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殖系溶脲脲原体的研究

    作者:张秋养;马晓年;邱曙东

    溶脲脲原体是从人体中分离出的能自身繁殖的13种支原体之一.Shephard [1]1954年首先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中分离到类似肺炎支原体样微生物,因其培养所形成的菌落微小被称为T株(tiny strain).1974年国际支原体协会按其有脲酶,能分解尿素的特征,命名为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UU可感染各种哺乳类、鸟类及家禽等.有人从它们的上下生殖道及呼吸道粘膜分离出了UU.已发现UU至少有14个血清型,即1~10、K2、U24、U33和U26型,并发现UU与非特异性尿道炎(NSU)[2 ]、非淋菌性尿道炎、赖特综合征(Reiter's syndrome)[3]、前列腺炎[4 ] 、膀胱和肾脏结石、盆腔炎、关节炎和不育[5,6]等有关.并与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及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极大关系.由于UU是定植(colonization)在人类泌尿生殖系统中的常见微生物,UU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常被有力的证据所否定[7].

  • 胎膜早破早期干预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帆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早期干预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4720例产科住院并分娩病例,此期间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1.1%.在胎膜早破病例中选取破膜2~12 h内即干预的病例250例作为干预组,另外250例破膜24 h后未干预或者24 h后分娩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从500例胎膜早破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可知,足月胎膜早破396例,占79.2%,未足月胎膜早破104例,占20.8%,足月胎膜早破占比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3.8倍.干预组减少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产妇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增加顺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引产干预组顺产率和围产期母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 欣普贝生引产胎膜早破68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瑞丽;郭靖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头位引产的安全性及是否引起胎膜早破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和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足月单胎头位欣普贝生引产1626例,其中发生胎膜早破68例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足月单胎头位自发胎膜早破18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足月单胎头位欣普贝生引产总阴道分娩率为78.62%;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18%.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47.22%,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时/术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胎盘、胎膜送病理检查中,两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头位可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安全、可靠,极少引起胎膜早破的发生,阴道分娩率高,并可使缩宫素引产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 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

    作者:王兰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方法:收治胎膜早破患者82例,分为长程组(胎膜早破时间≥12 h)和短程组(胎膜早破时间<12 h),每组41例.两组患者给予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确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C反应蛋白之间的联系,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结果:长程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短程组,同时长程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也高于短程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时间与血清C反应蛋白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同时伴随着胎膜早破时间的延长,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概率也会有所提升.

  • 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胎盘病理的关系

    作者:徐阳;高雨农;董悦;吴北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胎盘病理的关系,寻找对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无临床感染症状的足月孕妇67例,分娩时取静脉血测定IL-6水平,同时将胎盘、胎膜和脐带送病理检查.结果22例有绒毛膜羊膜炎,45例无绒毛膜羊膜炎;有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血清IL-6水平平均为10.34 ng/L(0~839.60 ng/L),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的平均水平2.51 ng/L(0~527.50 ng/L,P<0.01);血清IL-6水平与是否临产不相关.结论足月孕妇血清IL-6水平的升高与胎盘炎症密切相关,故有望成为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指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作者:李淑芬;李香芹;马玉莲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产科常见病,妊娠期更为常见,可导致一系列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包括早产、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鹅口疮、皮肤真菌感染等[1].严重影响着围生期母儿健康.而妊娠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医患双方对其妇科检查、化验及用药均有一定程度的顾虑,致使多数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我们于2006-2010年对210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病理改变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

    作者:杜红雁;韩香;张莉;张海雁;张瑜

    目的 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病理改变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分娩且胎盘、胎膜及脐带完整送病理检查的病例共5 810例,其中胎盘病理检查诊断为HCA的898例,总体阳性率为18.3%.回顾所有病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分组,其中病例组(感染新生儿)308例、对照组(非感染新生儿)120例,将新生儿的出生方式、性别、胎龄、临床感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其胎盘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428例新生儿中早产儿39例(39/428,9.1%),小于胎龄儿21例(21/428,4.9%),剖宫产111例(111/428,25.9%).308例感染新生儿中败血症104例、化脓性脑膜炎16例、感染性肺炎78例、感染性肠炎34例、尿路感染18例、皮肤感染58例.胎盘病理检查诊断早期HCA 40例(病例组18例,对照组22例),中期HCA 104例(病例组88例,对照组16例),晚期HCA 183例(病例组172例,对照组11例).中-晚期HCA易见于早产儿,其孕晚期B族链菌筛查阳性率及出生后血培养阳性率明显更高(均P <0.05);中-晚期HCA患儿具有相对高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均P<0.05);中-晚期HCA、脐带炎与合体细胞结节增生与新生儿感染明显相关(P<0.05),而局灶绒毛炎、绒毛小叶血栓形成以及绒毛纤维素沉着与新生儿感染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HCA患者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仅靠胎盘病理检查发现,易漏诊,与胎儿感染以及新生儿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详细的胎盘病理检查对于诊断围产儿感染意义重大.

