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重要差值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路桃影;吴大嵘

    小重要差值(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MID)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有关疗效评价的概念,MID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临床研究意义.MID的方法包括锚定法、分布法、专家意见法和文献分析法等,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确定MID时,好能根据研究目的综合使用.本文阐述了MID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应用的意义、范围和评估方法,认为MID相关的研究与应用仍亟需加强.

  • 颈椎弓根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悬吊颈椎管扩大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鹿洪辉;陈海英;侯海利;徐本明;史亚民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是颈椎病后路手术的重要术式,而现在又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做法,其中悬吊法以其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而得到广泛应用[1] .传统上单开门后,棘突悬吊丝线与小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缝合,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如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增加[2] .我们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锚定法改良了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术,自2006 年1 月至2009 年9 月治疗17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

    作者:万军;胡炜;张学利;田融

    目的 评价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ELF)治疗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并采用后路手术治疗FCS患者44例,20例采用锚定法完成ELP(研究组),另24例采用常规丝线悬吊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对手术前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明显改善.轴性症状发生率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24个月随访,研究组未见锚钉的松动.两组患者均未见"再关门"现象.结论 锚定法ELP与传统丝线固定ELP相比,固定椎板更牢靠,同时避免了对门轴侧关节囊和椎旁肌的干扰.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轻微,临床疗效更加满意.

  • 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锚定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恩锋;沈立文;李子涛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锚定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30例颈椎疾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90~1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30~330 ml,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颈后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的金标准,能够防止“再关门”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避免悬吊对小关节囊的刺激,提供“刚性”门轴固定,便于术后颈椎早期功能锻炼。

  •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孔凡磊;聂志红;刘中坡;武玉江;付秀信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1例,女2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8.5±2.0分,颈椎活动度23°~49°,平均37.4°±10.3°,颈椎曲度指数6.0%~22.0%,平均(13.9±7.4)%.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观察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230ml.术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41例患者有颈痛,给予消炎镇痛治疗,术后3周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清创后切口延时愈合.9例有明显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5.8%;6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3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指数为4.2%~21.1%,平均(11.3±8.1)%,较术前丢失(2.9±2.4)%;颈椎活动度为18°~46°,平均28.2°±10.8°,平均丢失8.2°±5.1°.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3.8±2.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9.0%~77.3%,平均(57.0±19.7)%.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轴性症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廖文胜;张威;王利民;鲍恒

    目的 观察锚定法单开门在治疗颈椎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对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成A、B两组,21例行锚定法单开门手术(A组),34例行传统单开门手术(B组).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患者均获6~36个月随访,A组21例(100%)均获得较好JOA改善率,其中4例(19.05%)出现明显轴性症状;B组34例中32例(94.1%)获得较好JOA改善率,21例(41.18%)出现明显轴性症状.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B组相比,A组具有较高JOA评分及较低的轴性症状发生率.结论 锚定法单开门组JOA评分明显优于传统单开门组,且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传统单开门组,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 “锚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作者:周志刚;傅江明;李强;严朝华;周欢斌;喻巍

    目的:针对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当中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所起到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研究组,并将该25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生理状况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锚定法”(即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年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25例患者的ROM值、屈曲角度以及后伸角度、JOA分值、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手术干预,两年随访期间,25例患者当中均无明显并发症状,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的创口感染;另外,在ROM值、屈曲角度以及后伸角度、JOA分值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上均呈现了明显的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行以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锚定法”)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改良的人乳腺癌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及药敏性考察

    作者:殷润婷;张伟;奚涛

    目的:建立适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三维培养模型,考察其药敏性.方法:在传统的liquidoverlay法和直接混合法基础上,建立新型锚定法,制备MCF-7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以二维培养和直接混合法制备的三维培养系统作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中细胞形态学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使用顺铂并采用MTT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新型锚定法成功制备MCF-7细胞的三维培养系统,不同于二维培养系统,其中MCF-7细胞形成典型的直径为160μm左右的葡萄样多细胞球;与直接混合法制备的三维培养系统相比,其中MCF-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更快(P<0.05);与二维培养系统相比,其中MCF-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即顺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该新型锚定法制备的乳腺癌细胞三维培养系统更接近体内肿瘤生长环境,其中肿瘤细胞能模拟体内实体瘤的耐药特征,故其更适用于抗癌药物的活性筛选.

