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脂肪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评估

    作者:庞雅玲;王养维;李辉;张艳;李小凤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A 亚组(139例)、B亚组(28例)。对照组选择非糖尿病健康人群50例。入选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胰腺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内脂素、抵抗素、瘦素、丙二醛(MDA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GS H )。结果:A 亚组、B亚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P<0.01),B亚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A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亚组FT3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B亚组 FT4较对照组、A 亚组显著性升高(P<0.01,P<0.05),B亚组TSH较对照组、A亚组显著性降低(P<0.01,P<0.05)。A亚组、B亚组MDA、CAT 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P<0.01)。A亚组、B亚组SOD、GSH较对照组显著性下降(P<0.05,P<0.01)。B亚组MDA、CAT、GSH与A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亚组、B亚组内脂素、抵抗素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瘦素较对照组显著性下降(P<0.05)。B亚组内脂素、瘦素与A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血清脂肪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观察

    作者:衡立松;张军;朱养均;张堃

    目的:对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作为植骨材料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C PC )作为植骨材料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后骨缺损21例。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8~20个月(平均16.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8周,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根据N eer评分评定,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填充效果确实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应用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丽云;房秋霞;杨金铭

    目的:探讨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急腹症患者148例,随机分成两个组。观察组74例运用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74例运用C O 2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20min ,血气指标变化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0min 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值明显波动,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11%(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血气指标稳定,安全可靠。

  • 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武彦芳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男性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及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 N )、Ⅳ型胶原(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脂联素、抵抗素以及H A、PCⅢ、L N、C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 HA、PCⅢ、LN、CⅣ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增高,抵抗素以及脂联素在其肝纤维化的进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

    作者:侯明山;武晓瑛;许彦钢;杨军;蔺鹏桢

    目的:总结Ⅳ~V 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Ⅳ~V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死亡3例(9.68%),植物状态5例(16.13%),严重残疾6例(19.35%),中度残疾10例(32.26%),恢复良好7例(22.5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 Hunt‐Hess分级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显著降低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应用黏弹剂冲洗针冲洗抛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79例

    作者:闫宏梅

    目的:探讨采用黏弹剂冲洗针冲洗抛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发行白内障患者158例(20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9例。研究组采用黏弹剂冲洗针冲洗抛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掺钕钇吕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术后两组的视力检测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视力(0.632±0.241)、对照组视力(0.643±0.227)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前、术后两组的眼压检测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眼压与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率(10%)显著的低于对照组(2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黏弹剂冲洗针冲洗抛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率低等优点。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比较研究

    作者:张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需行肾部分切除术58例,按照患者所行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 PN )36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 PN )22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O PN 组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31±5.29)min、(129.63±30.28)min、(136.83±74.06)ml、(3.86±1.32)d、(2.17±1.20)d、(9.37±1.98)d , RLPN组分别为(34.12±6.36)min、(113.42±24.15)min、(110.84±54.05)ml、(2.98±1.57)d、(1.12±0.41)d、(7.32±1.30)d ,RLPN组比OPN组肾蒂阻断时间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少),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 PN 组术前肌酐(102.39±63.48)μm/L ,术后为(134.83±58.46)μm/L ,RLPN组术前为(97.21±58.06)μm/L、术后为(124.40±54.69)μm/L ,术前、术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L PN 组患者发生1例肾周血肿,O PN 组发生2例尿漏,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对切缘进行病检阳性率0.00%随访时间短10个月,长80个月,随访3年时RL PN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1.72%,术后1年生存率100.00%(58/58)。结论:后腹腔镜部分切除术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疗效相当,但是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疗效观察

    作者:宋立杰;苗晓林;王顺新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大体积肾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腔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2.178.95min,术中出血量58.31±6.75ml,术后住院时间7.13±2.35d,术后并发症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178.65±9.38min,术中出血量60.37±7.18ml,术后住院时间8.07±2.48d,术后并发症2例。结论: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路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治疗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何种入路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术者操作水平熟练程度而定。

  • 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在预测老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价值探讨

    作者:张华;董霞;王维平;王云梅;宋庆欣;孟红波

    目的:比较CHADS2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预测老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优劣性。方法:选择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老年房颤患者599例,分别计算卒中前CHADS2评分(总分0~6分)和CHA2 DS2‐VASc评分(总分0~9分),按0、1、≥2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在相同危险组间的差异。结果:CHADS2评分低危组30例(5.0%),高于CHA2 DS2‐VASc评分低危组的6例(1.0%),差异有著统计学意义;CHADS2评分中危组132例(22.0%),高于CHA2 DS2‐VASc评分中危组的25例(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ADS2评分高危组437例(73.0%),低于CHA2 DS2‐VASc评分高危组的568例(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分析提示两种评分方法在三组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值依次为0.322、0.075及0.257)。结论:CHA2 DS2‐VASc评分对老年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优于CHADS2评分。

  •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作者:尹立;肖衡;王立;赵晨阳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预防医院感染;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7.86%,总有效率85.71%,感染发生率14.28%;观察组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为93.33%,感染发生率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

