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联合应用泼尼松苯海拉明预防碘造影剂过敏48例

    作者:高学霞

    碘剂过敏常是心内科介入治疗的障碍.进口碘造影剂优维显过敏者虽少,但价格昂贵.国产造影剂碘海醇在临床应用中虽然碘过敏试验阴性,但介入治疗过程中仍有严重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文献报告此类非离子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为0.4%~22.8%[1].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大剂量泼尼松联合苯海拉明预防碘造影剂过敏取得初步成功,现报道如下.

  •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40例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明拴;于静;陈绍宇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很高,5年病死率约5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缺血性心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化等有关,同时伴有一系列广泛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及生化代谢改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已有研究表明,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13例治疗分析

    作者:邢淑惠;张卫忠;刘是;王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虽然少见,若处理不当,可致视力丧失,甚至导致摘除眼球的严重后果,应充分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欧莱)用于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芳年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把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欧菜(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用,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25%硫酸镁湿敷,经临床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小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锡铎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脑梗死1 386例,其中小脑梗死60例,现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 268例脂肪肝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锋仓;景蕴华;白丽萍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门诊就诊患者中及门诊体检人群中发现脂肪肝患者268例,汇总其相关结果,发现脂肪肝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关,报道如下.

  • 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脑电图分析

    作者:曹晓澜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对本县精神病院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未服药或停药1年以上,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3例患者进行脑电图分析,男24例,女29例,年龄17~66岁,平均38.7岁;病程1个月至11年,平均3.2年.选择同期未服药的神经衰弱患者,符合CCMD-2-R神经衰弱诊断标准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6~68岁,平均36.6岁.病程1个月至13年,平均3.8年.两组体格检查均无异常.

  • 脑电图对散发性脑炎28例诊断价值

    作者:许维春;马德林;李亚娟

    散发性脑炎(散脑),尚缺乏可靠的客观检查手段,其脑电图(EEG)的阳性率较高.现将我院2003~2005年3年来临床诊断为散脑的28例EEG改变,报道如下.

  • 绝经后阴道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海虹;刘晨;贺同强

    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又称绝经后出血,是指自然绝经1年后发生的阴道出血,多数为不规则少量出血或白带带血丝及接触性出血,是中老年妇女就诊的主要妇科症状之一.本文对陕西省妇幼保健院2005年1~12月收治的PMB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 561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张红秋;于燕

    资料与方法1 菌株构成与来源 全部资料来自省中医院和西安市红会医院2005年微生物室从住院病历中分离的致病菌和药敏结果,采取回顾性分析.

  • 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观察

    作者:邹延红;冉蓉;孙继芬

    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充分镇静,通过镇静的治疗可提高患者对气管内插管的耐受,有利于机械通气,还可以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抗焦虑作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已广泛应用于ICU患者的镇静,我们选择机械通气患者用咪唑安定、异丙酚、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进行对比评价,现报道如下.

  • 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作者:付剑侠;田辉;景彦明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亦受到人们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在治疗过程中,因严重缺氧致ACS的病例已不少见.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遇到此类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 MTC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腋臭40例

    作者:韩慧霞;徐英;赵爱见;孙丽霞

    我科于2002~2005年应用南京启亚微波科技公司生产的MTC-4型微波手术治疗仪及针芒状辐射探头治疗腋臭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汗腺 微波
  • 急性重症肺栓塞18例溶栓治疗

    作者:张平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临床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肺血管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往往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造成较高的误诊率,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对于不能及时诊治的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其病死率可达30%,在美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死于APE[1].急性重症肺栓塞(Acute serious pulmonary embolism,ASPE)是指临床表现为心搏呼吸骤停、休克、晕厥、严重呼吸困难及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的急性病例[2].ASPE患者一旦发病若诊断抢救不及时可引起较高的病死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抢救的18例ASP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和抢救措施,并加以总结,现报道如下.

