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同术式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预防

    作者:吴磊;刘洋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术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接受韧带重建手术的6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34例(ACL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8例(PCL组),ACL合并内(外)侧结构损伤重建术10例(ACL + MCL/LCL 组),PCL 合并内(外)侧结构损伤重建术5例(PCL + MCL/LCL组),ACL、PCL同时手术3例(ACL/PCL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进行超声检查,统计不同术式及止血带不同使用时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共60例患者,其中8例(13.3%)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不同手术方式术后DV T 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其中PCL组、PCL+M CL/LCL组、ACL+PCL组发生DV T 率显著高于ACL组(P<0.05), PCL+MCL/LCL组、ACL+ PCL组发生DVT 率显著高于ACL+MCL/LCL组(P<0.05);止血带使用时间<90 min组术后DV T 发生率较>120 min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DV T 总体发生率较高,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后交叉韧带、多条韧带重建是DV T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止血带使用时间长及易栓手术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必要的抗凝措施进行预防.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宋晓阳;何爱萍;韩彬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分成两组,A组患者术中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患者术中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补液量,B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指标[患者麻醉前(T0)、切皮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CD3+、CD4+、CD8+ 水平、N K 细胞水平]和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清应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细胞介素-8(IL-8)、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VAS不同时间段的V AS评分和Ram say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不显著,B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显著低于A 组患者(P<0.05).②T1时起,两组CD3+ T、CD4+ T,CD4+ /CD8+明显降低(P<0.05),且A组值低于B组,B组在T2时降至低,A组在T3时降至低(P<0.05),至T4时,B组CD3+ T、CD4+ T,CD4+ /CD8+回升到T0时水平,而A组依然低于T0时水平.各时间点两组的CD8+ T 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MK细胞水平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B组患者的NK水平高于A组,且在T2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③较麻醉前,两组血清GH、CRP、PRL和Cor浓度明显增加(P<0.05),血清IL-8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且B组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4 h、24 h、48 h的V 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和出院时的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⑤两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的Ram 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48 h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与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能用于食管癌患者有效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免疫.

  •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00例阴道微生态状况研究

    作者:赵琦;姜小玲;曽祥芬

    目的:对比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与健康体检女性的阴道微生态指标,为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和预防复发提供参考,为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方案寻找新思路.方法:选取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20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对两组的菌群密集性、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病原菌、pH值、阴道微生态生物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的阴道微生态是否失调.结果:研究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加德纳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阴道pH值异常高于对照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差于对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高于对照组(P<0. 05).其余指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微生态部分指标差于健康体检女性,乳杆菌检出率低于健康体检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衡比例大于健康体检女性,积极治疗阴道炎症,恢复正常阴道微生态,对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和预防复发有重大意义.

  •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60例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研究

    作者:赵现立;谭宏伟;俞春芝;张恩娣;南燕

    目的:比较两种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初始治疗方案的不同,分别行米非司酮+甲氨喋呤(M TX)组(A组,28例)、子宫动脉灌注M TX+栓塞组(B组,32例).结果:米非司酮+ M TX组患者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71.4%(20/28),子宫动脉灌注M T X+ 栓塞组患者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6.9%(31/32),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4,P=0.009).米非司酮+ M TX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子宫动脉灌注M T X+栓塞组患者相比,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 TX+栓塞治疗CSP的方案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

  •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复杂异物59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武良;王鑫;车娅;李萍;巨伟;薛倩;刘萌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取出上消化道复杂异物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59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59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中,有56例通过内镜顺利钳取成功,成功率95%.3例患者因异物镶嵌紧密、位置特殊或疑似穿孔等原因内镜下未取出,转外科手术治疗,异物取出后症状缓解明显,均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复杂异物,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快速有效,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应作为首选方法.