  • 螺旋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洁;张艰;崔龙彪

    目的:比较螺旋CT 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技术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45例,行胸部螺旋CT 及DWI检查(b=800s/m m2),并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比较肺部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数以及良性病变中炎症、结核病变的ADC值均数;比较CT 及DWI检查的诊断评价指标(敏感性、特异性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用于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间的ADC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良性病变中肺炎与结核的ADC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 W I检查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5.5%)、特异度(87.0%)、准确度(91.1%)、尤登指数(82.5%)、阳性预告值(87.5%)、阴性预告值(95.2%)均高于螺旋C T 检查的灵敏度(90.9%)、特异度(69.6%)、准确度(80.0%)、尤登指数(60.5%)、阳性预告值(74.1%)、阴性预告值(88.9%);ADC值用于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结论:DWI检查及ADC值对于肺部良、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中肺炎、结核病变的区分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等诊断评价指标优于螺旋CT 检查。

  • 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喷及局部曲安奈德注射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临床探讨

    作者:陈叶恒;范原铭;王强

    目的:探讨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喷及局部曲安奈德注射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烧伤患者(845处烧伤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喷治疗,试验组加施局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烧伤部位治疗效果评价、瘢痕厚度与胶原纤维面密度、TGF‐β阳性细胞与α‐SM actin阳性细胞密度。结果:试验组烧伤部位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烧伤部位瘢痕厚度与胶原纤维面密度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烧伤部位 TGF‐β阳性细胞与α‐SM actin阳性细胞密度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喷及局部曲安奈德注射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的疗效显著。

  • 宫腔镜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治中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郑绍英;辛云淑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研究组进行宫腔镜检查。对两组不同年龄、临床症状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中,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各有35例,临床症状异常子宫出血9例、没有临床症状9例、阴道流液1例、腹痛病理1例,病理符合率57.1%,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74.3%(26/35)显著高于对照组42.9%(15/3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阴道超声高,更能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进行有效诊治。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郭玉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LM)组(n=95)和开腹TAM 组(n=92)。LM 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使用、术后患病、术后残留、术后复发、再次妊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M 组手术时间为83.27±18.63min ,明显高于 TAM 组的55.61±16.45min(P<0.05);L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7.33±10.26 ml)、肛门排气时间(12.89±3.50 h)、住院时间(4.36±1.23d)均明显低于TAM组(79.78±9.34 ml ,26.64±3.77 h ,8.08±1.1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 M 组术后镇痛使用率(4.21%)、术后患病率(1.05%)、术后残留率(2.1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32%)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患病率及残留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及QRS波时限影响研究

    作者:刘胜强;陈进业;沈桂冬;任晖;张军康

    目的:对比观察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双腔心室起搏器患者82例,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42例。均随访观察3年以上,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电图测完全起搏QRS波时限,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对LVEDV、LVESV及LVEF影响较小[(116.2±11.2)mlvs(125.4±15.6)ml,(57.1±7.1)mlvs(61.2±9.3)ml,(54.6±5.5)%vs(47.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S波时限较短[(138.9±10.3)msvs(153.8±1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 股骨骨折逆行髓内固定术后旋转畸形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建宁;徐华中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逆行髓内固定术后应用CT 检查方法评估旋转畸形的发生率及旋转畸形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O逆行扩髓钉(Retrograde nails)治疗单一股骨中远端骨折患者56例;术后应用C T 扫描成像方法对该组可能存在的旋转畸形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行走步态,并由患者填写关于疼痛、日常活动和运动的相关调查表格,获得骨关节炎相关指数(WOMAC)和膝关节(KSS)评分。同时拍摄X片评估下肢对线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76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C T测量显示,17例(30.4%,17/56)存在15°以上旋转畸形(旋转畸形组),其中内旋畸形13例,外形畸形4例,39例(69.6%,38/56)旋转差异小于15°(无旋转畸形组)。术后无旋转畸形组17例(43.6%,17/39),旋转畸形组8例(47.1%,8/17)发生步态异常和跛行(P=0.81);术后相关评分项目中,WOMAC(P=0.81),KSS(P=0.54)和VAS(P=0.95)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股骨远端骨折行逆行髓内固定术后约有30%患者发生旋转畸形,这些发生旋转畸形的患者术后在诸如跑步、体育运动等要求较高的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没有明显证据表明旋转畸形的发生在短期内会对膝关节的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 不同再灌注时间对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以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振宇;周文霞

    目的:探讨不同再灌注时间对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以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4例,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A、B、C三组,其中A组170例灌注时间t<12 h ;B组118例灌注时间12h<t≤24h;C组106例灌注时间24h< t≤72h。对患者治疗前、住院期间心功能以及心脏形态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三组间截断灌注异常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越早采取再灌注患者截断灌注异常改善程度越明显。各组间治疗后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以及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越早采取再灌注的患者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以及LVEF改善程度较治疗前越明显。结论: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Q 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且对患者心室重构具有调节作用。

  •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89例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作者:赵淑红;曹席明;于娇;黄凤仙;刘国强;张高飞

    目的: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转移规律、生存情况及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89例,81例接受改良根治术,8例接受保乳手术。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阴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64.0%)、骨(49.4%)、肝(32.6%)、脑(19.1%),单器官转移25例(28.1%)、多器官转移64例(71.9%),在初诊后3年内转移多。转移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8(32~139)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转移后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2%、6.7%,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2%、10.3%( P=0.001)。有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5%、3.2%( P<0.001)。结论: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肺、骨、肝和脑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好于无局部治疗。

