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下肢无力20+天

    作者:江云东;白雪

    病历资料患者,男,37岁,20天前患者劳动过程中突发双下肢无力,伴小腹胀,腰以下部位紧束感、沉重感,行走不稳,至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诊治情况不详)症状无缓解.上诉症状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遂至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诊断为:L1椎平面脊髓圆锥内病变:感染可能性大.

  • 圆锥马尾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徐俊峰;孙岚;王征美

    脊髓圆锥部有膀胱中枢,脊髓圆锥损伤时出现膀胱过度膨胀、麻痹性尿失禁,脊髓圆锥损伤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多呈现逼尿肌无反射和压力性尿失禁,马尾神经距离脊髓圆锥较近,常同时受损,称圆锥马尾损伤。圆锥马尾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治疗难度很大。在临床中笔者采用电针治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静脉点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综合康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漏尿,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马尾神经受压大鼠脊髓圆锥神经元的形态、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RNA的表达变化

    作者:杨明;章明;万双林;黄悦;张剑;范顺武

    目的 观察大鼠马尾神经受压后脊髓圆锥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数量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以及探讨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90只成年SD大鼠分为马尾受压模型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造模术后30min、2h、4h、8h、1d、3d、1周、2周、3周取样.采用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马尾受压后脊髓圆锥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测定BDNF mRNA阳性细胞的数量.计算单位面积内的阳性细胞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马尾受压后不同时间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马尾神经受压可导致脊髓圆锥神经元形态结构出现明显伤害性改变.TUNEL染色与BDNF mRNA原位杂交显示,阳性细胞分别于制模术后8h、4h起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多,并于术后3d达高峰,术后3周上述阳性细胞的数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马尾神经受压后,可导致相应脊髓圆锥神经细胞结构的明显变化,其凋亡数量明显增加,说明马尾受损可导致中枢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这可能是马尾综合征逾期手术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马尾严重受压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BDNF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的保护及修复起一定作用.

  •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瘤二例

    作者:何平生

    例1 女,23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伴腰痛1个月,于1998年11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无明显诱因感到右下肢酸痛,并呈进行性加重。近1个月来双下肢麻木、乏力,不能行走,大小便控制欠佳。入院前20d前剖腹产娩下一婴儿。体检:双下肢皮肤感觉迟钝,以左下肢为甚。大腿肌力Ⅰ级,小腿肌力Ⅲ~Ⅳ级。MRI(核磁共振)检查示L1~L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于1998年11月7日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手术所见:切开硬脊膜及蛛网膜,见L1~L5椎管内被灰白色肿瘤充填,肿瘤位于髓内,且包绕马尾,肿块边界不清,与脊髓圆锥不粘连。肿块基底位于右侧,马尾向左侧移位。

  • 马尾受压大鼠脊髓圆锥神经元凋亡及有关产物表达的变化

    作者:杨明;万双林;黄悦;张剑;范顺武

    数根以上的马尾神经根受损可导致腰骶髓段所支配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造成损害,临床上称为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CES).其具体的病理机制及诸如鞍区麻痹、下腰痛、膀胱功能障碍、下肢肌无力、麻痹或瘫痪等症状的产生原因仍未完全明了.减压手术,特别是逾期的减压手术的疗效也不甚理想.

  • 二维超声定量评估胎儿脊髓圆锥位置新方法探讨及对脊髓拴系的诊断价值

    作者:翟晶;蔡爱露;孙寒冰;荆春丽;赵丹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测量脊髓圆锥(CM)和第一骶椎(S1)间距离(CM-S1)对胎儿脊髓拴系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胎儿581例及产前超声提示脊髓拴系的胎儿17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腰骶关节,定位CM与S1并测量CM-S1距离,总结胎儿期CM-S1距离随孕周的变化规律,并比较脊髓拴系组的CM-S1距离是否显著低于正常组.结果 正常组胎儿CM-S1距离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CM-S1=1.57×孕周-16.43 (R2 =0.89).脊髓拴系组胎儿的CM-S1距离均小于相应孕周的第5百分位数(P<0.01).结论 胎儿期测量CM-S1距离定量评价CM位置简便可行,有助于检出胎儿脊髓拴系.

