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8例

    作者:王笃平;杨军锋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肝硬化患者初次诊断肝硬化后10年内腹水发生率超过50%,腹水出现往往提示严重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并发腹水的患者,其3年生存率不足50%,难治性腹水1年病死率超过50%[1]。然而腹腔穿刺放液后可产生腹水迅速重新积聚、急性血容量下降、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等不利影响[2]。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3例

    作者:王轶;张宗杰;陈宏朝

    高血压脑出血(H IC H )是以头痛、眩晕、偏瘫为症状的严重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清除血肿[1]。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可以大限度改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具有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2]。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进行了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 鼻内镜下取除鼻腔鼻石15例

    作者:蒋源;王玮;孙继周;汪立

    鼻石在耳鼻咽喉科不属于常见病,由于发病缓慢,症状逐渐出现且无特异性症状。在鼻石较小时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常不记得明确的鼻腔异物进入史,因而鼻石的诊断常常被延误,或误诊为鼻腔肿瘤。我们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诊断为鼻石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 棒球缝合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师亚娥

    腹腔镜技术自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从1979年传入我国,现已被医务工作者及广大患者所接受,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器械的特殊性,手术操作特别是镜下缝合技术难度较大,而子宫肌瘤剔除术,用常规的缝合方法,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且容易遗留死腔,增加了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机率,也增加了盆腔感染及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率。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棒球缝合法,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80例

    作者:杨巧敏

    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患者8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1.4±8.0岁,平均收缩压182.6±17.2 m m H g ,平均舒张压117.5±13.4 m m H g ;联合治疗组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0.0±9.1岁,平均收缩压183.3±16.9 m m‐Hg ,平均舒张压118.0±11.1 mmHg。纳入标准:两组高血压患者参照高血压诊断标准[1],确诊为高血压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哮喘、心脏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黄斑水肿80例

    作者:李鸿

    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E)、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RVO)等多种眼病的眼部表现,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激光光凝治疗和激素抗炎治疗,但效果欠佳。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K H902)通过阻断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 )介导的信号传递,抑制病变新生血管的生长,从而治疗多种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2014年3~9月我们采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DM E 35例和 RV O 4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24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吕建庄;葛兴利;郝春媛;刘红娟

    急性脑梗死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病因及发病基础,因此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较大。急性脑梗死因发病急,致残率高,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及家属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是常常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患者中共发生急性脑梗死24例,现分析如下。

  • 负压式牙刷在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去污染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华丽;李力;刘宗智;曲彦慧;杨丽芳;赵院利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咽喉部正常的生理屏障。经口插管的患者口腔处于持续开放状态,咳嗽和吞咽功能受到抑制,自净和口腔黏膜的保护作用削弱,口腔内大量细菌繁殖。聚集于口咽部的分泌物可以沿气管插管与气管壁间隙渗入下呼吸道,病原菌进入肺内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因此,保持其口腔清洁能够防止微生物滋生与增长,大程度降低口腔感染和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尤其是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面的预防作用更加明显[1]。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对收治的81例经口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使用负压式牙刷进行口腔去污染,现将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康孝;伏亚红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患者中4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5.8%),其中8例脑脊液漏(4.5%)、3例鼻出血(1.7%)、4例电解质紊乱(2.2%)、11例尿崩症(6.2%)、13例性功能低下(7.3%)、3例视力减退(1.7%)、4例颅内出血(2.2%)。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内分泌紊乱、性欲降低、肿瘤≥3cm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纠正内分泌紊乱、综合评估肿瘤情况,提高术中操作技巧,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内外踝部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张红星;贺西京;尚驰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在踝部穿支血管,设计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两种螺旋桨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12例胫骨远端、内踝、外踝、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6例踝关节、跗骨、伸肌腱外露,3例慢性窦道感染,18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一期修复3例,二期修复18例。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设计螺旋桨皮瓣8例,以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设计螺旋桨皮瓣1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6.0cm~9.0cm ×14.0 cm。供区直接缝合18例,3例游离植皮关闭创面。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螺旋桨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所有病例经随访4~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供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娜;王妮;王维霞;邱晓娟;张琼;程三放

    目的:探讨EIC 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进行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撤机标准的62例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NAVA组和PSV 组各31例。NAVA组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进行撤机,PSV组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及有创通气时间。结果:NAVA组成功撤机28例(90.3%),3例(9.7%)再插管继续有创通气;PS V 组成功撤机21例(67.7%),9例(29%)再插管继续有创通气;NAVA组有创通气时间4.42±1.03d ,PSV 组8.21±2.43d。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及有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进行撤机,可以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步荣;张彤;李丽华;高宁;甄长安;张毅;魏亚凤;张西英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病毒基因型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无临床症状 HCV携带者血清样本共计90例,HCVRNA含量大于1×103 IU/ml ,其中男58例,女32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CV携带者 HCVRNA 平均浓度为4.94±1.36 lg IU/ml。不同性别组之间 HCVRNA 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标本HCV基因成功分型。单基因型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占95.56%(86/90)。其中1b型感染率为48.89%(44/90),2a型感染率为42.22(38/90)。不同性别组 HCV携带者 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 HCV携带者感染主要类型为单基因型感染;HCV1b为主要基因型,其次为2a型;开展HCV基因型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运动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水平和脑脊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刘涛;白石;黄悦;张荣超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脑脊液 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M C 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采用6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对照组不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 oCA )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中 T au 蛋白和Aβ1‐42的水平。结果:干预组在6个月后MoCA评分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脑脊液 Tau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Aβ1‐42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可显著提高MCI患者的认知水平,其脑脊液Tau蛋白和 Aβ1‐42水平是可监控指标。

  • 副右肝管损伤预防及处理体会

    作者:宋润珍;李佰营;陈德强;刘斌;王永良;薛园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右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18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副右肝管损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4例患者副右肝管的变异类型、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于术中造影证实为副右肝管,采用术中结扎的方式进行处理,4例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为防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副右肝管,应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合理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对于明确为副右肝管损伤的患者,结扎处理安全有效。

