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胜刚;许同舟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脊髓神经功能为 A 级和 B 级的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其余患者在伤后5~14d 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患者术后脊柱 Cobb 角、椎管占位、伤椎前缘高度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的效果显著,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良好方式。

  • 应用脊柱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报道

    作者:胡德志;曹满利;沈祖泓;陈信军;杨林

    目的为评价应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度9例,H度21例,Ⅲ度9例.均为峡部裂性滑脱,伴有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后路减压、用Steffee、Dick及RF系统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手术方法,术后辅以中医药治疗随诊分析.结果39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完全复位27例,部分复位12例,并取得较高的融合率(39例中38例融合)97.4%,按候树勋评定标准优25例,良10例,差4例,优良率89.7%.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患者能起到稳定脊柱,坚固骨融合、解除神经受压的作用.经分析比较3种椎弓根螺钉系统,RF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较理想的系统,且具有复位可靠、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等优点.

  • 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体会

    作者:潘云春;陶风海

    目的:研究RF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采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体间后外侧植骨方法治疗腰椎滑脱患者19例,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滑脱恢复程度、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全部19例病例随访3个月~2年,术后有16例滑脱完全复位,17例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疗效的优良率84.2%,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采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体间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达到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椎间融合,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TSRH -3D 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海燕;万红;周连军;王锋

    目的探讨 TSRH -3D 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中远期效果。方法选择多节段腰椎骨折患者54例,均经 TSRH -3D 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半年和一年后脊柱正侧位 X 线片结果、神经损伤程度分级,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M - JOA)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术后半年和一年前缘、中央和后缘椎体压缩率(%)分别为6.25±1.02、5.60±1.14、5.91±1.73和5.76±0.98、6.24±1.38和5.28±1.66,均低于术前( P ﹤0.05);术后半年和一年 Cobb′s 角(°)分别为6.04±2.16和5.84±1.71,均低于术前( P ﹤0.05);术后半年和一年椎管侵占率(%)分别为5.86±1.32和5.90±1.46,均低于术前( P ﹤0.05);术后半年和一年 B 级为18.52%(10/54)和20.37%(11/54),均低于术前( P ﹤0.05);术后半年和一年 C、D 和 E 级分别为18.41%(8/54)、53.70%(29/54)、11.11%(6/54)和18.41%(8/54)、53.70%(29/54)、9.26%(5/54),均高于术前( P ﹤0.05);术后半年和一年(分)为和,均低于术前,且术后一年低于术后半年(P );术后半年和一年 M - JOA 分别为8.69±1.48和16.22±2.31,均高于术前,且术后一年高于术后半年( P ﹤0.05)。结论采用 TSRH -3D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对损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有利于脊柱伤椎和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 经椎弓根内固定附加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杨兴;孙俊英;刘宏伟;王勇;朱二山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附加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结果 随访3~16月,脊柱融合效果明显,融合率高达89.5%,椎体后突畸形及高度得到明显的恢复,X线未见一例断钉,断杆,内固定松动现象,无明显脊柱后凸畸形,矫正高度再丢失现象.结论 经椎弓根内固定附加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

    作者:曹玉进;郭朋亮;史继伟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胸腰段骨折脱位,临床上属Ⅳ型胸腰段损伤[1],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开展.

  • 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作者:何敏娟;康丽

    介绍了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治疗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的护理,全部病例近期疗效满意.术前护理包括肺功能训练、骨盆牵引,术后护理的重点为呼吸道护理、脊髓神经功能观察、体位护理、手术切口观察和胃肠道护理,同时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使病人尽快康复.

  • 后路自体椎间植骨结合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孟新;尹文波;廉玉鹏;高兴宵;游先强

    目的 探讨经后路自体椎间植骨及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腰椎滑脱症经后路椎管减压,采用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结果 32例随访均超过12个月,优良率90.6%,6~12个月后复查X线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手术采用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腰椎滑脱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 Devex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伴不稳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金才益;曾忠友;陆永强

    目的 探讨Devex椎间融合器后路植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伴不稳再次手术的适应证、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Devex椎间融合器后路植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伴不稳28例,其中17例为同侧复发.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判定该术式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4~28个月,平均16个月,经X线检查,融合率为96.4%;按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1.2%.结论 Devex椎间融合器后路植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伴不稳再次手术中的应用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增加了融合术后的椎节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取得了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的双重效果.

  •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临床分析

    作者:宋富立;靳安民;王瑞;张辉;童斌辉;姚伟涛;闵少雄

    目的分析胸腰段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断裂问题及原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疾患592例,其中13例断裂加上外院来我院治疗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断裂11例,共24例.研究脊柱各节段断裂情况、其系统断裂部位及断裂因素.结果骨折16例,腰椎滑脱6例,腰椎不稳2例.螺钉断裂14例,共19颗(断钉部位:螺钉根部断裂18颗,螺钉中部断裂1颗,);连接棒断裂10例,共14根(均为棒的根部).T11 4例,L1 8例,L2 5例,L5 4例,S13例.不锈钢系统22例,镍钛合金系统2例.断钉时间:术后发现断钉10~32个月,平均18.85个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内固定系统的材料、设计、类型以及手术、术后处理等因素均可以导致其断裂.因此,术前详细的计划、内固定系统的选择、完善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术后处理对预防其断裂是十分重要的.