  • 两种介入治疗方法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孙贺;李霞;卢双顺;马彩萍

    目的:探讨两种介入方法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6例前置胎盘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行动脉球囊封堵术,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6/28)、3.6%(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球囊封堵术与动脉栓塞术均具有预防前置胎盘孕妇产后出血的作用,动脉球囊封堵术安全性相对较好。

  • 单腔、双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中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谢晓阳;王毅;易军;罗雷;李晓亮

    目的:观察单腔气管插管与双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进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患者70例,根据术中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进行单腔气管插管,对照组进行双腔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个数、总淋巴结清扫个数等。结果:研究组平均插管时间、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个数、总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43±0.20min、3.17±2.51个/例、42.74±18.09个/例,对照组分别为6.51±0.57min、1.28±2.12个/例、34.29±15.77个/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7.14%,对照组4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双腔气管插管,单腔气管插管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清除上纵隔淋巴结。

  • 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贾爱华;刘晋津;杨彩彩;李艳艳;王荣;刘新艳;高志飞;井长信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 H )D3]水平营养状况,探讨25(O H )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季节、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病程组25(O H )D3营养状态差异。结果:107例患者血清25(O H )D3水平8.24±6.80 ng/ml ,男性患者25(OH)D3水平为9.93±8.4 mmol/L ,女性患者25(OH)D3水平为6.91±5.13mmol/L ,女性25(OH)D3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1);不同年龄25(OH)D3水平随年龄增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冬季组受试者25(O H )D3水平显著低于春夏季组( P<0.01);不同病程组25(O H )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25(O H )D3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女性患者,应重视糖尿病患者25(O H )D3的补充,特别在冬季需要加强25(O H )D3的监测和补充。

  • 高频超声检查对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曾艾;葛肖艳;张琴;何梅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高频超声对50例经临床已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大隐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曲张和隐‐股静脉瓣膜反流,部分伴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及深静脉血栓,小腿可见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均伴有深浅静脉的交通支开放。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时,除常规检查大隐静脉的曲张程度外,还应多注意深浅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和交通支静脉开放情况,以帮助临床治疗。

  • 高频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在男性乳腺发育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波;张雪梅;王珍芳;邹荣莉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的高频超声及造影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经病理证实和临床随访诊断的197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部分结合超声造影,分析其临床及声像图特点,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8组。结果:11~20岁组发病率(22%)高,总体以单侧(55%)较多,该组双侧(72%)多于单侧(28%)。285个乳腺中,男性乳腺发育症声像图表现弥漫型(82%)235个,结节型(5%)14个,边界不清型(3%)8个,火焰型(10%)28个。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明确诊断大多数类型的男性乳腺发育,但边界不清型因二维图像与恶性病变相似,超声造影有望作为补充检查帮助鉴别诊断,从而避免过度穿刺活检。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KIM-1的表达与尿KIM-1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海燕;高妍婷;李振江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 )患者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的表达与尿KIM‐1的关系。方法:将47例2型糖尿病伴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 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 N 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 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尿KIM‐1浓度,分析EDN组和DN 组患者肾组织免疫组化切片KIM‐1的表达。结果:EDN组和DN组 HbA1c、UAER、Cys‐C和 KIM‐1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且DN组UAER明显高于EDN 组(P<0.01)、Cys‐C和KIM‐1明显高于EDN 组(P<0.05);DN组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和 KIM‐1表达明显高于EDN 组(P<0.05);EDN 组和DN组尿KIM‐1与肾组织KIM‐1表达显著相关(P<0.05);EDN组和DN组尿KIM‐1与eGFR呈负相关(r=‐0.723,P<0.01),与Cys‐C呈正相关(r=0.682,P<0.01),与UAER无明显相关(r=0.204,P>0.05)。结论:KIM‐1对于DN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肢体畸形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宏雄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产前超声检查孕妇9738例,超声诊断为胎儿肢体畸形者37例,引产或出生后发现漏诊9例,无误诊病例。统计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漏诊率及畸形率等,记录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类型及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孕周产前超声肢体畸形的检出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0.43%。9738例产前超声诊断检查孕妇,发现胎儿肢体畸形共37例,畸形检出率0.38%。所有胎儿畸形经引产后或出生后X线证实,漏诊9例,漏诊率0.09%,其漏诊病例占所有畸形病例19.57%。9738例胎儿共证实畸形46例,畸形率0.47%。共诊断出胎儿肢体畸形46例,主要包括马蹄内翻足、四肢短小畸形、缺指(趾)畸形、桡骨发育不全或缺如畸形、肢体远端缺如畸形及手姿势异常等几大类,漏诊包括马蹄内翻足、缺指(趾)畸形、桡骨发育不全或缺如畸形、手姿势异常及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等。孕20~24周和孕25~29周产前超声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分别为92.86%和94.12%,高于孕15~19周(75.00%)和孕30~34周(45.45%)的产前超声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组间两两比较,孕30`34周的产前超声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明显低于孕20~24周和孕25~2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可以有效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应该熟悉掌握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二维、三维超声检查相结合,提高胎儿肢体畸形检出率,减少漏诊病例,提高围产儿的生存质量。

