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

    作者:刘长永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和颈曲角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助于患者颈部神经功能的改善.

  • 颈椎后路成形术保留C7韧带复合体的术后比较研究

    作者:赵辉;邹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吴建明

    目的 讨论保留C7棘突上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否可以延迟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节段为C3~6(A组,24例)和C3~7(B组,25例)的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年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改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初始VAS评分、轴性疼痛术后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C7棘突上肌肉韧带复合体与传统C3~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和颈椎活动度,且可以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初始轴性症状疼痛程度,并可以延迟轴性症状发生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猛;姜效韦;周恒才;拾坤;王兆红;马超;刘磊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3-10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05.4±10.3)min,术中出血量(264.3±53.3)ml,症状完全缓解时间(55.7±10.4)d.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9.3(36~50)个月.3例(13.0%)出现轴性症状,予以药物治疗后症状稳定,未出现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铰链侧均骨性融合,未发生再关门、内固定断裂.术后3年椎管正中矢状径较、JOA评分、N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微型钢板可以有效扩大椎管容积,解除颈椎脊髓压迫而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再关门的发生率.

  • 颈前路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将;郝清海;刘涛;袁崇明;李庆超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ACCF)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0诊治的7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ACCF ACDF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12~24)个月.2组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恢复和维持颈椎正常曲度,对周围软组织干扰小,短期疗效满意.

  • 微型钛板固定在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昌耘冰;刘晖;尹庆水;夏虹;尹东

    目的 评价微型钛板固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预弯成"Z"形的6孔微型钛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用以取代传统的小关节囊悬吊固定法.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未出现术中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临床疗效按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16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4例,总优良率为71.4%.结论 微型钛板固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孔凡磊;聂志红;刘中坡;武玉江;付秀信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1例,女2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8.5±2.0分,颈椎活动度23°~49°,平均37.4°±10.3°,颈椎曲度指数6.0%~22.0%,平均(13.9±7.4)%.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观察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230ml.术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41例患者有颈痛,给予消炎镇痛治疗,术后3周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清创后切口延时愈合.9例有明显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5.8%;6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3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指数为4.2%~21.1%,平均(11.3±8.1)%,较术前丢失(2.9±2.4)%;颈椎活动度为18°~46°,平均28.2°±10.8°,平均丢失8.2°±5.1°.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3.8±2.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9.0%~77.3%,平均(57.0±19.7)%.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安忠诚;盛伟斌;梁卫东;盛军

    目的: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传统组颈椎曲度较术前减少3.73°±1.38°,改良组较术前减少1.4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ROM较术前减少6.63°±2.09°,改良组较术前减少4.53°±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11例(30.56%)、改良组1例(3.33%)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时,可大限度保留颈椎后方结构,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及ROM的丢失.

  • 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宝林;张绍东;王小虎;刘磊;吴小涛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 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 ±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

  •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0例分析

    作者:邵林;林欣;王国文;麻松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developmental stenosis of cervical spinal canal,DSCSC)多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颈髓损害。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我院从1994年至1999年诊治DSCSC患者3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45岁。发病因素:颈部轻微外伤7例,较重外伤4例,无明显诱因19例。发病时间:短3d,长5年。临床表现:多数以双下肢麻木起病,病程缓慢,逐渐出现走路无力、不稳,似踩棉感,易摔倒。病变呈上行性发展,累及双上肢,严重 者出现胸、腹部束带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大小便障碍出现较晚。其中3例只有根性痛症状,没有锥体束征。30例均行X线及CT检查证实为DSCSC,其中18例行MRI检查,示颈椎椎管狭窄并压迫脊髓。合并颈椎骨赘形成者9例,颈椎间盘突出者6例,OPLL者4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14例。手术方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8例,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3例。3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1个月,按日本40分法评定,优12例(40%),良14例(46.7%),进步3例(10%),差1例(3.3%),优良率86.7%。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作者:张显

    目的:探讨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4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受压的脊髓均获得大范围的减压,未有颈椎不稳和再次关门现象的发生。术后2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1例患者术前压迫的时间较长,术后无改善。术后14例患者恢复到E级,7例患者恢复的D级,3例患者恢复到C级。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减压彻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临床分析

    作者:范贵海;熊华美;郑涛

    目的 探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4例,均采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54例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优44例,包括DCS 16例,OPLL 10例,CSM 18例,JOA评分良9例;JOA评分差1例,系OPLL(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过伸位及过屈位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促使颈椎恢复正常曲度.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9例临床分析

    作者:覃运泽;韦谋宽;雷剑飞;刘绍燕;廖兴权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12月间本科收治的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24个月),受压脊髓均获大范围减压未发生颈椎不稳、再次“关门”等现象;经手术后,除术前2例A级和1例B级患者无改善外,其余26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恢复至E级15例,D级8例,C级3例.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多伴有单个或多个节段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减压彻底、创伤较小、不良反应轻,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优良治疗方法.

