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王越;王文良

    目的:探讨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在CNKI数据库和Pubmed中检索近年来有关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细胞共培养技术诱导干细胞向体细胞分化、维持细胞的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有效地扩大了骨软骨损伤修复所需的种子细胞源。结论:细胞共培养技术充分模拟了体内环境,使细胞间能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支撑生长增殖,使其成为组织工程领域一种新兴而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 距骨骨软骨损伤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双利;潘政军;江华;黄彰

    目的:总结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 PubMed、Springer link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osteochondral lesions”、“talus”为关键词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有关OLT 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 OLT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法。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一般适用于年轻、损伤面积小而浅或孤立病灶的患者。面积大、深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可考虑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直视下操作及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等优势,可做为手术治疗 OLT 的首选方式。目前,关节镜联合其他方法成为 OLT 治疗的新趋势。临床上儿童 OLT 少见,对保守治疗失败的 OLT 儿童,内固定和清创微骨折的手术治疗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 OLT 有多种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病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局灶性骨软骨损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陈振波;孙进;徐建民;王民礼

    目的 分析局灶性关节软骨损伤的MRI所见.方法 按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法对68个病灶的MRI所见进行分析,着重观察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改变.结果 58个分级为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14个,Ⅳ级37个;10个病灶属于剥脱性骨软骨炎Ⅰ级.MRI能发现关节镜无法观察到的软骨下骨病变.结论 MRI对局灶性骨软骨损伤的显示准确.

  • 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云;李璐;张斌青;宋青凤;张敏;郭会利

    目的:总结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mTc-MDP)对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5例OLT的MRI、SPECT-CT资料,根据病程分期对32例符合保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MRI见距骨滑车关节面不规则条状、带状异常长T1、长T2信号,连续或不连续,部分呈地图样或囊变影,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14例,Ⅳ期8例,Ⅴ期5例;SPECT-CT治疗前后病灶核素浓聚范围缩小,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AOFA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3.33%.结论:MRI对OLT诊断明确,99mTc-MDP注射液治疗OLT效果良好.

  • 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关节软骨代谢物变化

    作者:孙国静;李桂军;吴俊;王励芹;郭国栋;孟嘉;周利武;赵建宁

    目的 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TX-Ⅱ)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自2006-05-2012-05由MRI确诊单纯骨挫伤69例(骨挫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1例(关节炎组)、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45例(正常组)的膝关节液,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膝关节液中CTX-Ⅱ含量进行检测,评估骨挫伤后膝关节软骨代谢变化.结果 骨挫伤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69 492.67±101.87)ng/ml,关节炎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61 484.00±301.60)ng/ml,正常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45 169.42±105.32)ng/ml.骨挫伤组关节液中CTX-Ⅱ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6,P<0.001);但和关节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28,P=0.315).结论 骨挫伤后膝关节液CTX-Ⅱ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软骨急性损伤后出现降解有关,需要及时制动,避免进一步损伤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术后中期随访报告

    作者:江东;胡跃林;焦晨;郭秦炜;谢兴;陈临新;高士基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2012年3月,3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在我所行踝关节镜检、软骨修复或清理、外侧副韧带止点重建术,男20例,女18例,年龄(31.7±10.6)岁。随访并分析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Tegner评分、踝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等。结果随访时间28~45个月,(36.6±4.3)月,AOFAS评分优2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91.2%。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中位数4.0(0~7) vs.0(0~7),Z=-4.210,P=0.000]、AOFAS评分[74.0(30~92) vs.95.0(52~100),Z=-5.203,P=0.000]及Tegner评分[4.0(1~8) vs 5.0(1~8),Z=-2.631,P=0.009]均明显改善。术后再次扭伤11例(28.9%)。术后关节活动度受限9例(23.7%)。结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但易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

  •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治疗

    作者:郭秦炜;胡跃林;焦晨;敖英芳;于长隆

    目的 总结、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关节镜下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0年至2005年共收治34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X线片、MRI表现、关节镜手术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根据主观和客观评分判断疗效.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后足评分平均(71±8)分,术前主观疼痛程度评分(7.5±1.3)分.结果 34例患者MRI均有骨软骨损伤征象,其中21例通过X线片检查发现距骨骨软骨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主要症状为负重疼痛以及运动后加重,MRI诊断准确率较X线片高(χ2=16.07,P<0.001).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后足评分(91±9)分,显著高于术前(t=9.147,P<0.001);术后主观疼痛程度评分(2.4±2.3)分,显著低于术前(t=10.853,P<0.001);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7.1%.结论 MRI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效果良好.

