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5~S1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作者:高博;翟金帅;王政;任强;曹旭阳;曹参;张隆;李西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微创理念.文章报告1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L5~S1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沈斐;黄开;潘文明;吴建

    目的 对比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入手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为(8.52±0.62)分,JOA评分为(28.34±0.62)分,腰骶大前后屈伸角度为(37.71±4.22)°,腰椎侧曲活动角度为(40.65±1.12)°,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39、0.9162、0.6242、0.3002,P>0.05).观察组腰骶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与常规组(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6,P>0.05).结论 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二者疗效相当,但从起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脊柱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手术的应用范围更广.

  • 微创内窥镜下经不同入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蒋毅;左如俊;吴磊;黄承;石岩;宋华伟;王艺伟;李斌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微创内窥镜治疗的68例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3种不同入路完成手术.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45例(A组),经椎板间隙入路15例(B组),经椎弓根入路8例(C组).男43例,女25例;L2,3节段1例,L3,4节段12例,L4,5节段36例,L5S1节段19例;头端移位23例,尾端移位45例;年龄11~77岁,平均(42.29±15.92)岁.术前通过MRI证实诊断,术后复查MRI明确摘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返回工作岗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腿痛视觉疼痛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应用MacNab评价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18.0±15.9)个月.术后7例(A组3例,B组3例,C组1例)患者出现患肢短暂性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或皮节支配区减退),予以对症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缓解,末次随访无残留症状.B组1例推挤管道时硬膜撕裂,未予处理,术后无头痛及皮肤窦道等并发症.A、B、C组术前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93±1.34,6.33±1.23,6.13±1.7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80±0.87,0.73±0.70,0.38±0.52;JOA评分术前分别为9.09±2.62,9.80±2.31,10.50±2.9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6.82±1.53,25.93±1.58,26.50±1.51;3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3种手术入路在出血量、术后返回工作岗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较短.依据MacNab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微创内窥镜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种不同入路应依据术前患者解剖学特点选择,经椎弓根入路摘除向尾端重度脱出移位髓核直接方便,但对手术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

  • TLIF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峡部崩裂型腰椎滑脱症

    作者:朱敏;凡道斌;叶春万;甘业春;王欣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行相应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经单侧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并使用2枚钛网或单独进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按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积液漏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7月,平均12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骨融合率为100%,疗效优良率91.6%.结论:TLIF结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手术方式.

  • 经皮椎间孔镜两种手术入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伊立;董志坚;王锁良;张培国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中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到2015年2月之间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67例钙化型椎间盘突出病人,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其中31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36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每组病例均评估病人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直腿抬高角度,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短期随访,两种入路对于病人疼痛症状的减轻均显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入路对于钙化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均可行,但是经椎板间入路可以更充分切除钙化灶、分离神经根,进行充分减压.

  • 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强;王平均;邵晨;于鑫;王磊;宋恒平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09-2014-08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腰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硬膜外腔置管持续滴注药物治疗的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前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d的VAS、JOA评分均较术前3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与术后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d增加,JOA评分较术后3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局部组织破坏小等优点.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林宏衡;张文财;原超;方坚;朱辉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诊治的4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椎间盘突出5例(L1、2组),L2、3椎间盘突出15例(L2、3组),L3、4椎间盘突出23例(L3、4组).L1、2组及L2、3组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L3、4组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3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个月.3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末次随访时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L1、2组优4例,良1例;L2、3组优8例,良6例,可1例;L3、4组优12例,良8例,可3例.结论 L1、2及L2、3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而L3、4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行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的初步报告

