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建彬;张建新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8-2013年共收治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83.33%.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植骨不融合现象及再复发情况.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目前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青少年 L5/S1重度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珺;母心灵;刘纪恩;勾瑞恩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青少年L5/S 1重度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 L5/S1重度滑脱症10例,全身麻醉,俯卧位,腹部悬空,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滑脱复位良好。2例Ⅲ度滑脱、1例Ⅳ度滑脱术中 L4临时置入椎弓根螺钉辅助复位。结论通过椎间隙撑开及钉棒提拉撬拨技术操作,可实现滑脱椎体良好复位,术后症状缓解满意,远期椎间融合率高。

  • 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刘帅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4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腰背痛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脑脊液漏,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植骨均已融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24例,良13例,可5例,无差例,优良率88.1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神经功能评分较高,融合率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 选择性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邹坤明;张卫东;张森;郑哲

    目的 探讨选择性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1例首次或再次手术时采用全椎板切除者,术中减压需切除小关节者,术前动力位X线片提示存在腰椎不稳及滑脱者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9分法)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 h,术中平均出血580 ml.21例获平均23.6个月随访,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2.3%,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间植骨均在4~6个月获骨性融合.术中硬膜撕裂4例,术中均予修补,未出现脑脊液漏.术中神经根牵拉伤3例,经应用神经营养药治疗,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 有选择性的应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满意效果.

  • 腰椎小关节固定融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豹;李开南;王成贵

    的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结核及肿瘤等疾病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固定方式主要为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融合的方式较多,除后外侧融合、后路椎间融合、前路椎间融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以外,还有极外侧椎间融合(XLIF).后外侧融合中的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是传统的融合方式,但存在着操作复杂、植骨量大、显露范围大等缺点[1],腰椎小关节的固定融合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相对较小,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随着人们对腰椎生理病理状态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研究,对腰椎小关节固定融合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笔者对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策略

    作者:贺仕雄;姚国荣;韩教;蔡力;吴大鹏;田宏宇;刘源

    目的 评估、分析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6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70岁,28例;B组年龄<70岁,4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评分、术后改善率以及影像学资料无明显差异,A组全身并发症、椎间塌陷融合、延迟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未发现不融合.结论 不同年龄组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恰当的手术策略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汪凡栋;张智;郑佳状;陈宇;蔡奇霖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采取经椎弓根Dynesys法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探讨佳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以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椎弓根Dynesys)和B组(后路椎间融合),每组各20例.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在术后各项评分中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相当,并无明显差异性,但经椎弓根Dynesys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临床可酌情选择手术方式.

  • 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

    作者:蒋新祥;路晓

    目的 探讨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1-03-2012-09收治的4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9.5±3.2)个月,测量随访时VAS、JOA值,患者随访3个月、半年时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滑脱程度由19.3%下降到3.5%(P<0.05);局部腰椎前凸角由术前11.5°增加到16.1°(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性滑脱采用椎弓根提拉螺钉提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复位腰椎解剖结构,获得稳定的下腰椎力学重建.

  • PLIF联合RF-Ⅱ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陈志刚;周广镒;张烽

    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笔者应用后路椎间融合(PLIF)联合RF-Ⅱ型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4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圆柱形髂骨块椎间融合与RF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占蓓蕾;叶舟

    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腰腿痛病人总数的5%.自1993年6月~1999年6月采用圆柱形髂骨块后路椎间融合与RF系统治疗腰椎滑脱18例,报告如下.

  • 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融合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沈茂;尚显文;张皓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椎间融合术和后外侧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融合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2013年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抽取资料完整的44份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I 组(后路椎间融合术式)21例,II组(后外侧融合术式)23例。分析并对比2种术式术中失血量、术后临床疗效的JOA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植骨融合率的不同,评价2种融合方法的治疗差异。结果:椎间融合组术中出血量较后外侧融合组术中出血量为多。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在术后的JOA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椎间融合组改善更显著。2组病人术后腰腿痛均有明显缓解,但是椎间融合组缓解率相对较高。在植骨融合率方面,到随访结束时后路椎间融合组融合率95.24%,后外侧融合组融合率86.96%,后路椎间融合组具有更高的融合率。结论:2组均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手术方式,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增多,但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植骨融合率更高,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更好,疼痛缓解更明显。

  • 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兴;马远征;薛海滨

    目的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6月到2001年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65例,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主观满意率和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随访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6个月.结果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796±0.167)g/cm2,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953±0.185)g/cm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之间的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P<0.05)、植骨融合率(P<0.001)、主现满意率(P<0.01)和客观疗效(P<0.001)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行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客观定量测定骨密度可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术前骨密度低于(0.796±0.167)g/cm2的患者螺钉松动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退变疾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肖进飞;张阳;李放;赵广民;单建林;张兴胜

    目的:评估Dynesys内固定或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L4/5单节段退变疾病患者76例,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35例(Dynesys组),融合术41例(融合组),随访时间均大于2年.评价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及上端、下端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活动度(ROM),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mman分级,并应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融合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上端邻近节段ROM在Dynesys组为8.3°±2.1°,融合组为8.4°±1.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为10.2°±2.2°,融合组为12.9°±2.1°,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下端邻近节段ROM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末次随访时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Pfirrmann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变化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仅上端邻近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CLA系统评分标准,Dynesys组8个节段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融合术组为22个节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融合术组有1例患者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或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前者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更有优势.

  • 椎间融合器治疗下腰椎失稳症4例报告

    作者:李孟军;于锡欣;高擎书;吉旭彬

    自1998年6月~1999年6月,作者应用钛合金椎体间融合器(threaded fusion cages,TFC)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失稳症4例,取得满意疗效.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作者:申勇;杨大龙;张英泽;丁文元;董玉昌;杜浩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玉霞

    目的 探讨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6年7月我院40例资料完整的经椎弓根内固定病例,随访1~3.5年.结果 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BMD)为(0.87±0.2)g/cm2,椎间隙高度(6.2±2.1)mm;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0.95±0.2)g/cm2,椎间隙高度(8.1±2.5)m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 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者85例,并随机分为A组(n=42)和B组(n=43).A组都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手术,B组均采用经椎弓根Dynesys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切口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显著比手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后路椎间融合手术和经椎弓根Dynesys手术治疗效果相近,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出血量低等特点,可有效地稳定脊柱,值得推广.

  •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的相关问题

    作者:范顺武;方向前;赵兴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型内固定器械与植骨材料的研发,脊柱融合手术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治疗的疾病由初的由感染、结核、侧凸和肿瘤等引起的脊柱不稳和畸形,扩展到当前的各类脊椎退行性疾病~([1,2]).据统计,从1996至2001年,腰椎融合术的数量每年以77%的速度增长~([3]).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疗效分析

    作者:顾少华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PLIF 与 TLIF 开放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中新;邱利艳

    作为人体中轴力学中心的脊柱,腰椎承载着较大的生物力学。腰椎在反复的屈伸及旋转等过程中,会发生自然老化、退化等生理病理过程[1]。老年性腰椎退变经过关节增生、椎间盘老化、椎板炎等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椎轴性疼痛和坐骨神经受压的表现。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腰椎机械活动和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腰椎退变行疾病的多样性也促进了脊柱外科的发展。目前,腰椎融合术是腰椎退变性疾病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内固定器材融合率的提高,脊柱外科医生选择腰椎融合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2]。经典的PLIF手术和Harms等提出的的改良的椎间融合术式TLIF手术是目前应用多的两种术式[3]。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采用经PLIF和TLIF手术方式治疗的116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住院手术病人,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