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物理治疗

    作者:吴永利;杨雅敬

    本文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物理治疗进行研究,探讨了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概念,阐述了针灸治疗、电针刺激、康复训练以及其他物理疗法,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亚峤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大连机车医院8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接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两组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 改良Ashworth量表(MAS)标准、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S评分、C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

  • 简易上肢矫形器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上肢 痉挛康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磊;陈冉;杨丽;王湘臻;王庆明

    目的 通过对简易上肢矫形器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于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66例中风后出现上肢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简易上肢矫形器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为(45.03±5.26)分,较对照组来说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2).结论 对中风后出现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简易上肢矫形器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刺络放血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

    作者:刘敬花;单衍丽;孙良伟;李强

    目的 研究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病理点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肌电图H反射指标:H波大波幅和M波大波幅(Hmax/Mmax)比值.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显著增高、Hmax/Mmax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好,比传统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 刺络拔罐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奚马利;周国平;罗梦;杨路;詹珠莲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常规基础治疗与单纯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于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明显处行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每次选取3个井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及上肢被动牵拉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 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 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显著.

  • 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模式的影响

    作者:张鹤宾;林映欣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科1999~2001年住院病人,以脑卒中后遗肢体痉挛为观察对象.29例患者,男25例,女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6岁;病程短20天,长6年,平均6.1个月.

  • 刺络放血合电针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30例

    作者:单衍丽;刘敬花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合电针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在抗痉挛体位和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上肢(上臂、前臂)肌张力增高的屈肌、触诊硬处或胸大肌止点触诊硬处,每次选取二三个硬结点进行刺络放血治疗,并选取患侧肩髃、肩醪、臑会、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行常规针刺,肩髎-臑会、手三里-外关连接电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简易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肌电图H反射大H波与M波比(Hmax/Mmax),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简易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提高(P<0.05),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Hmax/Mmax比值均改善(均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能够有效降低屈肌张力,提高伸肌肌力.

  •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韩淑凯;郝海燕;刘凤辉;靳红强;杨新伟;杨伟红

    目的: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88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2组均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测量表及中医证侯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28/244),优于对照组61.5% (150/244,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中医证侯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

  • 通松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25例

    作者:王健;包永欣;相永梅;郝长宏;侯志鹏

    目的 观察通松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通松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间比较,改良Ashworth评分、上肢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松针刺法能够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上肢的痉挛状态,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韩淑凯

    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恢复过程的一个病理变化,若治疗不当,常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如何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成为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问题.2007年2月-2009年5月,笔者以五腧穴为主,采用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56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

    作者:郑舟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例数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V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12.3330,P=0.0004).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作者:王慧玲;葛智纯;刘若群

    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是近年来治疗痉挛性脑瘫有一定疗效的手术之一,但由于其手术显露广泛,并发症相对较多,尤其是颈段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对解除上肢痉挛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钟世镇[1]认为,通过椎管外神经阻断达到减少恶性传入的机会,是治疗痉挛脑瘫的发展方向.我院骨科据此进行臂丛神经切断[2]治疗脑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17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介绍如下.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不同状态上肢痉挛的疗效

    作者:崔利华;芦海涛

    目的 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C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不同功能状态的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根据上肢功能情况将3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功能较好组(n=13)和功能较差组(n=19),均给予国产A型肉毒毒素肱二头肌局部注射和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定(FMA)及Mot-FIM-上肢评分法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 P<0.05),但功能较好组功能性改善的程度优于功能较差组( P<0.05);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程度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Mot-FIM-上肢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 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肱二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上肢伸肘肌功能较好的患者的疗效优于伸肘肌功能较差的患者.

  • 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

    作者:屈菲;闵瑜;刘言薇;黄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体感音乐)、对照组1(体感音乐)和对照组2(针刺),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Z>3.067, P<0.001),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326, P<0.01)。治疗后,治疗组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Z>2.919, P<0.01),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 MAS分级、FMA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1为50%,对照组2为53%(χ2=8.573, P=0.014)。结论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穴位埋线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晓东;李瑞青;任彬彬;宋晓蕾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巴氯芬组(巴氯芬+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nh痉挛评定量表(MAS)、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MAS、RMS及BI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较康复治疗组明显;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在MAS、RM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BI评分上,穴位埋线较巴氯芬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巴氯芬和康复治疗均可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较康复治疗组疗效好,穴位埋线可能疗效更佳.

  • 伸肘伸腕位矫形器在治疗脑卒中后期偏瘫患者上肢痉挛中的应用

    作者:翁浩;郭雪梅;刘旸;刘先虎;邵天民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90%以上都留有不同的后遗症,上肢屈肌痉挛是为常见且不易治疗的临床体征,缓解痉挛的常用方法有药物、运动疗法、理疗、局部神经阻滞术以及外科手术等[1].我院根据肌肉牵张可使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降低的原理,自行设计伸肘伸腕位矫形器,用于脑卒中后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并夜间发作性运动障碍一例

    作者:李国良;张进

    患者女,19岁.发作性右上肢不自主运动及睡眠中全身抽动3年.3年前,患者沉溺于上网,有时通宵达旦,后出现发作性右上肢痉挛,表现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强直屈曲,前臂外旋,每次约数10 s至2 min,几乎每天均有发作.意识清楚,非运动诱发,紧张或遇生人时易发,平时右上肢总有不适感,似要发病,甚则影响书写,备感焦虑;近1年睡眠中发生3次全身扭转强直,面部表情怪异,神志清醒,不能说话,一次跌下床,均在下半夜发生,发作1~2 min,发作后继续入睡.幼时无发热惊厥及癫痫病史,智力发育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体瘦,神清,无言语障碍,颅神经无异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无色素沉着;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全身感觉无异常,未引出病理征,共济运动检查正常.K-F环(一).辅助检查:T3、T4,血沉,抗"O",血钙、磷,血糖均正常;头部CT、MRI正常,发作时常规及24h心电图均无异常.先后用卡马西平治疗3个月无效,改用丙戊酸钠治疗,随访半年,发作明显减少.

  •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经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丽萍;卞海萍;曹德峰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接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痉挛肌电疗法联合易化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改善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志华;邵登衡;邱舒影;陈晓莲

    目的:探讨有效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症状的临床可靠干预方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卡法将患者分成了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易化技术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痉挛肌电疗法联合易化技术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干预后指标优于干预前,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l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痉挛肌电疗法联合易化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改善的临床综合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偏瘫的理想方式之一.

  • 毫火针配合解痉系列方对中风后上肢痉挛康复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彦

    目的 分析中风后上肢痉挛采用解痉系列方并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实验组33例,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毫火针)、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以及口服中药.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8.78%,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解痉系列方并综合疗法配合常规肢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