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冬胰岛素30过敏反应15例分析

    作者:沈轶;刘波;吴广飞;秦春梅;尹小波;刘晓丽;王迪;尹福在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继续用药加用抗过敏药物、停药改口服降糖药物、局部热敷及脱敏疗法.结果:13例局部过敏者,4例继续用药.9例停药,2~5 d后局部症状消退.2例周身过敏者,1例继续用药,3 d后症状消退,另1例停药.结论:对较轻过敏患者局部热敷、口服抗过敏药物有显著效果,可继续用药,经典脱敏治疗通常能起一定效果,严重过敏反应或以卜方法无效时,需停药.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34例分析

    作者:石峰

    目的 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停用原口服降糖药,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BG、PG2h、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血糖发生少.结论 使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有效、方便.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36例的护理

    作者:杨艳;王君英

    我科2009-01-2010-05采用胰岛素泵对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使血糖迅速降至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了高糖的毒性作用[1],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取得了满意效果,体会到在胰岛素泵的使用过程中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症1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汤莉;解放军

    2006-03-2009-10期间我科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1例,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症1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2例,女59例,年龄18~79岁,平均住院11 d.所有患者均使用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采用泵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血糖检测采用拜安易血糖仪.

  •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现状调查

    作者:唐凤君;马彬彬;邵文利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注射的相关知识调查评价表,对1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价.结果: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在操作中部位的选择和注射角度的选择正确率为65.2%和73.2%,其余正确率均低于50%.结论:对不同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笔使用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 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庭俊;王中心;杨芳;陈纯娴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44例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代谢控制稳定后,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的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肌酐、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除常规治疗组外,其他三组治疗12周前后的AC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2周后,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12周后相比,ACR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3组间治疗后1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能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ACR,延缓肾病的进展,是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途径.

  • 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作者:高立新

    目的: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西药房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进行分析,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对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口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2013年1—12月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年龄、性别及口服降糖药种类、用药频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女性各占57.33%(1158/2020)和42.67%(862/2020),>60岁以上患者占69.60%(1406/2020),其次为>50~60岁年龄组,占22.48%(454/2020)。我院门诊西药房口服降糖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用药频度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而限定日费用排序居前3位药物分别为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 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方案治疗的优势分析

    作者:李有佳;李骏;粱剑梅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方案治疗的优势.方法 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诺和灵50R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实验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方案治疗.2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和2型糖尿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血糖水平接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方案治疗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是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理想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及visfatin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向朝峰;段滨红;杨玉芝;江红;杜馥曼;仲恒

    目的 研究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治疗前后visfatin的变化,以期探讨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患者50例,接受GLP-1治疗半年,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水平,并搜集病人血糖、血压、血脂、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等相关指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水平及一般指标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另取黑龙江省医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对照组50名,进一步探讨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结果 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GLP-1治疗半年后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半年回访患者与治疗前自身对照相关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显著下降.visfatin和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体质指数、低密度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成正相关. 结论 visfatin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接受GLP-1治疗半年后visfatin水平明显下降.GLP-l通过抑制餐后胃排空、抑制食欲、促进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糖原合成及刺激胰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等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多靶点治疗长病程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将有望成为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 2型糖尿病诺和灵30R治疗者改用诺和锐30疗效分析

    作者:王敏

    目的 观察比较2型糖尿病使用诺和灵30R治疗者改用诺和锐30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20例接受诺和灵30R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比较转换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每日胰岛素需要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改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后,患者FB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亦较前降低(P<0.05),BMI较转换前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诺和灵30R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治疗,可以减少胰岛素使用量的同时,能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

  • 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敏

    目的 观察诺和锐30治疗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锐30每日2次或3次皮下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4次,无严重低血糖,1例患者出现皮疹、瘙痒不良反应.结论 诺和锐30对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西他列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晓鸿

    目的 观察西他列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定2009年5月-2011年5月为观察时间,选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于格列齐特治疗,观察组给予西他列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HbA1c、FPG、2hP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他列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作者:宋杰;孙颖

    1 病历摘要病例1:患者男性,62岁,糖尿病、高血压病史20余年,近2年坚持服用吲达帕胺1次/d,2.5 mg/次、奥美沙坦1次/d,80 mg/次、非洛地平1次/d,5 mg/次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38/70 mmHg左右.近5年坚持服用二甲双胍3次/d,0.5∥次、亚莫力1次/d,2 mg/次、拜糖平3次/d,60 mg/次、阿托伐他汀1次/d,20 mg/次降糖、调脂治疗.