  • 高频超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小迪;何融

    目的:通过对屈光间质清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R )患者颈动脉形态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评价屈光间质不清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00例,双侧颈动脉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屈光间质清晰的D RⅠ期101例,D RⅣ期117例,D RⅥ期133例,双侧颈动脉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内容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阻力指数(RI)、收缩期大管径(Ds)、舒张期小管径(Dd),根据动脉血压计算出僵硬度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结果:DRⅣ期、DRⅥ期患者的平均IM T 值、RI值、僵硬度β值、弹性系数 Eρ值、顺应性AC值较对照组和DRⅠ期患者有显著改变(P<0.05);DRⅠ期患者的平均IM T 值、RI值、僵硬度β值、弹性系数Eρ值、顺应性AC值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变(P>0.05);DRⅥ期患者的平均IM T 值、RI值、僵硬度β值、弹性系数Eρ值、顺应性AC值较DRⅣ期患者无显著改变( P>0.05)。结论:DR患者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其IM T 增加、RI增高、僵硬度β增大、弹性系数Eρ增大、顺应性AC降低,与DR的临床分期相关,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雷正民;陈黎波;王涛;谢宇鹏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另一侧置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5例应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植骨对侧置钉为实验组,44例行跨伤椎后路内固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6~38个月,平均28.6个月。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椎体内植入另一侧置钉,能即刻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外形,重建脊柱的生理结构,是一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41例

    作者:何平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 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2 d、5 d、3周、2个月、5个月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前房深度2.86±0.87mm 优于对照组2.41±0.36mm(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总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8%)(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56.10%)( 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具有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等优点。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及感染状况研究

    作者:崔亚杰;张培莲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 PV )基因分型及感染状况,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DNA芯片技术,对其HPV 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 HPV阳性筛查率在20~39岁年龄段处于较高水平,其中20~29岁年龄段阳性率高,为26.92%,宫颈上皮内瘤变好发年龄组为30~59岁之间。②CIN I常见的 H PV 基因型为:16、58;CIN II为16、31;CIN III为16、52。结论:H PV易感与CIN高发为不同年龄组,在不同级别CIN中H PV基因亚型不同。

  • 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患者251例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静;郑建杰;雷军荣

    目的:探讨影响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T O F矫治术251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 P<0.50的变量纳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影响TOF矫治术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术终右心室与左心室压力比值(PRV/LV )≥0.7;主动脉阻闭时间≥80min ;McGoon指数<1.2。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TOF症矫治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导术前评估,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病死率。

  • 一种组合改良式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湘琳;周洪;候玉霞;司新芹;刘玉;潘峰

    目的:制作一种机械性和功能性组合的改良式上颌垫式矫治器,并应用于因唇颊侧肌压力和乳尖牙磨耗不足造成的AngleⅢ类反的治疗。方法:选择乳牙、替牙和恒牙早期,因唇颊侧肌压力和乳牙磨耗不足造成的AngleⅢ类反患者16例,配戴机械性和功能性组合的改良式上颌垫式矫治器1年,并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分析法和配对 t检验统计方法,并用SPSS20.0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结果:临床观察对因唇颊侧肌压力和乳尖牙磨耗不足造成的牙性、齿槽性、功能和轻度骨性AngleⅢ类反疗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ANB、U1‐NA 和U1‐NA距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GoGn‐Sn、N‐A‐Pg和G‐Sn‐Pg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观察基本一致。结论:该改良式上颌垫式矫治器,治疗因唇颊侧肌压力和乳尖牙磨耗不足造成的的牙性、齿槽性、功能和轻度骨性AngleⅢ类反,特别对一侧后牙反,配合调合尖牙可解除轻度偏颌,面型改变明显,疗效显著。

  • 膀胱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浸润转移与纤维蛋白含量的关系

    作者:王森;王奇龙;吕铁升;杨栋

    目的:探讨影响膀胱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膀胱癌浸润转移与纤维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84例行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选择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琼脂糖单向扩散法对膀胱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以及膀胱癌患者中发生转移者与未转移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肿瘤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瘤数量、原位癌、术后膀胱灌注、新辅助化疗和淋巴结转移与膀胱癌根治术预后呈相关关系(P<0.05)。纤维蛋白含量在膀胱癌患者中以及出现转移的患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肿瘤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瘤数量、原位癌、术后膀胱灌注、新辅助化疗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膀胱癌术后预后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膀胱癌的浸润转移可能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含量的降低密切相关。

  • OSA HS 患者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测定与分析

    作者:侯瑾;杨党卫;闫静;刘海琴;成颖;康全清

    目的:探讨OSA HS轻重程度不同者及肥胖对照组体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依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划分病例组65例,对照组27例。测定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结果:①轻度、中度、重度OSA HS组,血浆游离瘦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间比较:血浆游离瘦素浓度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升高(P<0.05);血浆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依次降低(P<0.05)。②OSAHS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A H 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P<0.01);与低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8(P<0.01),‐0.844(P<0.01)。OSAHS患者血浆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与AH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0(P<0.01);与低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P<0.01),0.875(P<0.01)。结论:①OSAHS患者血浆瘦素浓度高于正常肥胖者,且随着OSA HS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浆瘦素浓度亦呈增高趋势。②OSA HS患者血浆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低于正常肥胖者,且随着OSA HS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浆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呈降低趋势。③OSA HS患者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浓度明显不同于正常肥胖者,说明OS‐A HS患者体内出现瘦素抵抗,且强于正常肥胖者。

  • 女性生理因素与卵巢功能减退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博;刘晨;毛敬

    目的:研究女性生理因素与卵巢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卵巢功能减退组(DOR )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育龄期妇女,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比较两组初潮年龄、体重指数(BM I)、哺乳时间、人流术次数等生理因素的差别,及各因素与血清FS H的相关性,比较两组间血清AM H水平。结果:①DO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2.25,19.84±1.89);而初潮年龄较对照组提前,孕次较对照组增加(15.68±1.22,13.04±0.95;4.22±0.61,2.04±0.23)( P<0.05);哺乳时间较对照组减少(11.58±1.03,7.12±0.91)( P<0.05);②FS H与初潮年龄人流术呈正相关( r=0.31,P<0.05),与哺乳时间呈负相关( r=‐0.52,P<0.05);③DOR组血清AMH较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1.21±0.54,4.37±2.16)(P<0.05)。结论:初潮年龄晚、哺乳时间短、人流次数增多与卵巢功能减退有相关性。