  • 半面翻揭在鼻中隔大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尤小东;倪炳华;钮冠祎

    鼻中隔穿孔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手术入路有多种,如:前鼻孔径路,鼻翼切开径路,前鼻孔蝶形切开径路,鼻内窥镜等,但手术成功率不高,曾经有报道手术成功率只有30%~70%[1],其中手术暴露不佳是原因之一.面中部翻揭术主要用于鼻腔鼻窦病变范围较大的疾病治疗,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因次被广泛开展[2].半面翻揭是面中部翻揭术的一种变通,本文着重探讨半面翻揭在鼻中隔大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杜习智;王豫辉;董根山;王爱风;孟宪丽;李瑞敏;王留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8h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uicRead法分别测定二组血浆中治疗前、治疗4周时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健康组).结果:ACS患者CRP、TNF-a、IL-6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CRP、TNF-a、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早期患者血浆CRP、TNF-a、IL-6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 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与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宝澄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EH患者42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进行研究,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EH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1例)和微量蛋白尿组(21例)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清CRP、TNF-α、胆固醇、甘油三酯、肌苷、空腹血糖等,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各组CRP,TNF-α与对照组相比,两组EH患者的CRP,TNF-α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CRP、TNF-α与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其他参数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表明,EH患者CRP与病程、体重指数、高血压脉压、血肌酐、甘油三酯、UAER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TNF-α与年龄、病程、高血压脉压、体重指数、血肌酐、UAER呈正相关(P<0.05),而与其它检测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CRP和TNF-α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发展.

  • 水蛭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lβ和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健芬;董少龙;窦维华;胡跃强

    目的:观察水蛭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lβ和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水蛭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对照组、水蛭注射液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规定时间取脑标本,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再灌注3h后脑组织TNF-α、IL-lβ和ICAM-1含量明显升高,水蛭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脑组织TNF-α、IL-lβ和ICAM-1含量(P<0.01~0.05).结论:水蛭注射液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lβ和ICAM-1的表达,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影响的研究

    作者:何娅;冯建军;陈松盛;李醒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脑梗死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0~2005年我院老年神经病科及神经内科既往有同侧TIA的脑梗死患者98例,并对有同侧TIA的脑梗死患者根据TIA发作持续时间分为<10min(26例)、10~20min(38例)及>20min(34例),并选择同期住院无TIA的脑梗死患者102例进行病例对照观察.在入院及病程一月时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程一月时进行预后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无差异(P>0.05);入院及病程一月时,无TIA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近期预后与TIA持续时间在10~20min的脑梗死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TIA持续时间<10min及>20min的脑梗死患者无差异(P>0.05),且TIA持续时间在10~20min之间与<10min、>20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

  • 钼靶立体穿刺定位活检对无体征乳腺癌的诊疗价值

    作者:宋张骏;马清涌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立体穿刺标记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35例钼靶X片上有可疑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X线立体定位下穿刺病灶并用金属导丝标记,标记后根据导丝位置切除病灶,并进行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后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果:35例中12例(34.0%)为乳腺癌,均行改良根治术;23例(66.0%)为良性.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报告结果一致.结论:乳腺钼靶立体穿刺标记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方法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同种异体巩膜修补鼓膜穿孔

    作者:程杰;胡彬彬;向和平;杨瑾;张绪刚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巩膜移植物修补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鼓膜穿孔117例,以同种异体巩膜为移植材料,采用内植法行鼓膜成形术.结果:鼓膜穿孔Ⅰ期愈合106例,移植物脱落4例,移植物与鼓膜残边之间留有裂隙7例.术后3月纯音测听示愈合患者的平均听阈降低25dB HL以上.结论:同种异体巩膜为修补鼓膜穿孔较理想的材料.

  • 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外科治疗(附56例报告)

    作者:张文立;陈子英;石凤梧;刘苏;刘林力;陈立华;赵宏

    目的:探讨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5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下,缝合二尖瓣裂及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其中合并双孔二尖瓣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3例,肝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0d内)2例,病死率3.58%,发生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术后54例随访2月至19年,无晚期死亡,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可使患者得到满意的疗效.

  • 卡维地络联合血脂康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刘安民;王大冰;韩玉娟;张晓媛;闵祥兰

    目的:探讨卡维地络联合血脂康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WHO/ISFC的DCM诊断标准收集1998年5月至2004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DCM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全部DCM患者先予基础治疗(常规应用强心、利尿、ACEI、硝酸酯类药物)3月,待病情完全稳定后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卡维地络3.125mg,2次/d,持续2周,无明显不良反应加量到6.25mg,2次/d;血脂康0.6g,2次/d.两组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1周内及6月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记录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QTd、LAED、LVEF、LVESV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纽比较,经6个月治疗HRV(特别是SDNN)均显著升高(P<0.01),QTd减少(P<0.01),心功能得到改善,且SDNN增加与LVEF增加呈正相关性(r=0.56,P<0.01),与LVESVI呈负相关(r=-0.57,P<0.01),与LAED呈中度负相关(r=-0.49,P<0.01).结论:卡维地络联合血脂康可有效提高DCM的HRV,降低QTd,改善心功能,并能改善心室重塑.

