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Livin、Survivin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峰波;卢绮萍;孙世波;李德忠

    目的 探讨Livin、Survivin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40例胆囊腺癌和20例正常胆囊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vin、Survivin和Ki-67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胆囊腺癌组织中Livin、Survivin和Ki-67的阳性单位值分别为(40.89±11.20、38.90±7.97、43.25±12.42),均显著高于正常胆囊组织的(28.32±6.08、25.12±5.54、27.30±3.40,P<0.01),Livin、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与胆囊腺癌患者性别、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有无结石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明显相关(P<0.05).结论 Livin、Survivin在胆囊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脑胶质瘤易感性与p53基因第72号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宋志旺;祁震宇;王中;顾少华;谢毅

    目的 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和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提取p53基因72密码子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关系的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应用Meta分析技术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便宜的评估.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9组符合条件的数据,病例组2319例、对照组3682例.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12139C等位基因能够增加高加索人脑胶质瘤的发病风险(P=0.04,OR=1.25;95% CI 1.01 ~1.55,Pheterogeneity=0.002).敏感性分析表明合并结果不受单个研究的影响.结论 p53基因第72号密码子的多态性能够增加高加索人脑胶质瘤的发病风险.

  • p-21活化激酶-1、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陈小伍;周晓华;朱达坚;剧永乐;左海波

    目的 观察p-21活化激酶-1(PAK1)、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结直肠黏膜与结直肠癌组织中PAK1和Snail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相关性.结果 PAK1 mRNA、Snail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00% (42/60)和73.33% (44/6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AK1 mRNA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08,P <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x2=5.8764,P<0.05);Snail mRNA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3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x2=6.2130,P<0.05);PAK1和Sna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19 24,P<0.05).结论 PAK1和Snail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PAK1和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 肺癌肿瘤抑制物1和Wnt-1诱导分泌蛋白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太东;何春燕;倪武;林育超

    目的 探讨肺癌肿瘤抑制物1 (TSLC1)和Wnt-1诱导分泌蛋白3(WIS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NSCL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SLC1和WISP-3表达水平.结果 TSLC1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00% (24/80),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71.25% (57/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ISP-3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7.50%( 54/80),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6.25% (13/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ISP-3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年龄明显相关(P<0.05).结论 TSLC1和WISP-3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是NSCLC预后相关指标.

  • 血红素氧合酶在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的表达

    作者:姜华茂;刘丁乙;王全刚;朱家亮

    目的 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和2( HO-1/HO-2)在糖尿病(DM)大鼠阴茎海绵体(C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相关勃起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取30只制作糖尿病模型,余20只为正常对照.4周和8周后用阿扑吗啡试验评价大鼠勃起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O-1、HO-2在大鼠CC内的表达部位及水平.结果 DM大鼠勃起次数在4周(2.17±0.94)和8周(0.85±1.07)时与对照组[4.0±1.15(4周);4.2±1.32(8周)]比均下降(P<0.01),HO-1在4周(32.87±3.22)和8周(20.65±2.34)时的表达高于相应对照组[13.52±3.25(4周);12.35±2.29(8周)],P<0.01,但8周较4周表达降低(P<0.01),HO-2在4周(14.32±1.21)和8周(8.82±2.35)时的表达均低于相应对照组[20.91±2.07(4周);21.02±2.10(8周)],P<0.01,且随时间逐渐加重(P<0.01);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造成大鼠勃起功能下降,可能与HO在DM大鼠CC内的表达降低密切相关.

  •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赵李平;袁芳;贺斌;王明刚;钟晓红

    目的 观察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BMSCs实验组;B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支架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第3、5、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20±2.68)%、(30.60±5.50)%、(57.63±9.13)%、(87.35±5.83)%,明显快于B、C组(P<0.05),A组新生表皮较厚,新生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多于B、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论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BMSCs能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 X盒结合蛋白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三光;王文耀;穆宏凌;闫长青;刘建华

    目的 检测X盒结合蛋白1( XBP1)、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术中所取的42例肝癌标本、15例同个体癌旁1.0 cm肝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XBP1、Bip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验证57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标本中XBP1、Bi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XB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96±0.0241、0.4152±0.0252、0.4095±0.0149,XBP1 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中Bi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72±0.0401、0.4332±0.0488、0.4301±0.0398,Bip mRNA在3组之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实验对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XBP1和Bip的蛋白表达进行了定性验证: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两种蛋白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 在肝癌的生长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激活.在肝癌组织中XBP1、Bi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一致,均呈高表达.这些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清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研究

    作者:徐丽南;姚志成;陈淑琴;何科;蔡坚;林楠

    目的 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如何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方法 分别提取原代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与正常卵巢相关成纤维细胞(N Fs)的培养液上清(CM);实验组为2ml TAFs-CM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1×105/孔),对照组为2 ml NFs-CM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1×105/孔),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卵巢癌细胞(SKOV-3,1×105个/孔),干预组为在实验组中加入20 μmo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SB-431542(10 μmol/ml);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生长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α-SMA、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卵巢癌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S期比例:实验组22.10±1.84比对照组12.77±1.43,P<0.05);而加入SB431542干预后则可明显抑制促增殖作用(细胞S期比例:干预组12.33±1.12比实验组22.10±1.84,P<0.05);RT-PCR提示实验组PCNA、α-SMA、VEGF mRNA较其他组表达显著上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实验组TGF-β1、α-SMA、VEGF蛋白表达亦显著上调(P<0.05),在加入SB-431542后以上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结论 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并上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而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作用后则可以有效抑制这类作用.

  • 甲硫氨酸维B1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肾功能及肾组织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作者:谷化剑;冯贤松;陈俊华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OJ)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功能、肾组织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甲硫氨酸维B1(MVB1)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OJ大鼠血浆TNF-α水平、肾功能、肾组织MDA与SOD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胆总管结扎(BDL)为OJ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ham,n=5),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EC)组、MVB1组、STS组及MVB1与STS联合(M-S)组,每组n=20,术后1d给BDL大鼠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药物至13 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DL大鼠2、6、10、14 d血浆TNF-α、尿素氮(BUN)、Cr水平及14d肾组织MDA、SOD水平,观察死亡率与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Sham组血浆TNF-α、BUN、肌酐(Cr)与肾组织MDA、SOD分别为(0.91 ±0.18) μg/L、( 1.54±0.16) mmol/L、( 44.23±4.73) μmol/L、(4.54±0.46) nmol/ml、(182.16±12.10)U/ml,BDL后大鼠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C组比较,STS组对血浆TNF-α、BUN、Cr及肾组织MDA、SOD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 B1组血浆TNF-α、BUN、Cr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B1与STS组比较,对血浆BUN、Cr及肾MDA、SOD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组与MVB1、STS组比较,血浆TNF-α、BUN、Cr与肾组织MDA水平明显下降,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光镜下:BDL后大鼠肾小球充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胆色素沉积,上皮片状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MVB1组、STS组、M-S组与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J大鼠血浆TNF-α与肾组织MDA水平进行性升高及SOD水平显著下降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MVB1和STS对OJ大鼠血浆TNF-α水平升高有抑制作用,STS可减少OJ时氧自由基损害作用,STS与MVB1联合应用表现出更有效的抗内毒素血症与改善肾组织缺血缺氧的作用.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B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毛红丽;庞霞;曲蕴慧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B)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59例ESCC、2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TrkB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和64.4%,显著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8.1%和33.3%)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阳性率均为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DNF蛋白和mRNA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69.5%,也显著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5.6%和40.7%)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阳性率均为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B和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与ESCC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rk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TrkB和BDNF蛋白及mRNA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 干扰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促进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株侵袭性的机制

    作者:毛峰;杨洪宽;邢细红;谢蕊繁;王宝峰;郭东生;雷霆

    目的 探讨干扰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基因表达促进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株侵袭性的机制.方法 用携带U6启动子的LRIG1特异性短发夹RNA (shRNA)序列的质粒载体pGenesil2-LRIG1-shRNA (siRNA)及含非特异shRNA编码序列的对照质粒pGenesil2-negative shRNA(neg)转染U251细胞株,通过G418筛选,鉴定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侵袭实验验证干扰LRIG1对U251侵袭性的影响,通过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激酶(MMP)-2、MMP-9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其下游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1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含U6启动子LRIG1 shRNA序列的质粒转染干扰组LRIG1 mRNA降低至对照组(35.3%~39.2%,P<0.05).干扰LRIG1表达组U251细胞侵袭数[(159±15)~ (188±9)/视野],较空白对照组细胞侵袭数[(28±9)/视野]明显增多(P<0.05);干扰LRIG1激活EGFR通路传导;干扰LRIG1后干扰组MMP-2较对照组活性增加(1.66±0.11~1.96±0.12,P<0.01),MMP-9干扰组较对照组活性增加(4.82±0.27~4.47±0.29).结论 LRIG1表达下调后MMP-2、MMP-9活性增强,从而促进U251细胞的侵袭性,可能通过激活EGFR信号通路引起.