  • 脊柱外科手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需要量的影响

    作者:王爱民;彭玉梅

    目的:观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啶对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保持合适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在患者入手术室就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啶,开始的10 min输入速率为0.5μg/(kg · h),10 min后改为0.2μg/(kg ·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麻醉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啶的用量。结果:输注右美托咪啶后,血压在输注后10min和15min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心率在输注后5 min、10 min和15 min后显著低于基础值( P<0.05)。对照组在插管和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基础值( P<0.05)。右美托咪啶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啶可明显降低达到理想麻醉深度的丙泊酚的需要量,并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

  • Graves病合并Graves眼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 TNF-α、H A 浓度及CAS评分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石梅;屈伟;焦杨;张静;王社教

    目的:观察131I治疗前后Graves病合并Graves眼病患者血清TNF‐α、HA浓度、CAS评分的变化。方法:病例组:随访观察96例Graves病(GD)合并Graves眼病(GO )患者131 I治疗前后血清TNF‐α、HA浓度,CAS评分的变化。正常对照组:随机检测26例常规健康查体人员的血清TNG‐α、HA浓度。结果:131 I治疗后GD合并GO患者血清 TNF‐α、HA 浓度明显减低、CAS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AS评分与 HA 浓度不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HA浓度及CAS评分能够作为GD合并GO患者眼部病变的活动性评价指标,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肾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讨

    作者:董春萍;乔媛;张艳;李晓燕;李辉;高珊;王养维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T2DM 患者212例,其中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 ·1.73m2)且血肌酐<110μm o l/L的患者183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糖脂代谢指标、胰岛功能以及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测双肾GFR值;颈动脉B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①在肾功能正常的183例T2DM 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S 组)患者143例,占78.1%;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NCAS 组)患者40例,占21.9%。②CAS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SBP、LDL‐C、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NCAS组,双肾GFR值显著低于NCAS组(P<0.05);两组间的性别比例、DBP、FPG、HBA1c、TG、TC、HDL‐C、UA、UACR无明显差异(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男)后,糖尿病病程、SBP、LDL‐C、血清CysC是影响肾功能正常的 T2DM 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血糖、血压、血脂传统危险因素外,血清CysC水平也可以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尤其在肾功能正常的 T2DM 患者中。临床上对于血清CysC水平升高患者,不仅要检测肾脏功能,而且还要注意筛查动脉硬化性疾病。

  •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愈合时间观察

    作者:冯鹏;薛森林;贾托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骨痂量的形成及临床愈合时间,对比单纯性骨折的骨痂量及临床愈合时间,并探讨原因。方法:收集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与单纯四肢骨折部位及分型相同患者各50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合并颅脑损伤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18例[A组:(A1)7例肱骨干骨折,(A2)11例股骨干骨折,GCS评分在3~12分];内固定手术32例[B组:(B1)11例肱骨干骨折,(B2)21例股骨干骨折,GCS评分在5~12分]。单纯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12例[C组:(C1)5例肱骨干骨折,(C2)7例股骨干骨折,无颅脑损伤];内固定手术38例[D组:(D1)17例肱骨干骨折,(D2)21例股骨干骨折,无颅脑损伤]。结果:A1与C1两组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月及3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与D1两组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月及3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与C2两组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与C2两组1月及3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与D2两组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与C2两组1月及3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骨折骨痂形成及愈合均早于单纯骨折的患者。

  • 腰大池引流术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惠军;李宝明;左毅;王国伟;陈尚军;王辉;谢国强;张彬;吴东飞;马京库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 H )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CS 7~12分)341例,其治疗中行腰大池引流220例(治疗组),单纯保守治疗121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率75.9%,高于对照组的51.2%(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5.45%,低于对照组的48.76%( 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解剖锁定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7例

    作者:辛欣;冯建宏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锁定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7例。术后采用Cassebaum肘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月至1.9年,平均1.4年。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例出现术后表浅感染。疗效评价参照Cassebaum 肘关节评分,优20例,良12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86.4%。结论:解剖锁定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稳定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及恢复关节面平整,结合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可靠。

  • 经阴道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40例

    作者:代维栋;张顺仓

    目的:观察经阴道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瘢痕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0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行局部病灶切除术为治疗组,30例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β‐HC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血清β‐HCG下降幅度为0.8±0.13,对照组为0.52±0.24;术中出血量治疗组平均为50±24 ml ,对照组为143±60 ml;平均住院日治疗组为4.7±2.4 d ,对照组为7.2±3.1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瘢痕部妊娠具有安全性高、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短等、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B超引导肾穿刺活检取材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燕;王晓明;高妍婷;梁衍;荀利如;李振江

    目的:分析B超引导并同步镜下肾小球计数的肾穿刺活检术成功率与出血并发症,以进一步提高肾活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穿刺活检术的13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取材成功率,取材不良的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肾活检取材成功率97.4%,慢性肾衰竭、肾皮质变薄患者取材不良的风险更高。②肾活检术后出血的发生率10.8%,高血压、急性肾衰竭、肾皮质变薄、慢性肾衰竭出血的风险更高。结论:B超实时引导并同步镜下肾小球计数使肾活检安全易行,成功率高。对高危患者应谨慎评估病情,积极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穿刺点及角度,术后密切观察可以减少并发症。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VEGI和VEGF的含量分析

    作者:石蕊;薛雨顺;王峰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及房水中VEGI、VEGF的含量,评估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73例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后眼底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8例,B组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7例,C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8例,D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0例。另外随机选取20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5组患者外周血清及房水中VEGI和VEGF的质量浓度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I浓度早期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升高,但随着病程进展,其浓度逐渐降低;A组VEGF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病程加重,B、C、D组VEGF浓度逐渐升高。房水中VEGI含量在A组便较对照组降低,且随着病情加重继续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 EG F在各实验组随着病情加重浓度呈增加趋势。结论:血清及房水中VEGI与VEGF含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过程。

  • 多小切口肋骨手术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智勇;齐东海

    目的:探讨多小切口肋骨手术在肋骨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切除术和肋骨骨折肋骨纯钛接骨板内固定术中的优缺点。方法:术前在体表贴铅字精确定位肋骨切除点和肋骨骨折处,并各定位点处设计2~3cm小切口,钝性分离病变,然后切除肋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用肋骨接骨板内固定骨折肋骨。结果:31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肋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切除彻底;骨折患者术后胸壁稳定性明显改善,2例吸烟25年以上的患者分别出现轻度肺不张,支气管镜下吸痰后,肺不张消失,其余患者无传统手术常见并发症。结论:对于部分细长型的肋骨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采用双小切口切除病变肋骨,安全可靠;对于闭合性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采用多小切口肋骨接板内固定术,远期生活质量优于普通单切口手术。对年轻女性患者更有推广价值。

