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纯PLIF与PLIF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政;胡洪波;李玉民;孙鹏霄

    目的 比较单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PLIF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4手术治疗的43例腰椎滑脱,27例采用PLIF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组),16例行单纯PLIF手术(对照组).结果 43例均获得10~24(13.6±4.4)个月随访.2组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d、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能够更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使其更接近正常脊柱的生理序列和平衡.

  • 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慕春黎;王朋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6-10行PLIF手术治疗的1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将ASD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ASD者纳入对照组.首先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0例中有60例PLIF术后发生ASD,发生率为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前存在ASD、多节段融合与PLIF术后ASD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BMI、吸烟、饮酒、全椎板切除与PLIF术后ASD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前存在ASD、多节段融合是PLIF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前存在ASD、多节段融合患者PLIF术后更易发生ASD,因此建议临床医师针对性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 PLIF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刘应福;吴福燚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LIF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22例.结果 本组随访10~24个月,临床疗效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9%.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2±1.6)mm增加至术后(9.4±1.4)mm,滑脱角由术前(27.5±10.5)°改善至术后(16.2±7.8)°,ODI由术前(35.4±6.8)分降至术后(18.6±6.2)分.结论 采用PLIF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Waveflex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国庆;甘东浩;陈德强;赵建全;李琰;徐展望

    目的 评价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治疗的2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测量腰椎前凸角(LA)、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DSH)、椎间孔高度(HIF).结果 25例获得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末次随访时LA、DSH、HIF优于术前,但末次随访与术后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性,保留一定腰椎活动度,延缓融合相邻节段退变.

  • 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观察

    作者:殷铁林;张猛;李玲;梅伟;王祥善;毛克政

    目的 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 显微镜下MI-T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种衍学;李明;朱中蛟;李勇;刘涛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3-09诊治的5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28例(MI-TLIF组),采用传统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31例(P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d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1年ODI指数、JOA评分及改良Macnab分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 均获得平均13(12~14)个月随访.与PLIF组相比,MI-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1d肌酸激酶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JOA评分改善率(x2=1.140,P=0.293)及Macnab优良率(x2=1.020,P=0.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单节段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既安全有效又可达到微创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 腰椎滑脱症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申鹏飞;郑翰林;李树怀;高双全;周振涛;张亦庚

    目的 观察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并评估术后疗效,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自2015-06-2017-01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30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测量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滑脱程度(SD)、椎间隙高度(DH).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ODI指数、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0例均获得3~19(12.73±7.0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PT、SS、LL、SD、DH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PT、SD与术前ODI指数、VAS评分呈正相关,SS、LL、DH与ODI指数、VAS评分呈负相关,而PI与ODI指数、V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手术前后PT、SS、LL、SD、DH的变化值与ODI指数及VAS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结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改变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术中应尽可能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以获得良好疗效.

  • 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Ⅱ°腰椎峡部型滑脱症

    作者:赵杰;栗景峰;马胜忠;傅强;侯铁胜;王新伟

    自1997年7月~2000年8月,我们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术式治疗Ⅱ°腰椎峡部型滑脱症病人16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2岁,平均39岁.滑移程度:30%~50%.其中腰4、5 6例,腰5骶1 10例.患者均有一年以上的下腰痛和或下肢根性症状且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禁忌证包括:急性感染、骨质疏松、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肥胖症及重度的腰椎滑脱症等.所有患者均在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节段的单枚螺纹式椎间融合器的后斜向植入并附加用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 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于亮;徐荣明;马维虎;刘观燚

    目的:对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2年5月.本研究提取的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和并发症例数.应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8篇.共981例,TLIF组457例,PLIF组524例.两组间比较,手术失血量(P=0.002)及住院时间(P=0.02)TLIF组少于PLIF组,而优良例数(P=0.27)、手术时间(P=0.07)、VAS评分(P=0.61)和ODI评分(P=0.24)两组间无差异;总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01),其中神经损伤(P=0.001)、硬膜损伤(P=0.04)TLIF组较少,而脑脊液漏(P=0.25)、螺钉松动(P=0.14)、内固定失败(P=0.86)、未融合例数(P=0.41)和感染(P=0.5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临床总疗效优良率相当,但TLIF手术在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尤其是对神经和硬膜的损伤,较PLIF明显减少.TLIF手术是一种更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