  • 抑制Tregs增强DC/HCC融合疫苗诱导抗肝癌免疫反应的研究

    作者:李薇;胡文杰;冯允;王恕同;赖佳明;梁力建

    目的 通过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探讨其增强DC/HCC融合细胞疫苗诱导抗肝癌免疫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皮下建立小鼠肝癌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1)环磷酰胺联合疫苗组[环磷酰胺(CTX)+ VAC];(2)疫苗组(VAC);(3)单纯环磷酰胺组(CTX);(4)对照组.各组治疗后,取外周血测定CD8+及CD4+淋巴细胞比例,同时取肿瘤组织及脾脏组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坏死和CD8+细胞及Treg+细胞的浸润,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与其他各组比较,CTX+ VAC组外周血CD4+及CD8+细胞比例增高[ CTX+ VAC:17.50%、14.69%;VAC:16.17%、13.07%;CTX:12.17%、11.59%;对照组:12.24%、11.16%];肿瘤组织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脾脏组织中Foxp3+细胞浸润减少,CD8+细胞浸润增高,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 通过CTX抑制荷瘤小鼠微环境及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可以明显增强DC/HCC融合疫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 预吸氧对大鼠缺氧/复氧性脑损伤时皮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洪启;贾东林;赵宏

    目的 观察预吸氧对缺氧复氧性脑损伤时大脑皮质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脑缺氧复氧前20 min预吸氧30 min,测定脑皮质线粒体膜流动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缺氧/复氧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均有所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微黏度η和各向异性γ由2.505±0.837、0.182±0.032分别增高到4.801±0.531、0.242±0.009,P<0.01)和超微结构变化,预吸氧能明显加重这种损伤(微黏度η和各向异性γ分别进一步增高到6.217±1.598、0.270±0.017),其机制与抑制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结论 预吸氧能加重缺氧复氧性脑损伤.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兔心肌梗死后动作电位的影响

    作者:金雅磊;曹峰;黄从新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心肌梗死后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38只大白兔开胸结扎左冠脉前降支,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每天10μ/kg连续5d,对照组皮下注射每天0.5 ml/kg生理盐水连续5d;观察心肌细胞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心肌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 在术后30 min、7d、14d、30d、60d两组心肌动作电位在中央区、移行区及边缘区均有下降,但治疗组在移行区较快恢复[治疗组7d (120.0±3.9) ms、14d (136.0±3.3) ms、30d (140.0±4.7) ms;对照组7d (107.0±4.4) ms、14d (112.0±4.6) ms、30d (120.0±7.1) ms,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组(70.3±9.4)%较对照组(58.2±13.7)%明显升高(P<0.05),短轴缩短率(FS)治疗组(39.2±6.4)%较对照组(28.711.1)%明显升高(P<0.05).结论 G-CSF能够加速心肌梗死后心肌动作电位的恢复;从而有效地加速疾病恢复的进程.

  • 组织蛋白酶B、D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样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文滨;许晓婷;梁思华;褚忠华;赖东明;彭耀荣;王捷;万云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样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B)及组织蛋白酶D(Cat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胆囊良性病变(其中胆囊腺瘤样息肉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结果 CatB、CatD在胆囊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 (30/32)、90.63% (29/32),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分别为60.00%、60.00%,P<0.05)和慢性胆囊炎组织(分别为60.00%、50.00%,P<0.05).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标本Nevin分期、病理学分级、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4,P <0.05).结论 CatB和CatD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作为胆囊癌组织学标志物.胆囊组织中CatB和CatD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CatD与CatB的表达呈正相关.

  • 人血管生成素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中林;张吉发;艾勇彪;袁玉蜂;何跃明;刘志苏

    目的 构建人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获取Angiopoietin2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入pET32a质粒载体表达系统,实现Angiopoietin2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稳定表达,并通过凝胶电泳、SDS-PAGE及基因测序等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从HUVEC中克隆出约1.5kb的Angiopoietin2基因,通过pET32a载体系统实现了Angiopoietin2蛋白的表达,SDS-PAGE、电泳及测序分析证实表达成功,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结论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人Angiopoietin2原核表达载体.

  • 扭曲肉芝甲酯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守峰;刘璐;伍衡;来伟;曾育杰;许鹤洋;褚忠华

    目的 探讨扭曲肉芝甲酷抗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将LoVo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10、30、50μmol/L 3个亚组).对扭曲肉芝甲酯处理后LoVo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凋亡蛋白表达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经10、30、50 μmol/L扭曲肉芝甲酯处理24h后,LoV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2±0.93)%、(11.03±0.14)%和(16.29±1.98)%,对照组凋亡率为(2.09±0.97)%,而50 μmol/L扭曲肉芝甲酯处理0、6、12、24h后凋亡率分别为(2.67±0.97)%、(5.08±1.03)%、(5.04±0.83)%和(13.50±1.16)%(P<0.05).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性改变;扭曲肉芝甲酯在0、10、50及100 μmol/L时将LoVo细胞抑制在G2/M期(9.53±3.97)%、(10.26±1.89)%、(11.36±2.56)%、(15.39±1.56)% (P <0.05),该期的比例逐渐增高;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扭曲肉芝甲酯处理后结肠癌LoVo细胞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Caspase)-8、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 扭曲肉芝甲酯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G2/M期,通过Caspase-8/Caspase-3来诱导细胞凋亡.

  • BQ-123对兔急性肺栓塞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建涛;谭焱;殷桂林;朱水波;张晓明;董永强

    目的 观察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兔急性肺栓塞溶栓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0.5) kg,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即:假手术组(SHAM组)、栓塞组(PE组)、尿激酶组(UK组)、尿激酶+BQ-123组(UK+BQ组).各组分别于栓塞前、栓塞后0.5、2、4h监测记录肺动脉平均压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浆ET-1浓度,实验结束后测肺组织的湿/干比值(W/D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 栓塞后0.5h,PE组、UK组、UK+ BQ组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19.01±0.60) mm Hg(1 mm Hg=n133 kPa)、(20.14±0.85) mmHg、( 19.79±0.78) mmHg与SHAM组(18.92±0.63) mmHg比较肺动脉平均压升高(P<0.05);UK+ BQ组(310.77±30.58) ng/L较UK组(371.18±35.43) ng/L在栓塞后4h血浆ET-1浓度下降(P<0.05);UK+ BQ组与UK组比较,W/D比值、肺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早期出现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ET-1可能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因素;急性肺栓塞溶栓前给予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急性肺栓塞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直肠癌切缘黏膜组织p53基因370位点甲基化的表达

    作者:王秋爽;孙华文;谭海燕;吴冲

    目的 检测直肠癌下切缘中黏膜p53基因K370位点甲基化表达,探讨“分子界定”的临床意义,评估p53基因370位点甲基化与安全切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科确诊并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97例,术后1~3年吻合口复发的46例,未复发151例,同时取20例正常直肠黏膜标本作为阴性对照.根据复发的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以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缘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切缘组织中p53基因K370位点甲基化,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同时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复发组、未复发组及对照组织切缘标本p5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46例复发组中有41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为89.1%,未复发组(12/115例)和对照组出现低甲基化和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K370位点甲基化率高于未复发组.K370的甲基化率在肿瘤直径和距肛缘距离以及TNM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患者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基因的K370位点甲基化可以作为安全切缘指标和预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预后指标的标准,准确评估K370位点甲基化有利于合理选择安全切缘.

