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补针法结合Bobath疗法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宁霞;王翔宇;刘桂珍;李匀博;张红英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患儿只接受Bobath康复手法训练,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在采用热补针法治疗的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手法训练.体针治疗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取穴神门、华佗夹脊、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太冲、太溪,其中在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不提插捻转,留针60 min,隔日治疗1次.均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2)对脑瘫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21/30)和60.00%(18/30),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显著优于康复组(P<0.05).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抓握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实物操作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显著升高(P<0.05);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现代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 “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勇;刘振寰;金炳旭

    目的:比较“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和手功能训练,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0 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疗法,穴取百会、风府、身柱、至阳、筋缩、腰阳关、命门、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0 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定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显著(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4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39/60,P<0.05).结论:“健脾益肾通督”配穴针刺法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作业治疗在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儿童中的应用

    作者:李福胜;王静;杨红;施炳培;李惠;牟振鑫

    目的 探讨作业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5例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儿童进行作业治疗.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PDMS-FM)评定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PDMS-FM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 P<0.05~0.01).结论 作业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

  •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周璇;杜青;陈佩杰;赵黎;梅钊;吴磊;潘华勇;杨晓颜;李孝洁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王素娟;李惠;史惟;张建萍;徐秀娟;杨红

    目的:探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岁以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98例,应用PDMS-FM测定其精细运动功能.用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标准分(sGr)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标准分(SVI)进行分析.结果:sGr、sVI和FMQ在不同类型的脑瘫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四肢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差,双瘫患儿较好,而偏瘫患儿介于二者之间,两两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脑瘫患儿总体的抓握能力较差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较强(P<0.001),四肢瘫患儿在<12月、12-24月和≥24月三个年龄段中,抓握能力均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双瘫患儿在<12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1),在1岁以上的两组中,二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偏瘫患儿则在12-24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在<12月和≥24月组中,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DMS-FM可以很好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在脑瘫的临床分型和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 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海燕;何彬;黄慧玉;钱时萍;罗圆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0-3岁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34名,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17名。训练组婴幼儿采用群体康复训练,对照组婴幼儿不进行训练。训练前、训练后3、6个月评估精细运动能力。结果:训练组婴幼儿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与对照组FMFM各能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婴幼儿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及操作能力得分有明显差异(P﹤0.05);13~18月龄及19~24月龄婴幼儿FMFM总分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婴幼儿精细运动能力与粗大运动能力相关性更显著(P﹤0.05)。结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进行群体康复训练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为接受学校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自理能力及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研究现状

    作者:历虹;陈雨;孔祥颖;朱劲松;吕智海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2],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上常见,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做好康复护理非常重要.1脑瘫康复护理的目的: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心理指导等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异常姿势,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一般交流能力和ADL能力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大限度地获得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3].

  • A型肉毒毒素联合作业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痉挛的疗效

    作者:李娜;田小玉;王秋;罗蓉

    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以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1].若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则可导致肌肉痉挛、肌力减弱、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感觉障碍等,若累及上肢,则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约80%脑瘫患儿存在肌肉痉挛[2].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为一种有效降低肌肉痉挛药物,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3].A型BTX(BTX-A)是一种神经肌肉阻滞剂,可降低个体局部肌张力,为康复治疗提供较好平台,并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国际认可.本研究采用BTX-A注射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痉挛上肢的肌张力和精细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小组式作业疗法对52例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文礼

    目的 分析小组式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10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组式作业治疗组(观察组,n=52)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n=5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精细运动功能、自理能力、躯干控制能力、生活质量、家庭关系的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独立性检查量表(WeeFIM)、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生活质量量表(CPQOL-Child)、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FACESⅡ-CV)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组式作业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效果较好,可在提高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同时,提升其自理能力,亦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家庭关系和谐.

