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田华;汤逊;徐永清;林月秋;潘险峰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平均出血量30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从D级恢复到E级.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不同手术入路对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椎间角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以朋;于斌;邱贵兴;仉建国;费琦;沈建雄;李其一;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 分析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接受前路(组A)或后路(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及椎间角的变化.结果 组A共30例患者,组B共12例患者.组A与组B术前、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9°和11.7°,44.3°和5.3°,矫形率分别为76.1%和87.7%.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1°和7.7°.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角组A分别为3.2°、5.6°和8.2°,组B分别为3.3°、3.6°和3.2°.二组间比较,术后侧凸冠状面Cobb角、侧凸矫形率、随访时侧凸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丢失组B均优于组A(P=0.022,P:0.022,P=0.005,P=0.019);术后椎间角组A与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随访时椎间角组A较组B大(P=0.001),随访时椎间角丢失组A较组B多(P=0.043).结论 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手术随访时椎间角及椎间角丢失优于前路手术.

  •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

    作者:仉建国;邱贵兴;于斌;王以朋;杨新宇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完成的10例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例,年龄11~17岁,平均13.3岁.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初步矫形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h,固定融合节段5~7个(平均6.3个)椎体,每一节段手术时间0.75~1.70h(平均1.1h),手术总失血量200~600ml(平均360ml).手术前后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4.0°和16.4°,手术矫形率63.2%;手术前后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9.0°和12.9°,自动矫形率54.4%.随访6~24个月,平均14.7月,随访时胸、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0.1°和19.6°,分别丢失3.7°和6.7°.手术前后主胸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28.6mm和9.6mm,腰弯的顶椎偏距分别为14.1mm和8.6mm.手术前后矢状面上胸后凸的Cobb角分别为12.3°和23.9°.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小切口美容效果,对轻中度侧凸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但矫形容易丢失.

  • 颈椎前路非限制性钢板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超;阮狄克

    目前在颈椎前路单节段和多节段融合术中,无论是在颈椎退行性变、创伤还是颈椎肿瘤的治疗中都广泛使用钢板[1~10].颈椎钢板的使用可以提供前路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的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7].但过度坚强的内固定伴发的植骨块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开始使用非限制性钢板进行固定融合.笔者就颈椎前路非限制性钢板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Ⅰ期后路松解前路融合治疗陈旧性双侧关节突关节交锁

    作者:洪盾;陈海啸;林列;洪正华

    双侧小关节交锁是常见的低位颈椎损伤,由于受伤暴力大,移位严重,使得损伤节段的椎管形态遭受严重破坏,容量也明显缩小,因此常常合并严重的脊髓损伤,没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双侧小关节交锁极为少见.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陈旧性无明显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双侧小关节交锁患者9例,报告如下.

  • 前路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

    作者:李浩淼;刘少喻;梁春祥;陈柏龄;于滨生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其中四肢不全瘫2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融合方式:对C2椎体容易显露的7例Ⅱ型或Ⅱa型骨折患者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C2椎体显露困难且牵引后C2、C3椎体间成角纠正不理想且合并椎体骨囊肿的1例Ⅱa型骨折患者采用C2/3椎间融合器(solis)置入融合术;对C2椎体显露困难但术前复位理想的3例Ⅱ型骨折患者采用C2、C3椎体螺钉内固定椎体表面颗粒状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病例术前颈痛及颈部活动障碍明显缓解,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中1例脊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部分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椎间融合器置入术后C2、C3椎体间仍有轻微成角,但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定期随访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术后2个半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合理的内固定融合方式行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影响

    作者:孙宇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保留颈椎手术节段的活动性,减少以往前路减压融合术带来的相邻节段的退变加速.经过将近10年的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我们对于这个先进理念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从文献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中期随访还是远期随访,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确实减少了以往的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发生率.

  • 微创经皮前路腰骶椎间轴向融合术(AxiaLIF)的价值

    作者:郑召民

    腰椎融合术是公认的治疗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等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病变累及L5/S1椎间盘时常需进行L5/S1节段的融合.常用的L5/S1椎间融合方式包括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U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等.然而,此类腰骶椎融合术需要破坏脊柱的正常结构,对脊柱生理功能干扰较大,尤其行前路融合时,内脏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等,以上问题日益引起广大脊柱外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 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仉建国;卢文灿;邱贵兴;王以朋;于斌;任玉珠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前路矫形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AIS病例35例,男4例,女31例;年龄12~17.5岁,平均14.6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Ⅰ a型1例,Ⅰ b型6例,Ⅰ c型3例,Ⅱ c1型1例,Ⅱ d1型24例.采用前路三维矫形手术,融合3~7节椎体,平均4.4节.内固定器械包括CDH 21例、Isola 12例、TSRH 1例、Moss Miami 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自体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内置物并发症.结果:随访12~75个月,平均29个月,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76.5%,其中21例随访超过2年者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4.2°;固定融合节段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93.6%,随访超过2年者末次随访时丢失平均1.7°;固定融合节段矢状面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6),随访超过2年者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2.3°.13例胸腰段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8.3°,术后矫正为前凸5.6°,1年随访时保持前凸4.2°.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和内置物并发症.结论:在AIS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采用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融合率高,能获得并维持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植骨方法.