    作者:蒋毅;吴磊;左如俊;石岩;宋华伟;黄承;王艺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以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5±11.6岁(46~86岁),病程4.7±2.9年,患者均有明确腰腿痛病史并伴单侧下肢神经症状及体征,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均小于500m.术前评估行全麻开放手术风险较高,均采用局麻下联合椎间孔及椎板间入路行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Nakai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手术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07.7±16.4min.术中并发神经根外膜撕裂1例,椎管内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状.平均住院4.7±1.2d(3~7d),平均随访时间19.6±9.0个月(9~40个月).末次随访时腰部及下肢VAS评分由术前的4.6±0.8分和4.7±0.9分降至1.8±0.9分和1.0±0.7分,ODI由术前的(32.7±6.9)%降至(10.5±3.0)%,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Nakai评价的优良率为76.9%(优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局麻下联合椎间孔及椎板间入路行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 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作者:贾云兵;杨进;孔清泉;幸嵘;宋跃明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制定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19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髂嵴高度、髂嵴高点和S1椎弓根内侧缘所连直线与S1椎体上缘水平线的夹角(α)、L5椎弓根下缘5mm(即L5椎弓根下缘距穿刺针的距离)与髂嵴高点之间的连线(d)、椎间隙后缘高度(H1)、椎间孔的垂直高度(H2).将d与S1椎体上缘相交的位置分为3个区域,1区:L5/S1椎间隙中点以及对侧区域;2区:L5/S1椎间隙中点(不含此点)到S1椎弓根内侧缘;3区:S1椎弓根内侧缘以外的区域.所有患者均观察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并测量H1、H2,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加测髂嵴高度、α、d、d所落手术区域.Hl≤4mm及H2≤15mm为椎间孔狭窄.记录术中18G穿刺针穿刺达到靶向手术区域的次数.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85例(44.50%),L4/5及以上突出106例(55.50%).突出位置在中央区17例(8.90%),在侧隐窝区146例(76.44%),在椎间孔区24例(12.57%),在椎间孔外侧区(极外侧区)4例(2.09%);椎间孔狭窄9例(4.71%).85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髂嵴高度平对L4椎体中、上1/3者3例(3.53%),平对L4椎体下1/3及以下者82例(96.47%);α≤30°者69例(81.18%),30°<α≤40°者16例(18.82%);d落在1区68例(80.00%),2区14例(16.47%),3区3例(3.53%).当髂嵴高度平对L5椎体及以下者时,穿刺次数平均为16次(12~41次);平对L4椎体下1/3~L4/5椎间隙时,穿刺次数平均为29次(16~46次);平对L4椎体中、上1/3时,穿刺次数平均为39次(36~44次).结论:髂嵴高度、α、d及d所落手术区域主要影响L5/S1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操作,对于突出节段在L4/5及以上者,穿刺针可水平进入而基本上不受上述影像学因素的影响.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H1、H2则对所有节段操作均有影响.

  • 前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比较

    作者:曹正霖;陈逊文;吴增晖

    目的:比较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m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31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其中14例行ALIF,17例行TLIF,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间高度、椎体间角度,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融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AUF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0ml,TLIF组分别为160min、620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UF组出现2例腹膜撕裂,予缝合后愈合:3例发生腹膜后血肿、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正常.TLIF组出现2例硬膜撕裂,予缝合后愈合;2例神经根牵托伤,经脱水、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每组术后1年时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椎间高度、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1年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ALIF组疗效优良率为85.7%,TLIF组为82.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AUF和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ALIF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相对较少.

  • 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的影像学评定进展

    作者:滕海军;孙海燕;王谦军;张荣峰;宋元晋;易红雷;张大海

    近年来腰椎椎间融合器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既可经前路行腰椎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v fusion,ALIF),也可经后路行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v fusion,PLIF),还可以经椎间孔入路行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1~7].目前判定椎间足否获得融合通常根据腰椎前后位、侧位、动力位及Ferguson位X线片.但在使用椎间融合器的情况下,通过影像学资料判断椎体间足否融合较为困难,尤其足在应用金属惟间融合器的情况下.目前,对椎间融合的评价标准较多,但尚无统一、明确的非侵人性标准.现就其影像学评定现状综述如下.

