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臂丛神经的磁共振成像

    作者:张林医;崔现成;许洋;孙永青

    臂丛神经成像普通影像学非常困难,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臂丛神经的磁共振成像得以实现.本文综述臂丛神经成像的常用序列和临床应用.

  • 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体会

    作者:孙墨明;李新艳

    目的 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研究.方法 选择ASAⅠ-Ⅱ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患者.结果 本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保守治疗组.结论 用1.33%利多卡因或0.375-0.5%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后行手法松解后抽出关节腔内积血,并注入药物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醋酸曲氨奈德+地塞米松,功能锻炼2-3个月.

  • 应用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陈巍

    目的 分析应用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拟在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抽取78例进行研究,并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39例.比较组在传统异感定位法下行神经阻滞,研究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的神经阻滞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94.87%高于比较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79.49%(P<0.05).结论 应用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成功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丹;刘霞;吴军;姜晓龙;朱红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收治的5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麻醉,分析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例均在手术过程中顺利完成麻醉,其中3例的麻醉效果表现为优,2例表现为良,麻醉后,1例表现出轻微的情绪躁动,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大面积上肢创面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达到上肢神经完全阻滞,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地佐辛在骨科臂丛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华林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骨科臂丛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使用地佐辛复合麻醉药,对照组使用喷他佐辛麻醉药,对比药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且麻醉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芬太尼的用量也比对照组少;两组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复合型药物的起效时间更短,持续时间更长.

  • 肌间沟联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苏群

    目的:观察肌间沟联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前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注入0.3%甲磺酸罗派卡因注射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间沟加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前臂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惠华伟;徐大超;韩玉培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创伤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变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的声像图分类与手术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频超声能够良好的显示臂丛神经干并能与周围组织区别,可对损伤的臂丛神经进行定位。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成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龙婷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与常规盲探方法的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臂丛神经麻醉的手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自主选择的臂丛神经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超声组和盲探组,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神经阻滞效果,穿刺次数、穿刺耗时及不良反应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麻醉和常规盲探穿刺的臂丛神经麻醉在穿刺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上差别大,神经阻滞效果好,神经阻滞有效率分别为97.1% 和89.5%;而在穿刺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麻醉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盲探穿刺的臂丛神经麻醉,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麻醉的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盲探穿刺的臂丛神经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有效率高,穿刺次数相对少,不良反应少.

  • 周围神经的MR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杨元芬

    各种原因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在临床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何有效、直接显示外周神经及其病变,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MR技术的发展,周围神经的MR成像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其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价研究也愈受到关注。现将周围神经的成像技术及其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予以综述。

  • 论斜角肌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作者:傅佳

    临床多年发现许多斜角肌综合征被当作颈椎病进行治疗,或者由于症状繁杂让针灸推拿科的医生理不清头绪,只好对症治疗.斜角肌综合征来自西医,而中医的推拿学针灸学教科书中未加论述.我科医生在理论上认识不清,临床上又不够重视,致使此类病症迁延难愈.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结合西医解剖学,认真分析了生理、病理下功能、血供、神经支配等因素,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经络穴位的辨证配穴,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详细介绍,希望能得到针灸推拿科同行的指正.

  • 非手术疗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

    作者:徐炳汉;丁宇令;薛玉蝉

    胸廓出口综合征系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在胸廓上口部受压而引起患肢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症候群.我科自1987年以来收治148例,采用理疗、针灸、臂丛神经水针疗法和推拿等综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PBL教学法在臂丛神经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任宝松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臂丛神经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2010年在校的临床专业本科五年制学生为观察对象,依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PBL教学组)和对照组(常规教学组),观察各教学方法的实施,并对成绩进行评估,观察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 两组在传统考题成绩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病例与实践试题成绩上,观察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臂丛神经解剖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外科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值得应用.

  • 1例医源性臂丛神经损伤教训

    作者:张玉芳;高波

    患者男,26岁.住院患者.于2008年11月12日下午从7米高处跌下,双足先着地,3小时后转入我院.主诉腰部与双足剧痛难忍.查体:神清,BP16/10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心肺(-),腹软平,腰骶部拒按,双足明显肿胀,X线提示第5腰椎骨折.马尾神经损伤,双跟骨粉碎性骨折,小便不能自行排出,第二天在全麻下取右卧位椎管探查术与跟骨开放复位术,手术历时8小时,麻醉清醒3小时,主诉右手不能握勺进食,经检查发现,右侧腕关节不能背伸、手指握力明显下降,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经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按摩患肢,针灸穴位等综合治疗,2个月后手腕功能基本恢复.

