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干扰RNA沉默环氧化酶-2对胃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吴大鹏;秦长江;张惠祥;李明君;耿丽;秦艳茹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 (siRNn)沉默环氧化酶-2(COx-2)基因表达对胃癌SGC-790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阴性对照siRNA(si-NC)或者si-COX-2转染到胃癌SGC-7901细胞中,0、2、4、6、8、10 Gy剂量的X射线放射处理细胞,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抑癌基因p21和促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射线照射后,COX-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3,P=0.002).不同强度的射线照射下,沉默COX-2后,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提高.6 Gy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78±3.86)%和(32.17 ±4.56)%,P=0.031;8 Gy:P=0.028;10 Gy:P=0.009,凋亡率明显提高:4 Gy时,凋亡率分别为(15.21 ±2.06)%和(22.78±3.17)%,P=0.046;6 Gy:P=0.029;8Gy:P =0.025;10 Gy:P =0.014,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4Gy时,细胞克隆数分别为(435±52)个和(718±83)个,P=0.008;6 Gy:P =0.006;8 Gy:P =0.002;10 Gy:P =0.004,8Gy射线照射下,沉默COX-2后,P21和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7、P=0.005).结论 siRNA沉默COX-2表达能够增强胃癌SGC-7901细胞放射敏感性.

  • 丹参对小鼠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张晓;王啸;张鹏;顾伯林;杨帆;徐又佳

    目的 观察丹参对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分化及成骨活性的影响,探讨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细胞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75、150、300 mg/L浓度的丹参注射液干预MC3T3-E1前成骨细胞,并设对照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培养21 d后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钙结节生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各组骨钙素(BGP)、Runt相关基因2(Runx2) mRNA表达.设300 mg/L浓度的丹参干预组和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用ERK1/2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抑制ERK通路后,F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BGP、Runx2基因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干预组的MC3T3-E1前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其中300 mg/L浓度组作用强(P =0.006).各浓度丹参干预组钙结节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0.000),分别为(11.40±2.30)、(21.00±2.24)、(35.60±1.52)个,对照组为(6.40±1.14)个.各浓度丹参干预组的BGPmRNA相对表达量(1.02±0.04、1.11 ±0.07、1.26±0.05)较对照组增加,其中150 mg/L组以及300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各浓度的丹参干预组的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升高(1.38±0.25、2.28 ±0.13、2.48 ±0.06),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中75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50 mg/L组及300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过丹参干预后(300 mg/L),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4±0.01,对照组为0.1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00 mg/L丹参组、300 mg/L丹参±PD98059组的BGP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7±0.05、1.39±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Runx2表达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7±0.05、1.45±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丹参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增进矿化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1/2通路有关.

  • 利多卡因减轻异氟醚对Fischer344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

    作者:杨尚泽;李瑾;朱晓秋;徐辉;郭明炎;杨斌;林道炜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氟醚处理后的Fischer344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个月Fischer344老年大鼠分为3组(6只/组):对照组、异氟醚组、异氟醚+利多卡因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及H4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变化.结果 异氟醚处理Fischer344老年大鼠后,其神经元明显染成褐色,且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0.30±0.09)%;线粒体明显膨胀、基质密度降低及线粒体嵴断裂;而异氟醚+利多卡因组中线粒体的这些改变明显减少.异氟醚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85.9±3.5)%]明显高于对照组[(14.1±4.8)%],而异氟醚+利多卡因组的比例明显降低[(52.5±5.9)%].异氟醚组线粒体复合酶Ⅳ的活性明显降低,异氟醚+利多卡因组的活性明显升高.H4细胞实验中异氟醚+利多卡因组bax/bcl-2的比率[(0.6±0.2)%]明显低于异氟醚组[(2.4±0.9)%].结论 异氟醚可导致Fischer34-4-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损伤,进而导致细胞凋亡,而利多卡因可减轻异氟醚对线粒体的损伤产生细胞保护作用.

  • 部分间质血管-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在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邵擎东;汪铮;李宇飞;许天明;孙久一;江峰;吕峰霞

    目的 制备结构稳定,良好的骨诱导性与生物相容性的部分间质血管(SVF)-脱细胞骨基质(ABECM)-壳聚糖(CS)复合支架,观察SVF-ABECM-CS支架对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用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脱细胞方法对猪殷骨进行脱细胞处理,应用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制备ABECM-CS复合支架.对SVF-ABECM-CS支架进行定性分析,观察SVF-ABECM-CS复合多孔支架的形态学、孔隙率、力学性能和细胞-支架复合培养的相容性.选用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2只,沿兔前臂桡侧暴露桡骨干并锯断留有0.3cm的骨折间隙造成骨折模型.在每只大白兔的右侧桡骨骨折间隙处植入制备好的SVF-ABECM-CS复合支架,其左侧为空白对照组.通过X线片、生物力学检测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等方法对兔桡骨骨折模型两侧桡骨的骨折愈合进行比较.结果 ABECM材料苏木素-伊红(HE)染色、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均无细胞残留,茜素红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抗体染色阳性.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具有多孔结构,孔径50~ 200 μm,孔隙率为(53.50±4.23)%,力学测试支架干燥状态纵向压缩模量为(33.23±14.45) mPa,支架湿润状态下的压缩模量为(2.27±1.13) mPa.细胞-支架复合培养相容性良好.术后第4周和第12周实验组通过X线片反映出的骨愈合结果明显强于对照组;术后第12周生物力学检测实验组中大负荷、抗弯曲强度下载荷/位移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18、5.131、2.838,P=0.004、0.009、0.027).而弹性模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了1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064);术后第12周,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成骨及塑形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制备的ABECM-CS复合多孔支架去细胞彻底,保留了脱细胞骨基质主要成分,具备合适的孔径和孔隙率,细胞相容性良好.SVF-ABECM-CS复合支架可有效促进兔桡骨骨折的愈合.

