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去除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125例

    作者:边红莉

    老年性下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眼眶和下睑皮肤松驰失去牵制眼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1]。临床表现为为下眼睑向眼球方向卷曲,睫毛导向眼球,导致角膜结膜受到睫毛的摩擦,患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角膜炎,以至于影响视力。目前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较多,我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缝线法和眼轮匝肌缩短法联合眼袋去除术。为比较两种术式优缺点,现就所收治两组病例125例治疗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评价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喆;王璇;吴晓宇

    Apgar评分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新生儿窒息简捷实用的方法,但有其不足之处,因为Apgar评分可受多种因素影响,有许多其他疾病亦可引起低 Apgar评分,易造成窒息的误诊,与窒息相关的医疗纠纷也相应增加[1,2]。本文通过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 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等因素的关系,评价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

  • 插销式分体桩与核桩烤瓷冠在磨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蔚庆玲;黄静;刘宝娟

    后牙残根残冠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对其进行完美修复成为广大临床医生要解决的难题。本文采用插销式分体桩与烤瓷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体外过敏原定量检测在哮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艳梅;张莉莉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过敏性因素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原因[1]。Allergy Screen (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是由德国 Mediwiss Analytic GmbH 生产,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定量检测人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 E ,是国际上变态反应及相关疾病检测广泛采用的技术。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30例哮喘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体外过敏原定量检测,分析其在哮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13例护理体会

    作者:高晓红;高养辉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1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体会

    作者:薛迎利

    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但血栓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护理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我科主要从事肿瘤化疗,行股静脉置管后给予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少,现报告如下。

  • 合并有并发症患者血液透析临床护理59例

    作者:杨淑彬;李晓妮

    患者肾功能受损、肾功能衰竭以及尿毒症患者进行救治时往往依靠血液透析(HD)进行治疗。在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血液透析时,正确、优质护理在患者预后及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 热休克蛋白和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何静子(综述);许静洪(审校)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是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当各种各样的理化环境侵扰机体时,诱导 HSP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保护细胞,是细胞在致命条件下生存的关键[1]。在动物模型中,超表达的 HSP能加强肿瘤的生长和抵制化疗。HSP损耗或抑制通常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有时甚至可以导致肿瘤的完整的退化。临床研究表明,HSP的表达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1]。目前,人们正在积极探索以抑制 HSP来治疗肿瘤的新的方法,作为基础,人们对 HSP蛋白的结构、作用和生理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巨大的进展。热休克蛋白根据分子量大小,主要分为四个家族:H S P90家族(83~90kD)、HSP70(66~78kD)家族、HSP60家族及小分子 HSP家族(15~30kD ,包括 HSP27)。此外还有分子量在100~110kD的大分子HSP。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的表达是既定的形式分布,存在于不同的亚细胞的隔间。高分子量 HSP是依赖ATP的分子陪伴,而分子量小的 HSP是不依赖 ATP的分子伴侣。近几年研究多的热休克蛋白是:HSP90、HSP70和HSP27。本文介绍了 HSP90、HSP70、HSP27这三种热休克蛋白及与其相关的肿瘤领域的研究,重点阐述了 H S P90的结构、功能和抑制剂进展。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探究

    作者:郭慧欣;吴小荣;李海滨(综述);姬秋和;李晓苗(审校)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但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较强,因此DN起病隐匿,有一相当长的无症状期,所以早期诊断DN可以早期干预,延缓病情发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存在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宏喜;侯晓玲;杨红霞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44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中低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纳入该项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行血尿酸检测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并根据CACS将其分为三组(A组:CACS=0;B组:CACS=1‐100;C组:CACS>100),观察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存在的相关性。结果:CACS与年龄、吸烟、血尿酸水平、冠心病十年平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依次分别为:年龄(OR,1.11;95%CI,1.07‐1.16)、吸烟(OR,3.83,95%CI,2.06‐7.09)、血尿酸水平(OR,1.26,95%CI,1.04‐1.54)、冠心病十年患病风险(OR,1.13,95%CI,1.04‐1.09)。结论:血尿酸水平是CAC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CACS的升高有关。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0例不同术式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毅;宋平辉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将12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先微创下胆道引流,再行EST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2h血清IL‐6和TNF‐α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h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出院时治疗组的核心症状、躯体症状、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先微创下胆道引流,再行EST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方法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符合微创要求,能减少并发症,减轻应激反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智勇;杜泉;罗冬冬;张晓明;程永军;张军同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收集小儿腹股沟斜疝153例,61例(82侧)儿童予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A组),92例(121侧)儿童予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其中A组随访12~59个月,平均26个月,复发2例,其中1例为对侧复发。B组随访7~31个月,平均1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相对于小切口疝囊结扎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治疗中更加安全、可靠,在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概率、美观程度等方面更有优势。