  • 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D、PAI-1、t-PA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边春生;王惠军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与研究组(n=36).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统计对比两组麻醉维持药物用量、麻醉恢复效果、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1)、麻醉5 min(T2)、拔管后(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纤溶功能指标(t-PA、PAI-1、D-D)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撤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时期HR、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期两组 HR、MAP较T1时期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时期血清t-PA、PAI-1、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期两组血清t-PA、PAI-1、D-D水平较T1时期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动过速率13. 89%(5/36)、呕吐恶心率16.67%(6/36)、躁动率8.33%(3/36)较对照组[36.11%(13/36)、38. 89%(14/36)、27.78%(10/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恢复效果好,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且对患者纤溶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不同体位腰麻对肛周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作者:杨雄眺;覃军;彭小敏;郭宏财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H RV)变化探讨不同体位腰麻对肛周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肛周疾病患者60例,其中痔疮36例,肛周脓肿11例,肛瘘6例,肛裂7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7~53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坐位组和侧位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5 min(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及30 min(T5)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短时程HRV的TP、LF、HF、LF/HF比值.记录会阴部痛觉阻滞维持时间、下肢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能自行排尿时间.结果:坐位组T1、T2、T3、T4、T5的SBP、DBP、HR、TP、HF及LF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组T1、T2、T3的SBP、DBP、HR、TP、LF及 HF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组T3、T4、T5的TP、LF及 HF与 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T5的LF及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会阴部疼觉阻滞维持时间及下肢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腰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心率变异性影响小,且患者舒适度更好,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于肛肠科手术患者.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沈丽萍;汪自龙

    目的:探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116例S T EM I患者根据其心电图特征分为QRS终末扭曲、非Q RS终末扭曲组,分别为50例,66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观察心电图特征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QRS终末扭曲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CK高值、CK-MB高值及ST 抬高导联数目高于非QRS终末扭曲组患者,其发病至入院时间低于非Q RS终末扭曲患者,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Q RS终末扭曲组心肌梗死患者Killp>1级率、病死率分别为40.0%、20.0% 高于非Q RS终末扭曲组的13.6%、12.1%,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合并症、梗死位置、ST 抬高导联数目、溶栓治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116例STEMI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4例(81.0%),房性早搏9例(7.8%),阵发性室速18例(15.5%),阵发性房速7例(6.0%),完全性右束支阻滞9例(7.8%),室性早搏29例(25.0%),房颤8例(6.9%);伴有缺血性J波心肌梗死患者29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9例,发生率为65.5%;无缺血性J波心肌梗死患者87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30例,发生率为34.5%;伴有缺血性J波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5.5% 高于无缺血性J波患者34.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判断梗死血管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判断正确99例,判断错误11例,无法判断6例.结论:心电图对STEMI患者梗死部位、病情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QRS终末扭曲STEMI患者病情较重、预后常不佳,但通过心电图判断梗死血管存在一定的误诊或无法判断.

  • 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晓燕;任楠楠;张文香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评估妊娠期糖尿病与年龄、孕前体质指数、一级亲属2型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产检孕妇6342例,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的孕妇进行75 g OG T T 试验,观察并统计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并采用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6342例孕妇中共诊断妊娠期糖尿病406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6.40%;非GDM 组与GDM 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加GDM 发病率增加,与年龄小于30岁孕妇比较,年龄大于等于30岁孕妇GDM 患病风险O R为1.490(1.118~1.862);与年龄小于35岁孕妇比较,年龄大于等于35岁孕妇GDM 患病风险OR为2.345(1.669~3.021);与孕前BMI小于24.1 kg/m2者比较,孕前BMI大于24.1 kg/m2GDM 发病风险OR为2.711(2.252~3.170);相比于无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者,一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时,GDM 发生风险 O R为2.001(1.443~2. 570);研究还发现既往有巨大儿不良分娩结局的孕妇再次妊娠时患GDM 的风险显著增加,O R为3.763(2.462~5.064).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孕妇年龄大于35岁,孕前体重指数大于24.1 kg/m2,一级亲属有2型糖尿病及既往有巨大儿不良分娩史.

