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脊柱后路矫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凯;李筱贺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脊柱后路矫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该院接受医治的12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X射线片确诊的脊柱弯曲状况,分双弯与单弯,双弯(67例)为研究组,单弯(5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后路矫形医治,比对两组脊柱仰卧位主弯△Cobb角、脊柱高度增加值△SH;并分析影响矫形结果的因素.结果 两组医治后脊柱仰卧位的主弯Cobb角均有所降低,研究组△Cobb(32.52±7.57)°大于对照组(26.85±8.52)°(P<0.05);医治后两组脊柱高度明显增加,研究组脊柱高度的增加值△SH(35.64±6.84)cm高于对照组(2.12±1.98)cm(P<0.05).结论 AIS患者采取后路矫形医治其效果显著,而影响矫形效果的因素为Lenke分型、脊柱双弯或单弯等,而Cobb角矫正值与医治前Cobb角是影响矫形后脊柱高度增加值的主要因素.

  •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影像学进展

    作者:翟伟星;王振锋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病因尚不明确,随着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数据库的扩大,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研究方式的丰富,临床实践中表明,借助影像学上脊柱侧凸精确分型与矫形手术术前评估、手术路径、融合范围的选择紧密相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多种分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评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该疾病的矫形进行全方位指导.

  • 烫伤性脊柱侧凸的因特网病例讨论

    作者:马真胜;邱勇;张红菊;王勇华

    马真胜医师:西安市西京医院骨科主治医师(mazhensheng@doctor.com)病例介绍:患儿男性,15岁,因立姿倾斜及跛行1月就诊,于2000年1月于当地医院拍片发现脊柱侧凸(见图1),当地医院拟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就诊.患者无自觉异常及不适,大小便正常.查体:患者背部大片挛缩之贴骨瘢痕组织(图2),尤以左侧为甚,其下大部肌肉组织缺失,腰椎活动受限,脊柱右侧凸畸形,骨盆倾斜,双下肢等长,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追问患者家属,诉患儿在出生后近1月龄时,背部被取暖用热水袋烫伤,造成感染,组织坏死,后治愈.于1990年年底,患儿身高增加较快.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并结合病史,考虑此脊柱侧凸主要是因为瘢痕挛缩所至,因为脊柱生长发育正常,而瘢痕挛缩限制了脊柱的正常生长,造成脊柱侧凸,左侧瘢痕重,而且是贴骨瘢痕,致使脊柱右侧凸.如果瘢痕挛缩的问题解决,脊柱侧凸有可能会有好转.后收入西京医院整形科于2000年2月16日进行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图3),2000年4月5日行瘢痕切除,扩张皮瓣转移,扩张器二期术,将其背部瘢痕切除,用扩张器扩张后的正常皮肤覆盖切疤后的皮肤缺损(图4).患者的X线片显示脊柱侧凸仍然存在,但无加重(图5).诊断:烫伤性脊柱侧凸,因为其发病原因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截然不同,因此其治疗方案也不能完全按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原则来进行,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将该病例于2000年2月18日上载到中华骨科网(http:∥www.orthochina.org),并在中国骨科医生邮件讨论组(http:∥www.egroups.com/group/chinaortho)和国际互联网骨科与创伤学会邮件讨论组(www.orthogate.com)内讨论.

  •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间盘Ⅰ、Ⅱ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作者:贺永雄;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

    目的:通过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椎间盘不同部位Ⅰ、Ⅱ型胶原表达的异常,总结胶原变化情况,探讨胶原代谢在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25例AIS患者经前路松解、骨骺阻滞或前路矫形手术切除之顶椎区的椎间盘,分纤维环的凹侧、凸侧两部分.其中取胸椎椎间盘(T8-11)11例,腰椎椎间盘(L1-2)14例.利用RT-PCR的方法逆转录合成Ⅰ型胶原(220 bp)和Ⅱ型胶原(359 bp),1%琼脂糖凝胶电泳,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AIS患者顶椎区椎间盘纤维环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凸侧较凹侧高(P<0.05).腰椎表达较胸椎高,但除腰椎凹侧椎间盘纤维Ⅱ型胶原的表达高于胸椎对应部位Ⅱ型胶原的表达外(P<0.01),其余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IS患者椎间盘纤维环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存在异常,且不同节段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AIS患者的椎间盘发生变性,椎间盘胶原的代谢与AIS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AIS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脊柱侧凸进展的重要因素.

