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清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上3个椎间盘(L1~3)突出.主要机制是突出刺激牵张了纤维环表层、后纵韧带及硬膜囊前壁;或突出物过大,隔着硬膜压迫了其中的马尾神经,产生马尾神经综合征.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术式选择

    作者:梁成民;崔西龙;于海洋;焦伟;翟云雷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6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1岁,平均45.7岁;L1,24例,L2,39例,b,413例.术中对下关节突外缘至棘突根部距离,峡部外缘至棘突根部的距离,椎板下缘至椎间隙上缘距离,神经根起点至上一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及神经根起点至相应椎弓根内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对于L1,2、k2,3椎间盘突出症及L2,4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5例)实施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评分法评估手术疗效,计算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R),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术中进行解剖学测量.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16个月,切口均愈合,JOA评分由术前10.13±1.49提高到25.21±2.13,改善率为79.9%.实施融合术患者无内固定失败,1例可能不融合,17例骨性融合,术前R为(0.231±0.056)mm,随访时(0.345±0.076) mm,较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增高(P<0.05);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患者,术前R为(0.243±0.036) mm,随访时(0.212±0.046) mm,术前及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L1.2、k2,3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解剖学特点,适合行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3,4椎间盘突出症其解剖学及临床特点接近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应根据术前对腰椎稳定性的判断来选择手术方法.

  • 穴位敷贴脉冲电疗配合电磁疗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

    作者:徐华明

    笔者在德国比勒菲尔德(Bielefeld)大学运动医学系(Sportmedecin)工作2年,采用穴位敷贴脉冲电疗配合电磁疗共治疗了15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15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德国患者.其中男12例(80%),女3例(20%);L2~3腰椎间盘突出症(LDH)2例(13.3%),L3~4 LDH 10例(66.7%),L3~4合并L4~5 LDH3例(20%);年龄31~58岁,平均48.5岁;初起发病有外伤史者8例,占53.3%.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策略

    作者:刘鹏;李英普;林野;刘景臣;朱庆三;高忠礼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治疗手术方法.方法 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脊柱序列好、稳定性好且突出物为软性的病人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而脊柱序列欠佳、稳定性欠佳且突出物为骨性则采用椎板减压加节段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平均2年,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突出物的性质、脊柱的序列及稳定性决定采用椎间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或椎板减压加节段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林宏衡;张文财;原超;方坚;朱辉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诊治的4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椎间盘突出5例(L1、2组),L2、3椎间盘突出15例(L2、3组),L3、4椎间盘突出23例(L3、4组).L1、2组及L2、3组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L3、4组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3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个月.3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末次随访时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L1、2组优4例,良1例;L2、3组优8例,良6例,可1例;L3、4组优12例,良8例,可3例.结论 L1、2及L2、3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而L3、4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锐辉;廖绪强;赵新建;谭健韶;邝满源

    目的 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09-01-2012-12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行MIS-TLIF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切除单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或两侧开窗减压,并行自体及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12±3)个月的随访,出现椎间植骨不融合1例,椎间植骨融合时间为(7.2±1.3)个月.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6.4%.结论 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杨新军

    目的:观察通过后路行椎板及关节突切除减压并经椎间孔行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闹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2例,其中L1/2 12例,L2/3 10例,L3/4 10例.均接受经椎问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6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6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l)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00~160分钟,平均112.6分钟,术中出血180~320ml,平均248ml.术中无硬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牵拉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ODI及R分别为8.5±0.5分、52.22±9.27%、0.19±0.054、术后1年时VAS、ODI及R分别为1.9±0.7分、19.28±5.34%、0.315±0.049,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1例可能不融合,融合率为97%;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采用后路行椎板及关节突切除减压并经椎间孔行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松;孙旭;陈曦;陈忠辉;徐亮;朱泽章;王斌;邱勇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9例,L2/3椎间盘突出16例,L1/2和L2/3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正常无椎间盘突出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ULDH组年龄20~56岁,女10例,男19例;对照组年龄22~56岁,女21例,男3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angle,TLJ)、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ULDH组测量突出节段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和椎间盘角度,对照组测量L1/2、L2/3椎间盘;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滑脱及椎体楔形变,测量滑脱距离及楔形变角度.根据矢状面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并比较两组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Roussouly分型结果.结果:ULDH组的PI、PT、SS和LL分别为36.0°±8.8°、12.5°±6.7°、23.4°±9.6°、36.1°±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8.6°、15.4°±6.7°、28.0°±9.1°、48.1°±9.0°(P均<0.05);ULDH组的TK、TLJ和SVA分别为33.3°±11.0°、17.0°±6.6°、5.6±20.1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12.1°、6.2°±5.8°、-18.2±16.6mm (P均<0.05).ULDH组的L1/2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6.1±1.9mm和5.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1.8mm和8.5±2.4mm (P<0.05);L2/3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7.1±2.1mm和5.1±2.7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1.9mm和8.3±2.6mm(P<0.05).ULDH组L1/2和L2/3椎间盘角度分别为4.9°±3.0°和5.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7°和3.1°±2.6°(P<0.05).ULDH组中后滑脱患者10例(34.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ULDH组后滑脱距离5.3±1.9mm,24例(82.8%)椎间盘突出节段邻近椎体存在明显楔形变(8.7°±2.4°);而对照组仅2例(3.4%)存在腰段椎体楔形变,比例明显低于ULDH组(P<0.05).ULDH组Roussouly分型Ⅰ、Ⅱ、Ⅲ、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3%、31.0%、17.3%和3.4%,对照组分别为10.3%、46.6%、32.8%和10.3%,其中Ⅰ型在ULDH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分型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LDH患者以Roussouly分型Ⅰ型居多,PI较低,且较正常人群相应节段椎间盘高度显著降低、椎间隙角度增加.

