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Ⅰ类切口手术219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张淑霞;李英民

    为了评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合理用药状况,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水平,现对2012年1-12月外科21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 口腔修复膜在中耳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恩琴;汪宁波;兰春波;肖文文;王科;刘瑞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采用在显微镜下彻底清理病变后,用收集的干净骨粉,回填乳突腔,术腔表面放置口腔修复膜,术腔用含抗生素的明胶海绵填压的方法,发现术后渗出物很少,2周即可干耳,而且术腔较干净,未见肉芽及粘连情况,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丁艳妮;夏菊玲;张习凡

    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的主要的方法。但近年文献报道,化疗后能够引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1‐2]。我们对2010~2013年在我院手术并行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 85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44例的麻醉处理

    作者:于秀琴;马晨芳;李之明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高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的例数逐步增加,高龄手术患者存在全身重要脏器功能衰退、机体代偿能力差、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危重等特点,手术和麻醉风险明显增加,围术期病死率亦显著增加,特别是年龄大于85岁的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尤其值得广泛关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44例85岁以上A S A I~Ⅱ级老年患者实施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红贞;高奶艳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出现的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再入院率高等特点。CHF往往对患者的寿命、生活质量、家庭及经济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因此CHF患者常伴有如焦虑、抑郁等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压力,促进疾病恢复,保持患者身心健康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了解CHF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社会支持情况,探讨其相关性,为深入的了解CHF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 腹腔镜和内窥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李永双;李卫冬;谢强;杨大业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内窥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行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内窥镜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内窥镜组行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残留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内窥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为2.0%,远低于内窥镜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远低于内窥镜组的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1年,腹腔镜组患者远期结石复发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内窥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可以作为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具有上腹部复杂手术史、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内窥镜治疗更具优势。

  • 脓毒血症患儿176例血液指标早期变化的分析

    作者:郭亚乐;陈玺;肖延风;穆宝妮;姜永生;王芳;耿永香;黄海莉

    目的:观察脓毒血症患儿的细菌培养结果、血常规、血沉的变化,探讨其对脓毒血症患儿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176例脓毒血症患儿的血细菌培养结果、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寻找脓毒血症的病因;分析脓毒血症患儿,包括:有菌组55例(G+组35例、G -组7例、两菌组10例、单胞组3例)、无菌组121例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百分比、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以及血沉变化,并设空白对照组。结果:176例脓毒症患儿血培养阴性者121例,培养出细菌者55例,其中G+球菌35例,G -杆菌7例,同时存在2种菌10例,单胞菌3例。49例(27.84%)找不到具体的病因、仅以发热起病;42例(23.86%)有呼吸系统症状、38例(21.59%)有神经系统症状、31例(17.61%)有消化系统症状、6例(3.41%)有黄疸表现、6例(2.84%)有泌尿系统症状。脓毒血症患儿仅31.25%可以在血中培养出细菌,G+球菌居多,达到19.88%。脓毒症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各种血培养结果的患儿都存在中性粒增高及血沉增快。有菌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及血沉增快;无菌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升高、中性粒升高及血沉增快;有菌组比无菌组白细胞升高要少见(P<0.01)。G+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下降、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G -组存在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两菌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G+组比G -组白细胞增高更多见( P<0.01);两菌组比G -组血小板增高要少见( 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仅55/176例(31.25%)血培养阳性,G+球菌居多,达到19.88%。脓毒症组存在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脓毒血症各组患儿都存在中性粒增高及血沉增快现象。但G+组比G -组白细胞增高更多见;有菌组比无菌组白细胞升高更少见。

  • 绒毛膜羊膜炎与新生儿败血症关系探讨

    作者:杨宇艳;高世泉;郭丽侠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C A ))与早产儿败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48例)和非绒毛膜羊膜炎(45例),其中绒毛膜羊膜炎患儿按照是否发生败血症及其他并发症进行分组对比,同时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儿对比。结果:绒毛膜羊膜炎组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为39.5%,而非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仅为4.4%,同时绒毛膜羊膜炎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结论: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可给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严重并发症,早期干预和治疗对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 血浆BN P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A PAC H EⅡ评分及近期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卢家泉;刘影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84例老年S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24h内患者的血浆BNP、血气分析、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依据住院期间预后、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为死亡组(n=54)和存活组(n=20)、APACHEⅡ评分≥20分组及APACHEⅡ评分<20分组、BNP≥100 pg/ml组和BNP<100pg/ml组;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BNP、氧合指数、CRP、血糖、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BNP、病死率高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P<0.05);而BNP≥100 pg/ml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亦高于BNP<100pg/ml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是SP患者住院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BNP预测SP患者住院死亡的曲线下面积(ROCAUC )为0.795(95% C I=0.536~0.927,P<0.05),佳的诊断截点值为284.53pg/ml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和82.0%。结论:血浆BNP水平与老年S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SP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BNP水平对于评估老年S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 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仿;薛荣亮

