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刺络放血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

    作者:刘敬花;单衍丽;孙良伟;李强

    目的 研究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病理点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肌电图H反射指标:H波大波幅和M波大波幅(Hmax/Mmax)比值.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积分显著增高、Hmax/Mmax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好,比传统针刺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

  • 磁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雷正权;杨斌;牛晓梅;冯卫星;王先勇;王卫刚

    目的:观察磁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选用磁极针及普通毫针在患侧取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依据简化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极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率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针刺及点刺井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震宇;闫兴洲;华启海;徐磊

    目的 观察针刺及点刺井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针刺及点刺井穴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15例与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15例.结果 治疗后脑卒中患者上肢Fugl-Meyer积分显著提高,且疗效优于不采用点刺井穴的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及点刺井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张淑云;于海宁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效果及指标.方法 脑梗死偏瘫患者87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39例,并选择46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健康组)作为健康对照,观察组和常规组均在神经内科按脑梗死常规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Bobath 疗法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和健康组均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同时应用Fugl-Meyer法(FMA)评价瘫痪肢体的功能.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常规组MCA健患侧Vm均低于健康组(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值明显提高,与健康组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组患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仍低于观察组和健康组(P<0.05);治疗30 d后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以增加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优于FMA评分.

  •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黄华春;刘金萍;黄婧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程序化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Fue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康复进程,适宜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华;夏绪刚;潘剑罡;邢永前;陈小江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是否有助于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0例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的脑梗塞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未经照射的26例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在治疗后15、30、45 d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用Student-t检验逆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在30 d恢复显著,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田雯娣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普通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普通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分析护理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Fugl-Meyer、Barthel分数、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理前Fugl-Meyer评分为(60.34±10.67)分,Barthel评分为(37.89±4.24)分,护理后Fugl-Meyer评分为(73.22±11.26)分,Barthel评分为(52.20±3.41)分;实验组护理前Fugl-Meyer评分为(63.17±9.49)分,Barthel评分为(34.62±3.71)分,护理后Fugl-Meyer评分为(89.33±12.58)分,Barthel评分为(74.39±2.79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58.70%和78.26%,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5.22%和8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作者:张红妍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9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早期组患者97例均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组患者1个月后Fugl-Meyer、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因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适或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提高Fugl-Meyer、Barthel指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是脑卒中患者理想的护理干预措施.

  • 美多巴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研究

    作者:王鸣鸿;鲍晓;刘惠宇;罗春英;谭杰文

    目的:探讨美多巴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脑梗死诊断标准,选择经过CT或MRI检查,均为第1次发病的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80例患者,按CT或MRI的病灶分型,随机配对分为美多巴+运动想象+常规康复组( A)、美多巴+常规康复组( B)、运动想象+常规康复组( C)、常规康复组( D)。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评定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以及Berg平衡功能量表。结果所有患者在干预前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AC、Berg平衡功能量表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得到改善(P<0.05),其中A组在干预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AC、Berg平衡功能量表与其余3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患肢肌力、灵活性、步态正确性等明显改善。结论美多巴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

  • 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踝背屈功能障碍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濮芷怡;艾炳蔚;高润

    目的 观察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巨刺法健患侧针刺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单纯患侧针刺治疗),各35例,两组均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周,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运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并测量腓肠肌内、外侧头的大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比较iEMG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20.886±4.807)分,高于对照组[(17.686±4.588)分](t=2.849,P<0.01),两组健侧腓肠肌内侧头iEMG[(28.437±14.365) vs(31.200±13.587)μ·Vs]、外侧头iEMG[(37.100±17.254)vs(46.265±37.845)μ·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侧腓肠肌内侧头iEMG[(18.725±6.453) vs (22.357±7.352)μ·Vs]、外侧头iEMG[(23.036±9.993) vs(30.738±14.375)μ·Vs]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603,均P<0.05).结论 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改善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缓解拮抗肌(腓肠肌)痉挛方面均有明显临床疗效,巨剌法相较常规针刺效果更优.

  • 俞募穴电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作者:蔡少华;严亮华;聂斌

    目的:观察俞募穴电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另接受躯干俞募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不接受针灸治疗,采用Fugl-Meyer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于治疗1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电针俞募穴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案,更有利于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银山

    脑卒中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为219/10万,死亡率116/10万,复发率41%,致残率高达80%[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

  • 运动康复联合灸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周雪;礼海

    目的 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且病后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探讨有效治疗本病急性期伴下肢功能障碍的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灸法等治疗手段,依此分为康复组、灸法组、联合组,利用Fugl-Meyer、Barthel指数ADL等评分,分析各组治疗12 d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12 d后ADL评分为73.92±9.33,优于康复组64.43±11.75(P≤0.01),灸法组60.21±13.79(P≤0.01).结论在本病急性期采用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加以灸法干预对下肢功能障碍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成祥林;向明清;熊勋波;赵成三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指标.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87例,按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39例,并选择4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健康组)作为健康对照,观察组和常规组均在神经内科按脑梗死常规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前后和健康组均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同时应用Fugl-Meyer法(FMA)评价瘫痪肢体的功能.结果:治疗30 d后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常规组MCA健患侧Vm均低于健康组(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明显提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组患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仍低于观察组和健康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优于FMA评分.

  • 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赞华

    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手痉挛患者进行手针、电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4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手痉挛患者,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实施手指治疗与手针、电针联合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手指运动功能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Fugl-Meyer、BI评分均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ugl-Meyer、BI评分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且P<0.05.结论 对脑卒中手痉挛患者进行手针、电针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手指运动功能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晓萱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参与研究的60名患者,按照随机,分层抽样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由护士对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两组患者同时观察8周,对比治疗效果,同时,通过Fugl-Meyer问卷评定,Barther指数分析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r运动功能评定得分分别为(34.86±15.21)、(38.11±13.22),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r运动功能评定得分分别为(31.18±14.22)、(33.21±12.99).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两组得分的差异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 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朱雪芳

    目的:探讨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 ~2018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健康教育,试验组则采用PDCA循环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巴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