  • 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一氧化氮系统和ICAM-1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贾俊海;陈素仙;陈永昌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RIP)后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35只,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MIR组、RIP+MIR组,后两组又分为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120min等三个时相.取缺血心肌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mRNA表达水平,检测血清(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进行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结果:与Sham组比较,MIR组和RIP+MIR组再灌注各时相ICAM-1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与MIR组再灌注对应时相比较,RIP+MIR组ICAM-1 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MIR组缺血30min时相与Sham组相比NO、NOS无差异,再灌注后NO、NOS开始下降,随时间延长,NO、NOS逐渐减少.与MIR组再灌注对应时相比较,RIP+MIR组NO及NOS均显著增加.缺血后再灌注时随时间延长,PMN数量逐渐增加,缺血预处理干预后PMN数量显著下降.结论: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时有大量PMN浸润,与心肌损伤关系密切.ICAM-1参与介导了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漫润和MIR的发生、发展,RIP通过减少ICAM-1 mRNA表达水平减轻MIR所致的心肌损伤.RIP通过增加NO,减少PMN浸润减轻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心肌保护作用.

  • 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

    作者:王永红;孙超峰

    目的:探讨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住院NQMI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①收集到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NQMI,其中ST段抬高型11例(占36.7%)给予早期的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非ST段抬高型19例(占63.3%)早期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28例(占93.3%)康复出院,2例(占6.7%)死亡.②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差异,且ST段抬高型的CK-MB(138±12u/l)、cTnI(1.24±0.10ng/ml)较非ST段抬高型的CK-MB(80±20u/l)、cTnI(0.52±0.05ng/ml)显著升高(P<0.05).结论:依据ST段是否抬高对NQMI分类有助于决定早期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 重型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彦;步金梅;梁禹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护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12h内入院,GCS评分<9分.患者均行开颅标准大骨辩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护颅内压.对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的病例,及时复查CT并加强降颅压处理措施或手术清除继发血肿及挫伤脑组织.结果:颅内压为0~10mmHg的患者10例,其中存活9例,死亡1例;颅内压为10~19mmHg的患者15例,其中存活11例,死亡4例;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患者15例,7例降至20mmHg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颅内压始终为20mmHg以上的患者8例,全部死亡.4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存活者平均颅内压为9.41±3.83mmHg,死亡者平均颅内压为27.13±6.17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使颅内压水平上升,对患者预后结果不利,及早监测颅内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积极处理、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

  • 原发性高血压133例脑卒中后血压变化及其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

    作者:高海燕;孙超峰

    目的:观察13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化与发生脑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将133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入院后未经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可自动恢复正常者,B组为经过或未经过药物治疗而血压一直不能恢复正常者,并将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血压自动恢复正常者占23.3%;②A组中发生脑卒中的部位多为基底节区.结论:①未经降压药物治疗,有部分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可恢复正常;②基底节可能存在升压区.

  • 大黄、地塞米松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三放;杜立峰;朱新业;杨杰;刘红梅

    目的:研究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采用冷拘束制成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大黄干预组、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20只,分别观察胃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干预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与正常组相同,大黄联用地塞米松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结论:实验表明地塞米松并不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而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 可吸收螺钉加粗丝线治疗髌骨骨折38例

    作者:赵光辉;王民;杨益民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方式.方法:选择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共38例闭合性髌骨骨折,男26例,女12例,左侧16例,右侧22例,用两枚长度不等可吸收螺钉加粗丝线固定,同时用石膏托固定下肢2周.结果:术后2周开始部分功能锻炼,5周后膝关节功能达0~90度,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24个月,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该方法固定效果好,容易操作,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同时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 血液病患者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变化

