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缝隙连接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学君;赵冬;朱立仓;刘祺;马克涛;王业忠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n=30),且各组分第1、3、5、7、14天共5亚组(n=6) 视交叉前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压力机动仪测量基底动脉外径,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结果 手术组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手术组基底动脉外径、Cx 40减低,Cx 43、Cx 45升高,手术组组内不同时间变化显著(P<0.01),基底动脉第1天开始痉挛,第7天达峰值,第14 d逐渐缓解;治疗组较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治疗组基底动脉外径、Cx40升高,Cx43、Cx45减低,治疗组组内无显著变化(P>0.05),18β-甘草次酸明显抑制脑血管痉挛;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间无显著变化(P >0.05);Cx37未检测到;Cx40与基底动脉呈正相关(P<0.01,r=0.823),Cx43与 Cx45呈正相关(P<0.01,r=0.939),Cx40与 Cx43、Cx45呈负相关(P<0.01,r=0.840;P<0.01,r=-0.839),基底动脉直径与Cx43、Cx45呈负相关(P<0.01,r=0.828;P<0.01,r=-0.823).结论 Cx43及Cx4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中 可能起促进作用,而Cx40则相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x43与Cx45间存在正相关,Cx40分别与 Cx43及Cx45 间存在负相关;18β-甘草次酸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18β-甘草次酸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黄敏;李坤;靳书语;崔婷秀;刘丹;赵临襄

    以18β-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考察18β-甘草次酸中C环双键位置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设计一系列含9(11)-烯结构的衍生物,以期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结构均经IR、LC-MS和1H NMR确证.以18β-甘草次酸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考察了24个目标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生长抑制活性,并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了12个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白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的生长抑制活性优于母体,尤以化合物14的活性强,对PC-3细胞及HL-60细胞的GI50分别为4.48 μmol·L-1和1.2 μmol· L-1,值得深入研究.

  • 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对Caco-2细胞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颜苗;李兰芳;李焕德;方平飞;徐萍;许丹华;刘艳文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 mRNA;Western blot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中、高浓度(1,10 μmol·L-1)的18α-甘草次酸和高浓度(10 μmol·L-1)的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内罗丹明-123摄取减少.高浓度(10 μmol·L-1)的18α-甘草次酸在转录水平上调MDRI mRNA的表达;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未影响MDR1 mRNA的表达;高浓度(10 μmol·L-1)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有诱导作用,实验浓度的18β-甘草次酸没有影响P-糖蛋白表达.结论 18α-甘草次酸对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均表现为诱导作用,而18β-甘草次酸只对P-糖蛋白功能表现出一定的诱导作用.

  • 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对P-gp底物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

    作者:颜苗;方平飞;李焕德;徐萍;郑媚;张金娇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α-GA)、18β-甘草次酸(β-GA)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摩尔浓度的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及维拉帕米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以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Rho-123)为荧光探针,评价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和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罗丹明123浓度采用酶标仪检测.结果 高浓度(10 μmol ·L-1)18α-甘草次酸瞬时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或者干预单层模型72 h后,均使罗丹明123单位面积BL-AP 侧累积转运量(transport B-A)增加,外排率(ER)增大,诱导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外向转运;高浓度(10 μmol·L-1)18β-甘草次酸瞬时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没有表现出诱导作用,但在干预Caco-2单层模型72 h后,表现出对罗丹明123外向转运的诱导;各实验药物均没有对罗丹明123 AP-BL侧转运产生影响.结论 跨膜转运实验结果表明,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能诱导P-糖蛋白的外向转运,加速P-糖蛋白底物的外排,可能是甘草酸制剂增强肝脏解毒的机制之一.

