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土贝母提取物联合浙贝母总生物碱对人乳腺癌细胞协同作用的研究

    作者:朱晓丹;安超;胡凯文;杨萌;陆重益

    目的:建立双色荧光蛋白转染的4种人乳腺癌细胞株模型,观察土贝母提取物联合浙贝母总生物碱对4种人乳腺癌细胞的协同作用特点.方法:建立双色荧光蛋白转染的4种人乳腺癌细胞株模型MDA-MB-231 DUAL,BT-549 DUAL,MCF-7 DUAL及NCI/ADR-RES DUAL.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实时成像,观察不同浓度土贝母提取物及浙贝母总生物碱作用下,细胞株的形态变化及凋亡特点.结果:土贝母提取物对4种乳腺癌细胞都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除MDA-MB-231DUAL,其余3种乳腺癌细胞在相同土贝母提取物作用浓度下,加入浙贝母总生物碱可以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而单独作用的浙贝母总生物碱对4种乳腺癌细胞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土贝母提取物与浙贝母总生物碱联合应用,可更好地促进人乳腺癌细胞凋亡,提高疗效;作用有效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率增加越显著.

  • 不同浓度血通灵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姚蓝;马红梅;杜冰洁;李在宪;崔征

    目的:探讨血通灵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转移作用机制。方法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血通灵对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初步明确药物抗肿瘤转移的物质基础;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血通灵对MDA-MB-231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血通灵干预后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血通灵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分泌 MMP-9能力、细胞侵袭能力和细胞内MMP-9蛋白表达,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血通灵可能通过下调MDA-MB-231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而降低活性MMP-9的分泌,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

  • 补骨脂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赵丕文;牛建昭;王继峰;王玲巧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R)α,β阳性T147D细胞和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观察补骨脂素的雌激素样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10-8mol·L-1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药,利用MTT细胞增殖试验观察1×10-5Z~1×10-9mol·L-1补骨脂素对T47D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T47D细胞雌激素效应基因PR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为工具药进行干预.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引起T47D细胞ER-α,ER-β含量的变化.结果:1×10-5~1×10-7mol·L-1补骨脂素能够显著促进‘T47D细胞增殖;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T-PCR结果显示: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可使T47D细胞PR mRNA表达显著增加,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而且以上效应可被ICI 182,780拈抗.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还可诱导T47D细胞ER-α,ER-β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补骨脂素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并且其作用是通过ER途径介导的.

  • 二硝基氟苯修饰的肿瘤疫苗可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杀伤人乳腺癌细胞

    作者:王薇;胡燕;孙昭;段金虹;陈书长;王小明;杨先达

    抗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辅助治疗手段,其特点是毒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并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善肿瘤的预后.本研究是应用一种小分子半抗原二硝基氟苯(1)NP)修饰细胞瘤苗(TCV),评价该瘤苗是否会增强人淋巴细胞对人乳腺痛(MCF7)和人肺癌(H23)细胞的杀伤效应.此外,我们还把DNP瘤苗修饰法与另一种临床常用的瘤苗修饰法,即应用新城疫病毒Ulster株(NDV Ulster.)的修饰法,进行了抗肿瘤免疫效应方面的比较.

  • 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在人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作者:孙妍琳;周庚寅;李锴男;郭成浩;高鹏;林晓燕

    鞘脂类物质神经酰胺通过介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肿瘤多药耐药(MDR)[1].人乳腺癌细胞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使神经酰胺糖基化为葡萄糖神经酰胺(GC),降低了神经酰胺的促凋亡作用,促进了肿瘤细胞MDR[2].试图经本实验探讨人乳腺癌细胞GCS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 槐耳清膏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凋亡的研究

    作者:徐亮;张晟;张霖;牛瑞芳;张瑾

    本实验研究了槐耳清膏对人乳腺癌MCF-7及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探索槐耳清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线索,现报告如下.

