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陕西医学杂志

陕西医学

陕西医学杂志

Shaanxi Medical Journal 섬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7377
  • 国内刊号: 61-11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40
  • 曾用名: 陕西新医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陕西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世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胆囊积脓、出血、穿孔超声检查及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王萍;朱华荣;杨建忠

    临床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多次超声检查会诊,超声图像复杂,需认真仔细诊断、鉴别。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6~74岁。

  • 改良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对肺癌的诊治价值

    作者:魏娜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肺癌患者148例,其中男80例,女68例,年龄37~74岁,平均50.2±1.3岁。随机分为三组,其中 BAL 组:50例,接受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TBLB 组:49例,接受支气管镜下肺活检;IBAL组:49例接受改良后的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Bcl-2在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免疫表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延龙;田伟;高晓;吴宏培

    材料与方法
      1材料选取2001~2012年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病理科DLBCL标本56例,标本经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依据2008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明确诊断为DLBCL。

  • 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983例分析

    作者:王莹;雷雅莉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我院内镜室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在胃肠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983例,1685枚。其中男654例,女329例;年龄23~85岁。发病部位:胃底46例,胃体112例,胃窦158例,十二指肠28例,升结肠45例,横结肠73例,降结肠102例,乙状结肠213例,直肠215例。息肉单发214例,多发769例。有蒂及亚蒂562枚,无蒂1123枚。息肉直径:0.3~4.5cm ,其中0.3~1.9cm 904枚,2.0~2.9cm 67枚,3.0~4.5cm12枚。

  • 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25例报告

    作者:谢军

    蝶骨嵴脑膜瘤(Medial 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 , M RS M )是蝶骨嵴区常见的肿瘤,位于前、中颅底脑膜瘤占脑膜瘤约50%,蝶骨嵴脑膜瘤在脑膜瘤中约占17%,可侵犯眶、海绵窦、蝶鞍幕下窝和后颅窝。根据脑膜和肿瘤黏着部位可分为碟嵴内部(床突型)、蝶嵴中部(小翼型)及蝶嵴外侧部(大翼型)。与其他部位的脑膜瘤相比,据报道,蝶骨嵴脑膜瘤,尤其是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复发率是颅内脑膜瘤中高的之一[1]。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蝶骨嵴脑膜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450例临床观察

    作者:何妮妮;侯小华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下胃息肉治疗患者450例,其中男240例,女210例,年龄大89岁、小17岁。山田Ⅰ型310例,山田Ⅱ型140例,直径均小于6m m。

  • 超声诊断胆石症169例分析

    作者:徐毅;胡永胜;胡娟;李霞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169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石症患者,其中男104例,女65例,年龄38~79岁,平均59.1岁。患者均出现腹痛、黄疸的症状,怀疑为胆道疾病,术前169例患者全部行B超检查。手术证实150例患者为胆石症,其中,胆囊结石96例,胆总管结石34例,多位性结石1例,其余19例患者手术证实为胆囊炎。

  •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92例疗效观察

    作者:官清;岳建宏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门诊产检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年龄26.2±4.8岁,孕次2.0±1.3次,产次1.0±0.5次,妊娠时间54.3±13.4d;对照组:46例,年龄27.7±4.2岁,孕次2.4±1.5次,产次1.05±0.5次,妊娠时间55.7±14d。两组患者均符合:停经小于12周,伴少量阴道出血,无组织物排出,B超检查宫内可见孕囊,且大小与孕龄相符;均无内外科疾病及妊娠过程中未应用其他药物,并在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时间方面进行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疗效观察

    作者:唐良平

    泌尿系结石所引起的疼痛的剧烈程度,可以使患者彻夜难眠,甚至出现疼痛性的休克。泌尿系结石还常常并发泌尿系感染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困扰[1]。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以其无创性、简便性以及较为低廉的费用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喜爱[1,2]。我院泌尿外科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妈咪爱与茵栀黄口服液配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例

    作者:毛晓惠;周麦宁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58例患儿均为我科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日龄1~28d (平均6.2d ),出生体重3060±250g ,胎龄38.5±2.1周。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日龄1~28d(平均6.4d),出生体重3005±380g ,胎龄39.1±2.7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120例两种内固定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姬向兵;李靖

    临床资料本组选择胫骨平台骨折120例,均符合入选标准:①符合胫骨平台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②没有接受其它任何治疗;③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④病程在2周以内的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⑤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8.51±5.21岁。受伤后到手术时间3.65±0.16d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在性别、平均年龄、伤后手术时间及受伤类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150例营养不良与高磷血症的防治观察

    作者:曹绥琳;许晖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肾内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150例,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25~81岁,平均41.5±12.7岁;病程2~32年,平均12.8±5.6年;血透时间5~139个月,平均31.5±11.9个月。入院患者均符合:①血透治疗初血肌酐>707μm o l/L , GRF<10ml/L。②维持性血透治疗至少大于3个月,且病情平稳,无恶性并发症。病例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12例,间质性肾炎38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性肾损害38例,多囊肾4例,梗阻性肾病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4例,淀粉样肾变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液透析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替比夫定治疗恶性肿瘤并发慢性乙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庆

