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的手术技术进展

    作者:陈俞任;张志强

    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终末期常合并膝关节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旨在缓解疼痛,纠正力线,改善生活。外翻畸形是较少见的一种膝关节畸形,常合并骨性结构和软组织改变,涉及术前准备、手术入路、术中截骨、软组织平衡、假体选择等多方面,其中软组织平衡则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假体稳定性、使用寿命等问题,手术较内翻膝困难,国内外对于相关问题仍存在争论。因此如何纠正力线,如何平衡软组织,对于外科医师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 内侧与外侧髌旁入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俊洋;魏俊成;颜世昌;陈晖

    目的 探讨内侧髌旁入路与外侧髌旁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12行TKA治疗的5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其中24例采用外侧髌旁入路(外侧组),29例采用内侧髌旁入路(内侧组).结果 5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36)个月.内侧组2例出现足背皮肤感觉减退,积极康复锻炼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膝关节内侧不稳,予以支具保护后症状改善.外侧组1例残存膝关节不稳,行肌肉锻炼后症状明显改善.外侧组膝关节HS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内侧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内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髌旁入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外翻畸形能够有效重塑下肢力线、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同时可大程度减小损伤和减轻疼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膝外翻畸形

    作者:刘峰;张勇;朱庭标;吕晓峰;赵爱彬;朱明雨;范永红

    目的 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5-12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8例(10膝)膝外翻畸形,并选取同期常规TKA治疗的6例(8膝)膝外翻畸形作为对照组.按Keblishb分级分为3个观察整体,即轻度、中度、重度膝外翻畸形.比较各观察整体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MFTA.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8~23个月,平均13.45个月.轻度、中度、重度膝外翻畸形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MFT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膝外翻畸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重建.

  • 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

    作者:王启东;白玉和;宋殿臣;周成亮

    目的 探讨通过膝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03-2014-12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常规截骨外加选择性软组织松解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10例(11膝)膝外翻.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22(4~67)个月随访,外翻畸形由术前16.7°(11°~23°)降至术后3.2°(0~7°);膝关节活动度由87.3°(75°~95°)提高到106.3°(100°~120°),HSS评分由术前32.6(14~45)分提高至88.7(83~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膝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术后无明显疼痛,步态恢复正常,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膝旁外侧入路、常规截骨外加选择性软组织松解方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治疗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立超;武丽珠;张立敏;吕永明;王智慧;杨阳;徐飞;戴海峰;李嘉;曹向宇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外翻畸形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外翻畸形4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的KSS评分、FTA角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进行(47.95±1.52)个月随访,治疗后FTA角度(5.14±0.62)度小于治疗前(22.62±1.21)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88.54±2.61)分大于治疗前(26.54±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该种手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可将其视为膝外翻的有效治疗措施。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胫股角及膝关节活动度变化

    作者:李广伟

    背景:膝外翻畸形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难度很大,涉及面多,争议亦颇多.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5膝采用髌骨内侧入路,正确截骨,选择性的软组织松解,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力线和软组织平衡,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获得膝关节的稳定,置换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置换前后测量胫股角,并置换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HSS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6个月.置换前胫股角平均21.47°降低至置换后的5.47°(P<0.01),膝关节活动度由置换前的81.33°提高到121.07°(P<0.01);HSS评分由置换前的25.47分提高到89.87分(P<0.01).置换后1例出现关节积液较多,2例出现膝关节内测不稳.无髌骨脱位或半脱位,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提示成人膝外翻畸形经全膝关节置换后外翻畸形均得到纠正,功能较前明显改善.

  • 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修复膝关节外翻畸形:中期随访

    作者:郭江;张忠杰;夏波;张才东;范忠伟;吴天昊;杨洪彬;谭美云

    背景:虽然后稳定型固定平台人工膝关节假体具有理论上的设计先进性以及体外运动学和磨损方面的优势,但用于外翻膝关节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髁限制性假体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修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中期随访效果。方法:纳入2006年2月至2013年11月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修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患者33例(35膝),均采用髌旁内侧入路,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对外侧软组织进行选择性松解,后置入相同型号的LPS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zimmer,美国)并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对比分析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大屈伸角度的差异以及X射线片观察结果。并记录置换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感染、髌骨弹响、膝关节不稳、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3例置换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2例出现置换后膝关节不稳,经过支具外固定1个月后改善。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溶拴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由置换前(51.85±4.1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85.77±2.5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其中优20膝,良11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射线片影像学随访下肢力线明显纠正,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松动。提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对外侧软组织进行选择性的松解,并结合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修复膝关节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