  • 哇巴因诱导MCF-7自噬作用与机制探讨

    作者:占跃晨;张晶;沙明泉;赵晓丽;司书毅;王真

    目的 探讨哇巴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自噬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哇巴因对MCF-7细胞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吖啶橙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测细胞内形态的变化及FL3/FL1荧光强度比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Ⅱ及p6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哇巴因处理MCF-7细胞24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1±9.0) nmol/L.25 nmol/L哇巴因处理12、24、48和72 h后细胞存活率组间F=12.787,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哇巴因处理2周后给药组较对照组相对克隆形成率降至(6.0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800,P<0.001.吖啶橙染色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经25 nmol/L哇巴因处理48 h后,胞质中出现呈亮红色荧光的酸性囊泡,并伴随LC3-Ⅱ呈时间依赖性的蓄积及p62表达的下降;在12、24和48 h时,相对FL3/FL1比值组间F=62.226,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哇巴因能同时引起细胞内ROS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0.5、1、2、4、6、12和24 h时ROS水平组间F=112.901,P<0.001;与对照组比较,除0.5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给药同时使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后,联合给药组较给药组相对ROS水平降低至(101.2±17.5)%,与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870,P<0.001;并且LC3-Ⅱ表达水平随之下降,而IC50值增加为(81.4±4.5)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10,P<0.01.结论 哇巴因能够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ROS生成有关.

  • 阻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传导路径对人乳腺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李萍;章青;李兆斌;徐文才;孙宜;傅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并与肿瘤细胞增殖、存活、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1-2].近研究表明IGF-1R的表达与肿瘤放射抗拒相关[3],但其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故采用IGF-1R小分子抑制剂AG1024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

  • 基质硬度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莉;李长樱;杨新华;范林军;张毅;张帆;姜军

    目的 研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不同硬度基质上黏附率、增殖能力及整合素(intergrin)β1表达变化的差异,探讨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细胞外基质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种植到不同硬度的人工模拟基质上(硬度分别为1、20、40 kPa),3 d后观察比较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差异.用四唑盐(MTY)比色试验观察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ntergrin β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硬度40 kPa的人工基质上,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Intergrin β1蛋白表达均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DA-MB-231细胞更容易在硬性较高的基质上增殖,其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 分次照射对人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

    作者:庞青松;高秋玲;张柏林;王平

    放化疗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时机顺序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放射抗拒与化疗耐药及两者如何相互影响的问题,是临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

  • nmhaFGF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作者:郑青;彭菲;吴晓萍;苏志坚;李校堃

    目的比较nmhaFGF和haFGF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探讨nmhaFGF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以haFGF和nmhaFGF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用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MAPK通路中的信号蛋白Grb2和ERK1/2在MCF-7中的表达.结果nmhaFGF对MCF-7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低于haFGF;haFGF组G1/C0和G2/M期细胞比例均低于nmhaFGF组和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nmhaFGF组和对照组;nmhaFGF组的Grb2和ERK1/2信号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aFGF组,亦接近对照组.结论nmhaFGF的促增殖活性显著下降,其机制是通过下调MAPK信号通路中的Grb2和ERK1/2信号分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 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健;武彪;李映良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0.125μg/ml,克隆形成率下降(P<0.05),均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细胞周期各相发生变化,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P<0.05);并能诱导其凋亡.结论 丹参酮ⅡA使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受到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抗肿瘤作用.

  • 莪术、三棱和白介素-6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张瑾峰;王喆;刘欣;唐佐青;谢文杰;付桂芳

    目的 探讨莪术、三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共设IL-6、莪术提取液与三棱提取液单独作用组、莪术与三棱协同作用组以及莪术、三棱分别与IL-6合并用药组,用EPICS-ELITE型流式细胞仪观察莪术、三棱和IL-6各自及协同作用对体外传代培养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莪术、三棱、IL-6对MCF-7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莪术与三棱共同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各自单独作用,与IL-6合并用药显著增强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莪术、三棱抑癌作用机制之一.