    慢性乙型肝炎系 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在恶性肿瘤和慢乙肝并存时,患者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放射治疗可使机体免疫防御、自稳功能失调,耐受状态被打破,HBV大量复制,诱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在促炎分子的作用下,导致机体损伤,使得肝炎急性加剧、甚至发生肝衰竭[1]。本组根据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接受放化疗前给予替比夫定600 m g/d治疗,并观察疗效。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

    作者:撖耀斌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114例,均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14例患儿均有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厌食等症状。其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以及混合感染的例数分别为68例,35例,11例,黄疸程度: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分别有70例、36例、8例,并所有患者先前无肝炎病史。其中观察组(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3.0~11.8岁,平均6.6±1.8岁。甲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18例,混合感染6例,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18例,重度黄疸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2.5~11.5岁,平均6.5±1.5岁甲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17例,混合感染5例,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18例,重黄疸度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肝炎分型、黄疸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并发症12例治疗分析

    作者:张和平;王留成;张永明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82岁,平均75.5岁。病因:摔伤7例,车祸伤3例,其他原因2例;手术前参照Tronzo 和Evans 分类[1]:Ⅱ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4例,Ⅳ型骨折5例,Ⅴ型骨折2例。首次手术在本院完成8例,其他医院完成4例。首次手术内固定方式:空心钉2例,动力髋螺钉7例,髓内钉2例。出现并发症时间为术后14d 至6月。均表现为患肢疼痛、畸形,生活不能自理。X 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内固定松动、固定失效、有不同程度髋内翻发生,股骨头切割3例。

  •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78例不同手术时机对比分析

    作者:高勇;张琳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1~12岁,平均4.81±1.49岁;其中66例患者曾经有手术史,12例有2次及以上手术史。手术原因包括:阑尾炎15例,肠扭转不良和肠套叠各10例,巨结肠6例,肠闭锁及腹部外伤各5例,肠绞窄及膈疝各3例,其他原因4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腹痛17例,腹胀8例,腹痛伴腹胀12例,腹痛伴呕吐21例,腹胀伴呕吐16例,肠型16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6例,腹肌紧张20例,腹部压痛58例,肠鸣音亢进71例,减弱或者消失7例,其中伴有发热28例。所有患儿均经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充气、扩张,或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行钡餐或者钡灌肠检查诊断为完全肠梗阻者36例,实验室检查提示低钠血症15例,低血红蛋白血症14例,低钾血症12例。

  • 危重症手足口病35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体会

    作者:李雅军;江敏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手足口病患儿1549例中危重患儿37例,采用机械通气35例,均符合危重症病例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1.69∶1;年龄小5月,大4岁,病情加重在第2~5天34例,占98%,脑炎35例,占100%,EV71病毒感染25例,占71.4%,神经源性肺水肿31例,占88.6%,急性迟缓性麻痹11例,占31.4%,心肌损害16例,占46%,多脏器功能障碍10例,占29%,肺炎33例,占94%,肺不张4例,占11.4%,肺出血8例,占22.9%,休克12例,占34.3%。

  • 全程干预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雪荣;戴社教;左爱丽;郭晓丹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初次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800例,其中男430例,女370例,年龄16~92岁,溃疡性结肠炎68例,克罗恩病5例,息肉93例,肿瘤114例,便秘66例,肠结核 3例,慢性肠炎4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400例(男210例,女190例),年龄19~89岁,对照组: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16~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53例治疗分析

    作者:冯力

    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2008年月至2011年6月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21~75岁,平均41.2岁,病程2~25年,平均12.3年。53例患者在哮喘发作时均焦躁不安,咳嗽,张口呼吸且大汗淋漓,进行常规性体检可发现患者呼吸浅促,皮肤紫绀,扁桃体肿大,咽喉充血,能听到肺部哮鸣音及干湿性罗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在预计值的60%以下。53例患者均存在接触某种物质或季节性过敏,也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2~73岁,平均41.1岁。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1~75岁,平均41.2岁。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见表1~2,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0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于勇;段海峰;杨创勃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 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早期A 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X线平片、C T 及M RI资料,总结相应影像学表现及病变分级,并作平行对照研究。结果:① CT与MRI对早期AS骶髂关节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但CT 与MRI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0~Ⅱ级,X线平片与CT、M RI分级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早期AS骶髂关节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侵蚀、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等,C T、M RI较X线平片对这些表现的检出率要高,尤其是对于那些临床疑似AS但X线平片难以准确判断的早期病变,CT与M 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作者:张安;赵芳;王昉

    目的:探讨早期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减少2型糖尿病(T2 DM )微血管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组(22例)和口服药物治疗组(20例),强化治疗组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组接受瑞格列奈或加用其他降糖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和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 )、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达正常指标,控制良好;但强化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低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T2 DM 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有延缓作用。

  • 法莫替丁与雷贝拉唑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李阳;王芝荣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与雷贝拉唑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法莫替丁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继以75mg/d维持剂量抗血小板治疗,观察雷贝拉唑、法莫替丁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三组间P-选择素、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均不会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应用。

  • 纳洛酮与氨茶碱配伍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102例疗效观察

    作者:岳菊侠;高阿宁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氨茶碱配伍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为两组,其中102例患儿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观察组)治疗,76例患儿采用洛贝林联合东莨菪碱(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与氨茶碱配伍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两药具有协同作用,安全可靠。