  • 宫内感染的预测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刘尊杰;邹丽颖

    宫内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羊膜腔而导致羊水、绒毛膜及羊膜、胎盘及胎儿的感染。研究报道国外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10.5%,国内为0.67%~5%[1]。宫内感染可导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同时也是早产、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损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脑损伤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宫内感染的金标准是胎盘病理和细菌培养,但产后数日该两项检查结果方可获得,且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因此,寻找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指标至关重要。本文就宫内感染诊断相关的临床指标、分子标志物、PCR 等综述如下,以利于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宫内感染。由于细菌性宫内感染和病毒性宫内感染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叙述细菌性宫内感染的预测诊断。

  • 血清β-hCG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敏;田春芳;骆海娟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20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其中,单纯胎膜早破组106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94例,另选取同期正常足月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娩前1h,抽肘静脉血3ml,离心后,分别测定血浆β-hCG水平,产后留取胎膜及胎盘组织,行病理检查是否有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20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106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者94例,胎膜早破组血清β-hCG中位数为49 810.56 IU/L,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为18 762.48 IU/L,正常组均值为7 806.17 IU/L,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正常组与胎膜早破组曲线下面积为0.82,胎膜早破组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曲线下面积为0.84,均大于0.5,即血清β-hCG诊断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均有一定临床价值.结论 血清β-hCG的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方面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 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与妊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明瑜;张璐

    目的 探讨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与妊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早产及胎膜早破孕产妇90例及正常足月分娩孕产妇40例,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终止妊娠前外周血和羊水中sHLA-G的水平,同时对其产后胎膜行病理检查,判断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通过对产后胎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共检测出绒毛膜羊膜炎患者54例(研究组),另外76例无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羊水中sHLA-G的水平均值为79.38 ± 19.08 U/ml,显著高于对照组(43.77 ± 14.0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外周血中sHLA-G的水平研究组平均为45.98 ± 10.05 U/ml,亦显著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28.66 ± 10.88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时,羊水和血清中sHLA-G水平均升高,这提示sHLA-G可能参与羊膜腔感染的宿主免疫反应调节,血清中sHLA-G水平可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情况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分析

    作者:颜蓉;陈秀堂;杨青;王丹;涂飞霞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及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观察组1,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观察组2,同期正常足月孕妇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LBP和IL-6水平. 结果 观察组1和观察组2血清LBP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血清LBP和IL-6水平高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孕妇绒毛膜羊膜炎的感染率分别为25.0%、36.3%高于对照组3.8%;胎膜早破患者中,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LBP和IL-6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Ⅱ级和Ⅲ级孕妇血清LBP水平高于绒毛膜羊膜炎Ⅰ级(P<0.05),绒毛膜羊膜炎Ⅲ级孕妇血清LBP水平高于绒毛膜羊膜炎Ⅱ级(P<0.05). 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LBP和IL-6水平升高,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LBP和IL-6水平升高更显著;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LBP水平升高,且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程度有关.

  • 未足月胎膜早破母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H BD-2与PCT和CRP水平变化对HCA诊断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瑞岩;李静;张锡峰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体感染外周血中β2防御素(HBD-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于鉴别诊断绒毛膜羊膜炎(HCA)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月医院产科就诊的110例PPROM 患者,根据产后胎盘组织学检测结果分为HCA组42例、非HCA组68例,另选40例正常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HBD-2、PCT、CRP水平,并探讨三类指标诊断 HCA的价值.结果 HCA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显著的高于非 HCA 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 HCA 组的血清HBD-2、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CA组的血清 HBD-2与PCT 及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HBD-2的诊断灵敏度或特异度均>80%,其诊断学价值明显高于单纯CRP或者 PCT等指标.结论PPROM 母体外周血中 HBD-2、PCT、CRP水平升高,HBD-2鉴别诊断 PPROM 并发 HCA 的价值高于 PCT、CRP.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翟洪波;史金凤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产科住院的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6例足月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孕妇血清中MMP-9和C-RP浓度,研究组根据病理学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将其分为羊膜炎亚组(24例)与非羊膜亚炎组(41例).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密切,研究组绒毛膜羊膜炎占36.90、对照组占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MMP-9分别为(465.21±101.38)和(296.72±90.14) ng/L,而两组中的C-RP分别为(8.54±0.49)和(4.45±0.52)mg/L,研究组MMP-9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羊膜炎亚组中MMP-9和C-RP的水平在入院时与非羊膜炎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中的MMP-9在破膜12、48 h及临产(或剖宫产)前分别为(302.48±87.54)和(254.77±90.23)ng/L、(396.72±88.32)和(304.72±82.48) ng/L及(497.47±92.64)和(402.25±87.37)ng/L,羊膜炎亚组均显著高于非羊膜炎亚组.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MMP-9浓度有助于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预防远期并发症有一定价值;联合监测血清MMP-9和C-RP浓度可能在判定PPROM的终止妊娠时机上有很大意义.