  • 绝经后妇女612例宫颈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甘露;刘瑞;魏明;刘晓英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以612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同时行 T CT 及HPV-DNA的检测,异常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TCT 正常/炎症者557例(91.01%),细胞学结果异常者(≥ASCUS)55例(8.99%).其中,细胞学结果异常者(≥ ASCUS)中,年龄≥65岁组26例(16.77%),与年龄<65岁组29例(6.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的细胞学结果异常者比例更高.HPV-DNA 阳性189例(30.88%),高危型 HPV 感染99例(16. 18%),低危型H PV 感染49例(8.01%),混合感染41例(6.70%).其中,年龄<65岁组中 H PV阳性率及高危型阳性率均高于年龄≥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患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其中CINI 7例(5.65%);CINII 7例(5.65%),CINIII 10例(8.06%),宫颈癌2例(1. 61%).其中,年龄≥65岁组与年龄<65岁组相比,宫颈病变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H PV感染率较高,高危型仍是主要的.绝经后妇女也应高度重视宫颈病变,仍需定期行宫颈癌筛查.

  • 胆道塑料支架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龄危重胆总管巨大结石临床研究

    作者:王羊;张成;赵宝国;张瑞鹏

    目的:探讨老年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胆道塑料支架置入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的老年性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先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根据胆管扩张及结石大小情况,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经导丝引导放置胆道塑料支架通畅引流,待胆道梗阻解除及胆管炎控制以后,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每日600 mg,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未给任何口服溶石药物或安慰剂,入组病例均随访6~12月.结果:103例取石困难患者在常规ERCP后均成功置入塑料支架,1例高龄术后第2天死于心梗,1例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不入组,1例十二指肠穿孔不入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及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治疗组第2次行ERCP显示结石直径平均为(0.801 ± 0.213)cm,有48例取出结石,取石成功率48/50(96%),未取出之结石再次放置塑料支架;对照组第2次行ERCP显示结石直径平均为(1.571 ± 0.621)cm,有20例取出结石,取石成功率20/50(40%),未取出之结石再次放置塑料支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难取性胆管结石患者,塑料支架内引流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配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兰振和;王岩;胡志鹏;王阳;陶帅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配合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服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炎性因子指标变化、疗效及不良心脏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指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LV ESD指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CRP)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45/46),高于对照组82.6%(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2.2%(1/46)低于对照组的17.4%(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给予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配合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周黎纹;谢玉秀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不同切口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予以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44例,予以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内压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在功能型滤过泡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显著降低(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内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视力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

  • 健康体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君;席新龙;郑明娟;龙萨金

    目的:探讨体检者颈动脉B 超检查结果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年龄在41~65岁体检人员173例的颈动脉B超及血清 HCY、GLU、TG、TCH、LDL、HDL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B超检测结果等级分组间的年龄、GLU、TCH、LDL均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B超检测结果等级与年龄、GLU、LDL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P<0.01),与 TG、TCH 有相关性(P<0.05);HCY与年龄有正相关性(P<0.05),与 HDL有负相关性,与其他风险因子GLU、TG、TCH、LDL 无相关性(P>0. 05).结论:GLU、TG、TCH、LDL、HCY均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控制血液中GLU、TG、TCH、LDL及HCY水平,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及预后研究

    作者:段红茹;柳静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合并医院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分成为研究组(合并医院感染)98例,对照组(未合并医院感染)62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研究组患者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比较两组24个月内病死率.结果:98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25株,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5.20%;革兰阳性菌占29.60%;真菌占15.20%.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80%;真菌以白念球菌为主,对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总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个月总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梗死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细菌病原体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药敏试验可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病原菌变迁和用药抵抗,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医院感染是减少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 不同类型探头联合应用对异位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姜菊;吕洪兵;任少杰;刘震;郑辉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探头联合应用对异位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异位阑尾炎患者58例,针对所有的受试者进行凸阵探头、线阵探头及经阴道探头联合检查,由两位副主任以上的专科医师综合做出相应判断.观察比较凸阵腹部探头、高频线阵探头及不同类型探头联合使用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8例异位阑尾炎患者中,18例为高位阑尾,20例为腹膜外阑尾,15例为盆位阑尾,2例为左位阑尾,3例为壁内阑尾.凸阵腹部探头与不同类型探头联合使用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探头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超声图像,而且显示异位阑尾炎的位置较为清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位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