  •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入路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磊;戎利民;董健文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手术常需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存在大血管与内脏损伤、男性还存在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2].后路手术必然造成肌肉和韧带广泛剥离、椎间关节与后方韧带结构破坏、对硬膜囊与神经根过度刺激,术后由于椎旁肌肉缺血、挛缩、神经支配缺失和硬膜外粘连,可产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从而影响疗效[3、4].为此,Ozgur等[5]于2006年报道了一种与以往腰椎前、后入路截然不同的全新入路的手术方式,并将其命名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也有学者将其称为直接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LIF)[6、7].该术式具有显著的微创优越性,允许通过小的切口与扩张管工作通道完成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并大限度地保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同时可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5、8].但其手术入路安全性及其相关并发症一直是令术者关注的问题,笔者对该手术方式技术特点、入路安全性、常见并发症及其国内外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作者:任大江;李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改善症状的有效手段.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对术者而言,冈椎间盘突出复发需再次手术时,初次手术后形成的瘢痕也是不小的挑战.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TES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椎间孔入路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较多,相对传统术式具有很大优势,在此对这一技术近年的进展综述如下.

  •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周跃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辅助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在经皮椎间盘自动切吸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局麻下行腰椎侧后路经皮穿刺,将直径7.5mm的手术工作通道经椎间孔入路直接行椎间盘内或椎管内置入,并在内窥镜可视下直接取出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致压物.由于手术在局麻下操作,手术中不破坏腰椎重要骨关节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不需要牵拉神经根和硬脊膜囊,对椎管内神经组织无明显骚扰,不会导致椎管内明显的出血和粘连,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手术费用较低和恢复较快等优点.

  •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作者:张国庆;彭明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经皮髓核溶解术、经皮髓核摘除术和经皮髓核激光切除术;二是内镜辅助技术,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和脊柱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前一类技术是在X线透视下通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有一定盲目性和局限性;后一类技术腹腔镜和胸腔镜只用于前路手术,脊柱内镜主要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内镜直视下手术直接解除神经压迫,包括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入路两种椎间盘镜,前一种因入路难且适应证窄开展不多.目前,微创脊柱外科开展多的当属经椎板入路的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Foley等[1]1997年首次对该技术进行报道,1999年镇万新等[2]首先运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成功.此后,MED在国内迅速开展起来.本文就MED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家明;龙新华;周扬;陈宣银;杨东;段满生;黄山虎;刘志礼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岁,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CT和MRI提示腰椎病灶以单侧为主,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中椎体间植骨采用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骨颗粒.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CT,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和腰椎生理弧度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2个月.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7±39min,手术失血量为470±143ml.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5.2%,融合时间6.1±2.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21.4°±5.7°、33.6°±3.1°,末次随访时为31.3°±2.7°.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8±2.6、2.4±1.7,末次随访时为0.9±0.7.术后3个月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菲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护理

    作者:刘金霞

    退变性腰椎疾患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伴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和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腰椎退行性不稳手术后,是否有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1].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洁;王晓宁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技术目前已成为腰椎后路减压和重建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1].与其他开放手术一样,由于棘旁肌的剥离和医源性损伤,可能导致术后疼痛和肌肉的缺血、萎缩,影响术后功能[2].Foley等[3]在2002年首先提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MISTLIF)的手术技术,以后这一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的手术治疗.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共完成MISTLIF手术10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作者:邓若毅;任大伟;席天平;邱伟;余利民;贾涛

    目的 分析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和侧方入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的JOA评分为(88.07±10.34)分,对照组术后的JOA评分为(73.46±10.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颈胸段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全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曹勇;吕书军;蒋栋;洪晔

    目的:评价全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全内镜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采用腰腿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1、3个月和6个月)评估。结果:VAS评分:术前8.5±1.6,术后1个月为2.2±0.4,3个月2.0±0.8,6个月1.8±0.6,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腰椎功能:优良11例,可2例,无需再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分钟,术中未发生误切硬脊膜、感染、血管或内脏损伤。结论:全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