  • 产前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蒂荣;温影红;胡海云;佘颖;曲侠;张晶莉;杨晓东;陈芸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10例、隐性脊柱裂2例、骶尾部畸胎瘤4例、腰骶管内脊膜囊肿1例及98例正常胎儿的相关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图像特征,并与产后超声或尸检结果对照.结果 (1)显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型均显示脊髓圆锥低位;(2)显性脊柱裂单纯脊膜膨出型和隐性脊柱裂脊髓圆锥位置可以正常,也可以低位;(3)骶尾部畸胎瘤、腰骶管内脊膜囊肿及正常对照组均表现脊髓圆锥位置正常.结论 产前超声定位脊髓圆锥能为胎儿脊柱相关疾病是否并脊髓栓系、以及非脊柱裂脊柱区相关疾病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水平

    作者:赵丹;蔡爱露;王晓光;王冰;孙微

    目的 评估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技术定位脊髓圆锥末端水平的可重复性.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显示164胎正常胎儿和12胎确诊为脊髓圆锥低位胎儿的脊髓圆锥末端水平,并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所有胎儿的脊髓圆锥末端水平均可被定位,正常胎儿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Kappa值分别为0.943和0.915,异常胎儿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Kappa值分别为0.965和0.913.结论 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技术用于评估脊髓圆锥末端水平,其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一致性好,获得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便,可应用于快速且准确评价胎儿脊髓圆锥末端水平.

  • 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判定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作者:翟晶;蔡爱露;董岚;蔡畅;李冬梅

    目的 探讨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38周正常胎儿581胎,以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识别S1椎体,定位脊髓圆锥相应椎体水平,观察各孕周脊髓圆锥位置分布情况;随机选取101胎不同孕周胎儿观察不同医师间及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与三维成像定位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名医师采用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定位脊髓圆锥的一致性好(Kappa=0.94);腰骶关节两线相交定位与三维成像定位一致性好(Kappa=0.92).530胎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可识别S1椎体并定位脊髓圆锥,脊髓圆锥对应的椎体水平范围为L1~L4,其中对应L1椎体、L12椎间隙、L2椎体、L2-3椎间隙、L3椎体、L34椎间隙和L4椎体分别占4.72%(25/530)、8.68%(46/530)、51.32%(272/530)、19.62%(104/530)、11.89%(63/530)、2.26%(12/530)和1.51%(8/530);脊髓圆锥随孕周呈逐渐上升趋势;≥23孕周时,全部位于L3椎体及以上;≥32孕周时,98.38%(182/185)达L23椎间隙及以上,≥37孕周时,94.83%(55/58)上升至L2椎体及以上.结论 通过腰骶关节两线相交法可识别S1椎体,进而准确定位脊髓圆锥水平,可用于快速判断脊髓圆锥位置.

  • 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损伤和康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兰宾尚;彭军;刘亦恒;樊李瀛;衡立松

    目的:了解脊髓拴系综合征(TCS)脊髓损伤与终丝牵拉的关系及终丝松解后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建立新型TCS慢性进行性终丝牵拉动物模型,进行不同时间的牵拉后解除牵拉.通过诱发电位、透射电镜、病理切片等观察来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与终丝牵拉时间的关系及不同时段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猫终丝牵拉TCS随着牵拉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加重;猫终丝牵拉TCS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终丝松解后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恢复程度提高:TCS脊髓慢性牵拉损伤在代谢改变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改变.结论:TCS终丝松解越早脊髓损伤恢复越好,手术应尽早进行.

  • 脊髓圆锥部错构瘤1例

    作者:牟瑞平;刘铭;朱春景;姜言周;张庆普

    在工作中发现1例有症状的脊髓错构瘤患者.男52岁.腰腿疼痛、排尿困难1年.MRI显示一髓内病变位于脊髓圆锥部,决定手术摘除.病理显示病变是南脂肪、纤维组织、上皮等组织构成,病理诊断为错构瘤.该病属良性病变外科手术是首选方法,效果良好.

  • 终丝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1例

    作者:杨小平;李坤成;林珊;张海琴

    患者女,37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3年.查体:双足背屈无力,胸8~腰1,骶1,骶4,5感觉平面的痛温觉消失,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MRI平扫见腰段椎管扩大,脊髓圆锥左前方至盲囊,有髓外硬膜下占位病灶,邻近的马尾神经向周围推移,T1WI上病灶为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经静脉注入Gd-DTPA后,病灶有显著不均匀强化.印象:胸12~骶1髓外硬膜下肿瘤,考虑胆脂瘤可能性大.与3年前腰椎MRI片比较,上述MRI所见无显著变化.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胸12~骶1黏液型乳头状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图1~4).

  • 脊髓圆锥部结核1例

    作者:邹建勋;李明亮

    患者女,21岁.2003年3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当时尚能行走,1个月后症状加重,双下肢膝关节疼痛,局部肤温降低,伴阵发性麻木,渐不能行走.在其他医院摄X线片未见异常表现,服中药治疗后无好转且症状持续加重.5月30日入我院时,双下肢浅深感觉减退,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膝腱反射未引出,巴彬斯基征(-).X线示右肺第二前肋间中带多个黄豆大小结节影,左肺第二前肋间见索条状阴影,右肋膈角变钝.

