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

    作者:彭承斌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右侧耳垂区疼痛2年余,发现右侧耳垂下疼痛渐增性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耳后区出现疼痛,遂到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头孢、炎见宁)10天,疼痛无明显缓解。约半年后,发现耳垂下长有一约“花生米”大小包块,略疼痛。再次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腮腺区穿刺检查,给予抗炎治疗(头孢拉啶),疼痛缓解。穿刺病理检查提示:镜下见大量血液及炎细胞。约半年前再次在当地医院行右腮腺彩超检查提示右侧腮腺低回声(考虑炎性),未行治疗,随后自行在家多次服用消炎药物(阿莫西林、头孢类),疼痛仍无明显缓解。近1年多来,发现右侧耳垂下包块缓慢增大至大“枣”大小,仍伴疼痛。我院门诊以“右腮腺区包块”收入院。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68次/分钟,呼吸18次/分钟,血压130/80mmHg。专科检查:双侧面部外形对称,右侧耳垂后下皮肤明显隆起,可扪一枚直径约3.0 cm大小椭圆形包块,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界限清楚,活动度可,触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双侧颈部及颌下扪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腮腺区导管口无明显红肿,未见异常分泌物。入院诊断:右侧腮腺区包块性质待查(慢性淋巴结炎?腺淋巴瘤?)。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腮腺病损切除术+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充分顿性分离腮腺浅叶深层及其肿瘤,一并切除周围腺体及其深面瘤体,切除右侧腮腺剩余浅叶,用电刀烧灼并缝扎暴露的残留腺体。术后病理诊断;(右腮腺包块)腺样囊性癌,侵及周围涎腺及神经组织。

  • 带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韩思源;宋涛;王玉新;王绪凯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癌根治手术切除后,面部凹陷畸形及面神经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腮腺深叶癌侵袭周围骨质的患者,采取开放面神经管,将癌瘤、腮腺、受累面神经及周围骨质(包括乳突、茎乳孔、茎突及下颌升支后缘)扩大切除,利用面神经管内段正常的神经干断端与胸锁乳突肌肌瓣相连的耳大神经进行吻合,同时利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充凹陷畸形.结果开放面神经管利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功能性修复的方法,9例腮腺区凹陷畸形明显恢复常态,2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留有明显凹陷畸形,1例因局部感染,组织液化,肌肉萎缩,出现凹陷.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时间短为12周,长20周,平均16 3周.同时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结论开放面神经管腮腺癌根治术,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即时修复,既达到了面部凹陷畸形的整复,又实现了面神经的功能性修复,同时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符合功能外科修复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

  • 全身伽玛刀治疗腮腺癌二例

    作者:孙劲松;蔡鹏;钟志鹏;杨士勇;孔亚梅;石志红

    我院2000~2001年采用深圳奥沃OUR-QGD型全身伽玛刀治疗2例腮腺癌,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腮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报告

    作者:王超;房居高

    患者男,62岁.因"右耳前肿物1年,右颈肿物1个月”而收住院.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前肿物,直径约0.8cm,无不适.近1月肿物生长加快,同时发现右颈肿物,曾行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无家族史可载.查体:右耳前可及3cm×3cm×2cm肿物,硬,边界欠清,活动差,右颌下及中上颈淋巴结肿大,直径0.5cm~2.0cm,硬,部分融合成团,右面部皮肤感觉迟钝,舌运动感觉正常.血、尿常规,肝功、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右腮腺癌并颈淋巴结转移.入院后于1999年10月15日在全麻下行右腮腺癌联合根治术,病理为腮腺浸润性导管癌.颈清淋巴结(17/19)查见转移,术后给常规治疗,恢复良好,术后10天治愈出院.

  • 晚期腮腺癌杓会厌襞转移一例

    作者:李文;李琼;吕虹;张文燕

    患者女,75岁,因"右侧面部、颈部包块30年,表面皮肤糜烂异味3个月"于2008年2月入我院.入院前30年,患者发现右侧耳垂下包块,无痛,可活动.不影响开口及面颈部活动,未作特殊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入院前3个月,包块表面皮肤开始糜烂,发出腐败臭味伴出血.查体示右侧面部、颈部包块位于腮腺后下极,推移右耳廓前移.包块基底部较宽,表面皮肤皮下静脉扩张呈静脉窦样,广泛分布.患者张口正常,无明显面瘫征.