  •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滑脱椎体不同复位程度对疗效影响观察

    作者:邱岭;兰宾尚

    目的:观察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复位术后滑脱完全复位与部分复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腰椎滑脱症患者46例,均接受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复位术。根据术后滑脱椎体的复位情况,分为完全复位组(25例)及部分复位组(21例)。通过测算椎体滑脱率、滑脱角、椎间盘指数、滑脱变化率、植骨融合率和进行JOA腰部功能评分等来评价。结果:46例患者术后获6~40个月随访。各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椎体滑脱率、椎间盘指数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滑脱角、椎间盘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滑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末次随访时比较滑脱变化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优良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复位的两组腰椎滑脱症患者,虽然复位程度不同,但均获得较好疗效,而且未发现不同复位程度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 双管引流在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旺;孙学军;苏伟

    目的:研究双管引流在直肠癌根治Dixon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术中经肛门放置肛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对42例直肠癌Dixon术患者,术中只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7.1%,吻合口瘘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双管引流可显著降低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 巩膜环扎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临床观察

    作者:李云环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0例,均经巩膜环扎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含有不同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以及视网膜脱离的不同范围的复位率情况。结果:93例视网膜一次复位,复位率93%;4例虽然没有完全复位,但裂孔已封闭,已经好转;3例未能治愈,视网膜未能复位。通过比较不同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范围,各组的复位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环扎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患者复位率高,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 不同方法腹腔穿刺放腹水102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素平;张健;吕飒美;陈倩;吴友伟;史丽萍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腹腔穿刺术放腹水与两种改良的腹腔穿刺术放腹水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将102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按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腹腔穿刺术放腹水组、常规腹腔穿刺术加一次性抗返流引流袋放腹水组、深静脉留置针腹腔穿刺术加一次性抗返流引流袋放腹水组。记录其穿刺前后及穿刺过程中患者不适症状、穿刺术后腹水感染率、拔针后穿刺点渗漏、延迟愈合等资料。结果:传统腹腔穿刺放腹水方法的腹腔感染率、伤口延迟愈合率与传统穿刺加抗返流袋方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放腹水方法和传统腹腔穿刺加抗返流袋方法与留置针方法腹腔感染及延迟愈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留置针方法组感染率及伤口延迟愈合率均较另两组高。穿刺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情况,传统组术后心率及血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压增高,心率加快;而两组术前与术后心率血压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及抗返流袋的穿刺放腹水法安全、有效、省力,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19例

    作者:陈忠宁;郭霆;马航;陈文恒;郭团茂

    目的:探讨后路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19例。早期4例采用寰枢椎间钢丝固定植骨,10例采用颈1‐2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5例采用颈2椎弓根螺钉、颈3侧块螺钉枕骨螺钉植骨内固定。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8月至7年,平均36.2个月,17例骨性愈合,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1例,手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环枢椎局部结构稳定。随访未发现螺钉及连接棒松动,无钢丝断裂现象。结论后路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减压彻底,融合、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含不同脂肪乳剂全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凯;柯昌康;康树宏;赵芳;倪云峰;王武平;程庆书;张涛;李小飞

