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导航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卵圆孔穿刺技术

    作者:乔梁;朱宏伟;陶蔚;胡永生;李勇杰

    卵圆孔穿刺对于多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均至关重要:无水乙醇或甘油注射[1,2],球囊压迫[3],电凝[4]及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5].精准快速的卵圆孔穿刺不仅大大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效果,还对于减少穿刺并发症(血肿、刺入眶下裂、损伤颈内动脉、刺入颈静脉孔等)[6]具有重要意义.较之徒手穿刺,X线、CT或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卵圆孔穿刺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7].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神经导航技术引导卵圆孔穿刺具有靶点可视、术前量化卵圆孔大小形态、设计佳路径,量化穿刺路径准确长度、术中实时监控,无X线辐射等优点.本研究总结我科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卵圆孔穿刺的20例资料,报道如下.

  • 体感诱发电位在建立双节段脊髓压迫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杨超华;禹宝庆;乔建兰;唐雨佳;冯建军

    目的 通过研究兔胸榷管形态结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建立一种胸椎双节段脊髓慢性压迫模型.方法 首先对兔新鲜胸椎标本作详细的解剖学研究,选定2F Fogarty球囊导管作为压迫模型所用的球囊.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球囊不扩张)、40μl压迫组、50μl压迫组.通过T6、T7椎板的小孔,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再分别向头尾端插入到T3、T10水平.通过皮层SEP、Tarlor's评分、X线片及CT检查、脊髓HE染色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40μl压迫组T3脊髓压迫率为(42.81±5.54)%,T10脊髓压迫率为(44.74±5.85)%.50μl压迫组T3脊髓压迫率为(62.52±1.91)%,T10脊髓压迫率为(63.77±2.06)%.球囊扩张后7 d 40μl压迫组SEP开始逐渐恢复,至术后28 d趋于稳定,与压迫后即刻比较SEP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μl压迫组术后SEP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l压迫组、50 μl压迫组的SEP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 μl压迫组与50μl压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对早期脊髓损伤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脊髓压迫率为62%~64%的压迫模型的SEP更稳定,模型更可靠.

  • 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初探

    作者:杨文兰;王金玲;张运平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作为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对它的治疗目前尚缺乏一致肯定的方案,本文对11 例早期CSP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加钳夹术及局部球囊压迫,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杜垣锋;杨定博;俞文华;王昊;朱强;杜权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刨治疗手段.

  • 改良经皮球囊导管法建立山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作者:黄轩;陈智;王琨;何平;李凤宁;张帆;綦柯;宋庆鑫;汤译博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 小儿球囊导尿管在鼻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白妙春;赵立敏;刘元周

    某些鼻出血病人需使用负压引力压迫鼻腔内的创面出血,使其创面闭合,避免感染.临床上一般使用无菌纱布填塞压迫,但有时引起鼻腔内积血,容易逆行感染,甚至窒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院急诊科经过1年的临床应用,采用一次性小儿导尿管注水球囊压迫出血点,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虹

    目的:探究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将其作为治疗组,采用氨甲喋呤+球囊压迫治疗,同时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治疗,另外选取我院疤痕子宫合并早孕的患者2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只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量和对照组相比较,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压迫在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

    作者:李岩峰;马逸;黄海韬;邹建军;王斌;李付勇;王全才

    目的 评价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一侧行PMC术后对侧PMC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PMC技术治疗的74例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判定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一侧手术后咀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对侧手术时机.结果 对74例患者共行145次手术(包括3例患者术后单侧疼痛症状复发行第2次手术治疗).术后即刻成功率为96.5%.随访1 ~ 7年,平均2.9年,疼痛复发率为2.1%.74例患者中行双侧手术者68例,其中57例在单侧进行PMC治疗后1 ~ 3个月内行对侧PMC术.结论 PMC技术是治疗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其中单侧进行PMC治疗后,可在术后1 ~ 3个月进行对侧的PMC手术.

  • 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滑车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付勇;马雅文;马逸;邹建军;李岩峰;王斌;黄海韬;王全才;李亮

    目的 分析微球囊压迫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滑车神经麻痹的原理,以改进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微球囊压迫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出现滑车神经麻痹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摄片压迫神经节时的球囊形状,同时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术后未出现滑车神经麻痹的5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出现滑车神经麻痹症状的16例患者术中所拍摄的压迫三叉神经节时的球囊形状均为哑铃型(100%),而不是理想的"梨形",而对照组出现哑铃型者仅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车神经麻痹症状经营养神经治疗后均完全恢复.结论 术后出现滑车神经麻痹症状,是因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球囊突人后颅窝压迫到滑车神经所致,故应注意操作方法可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 经皮硬膜外置管法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损伤模型

    作者:黄轩;陈智;王琨;何平;沈洪兴

    目的 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硬膜外置入可扩张球囊导管,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成年雄性绵羊1 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0.6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每组4只.所有动物均使用经皮穿刺鞘管,透视下自腰骶椎板间隙将3Fr球囊导管置入硬膜外,并输送至C6/7水平.1周后B、C组动物分别以0.6和1 mL容量扩张导管球囊,持续压迫颈髓1h后撤除;A组动物不作处理.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24 h及48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颈髓送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检查测得置管后A、B、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9.1±0.2、9.1±0.2和8.9±0.2.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5.5±2.5和78.3±2.3.MRI检查提示扩张的球囊对颈髓腹侧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正常,扩张球囊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减退,且与扩张容量相关.病理结果提示B、C组在球囊扩张24 h后,C6/7水平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缩小,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48 h后,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结论 经皮置管技术避免了对脊髓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是一种能够模拟临床实际致伤机制的急性颈脊髓损伤造模方法.