  •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第68届年会(脊柱外科部分)介绍

    作者:戴力扬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第68届年会于2001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作者就这次会议中脊柱外科部分的交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1 脊柱畸形Betz等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采用一种放射学评分方法比较了前路(98例)与后路(122例)融合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疗效,结果两组畸形矫正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前路融合的范围显然要小于后路融合:前路融合组中有74%融合范围未超过L1,而后路融合组中融合范围未超过L1者只有37%.

  • 颈椎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前后路手术效果比较

    作者:

    本文作者自1987年起,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间盘突出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而不作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①为了解颈椎间盘突出是否也象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可以发生自然退缩;②为了比较椎板成形术和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颈椎病的效果,从而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对策.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机理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国强;夏磊;王文刚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颈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的标准术式,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融合椎体相邻节段退变常引起远期相关并发症,因此相邻节段退变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其发病率、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戴泉;周田华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近年来收治的15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他们采用的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评价效果。结果15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平均出血量220 ml,手术过程中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结果显示,15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枕颈部疼痛症状得以消失,骨折得以有效愈合。合并脊髓损伤的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作者:孙宇

    尽管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前路融合后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和不稳定,可以造成原有的症状复发或加重,已经成为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 前路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长期随访

    作者:张宏志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治疗策略及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2008年2月---2012年8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6例,男9例,女57例。均采取前路融合治疗。上融合椎取上端椎,下融合椎取下端椎。测量冠状及矢状位Cobb角、顶椎及下融合椎旋转、躯干偏移,来观察侧弯矫治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融合弯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47.52°±13.61°(38o-82o)和17.78°±8.32°(6o-37o);27例伴胸腰椎或腰椎后凸的病人由后凸13.59°±9.11°(9o-38o)矫至前凸6.35°±6.93°(-6o -17o);躯干偏移由23.2±9.7mm(14-43mm)矫至11.3±10.6mm(3-36mm),有6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躯干失平衡,1年随访时恢复至术前,2年随访时进一步改善。结论端椎至端椎的前路融合手术在矫治胸腰弯、腰弯及部分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可获得良好的冠状及矢状面矫形效果,并保留更多的活动节段。

  • 不稳定Hangman骨折颈椎前后路融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式的对比

    作者:张沛;刘斌;吴一民;贺永雄;常志强;祝勇;于宝龙

    背景: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更少(P < 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颈椎后路手术内固定相比,颈椎前路融合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

  • 颈椎单间隙融合后椎间高度的改变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作者:姜云鹏;李牧;祁磊;李华

    本文探讨颈前路单间隙融合术后该节段的椎间高度改变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将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术后的患者78例按融合高度的不同分为三组,通过测量上位节段的椎间高度、活动度及椎体间滑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融合后的椎间高度达到正常水平时的退变较慢,增大或减小均会加速邻近椎间盘的退变.

  • 前路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Hangman骨折

    作者:张连生;张沛

    目的 探讨前路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12-2009-12我科应用前路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37.4岁.Levine-EdwardsⅡ型7例,Ⅱa型4例,Ⅲ型2例.术前使用Halo-vest架复位固定.患者颈前右侧入路显露C2-3间隙,减压后植入自体髂骨块或椎间融合器并行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时间在3~4个月,颈部旋转屈伸功能正常,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Hangman骨折,融合固定可靠,无须长期卧床或佩戴Halo氏架,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

  • 颈椎前路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王云;张前法;庞清江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的病理特点、颈椎前路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8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行C2~3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2±6)个月.术后3~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D级9例全部恢复至E级.16例颈痛症状消失,2例有轻度颈痛症状.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喉上神经损伤2例,食管损伤1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颈前路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理想方法,但手术并发症需引起重视,应积极预防并进行相应处理.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游新茂;叶秀益;宋滇文;贾连顺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内固定、植骨融合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36±9.6)个月。置换间隙平均活动度术前为13.8°±6.5°,末次随访时为12.5°±5.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JOA评分术前为9.5分±1.5分,术后4个月时为14.2分±2.2分,平均改善率62.7%±11.2%,其中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及断裂,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固定融合节段,同时又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