  •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软组织超声形态学研究

    作者:李文静;尹莉;潘爱星;郭瑞君;海涌

    目的 利用超声检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IS)椎旁软组织形态学参数,比较双侧软组织形态学差异,探讨与脊柱侧弯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纳入IS患者33例,应用超声于患者自然俯卧位下测量椎旁皮肤、浅筋膜及深筋膜厚度,测量竖脊肌厚度、周长及横截面积.结果 上点和中点皮肤厚度、浅筋膜厚度、椎旁肌周长及椎旁肌面积凹侧与大于凸侧,且以中点浅筋膜厚度差异为显著,下点浅筋膜厚度凹侧大于凸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侧椎旁软组织不对称,上点和中点皮肤厚度、浅筋膜厚度、竖脊肌周长及竖脊肌面积凹侧大于凸侧,下点浅筋膜厚度凹侧大于凸侧.双侧竖脊肌肌力不平衡是促使脊柱侧弯畸形进展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椎旁软组织形态,为临床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全面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及恢复健康提供重要依据.

  • 先天性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吴士文;马维娅;李端明;匡正达;张新宇;庞晓东;叶启彬

    目的 探讨椎旁肌存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于术中留取的37例脊柱侧凸患者(先天性12例、特发性25例)椎旁肌进行冰冻切片、肌肉组纵病理染色,分析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 光镜下可见普遍存在椎旁肌肌源性改变(包括肌肉组织纤维化、肌纤维变性坏死等),但肌纤维再生现象极为少见.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改变,同时伴有明硅肌纤维走行紊乱;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要以局灶性且不伴有坏死的纤维化为主.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及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其中4例曾经历侧凸矫正术.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梭囊壁增厚,肌梭内有结缔组织浸润.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病理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作者:王谦;雷中杰;马宗浩;帅桃;黄文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影像学检查能测量AIS侧凸与旋转角度,预测病情进展,协助康复和手术治疗,包括X线平片、三维立体放射技术、计算机断层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本文综述其在AIS评估中的应用参数、信度与效度、优势与劣势.三维影像学成像评估技术将是今后的研究趋势.

  • 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

    作者:郑瑜;吴晓珺;孙宁;杨艳;王涛;Jan D.Reinhardt;党英杰

    目的 调查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方法 2014年3~6月对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全部11所小学11,024名6~13岁小学生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调查.调查工作分为学校筛查和医院确诊两个部分.学校筛查包括躯干对称性检查、脊柱前屈试验和脊背倾斜角测量;脊背倾斜角>4°者接受全脊柱X片,Cobb角>10°者排除其他原因后确诊.采用基于逆概率权重的倾向指数模型进行患病率校正.结果 学校筛查阶段,脊柱倾斜角>4°小学生282名(2.6%),其中128名接受免费全面体格检查和全脊柱摄片,共11名被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校正前总患病率为0.22%,校正后总患病率为0.21%;12~13岁女生患病率高,6~9岁儿童未发现特发性脊柱侧凸者.结论 无锡市北塘区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稍低于国内平均患病率.10岁前儿童可推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随访和调查.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卫生经济学初步研究

    作者:杜青;励建安;周璇;王欢;赵黎;陈珽;陈楠;张树新;陆体江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康复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康复治疗组12例,采取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支具治疗;手术治疗组12例,采取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应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SRS-22)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费用调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患者SRS-22问卷自我形象、心理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治疗前,康复治疗组患者自我形象、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维度得分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所需要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14561.07元,手术治疗组每增加1分所需要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74776.44元.结论:康复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 非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生存质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类目组合制定初步研究