  • 针麻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谢少锋;王忱;刘怀萍;邱树彬

    目的探讨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12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用0.375%布比卡因25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用针麻仪辅助定位,B组用异感方法定位.结果A组神经阻滞完全56例(93.3%),阻滞不全4例;B组神经阻滞完全46例(76.6%),阻滞不全9例,无效5例,神经阻滞成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比异感方法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较高.

  • 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慧森;吴坤懂;刘凯恒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旋提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之前,加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86%,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治愈率为25.71%,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 前斜角肌止点处肌肉变性硬化所致臂丛神经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左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3 a就诊.头右偏症状加重,左上肢外展位减轻,按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疼痛严重时需肌注曲马多等止痛药物才能缓解,专科查体:头左偏,右手托左肘,头抗阻力左偏及左上肢主动外展疼痛加重,左侧锁骨上窝较右侧饱满,Tinel征阳性,压痛伴扣痛并放射至左手,无锁骨下动静脉受影响体征,左上肢运动感觉无明显异常,病理征阴性.颈椎MRI显示无异常,胸廓出口三维CT提示左侧斜角肌结节较右侧粗糙.入院诊断:左侧臂丛神经卡压症.全麻下行左侧胸廓出口及斜角肌间隙探查术.术中见前斜角肌止点处肌肉纤维硬化压迫臂丛神经(图3),受压神经颜色暗红、增粗.将纤维化及硬化的肌肉止点完全切除,清理前斜角肌结节,松解受压神经的神经外膜.术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后诊断:前斜角肌止点处肌肉纤维硬化刺激压迫臂丛神经.

  • 胎儿臂丛神经上干粘弹性实验研究

    作者:马洪顺;张忠君;黎晓华

    研究了30具新鲜胎儿尸体臂丛神经上干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臂丛神经上干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大应变.对臂丛神经上干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回归系数,很好地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6~7月龄胎儿臂丛神经上干的破坏载荷、强度极限、大应变小于8月龄以上的胎儿.男女胎儿臂丛神经之间拉伸力学性质差异不显著,低月龄胎儿臂丛神经7200S应力松弛量大于高月龄组,蠕变量差异不显著.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术后臂丛神经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陈丽霞;沈伟和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伍用吗啡和利多卡因用于上肢手术后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30%罗哌卡因组(Ⅰ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15 ml),0.25%罗派卡因组(Ⅱ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20 ml),20%罗哌卡因组(Ⅲ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25 ml),术后臂丛神经镇痛(PCRA)负荷剂量15 ml,总剂量15 ml/24h,镇痛时间约50 h.以VAS评分比较三组术后PCRA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h VAS评分,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Bromage评分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和利多卡因对上肢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 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作者:王慧玲;葛智纯;刘若群

    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是近年来治疗痉挛性脑瘫有一定疗效的手术之一,但由于其手术显露广泛,并发症相对较多,尤其是颈段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对解除上肢痉挛存在一定的局限.基于此,钟世镇[1]认为,通过椎管外神经阻断达到减少恶性传入的机会,是治疗痉挛脑瘫的发展方向.我院骨科据此进行臂丛神经切断[2]治疗脑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17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介绍如下.

  •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两点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赖振汉;杨舒萍;陈红;黄宁结;王康健;吕国荣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是否可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及局麻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60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按引导或定位方式及局麻药剂量不同均分为四组,A组:采用解剖定位常规剂量(20 ml,单靶点);B组:采用超声引导常规剂量(两靶点);C组:采用解剖定位低剂量(14 ml,单靶点);D组:采用超声引导低剂量(两靶点).记录操作时间、操作及阻滞成功率、阻滞起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B、D三组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C组(P<0.05).(2)D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C组(P<0.05),与B组相当(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两靶点阻滞可减少局麻药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但减少局麻药用量后并不减少局麻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502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