  • 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疗效观察与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范立壮;李全福;张立广;朱红伟;王前;刘志;张彬;赵洪涛;娄红;赵春清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术后结石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2例青年胆囊结石患者均应用腹腔镜、胆囊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1~4年,调查结石的复发率,分析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随访1~4年,39例复发,总复发率24.07%;结石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不规律以及高脂饮食是青年胆囊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年胆囊结石患者,联合应用不同内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创伤性小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好,可以保留胆囊以及其功能,但尚存在一定复发危险因素。

  • 细菌性阴道病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崔艳平;主改霞;康超

    目的:了解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46例双胎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将检测阳性者(阳性组)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检测阴性者作为阴性组,追踪观察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母婴传播感染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病双胎孕妇其围产期并发症有胎膜早破17例、早产20例、胎盘粘连9例及产褥病率12例,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有胎儿窘迫7例、新生儿发热10例、新生儿肺炎7例,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围产期母婴感染的原因之一,可导致双胎不良妊娠结局,产前检查应注意检查并及早治疗,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 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的影响

    作者:赵丹阳;杨建梅;季梅英;易艳

    目的:观察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的影响效果,以期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将11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予以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阴式手术,观察手术相关指标、盆底肌肌电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减少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 PFDI‐20、PFIQ‐7评分则降低明显,而性生活质量评分则升高明显。结论:盆底重建手术可较好的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盆底肌肌电的影响不明显。

  • 高频超声检查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美宁;杨秦予;黄晓新

    目的:探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患者的临床、肌肉高频超声以及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临床、心肌酶谱、肌电图、肌肉MRI及肌肉病理检查确诊的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观察组)及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均行单侧肢体肌肉进行纵切位及横切位高频定量超声检查,观察其肌肉超声特征和差异。结果: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肌肉超声显像存在较明显差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肌肉超声显示肌肉纹理不清,网络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回声弥漫性增强或降低,肌肉回声及M值与年龄增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肌肉超声检查可为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诊断及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客观证据。

  • 显微镜下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89例

    作者:高长庆;马晓虎;杨少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颞瓣开颅清除血肿,治疗组采用显微镜下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GCS 评分和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G O S评分优良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82.22%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状态下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GCS评分、COS评分高,并发症少。

  • 胸腔镜手术联合管状奈维垫片对治疗中重度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军;陈紹华;李国明;杜熙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联合管状奈维垫片治疗中重度肺气肿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患者96例。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常规切除者5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胸腔镜手术联合管状奈维垫片修补者4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率65.22%,复发率0,对照组显效率52.00%,复发率4.0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手术联合管状奈维垫片对中重度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能够明显减少术后肺漏气等并发症的产生。

  • 宫颈癌Ⅱ期根治术前介入治疗在新辅助化疗中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杨卫东;王素娟;许敏;杜宇

    目的:探讨宫颈癌Ⅱ期患者根治术前行新辅助介入化疗的疗效。方法:宫颈癌42例Ⅱ期患者,均行根治术治疗。分为两组42例为介入组,行术前介入化疗例为化疗组22例,行术前静脉化疗2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3%(17/22),疾病控制率95.5%(21/22),对照组总有效率35.0%(13/20),疾病控制率80.0%(16/20),治疗组临床疗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对照组75.0%(15/20),治疗组95.5%(21/22),两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脱发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Ⅱ期患者根治术前行新辅助介入化疗,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妊娠女性荧光定量检测高危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析

    作者:党艳丽;王莉;马晓旗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反应(FQ‐PCR)技术检测北京地区妊娠中期不同年龄女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了解基因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2030例妊娠中期女性进行15种高危型 H PV型别分析。结果:北京地区妊娠中期女性H PV 感染率为10.79%,其中高危型 H PV‐52、H PV‐58、H PV‐51、H PV‐16感染率高,占15种 H PV 型别检出型别的百分率依次为23.29%、15.53%、14.16%、13.70%。6个年龄组感染率高依次为小于20岁、20~24岁、40岁以上,分别为20.00%、15.85%、13.63%。结论:北京地区妊娠中期女性高危型HPV感染较为普遍,HPV‐52、HPV‐58、HPV‐51、HPV‐16型别感染为多见。低龄段妊娠期女性感染率高,应加强随访。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作者:黄永锋

    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观察分析。方法: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16例(疾病组)与健康人54例(健康组)。疾病组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各54例,检测五组脑脊液细胞因子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疾病组与健康组脑脊液细胞因子表达比较中,结核性脑膜脑炎组中有GM‐GSF、IFN‐γ、IL‐1β、IL‐6、IL‐8、IL‐10和 IL‐15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中IFN‐γ、IL‐4、IL‐6和 IL‐13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IL‐10、IL‐12表达明显( P<0.05)。其余各组细胞因子在各疾病组中与健康组均无明显差异( P>0.05)。疾病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脑脊液因子的变化情况也就不同,在结核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β、IL‐6、TNF‐α明显低于较重症组,而 IL‐4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其结果差异显著( 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IFN‐γ、IL‐6、IL‐8、IL‐10、IL‐12、TNF‐α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在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中脑脊液细胞因子 GM‐CSF、IFN‐γ、IL‐8、IL‐10、IL‐15、MCP‐1、TNF‐α表达水平较轻症组高,IL‐4、IL‐13表达水平较轻症组低,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在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重症组脑脊液中 IL‐1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 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为患者的尽早就治增加了机会。