  • 烟碱对内脏动脉阻断性休克大鼠的保护效应

    作者:梁辉;吴远波;薛娜;李建国;周青

    目的 观察特异性N型胆碱能激动剂烟碱对内脏动脉阻断性(SAO)休克大鼠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45 min,然后开放夹闭动脉恢复再灌注的方法复制SAO休克模型.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休克组、烟碱组、六烃季胺组和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恢复再灌注60 min,经左颈总动脉采血用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并无菌留取距回盲瓣10 cm处回肠组织,用于其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测定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休克组大鼠比较,烟碱组大鼠血浆MDA含量、回肠组织MPO和NO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iNOS免疫组织化学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1),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损伤也明显减轻.经六烃季胺或α-BGT拮抗后,烟碱处理的上述保护效应则被抵消.六烃季胺和α-BGT组比较,大鼠血浆MDA及回肠组织MPO、NO含量和iNOS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碱具有减轻SAO休克所致大鼠回肠组织损伤的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非肥胖糖尿病鼠胰腺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李敏;宋陆军;朱怡琦;高晓东;常文举;秦新裕

    目的 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在非肥胖糖尿病(NOD)鼠胰腺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荧光定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B1与胰岛损伤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从蛋白和mRNA水平探讨HMGB1在病程4周及12周的变化.结果 HMGB1主要定位于正常胰岛细胞的核内,随着疾病的进展,HMGB1向胞质的转移率由(19.44±5.08)%上升到(79.22±6.92)%(P<0.O1);蛋白相对表达量由1.36±0.32上升到4.31±0.09(P<0.01);mRNA相对表达量由1.76±1.14上升到14.52±1.96(P<0.01).结论 随着1型糖尿病的进展,HMGB1表达明显增加,其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牵张应力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胡新永;殷力;陈建文;王义生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机械牵张应力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增殖的影响,探讨骨延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1×104/cm2密度接种至细胞加力板上,随机分为4组,每组8份.A组采用1000 strain的牵张应力;B组采用2000 strain的牵张应力;C组采用3000 strain的牵张应力;D组作为空白对照,采用0 strain的牵张应力.4组牵张应力的刺激时间均为12 h.牵张应力刺激12 h后提取成骨细胞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一步法分析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含量,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结果 A、B、C、D组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比值分别为0.421 ±0.022、0.446±0.015、0.361±0.018、0.415±0.014;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含量分别为(3.201 ±0.216)、(3.457 ±0.096)、(2.641 ±0.019)、(3.159±0.322) μg/L;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2869±0.0079)%、(0.2971 ±0.0105)%、(0.2778 ±0.0084)%、(0.2861±0.0125)%.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0 strain的牵张应力促进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增殖,3000 strain则抑制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增殖.

  • 人细胞外基质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构建脂肪组织

    作者:察鹏飞;高建华;陈阳;鲁峰

    目的 探讨人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ECM)支架联合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以酶消化法从人抽脂术抽吸物脂质部分获取人ADSCs,体外进行多向分化诱导鉴定,并行DiI荧光标记.从抽脂术的脂质部分分离提取人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经过低温冻干、粉碎、灭菌等处理,制备成粉末状,电镜扫描观察表面特征并将其与ADSCs进行黏附实验,探讨其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收集人ADSCs,以2×109/L的细胞密度与提取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复合后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同鼠对侧背部皮下移植ECM支架和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每侧移植0.5 ml,共6只实验鼠.8周后取材,称量标本湿重.取出的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进行定性判断,分析人脂肪组织ECM支架联合人ADSCs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的能力.结果 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人ADSCs和ECM支架.ADSCs在相应的诱导环境下能够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ECM支架电镜扫描和大体观察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适合ADSCs的黏附生长.ADSCs与支架相容性良好,黏附率达(89.87±2.59)%,细胞在支架表面可充分伸展生长.体内移植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能够形成新生物,湿重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重(P<0.05).经HE切片及油红O染色均证实实验组形成成熟的脂肪组织,对照组不能形成脂肪组织.结论 人脂肪组织ECM支架联合人ADSCs在体内能够成功构建成熟的脂肪组织,8周后支架并无明显吸收.

  • 间隙连接蛋白40在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郑先杰;郭志坤;董彦军;杨忠信;张筱扬;张双林

    目的 观察间隙连接蛋白40(Cx40)在培养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6个实验组36个培养皿,在培养第2、7、14、21、28、35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Cx40的测定.结果 培养第2天心房肌细胞开始表达Cx40,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呈点状分布,细胞问阳性表达率为(6.2±0.4)%;第7天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点状分布减少,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膜连接处,细胞间阳性表达率(82.6±7.2)%;第14天侧-侧连接处、端-端连接处均有表达,细胞膜未见表达;第21天闰盘处表达明显,并呈条状分布,阳性表达率(90.1 ±8.9)%;第28天时Cx40颗粒出现紊乱分布,阳性表达率为(79.8±3.5)%;第35天侧闰盘处、端闰盘处及侧-端闰盘处阳性表达率为(49.4±5.7)%.结论 Cx40在培养的心房肌细胞中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变化,与心房肌细胞功能相关.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肾上腺病理及功能的变化

    作者:狄茂军;惠远见;王卫星;付应峰;余佳;邓文宏

    目的 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评分标准,观察肾上腺病理损伤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方法 将10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胰腺炎组(AHNP组),设立0、1、3、6、12、24h时间点,其中AHNP12h组11只,24h组15只,其他各时间点均为8只.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造模,测定血清淀粉酶、皮质酮水平,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病理表现,并进行评分.结果 AH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进行性升高,血清皮质酮在1h达高峰,为1252.7μg/L,维持至3h,为1214.1 μg/L,然后迅速下降,至12、24h低于SO组同期皮质酮水平(P>0.05).肾上腺病理评分逐渐升高,在1~3h之间病理改变快,由2.08分升至5.26分,3h后病理损伤减慢,12h(7.14分)与24h(7.53分)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质酮水平处于高峰时,肾上腺皮质病理改变加重快,此时对肾上腺进行保护治疗,可能是防治胰腺炎相关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键期.

  •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作者:王妙淑;王卫军;张近波;方钱;李剑锋;金鹏飞;侯建毅;李智涛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1CAM-1 mRNA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及参麦治疗组(C组);其中B组及C组再分为4、8、16、24h4个亚组,各个亚组及A组各12只.对各组大鼠血清中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B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A组均显著升高(128.07±15.86比87.31±13.16、142.33±22.61比98.82±11.39、187.45±17.39比129.51±15.61、176.18±19.36比123.57±17.0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B组均显著降低(92.55±8.09比128.07±15.86、105.28±14.29比142.33±22.61、142.36±18.25比187.45±17.39、131.32±21.83比176.18±19.36)(P<0.05);B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 mRNA表达水平较A组均显著升高(0.97±0.12比0.52±0.11、1.08±0.18比0.61±0.13、1.32±0.18比0.82±0.14、1.23±0.09比0.74±0.1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 mRNA表达水平较B组均显著降低(0.59±0.13比0.97±0.12、0.68±0.09比1.08±0.18、0.96±0.20比1.32±0.18、0.88±0.09比1.23±0.09)(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通过下调SAP大鼠ICAM-1 mRNA及ICAM-1的表达,起到改善SAP大鼠微循环、保护SAP大鼠的作用.

  • SHH和上皮型钙黏蛋白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孙世波;卢绮萍;王峰波;李德忠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SHH蛋白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间经病理确诊、且术后病理蜡块保存完好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组织标本120例,其中慢性轻度胆囊炎45例、慢性中度胆囊炎45例、慢性重度胆囊炎30例,另取36例胆囊癌标本作为阳性对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组织中SHH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间SHH和E-cadherin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H和E-cadherin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与胆囊结石的大小(直径>3 cm或直径≤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无关(P>0.05).各组结石性胆囊炎组织中的SHH与E-cadherin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平均灰度=-0.73,r阳性单位=-0.75,P<0.01).结论 SHH和E-cadherin蛋白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组织中均呈活化状态,提示SHH信号通路和E-cadherin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向胆囊癌的发展转化可能有重要影响.