  • 涤纶条加固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国报;乔刚;夏东升

    目的:探讨涤纶条加固改良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意义。方法:116例风心瓣膜病患者应用涤纶条加固的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对传统的De Vega瓣环成形术进行了进一步改良。第2条缝线为围绕第1条缝线的螺旋状缝合,并在缝合第2道缝线时将一条宽度约4~5 mm的涤纶条通过第二道缝线缝合加固在三尖瓣瓣环上,起到人工瓣环的作用。结果:术中有两例病人三尖瓣成形后不能停机,考虑与瓣口面积过小有关,拆除缝线重新成形后顺利停机。术后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早期死亡2例,出院后因为华法林抗凝过量脑出血死亡1例。随访时间1~3年,完整随访病例104例,其中三尖瓣无返流或微量返流65例,轻度返流36例,中度返流2例,重度返流1例。全组病人术后复查没有发现三尖瓣狭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中,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涤纶条加固的改良De Vega瓣环成形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成形效果,并具有连续缝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

  • ICU 院内感染发生与侵入性装置使用的关系探讨

    作者:刘金萍;董宏亮

    目的:探讨IC U 院内感染发生与侵入性装置使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4年IC U监测的相关数据,分析IC U 院内感染与侵入性装置使用的相关性。结果:4年共监测患者317例,IC U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3.91%、24.32%、26.83%和21.74%;侵入性装置相关感染中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千分率依次为7.11‰、9.69‰、16.49‰和14.78‰;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千分率依次为1.70‰、4.33‰、1.50‰和1.62‰;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分率依次为4.16‰、3.45‰、1.81‰和1.90‰。结论:IC U 院内感染的发生占院内感染很大一部分,容易造成院内感染爆发;特别是患者大多要接受各种侵入性装置的诊疗,这些侵入性装置的使用是造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在IC 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应该加强侵入性装置使用患者的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侵入性装置相关院内感染。

  •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蒋小芒

    目的:探讨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处理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两组,A组宫腔内纱布填塞止血治疗,B组宫腔内放置球囊止血治疗。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感染率、手术时间、晚期出血发生率。结果:B组产后出血量及感染率、手术时间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出血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放置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可靠,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且操作简单。

  • 两种浓度氟化泡沫预防固定矫治患者牙釉质白斑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司新芹;黄瑞哲;田建刚;张璐;张彩娣;李洋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的氟化泡沫在正畸治疗中预防牙釉质白斑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正畸矫治患者随机分为3组,使用浓度分别为0%、0.6%、1.23%的氟化泡沫,均按一定时间间隔接受6次氟化泡沫治疗。采用临床视诊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EDI)评价牙釉质脱矿程度。结果:使用浓度0.6%、1.23%的氟化泡沫组与浓度为0%的对照组之间,牙釉质脱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0.6%氟化泡沫与1.23%氟化泡沫对减少牙釉质脱矿作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浓度的氟化泡沫对矫治患者预防牙釉质脱矿均有显著作用。由于0.6%氟化泡沫与1.23%的氟化泡沫对预防牙釉质脱矿影响比较接近,临床以选择0.6%的氟化泡沫进行防治较为安全。

  • 机用镍钛器械在乳牙根管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娜;朱勇;李子夏;姬小婷;雷明辉;饶国洲;唐成芳

    目的:评价机用镍钛器械与传统手用不锈钢器械在乳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根管治疗适应证的80颗乳磨牙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颗。A组以手用不锈钢器械行根管预备,B组为机用镍钛器械;根尖定位仪结合X线片法确定根管工作长度,Vitapex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根管的预备以及充填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的根管预备时间、患儿对治疗的疼痛反应、根管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效果显著优于手用不锈钢器械,包括操作时间、预备后根管的锥度和流畅度、根管充填效果及远期疗效等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以及预备后均偶有疼痛等不适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用镍钛器械在乳牙根管预备中可明显节省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预备后的根管锥度更有利于充填。

  • 内镜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唐历;王政强;刘施才;李鑫;赖大年

    目的:通过内镜与小切口开放手术切除甲状腺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探讨使用内镜行甲状腺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35例患者,及同一时期行小切口开放手术切除同类型甲状腺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及旁腺损伤、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镜手术除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势,但在其他方面等同或优于小切口开放手术。结论:内镜甲状腺切除安全、有效、可行,在临床上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 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98例

    作者:肖厚安;王梅;周小茜;任军勃;张丽;安鸿肇;刘晨;王煜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98例早期去除坏死组织,使创面清洁,肉芽组织形成后行自体微粒皮移植。微粒皮取皮面积:各种慢性创面受区∶供区为4∶1~3∶1。植皮区用保湿敷料(莫匹罗星软膏+国产含麻油类不同烧伤外用中药油、膏剂等混合制成油纱)覆盖,术后3~6 d首次换药。结果:17例患者未能一次封闭全部创面,用同样方法行二次补充移植封闭创面外,其余81例,均一次植皮封闭创面。术后经半年至5年随访,皮肤愈合质量良好,瘢痕增生较轻,部分病例愈合皮肤质地柔软,牵拉延伸度接近于正常皮肤。结论:将自体微粒皮直接移植于难愈性创面经前期处理所形成的肉芽创面上,覆盖保湿敷料,是修复难愈性创面一种有效方法。

  • 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法踝关节融合术21例

    作者:乔锋;陈鹏

    目的:探讨经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法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踝关节疾病患者,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4例,距骨坏死3例。病程1~8年,平均5.2年。术前进行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5.6±9.3分,采用内外侧入路利用三柱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年,平均17.4月。2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皮缘坏死,2例患者术后3周伤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9~16周X线片提示达到骨性融合,平均12.3±0.8周。无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VAS评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2.3±4.5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经踝关节内外侧入路三柱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具有暴露充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临床疗效良好。

  • 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损69例

    作者:王丽娜;张斌

    目的:探讨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及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锌甘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实验组采用比塔派克斯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对实验组患者牙周牙髓联合病损I型、II 型、III型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53例(76.81%),高于对照组的35例(50.72%)( 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68例(98.55%),高于对照组的54例(78.26%)( P<0.05);治疗前I型牙周牙髓病损患者17例(24.64%),治疗后I型牙周牙髓病损患者55例(79.7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塔派克斯糊剂较氧化锌甘油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损临床疗效明显。