    目的:探讨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髂筋膜阻滞组(N组),每组60例。记录术中全麻药物用量,通过术后VAS评分测定术后镇痛效果,通过MMES评分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发生率,并分别在麻醉前和术后6h、1d和3d检测右颈内静脉血S100ββ、IL‐6、β淀粉样蛋白1‐40[A β(1‐40)]表达水平。结果:与G组比较,N组术中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术后3d内血中IL‐6、术后1d内S100ββ、β淀粉样蛋白1‐40[A β(1‐40)]表达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明显降低。结论:单次髂筋膜阻滞麻醉可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效果确切安全,实施方法简便易行。且能明显降低术中全麻药物用量,减轻促炎因子表达,减少术后疼痛和POCD的发生。

  • 健康孕妇及其胎儿在中晚孕期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瑞;穆玉明

    目的:分析中晚孕期健康孕妇及其胎儿心功能相关参数,评价二者心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60例中晚孕正常妊娠妇女和其胎儿心功能的各项参数,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随孕周增加,孕妇和胎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心肌重量(LVM )均增加;孕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略减低,二尖瓣口E峰减低、A峰增加和E/A下降,但始终大于1;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E峰增加、A峰减低、E/A升高,但始终小于1。相关分析显示随孕周增加,孕妇和胎儿心腔大小及心肌重量的增长有相关性(P<0.05),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和胎儿心脏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心功能变化两者无相关性。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郝晓云;王芳;王清;史亚玲;蔺雪梅;刘国正;吴松笛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登记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纳入的患者全面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收集相关观测指标。结果:1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有318例(28.2%)存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其中狭窄≥50%的发生率为10.1%;有453例(40.2%)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 T )>1.0mm。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颈动脉狭窄≥50%的影响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CCA‐IM T>1.0mm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很常见,控制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等相关危险因素将可能通过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在后颅窝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娟;陈瑾;贺慧兰;马丹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在后颅窝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7例后颅窝术后发生枕部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例采用弹性绷带进行枕部加压包扎,对照组48例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治疗时间和复发率。结果:治疗时间:观察组14.69±4.11d ,对照组18.12±3.28d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治愈出院后随访6个月为终点时间,观察组复发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 P<0.05)。结论:弹性绷带应用于后颅窝术后枕部皮下积液的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复发率,加压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绷带。

  • 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刘曙光;王军伟;张育民;姚建锋;秦四清;宋伟;马涛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 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 亚临床甲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颖;寇小平;牛力春;王建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SCH)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首次确诊的PCOS患者380例,将其分为PCOS合并SCH组和PCOS甲功正常组,并以同期体检的正常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和血脂代谢、血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①PCOS合并SCH组BMI显著高于PCOS甲功正常组(P<0.05)。②3组FBG、OGTT 1h、OGTT 2h及HDL、LDL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COS合并SCH组FIN水平高于PCOS甲功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④PCOS合并SCH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PCOS甲功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⑤PCOS合并SCH组中TC和TG的水平显著高于PCOS甲功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SCH的存在加重了PCOS患者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检测甲状腺功能状态对于PCOS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超;唐红;高纬;贾丽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72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归纳。结果:71例72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1例52眼合并高血压,占72.2%(52/72),其中1例又合并有青光眼。28例29只眼合并糖尿病,占40.3%(29/72)。29例29眼合并高血脂,占40.30%(29/72)。19例19只眼合并高半胱氨酸血症,占26.4%(19/72)。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较多而且复杂,常见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 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蓓蕾;高静;岳小雅;黎艳丽;唐建琼;田林涛;刘蒙;朱敏;何春玲;董昌虎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及骨髓涂片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初诊并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中骨髓涂片表现阴性、骨髓活检表现阳性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病过程中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对比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结果: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时骨髓涂片表现阳性的活检同时均为阳性,而部分骨髓涂片表现为阴性的活检却表现为阳性,故一次性同时进行骨髓涂片及活检有助于降低漏诊率。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活检较涂片能更为准确地反应增生程度及肿瘤负荷,且易于发现成堆分布浆细胞灶和异形浆细胞,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的价值。