  •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白银涛;谭子新;王琰;王俊霞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 E‐cadherin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BG )、餐后2 h血糖(P2hBG )以及血清 V E‐cadherin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FBG、P2hBG、VE‐cadherin浓度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下降,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有效的临床诊治指标。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用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抗菌药脑病56例

    作者:王萍;杜翔;吴小平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并发抗菌药脑病患者进行单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效果。方法:选择ESRD合并抗菌药物脑病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CVV H治疗,治疗组在进行CVV H治疗同时联合H 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65.4%,治疗组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d后治疗组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VVH联用HP是救治ESRD合并抗菌药脑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 耳后注射在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成福香;王冠宇;赵崎慧

    目的:研究及观察耳后注射在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静脉点滴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耳后注射治疗,对两组中单耳及双耳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听阈值、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单耳、双耳、整组发病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93.33%和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1%、80.00%、88.89%;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听阈值及免疫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耳后注射在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听力改善及免疫调节作用均更为明显。

  • 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因子水平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周玲;张伟;刘世青;宿超

    目的:分析探讨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3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免疫因子中的CD3、CD4+、CD8+、CD4+/CD8+的水平以及血清IgA、IgG、IgM 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

  • 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牙周基础治疗对龈沟液中MMP-3的影响

    作者:张新;刘艳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DM )合并牙周病时牙周基础治疗对病人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 M P‐3)的含量、牙周炎症变化以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DMCP)患者和单纯慢性牙周炎(CP)患者各30例,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牙周临床指数,并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龈沟液中M M P‐3含量。结果:各组内探诊深度(PD)和菌斑指数(PLI)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附着丧失(AL)仅在治疗后4个月显著降低(P<0.05),DMCP组与CP组MMP‐3含量在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DMCP组和CP组仅在治疗前MMP‐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无明显区别。治疗后4个月HbA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DMCP组和CP组治疗前M M P‐3含量与牙周临床指标以及 HbAlc含量呈正相关。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帮助DMCP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牙周健康状态。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IL及NO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蒋晓静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IL及N O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同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Hcy、IL及N O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Hcy[(16.68±2.36)μmol/L]及IL [(1.99±0.25)pg/ml、(9.45±1.12)pg/ml及(10.98±1.30) 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6±1.04)μmol/L、(0.84±0.10)pg/ml、(3.53±0.65)pg/ml及(5.13±0.73)pg/ml],血清 NO [(114.87±10.85)μmol/L]水平则低于对照组[(165.59±15.80)μmol/L],不同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也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均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血清Hcy、IL及N O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疾病检测与监测重要依据性指标。

  • 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31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茜;肖斌;王森;尹翰林;鲁丹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 )、餐后2h血糖(2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脂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脂代谢调节具有较佳效果。

  • 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谭艳;钟薇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重症肺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重症肺炎的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乌司他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PEF(2.03±0.27)L/s、MMF(1.61±0.18)L/s、Pemax(46.70±5.15)%、Pimax(82.30±7.12)%分别均高于对照组PEF(1.37±0.19)L/s、MMF(1.05±0.13)L/s、Pemax(38.12±4.65)%、Pimax(72.82±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0.77±0.11)μg/ml、hs‐CRP(2.24±0.31)mg/ml、PCT(1.08±0.1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TNF‐α(1.65±0.15)μg/ml、hs‐CRP(4.56±0.50)mg/ml、PCT(2.62±1.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P‐A(1.21±0.18)ng/L、siCAM‐1(8.38±1.33)ng/L、sVCAM‐1(6.24±1.02)ng/L分别均低于对照组的SP‐A(2.37±0.25)ng/L、siCAM‐1(13.85±1.96)ng/L、sVCAM‐1(11.51±1.3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T为(1.41±0.18)U/ml,高于对照组的(0.95±0.15)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可以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任彩霞;余凡;余永平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及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滴,2次/d ,持续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IHSS (9.22±9.76)及mRS(2.9±0.97)较对照组NIHSS(11.06±3.98)及mRS(3.31±0.99)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 法舒地尔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赵志敏;刘利宁;郑希院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后循环T 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和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施以奥扎格雷钠治疗,疗程均为14d;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 P<0.05);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V m )有显著改善( P<0.01)。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 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对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影响研究

    作者:高媛媛;惠勇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对剖宫产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114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A、B、C三组,各38例。全部病患给予相同剂量(5mg)布比卡因,并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其中A 组予舒芬太尼5μg,B组予舒芬太尼7.5μg,C组予舒芬太尼10μg,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收缩压、MAP值等指标。结果:A、B、C三组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MAP、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麻醉疼痛评估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高于A、B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同布比卡因剂量条件下复合5~7.5μg的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行剖宫产术时的麻醉效果较佳,安全性高。