  • 18β-甘草次酸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U937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吴晓玲;庄佩佩;郝嘉楠;邓光存

    目的 探讨18β-甘草次酸(GA)通过Wnt/β-catenin信号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Wnt经典信号通路信号,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 in V/PI双标法检测凋亡率及坏死率,Western-blot检测凋亡及坏死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188β甘草次酸能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β-catenin/TCF活性,从而上调该信号通路靶蛋白CyclinD1的表达;并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Bcl-2和坏死蛋白RIP3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增强caspase3活性,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18β-甘草次酸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U93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并且对细胞的坏死没有促进作用.

  • 18β-甘草次酸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康蕾;李学强;王凤荣

    18β-甘草次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由于其较好的生理活性、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因而成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前景.综述了自1937年至今,18β-甘草次酸在结构修饰改造、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将为甘草这一传统中药材现代化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18β-甘草次酸对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的影响

    作者:陈新燕;司军强;李丽;赵磊;魏丽丽;蒋学伟;马克涛

    目的:本研究比较正常血压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微动脉段平滑肌细胞电生理学及偶联力的异同,并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去除脑微动脉段外层结缔组织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18β-甘草次酸对Wistar大鼠和SHR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Cinput)、膜电导(Ginput)和膜电阻(Rinput)的影响.结果:①SHR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和Ginput高于Wistar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8β-GA可以浓度依赖性的降低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和Ginput(或者增加Rinput).18β-GA抑制Wistar大鼠和SHR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Ginput的IC-50分别为1.7和2.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8β-GA浓度≥100 μmol/L时,Wistar大鼠和SHR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Ginput或Rinput与单个平滑肌细胞十分接近.结论:SHR脑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耦联力增强.18β-GA可以浓度依赖抑制Wistar大鼠和SHR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对两种大鼠的抑制效力相似.18β-GA的浓度≥100μmol/L时可以完全阻断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

  • 五环三萜类单体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黄炜;吴其年;黄敏珊;罗惠玲;张东方;杨凤仪

    目的:探讨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分别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的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18、88.36和234.33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熊果酸、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及100μmol/L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20μmol/L熊果酸、75μmol/L齐墩果酸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具有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 2-取代-3-氧代齐墩果烷-12-烯-30-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唐百达;李晓静;周青桐;寇丽影;李蕾;刘丹;赵临襄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系列2-取代-3-氧代-齐墩果烷-12-烯-30-酰胺类化合物,以期提高该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方法 对18β-甘草次酸的A环、11位羰基及30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2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研究其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结构均经1 H-NMR、LC-MS和IR确证,部分结构经13C-NMR确证.合成的化合物对PC-3细胞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活性,明显好于其母体化合物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GA),其中化合物9a的活性强,GI50值为6.97 μmol·L-1.初步构效关系表明:A环引入2-氰基-3-氧代-1-烯的化合物活性好,2位引入羟亚甲基与2,3位骈合异(噁)唑环类化合物活性相当,2位引入氰基的化合物活性较弱;30位羧基与哌啶及哌啶基哌啶成酰胺活性较好,与4-甲基哌嗪、吗啉和哌嗪成酰胺活性较弱.

  •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水通道蛋白1和5表达的影响

    作者:黎桥;席克虎;桂岩;王有虎;张福宏;陈小婉;江英;侯赟;张小兵

    目的 观察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18β-甘草次酸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18β-甘草次酸组、氯雷他定组及模型组大鼠经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8、10周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各组鼻黏膜中AQP1和AQP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AQP1和AQP5在各组大鼠鼻黏膜中分布相同,AQP1主要表达于上毛细血管、血窦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AQP5强表达于腺上皮、导管上皮及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学分析显示,AQP1和AQP5在模型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18β-甘草次酸组及氯雷他定组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量均随给药干预的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18β-甘草次酸可能通过下调AQP1和AQP5的表达缓解变应性鼻炎挠鼻、喷嚏及流涕等症状.