  • 脑梗死216例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姚阿娟;王锦锦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对216例脑梗死患者和96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数量、性质及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2.69%,明显高于对照组(31.25%),两组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斑块易发生的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性质以硬斑为主。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9.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16%),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及诊治有重要意义。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68例对比观察

    作者:张建良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 C )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80例早期喂养对胆红素及血糖的影响

    作者:陈继莉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干预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胆红素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及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早期开奶辅以婴儿配方乳喂养,治疗组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结果:两组患儿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胆红素与血糖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血糖值有明显上升(P<0.05),胆红素值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早期喂养干预中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新生儿肠管功能的恢复,能尽早退黄与恢复血糖。

  • 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对比观察

    作者:李兴珍;姜泓;马晓鹏

    目的:探讨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应用INSURE技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O2、PO2/FiO2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PCO2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PO2、PO2/FiO2、PCO2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4例,两组患者病死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保持动脉血气的稳定,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气道阻力、减轻肺水肿有关。

  • 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40例效果观察

    作者:王萌炜;王绍久;王斯闻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治疗急诊IC U 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头孢比肟配伍拜复乐治疗,观察组使用比阿培南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体温(体温),白细胞总数(WBC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氧分压(PO2),氧饱和度(SatO2),氧合指数(PO2/Fi O2),肝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细菌清除率等。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为92.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均有明显改变,血气分析结果相关指标(CRP ,WBC ,PO2,SatO2,PO2/Fi O2)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 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ALT , AST ,BUN ,Cr)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头孢比肟联合拜复乐的治疗,虽然两种治疗方案的细菌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数值上阿培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头孢比肟配伍拜复乐治疗,而两种治疗方案对肝肾功能均无重大影响。

  •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歌;李奇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3例颅脑外伤术后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及时间、开颅方式、是否为2次手术及术后有无低蛋白血症等与颅内感染进行统计量化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GCS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同术后颅内感染有明确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同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的Wald分别为7.607和7.670,同术后颅内感染相关性大。结论:术前GCS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高危因素。

  • 氟桂利嗪与黛力新配伍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作者:李秀丽;梁春联;章琳;杨渭临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抑郁症状的2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药物对照组)、C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行四肢肌电图检查、神经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测空腹血糖和药物副作用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 T SS、BPI、HAMD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三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改善(P<0.05);A组除疼痛TSS分值外,其余各项TSS分值、总分值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BPI分值及HAMD分值较前有减低趋势(P<0.05),B组各项TSS分值、总分值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 BPI分值及HAMD分值较前有减低趋势(P>0.05);C组TSS、BPI、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较同期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C组93.3%明显高于A组60%及B组66.7%( 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黛力新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 HPV16型 E6/E7序列突变情况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李龙;王月玲

    目的:探讨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l6)E6和E7转化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77例宫颈癌组织中筛选出51例HPVl6阳性标本,扩增E6及E7基因,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 Star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l6 E6共测得6个突变位点,均为错义突变。宫颈癌组织中 HPVl6 E7共测得4个突变位点,2个为错义突变。结论:HPVl6 E6基因 T178G/A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关,HPVl6 E7基因A647G突变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官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 特发性矮小儿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汪治华;杨明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ISS)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例确诊为特发性矮小青春期前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测定15例身高正常的青春期前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作为临床对照。结果:特发性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P<0.05);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3个月后,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特发性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较低,可能是其矮小的原因之一;血清IGF-1水平对ISS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临床价值。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7例

    作者:刘贵政;李青元;郑坤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法在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74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Banmann角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总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肘内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相比,可获得更早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更满意的肘关节功能。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丰收;候峰强

    目的:比较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 )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O C )对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4h、24h以及术后第2、3、5天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T3、T4、FT3、FT4和TSH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LC组术中T3、T4、FT4、TSH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术毕开始下降,术后24h基本正常;OC组 T3、T4术中开始下降( P<0.05),术后24h低( P<0.01),术后5d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明显优于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 急诊科155例自杀患者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赵成进;郭文;刘蓉;党星波

    目的:探讨我国城市综合医院就诊自杀患者的特征,为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55例自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自杀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比例为女∶男=3.7∶1;21~30岁年龄组人数多(82例,占52.9%)。服毒是常采用的自杀方式,占总例数87.1%;总致死率为3.87%;多次采取自杀行为者占6.1%;求助于精神心理帮助者只占总例数的2.9%。结论:自杀已成为综合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中常见的问题,急诊工作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早期心理干预。

  • 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

    作者:王小芹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预后、血气分析、氧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死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1.0%, P<0.05);用药后12h PO2及P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h观察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秦利;李晓侠;张利侠;张莉莉;奚逢瑜;李彦;陈苗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胎膜早破(PRO M )孕妇120例,将其分为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两组阴道分泌物结果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PROM 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率达65.83%(79/120)。PROM 阴道分泌物异常组期待治疗时间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均较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两组产褥病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OM 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密切相关。孕前及孕期作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阴道炎症可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