  • 减体积微创逆行胆囊切除术179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峰;高平;张雄

    目的:探讨减体积微创逆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98例减体积微创逆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98例患者,无一例术中胆道损伤,其中急诊术中胆囊造瘘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5例,M irizzi’ s综合征1例,术中行胆道成形。平均手术时间约42min ,术中放置腹腔镜引流管23例,平均住院时间6~8d。结论:减体积微创逆行胆囊切除,切口小、出血少、直视下操作,损伤小,无需特殊器械,安全可靠,特别对防止和避免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有重大意义。

  •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永军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骨科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大手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 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减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活酶时间延长、D‐二聚体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可以杜绝和切实减少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钛网后方椎管成形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辛欣;李国庆;岳晨;张勇;冯建宏;肖东波;张群;周波

    目的:探讨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全椎板切除后钛网椎管后方成形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术中遗留椎管缺损行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5个月,平均1年9个月。治疗前后的VSA和JOA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无钛网移位及下沉,未见腰椎不稳及复位丢失。术后钛网成形椎管内未见硬膜外瘢痕对脊髓神经卡压。结论:钛网椎管成形术对于维持下腰椎脊柱后方椎管完整性,减缓脊柱退变及不稳的发生,预防硬膜外瘢痕化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CT、MRI及 MRA 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价值探讨

    作者:周涛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 T、M RI及M RA影像表现,以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MRA检查。结果:CT 及M RI平扫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8例,眼上静脉扩张8例,不同程度眼球突出8例,眼外肌增粗6例,球后脂肪浑浊3例,伴有颅脑损伤7例,其中C T 显示颅底骨折7例。8例M RA 原始图像及M IP图像可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口的位置,以及增粗的眼上静脉,部分患者可见眼下静脉、岩上窦、岩下窦、海绵间窦扩张,并可显示侧支循环情况。结论:C T、M RI平扫结合M RA 检查没有创伤,无需对比剂,安全可靠,可以完成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

  • 不典型肺结核32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东繁;黄妙毅;刘志燕;刘安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误诊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其它疾病的3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21例误诊为肺炎,5例误诊为肺癌、2例误诊为肺脓肿、2例误诊为肺真菌病,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误诊时间5d至半年。结论:不典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若不能排除肺结核诊断,需积极查痰结核杆菌;若治疗效果不佳,需进一步行有创检查,如纤支镜刷检、活检、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以及手术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 结核 误诊 诊断 鉴别
  • MR扩散张量成像对创伤性脑白质损伤诊断价值

    作者:宁武;李鲜宁;宁辉;祁晓江;王宁;单前进;李妙玲

    目的:探讨M R扩散张量成像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脑外伤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存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WMI),作为病变组。另选取50例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比两组各个区域的各向异性值(FA)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病变组FA值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AD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能够非常明显的显示出WMI患者脑部病灶区域的异常,且DTI对于WMI的敏感性高,能准确显示出脑白质区域的损伤情况。

  • 动态调整极化液配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段继源;王光哲;王建国;乔艳艳;赵娟

    目的:探讨动态调整极化液配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 )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AMI合并DM 患者112例,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随机分为动态极化液组(A组)59例,常规极化液组(B组)5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48例。分别在入院第1日及治疗3d后测定血清皮质醇(Co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监测血糖;3d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情况。结果:①血清Cor、hs‐CRP、MDA水平A组、B组均高于C组,SOD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B组治疗3d后分别与入院时自身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or、hs‐CRP、MDA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血糖更为稳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少于B组。结论:动态调整极化液配伍治疗对AMI合并DM 患者有更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对稳定血糖、减少PC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更有优势。

  • 连环内扎外剥术治疗Ⅲ﹑Ⅳ期环形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作者:沙静涛;曾进;赵伟;贺向东

    目的:探讨连环内扎外剥术治疗Ⅲ﹑Ⅳ期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Ⅲ﹑Ⅳ期环形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连环内扎外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患者肛门疼痛、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情况、水肿、肛门坠胀及肛门潮湿情况。结果: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58例,占72.5﹪,显效22例,占27.5﹪;对照组痊愈49例,占61.25﹪,显效31例,占3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3d及术后12d时两组肛门疼痛、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情况、水肿、肛门坠胀、肛门潮湿情况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月时两组大便情况、水肿情况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肛门疼痛、肛门瘙痒、便血、肛门坠胀、肛门潮湿情况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环内扎外剥术治疗Ⅲ﹑Ⅳ期环形混合痔,大限度地保留了肛管皮肤及黏膜,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手术后留有的不良后遗症、创面愈合慢等问题,疗效满意。