  • 大剂量维生素C对哮喘小鼠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李思杰;袁向东;胡媛媛

    目的 观察维生素C对小鼠哮喘模型中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用100 μg卵白蛋白诱导小鼠哮喘,每组小鼠腹腔内注射3 mg或5mg[溶于1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维生素C,或同体积的PBS,每组8只小鼠.第24天用气道阻力描计法测定气道阻力.小鼠第25天在深度麻醉下处死得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对肺部炎性细胞总数以及血管和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层数进行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估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 在哮喘模型中,只注射PBS组中的气道阻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25、12.50、25.00 g/L维生素C治疗乙酰胆碱激发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气道阻力相似.而50g/L乙酰胆碱激发哮喘组中使用维生素C治疗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PBS处理组,维生素C可以降低呼吸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P<0.05).在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中巨噬细胞和嗜酸细胞在PBS组及维生素C治疗组细胞中分别占33.6%和63.1%、20.2%和63.1%.维生素C可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量(P<0.05),并可减少血管周围炎性细胞(5.0±2.9比6.4±1.5,P<0.05)及细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1.2±0.9比2.6±1.8,P>0.05)浸润厚度.维生素C不能调节Th1/Th2之间的平衡(P>0.05).结论 维生素C虽不能转换Th1/Th2的之间的平衡,但有明显抗炎作用.

  • 西维来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白血病-2/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琦;沈世强;林福生;邹力

    目的 观察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P组(SAP组)、S组(SAP+ Sivelestat治疗组),每组18只.C组为假手术组,P组大鼠以4%牛黄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组造模后立即给予Sivelestat [0.2mg/(kg·h)]尾静脉注射治疗.3组大鼠术后3、6、12h分别取6只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造模后大鼠肝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流式细胞术方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造模后12 h 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各时点P组大鼠血清NE含量[(5.62±1.70)、(6.83±2.01)、(10.88±3.72) μg/L]、肝细胞凋亡指数(11.4±1.1、15.3±1.1、21.3±1.2)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肝组织内MDA含量升高[(9.13±1.32)、(11.62±3.71)、( 13.57±3.29) nmol/mg],SOD含量下降[(154.00±22.38)、(138.05±29.48)、(122.63±28.71) U/mg];肝组织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多.与P组比较,各时点S组大鼠血清NE含量[(3.57±2.30)、(4.11±2.16)、(6.66±2.69) μg/L]、肝细胞凋亡指数(8.1±0.7、11.2±0.8、15.1±1.0)及细胞凋亡率均有明显降低;肝组织内MDA含量降低[(5.75±0.86)、(7.95 ±3.01)、(9.77±3.45) nmol/mg]而SOD含量升高[(187.12±37.39)、(179.23±44.59)、( 163.55±25.79) U/mg];肝组织bcl-2表达增多而bax表达下降.结论 西维来司钠可抑制SAP大鼠肝细胞凋亡,具体机制可能与其拮抗NE及氧自由基从而提高bel-2/bax比值有关.

  • β-连环蛋白在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的表达

    作者:房晓敏;施小强;高智慧;鲍亮;金群华

    本研究旨在检测人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OA)不同退变程度关节软骨中β-连环蛋白( β-catenin)的表达,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OA患者自愿捐赠的关节软骨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55~78岁,平均62岁.

  • 细胞骨架连接蛋白、CD4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金磊;杨祚璋;马翔;张晶;李梅;陈芸

    骨巨细胞瘤(GCTB)呈侵袭性、膨胀性破坏生长,多发于长骨干骺端,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复杂,术后复发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CD4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跟腱炎

    作者:陈巧杰;庞清江;洪建军;毛诚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我们通过研究建立跟腱炎动物模型,收集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并植入到动物模型体内.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D-Hanks液(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羟脯氨酸(HYP)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江苏碧云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Ⅰ型胶原酶(美国Sigma公司).

  • 半乳糖凝集素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在小鼠胰腺星状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袁中旭;汤东;陆子鹏;卫积书;陈敏泳;蒋奎荣;苗毅

    我们通过构建小鼠半乳糖凝集素1( mGalectin-1)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感染原代培养的小鼠胰腺星状细胞( mPSCs),探讨mGalectin-1与mPSCs增殖之间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293T细胞株由本实验室保存,采用腹主动脉灌注法分离原代mPSCs并培养鉴定[1],慢病毒表达载体pHAGE及辅助包装元件载体( psPAX2,pMD2.G)由南京医科大学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卢春教授提供.

  • 直视下行大鼠气管插管的方法

    作者:叶明霞;孔利佳

    目前常用的插管方法有:颈部切口插管法[1]、颈部切口钢丝引导插管法、盲插法、内窥镜辅助插管法、经口明视插管法[2]等.我们采用经额镜辅助和经颈透照两种直视气管插管方法,为大鼠进行插管操作,现报道如下.

  • 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在椎体成形术中的研究

    作者:钱光;杨文成;王明海;董有海

    椎体成形术是将可注射性生物材料经椎弓根注射到病变椎体来强化椎体,解除疼痛,稳定脊柱[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填充材料,但它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不能降解、骨水泥反应引起低血压或肺栓塞等,故寻找理想的替代材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2].

  • 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不同支架材料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

    作者:刘洪智;刘洁;王新;王磊;苏昊;孙煜杰

    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是组织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黏附是细胞种植的关键,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实验应用骨髓干细胞及不同支架材料移植治疗骨不连.我院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以经体外成骨诱导的自体骨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联合不同支架材料移植治疗骨不连,观察骨髓干细胞及不同支架材料移植的治疗效果.

  • Fas相关因子1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作者:刘爱群;葛莲英;罗元;林思彤

    Fas相关因子1(FAF1)在胃癌组织中有特异性的低表达[1].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FAF1在HP感染所致胃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

  • 明胶海绵吸附金黄色葡萄球菌改进兔慢性骨髓炎模型

    作者:章相锋;阮峰;谭彦斌;李杭

    兔胫骨开窗骨髓炎模型较为常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菌液大量流失,软组织感染严重而骨髓炎不明显等情况,我们采用明胶海绵吸附金黄色葡萄球菌填充兔胫骨骨髓腔,以改进兔慢性骨髓炎模型制作方法.

  • Roux-en-Y胃旁路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作者:李桢;梁炜;李国华;张红亚;王来奎;王云峰

    Roux -en-Y胃旁路术(RYGP)能显著改善Goto-Kakizaki( GK)大鼠糖脂代谢[1 ]及胰岛功能[2],且对GK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糠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蛋白[4].

  • 载脂蛋白M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陆俊;罗光华;谢军;吴晁;王海涛;XU Ning;张晓膺

    我们通过检测载脂蛋白M (apoM)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探讨apoM在胃肠道肿瘤进展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60例胃癌组织及19例肠癌组织取自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于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

  • 大鼠腰骶丛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彭大勇;曹学成;桑成林;周振宇

    腰骶丛的主要部分位于骨盆内,受到稳定的骨盆骨性结构保护,其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近年来骨盆骨折并发腰骶丛神经损伤报道逐年增多,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发病率1992年报道为33.0%[1],2000年报道为25.6%[2].

  • 构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真核表达质粒pLXSN-CGRP

    作者:丰伟;田新华;魏峰;林小宁;庄再旺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体内强的扩血管物质[1],对心脑血管有很强的扩张作用.pLXSN载体是一种高效的真核表达载体.我们将大鼠CGRPcDNA插入到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XSN-CGRP.

  • 缺血再灌注损伤致Hsp ala蛋白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区早期表达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劭;张静

    研究结果显示[1]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早期有885个基因上调,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热休克家族基因等.实验检测到Hsp ala较灌注前上调10.9倍,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Hsp ala、细胞周期蛋白D1( CCND1)的表达,探讨IR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脂联素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赵文军;王青;陈光;胡国华;邱振明;张锐利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脂联素受体-1( Adipo 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 P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以及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ipo R1和Adipo R2在胃癌细胞MKN45、TMK-1、NUGC3以及NUGC4的表达,并检测脂联素在体外的抗增殖效应.检测10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用免疫化学染色检测Adipo R1和Adipo R2的表达.结果 MKN45和NUGC3细胞表达的Adipo R1水平明显高于NUGC4细胞,而各个细胞中Adipo 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素浓度为10 mg/L时在MKN45和NUGC3细胞中会产生抗增殖效应.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相关,但是Adipo R1阴性表达的患者与Adipo R1阳性表达的患者比较淋巴转移(24/32,P<0.05)和腹膜扩散会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P<0.05).此外,Adipo R2表达阳性的患者和Adipo R2表达阴性的患者之间只有在病理组织学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存率分析方面,Adipo R1阳性表达组的患者与Adipo R1阴性表达组的患者比较可以延长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中脂联素可以通过Adipo R1抑制细胞增殖.