  • 椎弓根固定配合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贵;贺加明

    目的:探讨椎弓根固定配合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使用椎弓根固定配合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并与仅使用椎弓根固定的患者比较,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并测量矢状指数和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从术后1周开始,伤椎前缘高度大于术前( P<0.05),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均大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均从术后1周开始,矢状指数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矢状指数术后1月和术后1年小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开始后凸畸形角度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角度术后1月和术后1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爆裂型骨折,通过伤椎椎弓根固定并加注硫酸钙骨水泥能较好的维持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正常解剖角度。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陈凤莲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血气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后12 h后的PO2、SpO2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52例手术体会

    作者:张武合;袁建林;王福利;陆向东;苏燕胜;樊旭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肾脏病变行后腹腔镜患肾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2例不同病因导致的肾脏病变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结果:52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80 m in ,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100 ml ,所有病人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随访2~24个月,均无迟发性出血,肿瘤复发及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 小儿大叶性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弋惠茹;罗兴育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0例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治经过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发生咳嗽120例,占100%;发热68例,占56.7%;喘息26例,占21.6%;呼吸增快65例,占54.1%;呛奶20例,占16.7%;吐奶34例,占28.3%;腹痛12例,占10%。平均住院11.7d。出院时复查胸部C T基本吸收,26例未完全吸收,出院后2周复查C T完全吸收。1例多发肺囊肿,肺腺瘤畸形行手术治疗,1例膈膨升外科随诊。结论:与成人大叶性肺炎相比较,小儿大叶性肺炎症状不典型,相对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较少,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丹参酮Ⅱ 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韩建伦;刘彩成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 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分为丹参酮Ⅱ A磺酸钠治疗组与对照组,并行两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入院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入院后24、48 h及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 A磺酸钠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维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粥样斑块的稳定。

  • 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60例

    作者:吕茵;李治昌

    目的:探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愈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88.3%及98.3%,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1.6%,明显较对照组(63.3%)高(P<0.05),而观察组复发率为3.3%,较对照组(8.3%)低(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HP根除明显,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作为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案。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王宏利;鲍刚;李传坤;李奇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对278例垂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类型及原因。结果:本组垂体瘤患者全切211例,肿瘤全切率为75.90%。并发症包括:尿崩37例,占13.31%;电解质紊乱23例,占8.27%;脑脊液鼻漏17例,占6.12%;垂体功能低下19例,占6.83%;视力视野损害10例,占3.60%;严重感染3例(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占1.08%;颅内出血2例,占0.72%。本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1.08%,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的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电解质紊乱及脑脊液漏等,医源性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 两种方法治疗特殊部位海绵状血管瘤52例临床观察

    作者:魏强;张阁;建锋;康昭

    目的:对比微波与硬化剂治疗特殊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效果。方法:将特殊部位血管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进行微波治疗,对照组26例行硬化剂注射治疗,共计52例。术后1月分别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血管瘤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有效率为69.2%,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应用微波治疗特殊部位海绵状血管瘤见效快,安全,疗效确切。

  • 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甲状腺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疗效对比

    作者:李争卫;王武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中的镇静程度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EX )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丙泊酚组(PRO )术中给予丙泊酚镇静。用Ramsay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切皮后10min、30min、60min、手术结束时的镇静程度,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嗜睡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切皮后10min、20min、30min、手术结束时,两组Ramsa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MAP、HR和SpO2无显著性差异(P >0.05);DEX组嗜睡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RO 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均有良好镇静作用,但右美托咪啶的安全性更高。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60例

    作者:姜亚卓;杜双宽;程永毅;杜春;任伟;孙羿;屈卫星;陈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肿瘤直径小于4cm的肾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后,两组医师按照标准手术方法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分别研究其总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肾功能,并发症及切缘情况。结果:对于总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热缺血时间,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上述指标三个阶段间两两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数显示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两组术后肾功能均正常,均未发现切缘阳性情况;结论:对于体积较小的肾细胞癌,通过设置准入机制,建立标准手术方法,加上相关手术经验的积累,一定的技术培训,可以得到安全、有效地开展。

  • 先天性耳聋36例听觉中枢DTI成像对比分析

    作者:李迎春;何莹;夏林林

    目的:通过DTI成像观察先天性耳聋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形态学变化。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先天性耳聋患者,行DTI扫描,运用DTI-Studio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DTI参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分析,左右侧对比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结果:18例患儿中,患儿存在内耳畸形10例。DTI各参数在左右两侧下丘及外侧丘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先天性耳聋组双侧下丘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2,P=0.004),AD较对照组降低(P=0.035,P=0.006),RD值较的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5,P=0.009);但两组间双侧外侧丘系仅F A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TI对于白质细微病变敏感,能够检测到常规M RI不能发现的细微白质损害,有利于人工耳蜗患儿术前评估脑白质功能。

  • 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诊断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马正民;叶艳

    目的:探讨鼻窦CT 片在诊断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及高危因素。方法:对100例胸片、鼻窦C T 提示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进行鼻窦X光(瓦氏位、科氏位)平片对照研究,搜集与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100例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鼻窦C T 提示上颌窦、筛窦、蝶窦有不同程度的窦壁黏膜增厚、气液平、窦腔模糊不透明等特征性改变。而瓦氏位、科氏位片仅有81例提示有上述窦腔不同程度窦壁黏膜改变且相同的病人程度明显较C T 结果减轻。误诊率、漏诊率分别达19%、60%。结论;对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影像学诊断鼻窦C T 扫描优于瓦氏位、科氏位片。反复呼吸道感染且治疗效果不好(病程>2周),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家族中有特应性体质、支气管炎及哮喘史,婴儿期特应性体质(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是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的高危因素。