  • 住院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代谢变化

    作者:席婧;王养维;李辉;师柔;高珊;李晓燕

    目的:探讨住院成人2型糖尿病(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代谢变化,分析T2DM 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2例住院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腹部超声,将其分为T2DM 无合并NAFLD组135例(A组),T2DM 合并NAFLD组167例(B组),对其一般情况、肝酶、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水平、肾功、纤维蛋白原(Fg )、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BMI、腰围(W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酰基转氨酶(GGT)、甘油三酯(TG)、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Fg、HCY、HS‐CRP较A组显著增高(P<0.05),年龄、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较 A 组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BMI、WC、ALT、TG、UA、Fg、HCY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及ALT、TG、UA、Fg、HCY 的升高共同促进NAFLD的发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志民;刘芳;张军;王敏;雷磊;谢延军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口咽狭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82例口咽狭窄OSAHS患者采取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对比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经半年至2年随访,治愈47例(AHI<5),有效20例(AHI降低≥50%),无效15例;有效率81.7%。结论: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治疗口咽狭窄的O S A H S患者,提高了有效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多层螺旋CT 三维成像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智勇;景永生;齐东海

    目的:分析胸部多层螺旋CT 三维成像(MSCT‐3D)技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ORF)的优缺点,探讨胸部平片和M SC T‐3D在O RF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考虑O RF的64例患者进行MSCT‐3D检查,原始图像数据经工作站处理,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以清晰显示ORF。结果:64例患者胸部平片检出13例25根肋骨骨折;M SC T‐3D报告33例有肋骨骨折74根,其中有45根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29根为完全性肋骨骨折。结论:MSCT‐3D技术对ORF的诊断优于胸平片,对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婴幼儿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萍;李妍;杨新光;刘建荣;马千丽;李捍民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对比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及术前、术后角膜直径、眼底C/D、眼轴变化。结果:①术后随访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80%。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小量前房出血,一般在术后1~5d内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②术前及术后对比眼压平均下降10~15mmHg ,眼轴、角膜直径、眼底C/D无继续改变。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方法。

  • 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癌42例

    作者:邱育红;田刘曼;马选鹏;宋丽华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42例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确定肿瘤区位置,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共用顺铂60mg (用生理盐水60ml溶解),化疗后栓塞,术后1~2周评价效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42例宫颈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2例(ⅡB期)行放疗;34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均顺利。结论:子宫动脉性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局部中晚期浸润癌可使局部病灶缩小明显,增加晚期宫颈癌手术机会、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非火棉胶法固定脑电电极行睡眠监测368例分析

    作者:刘永收;石力;张媛;罗洁;李瑜

    目的:探讨非火棉胶法固定脑电电极行睡眠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8例受检者行非火棉胶法固定脑电电极并行整夜睡眠监测,观察电极脱落次数计算脱落率。结果:共16例患者发生电极脱落,脱落率为4.3%(16/368),同一位点多脱落2次。结论:非火棉胶法省去了传统使用火棉胶的繁琐过程,去除丙酮可能存在的致癌危险,固位可靠,方法简单。

  • 不同类型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金雯;魏良富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8例隐裂牙患者根据有无症状分成A组和B组后,分别对症治疗,并统计学分析1年后的成功率。结果:隐裂牙多发生年龄为31~50岁,多发生于上颌第一磨牙。通过调+根管治疗+全冠修复治疗,有效率高于仅调和充填的病例(P<0.05)。结论:隐裂牙经过及时正确的诊断,采取完善的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保存患牙。

  • 腺样体肥大对儿童认知及智力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滢;侯瑾;赵红霞;王晓娟;祝康;闫静;罗花南;许珉;王波涛;成颖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认知及智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腺样体肥大患儿52例作为肥大组,某幼稚园健康儿童5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由被调查者的父母填写C o n‐ner’s量表了解其认知情况,5.5岁以上儿童进行标准型瑞文智力测验了解智力发育情况。肥大组患儿拍摄鼻咽侧位片,根据A/N比率将其分为4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肥大组与对照组认知比较:Conner’s量表总评分,肥大组总分高于对照组( P<0.05);按A/N分组后比较:腺样体肥大程度与总评分呈正相关;②肥大组与对照组儿童智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认知能力较正常儿童差,并且随着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增加其认知能力受影响越明显;但智力无明显差异。