  • Legion假体在膝外翻畸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疗效

    作者:韩文锋;王宁;张敬东;何勇;孙保飞;王宇;刘欣伟

    目的 探讨Legion假体在膝外翻畸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膝外翻畸形患者32例(37膝).记录患者术后髌股轨迹、切口愈合情况、膝外翻矫正角度、膝关节Harris评分(HSS).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32例患者膝关节髌股轨迹良好,切口愈合情况佳,无感染发生.34膝完全矫正了膝外翻畸形,仅余3膝存在3°~5°膝外翻遗留.患者HSS评分由术前34.5分提升至术后87.0分.结论 在膝外翻畸形患者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Legion假体可以达到满意的手术疗效,术后患者膝关节稳定,大部分患者的膝外翻畸形得到了纠正,患者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即可达到屈曲90°、伸直0°.

  • 膝外翻畸形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综述

    作者:宣超杰;吕帅洁;童培建

    膝外翻畸形常合并有一些骨与软组织的特征性改变,全膝关节置换术旨在矫正外翻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术前负重位的双下肢全长片有助于测量下肢力线与解剖轴关系。手术多采用前内侧入路,切骨时,注意股骨和胫骨的切骨平面、角度和厚度,如有骨缺损,需进行修复。外翻畸形时内外侧软组织失衡,通过松解平衡后恢复关节力线,但是具体软组织松解策略仍有争议。假体选择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术后疗效和使用寿命等,应结合患者关节及软组织综合考虑。术后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临床研究

    作者:李强;陈向阳;冯虎;周冰;裴方;吴居泰;郭开今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36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常规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酌情调整截骨角度.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外翻角度,并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9例(30膝)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膝外翻的平均角度由置换前的16.80°±4.33°降低到6.57°±1.70°,膝关节活动度由76.33°±10.25°提高到117.56°±9.86°,HSS评分由术前(38.30±6.65)分提高到术后(85.23±6.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注意软组织平衡和适当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胡飞;唐国霖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54例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老年患者经髌骨旁内侧入路行TKA.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S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采用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髌骨旁内侧入路,通过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和恰当的截骨进行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满意.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探讨

    作者:冯宗权;陈坚锋;潘耀成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F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35°),术后平均6.4°(5°~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 ~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35分)提高至87.5分(78~92分).FTA角、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现髌骨脱位、髌前痛、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正确的截骨,配合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可有效恢复患者下肢力线.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军;牛东生;尚小可;孙玺淳;白志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0年3月,15例(18膝)严重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FTA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且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7.0°(20°~35°)降低至4.5°(0°~9°);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9.4°(70°~90°)提高到109.7°(100°~120°);KSS评分由术前的28.9分(15~40分)提高到88.7分(85~9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3.0分(0~40分)提高到89.1分(85~95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所有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纠正,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从而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1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坤;闻振坤;郭建斌;马涛;宋伟;张育民

    目的 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21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髌旁外侧入路,常规截骨,软组织平衡与松解技术,其中14例(16膝)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左膝)采用限制型假体,2例(右膝)采用铰链膝.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检测膝关节股胫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股胫角(7.30±0.91)°低于术前(46.00±1.45)°(P<0.0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12.50±2.31)°、膝关节临床评分(86.30±3.61)和功能评分(89.70±4.09)均高于术前[(52.00±1.17)°、(35.60±2.46)分、(43.20±1.82)分](P<0.05);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a,1例出现短期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甲钴胺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患者无伤口感染、髌骨脱位、假体松动及膝关节不稳等.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对膝关节外翻畸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令俊;李金鹏;邓强;王承祥;李盛华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对16例(18膝)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方法:选用髌旁内侧入路、适当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进行手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术后定期随访测量FTA角、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及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FTA角由术前的13.4°降低到7.3°;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7.4°提高到110.5°;KSS 评分由术前的43.9分提高到8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有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纠正,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inside-out”技术在合并膝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孔祥朋;倪明;李想;张国强;周勇刚;陈继营;柴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于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限制型假体,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0±2.2)个月;术后随访未发生切口血肿、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股胫角由术前的15.2°±3.1°改善为6.3°±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0°±14°改善为102°±11°,HSS评分由术前的(39.2±9.6)分改善为(78.3±9.2)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简单有效、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血肿、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鹏;曾敏;谢杰;汪龙;苏伟平;胡懿郃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 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7.73±1.58)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l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S.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 Slot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瑞;董进;蒋鸿;孙秋;梅海清;蒋宇宏