  • 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并发椎间盘损伤38例

    作者:江仁奇;郝定均;贺宝荣;郑江

    探讨目的:Hangman骨折椎间盘并发损伤发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机制。方法:38例Hangman骨折伴颈2、3椎间盘损伤,行颈椎前路C2、3椎间隙植骨融合,Zephir颈前路钛板固定术,8例植入Syn Cage。结果:35例颈痛症状消失,3例残留轻度颈痛症状,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C2、3获得骨性融合。随访2~6年,平均3年7个月,均不影响工作。结论:椎间盘损伤并发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骨折类型,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符合其病理生理特点。

  •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手术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单莉;何菊仙;张卫文;周海燕

    目的:探讨经阴道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效果。方法:对102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腹部手术史、未产妇比例,子宫体积、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时间短,与腹腔镜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术中出血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恢复快,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中转开腹的发生、副损伤的发生、术后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与腹腔镜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无需特殊器械,术后恢复快,腹部无疤痕。

  • 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重症连枷胸38例分析

    作者:惠建军

    目的:探讨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重症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重症连枷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疗效和心率等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前、手术前在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治疗重症连枷胸临床效果满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高血压脑出血39例精氨酸加压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宏;汪平;郭世文;王安生;张世荣;王波;杨彦平;贺中正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定时定量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不同时段血中A V P浓度,治疗后随访3~6个月,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标准评分。结果:本组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浆AV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后血浆AVP含量呈下降趋势,但直到第9天血浆AV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预后不良组发病后5天血浆AVP水平持续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患者血浆AVP含量持续升高而且下降缓慢,提示脑损伤严重,病情迁延,预后不佳。

  • 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54例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王华;高文瑾;刘安生;庞菊萍

    目的: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H PS )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有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儿童H PS的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54例患儿均以发热为首要症状(100%),其余临床表现依次为脾脏肿大,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黄疸,多浆膜腔积液,水肿,呼吸系统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泌尿系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异常为突出(100%),其中以酶学(ALT、LDH、AST )改变为主(100%),次为低蛋白血症及高胆红素血症,之后依次为骨髓见噬血细胞,外周血至少两系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铁蛋白升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NK细胞活性降低,肾功能异常。病因分析显示:感染相关性(IAHS)占72.22%,以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 HS)多,占IA HS的82.05%。54例HPS患儿中,自动出院19例,后经随访,16例死亡,接受治疗36例,接受治疗患儿中死亡9例(16.67%),痊愈22例(40.74%),5例正在治疗中。死亡25例(病死率46.29%)中,IA HS19例(其中EBV-A HS17例,败血症2例),恶性肿瘤2例,原因不明者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EBV感染、血小板计数降低、LDH和ALT水平升高与患儿死亡有关。将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BV感染、血小板降低、ALT升高是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PS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凶险。EBV-AHS发病占首位,EBV 感染、PLT 计数、ALT水平是决定HPS预后的危险因素,确诊HPS后果断采用HLH-04方案治疗有助于提高HPS患儿的生存率。

  •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亚妮;蔺华利;张海艳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奋乃静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7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指标)用以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以及分言语学习和记忆。结果:治疗第12周末,帕利哌酮缓释片组除Stroop-c、连线测验A和数字广度测验-顺背外其它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而奋乃静组共有7项指标恶化,包括即刻和延迟逻辑记忆、Stroop-CW、T M T-B、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即刻和延迟视觉再生;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绝大多数认知功能测查结果优于奋乃静组( 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奋乃静对认知功能的某些方面有损害。

  • 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98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梅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脑室出血均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果:平均积血清除时间6.05d ,治愈好转率达81.6%,且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小,费用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肖梅;贺聪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在诊断中的价值,寻找具有较高阳性预测值的临床症状。方法:对52例急性脑梗死确诊患者进行筛选,剔除临床资料不完全或不符合要求的患者以颅脑平扫(MRI)及核共振加权成像(DWI)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院前急救医生初诊结果的联系,探索具有较高阳性预测值的临床症状。结果:初诊结果和影像学结果较为一致,阳性结果较好,具有关联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活动障碍、肢体乏力、四肢震颤、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精神异常、反应迟钝等症状,其中肢体活动障碍、四肢震颤、言语不清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在初诊时很好的判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关联的症状和具有较好良性预测值的临床特征可以作为初诊急性脑梗死的判断标准。

  • 氨甲环酸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姚舒馨;姚建锋;马建兵;李辉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前瞻性纳入46例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松止血带前15min给予1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术后3h再次给药;对照组均于相同时间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3、5天复查血红蛋白。术后第9天安排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为818±352ml,对照组为1578±659ml。两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显性失血量:实验组171±152ml,对照组388±274m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低剂量氨甲环酸降低术后出血量,且有效安全。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刘彩成;齐济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顺序入选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293例患者,分为肿瘤坏死因子-α增高组与对照组,行两组间冠心病发生率的比较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发生率在肿瘤坏死因子-α增高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5%、25%,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差异(χ2=71.873, P<0.01);肿瘤坏死因子-α与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 =0.672,P=0.003;r =0.538,P=0.003)。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肿瘤坏死因子-α值越高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越重。

