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帕金森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莎莎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帕金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的8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为老年帕金森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

    作者:任中梅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基础药物规范治疗的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并使用巴氏指数评定法对40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予以评定.结果 患者在采取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血栓通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永

    目的: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血栓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7~10天后加用血栓通治疗,治疗25天左右后对比颅内血肿吸收情况及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估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促进血肿吸收及改善伤残功能.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舒适护理应用于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护理中的 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恩萍;万杰;王丽苇

    目的 观察研究舒适护理应用于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继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入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入组40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5.30±3.21)分、(57.35±3.28)分和(86.35±5.13)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4.13)分、(37.36±3.25)分和(66.50±5.41)分,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92.50%、70.00%,前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2.50%,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改善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推荐应用.

  • 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丁咯地尔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作者:庄贺;王家鹏;庄慧魁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7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丁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巴氏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1个月、2个月时MMSE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较单纯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能较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可靠。

  • 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焱;逯琴;赵晓雯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I)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定,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SOD活性均升高,MDA含量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丹参酮ⅡA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巴氏指数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及其与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照护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丁琳;陈素虹;林恺;王含笑;廖晓艳

    目的 检验巴氏指数(BI)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并探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其精神行为症状的照护困扰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BI量表评估112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护理院版神经精神量表评估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照护困扰程度,对BI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结构效度、同时效度检验,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向前法)分析患者BI量表得分与精神行为症状照顾困扰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BI量表内部一致性高(α=0.929),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0.419,P<0.05)、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r=-0.492,P<0.05)及CDR量表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得分(r=-0.755,P<0.05)均有良好的同时效度.在重度痴呆患者中,BI量表可得到两个因子,因子1为自理能力,因子2为活动能力,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妄想"照护困扰程度与自理能力因子中的"洗澡"条目得分正相关(调整后R2=0.137,P=0.003,β=1.881,标准化B=0.391);"易激惹"困扰程度得分与自理能力因子中的"小便"条目得分正相关(调整后R2=0.080,P=0.020,β=0.476,标准化B=0.310);"夜间行为"困扰程度得分与活动能力因子中的"上下楼梯"得分正相关(调整后R2=0.073,P=0.024,β=0.521,标准化B=0.310).结论 BI量表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但在该人群中使用对照护需求的提示意义与其他老年人群有所差别,当患者存在精神行为症状时,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而给照顾者带来更大的照护困扰.

  • 临床及家庭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迎红

    目的 探讨临床及家庭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和具体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参与研究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内容;康复组则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出院后家庭康复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进行康复训练12个月、随访6个月时的巴氏指数(BI)、FMA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肢体功能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在治疗12周以后的BI指数和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康复组治疗12周后和随访6个月时的BI指数和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和家庭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 隔姜灸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雪;胡彦群;赵蕊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血液回流速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并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 Vmax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 V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NIHSS评分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 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能力。

  • 临床护理路径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李怡臻;刘跃晖;肖灿;邓诗佳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焦虑情绪、住院满意度和巴氏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入院治疗的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40例,以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的20例患者作为路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路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人院时和出院当天病情稳定时的焦虑状态、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得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路径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48.07±4.787)分vs(56.15±5.471)分,P<0.01];巴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65.24±6.610)分vs(60.61 ±5.612)分,P<0.01];住院满意度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92.00±3.058)分vs(83.80±3.716)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 脑钠肽测定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丽;暨利军;朱育军

    目的:探讨脑钠肽测定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后即刻(0小时)、72小时测定BNP值,将患者分为BNP正常组和BNP升高组,比较两组CSS评分、病死率、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 ,BI )。结果127例中68例BNP升高,升高率为53.5%;BNP升高组CSS、病死率较BNP正常组高( P<0.01),BI较BNP正常组低( P<0.01)。结论血浆BNP值升高较常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作者:曹仕健;胡国俊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7)和对照组(n=55),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改善情况略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郁汤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I,减轻抑郁症状,同时具有帮助神经功能康复及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较盐酸氟西汀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稍弱,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 康复时间与强度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欧阳文湘;蔡华安;周湘湘

    目的 研究康复时间与强度对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析76例在该院医院接受治疗的首次中风患者.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康复计划,其中包括住院部的物理治疗(PT)及作业治疗(OT),并在门诊接受至少3个月的康复治疗.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中风种类(出血/梗死)、中风发作、康复干预时间(从中风发作开始)、住院时间、失语状况是否存在、开颅手术(是/否)以及康复总单元数.主要观察指标是中风时及中风后1、3、6个月、1年后的BI得分情况.结果 中风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BI得分及BI改善情况与年龄呈负相关.中风后1个月及1年时,患者康复干预时间与BI改善程度呈负相关,在中风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患者康复干预时间与BI得分呈负相关.患者中风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其PT和/或OT总单元数与BI的改善情况呈正相关.患者中风后3个月及6个月时PT和/或OT总单元数与BI的改善情况呈正相关.患者中风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BI与起始BI得分成正相关.OT总单元数可以明显预测患者中风后3、6个月时的BI改善情况,而起始BI得分可以显著预测患者中风后1、3、6个月时的BI得分.结论 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中风发生6个月内)功能改善有强度依赖性作用,并且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功能恢复有长达1年的持续效果.

  •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莉莉;许梦雅;王丽君;林蓓蕾;梅永霞;王俊红;张振香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与自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PTG)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巴氏指数(BI),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和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问卷(C-PT-GI)对17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SEQ得分与BI及C-PTGI得分的相关性,同时以脑卒中SSEQ两个维度为因变量,以BI及C-PTGI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年龄(50.73±10.27)岁,BI得分为(62.47±27.66),SSEQ得分为(78.59±27.71)分,其中活动功能维度得分(46.94±21.22)分、自我管理维度总得分(31.25±10.28)分;中青年脑卒中患者C-PTGI总得分为(50.55±20.57)分,中青年脑卒中患者SSEQ得分与BI得分及C-PTGI得分呈正相关(7r=0.611、0.282,P<0.01).回归分析显示BI及C-PTGI各维度共解释SSEQ活动功能维度53.7%(△R2=0.537,F=33.997),自我管理维度16.5%(△R2 =0.165,F=6.651).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与SSEQ及PTG呈正相关,医护工作者可以提高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水平,以促进患者采取积极康复行为.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单晶丽;李红颖;隋丹;王丽莹;吴杨

    目的 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基本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共30 d,治疗期间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和康复后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巴氏指数(BI)评分法评价.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 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朱雪芳

    目的:探讨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 ~2018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健康教育,试验组则采用PDCA循环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巴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