  • 初发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血压和血糖及血脂变化

    作者:赵晓红;徐哲荣;吕雪英;张勤;杨云梅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血糖和血脂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160例初发糖尿病患者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成2组(先收集常规治疗组80例,再收集强化治疗组80例),治疗前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和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常规治疗组予门诊常规治疗,强化治疗组定期检测血压和血糖及血脂,对未达标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直至血压和血糖及血脂达到治疗标准.6个月后再次检测相关指标,比较2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TC和LDL-C,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强化干预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能使血脂得到进一步控制.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作者:王晓红;周明丽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3月~9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40例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平均达标时间为5.0 ±1.5天,达标时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0.0±4.5U.40例病人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顾虑,予以心理护理后,顾虑消除,均自愿接受胰岛素泵治疗;2例在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进食后低血糖得到纠正;1例出现埋泵部位的红肿,更换部位重新置泵,红肿处外用百多邦治疗,红肿得以控制;4例出现胰岛素泵报警,其中3例针头堵塞,1例输注管扭曲,予更换针头及调整输注管位置后,报警解除,胰岛素泵工作恢复正常.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对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使胰岛素泵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潘天荣;王长江;何勇;汝颖

    目的探讨超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组HbA1c达标率(29.63%)明显高于诺和灵N组(5.28%).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N组.结论清晨口服长效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1次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lL-6、IL-lβ表达的影响

    作者:廖周谊;郑浩天;冯轶;袁丽

    [目的]探讨短期强化胰岛素(CSII)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6(lL-6)、白细胞介素-lβ(IL-lβ)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86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的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CSII治疗2周,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HDC-L)、低密度(LDC-L)/高密度脂蛋白(HDC-L)、TLR4、lL-6,IL-lβ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FPG、2hPG、HOMA-IR、TG、TC、HbAlc均低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FPG、2hPG、HOMA-IR、TG、TC、HbA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RT-PCR结果显示,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IL-lβ、lL-6 mRNA表达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II治疗T2DM能控制患者血糖及提高对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与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lL-6,IL-lβ表达有关.

  • BIAsp50与BHI5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其对患者2hPG、sI-CAM-1、sVCA M-1、MCP-1和TNF-α的影响

    作者:付冬霞;郭宁宁;苏娜;许金秀;王光亚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BIAsp50)与双时相人胰岛素50(BHI5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餐后2 h血糖(2hPG)、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既往未行胰岛素治疗的6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IAsp50组与BHI50组各33例.分别给予BIAsp50、BHI50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2hPG及增幅、餐后2 h内的增幅曲线下面积(IAU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等炎症指标的水平.[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各指标(FPG、2hPG、2hPG的振幅、IAUC及 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两组各个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IAsp50组治疗后6、12周的2hPG、2hPG的增幅、2 h内的 IAUC均显著低于BHI50组;治疗后12周的 HbA1c显著低于BHI5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BIAsp50组低血糖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BHI50组的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两组的各个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BIAsp50组治疗后12周的各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BHI50组,治疗后6周的sVCAM-1、TNF-α显著低于BHI5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HI50相比,BIAsp50对 T2DM 患者具有更好的餐后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且治疗后的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更低,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更加突出.

  •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T2DM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李悦;熊再道;徐丽梅

    [目的]系统性评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关于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T2DM患者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工具对纳入的RCT进行研究偏移风险评估,并提取效应指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80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①初诊T2DM患者起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组FPG、2hPG、HbA1c降低程度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②初诊T2DM患者起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缓解率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③两组在低血糖事件发生及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诊T2DM患者,起始使用胰岛素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缓解HOMA-β,且与起始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比较,低血糖发生与体质量变化并无明显差异.

  •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20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薇;王露;邢宇;索琳娜;张微;郭丹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BMI、FPG、2hPG、HbA1c及LDL、TG、T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体质量、BMI及LDL、TG、TC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FPG、2hPG、HbA1c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BMI及LDL、TG、T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肥胖型T2DM患者血糖、调节血脂,并减轻体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