  • 血栓预防策略对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阳慧

    目的:研究血栓预防策略对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妇科围术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压力梯度弹力袜+围手术期干预指导措施预防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为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1例、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其D-二聚体水平为(1.3±0.2),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的(3.1±0. 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肺栓塞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术后1例肺栓塞发生.观察组患者干预治疗后其平均住院时间(10.3 ± 2.1)d、下肢肿胀发生率1.0%、血栓性静脉炎0例,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5.6 ± 2.6)d、下肢肿胀发生率11.0%、血栓性静脉炎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围手术期患者需要早期积极给予下肢静脉梯度减压弹力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以及低剂量阿司匹林等相关预防干预措施,并且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可以有效的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

  • 恶性青光眼31例手术疗效研究

    作者:李春花;闵慧;惠娜;马为梅;张倩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3G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1例31只眼,男8例8眼,女23例23眼,年龄45~78岁,平均(63.1 ± 11.8)岁,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3G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观察记录术前、术后1 d、1周、2月、3月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6月.结果:经手术治疗后,31只眼的佳矫正视力由术前的(1.81 ± 0.69)提升到术后的(0.81 ± 0.11)(P<0.05);眼压由术前的(52.21 ± 5.76)m m Hg,下降到术后的(14.54 ± 2.25)m m Hg(P<0.05);前房深度由术前的(0.87 ± 0.13)m m,加深到术后的(2.85 ± 0.14)m m(P<0.05).术后1天有2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3只眼发生角膜水肿,1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经药物对症治疗随访6个月均痊愈.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3G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可提高恶性青光眼的成功率,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提倡在临床治疗中普及.

  • 输卵管处理方案选择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激素及MPS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程萍;杨飚

    目的:探讨输卵管处理方案选择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激素及M P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分别行双侧输卵管保留和彻底切除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M P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 H和L 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M 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切除双侧输卵管后并未影响术后激素水平和M PS发生风险,故围绝经期女性或合并卵巢癌高危因素者应首选同期双侧输卵管切除.

  • 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在冠心病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强;石爽;官功昌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4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病变冠脉支数分组,测定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随着冠心病患者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多,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指数存在相关性.

  • 伢典化学机械去龋系统与牙钻在儿童龋齿治疗中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祝淑利;刘鹏飞

    目的:比较三代伢典化学机械去龋系统(Carisolv system)与传统牙钻去龋技术在儿童恒牙中、深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牙病治疗的年轻患者50例的恒牙患牙110颗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半口对照法分为右侧60颗患牙为实验组,用三代伢典化学机械祛龋系统去龋,Dycal垫底护髓,3MZ350树脂充填;左侧对照组50颗患牙用机用车针去龋,Dycal垫底护髓,3M Z350树脂充填.术后即刻问卷调查,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法疼痛的感受情况,充填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充填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疼痛率为10%,对照组疼痛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对充填成功率进行复查,实验组成功率95.0%,对照组充填成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代伢典化学机械祛龋系统在年轻恒牙中、深龋治疗中去龋轻柔、操作简单.去龋疼痛率低于车针去龋,充填成功率也明显高于车针去龋充填法.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莹莹;李娜苗;范亚莉;董娅;赵钰玲;李东繁;李建英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 PD)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共6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Hs-CRP、血气分析、住院天数、费用、1年内再入院情况及生存情况等资料,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将患者分为EOS% >2%(嗜酸性粒细胞组,组1)及EOS% ≤2%(非嗜酸性粒细胞组,组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为(4.42 ± 1.88)×109/L,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组(5.69 ± 2.56)×109/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外周血 Hs-CRP水平为(8.89 ± 1.67)mg/L,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组(13.44 ± 2.40)m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粒细胞组患者住院天数(7.44 ± 1.93)d,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住院天数(8.82 ± 1.70)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粒细胞组1年内再入院率5.9%,非嗜酸性粒细胞组1年内再入院率2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粒细胞1年内病死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1年病死9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Hs-CRP水平较低,住院天数较短、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低,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尼军;周欣;李江涛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GN)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GN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术后病理证实25例GN 患者的MSCT 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例中16例多发,9例单发,大病灶直径在0.7~6.9 cm之间,16例直径在2.0~4.0 cm之间.25例GN 病灶中,类圆形22例,不规则3例;境界清楚19例,境界模糊6例.平扫病灶呈等、低密度(与甲状腺实质比较),CT 值在28~84 H U 之间,伴坏死、囊变12例,伴钙化13例,大部分呈边缘点、结节状钙化.双期增强扫描病灶以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呈向心充填性强化,强化范围在57~178 HU之间.结论:GN的MS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G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不同外用药方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研究