  • 乌司他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肺和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倩;刘钰;刘苏;于丁;陈子英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肺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乌司他丁组,10000IU/kg)和对照组(30例,生理盐水组).在麻醉诱导后(T1)、开放升主动脉后不同时点(T2~T9)分别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和肾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对照组的血氧分压(PaO2)均低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呼吸指数上升(P<0.01),且于3个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0.560±0.079比0.485±0.094,0.592±0.078比0.475±0.085,0.537±0.078比0.430±0.083,P<0.05).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低达173.1±23.7),而且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173.1±23.7比278.9±22.4).实验组血浆乳酸(La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尿素氮(BUN)、肌酐(Cr)呈上升趋势(P<0.05),而实验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肺、肾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还可以降低血乳酸浓度、改善乳酸代谢.

  • 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诊治意义

    作者:卢永明;虞哲科;赵文军;陈光;邱振明;张锐利

    目的 探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诊治意义.方法 对210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伴NIVCS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男116例,女94例,左下肢192例,右下肢18例,平均年龄55.7岁.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联合浅静脉手术共210例,技术成功率100.0%.浅静脉曲张治愈率95.8%,下肢肿胀缓解率76.9%,疼痛缓解率80.2%,溃疡愈合率75.0%.平均随访32.4个月,支架总通畅率100.0%.结论 纠正NIVCS或联合抗返流手术能明显改善CVI患者的症状,提出NIVCS可能是部分CVI的基础疾病.

  • 核磁共振与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价值比较

    作者:王云慧;鞠海星;穆林松;周致红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MRI)和腔内超声(EU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MRI和EUS检查对72例和55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分期,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比较MRI和EUS对直肠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判断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76.4% (55/72),MRI评价N分期的准确率为63.9% (46/72),EUS判断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1.8%(45/55),评价N分期的准确率为65.5% (36/55).结论 MRI与EUS判断T分期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判断早中期直肠肿瘤浸润层次的准确率高于MRI,两者判断N分期的准确率均较低.

  •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心外膜脂肪脂联素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现国;陈新忠;夏东升;董念国;柳祎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EAT)脂联素(APN)表达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两组患者冠心病组52例,瓣膜病组54例,获取静脉血和心外膜脂肪,冠心病组按Gensini's评分分为<30分、30~90分、>90分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检测APN血清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血清APN瓣膜病组(14.1±4.2) mg/L,冠心病组(9.3±4.5) mg/L (P<0.01);冠心病3组血清APN分别为(10.9±5.5) mg/L(n=16)、(8.4±4.2) mg/L(n=20)、(6.2±5.3) mg/L(n=18) (P <0.05);心外膜脂肪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PN显示随着Gensini's积分增加APN呈下降趋势.结论 冠心病心外膜脂肪APN表达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作鹏;吴甘霖;邬四明;王昕;朱雄兵;吴续甫;汪刚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蛋白(ERRP)的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在胃癌分化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47例患者胃癌的手术标本中ERRP的表达和定位,并将其与良性胃黏膜比较,确定他们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系.检测3种不同的胃癌细胞株中ERRP的表达,并用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EGFR磷酸化激活MKN-28胃癌细胞,检测ERRP对此效应的作用.结果 与良性胃黏膜(66%标本阳性)比较,胃癌(33%标本阳性)中ERRP的表达显著降低.正常胃黏膜的ERRP染色评分是2.9(0.3),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癌的评分分别是2.6(0.6)、0.9(0.6)和1.0(0.5),ERRP表达的降低与恶性程度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ERRP阴性癌细胞[35.3(1.1)%;P<0.01]中增殖程度是ERRP附性癌细胞[9.4(0.6)%]的3.5倍,ERRP在癌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也呈负相关.与源于非转移性癌的细胞AGC比较,源于转移性胃癌细胞MKN-28和NCI-N87中ERRP的表达量分别是其的1.7倍和2倍.外源性的ERRP蛋白明显抑制了EGF诱导的胃癌细胞MKN-28中EGFR的磷酸化,抑制程度为45倍.结论 ERRP的下调可能在胃癌分化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ERRP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负调控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减弱EGFR的活化来实现的.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环瓜氨酸肽抗体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意义

    作者:陈磊;万峰春;王伟华;高美华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环瓜氨酸肽(CCP)抗体、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意义.方法 54名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RA诊断标准的患者为实验组,20名正常体检健康人员做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血清CCP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RA组患者均行双手和双足X线检查评价骨关节侵蚀情况.结果 RA组CCP抗体的阳性率为66.7%,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A组及对照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41±1.83)%、(4.23±2.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17±1.57)%、(3.59±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关节侵蚀发生率分别为72.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P抗体阳性组骨关节侵蚀率与CD4+ CD25+调节性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r=-0.126,P>0.05).结论 CCP抗体可以作为RA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指标;CCP抗体阳性RA患者较阴性患者更易发生骨关节侵蚀,但骨关节侵蚀的发生可能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无关.

  • 罗库溴铵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插管的安全性

    作者:弓胜凯;张卫;张燕;杨波;张智峰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用于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插管的安全性.方法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罗库溴铵组(R组,n=20)、琥珀胆碱组(S组,n =20).R组诱导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S组静注琥珀胆碱1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T1、T2和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插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MAP在T2下降明显,分别低至(107.2±8.3) mm Hg(1 mmHg=0.133 kPa)和(105.1±8.8) mmHg,T3又分别升至(121.1 ±9.9) mmHg和(120.3±9.7)mm Hg;S组HR在T2降至(67.6±7.6)次/min,两组SPO2在T2和T3明显升高.S组有3例患者出现反流,两组平均插管时间均在1 min内完成.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麻醉诱导过程血氧明显上升但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与琥珀胆碱比较,罗库溴铵用于此类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插管更安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损伤组织迁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双白;李青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成多种体细胞[1-4].在多种疾病治疗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BMSCs移植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包括骨和软骨的缺损、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5-7].

  •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勃起功能的观察

    作者:王先进;沈周俊;钟山;张存明;张敏光

    目的 观察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的勃起功能.方法 取4个月龄雄性SD大鼠10只,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前列腺组织,制作前列腺组织蛋白提纯液(20 g/L).另取2个月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CNP组和对照组,备25只.CNP组于第0、30天皮内多点注射前列腺组织蛋白提纯液与弗氏完全佐剂的等体积混悬液1.0ml,同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0.5ml;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45天通过电刺激法来测定两组大鼠的勃起功能,以电刺激阴茎海绵体神经时海绵体内压力的大值与对应平均动脉压的比值(记为bR)表示大鼠的勃起功能,每只大鼠重复测定3次.勃起功能测定结束后,留取血清,顺磁性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大鼠的血清睾酮浓度;留取部分前列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前列腺腺体和间质的病理变化.结果 CNP组大鼠大体形态可见前列腺组织严重充血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结构不完整.光镜下见前列腺组织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间质和腺体内有弥漫的淋巴样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无上述炎症表现.CNP组和对照组勃起功能指标bR总的平均值分别为(68.07±1 0.54)%和(70.44±1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睾酮浓度分别为(3.84±1.50)、(4.75±1.75)μg/L,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大鼠的勃起功能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明显降低,推测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并不存在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

  • 细胞因子通路抑制因子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建国;江福能;毕学成;韩兆冬;何慧婵;钟惟德

    目的 检测细胞因子通路抑制因子3( SOCS3)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SOCS3在前列腺癌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OCS3基因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OCS3蛋白的表达,结合SOCS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相对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SOCS3表达下调(P<0.01);49例前列腺癌组织有26例阳性,2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有22例染色阳性,SOCS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的染色强于前列腺癌组织(P<0.05);SOCS3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P<0.01)、Gleason评分(P<0.05)和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SOCS3可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在前列腺癌中SOCS3表达下调可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表达上调促进前列 腺癌转移.