  • 保温干预措施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影响

    作者:钞海莲;杨晓平;倪秀梅;赵丽燕;权晓莉;齐炜红;李芳

    目的:观察充气式加温毯和灌洗液加温两种保温干预措施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充气式加温组(A组),灌洗液加温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患者入室覆盖充气式加温毯;B组将关节腔灌洗液加温至38℃,使用时降温至36~37℃;C组常规保温。记录患者麻醉前(T 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1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30 min(T5)、术后60 min(T6)的鼻咽温度数值、Ramsay评分和热舒适度评分。观察麻醉后寒战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级。结果:手术开始后30 m in C组鼻咽温度开始下降,在手术结束时体温达低值,A组和B组则无明显变化;C组寒战发生率为33.3%,A组寒战发生率为6.7%,B组寒战发生率为10%,与C组相比,与A、B两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热舒适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毯和灌洗液加温两种保温措施均能有效地降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宁;崔轶霞;张彩莲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慢阻肺并肺间质纤维化与随机抽取的40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且多伴有肺部V elcro啰音。肺功能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先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之后逐渐演变成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 表现为毛玻璃影网格影、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结论: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肺部听诊velcro啰音、胸部CT 除肺气肿外,还出现毛玻璃影网格影、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肺功能检查呈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明显下降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伟;于晓洁;赵敬凯;徐亚飞;张静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大切口深筋膜减压术,观察组49例给予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血运恢复时间、疼痛情况、肿胀情况、活动受限情况、伤口愈合时间、感染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感觉恢复时间、血运恢复时间、换药次数、肌张力分级、渗液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肿胀积分及活动受限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49/49),高于对照组的87.9%(29/33)( 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QUS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思敏;王军伟;张海平;郝定均

    目的:探讨跟骨定量超声法(QUS)在诊断和筛查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50~79岁绝经后体检健康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QUS法测量左跟骨强度指数(SI)、超声波传导速度(SOS)、超声波振幅衰减(BUA);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研究对象的腰椎L1~L4、股骨颈、大粗隆、全髋关节的骨密度(BM D )值,以DXA 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QUS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50~59岁组的S I 77.21±13.07(%)、S O S 104.8±14.72(m/s )、BUA 1548.9±27.5(dB/MHz )值均显著高于60~69岁和70~79岁组( P<0.05);于60~69岁和70~79岁的SI 、SOS 、BUA检测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XA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腰椎L2、L4、股骨颈、大粗隆、全髋关节的BM D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组的腰椎L2、L4、股骨颈、大粗隆、全髋关节的BMD检测值显著的高于60~69岁和70~79岁组( P<0.05)。DXA 共确诊31例骨质疏松患者,诊断率为15.50%,QUS正确诊断24例骨质疏松患者,QUS 诊断的灵敏度77.42%、特异度87.57%、漏诊率22.58%、误诊率12.43%、阳性预测值53.33%、阴性预测值95.48%,Kappa 0.549(P<0.05)。结论:QUS可以作为大样本人群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 超脉冲CO 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睑黄瘤临床研究

    作者:曹睚啡;张美芳;张阁;杨瑞;曹玉新;陈凤;孟娅娟;杨飞婵

    目的:评价超脉冲C O 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睑黄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对照1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照2组为单纯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2%,有效率25%,复发率4%;对照1组痊愈率69%,有效率22%,复发率31%;对照2组痊愈率26%,有效率38%,复发率5%。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2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睑黄瘤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28例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作者:高颖;卫丽;韩伟;王杰民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 )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旨在提高IKD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8例IKD患儿和98例典型KD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特点及心脏超声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发病比较无性别差异,但IKD组发病年龄偏小;IKD组发热持续时间偏长;IKD组在发病急性期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病变等典型症状少于典型KD组,而卡疤再现红肿、肛周脱屑则高于典型KD组;IKD组WBC、CRP升高较典型KD组明显;IKD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高于典型KD组。结论:IKD患儿发病年龄小、发热时间较长、卡疤再现红肿及肛周脱屑发生率高、WBC及CRP升高明显、CAL发生率高。

  • 帕金森病48例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格娟;由凤秋;狄政利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帕金森病(PD)患者48例及同期住院的非PD肾功能正常患者,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严重程度的PD患者血尿酸水平。结果:PD患者血尿酸水平(271.1±59.7μ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11.7±49.2μmmol/L);不同临床分期及严重程度PD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D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低的血尿酸水平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血尿酸水平与PD严重程度无关,不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 长期饮酒对老年男性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艾伟;边步荣;高静;孙波;罗瑞

    目的:观察长期饮酒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长期饮酒患者30例,以及与其匹配正常患者3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法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和3 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在上述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1dMMSE评分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饮酒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MMSE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术前1d和正常组患者;长期饮酒组患者中术后发生POCD 21例(70%),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6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饮酒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有促进作用,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 HC可视喉镜在急诊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时的应用

    作者:潘龙飞;冯辉;余蕾;党晓燕;时小妍

    目的:探讨HC可视喉镜在急诊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应用及特点。方法:选取急诊科需要行紧急气管插管的困难插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传统光学喉镜组(A组)和H C可视喉镜组(B组),比较两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率以及成功插管病例的插管尝试次数和插管时间。结果:B组暴露声门的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总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成功插管的平均尝试次数少于A组(P<0.05);B组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HC可视喉镜用于急诊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可提高声门暴露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尝试次数、提高插管成功率,可以提高困难插管的效率。

  •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妙毅;刘安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160株,采用黏附半定量法测量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及哌拉西啉他唑巴坦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影响。结果:1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96株为多重耐药菌(60%),59株为泛耐药菌(36.89%)。149株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93.13%),其中弱阳性36株,阳性52株,强阳性61株。随着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弱阳性、阳性、强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50%、75%、81.96%)、左氧氟沙星(44.44%、53.85%、70.49%)、氨曲南(63.89%、88.46%、90.16%)的耐药率显著增强。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随着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其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氨曲南耐药性增强。