    作者:周英丽;张少君;王渭玲

    目的:观察不同外用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皮损愈合的疗效.方法:38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注射的基础治疗(更昔洛韦250 mg,1次/d).喷昔洛韦组129例,皮损处予喷昔洛韦乳膏涂抹;干扰素组129例,皮损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依沙吖啶+夫西地酸组129例,皮损处予乳酸依沙吖啶软膏和夫西地酸乳膏涂抹交替.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皮损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明显减轻时间和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时间.记录皮损愈合情况并计算有效率及合并感染率.结果:三组止疱时间无明显差异,均在1 d左右,但依沙吖啶+夫西地酸组较前两组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和全部脱痂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疼痛开始减轻和消失时间并无差异.依沙吖啶+夫西地酸组总有效率96.12%,显著高于喷昔洛韦组和干扰素组(83.72% 和79.84%) (χ2= 5.4748,8.0843,P<0.05).依沙吖啶+夫西地酸组合并感染率为0.78%,较喷昔洛韦组(11.63%)和干扰素组(13.18%)显著下降,表明依沙吖啶+夫西地酸组对于预防和控制皮损继发细菌感染的疗效显著高于喷昔洛韦组和干扰素组(χ2=6.5300,7.6444,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外用依沙吖啶软膏和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带状疱疹皮损安全可靠,对于防止皮损化脓性感染及坏死,促进水疱干燥结痂,创面修复再生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皮损的临床治愈率.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用地高辛治疗老年人心衰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高亚丰;王敏;刘敏;高菲;牛娜;吕艳艳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195例老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利尿、扩血管等其它方式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98例)采用地高辛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两组地高辛血药浓度差别及用药后心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高辛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高辛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心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用药风险,是老年心衰患者治疗方案的优良选择.

  • 新活素联合地高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影响研究

    作者:吴西娟;赵养俊

    目的:探讨新活素联合地高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高辛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χ2=5.28,P=0.02);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SV、CI及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68,P<0.01).结论:新活素联合地高辛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预后质量.

  •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脑保护作用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超;王进全;杨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临床麻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经麻醉诱导后,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效果,对照组采用等容0.9% 生理盐水泵注;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 M 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观察组MMSE、MoCA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R、DBP、SBP均较麻醉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DBP、SBP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中枢神经伤害小,能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患者起到脑保护作用,值得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使用.

  • 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作者:吕艳艳;薛阳利;陶美花;杨妙妍;龙俊宏;曹团平;高雷

    目的:探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治疗组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后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苷和干扰素联用在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 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开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影响研究

    作者:杨洋;李静;陈蕊;韩彬;廖立冬;杨敏

    目的:探讨术前药物干预(加巴喷丁、糖皮质激素)对妇科开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住院接受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共计50例,所有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模式,在围手术期给予FTS干预,实验组患者(n=25)在术前2 h给予口服巴喷丁及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患者(n=25)术前2 h给予口服安慰剂药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值,及术后首次按压PCIA 泵给药时间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24 h的累积使用量;应用15项术后恢复质量问卷调查表(QoR-15),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项目评分.对比分析术前药物干预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6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PCIA 泵给药时间以及PCIA药物24 h的累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48 h,QoR-15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加巴喷丁及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干预,可降低妇科开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质量,进一步加强术后快速康复治疗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丁苯酞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疗效研究

    作者:祁秀丽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东菱迪芙联合静脉滴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AC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静脉滴注东菱迪芙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东菱迪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8.6 ± 5.7)分、(19.2 ± 4.2)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3.1±5.4)分、(9.7±4.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东菱迪芙治疗AC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瑞舒伐他汀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s-CRP、MMP9影响研究

    作者:童赣冬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M M 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雷米普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水平变化及心绞痛改善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M M 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瑞舒伐他汀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M M P9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促进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恢复.