  • EN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赖彩永;蒋光瑜;李立;梁蔚波;陈洁;黄伟佳;苏泽轩

    目的 探讨同源异型盒蛋白EN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48例前列腺癌、22例高级别前列腺内瘤病(HGPIN)及48例前列腺增生症(BP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EN2蛋白表达差异.选取其中14例前列腺癌及15例BP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2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EN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高,主要见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质内及部分细胞核.前列腺癌、HGPIN和BPH组织中EN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0%、31.81%和27.08%,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2在高、中、低分化前列腺癌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75.00%、88.24%和88.90%.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EN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比BPH组织增高3倍.结论 同源异型盒蛋白EN2在前列腺癌表达增高,其中以中、低分化腺癌中明显,并能为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

  • 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的鉴定及诱导分化研究

    作者:覃敏;黄林;何敏;李慕军;莫曾南

    目的 观察胚胎后肾细胞微环境诱导核移植胚胎干细胞( ntESCs)分化为肾系细胞的作用.方法 分离小鼠ntESCs样集落,对ntESCs进行鉴定.将核移植拟胚体(ntEBs)与胚胎后肾细胞通过间接共培养以诱导其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诱导后ntEBs与对照组中肾组织Wilms瘤抑癌因子1(WT-1)、Wnt-4、同源盒基因2(pax-2)、c-Ret、足细胞标记蛋白( podocalyxin)和Nephrin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后ntEBs与对照组的Pax-2、WT-1蛋白表达.结果 mESCs集落性生长,符合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一系列特性.ntEBs共培养组WT-1、Wnt-4、pax-2、c-Ret、podocalyxin和Nephrin均有表达,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tEBs细胞诱导分化后Pax-2荧光强度为(++);而实验组WT-1荧光强度(+)也优于对照组的(±).结论 后肾细胞微环境可促进核移植胚胎来源ntESCs分化为肾系细胞.

  • RNA干扰REG1A基因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并降低其侵袭

    作者:余准;耿江;郑军华;鄢阳;夏盛强;车建平;黄建华;许云飞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REG1A(REG1A)基因的表达对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REG1A基因的3对siRNA,使用脂质体转染EJ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REG1A的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周期,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REG1A siRNA转染组EJ细胞与空白对照Mock组比较,REG1A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下调了(75.58±1.17)%及(51.22±6.63)% (P <0.01);REG1A siRNA转染组EJ细胞增殖速度较空白对照Mock组及阴性对照NC组明显减慢(P<0.05),且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为(43.37±2.15)%(P<0.01);REG1AsiRNA转染组EJ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数目为(95.84±6.49)个,明显少于空白对照Mock组的(179.93 ±8.38)个和阴性对照NC组的(186.96±6.28)个(P<0.01).结论 REG1A siRNA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膀胱癌EJ细胞增殖并降低其侵袭能力.

  • 增韧基团——姜黄素酯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外靶向影响

    作者:陈方敏;任德帅;石家齐;严波;汤磊;杨燕;常傲霜;李登宝

    目的 以酯键链接增强基团,制备姜黄素前体,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和正常二倍体细胞生长活性影响的差异.方法 叔丁氧羰基(Boc)-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作用于17组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6~24h后,噻唑蓝(MTT)药物敏感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比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1 ~7d后,采用计数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同法作用于入主动脉平滑肌(HASMC)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 10 ~40μmol/L的Boc-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作用于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6~24h后,DU-145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37%~66.87% (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部分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FSC-SSC散点图可见24 h DU-145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为37.84% ~47.12% (P <0.05).对照组HASMC细胞凋亡比率为0.94% ~4.23%(P<0.05),较同浓度姜黄素降低.结论 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对正常二倍体细胞的抑制作用较低.

  • 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蛋白Ⅳ在大鼠膀胱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胡明明;潘春武;唐小莹;胡燕琴;张存明;沈周俊

    目的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胶原蛋白Ⅳ(COL Ⅳ)在大鼠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方法 选取正常SD大鼠膀胱组织及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建立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织标本(每组20例),用免疫荧光及测定单位面积荧光强度(F/S)的方法比较FN、LN和COLⅣ表达的变化.结果 FN和LN在NMIBC的表达与正常大鼠膀胱组织比较,F/S值分别为FN(6.91 ±1.39和0.82±0.22)、LN(6.57±2.39和0.9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Ⅳ在NMIBC和正常大鼠膀胱组织F/S值为1.05±0.57和0.84±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和LN在NMIBC表达明显升高,COL 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前列腺癌易感性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邵宁;糜远源;闵治超;冯宁翰;张炜;华立新

    目的 探讨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提取174例PCa患者和252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CR-LDR)分析PCa患者和对照组MKK4基因-1304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吸烟、饮酒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结果 MKK4基因启动子区存在1个SNP位点(- 1304 T>G),基因型分别为TT型、TG型和GG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TG、GG和TG+GG基因型的个体与PCa发病风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比值比(OR)=0.775,95%可信区间(CI) =0.516~1.164;OR =0.650,95%CI =0.216~1.956;OR =0.763,95% CI =0.514~1.135].在高龄(>70岁)和非饮酒人群中,TG+GG基因型的个体发病率明显减少,调整后的OR(95% CI)分别为0.575(0.348 ~ 0.951)、0.477(0.252 ~0.906).结论 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MKK4基因-1304位点基因多态性对PCa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 酪蛋白激酶2抑制剂降低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功能和细胞增殖

    作者:尧凯;高晓燕;黄必军;邹子君;周芳坚;李本义;韩辉

    目的 观察人工合成酪蛋白激酶2(CK2)选择性抑制剂四溴肉桂酸(TBCA),对各种前列腺癌细胞株雄激素受体(AR)反式激活、细胞增殖和活力的效应.方法 TBCA和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应用到前列腺癌细胞株,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荧光素酶基因报道分析检测AR反式激活,免疫荧光法检测AR核定位以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R介导的基因表达.结果 TBC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半抑制浓度值(IC50)为25 mol/L.TBCA阻断AR核转位和基因表达(P<0.01).2种CK2催化亚单位都参与雄激素刺激的核转位和AR介导的基因表达(P<0.05).结论 CK2α和CK2α’亚单位都参与了AR信号转运表达,TBCA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前列腺癌化学治疗药物.

  • 转录因子Snail及上皮钙黏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晓彬;窦中岭;史海军;刘辉;李世朋

    目的 观察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并探讨与CCRCC病理分级、分期和转移等相关生物学行为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切除的69例CCRCC组织标本,同时取58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CCR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CRCC组织Snail阳性率(82.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3.1%,P<0.01).CCRCC组织E-cadherin阳性率(31.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1.5%)(P<0.01).两者的表达均与CCRCC不同分化程度、分期、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CCRCC组织中E-cadherin与Snail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2,P<0.05).结论 E-cadherin低表达与Snail 高表达可能是CCRCC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及Snail对预测CCRCC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 产甲酸草酸杆菌甲酰辅酶A转移酶基因和草酰辅酶A脱羧酶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杨欢;陈志强;叶章群;王博涵;艾丽娅;姚炜敏

    目的 构建国人肠道来源产甲酸草酸杆菌(OxCF)甲酰辅酶A转移酶(FCoAT)基因(FRC)和草酰辅酶A脱羧酶(OCoAD)基因(OXC)的重组慢病毒pLenti6.3-FRC-IRES-EGFP和pLenti6.3-OXC-IRES-DsRED,为高草酸尿症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Taq高保真DNA聚合酶从OxCF基因组中扩增FRC基因和OXC基因片段,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切胶回收,用DNA连接试剂盒将回收产物分别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获得FRC和OXC的克隆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并测序,筛选携带完整目的基因质粒pMD18T simple-FRC和pMD18T simple-OXC,用BamH Ⅰ酶切获得目的基因,连接FRC和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pLenti6.3/v5DEST-IRES-EGFP,连接OXC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pLenti6.3/v5 DEST-IRES-DsRED,转化DH5α后挑取阳性克隆并测序.构建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Lenti6.3-FRC-IRES-EGFP和pLenti6.3-OXC-IRES-DsRED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并测滴度.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从OxCF基因组中扩增分获得1.3kb和1.7kb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FRC( U82167)间碱基序列匹配率为95.88%,存在53个碱基的变异;与Genbank中OXC( M77128)间碱基序列匹配率为93.61%,存在109个碱基的变异;测序证实pLenti6.3-FRC-IRES-EGFP和pLenti6.3-OXC-IRES-DsRED分别含有大小正确的正向FRC cDNA和OXC cDNA,转染HEK293T细胞实验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相应可见大量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两种慢病毒滴度分别为1.15×108 TU/ml和9.75×107 TU/ml.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OxCF中草酸分解关键基因FRC和OXC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通过转染293细胞制备了高滴度慢病毒.