  • 微小RNA-195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素琴;李建华;王春美;刘玉峰;李玉琴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5在体外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Jurkat细胞随机分为两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mimicsmock;转染组:转染miR-195模拟物(miR-195 mimics).将人工合成的miR-195 mimics转染处于指数增殖期的Jurkat细胞,分别于24、48、72、96h时,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195的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1)阴性对照组和miR-195 mimics转染组Jurkat细胞中miR-195 mRNA表达含量(2-ΔΔCt)在转染24、48、72、96h时分别为(1.242±0.271、1.185±0.452、1.173 ±0.324、1.375±0.582与4.483±1.014、3.422±0.543、3.152±0.784、2.454±0.171),转染组miR-195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8,P=0.006;t=-5.484,P=0.005;t=-4.041,P=0.016;t=-3.081,P=0.037).(2)转染组细胞在转染后的24、48、72、96h4个时间点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483±0.012)%、(0.674±0.215)%、(1.935±0.046)%和(2.348±0.082)%与阴性对照组(0.545±0.002)%、(1.228±0.057)%、(2.279士0.086)%和(3.086±0.054)%比较在4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27,P=0.001;t =4.314,P=0.013;t =6.109,P=0.004;t=13.019,P=0.000),转染组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9.495,P=0.000).(3)转染组24、48、72、96 h Jurkat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9.873±0.641)%、(11.825±0.543)%、(20.213±0.984)%和(27.712±0.482)%,随着时间推移,Jurkat细胞凋亡数量逐渐增多(F =423.827,P=0.000).(4)转染miR-195mimic 48 h,转染组和对照组每视野平均侵袭细胞数为(97.0±15.9)个和(259.0±18.9)个,转染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1.361,P=0.000).结论 miR-195可有效抑制Jurkat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及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RNA干扰靶向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夏自强;丁道奎;张宁;杨合英;张大;王家祥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观察其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 (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U6-siTERT,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TERT-siRNA、EGFP、U6+ 27的DNA片段,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的构建及酶切鉴定,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反转录病毒;用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HepG2小儿肝母细胞瘤细胞,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噻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结果 成功制备出hTERT-siRNA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照组端粒酶活性为2 143.06±198.69,重组病毒感染作用24、48、72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 632.02±116.28、899.38±126.11和321.25±25.25,与感染前比较,分别下降23.84%、58.03%和85.01%,各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24和0.00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滴度的重组病毒感染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浓度依赖关系,随着滴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1×105菌落形成单位(CFU)重组病毒感染24h后,其凋亡率达29.05%.MTT结果显示,感染后24h细胞凋亡率为29.05%;重组病毒感染后24h,肿瘤细胞开始明显死亡,随着病毒滴度的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死亡亦逐渐加重,病毒滴度为6.0x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29±0.14、0.20±0.13和0.18±0.11,3.0×105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32±0.11、0.26±0.12和0.25±0.10,1.0×105 CFU时,感染24、48、72h后,MTT结果为0.33±0.12、0.26±0.13和0.26±0.12,1.0×104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r结果为0.43±0.14、0.35±0.10和0.33±0.15,1.0×103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52±0.11、0.44±0.13和0.44±0.10,1.0×102 CFU时,感染24、48、72 h后,MTT结果为0.65±0.13、0.61 ±0.15和0.60±0.16,阴性对照组细胞在24、48、72 h后,MTT结果为0.69±0.11、1.01±0.14和2.98±0.16.显示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P=0.037、0.034、0.028).结论 hTERT-siRNA能特异性抑制hTERT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下降,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 骨折愈合和骨不连发生过程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及自噬活性的研究

    作者:李翊;孙文超;邓洲铭;蔡林

    目的 比较骨折愈合与骨不连发生过程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自噬活性的改变,探讨AMPK、自噬与骨折愈合及骨不连的关系.方法 构建骨折愈合和骨不连模型,通过影像学(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Masson、茜素红染色观察骨质成熟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术后4、8、12、16周)骨折端AMPK、活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Ⅱ(LC3B-Ⅱ)、p62蛋白(一种自噬底物)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IPP 6.0)软件对免疫组织化学照片行半定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并计算自噬体密度.结果 X线显示第16周,骨折愈合组骨折端骨性愈合,骨不连组断端硬化、髓腔封闭;Masson、茜素红染色提示骨不连组骨质成熟障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4周愈合组与骨不连组比较,骨折端AMPK表达(平均吸光度值,愈合组比骨不连组:0.041 41±0.00200比0.03940±0.002 00,P=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AMPK(愈合组比骨不连组:0.031 20±0.00200比0.00579±0.00100,P=0.001)、LC3B-Ⅱ(愈合组比骨不连组:0.037 50 ±0.002 00比0.003 17 ±0.00020,P=0.000)表达水平更高,p62蛋白表达水平更低(愈合组比骨不连组:0.013 80±0.001 00比0.041 10 ±0.005 00,P=0.004);电镜观察愈合组自噬体密度更高(愈合组比骨不连组:4.6±0.5比2.6±0.5,P=0.024).结论 AMPK及自噬可能对促进骨折愈合发挥重要作用,而较低的AMPK活性及较低的自噬活性可能与骨不连的发生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闭塞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维栋;雷成刚;朱勇;郑炜;郭朝晖;陈椿

    目的 通过原位气管移植建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0B)模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OB的治疗效果.方法 Brown Norway→Lewis(BN→Lew)大鼠气管原位移植建模,术后分别给予15 mg/(kg·d)环孢菌素A(CsA)灌胃至预杀期,BMSCs单细胞混悬液1 ml(1×106/ml),生理盐水(NS)1 ml尾静脉注射治疗.移植后第7、30和60天获取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组织病理观察,测量管腔阻塞率和上皮细胞脱落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NS、CsA和BMSCs组移植术后60 d气道阻塞率分别为(52.62±10.21)%、(28.52±8.81)%和(21.30±2.27)%,CsA和BMSCs显著减轻气道阻塞(P=0.030,P=0.004);气道上皮脱落率分别为(96.10±0.86)%、(93.67±4.04)%和(25.26±1.10)%,BMSCs组较NS组和CsA组低(P=0.001,P=0.009);60 d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4.13 ±1.82)%、(49.50±3.03)%和(26.27±0.40)%,BMSCs组较NS组和CsA组低有效抑制外周血CD8+T细胞增殖(P=0.007);60 d 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0.77和0.36,BMSCs组表达较NS组和CsA组低(P=0.000).结论 在大鼠原位气管移植OB模型中,BMSCs可下调TGF-β1表达,减轻CD8+T细胞浸润,保护上皮细胞,从而明显减轻气道阻塞.

  • 小鼠胰腺癌进展过程中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赵过超;林超;徐亚东;浦宁;王单松;楼文晖;靳大勇;吴文川

    目的 探讨胰腺癌进展过程中,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亚群是否会随肿瘤进展而改变.方法 在小鼠胰腺癌模型成瘤后第1、2、3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中CD4+、CD8+和CD4+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细胞占CD3+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 肿瘤组织中,CD4+细胞比例依次为(20.9±3.1)%、(10.1±4.9)%、(11.4±9.9)%;CD8+细胞比例依次为(40.6±4.9)%、(41.6±3.2)%、(51.4±11.9)%、CD4+ Foxp3+细胞比例依次为(2.34±1.69)%、(3.34±1.83)%、(1.36±0.58)%,三类细胞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6、0.033);脾脏中,CD4+细胞比例依次为(39.5±4.4)%、(26.5±4.8)%、(31.8±9.4)%;CD4+ Foxp3+细胞比例依次为(4.40±0.33)%、(6.50 ±2.07)%、(4.97±2.32)%,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5),CD8+细胞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CD4+、CD8+和CD4+ Foxp3+细胞比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鼠胰腺癌模型中T细胞亚群的分布会随肿瘤进展发生动态变化,且CD4+、CD8+细胞与CD4+ Foxp3+细胞的变化趋势相反.由于各细胞亚群的变化模式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探明其机制.