  • 机械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气道内球囊压迫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涛;李俊岭;李见好;薛晓燕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下气道内球囊压迫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2年5月至201 1年8月23例大咯血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通过气管插管,导入新型气道内双腔球囊导管,球囊准确送至出血部位并压迫止血.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止血时间(1.88±0.70)h,治疗后2h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7.31±6.40)vs(100.60±10.40)mm Hg,P<0.01],出血停止后2h拔出球囊导管,球囊导管停留时间为(3.79±1.13)d;机械通气时间为(5.18±1.80)d;并发症如咳嗽、肺不张发生率39.1% (9/23).结论 机械通气下气道内球囊置入术治疗呼吸道大咯血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可靠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作者:王蓉;王富文;华国安;朱军;姜新;赵美华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穿孔并发症相对较少,且保护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强;俞文华;杜权;朱强;车志豪;王昊;董晓巧;杨定博;沈永锋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 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 组(88.0% vs 64.2%,P<0.05);PBC 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 vs 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 ±28.2)min vs(20.9 ±10.6)min,(11.7 ±3.5)d vs(4.3 ±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 vs 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 % vs 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子宫动静脉瘘8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蒋丽萍;张红;赵绍杰;曹晓辉

    目的 探讨子宫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子宫动静脉瘘患者8例均通过B超及盆腔静脉造影确诊,既往有剖宫产手术或人工流产史.其中异常子宫出血5例,4例行盆腔动脉造影+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另1例因反复大出血转外院治疗;宫内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3例,行宫腔镜下清宫+球囊压迫术.结果 4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后出血均得到满意控制;1例转外院治疗的患者行子宫切除.3例宫腔镜清宫术患者,因术中出血多,行双腔尿管球囊压迫,5~7d出血明显减少,予拔除.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动静脉瘘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急性大出血患者球囊压迫止血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作者:孔冬梅;陈蕾;郑美娣;陈美蓉;王昊;俞文华

    三叉神经痛是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面部发作性电击样疼痛,尤其在进食、讲话、洗面时可诱发,严重影响老人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明显增高.

  • 甲氨蝶呤清宫术后Foley球囊压迫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的止血效果

    作者:张晓兴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清宫术后放置Foley球囊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压迫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4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经甲氨蝶呤杀胚治疗后行B超监护下清宫后放置Foley球囊压迫止血.结果 45例患者CSP治疗成功41例(91.1%),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和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失败4例,其中1例清宫术中出血较多,改行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3例在清宫结束时出血较多,给予Foley球囊压迫止血,48小时后行子宫动脉栓塞后行再次清宫术.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清宫术后放置Foley球囊能有效减少出血,效果显著.

  • 宫腔镜诊治宫腔胚胎残留25例

    作者:孙彩勤;付红亚;郭会云;王慧芬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宫腔胚胎残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宫腔胚胎残留进行宫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过期流产患者镜下见有陈旧胎盘组织,为暗红色机化组织,5例中孕引产胚胎残留,4例人流不全,4例药物流产.其中1例合并子宫不全纵隔,2例宫腔粘连,宫腔镜下行定位清宫和电切术.术后置镜检查,见残留组织完全清除,有活动性出血,术后给予球囊压迫6~8 h.行电切术后患者常规放节育环,防止宫腔粘连.结论 宫腔镜可直观准确观察残留组织性质、大小、形态及位置,对小的残留组织可在直视下取出,大的残留机化组织可行电切术,手术均一次成功,避免了盲目手术可能造成的损伤反复操作与出血,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说明宫腔镜在诊治宫内胚胎残留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 基层医院开展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文林;孙定文;杨明楚;李兵;欧志荣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技术(percutaneous micro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并发症少,安全、不易复发,操作简单,对于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更是首选方法[1-3]。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仅个别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县级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更在少数。我院自2011年从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引进PMC技术以来,共开展此项手术42例,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PM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42~78岁,平均56岁。病患均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疼痛持续6个月~15年;其中左侧疼痛13例,右侧疼痛22例,双侧疼痛7例;疼痛分布于眼支6例,上颌支27例,下颌支9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30例,不能耐受长期服药者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颅脑MRI检查以除外肿瘤性疾病所致三叉神经痛可能。

  • 氨甲蝶呤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后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观察

    作者:王瑞姣;黎巧;颜杰文;韩汝芳;林发妙;叶小燕

    目的:分析氨甲蝶呤结合宫腔镜下清宫术后球囊压迫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东莞市寮步医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均对其应用氨甲蝶呤和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并实施术后球囊压迫,术后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及盆腔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66.8±25.6)mL,平均住院时间(14.6±2.5)d,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为(24.8±3.7)d,月经恢复时间为(34.1±5.6)d.结论:氨甲蝶呤与宫腔镜下清宫术后球囊压迫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马逸;李岩峰;史万超

    目的总结球囊形状对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治疗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2月~2001年9月采用PMC方法治疗的一组9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成功率为88%;44例球囊呈梨形者全部获成功治疗,另49例球囊形状不理想者中¨例发生早期治疗失败.4例术后疼痛复发及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外展神经功能丧失者全部发生于球囊形状不理想者.结论PMC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球囊形状在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及疼痛复发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