  • 虚拟仿真康体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岩;胡天燕;顾琴;梁冠军

    脑性瘫痪(cerebral,CP,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近20年来随着产科和新生儿科医疗保健的发展,早产儿和围产期脑损伤儿存活率大大提高,脑瘫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本病在发达国家患病率为1‰-4‰[1-2],我国2‰左右。本研究将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传统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以虚拟仿真康体训练设备练习,以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 M F M)对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上肢精细功能进行评价分析比较,观察虚拟仿真康体训练在脑瘫患儿训练中的作用。

  • 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伍宝银;粟愿学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训练.治疗前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表(ADL)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两组ADL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更加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作者:戴玲

    本文简述了作业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治疗的目的;作业治疗的评估内容和常用评估工具;作业治疗在训练和发展脑性瘫痪患儿上肢的粗大运动功能、手的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技巧方面的具体方法。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云龙;李晓捷;孙奇峰;吕洋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40 min运动疗法训练内抽出15 min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评估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 S FM )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 )运动功能项。结果两组治疗后 PDM S FM 评分、WeeFIM 运动功能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足部生物力学矫形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中的价值

    作者:吴丽敏;张海燕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足部生物力学矫形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2例脑性瘫痪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足部生物力学矫形,对照组单独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精细运动功能(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能力(GMFM-66量表)、运动行为(VABS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及功能独立性(WeeFIM量表),并分析运动行为及粗大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的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精细动作发育商较之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的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精细动作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GMFM-66、VABS、BBS及WeeFIM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的GMFM-66、VABS、BBS及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性瘫痪患儿运动能力的改善与其运动行为的改善有关,运动行为改善1%可使运动能力改善4%.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足部生物力学矫形可通过增强患儿肌肉记忆与感觉记忆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且脑性瘫痪患儿运动行为与运动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切入点,以进一步强化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

  •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护理

    作者:崔剑平;刘淑华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文献报道[1],我国脑瘫的发生率约为0.2%,在发达国家患病率0.1%-0.4%.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能力(ADL)指导、心理指导、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纠正异常姿势,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一般交流能力和ADL能力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使其大限度地获得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等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2].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护理方法.

  • 可调重服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解秋雪;徐磊;康贝贝;杨雅楠;宋银萍;黄夏;王京晶

    目的:探讨可调重服的佩戴对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05 ~2016-12就诊于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并接受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佩戴可调重服.两组脑瘫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对两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治疗后FMFM评分(70.84±5.72)分明显提高(P =0.041),观察组儿童治疗后FMFM评分(73.65±6.38)分显著提高(P=0.023).治疗后,两组FM-F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4).结论:可调重服的佩戴能有效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佩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作者:邵帅;吴德;唐久来

    目的 探讨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系统(ITP)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岁、Ⅱ ~ Ⅲ级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TP.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Barthel指数量表(ADL)及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评分结果.结果 试验组共完成46例,对照组共完成44例.治疗前两组的GMFM、FMFM、ADL、BBS评分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MFM评分为(82.66±11.13)分、FMFM评分为(118.83±19.0)分、ADL评分为(64.24±18.68)分、BBS评分为(35.09±12.50)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T联合ITP及单用NDT均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能力,但NDT联合ITP的疗效优于单用NDT.

  •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唐氏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鹤;叶玉香;党伟利;李伟;刘姝;杨巧菊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唐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福利院康复门诊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唐氏综合征患儿3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推拿按摩、作业疗法、头皮针、理疗等,治疗周期为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al measure,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in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PDMS-FM)、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tic scale,GDDS)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智力评估.结果:治疗后,患儿GMFM总百分率、PDMS-FM评分及智力发育商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

  • 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莫艳玲;粟愿学;杨锦媚;杨春梅;冯艳;徐刚

    目的 观察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于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定.结果 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精细运动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及FMF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能力.

  • 小组式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汤敬华;朱琳;徐磊;孙瑞雪;周瑾;张朋

    目的:探讨小组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组式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PDMS-FM各项评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小组式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