  • 尼麦角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

    作者:贾小寒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5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10mg/次,3次/d),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与尼麦角林外观气味一致的安慰剂(10mg/次,3次/d),比较尼麦角林和安慰剂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以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作用。结果:治疗30d后,两组MMSE和 Mo‐CA 评分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MMSE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Lp‐PLA2表达水平出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p‐PLA2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Lp‐PLA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麦角林可能通过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表达水平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 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李燕;贾勋超;张希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 ACE )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经导管T 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及V EG F水平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LT、AST 、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联合 T ACE治疗肝癌患者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浆V EG F水平,降低肝功能损害。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唐芬;汤桂芳;龚星光;谭盛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2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36周、第48周、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 H C V‐RN A载量。统计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同时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以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4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率75.35%,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97.18%,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2.39%。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显示,年龄≤40岁、体质量<75kg、病程<10年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年龄>40岁、体质量≥75kg、病程≥10年的患者(P <0.05);疗程越接近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累积用量越接近预计用量的患者,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越高( P <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方案,临床治疗中应尽量保证80%以上的疗程和80%以上的药物推荐剂量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杨华;巨蓉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进行胞二磷胆碱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两项指标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需动态监测。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使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研究

    作者:李伟亮;谢宁;吴振启

    目的:对比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 U R‐Bt )后使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两种药物定期灌注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并且行T U R‐B t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丝裂霉素组、吡柔比星组,每组各21例。吡柔比星组术后使用30mg吡柔比星定期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组术后使用20mg丝裂霉素定期灌注肿瘤。观察两组复发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期间共有3例患者失访,随访3年期间吡柔比星组共复发8例,复发率40.00%,丝裂霉素组共复发15例,复发率71.43%,3年总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灌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膀胱刺激症状、恶心、胸闷、心悸、尿道狭窄等为常见,其中吡柔比星组发生14例次,丝裂霉素组发生2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TUR‐Bt术后给予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两种药物进行定期灌注化疗,两种药物均能起到一定的预防肿瘤复发作用,但以吡柔比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王宏利;阚洪敏;万杰

    目的:观察索菲布韦(Sofosbuvir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给予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程16~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检查肝功能、HCV‐RNA 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2周检测肝脏LSM 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7例中,20例(74.04%)在2周时HCV RNA低于检测下线,27例均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26例完成治疗,其中25例(96.15%)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 V R )12,LSM值较前明显下降,肝功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性及疗效较好。

  • 海马RAGE和BACE异常表达与SHR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

    作者:乔晋;王新阳;陆文慧;秦星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通路的变化,揭示Aβ代谢通路异常在高血压认知损害中的意义。方法:以SHR和WKY大鼠为研究对象,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HR及WKY海马RAGE、LRP‐1、APP和BACE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WKY大鼠相比,SHR海马组织RAGEmRNA、BACE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APP mRNA 表达水平相对降低(P>0.05),LRP‐1mRNA 表达水平相对增高(P>0.05);与WKY大鼠相比,SHR海马组织RAGE、BACE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APP和LRP‐1表达水平相对增高(P>0.05)。结论:SHR海马RAGE和BACE的mRNA 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增高,提示Aβ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

  •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作者:杨娣娣;韩秀蕊;胡淑玲;安娜;刘先宁;魏绪仓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的菌种类别,为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疑似IFI的恶性血液病人痰、血液等标本,分离出真菌40株,采用半巢式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法进行鉴定,同时与培养后表型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法40株真菌均鉴别出菌种,鉴定率为100%;用培养后表型法37株鉴定出菌种,3株尚未鉴定出菌种,鉴定率为92.5%。结论:采用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法可快速、准确的鉴别出恶性血液患者IFI的菌种类别。

  •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用于犬急性下肢缺血疗效实验研究

    作者:张洁;田红燕;张军波;马强;范粉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经皮动脉导管内局部给药治疗犬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球囊拉伤法建立犬急性股动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的18只试验犬随机分三组,分别经动脉导管局部给予单纯尿激酶、盐酸替罗非班加尿激酶联合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后1h、2h ,通过数字减影机观察并记录血流再通情况,评估并比较用药后的2h的三组再通程度。相应节段血管病理片用于比较血栓溶通面积占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血管影像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尿激酶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对闭塞血管的再通效果显著,联合治疗的的效果更明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盐酸替罗非班组血管溶通面积大于其余两组,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结论:尿激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治疗犬急性下肢缺血效果优于单用尿激酶。

  • 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旭;安改丽;王玉珍;李楠

    目的:观察姜黄素、吉西他滨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吉西他滨以及两药联合分别作用肝癌细胞HepG224h、48h、72h。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单用或联用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吉西他滨单药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均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结论:姜黄素、吉西他滨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

  • 胰高糖素肽-1对软脂酸培养中胰岛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露;张丹;史亮;王薇;杨丽刚

    目的: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对软脂酸培养下胰岛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岛细胞INS‐1,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软脂酸组(0.25 mmol/L)及GLP‐1作用组(浓度分别为10nmol/L ,20nmmol/L ,30nmol/L),培养24h后,取上清测定胰岛素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H‐Px )、丙二醛(M DA )含量。结果:软脂酸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GS H‐Px 浓度下降,M DA含量增加,GLP‐1可以明显抑制软脂酸引起的上述变化,抑制作用随GLP‐1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胰高糖素样‐1(GLP‐1)对软脂酸导致的胰岛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