    目的 探讨动态平板透视的狭缝全景摄影技术(Slot)双下肢全长摄影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3月89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共99个膝关节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每位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使用动态平板透视摄影系统的狭缝全景技术进行负重位的双下肢全长摄影,采用0 ~ 2分的评分方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0分图像质量差,1分图像质量中等,2分者为图像质量优良,并在图像质量优良的图片上通过后处理软件对患者的手术膝进行术前和术后下肢力线及胫股角进行测量,对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①89例患者Slot双下肢全长摄像一次成功率 100%,成像时间短,操作简便、快捷,每位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2分,质量优良,完全满足诊断及临床的要求; ②89例患者术前均得到全面准确的评估,80例为骨性关节炎,9例为创伤性骨关节炎,其中,合并膝内翻畸形17例,膝外翻畸形患者8例,无合并内外翻畸形者64例;③术后所有患者假体对位、对线良好,假体周围无骨折,所有患者下肢力线和胫股角均为正常范围,17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胫股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0,P=0.000);8例膝外翻畸形患者,胫股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7,P =0.001),膝内外翻畸形较术前均得到良好的校正;无合并内外翻畸形64例患者术后下肢力线与重力垂线夹角和胫股角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前者=0.725,P =0.487, t后者 =-2.090, P =0.070 ).结论 使用狭缝全景摄影技术对双下肢全长进行成像,其成功率高、检查时间短、辐射剂量低,且图像拼接操作简便,质量优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对临床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王兴山;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

    目的 探讨对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行经髌旁内侧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时膝外翻畸形矫正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64例72膝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终末期膝关节病变患者.男18例,女46例;年龄23~82岁,平均62.5岁.骨关节炎44例4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20膝,血友病性关节炎2例2膝,创伤性关节炎1例1膝.双膝8例,单膝56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2.2±28.7)°,X线片测量股胫角为(18.0±5.8)°.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31.2±10.1)分,功能评分(37.3±9.0)分.根据Krackow膝外翻分型标准:Ⅰ型65膝,Ⅱ型7膝.手术经髌旁内侧入路,采用常规方法行股骨及胫骨截骨,Ranawat技术进行软组织松解.6例7膝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54例60膝采用后稳定型假体,4例5膝采用髁限制型假体.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合并严重膝外翻畸形(股胫角41°)、屈曲挛缩20°的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2年发生深部感染,行二期翻修术后治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年,平均4.9年.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股胫角为(7.0±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2,P=0.000).KSS临床评分为(83.0±6.6)分,功能评分(85.1±10.5)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6.1±17.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遗留12~15°膝外翻畸形,但患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平衡,采用经髌旁内侧入路TKA治疗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3D打印技术辅助股骨远端截骨术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国仙;李国山;林宗锦;陈宣煌;张国栋;游丰源;陈金国;曾清东;郑锋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股骨远端截骨术(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FO)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患者12例(15膝).男5例,女7例;年龄30~ 60岁,平均43.8岁.病程1~ 12年,平均6.6年.单膝9例,双膝3例.骨关节炎Koshino分级:Ⅰ级1例(1膝),Ⅱ级7例(9膝),Ⅲ级4例(5膝).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为(160.40±2.69)°,远端股骨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为(64.20±2.11)°.术前于Mimics软件设计截骨模块并3D打印,术中通过截骨模块确定佳截骨方位进行截骨,后行钢板及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9.07±2.49)分,较术前(65.27±1.49)分显著提高(t=-28.31,P=0.00);获优10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3.3%.X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9 ~ 4.8个月,平均3.3个月;1例(1膝)出现骨延迟愈合.术后6个月测量FTA为(174.00±1.41)°,aLDFA为(81.87±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6,P=0.00;t=-25.19,P=0.00);下肢力线位置测量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占整个胫骨平台百分比为49.78%±0.59%,与术中测量的49.82%±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89).结论 DFO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时,3D打印截骨模块可辅助术中股骨远端精确截骨,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