  •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戴海龙;董成;徐玲;韩艳庆;李徽

    目的 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及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细胞SMMC-7721,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双荧光染色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SMMC-7721细胞STAT3、STAT5 mRNA的影响.结果 (1)随着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用各时间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作用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1~0.989),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各浓度组不同作用时间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双荧光检测中,活细胞被吖啶橙(AO)染成绿色,凋亡细胞则被溴乙锭(EB)染成橘红色.苦参碱2.5 mg/ml作用48 h组凋亡率为52.1%,氧化苦参碱2.5 mg/ml作用48 h组凋亡率为29.6%,这说明相同浓度苦参碱比氧化苦参碱作用显著(x2=9.100,P=0.003).(3)不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后,STAT3、STATS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AT3、STAT5 mRNA在对照组细胞中的表达是0.76±0.06和0.72±0.04,在苦参碱1.0 mg/ml组的表达是0.50±0.04和0.43 ±0.03,在苦参碱2.5 mg/ml组的表达是0.25±0.03和0.22±0.04,在氧化苦参碱1.0 mg/ml组的表达是0.64±0.03和0.60 ±0.06,在氧化苦参碱2.5mg/ml组的表达是0.49±0.06和0.41 ±0.06.相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比较,苦参碱对肝癌SMMC-7721细胞STAT3、STATS mRNA的影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STAT5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溶瘤腺病毒ZD55-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仇存权;陈家存

    目的 观察携带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基因短发卡RNA (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SATB1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同源重组法包装溶瘤腺病毒ZD55-SATB1;转染倍数(MOI)=10.0的病毒感染DU145细胞72 h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ZD55-SATB1对前列腺癌细胞SATB1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ZD55-SATB1对前列腺癌细胞SATB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病毒复制能力;结晶紫染色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ZD55-SATB1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毒性作用;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力改变.结果 成功包装病毒ZD55-SATB1;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D55-SATB1组SATB1表达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1A蛋白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细胞DU145显著高于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PZ-HPV-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ZD55-SATB1具有肿瘤靶向性;结晶紫染色示:ZD55-SATB1组DU145有明显的细胞病效应.CCK-8结果显示:细胞感染后4d,ZD55-SATB1组细胞存活率为(31.60±3.31)%,显著低于ZD5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组(61.70 ±2.42)% (P=0.025)和Ad-SATB1组(82.40±3.5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ZD55-SATB1组侵袭细胞数为(61.30±17.25)个,显著低于Ad-SATB1组[(170.10 ±25.44)个,P=0.043],ZD55-EGFP组[(295.40±23.36)个,P=0.013]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490.50 ±33.36)个,JP=0.0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携带SATB1基因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SATB1可有效沉默前列腺癌细胞DU145中SATB1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腹腔注射胺碘酮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敏阈值

    作者:孙凯;樊肖冲;白倩;杨现会;袁峰;付红光;郭秀茹;董铁立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热、冷和机械痛敏是否有类似利多卡因的作用效果.方法 雄性大鼠25只做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CC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Ⅰ组大鼠,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同时进行大鼠的鞘内置管.第14天时大鼠分为5组:胺碘酮腹腔给药(10、20、50和100 mg/kg)每个剂量5只大鼠,鞘内给予胺碘酮(5 mg/kg),5只大鼠.各组大鼠分别测试给药前1h的热、冷和机械痛阈值作为对照组,比较给药后3h各组大鼠右足的热、冷和机械痛阈值.结果 与给药前1h比,PWL在腹腔胺碘酮各剂量组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10 mg/kg(8.63±0.86比13.50 ±1.11,P=0.004),50 mg/kg(6.07士0.92比14.53±1.21,P=0.000)和100 mg/kg(6.40±1.08比14.03 ±1.16,P=0.000);与给药前1h比较,冷痛觉阈值在腹腔胺碘酮各剂量组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100 mg/kg(5.00±0.24比1.40±0.20,P=0.000),其他组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给药前1h比,机械痛觉阈值在腹腔胺碘酮各剂量组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2.65±0.48比14.75±1.20,P=0.012);与给药前1h比,5只大鼠鞘内注射5 mg/kg胺碘酮后3h与对照侧比热、机械及冷痛觉过敏疼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胺碘酮可能与利多卡因一样有降低痛觉过敏的效果.在临床上胺碘酮的半衰期是明显长于利多卡因(平均53 d比90 min),它很可能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比利多卡因更持久(和/或更有效)的作用效果.

  • 控制性氧灌注对犬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海;陈光献;郑红升;梁孟亚;荣健;吴钟凯

    目的 探讨控制性氧灌注对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2条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体外循环模型.对照组全程吸氧浓度(FiO2)80%;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即刻调整FiO2为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直至80%,其余时段均维持FiO2在80%.两组犬在麻醉后、主动脉开放前、后5、10、15、20、25 min以及实验结束分别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麻醉后(T1)、实验结束(T2)分别获取血液标本,然后处死犬获取左室心肌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PaO2在主动脉开放后5、10、15、2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32、0.021、0.046、0.013).两组血浆IL-6、TNF-α和cTnT含量在T1时点处于较低水平(168.51±21.47比168.93±22.87;72.19±2.11比76.21±6.50;0.01比0.01),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0、0.077、0.357).T2时点两组血浆IL-6、TNF-α和cTnT含量均较T1时点升高,但实验组血浆IL=6、TNF-α和cTnT含量低于对照组(609.36±52.37比408.65±43.45;255.09±10.15比174.09±8.65;3.18±1.64比1.5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34、0.039).与对照组比较,HMGB1 mRNA和HMGB1蛋白在实验组中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0.033).结论 控制性氧灌注对体外循环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表达有关.

  • 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炎性介质及影像学的影响

    作者:方善鸿;王巍;陈小勇;蔡圣煜;王铭作;邱榕哲;罗鸿斌;陈鹏

    目的 在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上采用体外冲击波(ESW)干预,观察ESW对关节液炎性介质表达以及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体重编号后用抽签法分为空白组(n=12)和关节炎组(n=36),关节炎组行常规术前准备,根据改良Hulth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再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2)、实验1组(n=12)、实验2组(n=12).空白组及模型组不予ESW干预.实验1组于术后1d进行ESW冲击波治疗1次,实验2组于术后1d进行ESW冲击波治疗并之后每周治疗1次.于实验第6、9、12周每批每组随机提取4组兔,进行膝关节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后抽取关节液检测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白细胞介素(IL)-1的表达.结果 影像学改变提示经ESW干预的实验组膝关节病变程度减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示实验2组NO于第6、12周[(22.467±2.270)和(25.101±1.409) pg/ml]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27.364±0.434)、(33.225±1.154) pg/ml,P=0.017、0.007]、NOS于第12周[(22.014±1.523) pg/ml]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31.939±2.519) pg/ml,P=0.008],以及IL-1于第9、12周[(183.106±28.548)及(213.960±15.256) pg/ml]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242.630±27.169)(275.120±21.782) pg/ml,P=0.001、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可通过减少兔膝关节炎关节内NO、NOS以及IL-1生成,缓解关节内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损伤,延缓关节炎病变的进一步进展.