    目的:探讨含克林诺脂肪乳剂的全肠外营养(TPN)及含中长链脂肪乳剂的T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术后给予7d以上的含脂肪乳剂克林诺的TPN,另外一组则给予7d以上含中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的TPN。检测各患者术前1d,术后1d,术后8d免疫球蛋白5项及淋巴细胞计数及亚群,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的淋巴细胞、IgA、IgG、IgM、CD8+等较术前1d均有明显下降;术后8d的IgA、IgG、IgM、C3等较术后1d均有明显上升;术后8d和术后1d的变化两组间相比,克林诺组IgG升高更明显;术后8d和术前1d的变化两组间相比,克林诺组的IgG,IgM较术前升高更明显。结论:手术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行7d的含脂肪乳剂的TPN可明显的促进食管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恢复,而对细胞免疫无影响;与中长链脂肪乳相比,含克林诺的TPN可能更有利于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

    作者:丁涛;刘涛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按照改良Evans骨折分型,I型30例,II型28例,III型34例,IV型30例,对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行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122例患者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2.3min;手术中输血36例,输血量420~860ml,平均650ml。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手术后疗效为优64例,良52例,可6例,优良率95.1%,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危险,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 宫颈癌MRI影像表现与血清VEGF相关性探讨

    作者:田龙;师勇;张瑜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MRI影像学表现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VEGF的水平与MRI征象对照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妇女,血清VEGF水平与磁共振上肿瘤大小、宫颈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磁共振检查结合VEGF测定对肿瘤的诊断、浸润转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20例

    作者:程建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将4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双盲对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治疗上给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而对照组治疗上仅给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55%)明显差于观察组(8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颌骨骨折的患者在给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颌间牵引术,不仅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椎体不稳定骨折21例

    作者:张亚斌;姚永锋

    目的:评估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椎体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对21例伴有后柱损伤的椎体压缩>2/3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2个月,对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所得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柱不稳定骨折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胃粘膜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刘焕;陈庆平;沈思瑶;李娟;胡美漪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胃肠损害的临床及胃镜下特点,为提前给予胃肠保护,防止严重胃肠损害进一步加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RA患者的临床及胃镜下表现的资料。结果:本组RA患者胃肠损害发生率97.2%,出血、溃疡较严重损害占34.7%,发现胃癌2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阳性率91.0%。结论:RA患者尤其是长期服药者均有可能存在胃损害,治疗过程有必要进行定期筛查,并进行必要的胃保护治疗。

  • 脑膜癌病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淑萍;由凤秋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对27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影像学、临床、脑脊液检查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4)岁;主要表现为头痛20例,脑膜刺激征14例;确诊脑膜外肿瘤者21例,其中肺癌11例,乳腺癌4例,胃癌4例,恶性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原因不明6例;MRI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腰穿脑脊液压力高、蛋白增高、多数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均找到肿瘤细胞。结论:脑膜癌病多表现为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脑脊液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是确诊的关键。

  • MR弥散加权+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脑缺血半暗带显像的研究

    作者:姬星;李建龙;文铁;韩炜;景赟杭;沈美铖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脑梗死灶周围有半暗带组织(IP)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对临床83例超急性期(<6h)脑梗死进行数据采集,其中11例因义齿、病人烦躁等产生较大的伪影,数据不可靠而未能成功。成功72例,动脉性脑梗死50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6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1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9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1例;基底节区梗死22例。结果:在动脉性脑梗死中病灶周围存在半暗带区,在基底节区梗死中没有半暗带区。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序列能显示动脉性脑梗死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即半暗带组织。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5例

    作者:陈美玲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手术并发症、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半年后治愈率。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治愈率92.31%,对照组治愈率88.8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视力恢复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 配套干预对高危早产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作者:周静;蒋虹;罗淑媛;成革胜;李小权

    目的:评价配套干预方案对高危早产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对采用配套干预方案的高危早产儿60例进行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估分析。结果: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套干预后干预组GMQ显著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MS‐2评估方法对高危早产儿粗大运动发育水平有很好的测评作用,其配套干预方案在院内强化训练配合家庭锻炼能有效提高高危早产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意义

    作者:张建标;马列婷

    目的:探讨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以及在其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0例糖尿病病人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两组: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105例)为A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95例)为B组,另取10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并相互比较。结果:糖尿病各组的TC、TG、LDL‐C、ApOB、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均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HDL‐C、ApOA1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结论: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创伤38例

