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彭亚;祝永刚;雷仲民;柳根哲

    目的 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50例,以铍针治疗,每疗程治疗4次,每次间隔3天,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测量软组织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50例患者各次治疗后疼痛症状、软组织张力、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4次治疗后与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但延长疗程并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张翔;雷仲民;黄明华

    目的 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48例,以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 采用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后的脊髓形态——术中超声检查与术后磁共振的比较

    作者:江凌;姜亮;王金锐;于淼;刘忠军

    目的 在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受压往往来源于脊髓腹侧.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为间接脊髓减压方法.本研究描述颈椎后路术中超声监测的颈脊髓形态,探讨颈后路术中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椎管减压完成后行实时超声检查,观察颈脊髓及硬膜囊的声像图表现,测量脊髓未受压及受压严重处的硬膜囊、脊髓矢状径并与术后颈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对应节段的硬膜囊、脊髓矢状径比较.结果 椎管成形术脊髓减压完成后,去除了椎板等骨性结构的遮挡,术中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颈脊髓硬膜囊和脊髓的形态.术中超声测量20例患者的受压严重处颈髓节段的硬膜囊及脊髓的矢状径测量值分别为(8.57±1.85) mm与(4.79±1.09)mm,术后相应颈髓节段MRI测量,受压严重处颈髓节段的硬膜囊及脊髓的矢状径测量值分别为(8.53±1.54) mm与(4.67±0.85) mm(硬膜囊、脊髓矢状径测量值P值分别为0.94和0.68).术中超声测量脊髓未受压处硬膜囊与脊髓的矢状径为(11.4±1.19) mm与(6.45±1.3) mm,术后相应颈髓节段MRI测量未受压处颈髓节段的硬膜囊及脊髓的矢状径分别为(10.89±1.53) mm与(6.1±0.69) mm(硬膜囊、脊髓矢状径测量值P值分别为0.25和0.29).术后MRI测量与术中超声测量的数值均尢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中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颈椎硬膜囊与脊髓的形态,测量数值与术后MRI提供的影像结果一致.颈后路术中超声能够实时判断硬膜囊、脊髓腹侧受压情况,并提供硬膜囊减压完全与否的即刻影像学依据.

  •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越雷;陈顺伦;孙浩林;邑晓东;卢海霖;李宏;于峥嵘;王宇;刘洪;李淳德

    背景:临床上常见颈椎病患者合并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一类交感神经症状,目前关于合并交感神经症状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和评价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33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并接受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3例患者资料.采用改良20分评分法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交感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用JOA颈椎评分对脊髓功能进行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对比术前的改善率及临床效果满意度.结果:随访时间为11~76个月,平均(26.2±15.8)个月.术前颈椎JOA评分为13.6±2.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6.8±4.6,术后1个月JOA评分为14.4±2.9,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4.1±3.8,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7±6.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4.2±3.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次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下降(P<0.05).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颈肩痛;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和切口积液,术后给予患者腰大池引流后加压包扎加以抗生素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1Od出现心血管事件,介入治疗后好转.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混合型颈椎病,其中交感神经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和维持.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策略

    作者:赵衍斌;孙宇;王少波;张凤山;张立;潘胜发;周华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6年4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于我院行二次手术的病例,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分析二次手术原因,采用mJOA评分评价二次手术的疗效.结果:共有43例二次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为2~204个月(47.8±51.4个月).二次手术原因包括:(1)技术相关因素9例,其中椎板回弹或部分关门7例,椎板内陷刺激神经根或脊髓2例;(2)单纯后路手术减压不充分16例,其中前方致压物较大合并颈椎管狭窄15例,后凸合并颈椎管狭窄l例;(3)疾病进展18例,其中OPLL进展14例,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增生4例.前方致压物较大且以软性压迫为主、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后凸的病例采用前方入路二次手术;椎板回弹或部分关门、椎板内陷刺激神经根或脊髓、巨大后纵韧带骨化前方入路切除困难病例采用后方入路二次手术.采用前路二次手术者28例,后路二次手术者14例,后路联合前路二次手术者1例.二次手术前mJOA评分为5.5~16分(11.6±2.8分),二次手术后3个月随访时mJOA评分为8~17分(13.7±2.1分),mJOA评分改善率为0~ 100%[(36.6±25.2)%].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包括技术相关因素、手术减压不充分和疾病进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前路或/和后路手术充分减压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作者:

    关键词: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对比和疗效评估

    作者:张合春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几种术式的特点及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0例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病例,其具体术式包括:单开门(中野式)、双开门法(岩崎式)、棘突悬吊法、改良颈椎管扩大连体棘突重建术.结论改良颈椎管扩大连体棘突重建术对人体组织损伤小,开门椎板的连锁稳定性高,对开门术后的再关门并发症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优于其它术式.

  • 不同来源植骨块在中老年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庆三;刘景臣;李英普;赵宝林;杨小玉;林野;邢宏健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植骨块在中老年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对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不同类型植骨块在中老年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术应用情况.本组86例,年龄45~73岁.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自体骨27例,异体无机骨17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41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并自体骨1例.结果全部病例经3~62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无关门情况.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颈椎OPLL及颈椎过伸性损伤等有效方法;人工骨在减少病人痛苦、减少术中操作步骤等方面优于自体髂骨和异体无机骨.

  • 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减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刘雅普;侯秀伟;胡军华;徐永辉;吴广良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对减少术后出血有效性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初次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2例).在手术缝合深筋膜后,吸引器抽吸引流管后夹闭,向A组患者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ml(1 g),B组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作为对照,夹闭引流管1h后开放.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液学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及白蛋白下降量、术后血D-二聚体浓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2w内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24 h内引流量A组患者为(128±50) ml,B组患者为(230±73) 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总引流量A组患者为(205±65) ml,B组患者为(326±102) 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浓度A组患者为(128.9±15.0)g/L,B组患者为(104.2±12.2) g/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白蛋白下降量A组患者为(3±2) g/L,B组患者为(8±4) g/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输血4例,B组术后输血9例,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患者平均输血(270±30) ml;B组患者平均输血(540±135)ml,两组患者术后输血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时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切口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可减少术后切口失血量、减少白蛋白丢失、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了术后输血.

  • 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护理

    作者:胡小素

    对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顺利,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四肢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改良JOA评分由术前8分增至术后14分.提出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做好麻醉、Mayfield头架固定系统、手术体位、安全以及预防感染等护理,为高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重要保证.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短期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陈祥;徐建平;林国兵;王怀云;沈锋;陈雄;李秋举;李远东

    目的 分析前路或后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因患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前路手术组36例,颈后路手术组33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对两组的手术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颈椎曲度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前路手术组患者的术后颈椎曲度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则要少于前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前路手术组要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手术方式总体疗效要优于颈后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