  • 下调微小RNA-146b-5p通过增强自噬抑制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

    作者:史阳;卢秀波;刘洋;樊玉霞;袁青领

    目的 探讨通过下调微小RNA(miRNA,miR)-146b-5p促进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自噬功能对其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法瞬时转染,实验分为4组:as-miR组(miR-146b-5p inhibitor)、as-NC组、共转染组(as-miR-146b-5p+siBeclin1)和共转染对照组(as-miR-146b-5p+ siNC).倒置荧光显微镜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转染后各组TPC-1细胞中Beclin1蛋白、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后各组TPC-1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TPC-1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 与as-NC组比较,转染24h后as-miR组TPC-1细胞中miR-146b-5p表达下调为0.380 ±0.021,且Beclin1在蛋白和mRNA水平分别上调为0.612±0.014、0.413±0.005,电镜显示自噬小体明显增多,72 h的吸光度值下降为1.470±0.062 (P=0.007),单个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为(29.000 ±3.610)% (P =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共转染对照组比较,转染36 h后共转染组TPC-1细胞中Beclin1在蛋白和mRNA水平分别下调为0.286±0.027、0.265±0.025,电镜显示自噬小体明显减少,72 h的吸光度值上升为2.564±0.050(P =0.006),单个细胞克隆形成率升高为(49.000 ±2.821)%(P =0.027).结论 下调miR-146b-5p通过增强自噬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

  • 载阿仑膦酸钠/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系微观结构的研究

    作者:殷力;胡明鑫;王海涛;娄超举;李弘帅;魏阳光;陈龙飞

    目的 观察载阿仑膦酸钠/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系中的阿仑膦酸钠药物对磷酸钙骨水泥固化过程以及固化后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0.5、1.0、1.5、2.0、2.5、3.0 wt%)负载治疗药物阿仑膦酸钠的磷酸钙骨水泥,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阿基米德排水法等方法观察阿仑膦酸钠的载入对磷酸钙骨水泥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 阿仑膦酸钠的添加对骨水泥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上未产生影响;扫描电镜下几组样品微观结构基本相似,多数晶体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或融合成板状结构,均呈珊瑚样状结晶体;孔隙率实验证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复合体系孔隙率随之降低,孔隙率依次为(52.5±0.6)%、(43.0±0.4)%、(47.2±0.7)%、(41.3±0.3)%、(36.7±0.5)%、(29.4±0.8)%、(33.6±0.3)%,几组样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证明药物的载入可以使基体变得更加致密.结论 阿仑膦酸钠的载入对磷酸钙骨水泥的微观结构基本没有影响,磷酸钙骨水泥是阿仑膦酸钠较稳定的药物复合载体.

  • 二甲硅油制作腹腔高压液体动物模型

    作者:尉继伟;王宏业

    我们独立设计使用硅油制作腹腔高压液体动物模型,探讨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0只,体重2.0 ~2.5 kg,雌雄不限,由大同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硅油的制备:选择进口医用二甲硅油(XIAMITER PMX-200),黏稠度为50 cs,购自道康宁(张家港)投资有限公司;使用干热消毒法消毒后灌装于500 ml玻璃盐水瓶中.干热消毒仪:购自上海圣科仪器,上海一恒公司GRX-9023A型热空气消毒箱.3.测压装置:将100 cm T形尺直立,将输液器由上到下固定,输液器接腹穿留置针,输液器内液面至实验动物腋中线高度差为腹腔压力[1].

    关键词:
  • 低频电磁场对C2C12成肌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福军;毕佳琦;李卫;曲志伟;孟庆刚

    肌萎缩普遍存在于临床患者中;尚无特效治疗方式;而脉冲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已被证实;我们通过研究电磁场对成肌诱导因子(MyoD)与Pax7表达的影响来探索肌萎缩的诊疗.一、材料与方法1.自制脉冲电磁场等.2.细胞处理:常规C2C12细胞培养、传代、分组即对照组A(0 mT),实验组B(0.5 mT),实验C组(1.0mT),实验D组(1.5 mT),定期取样送检.3.依据文献及说明等进行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

    关键词:
  • 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价值

    作者:程双玉;单建华;钟洁

    我院近年来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德国pfm公司的Redon Set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双管引流系统,并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在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确定术毕引流方式.入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未行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无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其他术式、其他引流方式、双侧乳腺癌、凝血功能异常或Ⅰ期进行乳腺整形手术者.

    关键词:
  • 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及其表达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侯海金;张振华;潘文泉;张斌;闫慧明

    胃癌DNA高甲基化及组蛋白低乙酰化几乎同时存在[1].白藜芦醇(Res)具有抗癌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Res对胃癌细胞及其表达抑制DNA甲基转移酶(DNMTs)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胃癌细胞分别用空白、25、50、100 μmol/L的Res干预24 h后,流式细胞仪测凋亡及G1期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NMTs和HDACs灰度值.数据用SPSS 20.0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比较采用Tuk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一批七例火药爆炸烧冲复合伤救治分析

    作者:王端祥;李华强;张青;曹建伟;王付勇;韩冬

    自2014年昆山“8·2”和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以来,重症医学综合技术在烧伤外科领域的应用更加受到重视.我们救治一批7例火药爆炸烧冲复合伤,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6年1月14日通许县烟花鞭炮厂生产车间火药爆炸,10人当场死亡,7例烧冲复合伤入住我院,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33.6岁.7例患者Ⅱ°~Ⅲ°烧伤面积分别为10%、11%、35%、70%、90%、90%和83%,部位分布在头面颈、躯干、双上肢、双手和双下肢等,伴头面部和/或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5例重症患者合并低血容量休克和重度吸入性损伤、胸部爆震伤并双肺挫伤,其中1例伴双眼烧伤、右眼爆震伤,1例伴右侧第二、七、八、九肋骨骨折和右肾、肾上腺挫伤,1例伴左侧第六、七、八、九肋骨骨折、腹部爆震伤、左侧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及桡骨头脱位、右眼眶内侧壁骨折、右下颌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和上牙冠断裂(左右中切牙、侧切牙).2例患者病情较轻,1例伴左耳外伤性耳鸣,1例伴左耳爆震性耳聋、神经性耳鸣和鼓膜穿孔.