  • 18β-甘草次酸对豚鼠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新芝;司军强;李丽;刘政江;赵磊;马克涛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为寻求强效和可逆的缝隙连接阻断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胶原酶A处理的豚鼠肠系膜动脉(MA)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 (直径<100μm) 进一步去除结缔组织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应用18βGA后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Cinput)、膜电导(Ginput)和膜电阻(Rinput)的变化.结果:MA和AICA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Cinput及Ginput为消化的单个平滑肌细胞的10~20倍.18βGA可以浓度依赖和可逆地降低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Ginput和增加 Rinput.18βGA抑制MA和AICA微动脉平滑肌细胞Ginput的IC50值分别为3.5和2.3 μmol·L-1,2种微动脉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18βGA浓度≥30 μmol·L-1时,MA和AICA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Ginput或Rinput与相应消化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βGA能强效、可逆性地阻断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当18βGA的浓度 ≥30 μmol·L-1时作用显著,对MA和AICA微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抑制效果相似,提示MA和AICA微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具有同源性.

  • 18β-甘草次酸对Wistar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

    作者:于秀石;陈新燕;司军强;马克涛;李丽;魏丽丽;蒋学伟;赵磊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对Wistar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影响,为寻求强效和可逆的缝隙连接阻断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去除脑微动脉段外层结缔组织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种类的缝隙连接阻断剂对Wistar大鼠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Cinput)、膜电导(Ginput)和膜电阻(Rinput)的影响.结果:(1)Wistar大鼠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Cinput高于消化分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2)18β-甘草次酸(18βGA)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Wistar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IC50分别为2.0 μM.当18βGA 100μM时,Wistar大鼠脑微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Cinput、Ginput或Rinput与单个平滑肌细胞十分接近.结论:18βGA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Wistar大鼠脑微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

  • 18β-甘草次酸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辉

    1 18β-GA的来源及理化性质18β-GA是甘草中所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即甘草酸盐GL)水解后脱去两分子萄糖醛酸的产物(图1).其常温下为白色针状结晶(C30H46O4),其化学结构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

  • 18β-甘草次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炜;陈新美;张志凌;罗惠玲;张东方

    背景与目的:18 -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 -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 -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在诱发细胞凋亡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探讨由18-甘草次酸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发生与[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用50~250 μmol/L浓度梯度的18β-甘草次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100 μmol/L和150 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150 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分别用100 μmol/L BAPTA-AM 和0.5 mmol/L EGTA与150 μmol/L 18β-甘草次酸联合处理MCF-7细胞24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从100 μmol/L 18β-甘草次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和 P<0.05),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 50)为234.33 μmol/L.100 μmol/L和150 μmol/L 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8β-甘草次酸与BAPTA-AM联合处理组和 18β-甘草次酸与EGTA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的150 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18 -甘草次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而18 -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该细胞增殖方面起主要作用.18 -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而细胞外Ca2+内流是导致细胞内Ca2+水平上调的原因之一.

  •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江英;席克虎;陈小婉;桂岩;王有虎;张福宏;刘翔毅;马毅;董明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出现典型AR症状,鼻黏膜纤毛紊乱、倒伏、黏附聚集甚至脱落,纤毛膜破裂,微管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密集的短小纤毛,纤毛顶端黏液毯增厚并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纤毛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损害改变.经氯雷他定和18β-甘草次酸干预后,AR症状逐渐减轻,鼻黏膜上皮病理损害逐渐恢复,纤毛整齐密集接近空白组,短小纤毛减少,纤毛顶端增厚覆盖的黏胶层消失.结论 在大鼠AR模型中,随着变应原的持续接触,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一定程度延缓或逆转鼻黏膜纤毛的病理改变.