  • 二甲基亚砜、二甲基酰胺、甲醇、乙醇四种溶剂对Hela细胞培养干预效应研究

    作者:杨晓航;李舒;刘文奇;许小凡;张红;刘力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甲醇、乙醇四种常用有机溶剂对Hela细胞生存率的影响,为开展体外细胞干预实验研究选择溶剂种类和浓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四种溶剂各9个浓度下Hela细胞的存活率;在此基础上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观察8种不同浓度的乙醇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四种有机溶剂不同浓度时对Hela细胞生存率产生不同影响,DMSO佳浓度为0.5%;DMF佳浓度0.1%,甲醇的佳浓度0.1%~0.5%;Hela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结果均表明乙醇作为有机溶媒的佳浓度0.25%。结论:DMSO、DMF、甲醇、乙醇四种溶剂对Hela细胞活性和生存率存在负向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乙醇、DMSO、DMF、甲醇,用于体外细胞培养的浓度大均不可超过0.5%;乙醇是体外细胞培养中较为理想的溶剂,但浓度不可超过0.25%,刺激时间不可超过12h。

  • X线照射对不同放射敏感性大肠癌细胞中ATM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于洋;许臻;李革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株 HM7、HT29间辐射敏感性差异与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10Gy X线照射前后 HM7、HT29中 ATM mRNA 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X 线照射前,HT29中 ATM mRNA水平比HM7高;在照射后,HM7细胞的ATM mRNA 水平在早期(1h)就出现轻度上升(是基础水平的1.4倍);而HT29细胞在照射后4h才表现为ATM mRNA量上升(是基础水平的1.6倍):两者在照射后12h左右ATM mRNA表达水平恢复接近基础水平。结论:经X线照射后,在对放射相对敏感的HT29与对放射相对抗拒的 HM7细胞中,ATM mRNA 水平变化规律存在差异。这种ATM mRNA表达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 miR-181a吸附海绵载体改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研究

    作者:牛瑜;王述进

    目的:构建对肝癌细胞系 HepG2中内源性成熟miR‐181a具有的抑制作用的特异性吸附海绵载体(miR‐181a‐sponge),验证其在葡萄糖胺诱导的 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针对成熟人源 miR‐181a的序列,设计在9‐12位发生突变的反义序列,并重复7个拷贝,串联至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及pGL3‐Promoter载体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该吸附海绵的效果;同时在葡萄糖胺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转染miR‐181a吸附海绵载体,检测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应答效果。结果:pEGFP‐C2‐181a‐SP载体可以成功的在细胞中表达,其绿色荧光呈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显示,pEGFP‐C2‐181a‐SP载体可以显著抑制外源性miR‐181amimics的活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pEGFP‐C2‐181a‐SP载体可以改善葡萄糖胺诱导的 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胰岛素的应答。结论:miR‐181a吸附海绵载体策略可以成功的诱导吸附miR‐181a ,构建的pEGFP‐C2‐181a‐SP载体基因显著增加HepG2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为改善miR‐181a导致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

  • 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肖林;郭梅;范瑞云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 )患者98例及健康人群(健康组)30例,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发病1~3h、4~8h、9~15h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并进行组内比较;以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四种血清心肌标志物早期诊断AM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在发病1~3h时间段,AMI组患者H‐FABP、MYO指标检出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K‐MB、CTnI检出水平与健康组、UAP组、非 ACS 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H‐FABP、MYO、CK‐MB、CTnI检出水平在发病4~8h时间段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9~15h 时间段CK‐MB、CTnI达到更高水平并且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H‐FABP早期诊断结果与终临床诊断比较,正确诊断AMI患者41例、非AMI患者46例,诊断结果与临床终确诊结果的一致率Kappa=0.775;CK‐MB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357;CTnI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171;MYO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487。结论: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出现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诊断结果与终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粪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检测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喜章;常盼;于军;铁茹;张学策;陈建婷

    目的:研究粪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和健康对照43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粪便中粪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钙卫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活动期级别增高,粪钙卫蛋白的水平逐渐增高(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乳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活动期级别增高,粪钙卫蛋白的水平逐渐增高(P<0.05)。乳铁蛋白( r=0.71,P<0.01)和钙卫蛋白( r=0.79,P<0.01)含量均与肠镜分级结果显著相关。结论:粪便中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检测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唐玉蓉;牟佩佩;王际亮;伊心浩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与肌钙蛋白I(CTnI)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小儿早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心力衰竭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的指标检查,比较观察组各个分期患者于对照组BNP及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分期BNP及CTnI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心衰期BNP及CTnI水平高、心衰恢复期BNP及CTnI水平次之、心衰前期BNP及CTnI水平低,且每两个心衰进展期BNP及CTnI水平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个分期BNP及CTnI阳性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衰早期组及恢复期组BNP阳性率与CTnI阳性率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衰期组BNP阳性率与C T nI阳性率组内比较均有明显性改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素与肌钙蛋白I检测可为小儿心力衰竭诊断提供充分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 住院患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率分析

    作者:赵梅英;殷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TB分析鉴定系统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应用微生物药敏试纸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获得肠杆菌科细菌270株,分离率依次为大肠埃希菌93株(34%),肺炎克雷伯菌63株(23%),粘质沙雷菌38株(14%),奇异变形杆菌36株(13%),阴沟肠杆菌14株(5%),其他肠杆菌约占8%;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仍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低的,其中奇异变形杆菌、克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5.38%以下,粘质沙雷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无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63%,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产气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在14.29%以上。肠杆菌科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同卫生部网监测结果比较,耐药差异率较大。结论:本院耐药率高于监测网的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耐药率83%(监测网50%~54%);对妥布霉素耐药率58%(监测网30%~32%);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耐药率50%(监测网40%~41.7%),本院部分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临床菌株对抗菌药的状态是一种个体行为,需要反复监测以确定其耐药趋势的流行状况。