    关键词:
  • 椎间孔镜腰椎侧后路穿刺定位器设计与验证

    作者:张帆;潘磊

    目前,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靶点技术在腰椎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但其侧后路手术较难掌握.本研究旨在研制低成本易学易用的穿刺定位器.一、材料与方法构建人体数字模型后利用由顶向下技术设计穿刺定位器,金属框架为304不锈钢制作,塑料配件包括定位构件以及验证实验工作台,通过立体平板印刷打印而成.随机生成框架与试验台安装数据、靶点投影位置数据100组.按照随机数据安装穿刺定位器与试验台,将泡沫塑料块置于实验台上,在其一端插入两骨圆针,以针尖模拟两靶点,靶点位置与隧机数据一致.使用C-臂机透视1次,利用穿刺定位器完成穿刺,切开塑料块测量穿刺针与靶点偏差距离,距离小于0.5 mm认为穿刺命中.

    关键词:
  • 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揆亮;吴静;赵晓楠;樊江浩;封国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叉头框蛋白P2(FOXP2)在结直肠癌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以及预后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的结直肠癌67例,年龄(63.8±13.2)岁.收集各项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结直肠癌、转移灶及癌旁正常组织芯片(C0992,含3种组织各33例,临床病理资料由供应商提供)购自西安艾丽娜公司.

    关键词:
  • 肾结石合并肾盂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任选义;黄随富;江海波;李华强

    我们200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6例肾结石并肾盂肿瘤患者,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例肾结石并肾盂肿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3岁,平均肾结石病史12年.主要表现为左腰痛1例,间断肉眼血尿1例,左肾切开取石术后8个月间断发热1例,右肾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CNL)后3年镜下血尿1例,左肾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半年伴纳差、乏力1例,PCNL手术5年后右腰部酸胀5d1例.6例患者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检查,确诊为肾脏多发或铸型结石,左、右侧各3例,结石大径平均3.2cm.合并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1例.

    关键词:
  • 不同方法脱钙后观察颞骨内部结构及免疫荧光效果的比较

    作者:王巧;卓洋;杨聪颖;陈昊

    我们使用10%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5%硝酸对大鼠颅骨进行脱钙后取颞骨连续切片,从形态学及蛋白质定位、定量两个方面评价两种脱钙液对颞骨内部结构及蛋白质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甲苯胺蓝染液、相应抗体、荧光显微镜等.2.方法:10只大鼠随机分为EDTA组(n=5)及硝酸组(n=5).称重后,10%水合氯醛麻醉,固定、断头、去脑,锐性清除头颅表面组织,置于10%多聚甲醛溶液4℃固定4h,冲洗5 min后置于脱钙液中,至脱钙终点再冲洗10 min,沿头颅正中及双眼眶后缘连线切下颞骨,沿矢状位厚10 μm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使用Image J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关键词:
  •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猪直肠组织的研究

    作者:梁显军;郭帅;曾健滢;黄志峰;周亮;方刚;罗小美;刘桂凤;徐克成

    不可逆电穿孔(IRE)又称纳米刀消融术,是利用超短的高压直流电在消融组织的细胞膜上产生多个纳米级微孔,不可逆转地破坏细胞内外平衡,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非热能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不损伤血管、胰管等管腔结构….目前该技术应用于肝、胰腺等组织器官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我们应用纳米刀技术探讨消融猪直肠组织的可行性.一、资料与方法12头6月龄雄性西藏小型猪(22 ~25 kg).美国AngioDynamics公司IRE设备.消融前清理肠道,常规麻醉并行气管插管,静脉给予肌肉松弛药顺苯(0.2 mg/kg),连接心电监护设备.

    关键词:
  • 糖尿病大鼠膀胱病变与前列腺素E2的关系

    作者:王彦彬;李瑞鹏;诸靖宇;徐智慧

    糖尿病性膀胱(DCP)是一种糖尿病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前列腺素E2(PGE2)是逼尿肌收缩重要的控制介质,在排尿反射中起重要作用.关于PGE2与DCP的关系研究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PGE2与DCP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构建:实验动物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10周龄,浙江中医药大学,SYXK(浙)2013-0184),体重(230.35 ±21.26)g,36只SD大鼠在禁食12h后,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和糖尿病组(n=18).糖尿病大鼠给予单次腹腔注射浓度为0.1 mol/L枸橼酸缓冲液中的链脲佐菌素,剂量为50 mg/kg.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

    关键词:
  • 黑色素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相关微小RNA-411的筛选与验证

    作者:李秀洁;余道江;张华;王玉英;赵天兰

    黑色素瘤(MM)具有恶性程度高、临床治疗效果差等特点,因此,进一步探讨MM的发病机制挖掘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当务之急[1].微小RNA(miRNA,miR)是大小21 ~ 23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RNA,具有抑制其靶基因表达的功能[2].据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以抑制miRNA水平以增加其靶基因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增殖与分化[3].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黑色素瘤组织标本12例;人黑色素瘤实质细胞A375购自上海科学院细胞库;肿瘤间质细胞(CAF)由Hwang博士惠赠.

    关键词:
  •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干扰RNA对小鼠精原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华锋;赵佳;刘新颖

    前期发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精原干细胞(SSCs)增殖与分化有明显影响[1].本研究旨在观察干扰性小RNA (siRNA)对SSCs增殖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健康雄性小鼠40只[许可证号:SCXK(皖)2013-002],日龄5~8 d,提取双侧睾丸并获取SSCs,构建干扰GDNF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分别转染SSCs,并筛选出效率高的SSCs作为实验组,以未干扰的SSCs作为对照组.2.酶标仪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因.

    关键词: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梁华新;徐熙鹏;刘乃杰;李东原;郝铮;赵丛海;孙利波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6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654例患者中,早期手术组288例,出院时预后良好者231例(80.02%);间期手术组81例,出院时预后良好者54例(66.67%);晚期手术组285例,出院时预后良好者253例(88.77%);在术后随访到的415例患者中,早期手术组192例,预后良好者153例(79.69%);间期手术组44例,预后良好者27例(61.36%);晚期手术组170例,预后良好者162例(82.41%).术后新出现脑梗死患者共135例,发生率为20.64%,早期手术组为68例(23.61%),间期手术组为22例(27.16%),晚期手术组为45例(15.79%).结论 单纯从显微外科手术效果分析,无论是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晚期手术组均优于早期手术组;但晚期手术患者将面临等待晚期手术期间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风险,因此推荐早期手术;间期手术效果差,除非合并较大颅内血肿或脑疝者,应尽量避免间期手术.