  •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30例因素分析

    作者:高胜利;李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因素。方法:选择因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但存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患者30例,另外选择同期行CAG证实心外膜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并检查 TG、TC、LDL-C、HDL-C、apoA1、apoB等。结果:SCF组年龄、HDL-C和apoA1水平、糖尿病、吸烟史阳性率、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流缓慢与性别、高血压病史、TC、LDL-C、apoB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及血液中 HDL-C、apoA1水平降低有关,可能是冠脉血流缓慢的危险因素。

  • PPH+剥离+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联合治疗环形混合痔120例

    作者:余兆惠;张引涛

    目的:探讨PP H+混合痔的外痔剥离+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联合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环形混合痔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尿潴留、创缘水肿、住院时间、肛门狭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混合痔的外痔剥离+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联合治疗疗环形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疗程短、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 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亚超;张孟孝;周红霞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8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躯体症状、肺功能变化以及1年内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哮喘症状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行之有效的方法。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毅;柯尊华;柏鲁宁;方永军;侯文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0例sTBI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后首次GCS评分、中线移位、高血糖、大剂量甘露醇应用情况、高热、多尿、并发肺部损伤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监测血清钠证实发生高钠血症19例,分析其患者性别、年龄、伤后首次GCS评分、中线移位、高血糖、大剂量甘露醇应用、高热、多尿、并发肺部损伤等与高钠血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为27.1%,首次GCS评分、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应用大剂量甘露醇、高热、高血糖、多尿、合并肺部损伤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相关。结论: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及时处理。

  •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四肢主要动静脉缺损21例

    作者:马群莹;尹明明;崔君智;李友安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要动静脉损伤的治方法。方法:采用大隐静脉移植术修复四肢外周主干动脉及部分深静脉缺损21例。结果:本组21例中1例动脉静脉缺损均用大隐静脉移植,用血管床覆盖移植血管后,创面用VSD覆盖,1周后皮瓣移植,动脉外形及搏动均良好。1例长段移植术后1月复查多普勒血管超声移植动脉通血及血流量恢复正常。1例血管瘤病人肿瘤切除血管移植肢体无功能障碍。本组21例病人恢复良好,肢体活动感觉均正常。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口径与外周主干动脉相当,组织相容性好,长度足够,取材方便,适宜作为外周主干动脉缺损的移植材料。

  • 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敏奇;卢小鹏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4例患者的36颗患牙,采用牙冠延长术和固定义齿修复。术后4周、12周、24周、48周进行复查,检查修复体的咀嚼效果、固位体边缘,并以同颌对侧同名健康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作为对照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48周复查结果发现,全部患牙义齿固位较佳,无修复体松动发生,且固位边缘密合性佳,无显著的裂隙,患者无不适主诉,咀嚼功能较佳。术后4、12、24周,治疗牙的牙龈沟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与对照牙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是在术后48周,治疗牙与对照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固定义齿固位修复效果。

  • 综合干预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石莹;范昕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120例鼻炎鼻窦炎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8.00±3.50岁,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0.00±2.50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具有明显的头痛、头晕、鼻塞等症状,严重地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两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红梅;周喜春;李守帅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恶性肿瘤患者80例,均施行了PICC置管术。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用新型固定方法进行导管固定的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60.0±2.8岁,对照组为传统的缝合固定方法进行导管固定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0~82岁,平均62.0±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小儿隐睾138例术后舒适护理体会

    作者:屈红萍;张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泌尿外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隐睾患儿268例,年龄小6月,大9岁,平均3±1.6岁;其中单侧隐睾281例,双侧隐睾7例。以应用舒适护理前手术130例隐睾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舒适护理后手术138例隐睾患儿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手术方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PICC置管术51例护理体会

    作者:张青霞;韩莉;王晓倩

    经外周静脉置管术(PICC )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肿瘤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无痛性静脉通路,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科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置管患者5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过敏性紫癜600例免疫治疗及护理体会

    作者:许静;吴合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600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73例,女327例;年龄70d至80岁,其中≤18岁436例,19~60岁152例,≥61岁12例。病程从1d至20年,其中≤3月332例,3月至2年147例,≥2年121例。仅皮肤紫癜291例,皮肤紫癜伴腹痛肠道出血16例,皮肤紫癜伴关节痛35例,皮肤紫癜伴肾脏损害182例,其他多种表现混合型76例。

  • 急性脑出血动物实验中相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褚鑫(综述);蔡恩丽(综述);武煜明(审校)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中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以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但至今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IC H动物实验的研究成为热点,现将急性 IC H动物实验中相关检测指标分类综述如下。

  • 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分析

    作者:张玉凤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均有明显下降,同时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 TG及 H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发生低血糖反应4次,占6.7%;治疗组发生低血糖反应3次,占5.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配伍治疗糖尿病能促进降糖效果的发挥,也有利于控制血脂变化,安全性好,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 间苯三酚在初孕妇中期妊娠49例引产中的应用

