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

    作者:杨在英;阮小琴;朱美红

    近五年来我院骨科业务发展很快,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如"早期颈前路减压治疗急性颈椎、颈髓损伤"、"小儿断肢移位移植"、"恶性肿瘤保肢治疗"、"颈枕融合术"、"椎管成形术"、"脊髓肿瘤切除术"、"关节镜手术"、"人工全髋、全膝置换术"以及各种脊椎内固定术,业务量增大,新技术、新项目增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给安全护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对骨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病房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骨科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学利;王善金;王云力;刘献强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 椎管径线测量在颈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剑英;刘云蛟;江天蔚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术前CT下椎管径线的测量和临床应用.方法:9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73岁,平均53岁.术前对其CT片上测量到的各椎管径线换算成实际值,术中以此为依据做椎板开槽,完成椎管扩大成形.结果:术后CT复查椎管矢状径明显改善,椎板开门准确无误,既无偏内又无偏外,椎管减压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精确的测量椎管径线,并以此指导椎板开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防治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绍文;米仲祥;李盛华;张德宏;邓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用于治疗多节段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在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而持久的疗效.但也常常伴有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明显减少,同时还常常伴有颈部慢性疼痛、僵硬感、沉重感,亦即轴性症状,而轴性症状与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呈正相关.笔者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等疾患,以防治颈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梅荣成;杨述华;陈智良;丁援建;许建湘

    目的: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翻转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CT示:椎管成形术后,椎管扩大显著,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88%).术后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5年评分与术后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椎管扩大明显,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巩腾;苏学涛;夏群;王景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系统术后发生轴性痛(PAP)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5例,女34例;年龄48~75(58.7±4.4)岁;病程2.1~3.9(3.0±0.4)年;减压节段C3-C6者31例,C3-C7者9例,C4-C7者39例;其中42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记录术后发生PAP并发症情况,比较PAP和非PAP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合并颈椎不稳比例和屈伸活动度间差异,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PAP发生的关联性,通过术前、PAP首发时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和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7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6~44(36±9)个月.术后12例发生PAP,均接受保守治疗.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P<0.05).术前颈椎不稳系预测PAP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和屈伸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提高和疗效改善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更易因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各椎间活动度紊乱和应力再分配不均衡而继发PAP,正确处理术前颈椎不稳系预防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PAP发生关键因素,PAP预后不会显著影响远期神经功能恢复.

  •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作者:王刚;关宏刚;陈超;陈苑妮;沈源彬;霍智铭;梁亮科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A组,17例)和手术加中药组(B组,15例).两组均行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B组术后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2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 两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改善(P <0.01).术后3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有利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的恢复.

  • 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辅以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小伟;母心灵;关晨霞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4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辅以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颈部轴性症状.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JOA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18个月时康复组JOA评分、ADL评分和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进一步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 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作者:张冲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不稳定性脊髓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治疗分数(JOA)、颈椎疼痛程度(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VAS、NDI、颈椎曲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 Arch椎板成形系统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居适;李志龙;陈建德;胡松峰;樊晓琦

    目的 探讨Arch椎板成形系统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联合Arch椎板成形系统治疗颈椎病27例.结果 27例获得随访9~30个月,平均14个月.本组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8±1.77)分,术后平均为(14.0±2.6)分,改善率为67.4%.27例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至末次随访未出现再关门.结论 Arch椎板成形系统应用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有效安全、减压彻底、固定良好,能有效防止再关门.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的不同治疗康复效果

    作者:卢占斌;刘兰泽;陈先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 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前者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同时早期康复训练,后者入院后即行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但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早期施行手术可取得比非手术治疗更好的康复效果.

  • 双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植骨块改良固定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祖国;胡跃

    目的 介绍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植骨块改良固定法.方法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以丝线交叉编织的方式固定植骨块34例.结果 30例(88.2%)术后效果优良.结论 在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以丝线交叉编织的方式整体固定植骨块与椎板,即时效果可靠,生物相容性好,方法 经济实用.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作者:沈惠良;曹立;张庆明

    目的评价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7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平均随访时间39.2个月,手术前后应用JOA评分法,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程小于6个月者2、3年改善率分别为68.06%、69.21%;病程超过6个月者2、3年改善率分别为61.80%、62.43%.术后2年的改善率与术前JOA评分呈负相关性(r=-0.30).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疗效肯定,术后缓解率同病程长短以及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有关,脊髓功能恢复在2年时基本稳定.

  • 侧块固定椎管成形术在颈椎损伤治疗中的作用(附八例报告)

    作者:侯秀伟;吴广良;曹鹏克;徐永辉;郑水长;苏宁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脊髓压迫多来自前方,多数病例可经过前方手术减压与固定.有部分病例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影像资料中显示脊髓前后方均有受压,或压迫以后方为主,或多节段脊髓受压又合并颈椎不稳.2000年3月~2004年8月,对此类病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同时行失稳节段侧块内固定植骨术共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椎板切开回植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李爱民;封波;秦海军

    自1996年3月~2001年3月,对3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骨性椎管狭窄的病人进行AF系统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切开回植椎管成形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空心螺钉固定在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林锋;陆成武;陈小杰;叶宏;邱必成;吴建斌;赖必华;林伟明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空心钉重建脊柱后柱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0月,对31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并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空心钉置入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其中26例患者获得随访,男11例,女15例,年龄29~76岁(46.5±8.4岁).所有随访的患者均行X线、CT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椎管成形情况,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成功置入64枚空心螺钉,手术时间为75~148min(96±21min),术中出血量为170~305ml (225±32ml),4例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脊髓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随访6~28个月(13.5±2.1个月),术后动力位X线片提示脊柱活动度基本得以保留,无椎体失稳或滑脱;末次随访CT评估发现2个节段的空心螺钉累及关节突关节,没有观察到螺钉断裂或位移现象,20例(76.9%)患者达到骨性愈合;MRI示肿瘤无复发;腰椎JOA评分从术前11.2±2.1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24.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达80.8%.结论: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空心钉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可以有效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固定可靠,能有效避免术后医源性椎管狭窄,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术式.

  • 两种术式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作者:夏英鹏;张学利;徐天同;万军;于斌;申庆丰;田融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

    作者:陈华燕;尚显文;刘日光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无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3年,平均18.5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2%~87.5%(优2例,良4例,可1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 单侧显露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刘景堂;张功林;葛宝丰

    目的:探讨单侧显露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侧显露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行CT复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6例患者21个颈椎节段,有3例共发生4处椎弓根骨折.结论:该术式的可行性存在疑问.

  • 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作者:郑燕平

    目的:探讨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经CT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将手术部位取下的C6、C7棘突劈开,横行嵌入开门后的椎板之间,完成椎管成形。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中的36例患者进行了14个月以上的评价随访。结果:术后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皆有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4.4%。CT显示植骨融合及椎管成形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12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