  • 肝癌组织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4与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其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作者:韩中博;崔庆;栾学荣;杨春霞;赵强;周成富

    目的 探讨肝癌中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4(SOX4)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术后复发和40例无术后早期复发肝癌及2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SOX4及β-catenin的表达;Kaplan-Meier分析SOX4及β-catenin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预后.结果 SOX4在早期复发肝癌中的表达高于无早期复发肝癌和正常肝组织(65.0%比37.5%,P=0.014,65.0%比15.0%,P=0.000);β-catenin在早期复发肝癌中的表达高于无早期复发肝癌和正常肝组织(70.0%比52.5%,P=0.041,70.0%比5.0%,P=0.000);SOX4 (P=0.037)及β-catenin(P=0.006)表达水平与肝癌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和Spearman等级非参数相关分析显示,SOX4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 =0.250,P=0.026);SOX4及β-catenin表达水平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和生存期越短.结论 在早期复发肝癌中SOX4与β-catenin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

  • 吲哚菁绿试验对小肝癌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

    作者:唐哲;任浩;李向阳;汪俊峰;高志强;赵永福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对小肝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143例行吲哚菁绿试验并行肝切除术或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PRFA)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肝切组和射频组,再根据术后是否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分为肝切术后肝衰组及非肝衰组和射频术后肝衰组及非肝衰组.比较肝切术后肝衰组和非肝衰组、射频消融术后肝衰组和非肝衰组的临床资料、吲哚菁绿实验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 (CP)分级的差异.根据ICG-R15的不同,将肝切组分为ICG-R15< 20%组、20%<ICG-R15< 30%组、ICG-R15> 30%组,射频组则分为ICG-R15< 30%组、30%< ICG-R15< 40%组、ICG-R15 >40%组,比较同一手7R方式不同组别之间肝衰率的差异.结果 肝切术后肝衰组和非肝衰组、射频术后肝衰组和非肝衰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P=0.686、P=0.863,P=0.748、P=0.862、P=0.732),ICG-R15、C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P=0.017、P=0.046、P=0.021).肝切组患者中:ICG-R15< 20%组、20%< ICG-R15< 30%组、ICG-R15> 30%组肝衰率分别为2.3%、12.5%、55.5%,其中ICG-R15 <20%组与ICG-R15> 30%组肝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射频组患者中:ICG-R15< 30%组、30%<ICG-R15< 40%组、ICG-R15> 40%组肝衰率分别为0、11.1%、66.7%,其中ICG-R15< 30%组与ICG-R15> 40%组肝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CG-R15是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对小肝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价值.当ICG-R15< 20%时,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均较为安全.当20%< ICG-R15 <30%时,建议行射频消融术,但并非肝切除术禁忌证,可结合相应手术风险,全面权衡利弊后决定手术方案.当30%< ICG-R15 <40%时,不宜行肝切除术,可行射频消融术,但需慎重.当ICG-R15> 40%时,不宜行射频消融术,建议先行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决定手术方案.

  • 无症状胸腺瘤患者的CT特征与世界卫生组织分型的关系

    作者:张磊;杨洋;吴恺;张春敭;齐宇;赵松

    目的 探讨无症状胸腺瘤患者的CT特征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61例无症状胸腺瘤患者的CT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评估低危型胸腺瘤(A、AB型)与高危型胸腺瘤(B1、B2、B3、C型)CT特征间的差异.结果 低危型胸腺瘤与高危型胸腺瘤在性别(P=0.884)、年龄(P=0.579)、肿瘤长径(P=0.851)、肿瘤平均直径(P=0.904)以及肿瘤形状(P=0.437)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肿瘤边界(P=0.000)、均匀性(P=0.029)、钙化(P=0.019)、囊变或坏死(P=0.000)、周围组织侵犯(P=0.000)以及强化平均CT值(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当强化平均CT值为68.31 HU时,诊断低危组胸腺瘤的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7.8%,曲线下面积为0.76,是诊断低危型胸腺瘤的佳诊断点.结论 部分CT特征对鉴别低危型和高危型胸腺瘤有一定价值,综合使用这些指标进行术前预测,可以为无症状胸腺瘤患者,特别是低危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及肺静脉指数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指导价值

    作者:崔存英;彭帮田;范太兵;黄丹青;张娟;秦芸芸;张连仲;刘琳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肺动脉及肺静脉指数,并探讨其对TOF根治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TOF患者80例,术前应用TEE分别测量左、右肺动脉及四支肺静脉内径,计算肺动脉指数(PAI)及肺静脉指数(PV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I及PVI相关性良好(r=0.853,P=0.000).PAI及PVI诊断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滞留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81,佳分界值分别为147.25、286.42 mm2/m2,相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90%、100%,特异性分别为74%、74%,诊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89,佳分界值分别为152.48、302.12 mm2/m2,相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90%、90%,特异性分别为75%、77%,诊断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0.926,佳分界值分别为130.55、209.09 mm2/m2,相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3%,特异性分别为90%、89%.结论 TEE能定量评价TOF患者的PAI及PVI,两种指标相关性良好,对诊断TOF根治术后ICU滞留、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及低心排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分子与三阴性乳腺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吴志勇;王龙强;施红雁

    目的 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记分子(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骨粘连蛋白、N-钙黏素以及E-钙黏素缺失)和EMT诱导分子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 (ZEB1)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173例TNBC乳腺癌样本上述EMT相关分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将这些分子的表达与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波形蛋白在基底样TNBC (87/154,56.5%)中的表达多于非基底样TNBC(3/17,17.6%).ZEB1的表达只与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P =0.002).生存分析显示波形蛋白(P=O.515)、平滑肌肌动蛋白(P=0.739)、骨粘连蛋白(P =0.094)、N-钙黏素(P=0.509)和E-钙黏素(P=0.925)与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相关,而ZEB1可作为不良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结论 EMT相关分子可作为TNBC分化型亚组的独特标记.

  •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与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34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成稳;马速佳;周志强

    目的 观察血管生长抑制因子(AS)和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34(CD3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S和CD34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AS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正常肝组织AS阳性表达率为16.7%(2/12),肝细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8.0% (29/50)(x2=6.150,P=0.002).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AS呈过表达状态.(2)在12例正常肝组织组织、50例肝癌组织中,其相应的MVD分别为25.70±5.20和33.72±4.35,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肝细胞癌组织中AS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P=0.080)、性别(P=0.100)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P=0.000)、分期(P =0.002)、肿瘤直径(P =0.006)、门静脉是否受侵犯(P=0.000)以及AFP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00);MVD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0.000)、分期(P =0.001)、肿瘤直径(P=0.002)、门静脉是否受侵犯(P=0.000),AFP的表达水平(P=0.000)明显相关.结论 AS在肝细胞癌中存在高表达,并且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分期、肿瘤直径、门静脉是否受侵犯以及AFP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进一步可产生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效应.

  • 脑室出血伴脑积水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效率比较

    作者:綦斌;左程;常鹏飞;李明;时敬国;鲁质成;王长坤

    目的 探讨单/双侧脑室外引流在治疗脑室出血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中的引流效率差异.方法 总结经额角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56例脑室出血的患者资料,计算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每日引流量、尿激酶注入次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侧组、双侧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4.6±8.7)%、(78.5±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8,P=0.196);单侧组、双侧组每日引流量分别为(124.6 ±40.2)、(139.6 ±41.7)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3,P=0.182);单侧组、双侧组平均尿激酶注入次数分别为(4.42±1.26)、(4.06±1.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323);单侧组、双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0.6±3.6)、(13.3±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P=0.029);单侧组、双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5.0±1.7)、(6.6±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9,P=0.005).结论 双侧组并不能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带管时间、减少尿激酶使用次数、降低ICU住院时间.