    作者:王燕霞;魏绪仓;赵文理;翟欣辉;邢佩倪;李梅生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病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C)数量及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APAAP桥联标法测定NKC数量;MTT法检测NKC活性.结果:白血病组NKC数量及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白血病缓解后NKC数量、活性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复发时再次下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NKC数量、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略高于白血病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NKC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而NKC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NKC数量和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急、慢性病例之间无差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组NKC数量正常,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IHA缓解后活性接近正常(P>0.05).结论:NKC变化可反映体内免疫功能状态,其检测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视神经挫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程新梁;管怀进;陆志荣;张天一;鄂群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兔视神经(ON)挫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逐级暴露钝性分离钳夹视神经法建立兔视神经挫伤模型,并向玻璃体腔内注入NGF-β1μg(右眼,治疗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0.1ml(左眼,对照组).挫伤后2周、4周时分别用光镜、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视神经的改变并作视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兔视神经挫伤可使RGCs数量减少,表现出细胞坏死、凋亡的特征.视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轴突较正常稀疏,部分轴突明显肿胀、空泡变性,轴突与髓鞘间有腔隙形成,髓鞘结构紊乱,出现板层分离.NGF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RGCs、视神经纤维的退变较轻,数量较多,神经纤维有再生现象.同时发现治疗组4周比2周的神经纤维计数明显减少.结论:N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轴突的变性坏死,从而阻断因轴突变性而激发RGCs死亡,并促进视神经纤维的再生.

  • 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李忠银;许晓云;王矩伟;白广海;王恒亮;司定然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RB)缬沙坦联合应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1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植入裸金属支架.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服用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术后6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计算机定量测定冠脉病变的直径狭窄程度(QCA).结果:联合治疗组(n=39)参照血管直径与对照组(n=42)比较无明显差异,支架段血管直径差异明显(2.22±0.21mm vs 1.83±0.25mm,P<0.05).血管直径减少指数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50±0.16mm、0.91±0.11mm,P<0.01.联合治疗组再狭窄率(15.4%)及再介入率(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21.4%,P<0.01).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干预可降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积伦;高爱红;田燕妮;朱彩霞;李军朋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对左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0~60 mg/d)组和卡托普利(75~150 mg/d)组,对高血压2级患者两组均加用氢氯噻嗪片12.5 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均测量血压、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的舒张压下降更显著,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有显著下降,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抑制左室重构.

  •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归真;宗时春;王应鹏;赵雪红;席芳娴;杨燕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差别,以指导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老年与95例非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非老年组吸烟多,白细胞计数高,肌酸激酶高,血脂高(P<0.05~P<0.01);②老年组女性多,溶栓少,心率快,脉压大,心肾功能差(P<0.05~P<0.01).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在防治AMI方面重点不同.

  • 短PR间期综合征患者的食管电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覃绍明;邓金龙;林英忠;覃丽萍

    目的:探讨短PR综合征PR缩短的电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具有短PR(PR<0.12秒)和QRS波正常的15例患者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并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15例短PR患者能保持1∶1房室传导之快S1S1频率,均≥200次/min.S1R间期均≤200ms,其中11例S1R随着心房起搏频率增快,间期有所延长,但延长值≤70ms,4例S1R长度固定不变.3例S2R跳跃延长≥70 ms,其中1例有心房回波,1例发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ERP平均值<250 ms.与对照组相比S1R、S2R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缩短的原因是由房室结的解剖或电生理特性所决定的,短PR与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无关,但心房扑动、颤动时,可引起极快的心室反应.

  • 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

    作者:张伟峰

    目的:探讨覆膜内支架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在电视透视下对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进行覆膜内支架置入.支架设计成双喇叭状,并上下两端超出瘘口至少3cm.结果:全部病例均置入成功,术后恢复正常进食.结论:覆膜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有效的方法,其疗效确切,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影响

    作者:刘艳明;王雪芳;张晓云;葛赋贵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心脏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大除极速率(Vmax),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D50),90%复极化时间(D90)以及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大除极速率(Vmax)与自发电活动频率(HR).结果:①用0.5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HR)显著下降(P<0.01);②用1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5),动作电位时程(APD)及50%复极化时间(D50)升高(P<0.05),自发电活动频率(HR)显著下降(P<0.01);用1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对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效应影响并不明显.③用5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电生理活动减弱或消失;用5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5),动作电位时程(APD)及50%复极化时间(D50)升高(P<0.05).④用10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5),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升高(P<0.01),50%复极化时间(D50)及90%复极化时间(D90)升高(P<0.05).结论:普罗帕酮能抑制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0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下降.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探讨

    作者:唐修学;李敬权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不同病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6例不同病情患者(下称手术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后72hGlasgow昏迷评分变化及并发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并与传统内科治疗组(下称内科组)对比.结果:治疗后在中型及重型患者手术组Glasgow评分高于内科组(P<0.01);中型患者手术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组(P<0.01);重型患者手术组的病死率低于内科组(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P<0.01);中、重型患者,手术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内科组,而极重型患者高于内科组(P<0.01);在极重型患者,两组病死率及Glasgow昏迷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中、重型患者临床疗效好,对极重型疗效差,应选用其他术式及综合治疗措施.

