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晓静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颈椎病且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及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颈部疼痛强度、个人自理、重物提起、头痛评分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手术术后患者的颈部功能,并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

  • 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彭亚;祝永刚;雷仲民;柳根哲

    目的 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50例,以铍针治疗,每疗程治疗4次,每次间隔3天,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测量软组织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50例患者各次治疗后疼痛症状、软组织张力、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4次治疗后与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但延长疗程并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张翔;雷仲民;黄明华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48例,以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 采用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

  • 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轴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肖瑜;余伟波

    目的 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行颈后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在出现轴性症状后用扶他林胶囊治疗,每日2次.两组患者共治疗3周,并在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第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进行治疗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第2、3周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温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疼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药熏蒸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临床观察

    作者:陈敢峰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EDIT)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即用EDIT治疗,每天2次,伤口愈合拆线后第2周用EDIT加中药熏洗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在出现轴性症状后用扶他林胶囊治疗,每日2次.两组患者共治疗3 w,并在治疗第1周后、第2周后、第3周后观察治疗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3 w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3周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良率为50%.结论 单独运用EDIT治疗效果一般,而中药熏蒸加EDIT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学利;王善金;王云力;刘献强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防治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绍文;米仲祥;李盛华;张德宏;邓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用于治疗多节段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在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而持久的疗效.但也常常伴有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明显减少,同时还常常伴有颈部慢性疼痛、僵硬感、沉重感,亦即轴性症状,而轴性症状与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呈正相关.笔者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等疾患,以防治颈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椎管成形术对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作者:田金辉;李志远;刘法敬;刘炳智;李晓东;苗洁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在治疗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的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1)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观察组(n=2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颈后肌群截面积和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0.863,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F>24.961,P<0.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282,P>0.05).两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无明显变化(F<0.931,P>0.05).对照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明显减小(F=8.241,P<0.01),观察组则无明显改变(F=2.705,P>0.05).对照组术后颈后肌群截面积减小(t=2.678,P<0.05),观察组术后无明显改变(t=0.854,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Z=-2.192,P<0.05).结论 椎管成形术可解除C2节段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可更好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降低轴性症状发生.

  • 术后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作者:张为;陈百成;丁文元;董玉昌;李宝俊;王磊;关晓明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加以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差别,A组患者颈后肌群萎缩率显著小于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患者(P<0.01),颈椎曲度得到有效维持,同时术后发生AS患者的比例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颈椎板成形术后早期去围领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防止颈后肌群萎缩,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 颈椎弓根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悬吊颈椎管扩大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鹿洪辉;陈海英;侯海利;徐本明;史亚民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是颈椎病后路手术的重要术式,而现在又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做法,其中悬吊法以其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而得到广泛应用[1] .传统上单开门后,棘突悬吊丝线与小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缝合,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如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增加[2] .我们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锚定法改良了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术,自2006 年1 月至2009 年9 月治疗17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颈椎后路成形术保留C7韧带复合体的术后比较研究

    作者:赵辉;邹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吴建明

    目的 讨论保留C7棘突上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否可以延迟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节段为C3~6(A组,24例)和C3~7(B组,25例)的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年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改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初始VAS评分、轴性疼痛术后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C7棘突上肌肉韧带复合体与传统C3~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和颈椎活动度,且可以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初始轴性症状疼痛程度,并可以延迟轴性症状发生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陈俊泽;王维;徐凯;林淮;黄山东;郑小飞

    目的 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观察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18(13.1±1.5)个月随访.仅出现5例C5神经根麻痹,4例轴性疼痛.术后3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67.7%,术后6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5.3%.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OPLL在有限扩大椎管的同时大程度减轻了脊髓压迫,术后轴性疼痛改善明显,疗效满意.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2穹顶减压法治疗累及C2后纵韧带骨化症

    作者:徐永辉;杨冬松;侯秀伟;胡军华;吴广良

    目的 观察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2穹顶减压法治疗累及C2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6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2穹顶减压法治疗的11例累及C2后纵韧带骨化症.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17分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13~29)个月.1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术后出现颈椎轴性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大部分患者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10.09±1.38)分,末次随访时为(14.13±1.29)分.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5例,可2例.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C2穹顶减压法治疗累及C2的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操作简单,短期治疗效果良好.

  • 单开门Arch钢板联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作者:颜滨;杨欣建;顾洪生

    目的 观察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开门Arch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将41例颈椎管狭窄症随机分为2组,21例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开门Arch钢板内固定(A组),20例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结果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明显轴性发生率、颈曲角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Arch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症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 颈后路C3~6与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杨泽雨;郑文标;王勇;管军辉

    目的 比较颈后路C3~6与C3~7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6-02完成的41例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21例行C3~6椎板成形术(观察组),20例行C3~7椎板成形术(对照组).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9.0±9.3)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21.4±8.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角、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19.0%)出现轴性症状,对照组7例(35.0%)出现轴性症状;观察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C~6与C3-7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均可完成充分减压,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同时术中保留C7棘突及附着结构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 改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保华;朱伟;夏虹;郑小飞

    目的 比较改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1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中传统组35例,改良组37例.结果 传统组随访(12.6±2.5)个月,改良组随访(12.7±2.2)个月.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6、12个月JO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术后6、12个月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传统组,疼痛出现时间更晚,疼痛VAS评分更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率高于传统组,但2组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在早期骨性愈合等稳定性重建方面更具有优势.

  • 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泉;周长嵩;陈挺霖;崔为良

    目的 设计并评价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在尸体上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及棘突基底处分别钻孔,开门后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通过棘突孔和侧块孔将其固定,使椎板维持在开门状态.经尸体上试验成功后于2009-01-2013-06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该手术.结果 13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无患者出现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维持“开门”确切,近中期疗效满意.

  • 颈椎前路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与轴性症状关系初探

    作者:鲍达;马远征;刘秀珍;陈兴;李宏伟;王晓军

    目的 分析在生理前凸获得有效重建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颈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 行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42例,术中测量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内压力,计算颈椎融合前后压力差.以D值法(C4椎体后下缘到齿状突后上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正值表示前凸)测量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同时观察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分析颈椎曲度及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D值均为正值,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颈椎曲度变化与轴性症状发生无相关性(P>0.05),而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轴性症状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组(12例)相邻椎间盘压力差与无轴性症状组(3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生理前凸获得有效重建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压力变化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关系密切.术中相邻椎间盘压力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撑开程度,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 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春雷;岳云亮;赵孟和

    目的:观察评价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A组),与同期38例行常规单开门丝线悬吊手术的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轴性症状及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结果:A组患者均获随访10~23个月,平均15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1~25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A组125±20分钟,B组80±2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恢复率为61.4±24.4%,B组为61.7±17.9%(P>0.05);A组8例(17.8%)、B组18例(47.4%)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曲度指数术后丢失2.34±1.35%,B组术后丢失5.17±3.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可有效减少颈椎曲度的丢失和轴性症状的发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孔凡磊;聂志红;刘中坡;武玉江;付秀信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1例,女2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8.5±2.0分,颈椎活动度23°~49°,平均37.4°±10.3°,颈椎曲度指数6.0%~22.0%,平均(13.9±7.4)%.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观察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230ml.术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41例患者有颈痛,给予消炎镇痛治疗,术后3周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清创后切口延时愈合.9例有明显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5.8%;6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3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指数为4.2%~21.1%,平均(11.3±8.1)%,较术前丢失(2.9±2.4)%;颈椎活动度为18°~46°,平均28.2°±10.8°,平均丢失8.2°±5.1°.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3.8±2.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9.0%~77.3%,平均(57.0±19.7)%.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15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