    作者:吴超;杜青;周璇;杨晓颜;陈楠;徐彬;于虹;梁菊萍

    目的:通过将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SRS-22)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相关类目匹配,旨在实现SRS-22问卷跨语言、跨学科的交流,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定提供通用的、标准化无语言局限的评定方法.方法:将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SRS-22的内容与ICF中相关类目进行匹配,获得ICF类目组合,运用获得的ICF类目组合、SRS-22问卷,分别对41例非手术治疗IS患者进行评定;初测2周后,随机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ICF类目组合重测.结果:SRS-22问卷与ICF类目匹配一致性Kappa=0.87 (P<0.01);SRS-22问卷与IS患者QOL的ICF类目组合临床评定结果相关性r=0.838(P<0.01);ICF类目组合各维度重测信度均大于0.75.结论:ICF类目组合能全面体现SRS-22问卷内容,且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与SRS-22问卷评定结果高度相关,可运用于临床非手术治疗IS患者QOL的评定.

  • 改良型色努矫形器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英;刘敏;吴强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期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1.17%,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占85%以上.脊柱侧凸若不采取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随着生长发育加快将发展为严重侧弯畸形,导致严重的胸廓畸形,使心肺功能受损[1-2].一旦导致严重的畸形,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应早发现、早治疗,矫形器治疗和运动疗法是目前公认的适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方法[3].

  •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真

    目的 分析探讨支具治疗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支具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年后不同类型脊柱侧凸治疗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所有患者经过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复查显示,Cobb角在10~19°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20~29°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0~40°的治疗有效率为37.5%,Cobb角度在10~19°的患者治疗疗效好,Cobb角度在30~40°的患者治疗疗效较差;治疗1年后,胸和腰双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单胸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双胸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86%、胸腰段或腰凸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胸和腰双凸与单胸凸患者治疗疗效较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类型、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患者治疗疗效的因素.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使用支具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在治疗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效果显著,极大的减少了手术治疗伤害,是非手术治疗中有效和可靠的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作者:何敏娟;康丽

    介绍了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治疗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的护理,全部病例近期疗效满意.术前护理包括肺功能训练、骨盆牵引,术后护理的重点为呼吸道护理、脊髓神经功能观察、体位护理、手术切口观察和胃肠道护理,同时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使病人尽快康复.

  • 成人脊柱侧凸中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连纪文;徐皓

    成人脊柱侧凸( adult scoliosis )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年龄>20岁),冠状面Cobb角大于10°的脊柱畸形,主要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degenerative scoliosis , DS )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1]。不管哪一种成人脊柱侧凸,随着病情的发展均可能出现脊柱畸形程度进展、脊柱三维平面失平衡以及神经压迫等临床表现[2]。近年来,在成人脊柱侧凸的研究中,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相关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果认为冠状面失平衡与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矢状面平衡的关系密切[1,3-6]。但是,成人脊柱侧凸患者中冠状面失平衡常见,发生率高[7],而且冠状面失平衡与躯体姿势平衡、脊柱的总体平衡、神经根性症状的发生机制、发展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均有密切关系[8-9]。作为脊柱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人脊柱侧凸冠状面平衡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就目前文献报道的评价成人脊柱侧凸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像学参数、测量方法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应用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

    作者:李浩森;陈克冰;梁春祥;刘少喻;龙厚清;韩国伟;刘希哲;马伟英

    目的 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 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2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应用椎弓根球形探针(ball tip probe)置入椎弓根.结果 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93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161枚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9.1%,共有21枚(10.9%)置钉不良螺钉,其中5枚(2.6%)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8.3%)穿透外侧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75.2%,共有40枚(24.8%)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1枚(6.8%)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29枚(18.0%)穿透外侧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椎弓根Ball tip技术,可准确地置入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 脊椎及周围结构解剖形态学的改变对脊柱侧凸胸椎置钉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蒋军;邱勇

    近年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内固定相比,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并能更有效地矫正侧凸和椎体的旋转.前路胸椎椎体钉的使用在矫正侧凸的同时能减少融合节段以及更好地恢复矢状面胸椎后凸.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赵广民;李放;孙天胜

    成人脊柱侧凸和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不同的概念,成人脊柱侧凸既包括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到成年期后的进一步发展,也包括退变性脊柱侧凸.