    作者:黄黎;王粉侠;焦艳会;贾卓鹏;宋梅;周晓丽;刘华;唐俐玲;张冠中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复杂性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复杂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患者,一组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组,采用VSD治疗;另一组为常规换药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VSD组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情况等明显好于常规换药组。结论:VSD能明显缩短创伤组织的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痛苦,效果显著。

  • 微波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60例

    作者:张丽艳;康凯;唐梦雨;齐永杰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疗效。方法:随机将跟痛症患者分A、B两组各60例,A组单纯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B组微波联合冲击波治疗跟痛症,两组治疗患者同为一疗程10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评估,一疗程结束后3月评估疗效。结果:B组优良率91.7%,A组优良率75.0%,B组疗效明显好于A组。结论:微波、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跟痛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冲击波治疗。

  • 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爱雄;张向飞

    目的:探讨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38例,就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38例均急性起病,表现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13例,浅昏迷8例,中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4例,双眼垂直注视障碍29例,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1例,丘脑性失语9例,出现Korsakoff综合征16例;在24h内头颅CT显示4例患者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软化灶。在24h至3d内CT有4例显示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影,MRI检查25例显示双侧丘脑、双侧丘脑内侧、双侧尾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在第3~10天CT显示双侧丘脑内侧部对称性低密度灶9例,MRI显示双侧丘脑中线旁呈片状、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DWI高信号,双侧对称,呈蝴蝶状;给予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活血化淤、脑保护治疗,10~24d后存活33例,11例清醒后表现为顺行性遗忘和(或)逆行性遗忘,12例遗留有丘脑性痴呆,失语4例,眼球下视麻痹、运动障碍及垂直注视障碍11例。结论: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发病原因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临床发病突然,主要表现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上或下视麻痹伴会聚障碍、失语症及痴呆。CT/MRI检查对本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按脑血管病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 结对康复疗法对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长期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李贵斌;张蕊;贾伟;张燕;刘柠;刘婷

    目的:探讨通过结对康复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长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美沙酮维持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组采用结对康复疗法进行干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定自编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支持量表等,比较两组量表结果和维持率、尿检阳性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康复治疗的维持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4~6个月、6~12个月内尿检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对康复疗法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疗效满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

  • 滑液尿酸与骨关节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薇;刘昌莲;刘小玲;李晓明;张智

    目的:探讨滑液尿酸在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是否可作为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一个生化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滑液中IL‐18和IL‐1β浓度,采用尿酸酶终点法测定血清、滑液中尿酸浓度。结果:两组滑液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滑液尿酸浓度与滑液IL‐1β、IL‐18浓度呈正相关。血清尿酸与血清IL‐1β、IL‐18无相关性。结论:滑液尿酸可用于预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严重及难治性产后出血宫腔填塞临床救治疗效回顾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付大富;马佳佳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在控制难治性产后出血(PPH)中的临床疗效,为PPH救治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难治性PPH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经一线药物止血无效,联合Bakri球囊和纱条宫腔填塞进行干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Bakri球囊宫腔填塞止血效果欠佳2例,经再次注入生理盐水充盈球囊,给予米索前列醇及沙袋腹部加压,加行子宫动脉结扎终控制PPH,止血成功率达96.23%。纱条宫腔填塞止血失败9例,采用侵入性治疗2例;7例在延长填塞时间、加强一线药物治疗、补充凝血因子后达到止血效果,一次性止血效率79.55%。所有病例救治成功,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良好。结论:使用一线药物联合Bakri球囊干预对于控制难治性PPH疗效显著,术后及产褥期感染病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筋膜扩张器联合空心金属探子治疗男性尿道狭窄16例