  • 肿瘤保守切除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癌

    作者:朱俏;张建国;张杰;玄云泽;刘树铭;郑磊;黄明伟;张益;张祖燕

    目的 观察肿瘤保守性切除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早期腮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腮腺癌患者共30例,所有患者行腮腺肿瘤保守性切除,术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为100%,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手术后暂时性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33% (1/30),无永久性面瘫发生,未见放射性骨髓炎、耳聋、重度张口受限等.结论 肿瘤保守性切除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早期腮腺癌临床效果良好,可保存面形,保留面神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腮腺癌患者的护理查房

    作者:卢爱金;尹美女;卢平丽;刘玲芬

    主查人:今天组织这次查房,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查房教案,①查房目标:掌握腮腺癌的术前、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放疗前的准备,了解国内外有关腮腺癌的治疗、护理新进展.②重点分析内容:责任护士对病史的熟悉程度,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有效,放疗前口腔的准备,如何进行出院指导.③拟提的问题:腮腺癌的术前、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该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下一步的护理重点?下面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关键词: 腮腺癌 护理查房
  • 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宿伟鹏;赵化荣;刘攀

    目的:分析腮腺癌采用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腮腺癌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行肿瘤保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8%,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放射性皮肤反应、轻度神经麻痹、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腺癌采用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腮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智军;周杨;刘伟;贾明;郑利枝;刘阿秋

    目的 评价腮腺癌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的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9例腮腺癌患者,采用6 MVX线IMRT治疗,腮腺预防区域DT:60 Gy/30 f/6W,腮腺瘤床DT:66 Gy/30 f/6 W,残存病灶DT:70.4G y/32 f/6.5 W.结果 3、5年局控率分别为94.7%(18/19)和89.5%(17/19);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17/19)和84.2%(16/19).不良反应主要为1级口腔黏膜反应,其次为1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结论 腮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且能提高生存率,毒副反应能耐受.

  • 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韩思源;宋涛;王玉新

    目的:探讨腮腺癌切除面神经即刻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采取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对腮腺癌根治术切除面神经造成神经缺损即刻修复,与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率为92.3%,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1.5用;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率仅为54.3%,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6.4周.两方法差异显著(P<0.05);腮腺区手术后的凹陷畸形得到修复.结论: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能有效恢复面神经功能,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既实现了功能性修复又达到了面部外形的改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 Maspin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梁艳;谷京城

    为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腮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腮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50例腮腺癌组织及30例瘤旁正常组织行maspin蛋白半定量测定,并对前者行CD34蛋白半定量测定,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maspin 、M VD在腮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转移、术后复发、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后者的表达还与腮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因此,maspin与M VD的联合检测,在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腮腺癌中Hsp70、p2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尹万忠;祝威;潘雨利;宋文植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与腮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45例腮腺癌(24例腺样囊性癌及21例粘液表皮样癌)中Hsp70、p27的表达,并选用10例多形性腺瘤作对照.结果Hsp70及p27的表达均为细胞核及胞浆中棕黄色染色,在腮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7.8%及28.9%,与对照组多形性腺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Hsp70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Hsp70与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Hsp70与p27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 MRI导航下腮腺癌I125粒子植入术1例报告

    作者:宋永光;刘冰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下颌一无痛肿物,约蚕豆大小,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未做病理),手术后约2个月肿物复发,未予处置,10年间肿物缓慢增长,无发热、无疼痛、无进食障碍,近1年肿物增大明显,约鸡蛋大小,伴有局部疼痛,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关键词: 腮腺癌 MRI I125粒子
  • 腮腺癌侵入颅内的手术治疗

    作者:肖宏;张学新;苏君;杨海城

    目的研究腮腺癌侵入颅内的特征及其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6例腮腺癌侵入颅内的病人均有腮腺癌手术史,其中2例曾接受2次腮腺癌手术.本组病历病程1年至2.5年,都有乳突部及枕骨破坏、肿瘤突起.2例岩骨及内听道受压破坏.4例局限于幕下,2例侵及幕上下.结果6例中4例行全切,2例因肿瘤包绕横窦行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恶性混合瘤5例,腮腺腺癌1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3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腮腺癌如其侵入颅内,根据肿瘤特征,选择佳的手术方法,尽可能切除肿瘤,能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延长生存期.

  • 腮腺癌误诊1例

    作者:江凌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右耳前偏下方无痛性小肿块1年半,缓慢长大,近3个月生长加快,长成鹌鹑蛋大,无任何症状,无功能障碍,质硬,稍活动,局部淋巴结无肿大,无其它不适,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改善,查体:全身情况良好,于右耳前偏下方可见圆形包块,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可触及2.5 cm×2.5 cm×1 cm大小,质硬,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无触痛,活动度小,颌下淋巴结无肿大,颞颌关节运动不受限,腮腺导管口无异常,右侧面部无异常,张口不受限.