  • 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胡慧敏;王哲;罗卓荆;杜俊杰;陶惠人;李新奎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1/2 4例,L2/3 9例,L3/4 9例.均接受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32.6min.术中出血200~350ml,平均263ml.术中无硬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牵拉伤,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ODI及R分别为8.3±0.6分、(52.32±9.17)%、0.211±0.052,术后1年时VAS、ODI及R分别为2.1±0.8分、(20.33±5.72)%、0.324±0.048,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1例可能不融合,融合率为95%;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采用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 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作者:崔玉明;伍骥;郑超;范恒华;虞攀峰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下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进行手术。结果10例均成功完成MED下微创手术,手术时间1.0~1.5 h,出血量在10~5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住院时间5~7 d,平均6 d,术后当天腰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结论 MED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经椎间孔行腰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作者:谭健;李平元;欧军;苏小桃;卢政好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2月本院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4.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75%。末次随访时行X线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结论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治疗体会

    作者:孙以成;孙德舜;王小鹤

    目的 研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自2003年5月~2008年6月共收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1~2、L2~3)8例,均采取后方入路手术治疗,2例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4例行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在全椎板减压后置放Cage行椎间融合术.结果 本组8例随访时间1~2年,平均12年.参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程度.疗效评定结果为优6例,良2例.结论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相对较少,突出容易累及神经根,造成较大范围的神经损害.一般认为外伤是造成本病的重要原因.该病临床表现较复杂,易误诊.对症状典型、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尽早手术治疗.尽早解除突出椎间盘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报告

    作者:赵先会;纪国庆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一般只占腰椎间盘突出症3.0%左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有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与之相似症状,故易发生漏诊、误诊现象.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析

    作者:潘波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L3~4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发病率仅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7%,故研究及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对6例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以及40例正常L3~4间盘水平椎管CT的分析,探讨提高对CT诊断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的认识.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作者:刘新;王剑风;王毅平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本组2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1~3年随访.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7例.优9例;良6例;差7例.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CT检查更有诊断价值,保守治疗所需时间长,可早期手术,术中应避免医源性损伤.

  • 中央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作者:肖平山;张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农民.2000-07-31入院.8年前曾有腰部外伤史.伤后间歇性发作性腰痛及左侧坐骨神经痛,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近3个月劳累后腰痛加重,但下肢症状转移到右侧.述右侧坐骨神经痛,双下肢无力,并出现肛门及尿道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阴茎勃起障碍及鞍区(右侧)麻木.查体:L2,3棘突及椎旁有压痛及右侧坐骨神经放射痛、右下肢坐骨神经支配肌肉的肌力下降,右侧髂腰肌肌力下降为Ⅲ级,L4以上神经支配肌肉的肌力及感觉无明显变化.X线检查:平片示L4-2及L2-3间隙变窄,上行性椎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在L3椎体上1/3水平完全受阻,点片正位呈不规则杯口状,充盈缺损主要在右侧.侧位片造影剂呈鸟嘴样,前方有压迹.于08-14以L2-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行L2.3全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术中发现L2-3间隙中央偏右椎间盘突出.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析

    作者:沈海良;张居适;潘宏武;艾建平;徐华梓

    目的:通过2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研究,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对21例进行了0.5~6年(平均2.5年)的随访,结果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5.7%.重点讨论了高位腰椎及椎间盘和神经根的解剖特点和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结论:对不同程度的患者需用不同治疗方式.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何其俊;段扬;王华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下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包括因腰1/2、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发病率较低,约为5%左右[1,2].近年来由于MRI的普及,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既往手术治疗多采用的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但因高位腰椎间盘突出临近脊髓圆锥,不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而且术中为减少神经牵拉往往需切除部分关节突关节,术后可继发手术节段不稳[4].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孟亮;陈秀庭;季四素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L3-4及以上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少见,约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者的2.8%~4.5%[1-2],因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或误诊.本院从1997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15例,其中高位20例,占6.3%,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经椎间孔髓核摘除并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葛行新;刘加元;魏东;曹贞国;佟磊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采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前VAS评分(8.1±0.7)分,术后1年VAS评分(1.9±0.5)分,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ODI评分(53.26±8.97)%,术后1年(18.47±5.3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椎间均融合,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和断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症状,经对症处理6周后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