  • 微小RNA-125a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雅丽;王雷鸣;孔奕翼;王少华;王爱国

    目的 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125a基因表达差异,分析miR-125a表达水平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20对骨肉瘤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手术标本,提取20对标本总RNA,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25amRNA表达差异,分析miR-125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0对配对骨肉瘤及其癌旁组织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25a在12例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占总体样本的73.33% (12/20),癌组织中miR-125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098 ±0.0673)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932 7 ±0.081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10),且两者之间的平均表达差异达2.28倍.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miR-125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骨肉瘤患者病理分期(x2=23.375,P=0.000)、是否规律化疗(x2=4.444,P=0.035)及有无肺转移(x2=4.469,P=0.043)关系密切;与年龄、性别无关(x2=0.317,P=1.000).结论 miR-125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miR-125a与骨肉瘤的Enneking外科分期、有无肺转移及是否规律化疗显著相关.

  • 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畸形

    作者:胡新永;王义生;殷力;陈建文;苏章淼;刘伯鑫;于凤章

    目的 探讨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1个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导致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儿童患者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28例患者中,12个男性胫骨,19个女性胫骨,平均年龄12.3岁.采用微创开放胫腓骨截骨环形外固定器缓慢矫正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术后1、2、3、6、12、36个月随访,对术前和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短缩、膝内翻角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远端外侧角的改变进行评价,同时不锈钢针穿过软骨瘤体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的大长度和宽度与术前比较.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短缩从(35.16±8.62) mm分别降低至(16.04±2.73) mm和(6.99±1.93)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27,P=0.000;t =20.814,P =0.000);术后12、36个月的膝内翻角度从(25.0±7.9)°分别降低至(2.1±0.9)°和(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55,P=0.000;t=13.843,P=0.000);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近端内侧角从(70.6±3.0)°分别升高至(88.7±1.6)°和(87.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06,P=0.000;t=-28.591,P=0.000);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远端外侧角从(131.5±2.9)°分别降低至(8 8.9±1.9)°和(89.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59,P=0.000;t =71.467,P=0.000).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软骨瘤体大长度分别是(47.2±24.0)mm和(46.6±24.1)mm,与术前(46.2±23.7)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8,P=0.081;t=-0.741,P=0.464).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软骨瘤体大宽度分别是(34.6±6.3) mm和(35.1±5.1)mm,与术前[(33.9±5.0)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319;t=-1.910,P=0.066).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髓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结论 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畸形安全有效.儿童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组织内穿过不锈钢针短期内不会刺激肿瘤快速生长,但恶性变概率是否增加需要长期随访.

  • 芯片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mRNA表达谱

    作者:姜文涛;王庆德;梅伟;张振辉

    目的 生物信息学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退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分析其在退变过程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自于我院行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3例患者,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自经影像学确认并于我院行间盘切除术的3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Trizol法裂解组织并用氯仿提取总RNA用于基因芯片杂交.应用R软件中的limma包分析对照组和退变组基因的差异表达,分别通过DAVID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0)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找出参与退变过程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确定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关键基因.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一步验证芯片分析的结果.结果 通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退变组中共有1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11个基因表达上调,42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等相关通路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着丝粒复合元件(NIDC80)、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BUB1 B)、核基质蛋白21(RAD21)位于网络的核心.RT-qPCR结果证实NDC80、BUB1B、RAD21在退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分别表达上调(3.23±0.67)倍(P=0.016)、(3.79±0.91)倍(P=0.005)、(2.73±0.51)倍(P=0.009).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NDC80,BUB1B、RAD21作为关键基因主要参与髓核细胞的凋亡及死亡过程.

  • 长链脂酰辅酶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冬;梁贵友

    体外循环(CPB)是现如今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手段,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被认为是临床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导致死亡和阻碍心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急性心肌胰岛素抵抗(IR)很可能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MIRI的又一个新的机制.脂肪酸和葡萄糖作为心肌细胞主要的两类能量底物,在IR发生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而长链脂酰辅酶A(LCACoA)作为脂肪酸代谢的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与IR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调节脂肪酸和葡萄糖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其可作为研究脂代谢的一个新的指标.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p53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贾敏;张卉;童亚林;姚咏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核蛋白,它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调节免疫及炎性反应.p53作为一种古老的肿瘤基因,也参与调节免疫反应.新近发现,p53与HMGB1存在相互调节作用.细胞核内,HMGB1可促进p53和DNA的结合,影响靶基因的转录效应;细胞质内,HMGB1与p53形成复合体共同调节细胞的凋亡与自噬之间的平衡;胞外的HMGB1可能通过某些分子通路影响p53的功能.本文重点综述了HMGB1与p53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纪东;何松青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人体内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负责细胞内蛋白的降解.UPS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物学活动,包括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过程.肿瘤细胞的生长特别依赖UPS的功能,因此这一途径有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拟对现有的抗实体肿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行一个概述,希望能够为今后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发提供思路.

  • 压力性尿失禁小鼠模型造模方法的对比

    作者:李洋;洪莉;刘成;汤剑明;李秉枢

    目的 比较小鼠压力性尿失禁的不同造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的分为4组:正常组、阴道扩张组(VD)、卵巢切除组(0V)、阴道扩张+卵巢切除组(VD+OV),正常组65只,其他各组25只.4组作相应处理后记录术后感染率及死亡率,分别测定膀胱容量(MBC)及漏尿点压力(LPPs),并用明胶酶谱检测盆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含量及活性,对比分析上述造模方法.结果 正常组、VD组、OV组和VD+ OV组MBC分别为(0.101 ±0.014)、(0.081 ±0.015)、(0.095 ±0.010)、(0.071 ±0.013) ml,腹压漏尿点压(ALPP)分别为(46.420±6.399)、(30.990±5.021)、(44.330±6.465)、(28.920±5.232) cmH2O(1 cmH2O=0.098 kPa),膀胱漏点压(BLPP)分别为(44.180±4.912)、(26.680±6.485)、(41.450±6.474)、(22.120 ±7.412) cmH2O,VD组的MBC、ALPP和BLPP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VD+ OV组的MBC、ALPP和BLPP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但VD组和VD+ O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1、0.245和0.062),OV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3、0.238和0.064);各组MMP-2/MMP-9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930±0.823/9.610±0.771、14.990±0.908/11.100±0.735、13.890±0.707/9.761±0.680、15.470±1.070/11.240±0.750,VD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3/0.000和0.001/0.000),VD+ OV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0.000),但VD组和VD+ OV组间MMP-2/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604),OV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12/0.573).结论 阴道扩张法及阴道扩张结合卵巢切除法均能成功建立压力性尿失禁(SUI)小鼠模型,但阴道扩张法更有效.