  • 自体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

    作者:袁毅;王涛;周兵华;唐康来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 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 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

    作者:史尉利;郭秦炜;陈临新;赵峰;谢兴;江东;焦晨;胡跃林

    目的:分析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X线及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分布,并根据关节镜下的表现进行分级.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距骨骨软骨损伤的41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踝关节镜检查,并且术前均进行了踝关节正侧位X线及MRI检查.分别根据Loomer改良标准及Hepple标准进行影像学分型,依据Cheng的关节镜分级标准进行关节镜下病灶分级.在PACS系统上应用测量软件工具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确定病灶位置,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及深度.结果:本研究412例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其中20~40岁患者占76.9%,男性所占比率(n=298,67.5%)高于女性(n=113,32.5%);366例(88.9%)有外伤史,并以内翻伤多见(n=246例,59.7%).X线片上188例有阳性发现,Ⅴ型为31例.412例经MRI检查发现411处损伤(14例有2处病灶,15例经关节镜确诊的病灶MRI上未发现).根据Hepple's MRI分型:Ⅰ型13例,Ⅱ型161例,Ⅲ型93例,Ⅳ型37例,Ⅴ型107例.在MRI冠状位上,314例病灶位于内侧,97例病灶位于外侧.在MRI矢状位上,59例病灶位于前部,254例位于中部,87例位于后部,8例为前中后区域均有,3例为中后区域均有.在MRI上按六分区法统计,内中侧多,为229例(55.7%);其次为内后侧,53例(12.9%);外前侧和外中侧分别为41例(10%)、38例(9.3%).PACS系统上测量:病损前后径10.5±3.9 mm,左右径9.5±3.4 mm;深度8.0±3.8 mm;314例内侧组和97例外侧组病灶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例Ⅴ型病灶的前后径为13.3±3.7 mm、左右径为11.4±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2,P<0.001).412例病例均行踝关节镜检查,根据关节镜下分级标准,A级13例,B级35例,C级121例,D级217例,E级34例,F级5例.107例经MRI确诊为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病例关节镜下分级:C级26例、D级73例、E级7例、F级1例.结论:距骨骨软骨损伤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多为外伤所致,尤其对于外侧损伤,外伤更是主要的致病因素.X线检查可以作为初步检查工具,进一步确诊需要行MRI检查;MRI显示病损多位于内侧中部及外侧前中部,可能与受伤机制有关,内外侧病损的大小无明显差别;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则表现为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的椭圆形.关节镜目前作为诊断金标准,镜下表现以C、D级为主.

  • 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关节镜下表现

    作者:史尉利;郭秦炜;赵峰;江东;陈临新;谢兴;焦晨;胡跃林

    目的:分析踝关节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位置、大小等形态学数据,并根据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分级.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入院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前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MRI检查,分别根据Loomer改良标准及Hepple标准进行分型.在PACS系统上应用测量软件工具分析107例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影像学特点:确定病灶位置、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及深度.所有病患踝关节均进行关节镜探查,并进行病灶分级.结果:107例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8岁(15~63岁),其中男性77例、女性30例.其中67例X线有阳性发现,V型为31例.在MRI冠状位上:23例病灶位于外侧,12例位于中部,72例位于内侧;在MRI矢状位上:10例位于前部,74例位于中部,23例位于后部.病灶骨髓水肿平均大小为:前后径13.3 mm、左右径11.4 mm、深度11.7 mm;囊肿的平均大小为:前后径7.8 mm、左右径7.3 mm、深度6.8 mm.关节镜探查距骨骨软骨损伤分级:C级26例、D级73例、E级7例、F级1例.结论:Hepple V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在MRI冠状位上多位于距骨内侧,在MRI矢状位上多位于距骨中部,关节镜下表现以D级为主.