  •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作者:赵建华

    目的:探讨老年南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29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按PP值大小分为PP1组56例:PP50~60mmHg,PP2组61例:PP61~70mmHg,PP3组63例:PP71~80mmHg,PP4组49例:PP≥81mmHg,四组.分别比较个组间所测量数椐的均数值.对入选患者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U)、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随着PP值的增大,EF%,E/A,LVED的参数逐渐下降,而LVMI、LVPWD参数逐渐增加,再不同的PP组中CCr随着PP值增加而逐渐下降,MAU则随着PP值的增大而增多.结论: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而且与PP值有关.

  • 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在胸痛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建友;朱健华;倪隽;沈荣春;刘才旺;吴晓晖;盛红专;杨春兰;鞠少卿;王惠民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心原性胸痛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91例急诊胸痛病人,分为ACS组(胸痛<6h)、AMI组(胸痛>6h).分别测定IM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记录ECG.结果:ACS组(胸痛<6h)、AMI组(胸痛>6h)IMA区间范围分别为84.6±4.2ABSU/ml,81.9±2.4ABSU/ml,与健康对照组62.0±5.5ABSU/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MA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是诊断心原性胸痛的灵敏指标,但不能很好区分缺血与梗死.其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差,故其阴性预测价值更大.

  • 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浩;杨汉东;郭瑞强;初洪钢;周青;姜霞;梅丽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20例正常人与30例冠心病患者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和E/A值以及左心房上下、左右和前后径、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面积,并分别计算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和左心房射血力(LAf).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冠心痛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它们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房扩大时尤为明显.结论:应变率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有一定价值.

  • 妊娠期大鼠摄入氟化物对子代鼠血液和骨氟浓度的影响

    作者:阮建平;李红杏;黄瑞哲

    目的:观察孕期大鼠摄入不同剂量的氟之后,对子代鼠血液和骨氟浓度及软骨细胞和骨关节结构的影响,以探索通过妊娠期母体给氟预防乳牙龋齿的新途径.方法:给妊娠SD大鼠分别用NaF按1 mg/kg体重、10 mg/kg体重和50 mg/kg体重灌胃至分娩,并用0.9%NaCl灌胃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实验组各组子鼠血清中的氟化物含量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且与母鼠摄入的氟剂量呈正相关.②在中、高剂量组子鼠上肢骨骨氟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在高剂量组子鼠的上肢骨切片中可见软骨细胞和关节结构的破坏.结论:①妊娠期母体摄入的氟化物可进入其子体体内.②当母鼠摄入的氟化物剂量过高时,可引起骨组织的毒性损害.

  • 胸苷磷酸化酶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李林虎;李革;周理好;崔凤奎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与5-氟脲嘧啶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患者术后均经过常规的以5-FU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MVD.结果:胃癌细胞的T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TP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TP阴性组(P<0.01);TP阳性组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P阴性组(P<0.05);胃癌中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之间的T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中TP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

  • 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景;程何祥;贾国良;党玲玲;周世琴

    目的:观察国产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西拉普利对照组.在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替米沙坦治疗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40mg/d,西拉普利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拉普利2.5mg/d,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在治疗6个月期间,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86.67%(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使用替米沙坦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胸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国产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并逆转心室重构,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样安全有效.

  • 增龄对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晓燕

    目的:探讨年龄与瘦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32~90岁健康人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老年组LP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1),sLR明显降低(P<0.05);年龄与LP呈正相关,与sLR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瘦素抵抗增强.

  • 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102例分析

    作者:李小薇;王静

    目的:探讨冠心痛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冠心病患者和同龄正常组心率、心率变异与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低心率明显高于同龄正常组(P<0.05),高心率与平均心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冠心病患者随SDNN的降低,其所伴随的Lown's≥3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中Lown's≥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SDNN的降低而明显增加.因此,应重视对老年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的监测.

