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径线测量在颈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剑英;刘云蛟;江天蔚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术前CT下椎管径线的测量和临床应用.方法:9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73岁,平均53岁.术前对其CT片上测量到的各椎管径线换算成实际值,术中以此为依据做椎板开槽,完成椎管扩大成形.结果:术后CT复查椎管矢状径明显改善,椎板开门准确无误,既无偏内又无偏外,椎管减压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精确的测量椎管径线,并以此指导椎板开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 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孙璨贤;孔芳;陈净;牟利军;冷晓梅;张文;张奉春

    目的 探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7月-2010年1月住院的RPF患者共106例,以其中继发于恶性肿瘤的RPF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8例恶性RPF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9.6岁.原发肿瘤来源:生殖系统4例,消化系统2例,血液系统及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其中1例同时患胃癌和膀胱癌.恶性RPF的临床症状与良性者比较并无特异,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病理特征.恶性RPF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CT)的特点:通常肿物体积更大,包绕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可发生背离脊柱方向的移位,输尿管可能发生向外侧移位;肿物边缘多呈结节或分叶状;肿物的中心多偏向髂血管方向.CT还可评价疗效和提示预后.结论 恶性RPF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有鉴别诊断意义.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贺新;张婷婷;王正;杨涛;董少义;冯凯琳;王晓东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病例组)和51例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后处理技术对椎基底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基底动脉发生起源、路径、数目、窗式等变异的部位及数量.[结果]病例组693例患者成功获得1386根椎动脉:47例(6.8%)起源异常;112例(16.2%)路径变异;1例(0.1%)右侧双椎动脉;38例(5.5%)有窗式变异;62例(8.9%)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未汇入基底动脉,对侧直接延续为基底动脉.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1例,成功获得102根椎动脉:1例(2.0%)起源异常;5例(9.8%)路径变异;51例(100.0%)双侧椎动脉正常汇合成基底动脉.[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变异,在研究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病的影响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研究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贺新;张婷婷;董少义;李彩英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椎动脉进行MSCTA定量分析,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对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病例组)和5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超薄层重建,结合三维血管成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高级血管分析(AVA),得到两组双侧椎动脉正常管腔的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病例组693例患者中双侧椎动脉发育正常660例(95.2%);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3例(4.8%).对照组51例(100.0%)健康体检者双侧椎动脉均发育正常.对病例组椎动脉发育正常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椎动脉进行直径和横截面积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例组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相应椎动脉进行直径和横截面积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研究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病因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 肝硬化的数量化诊断及其影像分型

    作者:李天然;王玉新;王锦良;董其龙

    通过对肝硬化进行量化研究,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选择正常人肝脏横断位CT图片作为对照组,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作为疾病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肝脏左叶冠状径(L1)的变化具有临床意义,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之间也存在于肝叶之内.肝脏各叶测量值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CT表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学庆;韩敏;向明;冯亮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CT表现的差异.方法对比有病理检查、诊断明确的16例(21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17例甲状腺癌CT表现.统计甲状腺和病灶的边缘、密度等征象.结果CT显示甲状腺癌组的甲状腺外形增强后清晰9例(9/17),病灶边缘模糊16例(16/17),增强后模糊14例(14/17);病灶的密度均匀4例(4/17),增强后密度均匀3例(3/17).CT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甲状腺外形增强后清晰21叶(21/21),病灶边缘模糊13叶(13/21),增强后模糊7叶(7/21);病灶的密度均匀12叶(12/21),增强后密度均匀12叶(12/21).经卡方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CT检查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有参考价值.

  •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艳;张雪林;李新瑜;张琳;苏欢欢;詹传银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 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I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 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1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 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检查及临床分析

    作者:包蕾;余加林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诊断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采用Somatom emotion型螺旋扫描机对251例HIE患儿在生后2周内,孕龄满40周,生后2个月后进行CT检查.结果早产儿HIE生后2周内表现:胎龄<32周有81%(35/43) CT低密度范围以重度表现为主,有无窒息CT重度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83%与80%,32~34周只有12%(7/58)有重度表现,有无窒息CT重度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10%与13%,<34周有无窒息两组对比CT重度表现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孕龄>34周的早产儿20%(31/150) 以重度表现为主,有无窒息CT表现为重度的发生率分别为38%与1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χ2=8.27,P<0.05).脑白质低密度CT值>18Hu占70%(177/251).孕龄满40周CT检查76%(19/25)仍有白质低密度的改变,而无广泛脑软化,无脑室明显扩大或脑室周围明显白质软化25例中88%6~8个月后的DQ评分≥85分.结论早产儿HIE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其窒息史、异常产科史,同时CT随访到纠正孕龄到40周及加强新生儿期后的随访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