  • 不同手术入路对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椎间角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以朋;于斌;邱贵兴;仉建国;费琦;沈建雄;李其一;杨新宇;赵丽娟

    目的 分析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接受前路(组A)或后路(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及椎间角的变化.结果 组A共30例患者,组B共12例患者.组A与组B术前、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9°和11.7°,44.3°和5.3°,矫形率分别为76.1%和87.7%.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1°和7.7°.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角组A分别为3.2°、5.6°和8.2°,组B分别为3.3°、3.6°和3.2°.二组间比较,术后侧凸冠状面Cobb角、侧凸矫形率、随访时侧凸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丢失组B均优于组A(P=0.022,P:0.022,P=0.005,P=0.019);术后椎间角组A与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随访时椎间角组A较组B大(P=0.001),随访时椎间角丢失组A较组B多(P=0.043).结论 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手术随访时椎间角及椎间角丢失优于前路手术.

  • 短节段肋骨切除胸廓成形对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汪雷;周春光;宋跃明;刘立岷;龚全;孔清泉;刘浩;李涛;曾建成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凸侧短节段肋骨切除胸廓成形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19例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行后路三维矫形术,并经同一切口行凸侧短节段肋骨切除胸廓成形术.男9例,女10例,年龄11~20岁,平均14.5岁.Lenke分型:1型13例,2型6例;术前Cobb角60°~104°,平均73.9.;术中切除肋骨4~6根,平均5.4根,切除长度1.5~2 cm.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肺功能检查,选择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大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及二者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作为观察指标,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变化情况.所得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Cobb角10.~59.,平均26.5°,侧凸矫正率为64.1%;术后3个月时,FVC、FEV1、FVC%及FEV1%较术前均有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接近术前水平,术后1年及2年较术前均有升高.校正年龄和身高对肺功能的影响后,FVC%及FEV1%的动态变化显示术后3个月至2年患者肺功能在持续改善.结论 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结合凸侧短节段肋骨切除胸廓成形对患者的肺功能干扰小,术后肺功能恢复快,可作为脊柱侧凸合并中重度胸牢的治疗选择.

  • 不同种类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的中长期疗效评价

    作者:闵理;刘立岷;宋跃明;刘浩;屠重棋;段宏;周春光;龚全;李涛;曾建成;裴福兴

    背景:脊柱侧凸矫正术中植骨融合技术是决定矫形治疗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自体骨应用受限,同种异体骨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同种异体皮质骨颗粒与同种异体松质骨颗粒在脊柱矫形患者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是否一致?目的:比较不同种类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10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经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手术.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A组(同种异体松质骨植骨,57例)和B组(同种异体皮质骨植骨,50例),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第6、9、12、18、24、36个月的植骨融合情况、术后Cobb角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等.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融合节段数及植骨量均无明显差异.平均随访时间为39.8个月.所有病例畸形明显矫正,术后1周总体矫正率为74.2%,终随访总体矫正率72.1%.术后1周Cobb角及畸形矫形率,终随访Cobb角、畸形矫形率及矫形度数丢失方面,两组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终达到植骨骨性融合,A组平均融合时间15.0个月(6~36个月),B组平均融合时间15.9个月(6~36个月).术后第6、9、12、18、24、36个月,两组骨性融合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断棒、假关节等并发症.术后A组4例(7.0%)、B组3例(6.0%)患者出现脑脊液漏,A组1例(1.8%)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愈合障碍,均得到合理处理.结论:同种异体松质骨或皮质骨骨移植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术中较为理想的植骨方法之一,尤其是后者更是具有来源广泛、骨量大的优点.但在使用时,需根据同种异体骨骨愈合机制来制定术后治疗和康复计划,确保发挥复合骨移植在脊柱矫形术中的优势.

303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