  • 超声观察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正常位置

    作者:李素和;王金锐;王建华

    目的 探讨超声确定正常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方法.方法 选择足月产正常新生儿150名,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终丝的长度和骶圆距离,并以此表示新生儿脊髓圆锥末端的正常位置.结果 新生儿内终丝的长度为3.62~5.54 cm;骶圆距离为5.92~9.72 cm;内终丝长度、骶圆距离与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及内终丝长度与骶圆距离间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内终丝的长度和骶圆距离能用以表示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

  • 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和断层超声成像技术观察胎儿脊髓栓系

    作者:梁美玲;蔡爱露;王以妮;曹喆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及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观察胎儿脊髓圆锥(CM)所对应的椎体位置、脊髓腰膨大的大小及形态,评估是否存在胎儿脊髓栓系(TC)的价值.方法 记录病例组17胎脊柱区病变或畸形伴TC胎儿的CM末端位置和腰膨大位置,测量脊髓腰膨大处的横径、前后径.并与300胎正常胎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长CM末端位置上升,300胎正常胎儿的CM末端均位于L3或L3以上椎体水平.正常胎儿脊髓腰膨大的横径和前后径均与孕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腰膨大横径(mm)=0.677+0.147×孕周(R2 =0.836,P<0.05),腰膨大前后径(mm)=-0.994+0.152×孕周(R2=0.894,P<0.05).与正常胎儿相应孕周正常值比较,病例组TC胎儿脊髓腰膨大的前后径减小(P=0.002),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VCI及TUI技术对胎儿CM位置进行判定并分析脊髓腰膨大的形态变化,可为TC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超声测距法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作者:杨硕;宋鑫;张文君;刘静华;吴昀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至骶尾部后一个骨化中心(CS)的距离来定位CM,探索胎儿期CM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查孕19~34周566名孕妇,测量胎儿CS距离.采用3D容积存储系统存储图像、real-time 3D View软件离线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测CS距离的一致性.分析胎儿期各孕周CS距离变化规律.结果 共253名二维与三维超声成像测量的CS距离一致性好(ICC=0.974).CS距离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r=0.956,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2X -2.508(Y:CS距离,X: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测量CS距离的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临床;CS距离与胎儿GA间的相关性可作为胎儿期CM是否低置的判断标准.

  • 国人脊髓圆锥位置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王国华;王葵光;姜立民;仲美林;王萍;胡斌;于继徐

    目的通过MRI研究非脊柱脊髓畸形的国人人群圆锥位置的变化.方法应用1.5T MRI机对1199例病人行腰椎MR扫描,自旋回波T1加权、正中矢状位像上观测其圆锥末端的位置.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结果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1/3水平(范围:T12的中1/3~L3的上1/3),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01),各年龄段无差别(P>0.05).结论 MRI可以观测到圆锥末端的位置,对临床椎管内麻醉、腰椎管手术和椎管造影有重要参考意义.

  • 三维超声成像定位孕中晚期胎儿脊髓圆锥的价值

    作者:韩磊;刘莉;刘波;高燕华;王珍芳;韦爱华;管湘平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116例正常孕中晚期胎儿腰骶部及脊髓圆锥,记录脊髓圆锥位置,分析不同孕周脊髓圆锥位置的规律。结果: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正常孕中晚期胎儿脊髓圆锥终止于L3水平以上;随着孕周的增加,脊髓圆锥的位置逐渐上移。结论:胎儿脊髓圆锥位置随孕周增加上移,三维超声成像可准确定位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对产前尽早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有重要临床价值。

  • 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的准确性

    作者:卢丹;陈欣林;朱霞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不同孕周因致死性畸形(非中枢神经系统)引产的胎儿10例,将引产前、后以胎儿成角的腰骶关节作为标志,用超声定位与脊髓圆锥末端相当的椎体位置,并与解剖方法确定的椎体位置相比较.结果 10例引产前后用超声定位的脊髓圆锥末端对应的椎体位置,和解剖定位的椎体位置均完全吻合.结论 对胎儿应用超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方法是准确的.

  •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超声研究

    作者:卢丹;刘能保

    胎儿脊髓圆锥是指胎儿脊髓下段呈圆锥形的结构,其末端与脊柱之间有一个向上移行的过程.超声属于无创技术,可以动态观察活体胎儿脊髓与脊柱之间的移行关系.因此,了解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研究的历史及超声在胎儿脊髓圆锥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制定新的研究方向.

12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