    作者:张利平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自愿要求中期妊娠引产患者49例,分为654-2(山莨菪碱)组(25例)和间苯三酚组(24例)。间苯三酚组予以常规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于出现腹痛感觉后给予间苯三酚80mg肌肉注射1次,于宫口开大1.5~2.0cm时给予间苯三酚80mg 静脉注射1次。654-2组同样采取利凡诺引产并于同等情况下予以654-2肌肉注射及宫颈注射,观察两组引产时间、患者痛苦程度、引产成功率及宫颈裂伤情况,并测量记录引产后出血量及清宫率。结果:间苯三酚组患者痛苦程度明显轻于654-2组( P<0.01),引产时间明显缩短于654-2组( P<0.01),术后清宫率明显低于654-2组( P<0.05),产后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用于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的辅助用药可以明显缩短引产时间,降低清宫率,减轻患者痛苦。

  • 倍博特与络活喜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李水花;吴农田

    目的:探讨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和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 )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发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倍博特和络活喜,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BP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BPV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平稳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BPV。但倍博特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倍博特是一种理想降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复方制剂降压药。

  • 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6例疗效分析

    作者:杨明;汪治华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止咳、化痰、平喘、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

  • 单唾液酸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神经节损伤并发神经损伤64例

    作者:刘雪萍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 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将128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标记药物A-1或B-1100mg 静脉注射,每日两次,持续14d ,然后给予A-2或B-24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7d。记录用药后3周、90d、末次随访时的ASIA分级,总体恢复率,有用恢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周、90d、末次随访时A组ASIA分级,总体恢复率,有用恢复率显著优于B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M-1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脊髓损伤并发神经损伤,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 吡咯列酮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作者:姚晓伟;潘军强;陈海潮;寿锡凌

    目的:观察吡咯列酮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加吡咯列酮组,喂养8周后处死每组动物取出从近主动脉弓部到髂动脉分叉处全部主动脉行 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加吡咯列酮组动脉硬化程度、内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高胆固醇饮食组(P<0.05)。结论:预防性服用吡格列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兔主动脉硬化程度。

  • 功能性三叉神经手术治疗大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朋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理及手术方式。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大鼠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用肠线疏松环扎大鼠的眶下神经造成慢性缩窄性损伤,而对照组仅暴露眶下神经,但不结扎。观察手术后不同时期大鼠对疼痛刺激的反应阈值(疼痛阈值)及与之相关的疼痛觉行为变化,并对P物质(SP)含量、5-HT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大鼠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5-HT 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在手术后2~8周眶下神经分布的皮肤范围内,表现出痛觉过敏,与手术前、后,非手术侧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术后l2周左右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环扎损伤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出现,压迫解除后疼痛可缓解。

  • 神经兴奋性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佳辉;刘绮璐;高中洋;钟妮尔;任冯刚;石颖;肖新莉

    目的:探讨神经兴奋性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每天以2μg/kg ,4μg/kg ,8μg/kg咖啡因和1.25μg/kg ,2.5μg/kg ,5μg/kg氯丙嗪的剂量对小鼠连续腹腔注射3d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跳台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每天5μg/kg氯丙嗪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每天2μg/kg咖啡因组和5μg/kg氯丙嗪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第二次错误次数(EN2)明显减少( 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度增强和氯丙嗪导致的一过性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阻断可改善学习记忆。

  • 24GHz生物雷达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芳;张戈;路国华

    目的:通过检测24G Hz电磁波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基于24G Hz生物雷达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辐照组,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24G Hz的生物雷达对辐照组分别进行3d、5d和7d的连续照射,辐照功率密度小于1mW/cm2。照射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检验雌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学习过程中,3d和7d辐照组大鼠在训练期间学习记忆表现较差(在每天的第一次实验指标上,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更长)。此外,在后的空间搜索实验中,3d辐照组大鼠在目标象限时间短,记忆检测表现差,未表现出对目标象限应有的趋势性。结论:24G Hz生物雷达辐照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有影响,很有可能是瞬时效应和累积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 血必净注射液对2Gy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德冠;王营营;王月英;吴红英;王小春;路璐;樊飞跃;孟爱民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辐射诱导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将IC R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血必净组。对照组接受假照射,对其余两组进行2Gy全身照射。血必净组小鼠0.4ml/kg腹腔注射,照射前3d开始给药,持续给药8d。血必净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细胞进行计数,取胸腺和脾脏计算脏器指数,检测骨髓细胞CFU-GM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胸腺和脾脏指数、CFU-GM 均明显下降(P<0.05),而血必净组小鼠除胸腺指数外也均显著下降(P<0.05)。与照射组相比,血必净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胸腺指数及CFU-GM 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辐射引起的造血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上股骨头密度改变的关系分析

    作者:吕德林

    目的:探讨DR片上股骨头密度的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系的相关性。方法:将股骨标本60具根据骨厚度值大小分为5组(观察组),第6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然后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模型制作,采用骨密度测量仪与DR进行股骨头密度测定。结果:观察组DR骨密度测量值在0.31~0.52g/cm2之间,平均值为0.38±0.04g/cm2,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都表现为随着骨厚度的增加,骨密度值也明显增加。观察组的屈服载荷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是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屈服载荷。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头密度的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系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DR片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规手段,DR上股骨头密度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指标。