  • 口腔癌 MDT 模式围手术期抗癌药物治疗临床效果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圃;王艳;乔波;金伟

    目的:探讨口腔癌多学科协作(MDT )诊治模式围手术期抗癌药物治疗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87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46例,采用原发灶切除+颈淋巴清扫术治疗;药物+手术组41例:采用围手术期抗癌药物+手术治疗。结果:围手术期使用抗癌药物,减少了术中出血、减少了输血(浓缩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了手术中肿瘤边界阳性率、减少了肿瘤切除造成的组织缺损的体积。手术并发症减少,患者对治疗的心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程度提高。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相关数据存在差异。结论:口腔癌围手术期抗癌药物治疗是MDT 模式中一个有效的环节。

  • 3D-RA 与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杰;王娜;付锋;吕惠生;吴顶锋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 )技术与常规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RA及与常规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3D‐RA成像与普通DSA的图像对比分析,共发现动脉瘤29粒。应用3D‐RA技术发现常规DSA检查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结论:3D‐RA技术较常规DSA可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数量、部位、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对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与术前评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血浆 Lp-PLA2水平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性探讨

    作者:罗颖;王丽丽;龙娟;衣晨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既往2年内曾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此次返院行冠脉造影复查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共1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及心脏彩超检查。完善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复查以明确支架置入处血管狭窄情况。结果:①依据入选研究对象冠脉造影结果,将178例患者分为冠脉复查结果正常组(支架置入处无再狭窄)和再狭窄组(支架置入处较邻近无狭窄处直径缩小50%)两组,与冠脉正常组相比,冠脉再狭窄组血浆CRP和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指标及药物服用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别;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Lp‐PLA2水平与冠脉再狭窄具有独立相关性,风险比为2.36(95%置信区间1.37~2.75,P=0.014)。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可能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相关。为今后开展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王光哲;王建国;段继源;乔艳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方法:156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VHR)78例和开放性手术组(OVHR)78例,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感染率、血肿发生率、鼓肚发生率、疝复发率、戳口疝发生率、再次手术率等指标。结果:LVHR组手术部位感染率(8.97%)明显低于 OVHR组(51.28%)(P<0.05);戳口疝发生率LVHR组(3.84%)高于OVHR组(0%)(P<0.01);再次手术率LVHR组(2.56%)低于OVHR组(6.14%)(P<0.05);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LVHR组(2.56%)低于OVHR组(19.2%)(P<0.01)。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可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率,但有较高的戳口疝发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瘦素、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立楠;刘晓娟;王静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瘦素、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 O S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体检健康、月经正常的120例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指标、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的体重指数、腰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值明显较高(P<0.05);两组空腹血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瘦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与瘦素值呈现明显正相关性,与脂联素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而瘦素与脂联素也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PCOS患者多存在瘦素、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异常,其中血清高瘦素与低脂联素水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宋晓文;余静;钟欢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案较多,传统的方法为开腹取石[1],但由于创伤大,逐渐被微创技术所替代。近年来使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结石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单用时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三镜联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将微创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管如此,胆漏、胆道出血、T管脱落等并发症仍时有发生[2]。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实行围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 经颈外静脉置入 PICC的穿刺技巧与护理体会

    作者:左名秀;喻芬;张迎明;马李娜;王凤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6年INS编写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指出PICC穿刺部位是贵要静脉、头静脉和正中静脉[1]。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上肢血管不适合穿刺或穿刺失败的情况下,颈外静脉穿刺为需要PICC置管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新途径。我院于2011~2013年采用经颈外静脉置入 PICC导管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rt-PA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

    作者:牛康娜

    溶栓是目前治疗脑梗死为有效的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能诱导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溶解血栓,快速改善脑梗死区域微循环,减少局部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功能损害[1]。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为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三氧化二砷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高静;陈蓓蕾(综述);董昌虎(审校)