  •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作者:赵爱民;卞敏凯;巢玉柳;丁亮华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3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 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锚定法与Arch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杜东升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时,采用锚定法与Arch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09-2015-03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0例CSM患者,依据开门侧固定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rch钢板组37例和锚定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JOA评分改善率方面,Arch钢板组术后24个月显著优于锚定组(P<0.05);Arch钢板组的椎管扩大率为(54.1±15.2)%,显著高于锚定组的(37.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对比,Arch钢板组仅发生3例,发生率为8.1%,显著少于锚定组的8例(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Arch钢板固定术后不易发生开门后再丢失现象,其轴性症状发生率更低,且远期JOA评分改善效果更佳.

  • 钛板法及锚定法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的效果比较

    作者:马腾骏;赵丹华;于海星

    目的 分析钛板法及锚定法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EOLP)治疗颈脊髓压迫的效果及"关门"现象发生率.方法 74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随机分为钛板法组和锚定法组各37例,分别以钛板法、锚定法行EOLP治疗.记录手术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轴性症状改善效果及影像学效果,统计术后1年内"关门"现象发生率.结果 钛板法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锚定法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术后1周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钛板法组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明显较锚定法组高(P<0.05).两组术前轴性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轴性症状均明显改善,但钛板法组术后6个月颈后部疼痛、颈后部僵硬、肩部疼痛、肩部僵硬评分均显著低于锚定法组(P<0.05).钛板法组术后6个月开门角度、椎管前后径长度及椎管扩大率显著大于锚定法组(P<0.05),且术后1年内"关门"现象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锚定法组的21.62%(P<0.05).结论 与锚定法相比,采用钛板法行EOLP治疗颈脊髓压迫症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手术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轴性症状,尤其对于维持椎板开门角度及椎管扩大的作用更佳,从而可有效减少"关门"现象发生.

  • 单开门术中锚定法与Arch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仕锋

    目的 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探讨"开门侧"采用锚定法与Arch钛板固定的治疗疗效差异.方法 自2013-07-2015-09,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90例CSM患者,其中53例"开门侧"以锚定法处理(A组),37例"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处理(B组).对两组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JOA改善率、术后椎管扩大面积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且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也较为相近(均为P>0.05);但B组术后24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且其术后3个月时的椎管扩大率仅丢失(1.7±0.6)%,显著低于A组的(8.5±10.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9例出现轴性症状(24.3%),B组仅出现4例(7.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予以Arch钛板固定后,患者后期颈椎功能改善情况更佳,能显著减少轴性症状发生率,更好地保持椎管开门效果.

  • 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固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老年患者轴性症状对比研究

    作者:李涛;刘少军;王微慎;王攀;杜随勇;张惠丽;周莹

    目的 观察评价老年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02-2014-08在本科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83例,其中应用锚定法固定43例,应用微型钛板固定40例.锚定法组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46~72岁,平均68.6岁,JOA评分为5~12分,平均(8.34±1.25)分;微型钛板组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47~71岁,平均64.1岁,JOA评分为6~13分,平均(8.89±1.98)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个月和术后1年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锚定法组高于微型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完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获得早期稳定,便于功能锻炼,减少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具有一定优势.

  • 颈椎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姜慧

    2010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Centerpiece钛板结合锚定法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11例脊髓型颈椎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Arch钢板内固定与锚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汤浩;马超;姜效韦;王宸;韩猛;刘磊

    [目的]比较Arch钢板固定和锚定法固定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0月,从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6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锚定组(28例),Arch钢板组(35例).锚定组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2±8.2)岁.病程5~42个月,平均(13.2±7.7)个月.术前JOA评分(7.4±2.1).Arch钢板组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2±8.6)岁.病程3 ~38个月,平均(14.4±8.1)个月.术前JOA评分(7.6±1.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6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40个月,平均29个月.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锚定法组和Arch钢板组椎管扩大率为(38±20)%和(56±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39,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P<0.01),术后24个月JOA评分改善率Arch钢板组明显高于锚定法组.术后3、24个月X线片、MRI和CT示两组铰链侧骨性融合,术后24个月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Arch钢板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1.4%,显著低于锚定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012,P<0.01).[结论]锚定法及Arch钢板都能够有效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Arch钢板可以有效减少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轴性疼痛,远期临床疗效优于锚定法组.