  • 拇指背侧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同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鹏;祁庆彬;杨杰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DTNF)修复同一拇指软组织缺损(STDT)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采用食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SNF)修复治疗的STDT患者40例为对照组;以2013年1~12月采用拇指背侧DTNF修复治疗的STDT 患者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手的功能状态及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STDT 患者手的功能状态、手部感觉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d时出现1例DTNF表皮坏死,经补救后皮瓣复活。结论:拇指背侧DTNF修复法对STDT 的治疗效果优于食指背侧SNF修复法;术中应注意设计优拇指背侧DTNF ,规范手术操作,保护DTNF的血管网,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鲍红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236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和硬腰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每组118例。分别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方式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于手术前1d ,术后1、3、7d及3月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判断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静吸复合全麻组术后MMSE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并可以导致POCD ,且近期发生率高于远期,分别为21.5%~23.7%,4.3%。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术后M M SE评分有降低,POCD仍有发生,近期与远期发生率相似,约3.4%。和椎管内麻醉组相比全麻组术后近期POCD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但远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全身麻醉比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近期更容易引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 POCD发生,但远期发生率相似。

  • 侧脑室额角加枕角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急性丘脑出血全脑室铸型66例

    作者:刘振锋;刘江峰;魏亚辉;乔卫军;马超;闫海;张林林;陈真

    目的:探讨侧脑室额角加枕角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治疗急性丘脑出血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急性丘脑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66例,采用该方法治疗。分别对三四脑室畅通时间、血肿完全清除时间、远期生活(3月后)、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66病例,有8例于术后2~4d死亡,病死率12.1%;其余58例,平均三、四脑室通畅时间6.5d,脑室血肿完全清除时间12.6 d。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预后:I级6例,Ⅱ级19例,III级28例,IV 级2例,V级3例。结论:采用侧脑室额角枕角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疗效显著,预后恢复好。

  • 不可触及乳腺肿块超声体表定位手术的临床、彩超及病理分析

    作者:于淼

    目的:分析超声下体表定位手术在乳腺不可触及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30例(271个病灶)乳腺触诊阴性,但超声诊断阳性患者,超声体表定位后,手术切除肿块。对比可触及乳腺肿块超声征象、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超声下边缘毛刺、边界欠清、微钙化和血流分级II~III级对于不可触及乳腺恶性肿块具有诊断意义( P<0.01)。超声下对于良恶性不可触及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为98.74%(235/238),特异度为81.82%(27/33)。超声对于不可触及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及不同类型病变诊断和病理学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下体表定位手术在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手术切除中具有重要价值。

  • 急性胰腺炎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常建同;张心武;纪宗正;白郑海;张帅;李步荣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 P )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668例A P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A P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生了动态规律性变化。AP初期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从对照组到轻度 AP、中度 AP和重度 AP(SAP)逐渐变化(P<0.05)。AP病情、型别越重,淋巴细胞降低幅度越大,中性粒细胞升高幅度越大。结论:AP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生了动态规律性变化,其变化程度与AP病情的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提示有免疫功能的变化。动态检测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助于AP的临床分型、预后判断和病程进展分期,为治疗提供依据。

  • 两孔法微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瘘的护理

    作者:吴娟;令狐佳瑞;李西荣;李莎;慕艳荣;曹佩;陈烨;戚蕾;刘静;张达

    脐尿管瘘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是脐尿管未闭合导致脐孔漏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脐部渗液、脐部和脐周皮肤急慢性炎症[1]。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瘘管。传统外科手术切除脐瘘管需在腹部做长约10~15 cm的下腹正中切口[2],创伤较大。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瘘需在脐上及平脐左右两侧腹部共打3孔[3]。我院对该腹腔镜手术进行了改良,采用两孔微腹腔镜手术治疗。该技术打孔少,手术创伤更小,患者康复所需时间更短。这一手术技术的推广对脐尿管瘘患者治疗及预后均具有显著优势。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障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意外及并发症,术后顺利康复均至关重要。2006年7月至2015年1月,我们采用两孔微腹腔镜手术共治疗11例脐尿管瘘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王永军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经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根治术由于手术范围大,切除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使女性躯体形象破坏、身心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患者认为手术很残酷、无法接受。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80位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后,以探讨干预后的效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品管圈护理体会

    作者:杨莉;来春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1]。慢阻肺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2]。积极治疗慢阻肺患者的同时,通过健康干预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可以有效预防慢阻肺复发,防止病情加重,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工作性质相同、相近的员工自发组合的小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开展质量促进活动,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4]。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健康干预,以提高慢阻肺患者健康知识评分,现分析报告如下。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亚娟;李婵;陈丽平

    眼睑痉挛是一种眼科临床常见病,是一种慢性神经肌肉接头、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一般成年后发病,多见于50~70岁女性[1]。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眼睑痉挛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引流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作者:杨继红;关敏

    腹水是肝硬化晚期的并发症,现阶段主要通过腹腔置管实施对腹水的有效引流。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我科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腹水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肝硬化腹水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12±7.17岁,平均置管12.05±2.31 d;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34±8.84岁,平均置管12.10±2.17 d。两组患者在性别、引流时间、病程、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核因子κ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韵(综述);杨毅宁(审校)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核因子‐κB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中,在粥样斑块不稳定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核因子‐κB近年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预见核因子‐κB在未来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和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 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婴儿血管瘤40例

    作者:李巍;陈曦;刘晓红;王万卷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外用噻吗洛尔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8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观察和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血管瘤的增生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40例,Ⅳ级(优)15例(37.5%),III 级(好)13例(32.5%),II 级(中)8例(20%),I级(差)4例(10%),有效率90%;观察组38例,Ⅳ级(优)疗效0例(0%),III 级(好)4例(12.9%),II级(中)7例(18.4%),I级(差)20例(64.5%),有效率31.3%。观察组有2例失访,5例因瘤体迅速增长,退出观察。结论:外用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 叶酸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林小娟;任骞;阎娇娟;刘芳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依据颈动脉斑块积分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同时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叶酸片。在治疗起始、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B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大小。结果:①研究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治疗后6、12、18、24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②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明显减小(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减小更明显(P<0.01)。结论:叶酸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可进一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α1 b、沐舒坦雾化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42例

    作者:何忠利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α1b、沐舒坦雾化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和沐舒坦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干扰素α1b。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肺功能、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较对照组升高( 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α1b、沐舒坦雾化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0例

