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原发性肝癌贫血26例

    作者:卞霞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原发性肝癌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原发性肝癌采用每次10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26例可评价患者,其中17例Hb上升20g/L或Hb≥100g/L,HCT、RET%也有极明显上升( P<0.01).未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原发性肝癌性贫血患者Hb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安全使用.

  • 养血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舒静;王怡;陈敏

    目的:评价养血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对照组)和养血饮联合EPO治疗组(中西组),治疗3个月后用AP-AAP桥联酶免疫检测法检测接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指标,并检测和评估血常规和中医症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中西组治疗前后Hb、HCT、CD4、CD8、CD4/CD8均有显著变化(P<0.05);中西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在改善HCT、Hb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CD4、CD4/CD8改善更为明显(P<0.05);而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中西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T淋巴细胞功能和临床症状.其可能的机制除了促进红细胞生成、保护骨髓造血机能以纠正贫血外,还可能与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致炎性物质,抑制变态反应等有关.

  •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新华;成秉林;胡晓晨;张淑君

    目的:观察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EPO)、骨髓象、肾功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Hb、HCT、EPO水平、骨髓象、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变化.结果: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提高肾性贫血大鼠的Hb、HCT及EPO水平,且中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组治疗组均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另外,中西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大鼠肾功能(P<0.05).结论: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肾性贫血,提高疗效.

  • 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60例临床研究

    作者:陈运彬;王艳丽;高薇薇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贫血的早产儿(均为31+1~32+6周)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血宁联合EPO治疗.对照组仅给予EPO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28天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天血清铁含量(SF)、总铁结合力(TIB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6.7%、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21、28天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尤以治疗组(除第28天HCT外)改善程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且两组治疗第14、28天ST显著升高,TIBC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发生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27.0%)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联合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较单独应用EPO更有效,可以减少输血次数.

  • 酞咪呱啶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疗效观察

    作者:陈士章;马勇

    目的:观察酞咪呱啶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方法:A组13例口服酞咪呱啶酮150~250 mg/d,2~3次/d.EP0 6000 U/次皮下注射,3次/周,治疗3个月以上.B组16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20~30mg/(kg·d)×3d,10~15mg/(kg·d)×3d,2mg/(kg·d)×7d,均为静脉滴注,以后改用口服强的松lmg/(kg·d)至1个月为1疗程.结果:A组Hb、PLT及WBC有效率分别为72.7%、50.0%及42.9%,同VEGF改善有显著差异.B组Hb、PLT及WBC有效率分别为64.3%、40.0%及22.2%,同VEGF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酞咪呱啶酮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在治疗骨髓纤维化方面简单、安全、有效、廉价,在当前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学;赵勇刚;刚光霞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48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再灌注前经腹腔注射Epo(3000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h后断头取脑.制作2mm冰冻切片;以2%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对脑切片进行染色;经图像分析仪计算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结果:治疗组脑梗死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1).结论:Epo能够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杨华;巨蓉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进行胞二磷胆碱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清S‐100B、N S E表达水平,两项指标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需动态监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