    作者:强永春;李佳;张楠

    目的:探讨筋膜扩张器联合空心金属探子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6例金属尿道探子扩张失败的尿道狭窄患者,在尿道镜或输尿管镜直视下斑马导丝通过狭窄段,沿斑马导丝依次用筋膜扩张器(F6~F18)及空心尿道探子(F20~F24)递增扩张尿道,留置F20气囊尿管2~4周。拔除尿管后,定期尿道扩张6~18月。结果:16例均扩张成功,无尿道穿孔、撕裂及假道形成。14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2例因未定期扩张复发,再次内切开后定期扩张治疗后治愈。随访8~16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筋膜扩张器联合空心尿道探子行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李勇;刘志斌;段永宏;杜璠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7膝)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施行TKA,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满意度量表对TKA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31例(40膝)获得平均(3.65±0.95)年(2~5年)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4.89±13.9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46±5.9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秀26膝,良好11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2.50%;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0.05±25.71)°提高到术后(97.26±15.29)°,术前、术后的RO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状况也得到改善。膝关节假体采用膝关节学会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患者术后SF‐36评分各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CS术前平均(27.48±4.5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47.68±6.9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S术前平均(42.46±5.63)分,提高至术后平均(53.99±5.7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TKA后随访满意度满意率90%。结论: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满意度高。

  • 覆膜支架在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建新;何建平;高万河;蒋俊;李俊杰;杨勇;韩雪;徐健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植入术在治疗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32例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于1个月及3个月对32例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CTA)复查。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创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早期切开扩大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

    作者:常培军;刘四雄;郭宏君;张志卿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扩大外侧入路内固定根骨骨折疗效。方法:选择跟骨骨折38例(45足),高处坠落伤28例,其它损伤10例,均为闭合骨折。术前常规行跟骨侧位与轴位X线片、CT检查。根据Sandes分型II型30足,III型8足,IV型7足。采用扩大外侧入路急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早距受伤后2h、迟在8h之内进行。结果:手术均在8h之内进行,随访6个月至3年,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治愈,其余切口均为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无骨折移位及内固定失效。根据MaryLandScoreaz评价系统评价术后功能,45足手术中,优15例,良21例,可5例,优良率80%。结论:早起切开扩大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 微生态疗法治疗阴道炎189例

    作者:杨亚玲

    目的:研究阴道外用中成药复方沙棘籽油栓对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剂量组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189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西药组60例单用甲硝唑治疗,中药组62例单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中西联合组67例采用甲硝唑和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使用治疗。在停药第7±3d和4周±5d分别随访患者1次,观察症状及实验室检查pH值、乳酸杆菌分级等方面的变化。采用Nugent评分进行BV诊断及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患者入组时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入组第1次随访时的pH值、Nugent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第2次随访时,西药组的pH值和Nugent评分都显著高于中药组和中西联合用药组。西药组的长期疗效不如中药组和中西联合用药组,在复发率上西药组显著高于中药组和中西联合用药组。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能够从酸碱平衡和菌群平衡两个方面协同作用,真正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玉芹;张迎梅;王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抗体I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SLA)、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Sp100)、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和抗肝细胞浆I型抗原抗体(LC‐1)。结果:AN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HBV、HCV及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8.8%、88.2%、40.0%、5.0%、10.0%、3.3%。AIH组的LKM‐1、SLA和LC‐1抗体阳性检出率17.6%、5.9%和11.8%,PBC组AMA‐M2和gP210及SP100抗体的阳性检出率91.3%、26.3%及18.7%。HCV组检出1例LKM‐1抗体阳性,阳性率5.0%。PSC组、HBV组及正常对照组未检出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AIH和P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有重要意义。

  • 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140例

    作者:郭琳;邵娟;孙乃学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2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0.3%加替沙星滴眼液试验组(140例)和0.3%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照组(140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5.7%,治愈率78.57%;对照组有效率71.42%,治愈率71.42%;两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0例出现眼部刺痛、眼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14.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加替沙星滴眼液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安全有效,与0.3%氧氟沙星滴眼液疗效相当。

  • TXT+D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王中卫;马秀龙;王亚利;王宝娜;任宏涛

    目的:探讨TXT+D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TXT+DD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给予TXT+DDP方案序贯放化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70.00%,高于对照组53.33%;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7.6±1.2月,优于对照组4.3±0.9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XT+D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 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50例

    作者:王国芳;谢加利;呼彩莲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在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以吸氧、祛痰剂、氨茶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3次/d,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250μg吸入,2次/d。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明显改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下降。