  • 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邹海兵;张功礼

    自1998年4月~2001年8月应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后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2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椎体植入人工混合骨材料加AF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宓士军;任龙喜;张远成;周广军;孙瑞龙;韩立民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为脊柱后路固定方法,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易出现压缩椎体高度再丢失,后凸角度加大,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等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了椎体内植入人工骨与自体松质骨颗粒混合材料治疗22例胸腰椎骨折,可以立即加强椎体强度,终达到椎体生物愈合.

  • 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Ⅱ°腰椎峡部型滑脱症

    作者:赵杰;栗景峰;马胜忠;傅强;侯铁胜;王新伟

    自1997年7月~2000年8月,我们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术式治疗Ⅱ°腰椎峡部型滑脱症病人16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2岁,平均39岁.滑移程度:30%~50%.其中腰4、5 6例,腰5骶1 10例.患者均有一年以上的下腰痛和或下肢根性症状且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禁忌证包括:急性感染、骨质疏松、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肥胖症及重度的腰椎滑脱症等.所有患者均在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节段的单枚螺纹式椎间融合器的后斜向植入并附加用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 应用落差提拉原理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新钢;于泉;卢红明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应用椎弓根钉落差提拉原理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椎弓根钉落差提拉原理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均获3~ 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钉落差提拉原理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腰椎滑脱症24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姜喜军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处长位内固定器材选择及椎间植骨融合率.方法:对行Steffee椎弓根螺钉系统、协和钢板、RF系统、SRS内固定装置处长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要椎滑脱18例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结果:18例均获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结论:应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滑脱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SRS内固定装置因其复位程度高、融合率高、且体积小、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值得提倡推荐的一种内固定器.

  • 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单辉强;李翀;尹毅;黄伟;邬亚明;金晔

    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41例(椎旁肌组),经皮椎弓根螺钉31例(经皮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测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评估术后1周及6个月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椎旁肌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显著低于经皮组(P<0.05),而经皮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椎旁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相对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X线辐射,椎体复位效果和椎体高度维持也稍逊,同时手术操作要求相对更高.

  • 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兴;马远征;薛海滨

    目的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6月到2001年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65例,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主观满意率和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随访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6个月.结果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796±0.167)g/cm2,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953±0.185)g/cm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之间的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P<0.05)、植骨融合率(P<0.001)、主现满意率(P<0.01)和客观疗效(P<0.001)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行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客观定量测定骨密度可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术前骨密度低于(0.796±0.167)g/cm2的患者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 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后凸10年前后疗效比较

    作者:鲍虹达;闫鹏;刘树楠;朱泽章;刘臻;孙旭;王斌;俞杨;钱邦平;邱勇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胸椎后凸10年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从2005年6月~2006年6月(早期组)和2014年6月~2015年6月(近期组)于我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Lenke 1型AIS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40例,共80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1年左右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如下影像学参数: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组患者与近期组患者之间的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4.94±1.78岁及14.96±2.01岁.早期组患者的术前TK平均为14.42°±7.92°,而近期组的术前TK则为15.19°±7.90°,在术前两组间的TK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681).在进行后路矫形手术后,早期组的术后即刻TK为18.58°,而近期组则为19.23°,两组间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689).在随访中,两组的TK与术后即刻的TK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术前和术后TK与CL均显著相关.结论:目前椎弓根螺钉系统相比于10年前对于Lenke 1型AIS患者的胸椎后凸的重建并无显著区别,这种变化可能与AIS本身的病因学有关,也可能与本中心采用的去旋转矫形技术有关.

  • 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汤呈宣;李永奖;彭茂秀;林光锚;王涛;张力成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UF)或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Silhouette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贺石生;赵杰;侯铁胜

    椎弓根螺钉系统是目前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实用的后路内固定方法,近10年来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我们自1999年4月以来应用Silhouette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25~59岁,平均42岁.骨折部位:T11 2例,T12 6例,L1 5例,L2 2例,L3 1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5例,压砸伤2例.CT示骨块突入椎管内大距离为6.5~15.5mm,平均9.5mm;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者10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6例,D级和E级各1例.伤后1d内手术8例,2~5d内手术5例,5d后~2周内手术3例.2例患者术前有骨密度降低并有腰背痛,诊断为骨质疏松症;2例患者腰椎骨量减少,但术前无症状,可疑骨质疏松.该4例患者术中均见骨质硬度降低.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