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重复刺激为主的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 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宋明明

    目的:探讨经颅重复刺激为主的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经颅重复刺激为主的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黄芪九物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47例

    作者:楚彩云

    目的 探究黄芪九物汤加减与苍龟探穴刺法联合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中风后偏瘫患者93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苍龟探穴刺法治疗,治疗组47例予以黄芪九物汤加减与苍龟探穴刺法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九物汤加减与苍龟探穴刺法联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且有助于其生活质量提升.

  • 针灸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袁志荣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轻度运动障碍患者、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偏瘫患者在施以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利于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永红;侯红霞

    目的 评价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筛查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肢、下肢、平衡、感觉及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显著,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 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知博;刘东;常悦松;贾力;乔鹤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确定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偏瘫步行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传统运动疗法治疗基础上增加太极平衡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运动疗法治疗,2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lden步行分级量表、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观察对比2组患者步行功能、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步行功能改善均有明显效果(P<0.05),且治疗组对于步行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下肢功能改善均有明显效果(P<0.05),且治疗组对于下肢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正向作用(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太极平衡法能够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并且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能起到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通络涤痰饮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胡德;易健

    目的:探讨通络涤痰饮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并给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通络涤痰饮,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并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P和IL-6血清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BG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P和IL-6血清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G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涤痰饮联合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脑部病理生理状态,疗效确切.

  • 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志堂;章鹏;赵富民

    目的:总结分析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5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并命名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络涤痰饮+温针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I评分等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偏瘫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

    作者:郑舟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例数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V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12.3330,P=0.0004).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效果评价

    作者:张榕榕;张宝英;郑淑云;翁惠卿

    目的 评价对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行康复锻炼与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糖尿病住院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西医护理和康复锻练,观察组(42例)行康复锻练及中医特色护理.分别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后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 护理前,两组FMA、BI、BBS、 手指功能和上下肢功能评分以及FBG和2 hPBG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指功能、上下肢功能及肢体平衡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BG和2 h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西医护理,康复锻练结合中医特色护理能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赫冰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此次以随机数字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针灸+康复技术治疗;全面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并将所获治疗总有效率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针灸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杨洪梅

    目的 探究中风后偏瘫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收集的中风后偏瘫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检测并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种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偏瘫实施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者的肢体及生活能力,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文武

    目的:探讨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2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针刺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所有患者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志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技术治疗的7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分析

    作者:蒋华忠;李雪松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43例和对照组(西医治疗)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MA及M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改变幅度较小。治疗后FMA及M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0例临床研究

    作者:王继权

    目的:探讨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辅以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浅谈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作者:付保峰;杨梦卿

    本文对中风后偏瘫的巨刺临床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巨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做了展望.

    关键词: 中风后偏瘫 巨刺
  • 透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揭子慧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透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临床观察60例,均来自于本科门诊患者.其中年龄小24岁,年龄大67岁;病程短14 d,病程长5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 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

    作者:徐亮;司亮

    目的:观察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脂蛋白(LP)、骨钙素(BG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L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BG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损伤及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脑部病理生理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敏妤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进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48例中风后偏瘫病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的24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的2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针灸结合埋线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分析

    作者:尹世容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结合埋线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56例(2014年5月—2016年1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一组患者仅使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一组患者在使用针灸的基础上结合埋线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71%,研究组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埋线技术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