  • CD146、SP70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姬荣伟;田刘曼;陈敏;刘芳;裴巧丽

    目的:探讨CD146、SP70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标本,5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织标本和同期由于其他手术治疗切除的5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中标本组织中CD146、SP70的表达;并分析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D146、SP70的表达与年龄、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FIGO 分期的关系.结果:CD146及SP70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0%、8.0%)和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的阳性表达(18.0%,26.0%)低于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82.0%、77.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和SP70在年龄、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方面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CD14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P70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水平越高和FIGO分期越低,CD146和SP70阳性表达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D146和 SP70的表达与卵巢癌的进展存在密切联系,对CD146和SP70的联合检测可用于判断卵巢上皮癌的恶性度及其预后.

  • 长链非编码RNAH1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谭楠;刘婷婷;赵昆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19(lncRNA H1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68例NSCLC患者和68例健康体检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19的表达水平,分析NSCLC患者血清中H19的水平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NSCLC患者血清中lncRNA H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患者血清中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 T M N分期有关(P<0.05).结论:NSCLC 患者血清中 lncRNA H19的表达水平增高,lncRNA H19可能参与了NSCLC的病理过程.

  • 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及可溶性sRAGE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红英;杨芬;张怡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及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症组(MAP 54例)和重症组(SAP 56例),并以45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获取APACHEII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S100A12、sRAGE在发病48h内的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析S100A12、sRAGE、PCT、APACHEII评分在区分重度和轻度急性胰腺炎方面的价值.结果:SAP组S100A12、sRAGE、PCT、APACHEII评分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死亡者S100A12、sRAGE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ROC曲线显示,S100A12对SAP 组的预测价值相关指标:敏感度81.42%、特异度93.28%,曲线下面积0.86, sRAGE对SAP的预测价值相关指标:敏感度66.54%、特异度92.38%,曲线下面积0.81,联合检测S100A12和sRAGE的敏感度63.74%、特异度95.73%.结论:S100A12、sRAGE与 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S100A12、sRAGE有可能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 BK通道在重度烧伤大鼠冠状动脉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侯宏义;袁宗;蔡维霞;谢松涛;胡大海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早期大鼠冠状动脉组织内BK通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sham组)、烧伤组(burn组)、药物组(NS1619组).采用大鼠95 ℃热水浴18 s,制成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30% 的Ⅲ度烧伤模型.伤后12 h分别取各组大鼠冠脉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冠脉组织中BK通道α亚基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burn组大鼠血清中 LDH、CK-MB含量分别为(1793 ± 54)、(2434 ± 79)显著高于sham组(343 ± 42)、(498 ± 62)(P<0.01);②burn组大鼠冠脉组织中BK通道α亚基mRNA 和蛋白质水平表达量显著低于sham组(P<0.05);③NS1619组大鼠血清中LDH、CK-MB含量分别为(459 ± 68)、(813 ± 84),较burn组(1793 ± 54)、(2434 ± 79)显著降低(P<0.01).结论:BK通道在重度烧伤后可能通过调控冠状动脉的活动性,参与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 血清骨钙素和骨密度检测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远妩;王建利;王卓;王智存;屈少毅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检测在中老年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进行骨质检测的健康中老年人550例,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骨钙素,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中老年人的骨密度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1.42,P<0.01),50~59岁年龄组中骨量减少患者的检出率高(53.04%),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在≥70岁年龄组中高79.76%,女性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异常者比男性多(χ2=25.29,P<0. 01);不同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健康中老年人血清BGP含量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F=4.79,P<0. 05;F=8.74,P<0.05),年龄组50~59岁血清BGP含量高(P<0.05);不同骨密度检测结果分组中男性和女性健康中老年人血清BGP含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10.79,P<0.05;F=12.34, 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中BGP的含量较正常组低(P均<0.05).结论:骨密度测定能了解骨量减少的程度,而血清骨钙素水平可反映机体骨形成,两者检测,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 陕西宝鸡地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研究

    作者:杨艳荣;李璇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合格的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开展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37株,分离率为34.96%;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92%,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2. 4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7.5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普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8.97%,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0.98%、68.29%、63.4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00%,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菌均有程度不等的耐药,临床治疗中应积极开展病原菌鉴定,并根据药敏情况科学选择抗生素.