    三氧化二砷是中药砒霜的重要成分,目前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除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外,与其他药物协同应用于骨髓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亦有一定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V EG F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等多种机制起到抗肿瘤作用,亦可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临床治疗。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对比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涛;杨禹娟;阮之平;南克俊;姚煜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对比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9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脂质体(175 m g/m2 d1)联合卡铂(300mg/m2 d1)治疗组(30例)(LP组)和吉西他滨(1000mg/m2 d1,8)联合卡铂(300mg/m2 d1)治疗组(29例)(GP组),21d为一个周期。结果:LP组和GP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0.0%和27.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3%和72.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L P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和皮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GP组。LP组和GP组PFS分别为8.0个月和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对比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疗效可靠,耐受性好。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和振芬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第三产程时间:观察组3.12±1.17min ,短于对照组的5.46±1.89min(P<0.05);产后2h及24h出血量:观察组(321.03±112.41ml,376.33±141.09ml)少于对照组(469.32±176.42ml,534.64±201.53ml)( 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6.45%,低于对照组的29.03%( P<0.05);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观察组11.23±2.63 g/L ,小于对照组的16.98±3.87 g/L(P<0.05)。观察组APTT30.32±7.21s ,PT 13.03±5.21s ,TT18.14±4.78s ,Fg 4.73±1.26g/L ;对照组APT T31.04±7.19s ,PT12.87±5.09s ,TT17.86±4.83s ,Fg 4.85±1.31g/L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过程中出现腹泻1例,血压升高1例,恶心2例,面色潮红1例;对照组用药过程中出现腹泻2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3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够缩短第三产程,减少患者出血的发生,不增加不良反应,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 鹿瓜多肽、丹参酮Ⅱ A 联合DMARDs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世梅;王黎明;陈继正;李铭;陈艳秋;石军;钟占强;汤慧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丹参酮ⅡA联合DMARDs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5mg口服,2次/周,来氟米特10mg 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40mg ,鹿瓜多肽注射液24mg静滴,1次/d ,连用7d;1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DAS28评分及HA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炎性指标CRP、ESR均有改善,在改善CRP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ESR指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RF、抗CCP的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瓜多肽、丹参酮ⅡA联合DMARDs治疗RA效果优于单用DMARDs药物,能明显改善临床活动度及降低CRP水平,说明其可以阻止炎性介质释放,对关节滑膜的抗炎起着明显作用,缓解了关节肿痛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 尼可地尔对PC 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迎;张敏;宁小康;郭颖强;武向阳;杨志偲;王坤锋;畅辉;岳黎明;罗文平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尼可地尔(欣地平)5mg ,每日3次口服,1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明显降低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校正的QT 离散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用于PCI术后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安全、有效。

  • 槲皮素治疗 HPV 阳性患者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冯艳红;张炳婕;李勤;师帅

    目的:探讨槲皮素治疗 HPV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 HPV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槲皮素组使用槲皮素3g阴道给药,隔日1次,连续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干扰素组使用奥平栓6g阴道给药,隔日1次,连续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空白对照组常规阴道擦洗清洁,隔日1次,连续7次为1疗程。3月后复查HPV和TCT。结果:槲皮素组H PV转阴29例,转阴率为72.5%;干扰素组H PV转阴28例,转阴率为70%;空白对照组转阴12例,转阴率为30.0%;槲皮素和干扰素治疗后转阴率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槲皮素组和干扰素组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组细胞学转阴19例,转阴率为95%;干扰素组细胞学转阴9例,转阴率为45%;空白对照组细胞学转阴8例,转阴率为40.0%,槲皮素转阴率高于干扰素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槲皮素治疗宫颈HPV感染,疗效肯定,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邱正国;刘文雄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90例,年龄22~36岁,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分别在胎儿娩出即刻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地佐辛+咪达唑仑及同量生理盐水。监测各组产妇入室时(T 0)和注射地佐辛、芬太尼、咪达唑仑或生理盐水后5min(T1)和30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 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颤、宫缩痛、牵拉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进行遗忘程度评定。结果:注射药物不同时间点,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和地佐辛与生理盐水在镇静评分和MAP、HR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拉反应、寒颤、宫缩痛、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遗忘程度评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的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复合地佐辛(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都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抑制牵拉反应和减少不良反应和不良记忆的作用,但是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副作用更大。