  • C-反应蛋白、新蝶呤水平与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岚;胡志英

    目的 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新蝶呤(Np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40例为试验组;同期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4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入院后抽取静脉血3 ml,胎盘娩出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CRP、Npt水平.结果 试验组孕妇血清CRP(4.55±1.72)mg/L和Npt(15.06±5.05) nmol/L,均高于对照组(3.14±1.16) mg/L和(10.29±3.96) nmol/L(P<0.05);试验组孕妇血清CRP和Npt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r=0.346,P<0.05);两组80例孕妇胎膜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38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9例),血清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2.38%,而Np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和61.90%.结论 孕妇血清中CRP和Np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足月胎膜早破有相关性,通过检测孕妇血清CRP和Npt水平间接反应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和宫内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

  • 多项血清因子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预测中的意义

    作者:狄君平;郑美云;吴婷婷

    目的 探讨血清IL-6、IL-8与TNF-a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医院收治的52例胎膜早破孕妇终止妊娠时血清IL-6、IL-8、TNF-a进行检测,产后取胎膜组织做病理检查;选择同期正常足月妊娠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产后胎膜早破组45例胎膜病检确诊为绒毛膜羊膜炎,其血清IL-6、IL-8、TNF-a水平分别为(521.1±237.2)、(740.6±258.5)、(676.2±295.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3.3±153.7)、(560.3±185.2)、(442.4士289.6)pg/ml,并且其严重程度与IL-6、IL-8、TNF-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IL-8、TNF-a水平明显增高,其含量与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

  • 孕妇细菌性阴道病与羊膜腔感染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丽娜;范琦慧;江静逸;吴瑞瑾

    目的:探讨孕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 )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对BV正规治疗,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医院产检诊断为BV并在医院分娩的孕妇355例,将其分为A组115例未治疗的孕妇与B组正规治疗的孕妇240例,对其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羊水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13例,发生率11.3%,羊水培养阳性率5.2%;B组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8例,发生率3.3%,羊水培养阳性率1.7%;A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羊水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羊水培养共检出1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4株、阴道加德纳菌3株、类杆菌、消化链球菌、动弯杆菌各1株。结论孕晚期细菌性阴道病增加羊膜腔感染的发生率,正规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能使羊膜腔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荟萃分析

    作者:严昕玥;徐若霆;刘慈娣;钟梅;黄启涛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不良妊娠结局(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大电子数据库,查找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5月.对纳入的文章进行质量评价,计算加权平均数(Mean 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95% CI),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2个研究,共3 742例研究对象.其中,绒毛膜羊膜炎纳入2个研究,共828例研究对象;早产纳入3个研究,共387例研究对象;子痫前期纳入7个研究,共2 52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NLR较健康组显著升高.其中,绒毛膜羊膜炎组的NL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5,MD=5.79,95% CI:2.53 ~9,06);早产组的NL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MD=1.29,95%CI:0.46 ~2.12);子痫前期组的NL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MD=1.53,95% CI:1.00~2.07). 结论 NLR升高可能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相关.

  •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与新生儿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志英;黄海妮;李卫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发生的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疾病的关系.方法 将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孕足月胎膜早破分娩胎盘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64例为观察组,病理证实无胎盘胎膜病变67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早期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情况.结果 两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发生病理性黄疸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早期败血症、HIE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疾病有相关性, 胎盘病理诊断对新生儿发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绒毛膜羊膜炎的致病菌及药敏分析

    作者:陈磊;刘朝晖

    目的 探讨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发病特点、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行宫腔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阳性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敏感组(53例)和耐药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结果 78例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3.8%)、B族链球菌(22.5%)、金黄色葡萄球菌(15.0%)和粪肠球菌(15.0%).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类耐药率56.5%(105/186),头孢类耐药率24.2% (44/182);喹诺酮类耐药率32.0% (39/122),氨基糖甙类耐药率29.8%(37/124).敏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9±1.5)d]较耐药组[(4.2±1.8)d]更短(P=0.034),两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78例患者均应用广谱抗生素,新生儿感染19例(24.4%),产褥感染11例(14.1%).两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4、0.607).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应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应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更短.

  • 快速脯氨酸氨基肽酶与唾液酸酶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俊梅;杨文东;杨进国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于阴道微生态环境菌群与分泌物生化性质变化所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感染率为15%~50%[1],有近半数患者可无症状且治疗后易于复发.在妇科BV 会引起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双侧输卵管阻塞而致不孕等;在产科BV 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新生儿感染等,故对细菌性阴道病及早做出诊断和进行治疗非常重要.BV诊断的金标准是Amsel临床诊断标准(简称Amsel)[2].但在临床实践中操作较为繁琐,影响因素较多,且阳性标准难以统一[3].为此,我们采用美国PIP Test Card技术和BV Blue快速诊断试剂,分别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脯氨酸氨基肽酶(PIP)及唾液酸酶(Sialidase)的活性,并与Amsel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B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34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