  •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世琴;王海昌;李景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型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冠状动脉的痛变支数与LVEF、FS值呈明显负相关;即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越多,左室EF、FS值越低.术后各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越多,左室收缩功能受损越明显.PCI能有效改善冠心痛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作者:韩勇;强选民;武小妹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122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30~40岁,18例)、中年组(41~60岁,37例)及老年组(>60,67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年龄、性别与AMI的发病密切相关.青年组患者多与吸烟、高甘油三脂有关,冠脉病变以单支多见;中年组患者多与吸烟、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增多有关,冠脉病变以双支、三支多见.老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明显增多,冠脉病变以三支多见.结论:不同年龄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有不同的特点,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的进行.

  •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进展的影响

    作者:陈君填;闫峰;李威;温翠琪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在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分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处理.急性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作胃窦切开缝合术,在病程不同时点测定血浆淀粉酶、ET、NO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急性胰腺炎组随着病变进展,血浆淀粉酶升高,病程12h内,ET与NO同步上升,ET与NO比值维持相对平衡,胰腺炎病理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病程12h后ET继续升高,而NO则升高不明显,ET与NO比值升高,病程24h胰腺炎病理主要表现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对照组病程中各指标均呈低水平变化.结论:急性胰腺炎病程中,ET产生增多,而NO产生不足,ET与NO平衡失调,是急性胰腺炎病变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红;马瑾璐;秦天洁;阮之平;王浩

    目的:了解吉西他滨(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吉西他滨(健择)联合顺铂治疗40例晚期肝癌患者.吉西他滨(健择)1 000~1 250mg/m2,平均使用剂量1 115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d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疗效评价.结果:40例患者中无CR患者,PR 11例占27.5%,NC 25例占62.5%,PD4例占10.0%,总有效率27.5%.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1年生存率为45.8%.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中白细胞减少占周期数的61%,血红蛋白减少占20%,血小板减少占29%.其余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肝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激素性高脂血症发病机制的分析研究

    作者:张义福;温红玲;刘建;孟国林;袁志

    目的:探讨激素造成的高脂血症病程中肝脂肪酶(HL)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B组:地塞米松,C组:地塞米松+丙酸睾酮,D组:丙酸睾酮.在给药的0、1、3、5周采血行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肝脂肪酶(HL)活性的检测.结果:B、C组TCH、TG、HDL较A、D组明显升高,B组的HL活性下降,C组的HL活性较B组明显升高,D组较正常组高.结论:大剂量的激素应用会导致显著的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中HL活性下降;给予HL活性增强剂可以改善血脂紊乱状态.

  • 非ST段与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

    作者:郭瑄;高延;周建生;张小利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3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8例.结果:NSTEMI组CK和TNT峰值低于STEMI组,分别为966±577IU/L vs2 588±1 271IU/L与0.89±0.51ng/ml vs1.50±0.64ng/ml(P<0.05);NSTEMI组多支病变和梗死相关动脉(IRA)C型病变多于STEMI组(83%vs57%,39%vs11%,P<0.05),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30%vs54%,P<0.05),行冠脉搭桥术比率高于STEMI组(17%vs0,P<0.0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两者相同.结论:NSTEMI组多支病变、C型病变的比率高于STEMI组,CABG(冠脉搭桥术)比率高于STEMI组,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意义

    作者:胡蓉;李家树

    目的:评估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运用嗜睡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6例OSAS病人nCPAP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CPAP治疗后患者ESS、SDS、SF-36评分明显改善,ESS由治疗前的15.3±3.5分降至2.9±1.4分(P<0.01),SDS由56.8±7.5分降至36.1±4.6分(P<0.01),SF-36总分及多数亚项明显升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治疗前SDS、ESS与对照组差异显著,SF-36及多数亚项与SDS评分明显相关.结论:nCPAP能显著改善OSAS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主要与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关.

  • 参附注射液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作者:蔡明;楚敏;高贵媛;吴淑彩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选ASA Ⅱ~Ⅲ级24例择期OPCAB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在切皮前、吻合后旁路血管开放时、术毕、术后2h各时间点观察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并测定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结果:参附组的CO和CI在T2、T3时间点明显高于T0点(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T1、T2、T3时间点CK-MB、cTnT水平比T0点明显升高(P<0.01),但参附组在T2、T3点比对照组升高缓慢(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减轻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达利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8例

    作者:丁弘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心腔扩大、心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其发病率近年有逐渐增高的趋势,5年病死率高达35%~50%.由于DCM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仍以控制心力衰竭为主.

