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蒲自坤;蒲文川;肖卫国;刘长春;张家明

    目的 探讨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7-11诊治的19例AO-C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显露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股骨外侧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股骨内侧视情况加用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24)个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在位.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10例,可5例.结论 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股骨远端骨折显露充分,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操作简便,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伟

    目的:分析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贵州省骨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72膝)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为试验组34例患者(36膝)采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为对比组34例患者(36膝)采用传统的髌旁内侧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少于对比组患者,其术毕至可抬高患肢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在术前、术后90 d,两组患者的HSS评分相比,P>0.05.在术后8 d、术后45 d,试验组患者的HSS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较为理想.

  • 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在老年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初步临床分析

    作者:张小路;柯庆峰;方凯彬;施进兴;吴世强

    目的 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MP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完成初次TKA的69例病人资料(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SVA组和MP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可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价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结果SVA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1.48±1.35)cm,与MPA组的(15.24±1.41)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1,P<0.001);两组间手术总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9,P=0.835;t=1.003,P=0.320);SVA组病人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1.52±0.62)d,MPA组为(2.61±0.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P<0.001).术后第3、7天SVA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优于MPA组,两组间比较,除外术后第7天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其他时间及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7天,MPA组病人的膝关节ROM(89.09°±5.51°、93.03°±7.06°)均小于SVA组(96.36°±4.55°、96.36°±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2,P<0.001;t=1.991,P=0.049).术后2周,MPA组病人的KSS评分为(72.42±4.35)分,小于SVA组病人的(78.7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术后第1、3、6、9个月,两组间KSS评分和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SVA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减少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 髌旁内侧入路多向张力带固定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勇;余国荣;程良礼;卢光辉;黄钢祥;杨文宇

    目的 探讨髌旁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并多向张力带固定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6例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髌旁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并多向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 46例获得6~36个月的随访,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按王亦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3.4%.结论 对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髌旁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并多向张力带固定治疗,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鹏;曾敏;谢杰;汪龙;苏伟平;胡懿郃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 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7.73±1.58)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l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S.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王兴山;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

    目的 探讨对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行经髌旁内侧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时膝外翻畸形矫正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64例72膝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终末期膝关节病变患者.男18例,女46例;年龄23~82岁,平均62.5岁.骨关节炎44例4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20膝,血友病性关节炎2例2膝,创伤性关节炎1例1膝.双膝8例,单膝56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2.2±28.7)°,X线片测量股胫角为(18.0±5.8)°.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31.2±10.1)分,功能评分(37.3±9.0)分.根据Krackow膝外翻分型标准:Ⅰ型65膝,Ⅱ型7膝.手术经髌旁内侧入路,采用常规方法行股骨及胫骨截骨,Ranawat技术进行软组织松解.6例7膝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54例60膝采用后稳定型假体,4例5膝采用髁限制型假体.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合并严重膝外翻畸形(股胫角41°)、屈曲挛缩20°的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2年发生深部感染,行二期翻修术后治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年,平均4.9年.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股胫角为(7.0±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2,P=0.000).KSS临床评分为(83.0±6.6)分,功能评分(85.1±10.5)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6.1±17.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遗留12~15°膝外翻畸形,但患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平衡,采用经髌旁内侧入路TKA治疗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旁内侧入路和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研究

    作者:季磊;陶巍栋

    目的:探讨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髌股关节并发症及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关节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MPA)组和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SVA)组,每组各20例。MPA 组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方式行全膝关节置换术,SVA 组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髌股关节并发症和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结果 MPA 组置换时间较 SVA 组显著减少,但前者切口长度和下床活动时间均远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2年 KSS 评分和髌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时 MPA 组 KSS 评分和胫骨关节屈30°时髌骨倾斜角差异显著(P <0.05);MP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SVA 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较髌旁内侧入路方式对患者的伤害性刺激小,前者术后短期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倾斜角明显优于后者,但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