  • 羟考酮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熊虹飞;李思远;刘鸿涛;雷丹;刘圆;吴刚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 )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ST组),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QT 组)。镇痛泵配方:ST组1μg/kg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托烷司琼10mg ;QT组1mg/kg羟考酮+酮咯酸氨丁三醇1.5mg/kg+托烷司琼10mg ,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BCS评级及各时段的按压次数;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及使用镇痛泵以外镇痛药的比率。结果:与ST组相比,QT组在术后4、6、12、24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BCS评级显著升高、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QT 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ST 组有3例患者使用镇痛泵以外的镇痛药,Q T组无一例使用。结论: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PCIA可有效的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拉米夫定联合激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覃源;李康慧;冷斌;李小红;曾凝;覃新芳;廉溪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激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连续12个月。治疗组25例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连续12月)治疗7d后加醋酸泼尼松正规治疗[1mg/(kg·d)],8周后规律减量。结果:治疗12月后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1.28±1.06g/d较对照组的1.91±1.13g明显减少(P<0.05);血浆白蛋白为39.64±5.12g/L较对照组的34.2±4.81g/L明显升(P<0.05);HBV‐DNA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激素对治疗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有较好疗效。

  • 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在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作者:牛晓丽;熊虹飞;刘鸿涛;赵红霞;吕俊林;王龙;张蓬勃

    目的:比较静脉泵注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啶在经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异物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开始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 ,泵注10min后改为维持量0.6μg/kg · h ;丙泊酚组(P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泵注丙泊酚5mg/kg · h。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 · min ,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肌松剂维持麻醉。分别在T0麻醉前,T1置入硬质支气管镜时,T2异物取出时,T3拔管前,观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 )值并采集血样检验血浆醛固酮指标。记录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D组在T1、T2两个时点的心率值高于P组(P<0.05);但两组的血压、BIS值和醛固酮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P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D组(P<0.05);P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在降低手术应激方面与丙泊酚相当,但右美托咪啶能够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烦躁的发生率。

  • 七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朝

    目的:比较七氟醚及异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患者86例,ASA 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3):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S 组和 I组均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075mg/kg ,芬太尼3μg/kg ,异丙酚2mg/kg ,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组采用吸入1~3%七氟醚,根据病情需要,静脉追加芬太尼3μg/kg ,异丙酚0.5mg/kg ,维库溴铵0.05 mg/kg ;I组采用吸入1~3%异氟醚,根据病情需要,静脉追加维持药物同S组。分别于麻醉前24 h、术后3 h、24h、48h时,采用M M 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术中心率变化,术后有无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心率在各时间点上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组间无差异(P>0.05),在术毕苏醒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及异氟醚对小儿的认知功能均无影响,七氟醚带有的香味及对气道的刺激小,更适合于小儿眼科麻醉。

  • 吉非替尼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上皮重塑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宋娇;马战平;刘大鹏;杨学敏;宋立强

    目的:观察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重塑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吉非替尼预防组(预防组)、吉非替尼治疗组(治疗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过碘酸‐雪夫特殊染色法、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气道中炎症细胞浸润水平、杯状细胞数量及上皮细胞凋亡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EGFR、EGFR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气道柱状纤毛上皮损伤脱落、杯状细胞数量增加的病理变化,吉非替尼预防组与治疗组的上述病理改变程度有所改善,以预防组改善为明显,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肺组织中p‐EGFR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哮喘组相比,预防组小鼠肺组织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表现出凋亡细胞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通过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哮喘气道上皮新生细胞凋亡的数量,从而达到一定抑制气道上皮重塑的效果,为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 茶多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p38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红霞;高滢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茶多酚对p38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6只雄性健康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 ,n=42),假手术组(PO ,n=42),茶多酚干预组(TP ,n=42)。经典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P组给予腹腔注射茶多酚200 mg/kg ,时间在全脑缺血再灌注结束之后,其余两组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入。各组均在再灌注后2、6、12、24、48、72h 处死大鼠,提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TUNEL 染色计算阳性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在海马CA1区PO组少量表达,IR组显著表达(P<0.05),TP组凋亡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介于IR组和PO组之间(P<0.05);与PO组比较,IR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TP组较PO组表达增强但较IR组表达减弱(P<0.05)。结论:茶多酚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p38蛋白活性,进而减少海马椎体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大鼠脑梗死模型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探讨

    作者:王辉;王蓉;何娅;陈松盛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清醒后即刻(D0)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MRI成像,术后24h(D1)再次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取脑行T TC染色。结果:手术组12只大鼠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缺损症状,DWI显示大面积或局限性的缺血损伤区域,10只大鼠 TTC染色可见程度不等的梗死病灶。相关分析提示D0时间点Longa评分、Garcia评分与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图计算的缺血梗死体积均无显著相关。D1时间点Longa评分、Garcia评分与根据 T TC染色计算的脑梗死体积均呈显著相关。结论:在大鼠MCAO模型超急性期神经行为学评分可靠性较差,术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性良好。