  • 盐酸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作者:李公社;周平;龚辉;周丹丹

    目的:观察盐酸曲马多用于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曲马多镇痛组(A组)和芬太尼镇痛组(B组)。A组患者术后给予曲马多8mg/ml+昂丹司琼8mg,总量100ml,行静脉持续泵注+患者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后给予芬太尼8μg/ml+昂丹司琼8mg,总量100ml,同样行静脉持续泵注+患者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h、4h、8h、12h、16h、24h观察患者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24h内满意度评分及恶心、呕吐、寒战、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点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在术后2h、4h、8h镇静评分高于A组;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瘙痒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相同效价强度的芬太尼相比,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与芬太尼相似,但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30例

    作者:白永利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普那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H型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复方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于入选时测定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4周、8周分别复测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压,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

  • 瑞舒伐他汀和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贺文婷;欧妍;拓红梅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缬沙坦组28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联合用药组32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瑞舒伐他汀10mg/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6个月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结果: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血压、脉压、血清TC、TG、LDL‐C及hs‐CRP浓度均下降明显,颈动脉IMT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起到降低LDL‐C及降低IMT的作用。

  • 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茹茹;刘燕燕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分组:研究组44例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包括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高征及尿路感染,组间比较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剖宫产率和早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新生儿结局中发生巨大儿、呼吸窘迫、低血糖、畸形和转儿科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产后空腹血糖水平为(4.63±0.32)mmol/L,对照组为(5.13±0.36)mmol/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孕期口服用药二甲双胍对于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胎儿健康分娩及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

    作者:宁博;吴列秀;郭素娟;杨建华

    患男,65岁,农民,于2013年7月11日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发冷,伴头痛,测体温38℃,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仍发热,5d后出现牙龈出血,腰痛不适,精神食欲差,查血小板8×109/L 明显降低,7月17日以“发热待查,肾综合征出血热待排?”收住感染科。查体:注射部位可见瘀斑,腰部及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咽部充血,软腭可见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血常规:WBC 3.3×109/L ,N 65.49%,L 26.24%,RBC 3.18×1012/L ,Hb 116g/L , PL T 7×109/L ;尿常规:蛋白(处),隐血(触);PT 12.1s;肾功:尿素氮8.5mmmol/L ,肌酐128.25umol/L ;ESR 23mm/h ;肝功:ALT 278U/L ,AST329 U/L ,A/G 34.4/25.5,TBIL 9.4μmol/L ;出血热抗体IgM (-);骨髓穿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外周血异淋4%。排除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系统疾病。追问病史有蜱虫叮咬史,居住在丘陵地区,身体多处有蚊虫叮咬痕迹,嘱家属抓来鉴别,确定为“蜱虫”,经国家、省疾病控制中心对患者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及抗体 IgG、IgM 均阳性,流调当地蜱虫体内部分发现该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陕西省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肝肾功损害,经保肝、输血小板等对症治疗12d ,治愈出院。

  • 创伤性脑梗塞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爱华;朱淑金;翁鹏娟;魏维

    本文就我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经C T或M RI证实的23例创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次收集的23例创伤性脑梗塞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13~70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全组在伤后1h至1周CT或MRI检查和复查,结果显示单纯脑梗塞1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合并颅内血肿16例,23例患者脑梗塞灶位于基底节区11例,其他分别位于额叶、颞叶﹑枕叶﹑小脑等。

  • 运动对去势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屈强;朱超;彭翠宁

    目的:探讨运动对去势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24只9月龄雌性大鼠根据体重大小进行配伍分为三组:对照组、单纯去势组、去势后运动组。单纯去势组和去势后运动组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去势后运动组大鼠卵巢切除后在跑台上进行中等强度运动(18m/min,1h/d,5d/w)12周。12周后处死动物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各组大鼠椎体和股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体重变化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不同部位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股骨BM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明显高于去势组,运动组高于去势组和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腰椎BM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和运动组均高于去势组,运动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可以预防去势大鼠骨量丢失,在椎体表现为预防骨量的丢失,在股骨表现为骨量增加。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应该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观察对象。