  • 腮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作者:先德海;钟建桥;张西北;余崇林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3(VEGF C、VEGFR-3)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腮腺癌标本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率.结果:VEGF-C、VEGFR-3在腮腺癌中显著表达,其阳性率分别是51.6%、48.4%,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C、VEGFR-3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为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条件,可以作为判断腮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腮腺癌术后不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比较

    作者:邹中华;史建平;吴锦昌;周莉钧;朱国培

    背景与目的:腮腺癌靶区位于头部的一侧,形状凹形,用何种照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使靶区剂量均匀及保护危及的器官,是目前讨论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二维常规、三维适形、正向和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对腮腺癌术后靶区进行放疗计划设计,重点分析比较调强技术在保护正常器官和改善靶区适形度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比较5种腮腺癌术后靶区照射技术,包括二野对穿照射(2F-2D)、二维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X+E)、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正向多子野调强放疗(multi-segment radiotherapy,MSRT)照射.随机选择8例腮腺癌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上述5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60 Gy,2 Gy/次,共30次.分别比较这5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器官受照剂量,同时比较2种调强技术放疗计划时间和实施治疗时间.结果: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_(95%)和适形指数(CI)(97.5%和0.78)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9%和0.45)(P<0.01),但劣于IMRT(99.1%和0.85)和MSRT(99.7%和0.81)(P<0.01);两调强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SRT的实施时间(平均治疗时间5 min)明显短于IMRT(平均治疗时间15 min).在正常器官保护方面,脑干、脊髓和对侧腮腺的受照剂量,IMRT(19.4、28.1和8.5 Gy)和MSRT(17.0、28.O和0.8 Gy)优于3DCRT(25.4、37.7和1.8 Gy)更优于二维(51.7、58.8和54.6 Gy),但同侧中耳、眼球、眼晶体和下颌骨的受照剂量5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DCRT、MSRT和IM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二维照射技术,而调强计划(包括IMRT和MSRT)优于3DCRT计划,但MSRT在靶区覆盖、正常器官的保护上与IMR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计划的执行效率优于IMRT技术.

  • 腮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处理

    作者:王可敬王可敬;郭良;赏金标;刘爱华

    探讨腮腺癌颈淋巴结的手术处理。方法回顾作者所收治的244例腮腺癌病人,分析其颈淋巴结转移、处理及转归。结果发现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2.4%,首发癌为28.7%,复发癌为46.5%。不同病理类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0%~73.3%不等。肿瘤T1~T4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0%~68.8%。160例NO病人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3%,84例N+病人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3.1%。结论认为腮腺癌N+病人应作治疗性颈清术,NO病人是否作选择性颈清术,病理类型是主要依据,但还要结合临床分期及是否为复发病例。

  • 腮腺癌术后不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比较

    作者:查燕燕;黄勇;程莹星;陈东波;张丽娟;郑虹;姜孝娟;吴丹

    目的:1.通过比较腮腺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5f、IMRT7f)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探讨I M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可行性。2.比较腮腺癌术后IMRT7f与正向多子野调强放疗(multi-segment radiotherapy, MSRT)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同时比较2种调强技术放疗计划时间和实施治疗时间,探讨M S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优势。方法1.选取10例腮腺癌术后患者,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适形指数(CI)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行X+E、3D-CRT、IMRT5f、IMRT7f及MSRT计划设计。2.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运用CRT、3D-CRT与IMRT5f、IMRT7f方法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评价腮腺癌术后IMRT较3D-CRT的剂量学优势。3.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运用IMRT7f和MSRT两种放疗方法的DVH图,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同时比较2种调强技术放疗计划时间和实施治疗时间,评价腮腺癌术后MSRT较IMRT7f治疗的优势。结果1.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95%和CI(96.5%和0.76)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7%和0.49)(P均<0.05),但劣于IMRT5f(97.1%和0.77)、IMRT7f (99.1%和0.84)和MSRT(99.7%和0.81)(P均<0.05),同时IMRT7f的V95%和CI(99.1%和0.84)明显优于IMRT5f(97.1%和0.77)(P均<0.05)。MSRT的CI(0.81)和IMRT7f(0.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脑干、脊髓、对侧腮腺、健侧颌下腺的受照剂量,IMRT7f和MSRT(分别为19.4、28.1、8.5和7.6 Gy;17.0、28.0、0.8和6.8 Gy)优于IMRT5f(22.3、28.8、10.8和11.3 Gy),优于3D-CRT(25.0、37.7、18.0和15.3 Gy),更优于二维(26.4、40.2、19.4和16.5 Gy),但眼球、眼晶体、视神经和下颌骨的受照剂量5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MSRT和IMRT7f两种调强技术在靶区覆盖与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SRT的实施时间(平均治疗时间5 min)明显短于IMRT7f(平均治疗时间15 min)。结论1.3D-CRT、IMRT7f、IMRT5f和MS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二维照射技术,同时IMRT7f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IMRT5f。2.调强计划(包括IMRT5f、IMRT7f和MSRT)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危及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计划,但MSRT在靶区覆盖、危及器官的保护上与IMRT7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计划的执行效率优于IMRT7f技术。

  • 腮腺癌术后不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比较

    作者:邓磊;张军宁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探讨I M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腮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二维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X+E)、3DCRT、IMRT设计计划,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运用三种放疗方法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评价腮腺癌术后IMRT较3DCRT的剂量学优势。结果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95%和适形指数(CI)(96.5%和0.76)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7%和0.49)(P均<0.05),但劣于IMRT(99.1%和0.84)(P均<0.05)。结论IM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CRT及3DCRT。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