  • 晚期肝癌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廖琦

    目的:调查晚期肝癌病患疼痛感以及生存质量,探讨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重度晚期肝癌病患15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得到中轻度晚期肝癌病患89例(观察组),重度晚期肝癌病患69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疼痛感、生存质量分级评定,统计所有病患基本资料。并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对影响晚期肝癌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无痛以及轻度疼痛病患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为良好和一般病患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评定为差和极差病患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可能影响晚期肝癌病患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筛选出4个影响因素,即:SAS、SDS、临床分期、疼痛感。结论:晚期肝癌病患疼痛感明显、生存质量差,尤其是重度患者,其中疼痛感、焦虑、抑郁以及肿瘤分期是造成晚期肝癌病患生存质量低下的主要因素。

  • 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陈合波;林小燕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 EORTCQLQ‐C30和Q L Q‐B R23调查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生存质量和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功能得分都在术后24个月都有比较大的下降,除躯体功能外,其他功能的得分都随着时间延长得分有所下降,而躯体功能得分在术后12个月均呈上升趋势,但在24个月后也出现显著下降,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气促、脱发引起的烦恼、未来看法得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但是气促升高幅度从31.2±19.9上升到60.1±28.1,明显高于脱发引起的烦恼和未来看法,且组内各时间段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因素对显著程度依次为: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结论: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下降,影响生存质量的显著因素是情感状态。

  • 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胶质瘤细胞IDH1基因突变临床研究

    作者:罗秀萍;陈茂君;杨前美;方丹;彭洪春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胶质瘤细胞ID 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175例的临床标本,检测并对比各类胶质瘤细胞的 ID H1基因突变、W H O 分级情况,分析ID H1基因突变与W H O分级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75例胶质瘤标本中,共检出90例ID H1基因突变,总突变率51.43%。同时,弥漫型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继发性GBM、少突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突变率均较野生型非突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分级为I级3.43%,Ⅱ级32.57%,Ⅲ级34.29%,Ⅳ级29.71%。ID H1基因突变型的年龄普遍较野生型更小,在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继发性GBM 及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突变型年龄显著低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IDH1基因突变与WHO分级呈正相关(r=0.619,P=0.023),与年龄呈负相关(r=‐0.784,P=0.000)。结论:IDH1基因突变在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WHO分级Ⅱ~Ⅲ级及年龄较低者中,其对胶质瘤的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致作者

    作者:

    关键词:
  • 致作者

    作者:

    关键词:
  • 致作者

    作者:

    关键词:
  • 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142例临床特点与全方位护理干预

    作者:延春红

    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机相对复杂,往往均会在原发感染未愈时便发生新型感染状况[1],部分患儿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几率诱发肺脏病变[2]。本研究分别回顾性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反复感染患儿开展全方位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合并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20例

    作者:郝敏;蒋静华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常合并有高位脊髓受压并出现慢性脊髓损害症状,手术治疗并发症极多,围手术期护理复杂。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采用经口咽松解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 服用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诊治45例

    作者:党淑雅;牛磊;王二宁

    双硫仑( Disulfiram )是一种戒酒类药物,服用后如有酒精摄入,机体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而取得戒酒的效果。由于一些抗生素被摄入后具有类似双硫仑的作用,在应用抗生素期间或之后由酒精摄入引发的中毒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我们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经我急诊科诊治的因抗生素应用前后摄入酒精致双硫仑样反应的45例病人的病情资料做临床分析如下。

  • 螺旋CT三维重建泪道造影术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时宏;卢敏;和鸿

    随着影像设备的升级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螺旋CT 泪道造影术日趋成熟。鉴于其无创无痛、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准确等特点,在泪道疾病诊治领域,此技术正逐步被临床一线广泛接受。现选取临床初诊为泪道疾病及正常参照者数例,行螺旋CT泪道造影并通过三维重建将目标结构直观表现出来,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评价得出泪道形态等信息,再经临床随访验证其准确性,进而评价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腮腺癌误诊1例

    作者:张琳;杨震;韩彩萍;王珺;杜晶晶;董亚茹;李安泰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很多,而腮腺癌是其中少见病因易误诊,多因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乳突段或颅外段引起,行面神经管重建可明确面神经及其周围邻近结构的解剖结构、功能及关系,可早期明确诊断。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敏(综述);魏玮(审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由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合成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质。现已证实FGF23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激素来调节血磷和1,25(O H )2 D3的水平,在钙磷代谢、甲状旁腺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调控骨矿物质代谢。FG F‐23对于肾脏病而言,FG F‐23作为一种保护因素,促进尿磷排泄,保持血磷代谢稳定。近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在慢性肾脏病(CKD )早期FGF‐23升高,而此时血磷处于正常水平,所以,FGF‐23可作为预测CKD进展的有效指标。同时由于FGF‐23与血管等组织异位钙化的发生相关、并且与CKD患者CVD 的发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患者高病死率有关,因此,FGF‐23可能成为CKD患者CVD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临床上提出了一系列可能降低FGF23水平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改善CKD患者预后。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