  • 5-氟尿嘧啶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 R作用的观察

    作者:庞苗苗;惠建荣;安瑞芳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对人绒癌细胞株JAR的体外作用。方法:采用M T T比色分析法,观察20、50、100μg/L 3种剂量的5‐Fu对人绒癌细胞株JA R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浓度5‐Fu作用于JA R细胞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5‐Fu能抑制JAR细胞的生长,并在一定时间及浓度范围内,表现出剂量依赖性,72h内5‐Fu浓度在25~100μg/L时抑制作用比较明显;②100μg/L的5‐Fu作用于JA R细胞72h后细胞抑制率达73.19%,作用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明显下降。结论:①5‐Fu对人绒癌细胞株JA 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72h内呈剂量依赖性;②5‐Fu抑制了人绒癌细胞株JAR细胞的增殖,细胞可能被阻滞于G0及G1期。

  • 蒺藜总皂苷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杜旭升;黄妙毅;刘志燕;李建英

    目的:探讨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蒺藜总皂苷组(G组)。每组分别在再灌120min时处死10只大鼠,留取右肺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Bcl‐2、Bax 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肺组织AI、Bax/Bcl‐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而预先给予GST T 干预后,G组均可以减弱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GS T T可通过下调Bax/Bcl‐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钠氢交换蛋白1抑制剂对脓毒症大鼠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威;杨薛康;杨国栋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蛋白1(NHE1)抑制剂对脓毒症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诱导心脏损伤。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治疗组,脓毒症治疗组大鼠注射钠氢交换蛋白1抑制剂卡立泊来德,于伤后12h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心脏损伤高于对照组,表现为LVEF值的降低和LDH、CK、CK‐MB值的升高;脓毒症治疗组大鼠较脓毒症组大鼠心脏损伤显著减轻,表现为 LVEF值的升高、LDH、CK 和CK‐MB值的降低。脓毒症组大鼠TNF‐α、IL‐6、MPO、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D、CAT 和GP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N H E1抑制显著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心脏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是抑制了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 黄芪甲苷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曹艳;何利红;孙赟;于泳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100μg /m l黄芪甲苷处理实验组细胞48 h ,之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T ransw 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黄芪甲苷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对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对细胞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的影响。结果: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胃癌细胞S G C790148 h后,细胞凋亡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M M P‐2和M M P‐9分子的m RN 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此外,细胞内的磷酸化ERK蛋白水平在黄芪甲苷处理后表达减少。结论:在体外黄芪甲苷能够通过减少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而发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的能力,而且其抑侵袭作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信号通路实现的。

  • 动脉全血标本和静脉血清钾离子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永兴;郭梅;雷燕

    目的:分析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清钾测定结果的差异及原因。方法: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和东芝TBA‐120‐FR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标本,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凝动脉全血和未抗凝静脉血清中的钾离子检测结果存在相关性,但抗凝动脉全血和抗凝静脉全血中的钾离子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由于检测标本的不同(血清和全血),导致动脉血血钾浓度显著低于血清血钾浓度(P<0.05),而与动静脉血无关。

  • 水通道蛋白1表达检测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席婕;刘晖;许珉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表达检测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份分泌性中耳炎组织标本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份健康人体中耳组织标本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结果:①研究组咽鼓管及鼓室黏膜厚度分别为(147.94±8.38)μm、(30.71±4.64)μm ,对照组咽鼓管及鼓室黏膜厚度分别为(30.70±3.58)μm、(20.55±4.40)μm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研究组鼓室黏膜、咽鼓管水通道蛋白1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5.58±13.65)、(140.05±12.45),对照组鼓室黏膜、咽鼓管水通道蛋白1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95.84±24.80)、(208.40±2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通道蛋白1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 西安市某部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及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认知和需求调查

    作者:赵薇;李芬

    目的:解西安市某部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和对围绝经期症状、性激素替代治疗(HRT )的认知和需求。方法:采用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量表及围绝经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西安市某部的462例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资料在Epi Data软件支持下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72岁,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为73.1%,其中以骨关节肌肉痛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可能与其职业因素、工作环境、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有密切关系。 HRT的应用情况占19.3%,只有不足二分之一的人同意使用H R T。结论:在450例被调查者中,392例在围绝经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相关症状,但缺乏对围绝经期常识的了解,并且对 HRT的应用较保守,因此需要从心里接受 HRT ,使围绝经期症状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和治疗。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