  •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中不同负压模式对疗效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郝剑;刘宾;汪阳;陶谏;田萍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利用持续负压吸引、间断负压吸引以及变压负压吸引三种不同的负压治疗模式处理兔耳慢性创面模型,通过对处理后创面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探讨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的疗效差异。结果:变压负压吸引及间断负压吸引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收缩的效果早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论: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慢性创面时,间断负压和变压负压这两种模式可以作为治疗中的优先选择。

  •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C蛋白表达分析

    作者:庞秋霞;米志宽;景彩霞;成延萍;王爱红;魏晓丽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率(52.08%)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20.00%);VEGF‐C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66.67%)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率(33.33%)。HIF‐1α、VEGF‐C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块大小、PR、ER无关,HIF‐1α的表达还与VEGF‐C呈正相关。结论:HIF‐1α及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的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 白藜芦醇对脂多糖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作者:周雷鸣;张玲;房明岗;贾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抑制脂多糖(LPS)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100ng/ml的LPS刺激组、25μM的Resv+LPS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siRNA+Resv+LPS组和SC‐siRNA+Resv+LPS组,24h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Western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结果:LPS暴露可显著激活小胶质细胞,增加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和iNOS表达,细胞形态从静息状态的多角形变为激活状态的圆形,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LPS对小胶质细胞产生的上述激活作用,而SIRT1‐siRNA显著逆转了白藜芦醇产生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SIRT1减轻LPS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

  • 构建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郑淑立;刘洋;王未;贾佳

    目的:探索构建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细胞获得表达IL‐10的重组慢病毒;感染胚胎神经干细胞,检测细胞上清中分泌的IL‐10的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慢病毒,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实现稳定表达。结论:利用慢病毒转染能够有效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因子IL‐10的神经干细胞。

  • 心脏粘液瘤拉曼光谱分析研究

    作者:刘淼淼;耿希刚;闫炀;师桃;闫路勤

    目的:通过测试心脏粘液瘤不同部位的拉曼光谱,寻找新的诊断方法,并探讨其病因学。方法:运用拉曼光谱原位探测技术分别对6例心脏粘液瘤的不同部位进行测试,得到并分析特征谱峰,辅以病理学光镜及电镜超微观察。结果:首次测得心脏粘液瘤的拉曼光谱,归属于蛋白质的1370cm‐1为特征峰,归属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的1657cm‐1、1699cm‐1、1754cm‐1峰,瘤蒂均强于瘤体,并与正常心肌位置相同。结论:粘液瘤与正常心肌可能具有同源性,拉曼光谱技术对心脏粘液瘤具有诊断价值,对其起源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顺铂作用下卵巢癌细胞株CP70中Eps8表达变化研究

    作者:王冰;杨勇;辛晓燕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抗原Eps8在卵巢癌细胞株A2780、CP70、SKOV3、SKOV3/DDP中的表达情况,筛查出Eps8高表达细胞株CP70。观察顺铂(DDP)作用下CP70细胞中Eps8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探讨Eps8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ps8在卵巢癌细胞株中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法检测Eps8蛋白表达水平,筛选出高表达株CP70。用不同浓度DDP作用于CP70细胞24h、48h,用Westernblot法检测Eps8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Eps8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顺铂处理CP70细胞后,Eps8的蛋白表达量升高,且和DDP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有依赖性,即DDP可诱导CP70细胞中Eps8表达的上调。因此推测,Eps8在卵巢癌顺铂耐药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继明;杨玲;张静;王璐;杨彦玲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方式进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Survival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人群中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反应率0.75%,显著低于惰性(15.73%)和侵袭性(54.01%)淋巴瘤患者Survivin阳性反应率;惰性淋巴瘤患者的Survivin阳性反应率也显著低于侵袭性淋巴瘤患者;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的表达量与年龄、免疫表型、临床分期及发生部位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组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乳酸脱氢酶(LDH)≤250U/L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组织Survivin阳性反应率(23.08%)显著低于LDH>250U/L患者(48.65%);Survivin阳性表达>25%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Survivin阳性表达<25%的患者。结论:Survivin可能会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新肿瘤标志物。