  •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钱露;施辉;薛佳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构作用机制以及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心肌心室重构影响。方法: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DC)组、缬沙坦(Va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联用(V+A)组、正常(CN)组。干预12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质量(BW)、左心室质量(LVW)、检测心肌组织中MMP2基因表达以及MMP2蛋白含量及活性。结果:与DM 组相比,三个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肥厚指标明显改善(P<0.05),MMP2 mR-NA有明显减少(P<0.05),MMP2蛋白含量及活性显著降低(P <0.5),而且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均可缓解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构,其联合应用有协同治疗效果。其机制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和活性调节有关。

  • 多脏器功能障碍患儿165例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王娟;楚建平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水平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 ODS )患儿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65例M ODS患儿,在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PCT ,比较不同水平的PCT 检测结果与患儿的预后关系。结果:165例病例中,PC T阳性者高达84.2%,其中PC T ≥2μg/L的患儿达到70.3%;将患儿预后分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四种,通过比较得出:M ODS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预后与血清PC T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0.01,P=0.018);而且血清PC T 水平与预后之间呈正相关(r =0.178,P <0.05)。结论:PCT可作为危重症患儿发生M ODS的预测性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 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ARP和Apel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官功昌;刘博;崔倩卫;王军奎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ARP和Apel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根据NYHA 分级标准分为NYHA I级38例,NYHA II级42例,NYHA III级43例,NYHA IV级37例,测定其血清CARP、Apelin以及BNP的浓度,分析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心衰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CRAP、BNP水平明显上升,且NYHA I级、NYHA II级、NYHA III级、NYHA IV级各组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pelin水平在NYHA I级、NYHA II级、NYHA III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NYHA IV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CARP和Apelin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病情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 血浆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变化的研究

    作者:周志武;周静;张海琴;艾鑫;何军利;张津安;牛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 ,DD)的动态变化与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浆DD水平测定,入院时评估患者的昏迷程度、脑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出院时进行意识状态评定。同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对照,并分析血浆DD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病后24 h、第3天及第7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血肿破入脑室者与未破入脑室者相比血浆DD明显升高( P<0.05),二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病情好转组与无好转组DD水平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浆DD的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

  • 陕西地区女性肺腺癌手术患者106例临床预后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戴云;曹燕飞;李伟;田伟;豆亚伟;罗向辉;李曙东;王宏涛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女性肺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06例完全切除的女性肺腺癌患者的年龄、症状、手术方式、肿瘤大直径、术后病理分期、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的总数、N1阳性数、N2淋巴结的总数、N2阳性数、N2站数、术后辅助治疗、复发转移等临床指标对总生存率(O S )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病理分期、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的总数、N2淋巴结的总数、N2阳性数、N2站数、术后辅助治疗、复发转移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2淋巴结的总数和复发转移为OS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可完全切除的女性肺腺癌患者,手术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至少清扫7枚以上N2淋巴结,同时术后给予必要的辅助治疗并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复发转移。清扫N2淋巴结的总数>7枚是预后的良好因素,复发转移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 Rho 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定位表达研究

    作者:曹磊;安凤莲;别小华;王涛;黄新;狄政莉;李斌

    目的:研究Rho 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Rho A在胶质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0例人脑胶质细胞瘤、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Rho A 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Rho A 未见阳性表达。Rho 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表达的总阳性率及免疫反映平分(IRS )分别为58.75%,1.62±1.64分。Rho A在Ⅰ~Ⅳ级胶质细胞瘤以及低度恶性、高度恶性脑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8/20)、50%(10/20)、65%(13/20)、80%(16/20)和45%(16/40)、72.5%(29/40)。Ⅰ~Ⅳ级胶质细胞瘤中Rho A表达的IRS分别为0.82±1.08分,1.23±1.32分,2.01±1.80分,3.11±2.01分。不同恶性级别的脑胶质细胞瘤中,Rho A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IRS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Rho 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高表达,且随着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表达增强,Rho A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标志。

  • 抗痨药物致超敏反应综合征3例报告

    作者:韩岚

    例1男,46岁,因咳嗽、咳痰1月就诊,于2011年12月16日经胸片、痰涂片等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口服4联抗痨药物(异烟肼0.3g,每日1次;利福平0.45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g,每日3次;乙胺丁醇0.5g ,每日1次)。于服药第42天出现双下肢红色猩红热样皮疹,伴搔痒、脱屑,皮疹进行性加重,第43天开始发热,体温40℃,伴有肌痛、关节痛;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胸腹水,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入院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6.4×109/L ,嗜酸性粒细胞3.85×109/L ;肝功能:ALT 642U/L ,AST 384U/L ,总胆红素46μmol/L ,间接胆红素34μmol/L ,白蛋白28g/L ;心肌酶谱升高,CK320 U/L , CK-MB 56U/L ;胸片提示胸腔积液;B超示脾肿大、腹水。立即停用抗痨药物,给予静滴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静滴白蛋白及血浆支持治疗;使用地塞米松10 m g/d抗过敏治疗。治疗14d后皮疹均全部消退,黄疸消退,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1月后复查肝功 ALT 56U/L ,AST 34U/L ,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测定均正常。

陕西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