  • "Z"形钢板置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远志;罗朝东;柯绍强;伍绍成

    目的 探讨"Z"形钢板置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Z"形钢板置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30例,手术减压节段包括颈3~7节段,手术方式均为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后置入长度合适的"Z"形钢板起支撑固定作用.结果 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4例颈髓症状无改善,3例存在颈后酸痛不适,但原脊髓压迫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受压的脊髓均获得大范围的减压,未有颈椎不稳、未见钢板及螺钉脱落移位,无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JOA评分:优19例,良4例,好转3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7%,优良率76.67%.结论 "Z"形钢板置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具有减压彻底、创伤较小、不良反应轻,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椎板铰链侧不同程度骨折的断端骨愈合对比

    作者:张胜军;徐昕;黄智

    目的 对比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椎板铰链侧不同程度骨折的断端骨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T扫描结果,将椎板铰链侧骨折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完全骨折分为四型:Ⅰ型,骨折断端无移位或分离;Ⅱ型,骨折断端部分移位或分离;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或分离;Ⅳ型,骨折断端向椎管内移位或塌陷.观察椎板铰链侧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骨折愈合率的差异.结果 随访12 ~ 45(21.2±5.6)个月.术后1周CT扫描395个节段,椎板铰链侧完全骨折占58.2% (230/395);其中Ⅰ型占66.1%(152/230),Ⅱ型占25.7%(59/230),Ⅲ型占6.5%(15/230),Ⅳ型占1.7%(4/230).术后6个月不完全骨折的骨性愈合率为97.6%(161/165),高于完全骨折的80.9%(18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不同类型完全骨折骨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完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率低.结论椎板铰链侧完全骨折以Ⅰ型为主,完全骨折的骨性愈合率低,Ⅲ型完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率差.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春雷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近期和远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许多患者在此手术后出现颈椎活动受限、鹅颈畸形、遗留或出现长期的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等轴性症状,发生率达45%~80%,持续时间可长达十余年.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和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及颈椎活动度的减少有关.目前尚无治疗轴性症状的特效方法,众多学者通过对传统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改良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研究

    作者:姚帅辉;张陆;高胜军;姜岩

    目的:研究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保留C7、C2双侧半棘肌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手术相比,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单开门椎管扩大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退变性椎管狭窄

    作者:赵江;赵宇;张健;赵养学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32~80岁.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34岁;颈椎曲度正常或矢状面后凸≤13°,且3个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病程为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6.51个月)和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9.12岁;颈椎曲度正常或矢状面后凸≤13°,且3个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病程为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6.92个月).治疗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2~C7颈椎整体活动度、Cobb角、C5椎管/椎体比率和颈后肌肉群横截面.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NDI、JOA、C2~C7颈椎整体活动度和C5椎管/椎体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NDI显著降低(16.58±4.88 vs 19.73±4.37,P=0.025);JOA评分显著升高[(14.84±2.05)分vs(13.04±1.98)分;P=0.004];C2~C7颈椎整体活动度显著升高[(39.63±7.33)°vs(35.12±7.28)°;P=0.040];C5椎管/椎体比率显著增高(0.91±0.18 vs 0.78±0.16;P=0.013).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颈后肌肉群横截面、Cobb角、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开门椎管扩大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减少了脊椎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术后颈部症状和功能恢复较传统手术更优,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颈椎椎板单开门撑开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梅;高志朝;徐卫星;祝卫民;孟永俊;张妙林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用于生理曲度存在的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CSM)、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 cervical stenosis,DCS)[1-3].该术式操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安全有效地将开门侧椎板掀起并维持在合理间距.临床上完成此步骤并无专用工具,根据每位医生的习惯不同而采用血管钳、椎板咬钳、骨膜剥离子、神经钩等工具撬拨[4],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实为无奈之举.我们设计了颈椎椎板单开门撑开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020172363.0),治疗颈椎管狭窄性疾患25例,取得良好效果.

  • 颈后路手术治疗伴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三军;陈宇

    目的:颈后路手术治疗伴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DLC损伤节段侧块钉棒固定术治疗伴长节段(≥3)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例资料15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15例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6.8分;术后1年JOA评分4~16分,平均12.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肌力和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DLC损伤节段侧块钉棒固定术治疗伴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能获得满意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王新会;王东林;贾广明;李小波;琚锋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210例手术后采用JOA评分评定效果,并对预防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10例早期发生轴性症状16例,2例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9.02±1.05)分增加至(13.00±108)分,P <0.01。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操作易掌握,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7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