  • CD13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勇文;张晋;冯钢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3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取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33的表达,同时检测Ki67的表达,分析探讨CD133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中CD133及Ki67的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CD133的表达与肿瘤的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同时CD133的表达与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具有相关性。但CD133与Ki67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3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以成为评价食管癌鳞状细胞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 陕南地区农村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调查

    作者:牛倩;潘建平;李天来

    目的:了解陕南地区农村中学老师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老师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在陕西商洛地区选取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对226名中学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老师艾滋病知识问卷基本知识、流行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正确态度的平均知晓率分别是72.68%、83.69%、57.77%、78.33%、79.03%,有16项问题正确回答率大于80%,14项小于80%,其中7项小于50%,5项在20%以下。结论:陕南地区农村中学老师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显示极不平衡,缺乏正规、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老师开展艾滋病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 高校社区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路军梅;庄稼;闫菡;郭燕;高路;孙朝阳;于学文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症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某高校社区40~60岁女性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前臂长测量,问卷调查年龄、月经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腕部、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骨密度结果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前臂长、月经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7例中,各部位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绝经后较围绝经期下降。骨密度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前臂长呈正相关,与年龄、初潮年龄、是否绝经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下降,应改善生活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陕西省合阳县高血压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李风原;杨秀斌;杨丽艳;梁世林;段花玲;李文杰;成战武;车娟婷;崔璐琦;田龙;康鸿雁

    目的:探讨陕西省合阳县高血压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情况。方法:在陕西合阳县随机抽取16个乡镇3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相关高血压的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了解饮食情况、健康知识的来源等。调查资料的描述应用绝对数和构成比;体重指数、食盐和食油量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陕西省合阳县≥3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标准化率28.6%,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效率17.77%。高血压的控制率在服药者中占5.13%,占所有血压患者的3.93%。高血压患病与体重超重、食油量密切相关,男性患者吸烟者明显高于健康者,饮酒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8.03%的受访者认为高血压的危害只有头痛头昏;80.05%受访者认为高血压应该服药治疗,但实际上仍有52%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未服药。结论:陕西合阳县属于高血压发病较高区域且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体重超重、肥胖、食油量过多是高血压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是男性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临床应用及初步评价

    作者:王述莲;邓中平;呼建民;戴立忠;黄基容;王军;艾颖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的临床使用及初步评价。方法:用浓缩一步法试剂与煮沸法试剂对192例临床收集的样本进行HCMVDNA检测并对比其结果,同时,将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分别与H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新型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与煮沸法试剂的阳性一致性百分比98.06%,阴性一致性百分比95.51%,总一致性百分比96.88%;对6例不符样本进行测序复核,并对复核后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Kappa值=1.000,表明新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煮沸法试剂及复核检测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与HCMV‐pp5抗原检测结果的对比中,两种试剂均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与煮沸法试剂检测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操作简单快速,减少污染环节,并具有内标控制假阴性,结果准确,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基因扩增联合测序法对痰标本分离的60株真菌病原学鉴定

    作者:胡淑玲;安娜;刘先宁;张利侠;王亚妮;朱娟莉;朱秀萍

    目的:应用PCR扩增真菌ITS2区基因,结合基因测序法对痰标本中分离的60株真菌进行病原学鉴别。方法:收集痰标本分离的真菌菌落60份及2种真菌标准菌株(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培养菌落,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半巢式PCR扩增ITS2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后,结果与NCBI基因库中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致病菌的种属,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种真菌标准菌株的ITS2区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与种属一致。痰标本中60株真菌测序鉴定结果为:曲霉菌属24株(其中烟曲霉菌17例、黑曲霉菌3例、黄曲霉菌2例、土曲霉菌1例、变色曲霉1例),青霉菌属3株(小刺青霉菌1株、娄地青霉菌1株、产黄青霉菌1株),念珠菌属29株(白色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3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2株、鲁西坦念珠菌1株、季也蒙毕赤酵母菌1株),其它丝状菌还有暗孢节菱孢菌2株,淡紫拟青霉菌1株和串珠状赤霉菌1株。结论:基因测序法能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别痰培养的真菌种属,为本地区呼吸道真菌性疾病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