  • 白细胞介素-6蛋白在间质性膀胱炎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凯隆;齐进春;杨勇;黎玮;魏东;张勇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及钾离子敏感试验(PST)与间质性膀胱炎(IC)的关系.方法 12例IC患者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1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PST评分、膀胱黏膜肥大细胞的数目、IL-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PST评分数(3.75±0.62)高于对照组(0.17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标本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多存在于黏膜下层.实验组IL-6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5.08±1.78)高于对照组(1.08±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高表达和PST高评分可以有效提示IC存在.

  • β干扰素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詹以安;王共先;汪泱;胡红林;傅斌

    目的 观察人β干扰素(IFN-β)基因转染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入IFN-β基因转染的hMSCs( IFN-β-h MSCs)与PC-3体外共培养,共培养后第1、3、5天对PC-3进行锥虫蓝染色,计数存活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分析PC-3细胞凋亡.结果 IFN-β-hMSCs可成功分泌表达IFN-β.hMSCs、空质粒转染hMSCs、IFN-β-hMSCs组与PC-3在共培养后第5天,PC-3存活细胞计数分别为(10.81±0.33)×105、(9.90±0.41) ×105、(4.63±0.32)× 105个,PC-3存活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实验组PC-3凋亡率为(22.79±2.71)%,较各对照组增加.结论 IFN-β-hMSCs能成功分泌表达IFN-β,体外共培养可有效抑制PC-3增殖,促进其凋亡.

  • 5-羟色胺1受体对酸灌注脊髓损伤猫膀胱排尿的影响

    作者:吴刚;程曙杰;曹海兵;陈加生;俞建军;谷宝军

    目的 观察5-羟色胺1(5-HT1)受体激动剂对酸灌注脊髓损伤(SCI)猫膀胱排尿的影响.方法 手术彻底离断雌猫脊髓12只,术后饲养2个月,氯醛糖麻醉猫后予膀胱置管,注入0.5%乙酸溶液同时行膀胱压力测定.静脉给与5-HTlA受体激动剂8-OH-DPAT(0.30 ~30.00μg/kg)或GR-46611 (0.03 ~300.00 μg/kg),后给予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300.00 μg/kg),记录膀胱容量阈值、膀胱容量、残尿量、排尿量和血压,同时记录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EUS-EMG).结果 8-OH-DPAT作用酸灌注脊髓损伤猫后,其膀胱容量阈值、膀胱容量、残尿量等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剂量≥10μg/kg时反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R-46611无类似效应.WAY-100635能逆转8-OH-DPAT的大部分效应,但对GR-46611无影响.8-OH-DPAT和GR-46611对EUS-EMG均无作用.结论 5-HTlA受体激动剂可增加生理盐水灌注及酸灌注脊髓损伤猫的膀胱容量,提示以后可能作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药物,改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及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

  • miR-96调控生育酚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作者:朱宝益;李小娟;蔡松旺;蔡燚;叶春伟;王喻;陶奕然;冯淑君;温星桥

    目的 筛选并鉴定调控生育酚结合蛋白(TAP)的miRNAs,并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报告筛选调控TAP的miRNAs;以前列腺组织总RNA1μg反转录并扩增TAP基因(SEC14L2,Gene ID:23541)及其3'端非翻译区(3’-UTR),克隆入p3 ×FLAG-CMVTM-7.1载体;miR-96类似物与TAP表达载体pCMV7.1-TAP、pCMV7.1-TAP-3’-UTR转染前列腺癌细胞DU-145,Western blot检测TAP的表达,噻唑蓝(MTT)法观察DU-145的增殖.结果 miR-96可作用于TAP的3’-UTR;pCMV7.1-TAP-3’-UTR分别经Not Ⅰ/BglⅡ、Sal Ⅰ/Xba酶切后电泳,在1200、1400 bp附近有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e Bank报道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miR-96可使TAP表达下降65.1% (P <0.05).MTT分析显示对照组以及空载体转染组的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0.972 ±0.023、0.967±0.042;pCMV7.1-TAP转染组、pCMV7.1-TAP-3’-UTR转染组的A值分别为0.625±0.037、0.731±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MV7.1-TAP-3’-UTR和miR-96共转染组的A值为0.914±0.0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96可通过3’-UTR调节TAP的表达,并减弱TA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LGL/Hugl-1在肾细胞癌及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史立新;李钢;马鑫;张磊;丛冰;张旭;那彦群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癌旁肾组织中LGL( lethal giant larvae)/Hugl-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方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30例中LGL/Hugl-1基因的表达,同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在肾细胞癌不同临床阶段LGL/Hugl-1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LGL/Hugl-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平均表达(LGL/Hugl-1和18s的比值)为0.00018±0.00021,而癌旁组织中该值为0.00004±0.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L/Hugl-1基因在80.0% (24/30)的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中升高超过2倍的病例为73.3% (22/30);LGL/Hugl-1在癌旁与肾癌的表达比值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中平均为7.2±8.7,而在(Ⅲ+Ⅳ)期中为8.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GL/Hugl-1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GL/Hugl-1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分期无关.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LGL/Hugl-1基因有关.

  • 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鼠膀胱癌

    作者:石向华;谭万龙;李民;杜跃军;梁中锟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更昔洛韦(TK/GCV)系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鼠膀胱癌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MB49小鼠皮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K/GCV组、TNF-α组、联合治疗组.按治疗计划分组进行病毒及药物注射,实验结束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体外实验验证低浓度TNF-α联合GCV较单纯GCV对细胞的杀伤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治疗组较单独用药组凋亡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结束后肿瘤体积对比:TK/GCV组为(93.43±2.10) mm3、TNF-α组为(53.95±2.61)mm3、对照组为( 171.52±4.33) mm3、联合治疗组为(18.23±1.11) mm3,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见各治疗组均出现细胞坏死凋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仅于周边见少量肿瘤细胞存活.结论 GCV对转染腺病毒MB49细胞及TNF-α对MB49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TK/GCV、TNF-α均能有效诱导凋亡,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TK/GCV系统联合小剂量TNF-α能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膀胱癌的治疗作用.

  • 坎地沙坦对大鼠输尿管梗阻后肾脏功能和Na-K-2Cl共转运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焱;文建国;张锐;邢璐;李真珍;王庆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干预对双侧输尿管梗阻(BUO)大鼠肾功能和Na-K-2Cl共转运蛋白2( NKCC2)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BUO和坎地沙坦干预组(BUO+CAN).BUO组和(BUO+ CAN)组均行BUO手术,(BUO+ CAN)组坎地沙坦干预,24h后解除梗阻再观察48 h收集血液、肾脏标本.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肾脏NKCC2表达水平.结果 梗阻解除后BUO与Sham组比较尿量、尿Na增高[(99±6) μl/(min·kg)比(28±4)μl/(min·kg)]和[(7.0±0.7) μmol/(min·kg)比(4.0±0.4) μmol/(min·kg)],尿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压、醛固酮升高.BUO +CAN与BUO组比较尿量、尿Na降低[(60±7)μl(min·kg)比(99±6)μl(min·kg)]和[(4.9±0.4) μmol/( min·kg)比(7.0±0.7)μmol/( min·kg)],尿渗透压增高,血浆渗透压、血浆醛固酮降低.NKCC2表达BUO组下降到Sham组的24%,(BUO+CAN)组高于BUO组[(58±6)%比(24±7)%].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可阻止BUO后NKCC2下调,纠正代谢紊乱,保护肾功能.

  • 凋亡素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体外抑制膀胱癌效应

    作者:王春晖;王剑松;王文举;余力锐;詹辉;徐鸿毅

    目的 探讨携带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构建方法,观察其体外抑制膀胱癌的效应.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AAV-VP3,经EcoRI/Sal Ⅰ双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无误后,采用三质粒共转染法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VP3.收获病毒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毒液中的目的基因鉴定重组病毒,对其进行纯化后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并检测病毒滴度.按每个细胞5×105个载体基因组的剂量感染EJ细胞后,逆转录(RT) -PCR检测VP3基因在EJ细胞中的转录,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素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扫描观察感染重组病毒后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重组病毒对EJ细胞的影响.结果 转染72 h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VP3包装成功,滴度为5.1×1011个载体基因组/ml,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感染EJ细胞后,可检测到VP3基因的转录和凋亡素蛋白表达,电镜观察到凋亡形态学改变,FCM检测S期细胞比例降低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VP3在体外能够发挥生物学活性,其介导的凋亡素表达抑制膀胱癌的体外效应为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卫兵;刘波;王行环;程忠源;郑新民;李世文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ISH检测100例血尿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第3、7、17号染色体和第9号染色体p16位点异常,以组织病理学确诊尿路上皮癌为金标准,评估FISH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与尿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ISH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2.5%和4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86.7%和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细胞学比较,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相似的特异度.