  •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入路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磊;戎利民;董健文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手术常需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存在大血管与内脏损伤、男性还存在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2].后路手术必然造成肌肉和韧带广泛剥离、椎间关节与后方韧带结构破坏、对硬膜囊与神经根过度刺激,术后由于椎旁肌肉缺血、挛缩、神经支配缺失和硬膜外粘连,可产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从而影响疗效[3、4].为此,Ozgur等[5]于2006年报道了一种与以往腰椎前、后入路截然不同的全新入路的手术方式,并将其命名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也有学者将其称为直接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LIF)[6、7].该术式具有显著的微创优越性,允许通过小的切口与扩张管工作通道完成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并大限度地保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同时可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5、8].但其手术入路安全性及其相关并发症一直是令术者关注的问题,笔者对该手术方式技术特点、入路安全性、常见并发症及其国内外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鑫;吴小涛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脊柱外科中发展较迅速的技术之.早在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了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概念,并认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这是一种较理想的脊柱融合术式.

  •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植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作者:蔡明;郦志文;何腾峰;李方财;陈其昕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要2枚融合器,且常需取自体髂骨植骨.不但手术难度大、费时和费用高,而且一些患者难以置入2枚融合器:取自体髂骨植骨还可导致供骨区的并发症.我们应用单枚融合器自体骨移植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疾病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正确把握MIS-TLIF技术

    作者:钱济先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由 Harms 和Jeszenszky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基础上发展而来。2002年Khoo 和Foley 开始应用管状通道技术实施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近10年来,我国众多医院都已开展了这项微创技术,其优良疗效和微创优势已为众多脊柱外科医生认可。但是,由于脊柱外科医生在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观念和认识不同,以及患者地域和经济的差异,对于MIS-TLIF治疗原则、方法等,还存在诸多争议。

  • 微创经皮前路腰骶椎间轴向融合术(AxiaLIF)的价值

    作者:郑召民

    腰椎融合术是公认的治疗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等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病变累及L5/S1椎间盘时常需进行L5/S1节段的融合.常用的L5/S1椎间融合方式包括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UF)、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等.然而,此类腰骶椎融合术需要破坏脊柱的正常结构,对脊柱生理功能干扰较大,尤其行前路融合时,内脏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等,以上问题日益引起广大脊柱外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润江

    目的 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6).对照组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经椎间孔人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29.85± 19.97) minvs.(168.46±18.92)min;(252.59±30.18)ml vs.(346.63±38.66)ml,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6±7.69)%vs.(83.78±5.62)%,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1.11% vs.93.75%)、并发症发生率(12.22%vs.7.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均是腰椎滑脱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前者.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徐宝山;夏群;胡永成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早在1946年和1947年,Jaslow和Cloward就分别报告了PLIF技术,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2].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椎间融合器、经椎弓根内固定在PLIF中的应用,术后稳定性大幅提高,降低了植骨块移位、塌陷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PLIF仍然存在创伤大,硬膜囊和神经根牵拉严重,术后硬膜外纤维化、粘连和瘢痕形成等问题[3-6].Blume等[7]报告了经一侧椎间孔外侧行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技术,随后Harms等[8]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推广,称之为TLIF,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

    作者:张翠红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较多,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因具有有效撑开椎间隙,恢复前、中柱承重及融合率高等优点,已被得到公认[2].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先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和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为提高围术期患者舒适度,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椎体融合器与RF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李森田;姚书章;马杰;孟凡荣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腰腿疼患者总数的5%,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8年4月~2002年6月采用RF固定结合椎体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峡部型腰椎滑脱症16例,现报告如下.

  •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王炤;赵杰;王以近;王新伟;侯铁胜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小牛腰椎标本,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6组:(1)正常组;(2)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椎体后路斜向植入);(4)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5)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6)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单枚腰椎融合器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腰椎的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其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正常标本显著下降(P<0.05);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植入椎间后,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显著提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标本(P<0.05);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和正常标本显著提高(P<0.05).结论:斜向植入单枚腰椎间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再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强度和刚度适中,腰椎能得到可靠的稳定性.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作者:何小勇;凌义龙;许杨;魏平洋;韦金忠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原因有退变性及峡部裂性,常合并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近年来随着椎弓根钉滑脱复位系统和界面固定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