    作者:刘星;郭琳琼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实验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实验组剖宫产率20%,低于对照组的37.5%( P<0.05)。③实验组孕妇中有2例早产,1例患儿胎儿窘迫,2例患儿新生儿低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孕妇( P<0.05或 P<0.01)。结论:采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效果较单用硫酸镁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扎鲁司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卓红

    目的:评价白三烯拮抗剂扎鲁司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老年哮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吸入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影响、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FEV1、FVC、PEF这三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扎鲁司特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老年哮喘可取得较好疗效。

  • 帕瑞昔布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

    作者:何秀莉;苏鸿莉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患者肌注帕瑞昔布钠0.6mg/kg,C组患者注射生理盐水2ml。术毕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h,12h,24h,48h的(VAS)镇痛评分和舒芬太尼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组6、12、24、48 h评分低于C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且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提高安全性。

  • 阿片类药物不同配伍在全凭静脉麻醉期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强丽宁;呼霞;盛新安;冯健;张振东;刘林芝

    目的:比较阿片类药物不同配伍在全凭静脉麻醉期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部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R组诱导: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胺0.6 mg/kg ;RF组诱导:瑞芬太尼0.5μg/(kg · min)+异丙酚2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胺0.6 mg/kg ,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追加芬太尼3μg/kg ;RS组诱导:瑞芬太尼0.5μg/(kg · min)+异丙酚2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胺0.6mg/kg,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追加舒芬太尼0.5μg/kg。3组患者术中均泵入瑞芬太尼0.25μg/(kg · min)。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前(T4),拔管后5 min(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HR及动脉血压(SBP),与 T0时比较:3组患者在各自 T1时分别明显减慢和降低。与 T2比较,3组患者在 T3~T5 HR明显增快,BP有所升高。组间比较,和T1比较,T2时和T3时间点中RS组比FR ,RF组更接近基础心率 HR和血压SBP ;FR组HR明显增快,SBP明显升高,RF和RS组HR和SBP变化不明显;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FR及RF在意识消失、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RS组要长;FR及RF组在术后疼痛发生率比RS组高;术中知晓率3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瑞芬太尼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舒芬太尼维持镇痛作用更强,二者结合使用血流动力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深度适宜,苏醒更快,更能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恢复质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静脉麻醉方案。

  • 氧化苦参碱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吴晓玲;蔡东阁;刘变利;孙师元;李牧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 ell 小室法观察细胞侵袭转移的改变;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p38、p‐p38、MMP‐2和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一定浓度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增殖、侵袭转移,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氧化苦参碱可显著降低H EC‐1‐B细胞中p38及MMPs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SB203580能够有效增强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并下调p38磷酸化以及MMP2、MMP9的表达。

  • ERK 蛋白磷酸化和肌成束蛋白 Fascin-1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探讨

    作者:李晟;蔡琳;张楠;周伊;王善伟;张润岐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ERK 磷酸化(p‐ERK )和Fascin‐1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在大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大肠癌患者标本86例及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4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ERK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两者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p‐ERK 和Fascin‐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中p‐ERK表达与肿瘤是否侵袭浆膜、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肿瘤的分期相关( P<0.05),Fascin‐1阳性表达与肿瘤是否侵袭浆膜,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以及肿瘤的分期相关( P<0.01)。在大肠癌中的ERK的磷酸化状态与Fascin‐1阳性表达有相关性,ERK高磷酸化组的Fascin‐1阳性表达率高于ERK低磷酸化组(P<0.01)。结论:在大肠癌中ERK的磷酸化和Fascin‐1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且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苦参碱对 NK 细胞杀伤 HL60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雷秦;王梦昌;王娟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N K细胞杀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H L6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苦参碱处理前后 HL60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凝集素样同型二聚体(NKG2D)配体分子MICA、MICB、ULBP1、ULBP2和 ULBP3表达情况, CFSE染色流式法检测苦参碱作用前后 HL60细胞对 NK 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改变。结果:qRT‐PCR结果表明1.0 mg/ml苦参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HL60细胞表面MICA和ULBP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2.34倍和2.86倍,而MICB、ULBP1和ULBP3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h后HL60细胞表面MICA/B、ULBP1/2/3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以ULBP2和 ULBP3升高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74倍和3.22倍。CFSE染色流式数据显示效靶比例5∶1和10∶1条件下,苦参碱均可加强NK细胞对 HL60细胞的杀伤效率。结论:苦参碱可促进 HL60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其机制与诱导 HL60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 长链非编码RNA UCA1与 miRNA-99b在膀胱癌细胞株和膀胱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小娟;潘晶晶;侯慧莲;李旭;陈葳

    目的:验证LncRNA UCA1与miRNA‐99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CA1和miRNA‐99b在过表达和敲低表达 UCA1的膀胱癌细胞、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敲低 UCA1表达的膀胱癌细胞5637中,UCA1表达下调60%,而miRNA‐99b的表达上调250%;在过表达UCA1的膀胱癌细胞 UM UC2中,UCA1表达上调410%,而miRNA‐99b的表达下调60%;UC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miRNA‐99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UCA1与miRNA‐99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2,P<0.05)。结论:UCA1负向调节miRNA‐99b的表达,但是它对miRNA‐99b的调节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 Hedgehog 通路介导的白藜芦醇对胰腺癌M iapaca-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秦勇;杜虹;马清涌;曹佩;熊红艳;党晓燕

    目的:体外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PC‐2)细胞生长及 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种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分别体外作用人胰腺癌PC‐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同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olt分析测定PC‐2细胞Ihh、Ptch和Smo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3个浓度组白藜芦醇可显著促进胰腺癌PC‐2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关系,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高浓度组白藜芦醇的集落个数明显减少,与5‐F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浓度组白藜芦醇对胰腺癌PC‐2细胞的增殖呈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3个浓度组白藜芦醇作用于PC‐2细胞后,Hedgehog信号通路中Ihh、Ptch、Smo 蛋白和mRNA 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表达水平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可促进胰腺癌PC‐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Hedgehog 信号通路中Ihh、Ptch 和Smo的表达相关。

  • Survivin、COX-2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段大鹏;秦静;王晓庆;刘军;范亚一;李勇