  • 18β-甘草次酸对KCl和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离体肾脏叶间动脉收缩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雯;马克涛;王洋;司军强;李丽

    本文旨在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tic acid,18β-GA)对KCl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诱导的离体大鼠肾脏叶间动脉(renal interlobar artery,RIA)收缩的影响.急性分离大鼠RIA,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观察18β-GA预处理后大鼠RIA对内皮非依赖血管收缩剂KC1和PE的反应情况.用微动脉段标本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100μmol/L 18β-GA对血管段上平滑肌细胞的膜电容(Cinput)、膜电导(Ginput)和膜电阻(Rinput)的影响.结果显示,KCl (30~100 mmol/L)和PE (0.1~30 μmol/L)均可以引起大鼠RIA浓度依赖的收缩;100 μmol/L的18β-GA预处理后,KCl和PE对大鼠RIA的缩血管作用明显降低(P<0.01).给予100 μmol/L 18β-GA后,RIA血管段上平滑肌细胞的Rinput、Ginput和Cinput与单个平滑肌细胞数值十分接近.以上结果提示,18β-GA可抑制KC1和PE对大鼠RIA的收缩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18β-GA对缝隙连接的抑制.

  • 18β-甘草次酸抑制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

    作者:马克涛;李新芝;李丽;张忠双;石文艳;司军强

    本文旨在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影响.分离出豚鼠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和肠系膜动脉(mesenteric artery,MA)后,用酶消化法制备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变化.结果显示:(1)1 mmol/L 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和1 mmol/L tetraethylammonium (TEA)都可以部分抑制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外向电流.(2)18βGA电压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18βGA主要抑制0~+40 mV电压区间的激活电流,其中对+40 mV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强.10、30和100 μmol/L 18βGA对AICA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40 mY)的抑制率分别为(25.3±7.1)%、(43.1±10.4)%和(68.4±3.9)%,对MA半滑肌细胞外向电流(+40 mV)的抑制率分别为(13.2±5.6)%、(34.2±4.0)%和(59.3±7.3%),相同钳制电压下,相同浓度的18βGA对两种微动脉平滑肌外向电流的抑制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3)预灌流10 mmol/L TEA能显著逆转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豚鼠AICA和MA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由电压依赖的K+通道(Kv)和大电导钙激活K+通道(BKca)介导,而18βGA能够浓度和电压依赖性地抑制该外向电流.

  • 18β-甘草酸对鼠黑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

    作者:栗玉珍;周婧;于淞

    18β-甘草酸(glycyrrhizin,GR)是由1分子18β-甘草次酸(glycyrrhhetinic acid GA)和2分子葡萄醛酸构成的亲水性三萜皂苷,是甘草提取物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笔者观察了GR和GA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18β-甘草次酸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

    作者:王银环;范钰;张尤历;张英平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GA)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16,p21,p27)方面探讨G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GA处理胃癌BGC823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p16,p21,p27蛋白水平变化.结果:GA能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胃癌细胞经GA处理后,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另外发现,胃癌细胞p21,p27的蛋白水平上调,但p16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GA可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与G0/G1期阻滞、p21,p27表达上调有关.

  • 维甲酸、甘草酸和18β-甘草次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作者:黄炜;黄济群;张东方;廖兆全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RA)与甘草酸(GL)和18β-甘草次酸(GA)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PGCL3)增殖抑制和抗侵袭的作用及其联合作用.[方法]用2.5μmol/L和5.0μmol/L RA、0.5 mmol/L和1.0mmol/L GL、25μmol/L和50μmol/L GA,以及5.0μmol/L RA与0.5mmol/L GL联合用药和5.0μmol/L RA与25μmol/L GA联合用药处理PGCL3细胞96 h,进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侵袭、运动和粘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测定,观察药物对PGCL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RA、GL和GA可减弱PGCL3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P<0.05和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6μmol/L、1.8mmol/L和145.3μmol/L.RA与GL联合作用及RA与GA联合作用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均大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呈协同作用.GL和GA对细胞的运动、粘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和P<0.01).[结论]RA、GL和GA均有抗PGCL3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RA与GL或GA联合作用均有协同抗侵袭作用,GL和GA抗侵袭机理是对侵袭过程中多个关键环节起抑制作用.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