  • 基因转导技术致乳腺癌细胞自我毁灭

    作者:贾朝娟;刘爱菊

    据2011年2月28日发表在上的一项研究报道,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他们应用一种创新微型基因转运系统可以将基因直接导入乳腺癌细胞,从而使其自我毁灭.由乳腺癌运动资助,英国女王大学药学院Helen McCarthy博士应用一种称为设计仿生载体(DBV)的转运系统,将一个基因打包成比人的发丝直径还要小400倍的纳米颗粒,在实验室内可以直接将其导人乳腺癌细胞.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 雌激素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英华;何宁;姜淑卿;李新;张静姝

    目的 通过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ERRα)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ER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分别加入DMSO(0.1%)+乙醇(0.1%)(溶剂对照)、17β-E2(1×10-8 mol/L)、 17β-E2(1×10-8 mol/L)+ICI182,780( 1×10-6 mol/L)作用于细胞24h,阴性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RRα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R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7β-E2单独染毒组和17β-E2+ICI182,780联合染毒组MCF-7细胞ERRα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对照组MCF-7细胞ERRα mRNA及蛋白表达基本无差异(P>0.05)。17β-E2+ICI182,780联合染毒组MCF-7细胞ERRα 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17β-E2单独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可通过ERα通路介导ERRα mRNA及蛋白的上调;从而诱导下游调节基因的表达,引起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而ER阻断剂ICI182,780可阻断雌激素对ERRα mRNA及蛋白的上调作用。

  • 大豆异黄酮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与PPAR γ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静;韦红梅;戎嵘;朱俊东

    目的 研究两种大豆异黄酮成分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和大豆苷元(daidzein,DAI)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GEN、DAI单独或联合PPARγ选择性抑制剂GW9662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其粘附能力的变化;Millcell膜侵袭系统观察其侵袭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局部粘着斑激酶(FAK)、尿激酶型纤维酶原激活物(uPA)蛋白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结果 8×10- 5mol/L的GEN、DAI单独作用48h后,MCF-7细胞的粘附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FAK和uP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骨架受损.1×10- 5mol/L的GW9662与GEN、DAI联合作用时,GEN、DAI对MCF-7细胞的上述作用明显削弱.结论 大豆异黄酮具有抑制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激活PPARγ信号途径,降低FAK、uPA表达,影响细胞骨架有关.

  • 转染周期蛋白E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电离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黄玫;廖松林;张波;焦建峰;由江峰;史佳凤

    周期蛋门E(cyclinE)与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相结合,参与细胞由G1期进入S期,cvclinE的过表达可加速其进程.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vclinE在乳腺癌细胞中有过表达且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周期受电离辐射的调控,并且影响电离辐射的效应.为了探讨cvclinE的高表达是否影响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我们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外源性cvclinE基因导人人乳腺癌细胞MCF-7,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改变,为改进乳腺癌的放疗提供一些实验性参考资料.

  • SCP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敏;陈小义;陈晓;陈莉

    目的:研究SCP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CP加入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观察加药后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指数(MI)的变化;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作用;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CP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 IC50值为1mg/ml;MI于加药后48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比例在用药后48h达63.3%.结论:SCP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 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李忠;牛雯;陈龙

    目的观察三羟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三羟异黄酮对MDA-MB-435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三羟异黄酮处理人乳腺癌细胞后细胞周期改变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吖啶橙/溴乙锭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羟异黄酮对MDA-MB-435S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三羟异黄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而且随剂量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阻滞作用也增强.经吖啶橙染色法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随三羟异黄酮剂量增大,细胞凋亡也逐渐明显.结论三羟异黄酮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

  • 五环三萜类单体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黄炜;吴其年;黄敏珊;罗惠玲;张东方;杨凤仪

    目的:探讨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分别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的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18、88.36和234.33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熊果酸、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及100μmol/L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20μmol/L熊果酸、75μmol/L齐墩果酸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具有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