  • 微小RNA-494通过抑制Survivin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作者:王礼平;阳东荣;单玉喜;薛波新;孙承文

    目的 观察微小RNA( miRNA) -494对人前列癌PC-3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及对PC-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TargetScan 5.2预测miRNA-494与Survivin mRNA配对评分为mirSVR score:-0.4916、PhastCons score:0.4876;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PC-3相对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中miRNA-494的上下调情况;构建过表达miRNA-494的腺病毒载体,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分析分别检测感染前后Surviv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差异、细胞增殖及生长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 miRNA-494在PC-3中的表达为RWPE-1中的(0.547±0.032)倍;Ad-pre-miRNA-494构建成功;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对照组比较,72 h后实验组Survivin蛋白表达为(21.69±4.62)%,与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PC-3细胞G2/M期阻滞率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miRNA-494通过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而诱导前列腺癌PC-3凋亡.

  • 依地酸二钠预防大肠杆菌诱发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研究

    作者:文红壮;李兵;侯腾;汪隆旺;陈敏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依地酸二钠(EDTA)预防大肠杆菌诱发小鼠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作用.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EDTA-1、3、5、7组;建立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研究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程度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组比较,磷酸盐缓冲液(PBS)组、0.2mmol/L EDTA组、1.0mmol/L EDTA组、5.0 mmol/L EDTA组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程度依次减轻且炎性因子水平逐渐降低,5.0 mmol/L EDTA组的预防作用明显(P<0.05);不同时间组比较,EDTA-1组预防作用佳,EDTA-7组预防作用弱(P<0.05).结论 EDTA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杆菌诱发的急性细菌性膀胱炎.

  • 野甘草醇对胸腺激酶依赖的更昔洛韦阻断前列腺癌进展的增效作用

    作者:齐进春;王晓路;蔡文清;黎玮;李丽;张艳平;郭垣杉

    目的 观察野甘草醇(SDC)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更昔洛韦(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测定胸苷激酶(TK)活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三磷酸更昔洛韦(GCV-TP)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将不同配伍浓度的SDC、Ad-hTERT-HSV-tk、更昔洛韦(GCV)应用于前列腺癌细胞,观察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旁杀伤效应.结果 SDC对转染Ad-hTERT-HSV-tk的LNCaP、PC3细胞的TK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单加GCV组的GCV-TP浓度计作100%.在加入0.04μmolSDC后,GCV-TP浓度与不加SDC比较提高到(101.0±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5倍治疗剂量0.20 μmol SDC后,GCV-TP浓度提高到(106.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证实,SDC对Ad-hTERT-HSV-tk+ GCV杀伤前列腺癌细胞无明显增效作用,但是旁杀伤效应增加明显.结论 SDC对胸腺激酶依赖的GCV阻断前列腺癌进展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将天然药物SDC与我们构建的具有肿瘤特异性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以及GCV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 p21sa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泌尿系肿瘤细胞中的功能

    作者:胡嘏;陈忠;龚化;吴嘉;张勇;王骥;徐华;李龙承;杨为民;叶章群

    目的 构建可表达具有RNA激活功能的小分子双链RNA(dsRNA)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其调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膀胱癌细胞株T-24中抑癌基因p21 WAF1/CIP1表达的功能.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dsRNAP21-pGenesil-1,并分别转染至PC-3和T-24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21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目的表达质粒dsRNAP21-pGenesil-1构建成功,将其转染入PC-3细胞和T-24细胞中,Real-time qPCR检测p21基因分别被上调4.35倍和2.83倍,Western blot进一步证明在两种细胞株中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与p21mRNA水平的上调一致,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dsRNAP21-pGenesil-1质粒具备在泌尿系肿瘤中上调抑癌基因p21表达的能力.

  • IKK2dn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的CD4+CD25-T细胞的筛选及鉴定

    作者:樊彩斌;张东兴;温端改;侯建全;欧阳骏;杜科霖

    目的 探讨从转染IKK2dn并负载供者抗原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Treg)中筛选CD4+ CD25 - Treg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Lewis大鼠骨髓源性imDC,转染IKK2dn后负载供者BN大鼠抗原,与Lewis大鼠T细胞进行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诱导产生Treg,用免疫磁珠法(MACS)筛选出CD4+ CD25 -T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纯度.加入CD4+ CD25 -T细胞行再次MLR检测其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经MACS筛选,CD4+ CD25 -T细胞纯度为(95.78±1.25)%.再次MLR结果显示CD4+ CD25 -T细胞组的吸光度值为(0.106±0.006),低于BN抗原组(0.189±0.007)、Adv0-CD4+T细胞组(0.419±0.014)及第三方供者抗原组(0.20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IKK2dn并负载抗原的imDC诱导产生的Treg,经MACS筛选可以获得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对同种T细胞增殖具有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

  • 可发光可连续检测原位前列腺癌模型的建立

    作者:宋超;廖文彪;杨嗣星;王玲珑

    目的 建立一种可连续定量监测的原位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用慢病毒将GFP-Luciferase融合蛋白载体转染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利用稻瘟素Blasticidin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GFP-Luc-PC3细胞株.将6只雄性裸鼠随机分2组,应用5×106 GFP-Luc-PC3或普通PC3细胞雄性裸鼠皮下注射获得皮下瘤.12周时无菌条件下取荧光素酶标记和未标记的皮下肿瘤组织,将其切成2 mm3大小的组织块,并将组织块随机种植于24只雄性裸鼠前列腺包膜下,实验组、对照组各12只.用IVIS 200光子发射定量分析动态监测肿瘤生长.并于种植后2、4、6、8周分别处死3只裸鼠,取前列腺组织称重.分析肿瘤在体光子值与其重量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建立GFP-Luc-PC3细胞株,该系生长曲线与未标记细胞一致,在荧光素作用下,发光能力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997),其裸鼠皮下成瘤率为100%.原位前列腺癌模型中,所有24只动物均形成前列腺肿瘤,其中GFP-Luc-PC3组可通过IVIS 200系统观察到肿瘤组织的发光情况,PC3组信号不明显.原位肿瘤模型建立后2、4、6、8周,肿瘤在体光子值(光子值/秒,photons/second)依次为(69.13298±2.07900)E+05、(82.66208±1.23100)E+05、(91.942 57±2.32100)E +05、(130.643 40±3.247 00)E+05.肿瘤重量依次为(9.67±1.07)、(12.47±2.12)、(16.45±2.57)、(21.43±4.56)g.肿瘤离体成像的肿瘤重量与其在体发光值呈线性正相关(r =0.973,P<0.05).结论 可发光可动态观察的原位前列腺癌模型可以在不处死动物的条件下,在体外连续动态观察肿瘤在原位的生长.

  • 荧光裸小鼠源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邵合队;谭国伟;蓝佛琳;高建国;郭之通;刁艺

    目的 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裸小鼠脑内建立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将表达GFP的C57/B6鼠与BALB/c nu/nu系裸小鼠杂交筛选出表达GFP的裸小鼠.把人脑GBM组织原位移植于GFP裸小鼠脑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性、血管生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结果 成功培育出表达GFP的荧光裸小鼠;移植瘤中EGFR阳性表达率(78.6±5.2)%,肿瘤侵袭性生长并血管丰富.结论 人脑GBM荧光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能模拟人脑原发恶性胶质瘤高侵袭及EGFR高表达的生物学特性.

  • 膀胱肿瘤实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胡嘏;叶章群

    膀胱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目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9位,而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绝大多数膀胱上皮肿瘤(UCC)来源于移行上皮肿瘤(TCCs),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如治疗后易复发、浸润转移及对化疗药物抵抗等.因此,尽可能阐明膀胱肿瘤发生进展的机制,寻找有效的诊断、预后方法及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一直是泌尿外科实验研究领域的重点.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