  • 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盎;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高琪乐;吴建煌;刘金洋

    [目的]探讨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 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23例;年龄10 ~22岁,平均13.6岁;其中胸弯13例,胸腰双主弯4例,胸腰弯3例,双胸弯2例,腰弯1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48.9°~91.4°,平均68.3°;凸侧Bending相Cobb角40°~79.2°,平均57.4°;柔韧性8.3% ~28.1%,平均15.7%;顶椎旋转度2°~3°,平均2.3°;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46.4° ~79.6°,平均58.2°,胸腰段后凸Cobb角21.1°~35.7°,平均28.3°.均采用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进行矫形融合固定.[结果]随访12~ 9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16.3°~46.7°,平均28.4°;顶椎旋转度1°~2°,平均1.2°;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16.1°~38.3°,平均25.3°,胸腰段后凸Cobb角-4.3° ~ 18.7°,平均8.9°;术后各指标均获得良好的矫正,侧凸矫正率为46.3% ~74.1%,平均56.9%.末次随访时侧凸矫正丢失率仅3.1%,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仅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融合效果.

  • 微型钛板与锚定法颈椎单开门治疗颈椎病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温世锋;郭东明;徐中和;肖文德;李菊根;尹庆水

    目的 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通过比较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而影像学结果则通过比较X线颈椎曲度变化值和MRI椎管与脊髓狭窄处面积进行评估.结果 其中50例获得随访6~42个月,平均(27.1±9.9)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椎曲度变化值、椎管与脊髓狭窄处面积变化值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 两种颈椎单开门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但微型钛板固定技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结果.

  •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梁斌;黄健曦;张亮;张志;黄文东;林学扬

    目的:评价"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本院骨科86例颈椎病伴多节段椎管狭窄患者行后正中入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上置入Depuy锚定钉,螺钉置入侧块后将丝线一端经棘突根部的预穿孔穿过,开门后拉紧丝线并打结,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结果:平均随访17.2个月(6个月至3年).术前JOA评分7-10分,平均8.6分,术后JOA评分13~15分,平均14.2分,JOA评分改善率:60~75%,平均67%.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管矢状径扩大4.5~6.4 mm,平均5.5 mm,椎管扩大率51.1%~73.9%,平均62.5%,MR示脊髓解除压迫.末次随访时29例仍然有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在维持开门角度的稳定性以及防止再关门、减轻术后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基于中医临床试验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小重要差值的研究

    作者:路桃影;李艳;潘集阳;吴大嵘

    [目的]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失眠人群中的小重要差值(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MID).[方法]采用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研究(注册号:ChiCTR-TRC-10001138),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个中心的152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排除不合格及脱落病例后共纳入137例,试验组70例给予中药、平衡针及睡眠卫生指导,对照组67例给予安慰剂、轻微针刺及睡眠卫生指导,分别在药物干预前、治疗第29天及第56天的随访阶段由患者填写PSQI,使用锚定法和分布法对PSQI的MID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第29天,PSQI得分差值的变化范围在1.93 ~ 2.90之间.在第56天的随访阶段,pSQI得分差值的变化范围在1.63~3.98之间.分布法中效应值估计的PSQI的MID变化范围在1.14~ 1.75之间,平均为1.54.标准测量误差得出的PSQI的MID变化范围在1.69~1.80之间,平均为1.75.[结论]使用锚定法和分布法评估PSQI的MID,对临床及量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连鸿凯;黄金承;刘纪恩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多节段(≥3个间隙)C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为钢板固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组(21例),B组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组(28例),C组为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组(25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曲度(C2~7夹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发生率. 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B、C组各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脑脊液漏,A组2例、B组1例、C组1例于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7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8.3个月.A、B组患者锚钉及钢板位置良好,无松动脱出;C组2例术后出现“再关门”现象,重新手术固定后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6个月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除A组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B、C组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3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C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76% (1/21)、35.71% (10/28)和72.00% (18/25),A组明显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7). 结论 钢板固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早期临床疗效优于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