  • 软骨修复技术在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彭润;刘依嘉;李箭;李鹏程

    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软骨松动、剥脱,或者软骨下骨坏死,甚至骨软骨游离体形成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距骨软骨病变,早由Monro于1856年描述,是引起踝关节慢性疼痛的原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容易继发踝骨关节炎.距骨骨软骨损伤通常发生在20~30岁之间,尤其常见于运动人群.双侧发病者占10%,并在男性中稍占优势.这种损伤在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为6.5%.但是由于该损伤早期不易在普通X光片上发现,因此,其实际发病率应该更高[1,2].OLT发生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外伤是常见的原因,此外还包括内分泌或代谢异常、遗传倾向性、供血异常、局部高压、以及踝关节不稳导致慢性微创伤等[2-4].其中距骨穹窿外侧的软骨损伤通常与外伤有关,内侧软骨损伤与局部高压或者缺血有关[2].

  • 距骨骨软骨损伤逆行钻孔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魏民;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

    目的 观察距骨骨软骨损伤逆行钻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6岁(21~64岁).软骨损伤采用Mintz分级方法,均为Ⅰ级和Ⅱ级骨软骨损伤,软骨下骨病灶直径≤1 cm.在X线监视下对距骨病灶行逆行钻孔治疗.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VAS评分从术前的6.7±1.6降低到术后的3.6±1.3(P<0.05);AOFAS评分从术前的55.1±13.1提高到术后的77.4±10.6(P<0.05).结论 对踝关节Ⅰ级和Ⅱ级距骨骨软骨损伤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逆行钻孔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郝大鹏;王振常;张建中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常见于曾有踝关节创伤史的病人,对本病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MRI可检出OLT并对其进行分级,是目前评价OLT的佳无创检查手段.就OLT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滑车骨软骨损伤

    作者:席智杰;梁倩倩;米琨;俸志斌;王斌;肖涟波;马迎辉;程少丹;施杞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8月-2014年5月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的48股骨滑车负重区骨软骨损伤病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2~46岁,平均33岁.左膝21例,右膝27例.31例患者有外伤史.明确诊断至手术时间5d~6个月,平均16 d.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1个月.复查MRI示骨软骨柱与植骨床愈合良好,软骨面形态连续性良好,骨软骨愈合时间8~15 W,平均10 W.术前患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为6.79±1.01,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9.77±12.80,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2.15±0.17.末次随访时VAS平方评分为1.54±0.9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23.67);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58±4.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16.78).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为5.02±1.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15.95).随访期间无软骨剥脱、膝关节粘连、膝关节疼痛,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短期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磷酸钙材料在骨软骨缺损修复支架中的应用

    作者:蔡筑韵;彭帆;訾云鹏;吴海山;钱齐荣

    背景:磷酸钙材料与天然骨矿物质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传导性和可降解性,在金属植入物涂层及骨缺损修复材料中已有大量研究与应用。目的:综述不同物相磷酸钙材料的特点及在骨软骨支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的有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软骨,磷酸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等),组织工程”,英文检索词为“osteochondral;calcium phosphate;tissue engineering”。结果与结论:由于磷酸钙具有多种物相和晶型,通过不同工艺方法调控磷酸钙的结构尺寸可以得到丰富的材料体系,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聚磷酸钙、无定形磷酸钙等,其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有所差异,其中以羟基磷灰石的应用为广泛。将磷酸钙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多层的复合支架是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趋势。

  • DON毒素与氟对骨生长发育因子的影响及茶的拮抗作用

    作者:张元宇;魏亚男;安康;李宝华;李群伟

    目的 观察DON毒素与氟致骨软骨损伤的联合作用机制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等4种骨生长发育相关的指标的影响,探讨DON毒素与氟的联合作用和茶的拮抗效应.方法 28日龄Wistar大鼠幼鼠30只,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空白组、“DON+F”组和“DON+F+茶”组.空白组饮用超纯水,“DON+F”组饮用150mg/L NaF超纯水溶液;“DON+茶+F”组饮用由茶水溶解的150mg/L NaF水溶液;DON毒素染毒组各组按0.2μg/g DON毒素灌胃,空白组用等量超纯水灌胃,每天1次.喂养5周后,麻醉后断头取血,ELISA法测定各细胞因子.结果 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TGF-β2的平均含量“DON+F”组(55.4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9.2 pg/ml)和“DON+F+茶”组(38.4 pg/ml);FGF-23的平均含量“DON+F”组(205.4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92.92 pg/ml)和“DON+F+茶”组(97.3 pg/ml);BMP-2的平均含量“DON+F”组(15.2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4ng/ml)和“DON+F+茶”组(12.9ng/ml);TNF-α的平均含量“DON+F”组(936.8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79.54 pg/ml)和“DON+F+茶”组(652.95 pg/ml).结果提示DON与F可导致骨软骨损伤,茶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茶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DON毒素和氟对骨软骨的损伤,显示了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不能消除DON毒素和F的致病效应.

