侧病例:初始治疗时年龄8~173天,平均随访21.63(3~71)个月.治疗前与近一次随访Pirani严重性评分比较,左足P50:6.0~0分,P25:4.75~0分,P75:6.0~0分,P=0.000;右足P50:6.0~0分,P25:5.63~0分,P75:6.0~0.375分;P=0.000.左足LTCA:患侧30.38°(19°~46°),对照组53.40°(46°~66°),P=0.001;右足LTCA:患侧33.75°(20°~53°),对照组57°(45°~70°),P=0.001.左足LTiCA:患侧83.75°(50°~111°),对照组76.60°(65°~86°),P=0.456;右足LTiCA:患侧80.75°(60°~97°),对照组76.80°(69°~88°),P=0.588.结论 Ponseti方法治疗CTEV后,足部外观和Pirani评分显著改善.患足距骨变小,距骨-跟骨角仍小于正常值,而胫骨-跟骨角恢复接近正常值.

  • 婴幼儿肌性斜颈病因病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轶鑫

    婴幼儿肌性斜颈是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之后的第三大儿童运动系统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0.3%~1.9%[1,2].对本病的认识虽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其病因、病理尚存在争议.1984年Kiwak KJ[34]曾报道引起斜颈的病因有80余种,1989年McDaniel A等[4]报道该病病因有40余种,我们就国内外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对其中5种主流病因作简要综述.

  • 专家点评

    作者:边旭明;戚庆炜

    经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这篇文章介绍的临床途径是正确的!
      本文总结了54例产前超声检查提示为马蹄内翻足(TE)胎儿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的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约3%的妊娠存在产前超声发现的胎儿结构异常,这是由于染色体异常或单个基因突变所致,因此,产前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是明确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指征。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是对其进行遗传学诊断的主要手段。

  • 易误诊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3例报告

    作者:万新华;汤晓芙;陈旭

    临床资料:13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DRD)中女9例,男4例,发病年龄3~16岁,平均9.9岁.从发病到明确诊断、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时间为5~29年,平均13.4年.5例有阳性家族史.7例已婚女病人中5例主诉在妊娠、分娩后症状明显加重.患者往往身材矮小,症状几乎均累及下肢,首先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时呈马蹄内翻足.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19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