  • 科素亚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作者:耿红彬;刘锋;刘芳

    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基础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明,ACEI可阻止CHF的发展,延缓心室重塑,降低病人病死率[1].但ACEI不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产生,其不良反应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使一些病人不能耐受.Goldszer等报告ACEI所致咳嗽发生率为18.86%,依那普利的发生率高达24.7%[2].为了更好地应用"三联疗法"治疗CHF,我们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typel receptor biocker,AT1B)科素亚治疗CHF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纳络酮治疗眩晕症40例

    作者:王宝玲

    纳络酮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除能对抗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和催醒外,临床观察对各种眩晕症,特别对美尼尔氏症的治疗也有显著疗效,现将纳络酮治疗40例眩晕症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早期应用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51例

    作者:张立生;高智耀;王晓明;韩建伦;李亚军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早期(24~72h)开始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3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2例),普伐他汀组(常规治疗外加服普伐他汀,5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分别测肝、肾功能、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统计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12个月后普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AC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CRP和屯PAPP-A,升高N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orP<0.01);对照组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I-C)、CRP和PAPP-A、NO、HDI-C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2个月后普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但普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12个月后其缺血相关事件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伐他汀组中有5例轻度转氨酶升高,3例病人出现腹胀.结论:ACS发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PAPP-A和CRP,升高NO,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作者:纪永平;任骞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粘附增加,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和管腔不全阻塞.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对这些因素起重要作用.前列地尔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好的抗心绞痛作用.本文就观察前列地尔(PGE1)对UAP的疗效报道如下.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58例

    作者:刘庆彦;闫士钦

    目的:探讨降压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来口服降压药物和联合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不少于3个月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158例,按单纯服用降压药物(对照组102例)和联合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观察组56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8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6%,P<0.05),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进一步增加血压的达标率.结论:降压联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疗效,单纯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不明显时可联合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治疗,他汀类调脂药物有独立于降低胆固醇之外的协助降压作用.

  • 氟伐他汀联用苯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108例

    作者:王清;金殷植;徐冬岩

    大约70%的2型糖尿病(T2DM)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中至少一半死于冠心病.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容易被忽视,T2DM患者存在一定神经病变,对心肌缺血表现不明显,SMI更易被忽视,而且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先兆[1].我们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观察了采用他汀类降脂药氟伐他汀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苯那普利治疗老年T2DM并SMI患者,探讨苯那普利对T2DM并SMI患者的疗效.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作者:骆洪;王海波;何树铭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因而只有早期再通堵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才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的坏死,从这意义上说溶栓复流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1].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6h内)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但由于出血副反应及各方面条件要求而受到限制.本文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变化和负反应进行了观察,目的在于评价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

    作者:李法祥;段彦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缩,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科应用负荷量的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 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8例

    作者:罗春信

    近期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数,约1/3的病例发展为脑梗死.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8例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可溶性P-选择素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意义

    作者:邢迎红;曹书华;常文秀

    目的: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变化,研究其在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第1、2、3、5、7天,通过ELISA方法检测12例DIC患者和18例非DIC患者血浆sP-选择素水平.结果:DIC组血浆sP-选择素水平(443.70±195.82ng/ml)明显高于非DIC(205.85±61.52ng/ml)患者(P<0.0010.DIC确诊前血浆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浆sP-选择素浓度在DIC确诊前明显升高,DIC患者明显高于非DIC患者,表明DIC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检测血浆sP-选择素水平对DIC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食管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志勇;周予兰;王伟

    目的:观察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对预示骨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2例食管癌和20例正常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用核素骨显像方法确定食管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结果:食管癌病人与正常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且食管癌伴有骨转移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P<0.01).结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检测对预示食管癌发生骨转移有参考价值.