  •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微骨折治疗

    作者:陈晖;李东;魏建军;姚晨;丁惠民;王祖玉;颜世昌

    目的 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 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3例,MRI和关节镜下测量缺损面积(2.2±1.7) cm2,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其中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陈旧性距腓前韧带(ATFL)及跟腓韧带(CFL)损伤]2例同时行改良Brostrom手术.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医疗效果研究简表(SF36)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进行评分.MRI评价距骨软骨修复程度.结果 13例患者术前AOFAS评分为(53±17)分,VAS评分为(6.5±2.4)分,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评分分别为(89±11)分和(2.6±2.1)分(P<0.01),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均有明显改善.10例患者术后获得MRI随访,均提示距骨软骨缺损区有部分软骨修复.结论 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缺损较小距骨骨软骨损伤可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

  • 软骨PLGA-Ⅱ型胶原支架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损伤

    作者:黄彰;王双利;潘政军;江华;熊高鑫;李劼若;侯辉歌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诱导的软骨细胞与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Ⅱ型胶原支架通过管帽结构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各界面耦合情况.方法 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成软骨细胞后接种于PLGA-Ⅱ型胶原支架的底层,支架表层戴管帽.将该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软骨条件培养液中培养2周,扫描电镜观察.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只,并于股骨髁处造模.分别于缺损处植入戴管帽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A组)、PLGA-Ⅱ型胶原支架(B组)、不植入任何材料(C组).于第4周和第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缺损处均有软骨生成;C组缺损明显,只有纤维组织生长.A组软骨缺损部分软骨细胞修复,成骨区部分骨样细胞修复;两者耦合处犬牙交错,修复缺损程度及成骨区和成软骨区界面耦合情况明显优于B、C组.软骨组织学评分A组优于B、C组(P<0.05).结论 BMSCs诱导分化成的软骨细胞与PLGA-Ⅱ型胶原支架经过管帽结构构建成的软骨PLGA-Ⅱ型胶原支架复合体可有效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新生软骨、骨与宿主软骨、骨及新生软骨与软骨下骨各界面耦合良好.

  • 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初探

    作者:孙西河;王滨;葛夕洪;郭美云;常光辉

    目的:研究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18只家兔分6组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分离股骨内侧髁一骨软骨块,再放回原位后制成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第2、5、10、15、23、30天摄取X线正侧位平片,并行MRI轴位T1WI,矢状位T1WI、T2WI、D(N)WI、梯度回波FLASH准T2WI检查,于每次检查后处死一组动物行病理检查,分析MRI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软骨块与股骨髁交界面的变化规律:第2天,交界面在各序列呈低信号,对应病理改变为交界面主要是血肿;第5、10天,交界面呈长T1、T2信号,病理结果主要为机化血肿性肉芽组织;第15天,交界面T2值缩短,病理示肉芽组织向纤维组织过渡;第23、30天,交界面在MR各序列均呈低信号,病理为纤维骨痂和骨性骨痂.②15只膝关节骨软骨块在MR各序列均呈中等信号,病理学检查提示骨软骨块内有少量骨细胞坏死,形成空骨陷窝,轻度炎性细胞浸润,骨髓内有水肿.3例T1WI为高信号,梯度回波FLASH准T2WI呈低信号,其余序列呈等信号,病理示骨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增多.结论:骨软骨损伤的愈合过程中交界面要经历血肿形成、肉芽组织吸收和血肿机化、纤维组织和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几个阶段,与之相应,MRI T2WI也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T1WI一直呈低信号.大多数骨软骨块MRI各序列均呈等信号,病理改变轻微.

  •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作者:邢更彦;张鹏礼;史展;刘水涛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治疗该病新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26例30距骨,先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准确标定治疗点,能流密度0.14~0.16 mJ/mm2(3~3.5 bar,8 Hz),冲击频率40~50次/min,冲击次数2 000次,隔日1次,共治疗5次,然后进行踝关节镜手术行病灶清理,微骨折或钻孔术.应用Mazur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10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踝关节MRI检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个月距骨损伤面积的变化.[结果]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后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MRI示损伤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踝关节镜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