  • 血浆t-PA、PAI-1、D-D和vWF:Ag水平检测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程永红;张熊;李毅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检测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下肢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及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DV T 组、有症状组和无DV T 组,其中DV T 组42例,无DV T组48例、有症状组18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t-PA、PAI-1、D-D和vWF:Ag水平.比较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与DV T的关系.结果:与无DV T 组比较,DV T 组和有症状组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PAI-1、vWF:Ag和D-D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V T 组比较,有症状组血浆 t-PA 水平显著降低(P<0.01),PAI-1、D-D和vWF:Ag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 T 组和有症状组的t-PA、PAI-1和vWF:Ag水平与D-D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血浆t-PA、PAI-1、D-D和vWF:Ag水平可预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DV T 的发生,估计病情的发展状况.

  • 西安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特点调查研究

    作者:王宁;王立军;任筱郿;张雯;刘翠翠;张小宁;段波;马彩玲;刘侠;刘敏茹;张进军;王静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患病情况、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等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西安城区0~14岁儿童,按照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及儿童哮喘调查表,对哮喘儿童进行有关哮喘患病情况,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的调查研究.结果:检出儿童哮喘370例,典型哮喘27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可疑哮喘62例;24例(6.5%)频繁发作达10次以上,严重年累计发作月数达半年以上14例(3.8%);曾有过重度哮喘发作112例(30.2%),经常重度发作45例(12.2%),因哮喘多次住院14例(3.5%);儿童哮喘好发季节:9~11月份67例(18.4%)及12~2月份82例(22.3%);好发时辰为睡前82例(22.1%),午夜117例(31.7%)及清晨55例(14.8%);表现为急性起病者62例(16.9%);儿童哮喘的主要诱因:呼吸道感染354例(95.7%),天气变化175例(47.3%),运动76例(20.5%);发作先兆:打喷嚏257例(69.5%),流涕245例(66.2%),鼻炎191例(51.6%),鼻痒123例(3.2%);哮喘发作的主要症状:咳嗽366例(98.9%),气喘304例(82.8%).结论:西安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儿以轻度及中度哮喘发作为主,西安城区儿童哮喘主要发作季节为9~11月份及12~2月份,发作时辰为睡前及午夜,主要的发作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作先兆为打喷嚏,流涕,鼻炎,鼻痒;主要症状为咳嗽及气喘,熟悉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特点有助于更好的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的健康教育,回避发作诱因,在出现发作先兆时进行抢先家庭干预,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流行病学
  • 非妊娠妇女8160例阴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杨璐;马莹

    目的:探讨妇女阴道炎症感染状况,全面评价阴道微生态分布失衡状况.方法:对妇科门诊患者8160例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30例,采用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清洁度评定和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炎的方法,对阴道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妇科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56.20%(4586/8160)和16.12%(650/4030),其中细菌性阴道炎阳性率高,滴虫性阴道炎低.41~50岁年龄组在妇科门诊与健康体检人群的阳性率高,而≥61岁组别在妇科门诊阳性率低,20~30岁在健康体检人群中低.结论: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率远远高于体检人群,但是仍有一部分隐性或症状不重的阴道微生态失衡被忽视,可经体检发现.细菌性阴道炎在各种阴道炎的阳性率高,阴道微生态的失衡状况在41~50岁的妇女中比例高.

  • 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如苹;刘金艳;郭飞;李金娣;张菁栩;马然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气管切开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两组: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两组患者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均为同一厂家产品.对照组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使用小包装无菌纱布更换敷料,给予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病例组在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使用人工鼻气道湿化.两组敷料污染后及时更换,细心观察,精心护理.结果:病例组患者敷料更换频次为(3.02 ± 0.76)次/例、吸痰频次(23.92 ± 2.44)次/例、日均直接经济成本(132.97 ± 5.88)元、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对照组分别为(4.97 ± 0.83)次/例、(28.02 ± 4.62)次/例、(171. 56 ± 3.10)元及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7.74、t2= -8.04、t3-59.77、χ2=11.90,均 P<0.01).结论:使用人工鼻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过滤吸入气体、维持气道湿化温化,提高呼吸道防御机能,同时可减少痰液分泌量、日更换敷料频次和吸痰频次,降低呼吸道管理日均直接经济成本,有效预防气管切口周围皮肤痰液浸渍等引起的不良反应.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