  • 抑郁症患者血清Fas水平研究

    作者:刘向档;张京秀;赵梅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Fas含量的变化.方法:进口ELISA试剂盒测定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as水平和3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Fas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Fas水平为88.222±13.286 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免疫功能有所下降,检测血清Fas水平可作为抑郁症患者辅助诊断.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CNP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一红;景宏美;丛辉;鞠少卿;秦晓同;王惠民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与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血中C型利钠肽(CNP)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测定56例单纯高血压病组(Ⅱ级以上)、48例高血压伴左心肥厚组患者血清CNP及B型利钠肽(BNP),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高血压伴左心肥厚组与健康对照组CNP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伴左心肥厚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另外64例伴并发症组与40例无并发症组CNP值亦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CNP的P25为9.35ng/L,P50为11.75ng/L,P75为18ng/L,血清各组CNP在各百分位点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在各百分位点的分布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CNP在高血压痛时增高,可作为临床监测治疗的一个良好指标.

  • 小胶质细胞P2X4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顶鸣;简道林

    胶质细胞(Glial cell,GC)有支持与修复损伤和衰老的神经细胞、运输营养、分泌功能以及与神经元的共生等多方面的功能.GC由于没有突触,既往认为其不参与信号传导和疼痛过程.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在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途径,正在成为病理性疼痛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炎症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玉;张慧云;何韶衡

    蛋白酶和PAR2激动肽(PAR2-AP)等激活PAR2后会引起炎症反应,诱导机体出现红、肿、热、痛及白细胞滚动和黏附等,一些炎症模型还提示PAR2与炎症性痛觉过敏有关.一个利用PAR2基因缺乏老鼠进行的研究指出受体的缺乏影响炎症反应的开始,提示封锁PAR2可能对炎症的治疗有作用.PAR2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及其根本机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应君;杨汉东;闵新文

    1997年Asahara等[1]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s,EPCs).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类能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表达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的前体细胞[1].研究发现,EPC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1,2].近年来,临床上通过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获得成功.EPC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疾病展现了美好的未来,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研究予以综述.

  • 小脑中的LTD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及产生机制

    作者:唐红梅;董军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神经过程.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是其基本的神经机制.1973年Bliss等在离体海马脑片的电生理研究中发现,某种神经元受到一定刺激后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明显增强,这种现象会长时程延迟,某些动物会延长数日、数月或更久,称之为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LTP);1977年Lynch实验室在海马脑片CA1区的Schaffer侧枝纤维到锥体细胞突触传递通路上诱导同源突触LTP(Homosynaptic LTP,Homo-LTP)时发现,在已兴奋突触相邻的突触通路上,突触传递呈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直到1992年Dudek和Bear才首次在海马CA1区成功地诱导出同突触LTD.

  • 西安市6所高校女教师抑郁症44例的调查报告

    作者:韩红;赵耀;单肃

    目的:调查高校女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抑郁症/抑郁焦虑状态临床表现形式和用药状况.方法:结合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44例患者的年龄、原有疾病、用药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4例患者年龄分布31~65岁,其中与躯体疾病共病26例.44例患者均服用过安定.27例服用抗抑郁药,23例西药与中药共用.结论:高校女教师治疗上从情绪障碍入手,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心境,走心理-生物-社会的医学模式.

  • 西安城区3~6岁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的测定

    作者:冯占伟;苏志龙;王宁;田玉珍;任小眉;张小宁

    目的:研究3~6岁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的特点,建立西安城区3~6岁儿童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西安城区404例3~6岁健康儿童(男202例、女202例)使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 IOS肺功能仪测定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不同振荡频率的粘性阻抗(Rrs)及电抗(Xrs)等指标.对各实测值进行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测量值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呼吸总阻抗及气道阻力降低,弹性阻力增大.同年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数IOS参数与身高关系较密切.结论;随年龄增大,呼吸阻抗及粘性阻抗减少,电抗增多,男女发展趋势一致,建立本市区儿童的正常参考值及统计方程式.

  • 大学生强迫症诊断及人格因素和应激源预测模型

    作者:郑林科

    目的:探讨大学生强迫症及其人格因素和应激源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生活应激量表"(SLSI)检测大学生3 558例,用参数估计和Logistic分析拟合其人格因素和生活因素诱发强迫症的预测模型.结果:大学生强迫症产生的人格因素有不宽容、易焦虑、爱操心、无耐力、不果断、猜疑、担忧、敏感(P<0.05);应激源有自我强加、冲突、压力和挫折(P<0.05).结论:大学生强迫症产生既有内生性人格因素,又有刺激性应激因素;此预测模型对大学生强迫症临床筛查诊断与心理干预具有应用价值.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