    目的:检测骨肉瘤活检标本中COX‐2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方法:收集新鲜切除并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骨肉瘤标本30例、骨软骨瘤标本20例。其中骨肉瘤标本按临床分期标准,Ⅰ期7例,Ⅱ期14例,Ⅲ期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骨肉瘤组织、骨软骨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OX‐2及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Survivin 和COX‐2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3.3%和73.3%、30.0%和25.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在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为正相关关系(r=0.77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组(P<0.05);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未见Survivin和COX‐2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年龄、病理分级和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Survivin与COX‐2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表明Sur‐vivin与COX‐2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TGF-β2和 TGF-βRⅡ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彦芳;许峰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其Ⅱ型受体(TGF‐βR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以右眼为实验眼,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形态学的变化。分别于术后第1天、4天、7天、14天、21天、28天处死动物,行HE染色观察炎细胞的浸润情况,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的排列和增殖情况。应用SABC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PC‐NA阳性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TGF‐β2和TGF‐βRⅡ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碱烧伤后第1、4天PC N A阳性成纤维细胞数低于正常;第7、14天,PC N A 阳性成纤维细胞增加;此后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碱烧伤后第4、7天TGF‐β2和TGF‐βRⅡ的表达明显增加,此后逐渐下降,第28天时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碱烧伤早期角膜瘢痕修复即已开始。碱烧伤后第4、7天 TGF‐β2和TGF‐βRⅡ的分泌增加,两者同步表达,变化趋势一致。角膜瘢痕修复的病理过程与 TGF‐β2和TGF‐βRⅡ分泌密切相关。

  • 组织蛋白酶D、微血管密度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志红;方晓荷;田小飞

    目的: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D)、微血管密度(MVD)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细胞组织分化、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用Cath‐D抗体标记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综合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占总体细胞数的百分比进行染色判定,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进行微血管计数,再结合有关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ath‐D、M VD均值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而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腹水呈正相关,且Cath‐D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Cath‐D与M 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Cath‐D及M VD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侵袭转移及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军;曹艳;常江;蒋敢

    目的:观察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饮食组和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大鼠喂食6周后,正常饮食组和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的大鼠通过颈内动脉线栓法进行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 )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H‐Px )活性测定。假手术组行手术过程但不行缺血处理。结果: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大鼠较正常饮食组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组织中MDA和8‐OHdG水平显著下降。SOD、CAT 和GSH‐Px活性在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大鼠较正常饮食组显著升高。结论: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可减轻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能力升高可能参与 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脑保护作用。

  • 细胞外基质硬度对成骨细胞 MC3T3-E1形态、增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蕾;谈雯雯;杨团民;张改琴;陈秀锦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外硬度凝胶基质对成骨细胞M C3 T 3‐E1形态、增殖以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单体的相对浓度,制备出硬凝胶基质(交联度16%,杨氏模量为25 kPa)和软凝胶基质(交联度5%,杨氏模量为5 kPa)。用不同硬度的细胞外凝胶基质来培养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分别采用免疫荧光、MTT 比色以及茜素红染色等方法研究不同硬度的凝胶基质对细胞形态、增殖以及矿化等功能的影响。结果:MTT 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浸提液对成骨细胞MC3T3‐E1的活性均无影响,生物相容性好。MC3T3‐E1细胞形态随着细胞外凝胶基质硬度的降低,其形状由从梭形向长条形变化。细胞外硬凝胶基质和软凝胶基质上培养的细胞,铺展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培养基质硬度的降低, M C3 T 3‐E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在硬基质表面培养的细胞,经矿化诱导后染色,钙结节明显可见;在细胞外软基质表面培养的细胞,经矿化诱导后染色,无明显的钙结节出现(P<0.01)。结论:细胞外软凝胶基质对成骨样细胞M C3 T 3‐E1铺展、增殖和矿化具有抑制作用,提示力学刺激减少不利于成骨细胞生长。

  • 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价值

    作者:汪建军;李欣;王海宁;剌梅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 HbAlc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 Hcy水平,比较各组HbAlc、CysC、Hcy及β2‐MG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单纯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单个指标检测和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Cy‐sC、β2‐MG、HbAlc、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Cy‐sC、HbAlc、Hcy升高更明显(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7.8%和94.2%,均显著高于单个指标检测( P<0.01,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组CysC与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4,P<0.05),Cysc与HbAlc呈正相关(r=0.534,P<0.05)。结论:CysC、HbAlc、Hcy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情况,3者联合检测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 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雄山;庞苗苗;李娜;訾艳芳;庞希莉

    目的:分析神木县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跟踪分析3580对产妇及新生儿,并对其进行了母乳喂养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C o 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月、3月、6月婴幼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6.5%,47.1%,16.3%。对于纯母乳喂养,母亲居住地在农村、6月内添加牛羊奶、自然分娩、开奶时间大于2 h、同伴纯母乳喂养方式的RR值分别是0.69(0.59~0.82),1.29(1.09~1.52),0.28(0.18~0.38),1.43(1.32~1.54),0.58(0.48~0.68)。结论:神木县婴幼儿6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低。6月内添加牛羊奶、开奶时间大于2h是纯母乳喂养率降低的原因,推广自然分娩、开展同伴教育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 西安市基层医院中老年人抗生素的使用现状调查及对策

    作者:杨娟;千冬维;韩蓓

    目的:分析西安市基层医院中老年人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西安市基层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的1868个病例,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生素的有1689例,占90.42%,单用抗生素91例,占5.39%;所涉抗生素种类中,头孢菌素类占58.02%。结论:西安市基层医院中老年人的抗生素使用不合理,需进一步改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规范管理,同时加强对中老年人应用抗生素药物的教育,以大幅度降低抗生素的处方率。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支架逆行 T 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再通术2例

    作者:李伟之;魏炜;沈灿;刘梦莹;苏静文;李培杰;马富权;薛挥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 IPS )是一项专门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合并症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道胃静脉曲张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T IPS术后支架发生再狭窄或闭塞,致使分流道失效;通常采用经颈静脉途径打通原支架或重新建立分流道,但仍有部分病例失效的分流道无法打通[1]。2014年我们对2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支架逆行 T IPS术后分流道失效再通术,成功打通原支架。现总结如下。

  • 致作者

    作者:陕西医学、陕西中医杂志社

    根据国家数字书写规范GB/T15835~198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今后凡投本刊的文稿须规范书写。如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汉字空,如"1,329.112,6"应写成1329.112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1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6%~88%不能写成6~88%,30.5%±11.2%不能写成30.5±11.2%。另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3cm ×4cm ×5cm不能写成3×4×5cm3。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