  • 兔VX2结直肠癌模型薄层大体切片的制作

    作者:孙国洋;陆风旗;张追阳;倪建明;吴小平;巫丹萍;张熔熔;黄洪波

    目的 探讨兔VX2结直肠癌(CRC)模型薄层大体切片的制作,为其实验研究提供观察平台.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5只,开腹下将瘤块接种于不同结肠、直肠壁.接种后4~6周行CT增强扫描,观察成瘤及转移,一旦成瘤或迟于第6周处死模型兔,并冰冻至少24 h后采用1.2mm厚度电锯片予以冠状位大体病理切割(室温23℃),切割厚度分别为2mm(2只)、3 mm(10只)及5 mm(3只);大切片于切割后于不同时间段(0~5 min、10~ 15 min及>20 min)作编号摄影,完毕将切片放入相应编号且含10%福马林液容器内待后续病理检查.结果 3 mm切片总数182片(15~20片,平均18.2片/只),破损2片,完好率98.9% (180/182);5 mm切片总数40片(11~14片,平均13.3片/只),无破损,完好率100%:2 mm切片总数45片(21-24片,平均22.5片/只),破损32片,完好率28.9%(13/45片).5mm、3 mm与2 mm切片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5 mm与3 mm切片完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4).0~5 min时段摄影切片表层因冻霜而结构层次不分明;> 20 min摄影因冰层融化致切片无法翻动且不同解剖结构间有一定移位;10~ 15 min时段切片表层冻霜融化,但摄影层次分明且组织间结构仍无移位.肿瘤总接种成功率66.7%(10/15只).5mm切片中成瘤2只,共找到淋巴结6枚(平均3枚/只).其中1只找到4枚淋巴结(1枚转移性)及肝转移灶1个(6 mm);3 mm切片中成瘤7只,找到淋巴结29枚(平均4.1枚),其中2只找到7枚转移性淋巴结及肺转移灶2个(7~10 mm).3 mm较5 mm切片显示更完整转移灶.结论 采用3mm厚度切割能获得连续、完整的薄层兔VX2 CRC模型大体切片,为肿瘤分期提供一个有效的动物实验观察平台.

  • 结直肠癌预后因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邹小明;李晓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TNM分期在评估患者的预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近年来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预后评估逐步向“个体化”发展.本文就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转移抑制因子1基因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孟晓明;王爱民;樊丽伟;李洵;张东娇

    目的 观察转移抑制因子1(MTSS1)基因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MTSS1在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30例结直肠癌以及8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TSS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63.8%、6.7%.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56.7%、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混合性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MTSS1表达量分别为36.58±9.06、16.34±1.34、10.47±3.20、3.40±1.28、0.80±0.40.结论 MTSS1在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MTSS1表达下调是结直肠腺瘤的癌变及结直肠癌发生的诱因.

  • 纳米金对荷结肠癌小鼠电刀手术前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作者:丁晖;赵晓旭;潘运龙;覃莉;傅岳武

    目的 观察纳米金(AuNPs)对荷结肠癌小鼠电刀手术前后小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不同浓度AuNPs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建立荷结肠癌小鼠模型后,各组均经尾静脉注射0.2ml相应的溶液,给药频率为2日1次,连续2周.然后经眶静脉取血,3d后电刀手术切取各组小鼠移植瘤,检测移植瘤重量和抑瘤率.手术后3周经眶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电刀手术前后小鼠血清ICAM-1、TGF-β浓度变化.结果 手术前3d各处理组荷结肠癌小鼠血清ICAM-1的浓度如下:空白对照组:(7.4l±0.40) ng/ml,低浓度(2.5μg/kg)AuNPs处理组:(5.32±0.35) ng/ml,高浓度(5.0 μg/kg) AuNPs处理组:(3.84±0.42) ng/ml(F=125.302,P=0.000).手术后3周ICAM-1浓度为:假手术组:(15.46±1.71) ng/ml,单纯手术组:(3.44±0.37) ng/ml,低浓度(2.5μg/kg)AuNPs+手术组:(1.76±0.61) ng/ml,高浓度(5.0 μg/kg)AuNPs+手术组:(0.92±0.33) ng/ml(F=313.424,P=0.000).AuNPs对结肠癌小鼠血清TGF-β的影响与上述结果类似.此外,不同浓度AuNPs处理组结肠癌移植瘤重量及体积较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125,P=0.000),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电刀手术前后AuNPs均能够降低荷结肠癌小鼠血清ICAM-1、TGF-β浓度,减小结肠癌小鼠移植瘤重量,发挥抗肿瘤作用.

  • 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基因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对结肠癌细胞HCT8的影响

    作者:郭书伟;刘洪洲;李永胜;吕彦东;郭志强;陈俊生;赵晓中;张利中

    目的 观察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ADAM8)基因对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及增殖信号转导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 K/Akt/mTOR)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HCT8细胞,构建含ADAM8基因过表达质粒载体和ADAM8基因RNA干扰质粒载体;转染至HCT8细胞,分为过表达组、干扰组和对照组.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和3-(4,5-二甲基吡啶-2-基)-5-(3-羧基甲氧基苯基)-2-(4-磺苯基)-2H-四唑(MT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PI3K酶活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I3K酶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相对表达量和mTOR的表达量.结果 (1)过表达组ADAM8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1.143,P=0.035),而干扰组ADAM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203,P=0.027),说明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1.31±0.15) copies/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10) copies/ml,t=1.157,P=0.033],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0.71±0.09)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0) copies/ml,t=1.172,P=0.031].(3)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和干扰组细胞内PI3K的酶活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AM8过表达后细胞内p-Akt表达量增加,被干扰表达后p-Akt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P=0.018).ADAM8过表达后细胞内mTOR表达量增加,被干扰表达后mTOR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14).结论 ADAM8可通过增强Akt的磷酸化和mTOR的表达促进HCT8细胞增殖.

  • 结肠癌p73基因D1S468位点遗传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作者:丁辉;翟慧莉;陆小丹;曹名波;李修岭;韩双印

    目的 检测结肠癌患者1号染色体D1 S468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S),探讨p73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76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取自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苯酚-氯仿抽提法抽提D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扩增D1S468位点,放射自显影判断LOH和MIS.结果 DI S468位点结肠癌组织的LOH、MIS检出率分别为45.3%、17.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LOH在结肠癌中的检出率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有关;MIS的检出率与肿瘤部位、组织分型、淋巴转移有关.结论 LOH和MIS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原发性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MIS多发生于结肠癌早期,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而LOH可能促进了结肠癌淋巴的转移,参与了结肠癌的发展及恶化.

  •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结合位点-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晓东;郑晓;邵英杰;徐斌;张大川;胡文蔚;谢荃沁;蒋敬庭;吴昌平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奠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结合位点-1(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3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中位H-score得分为87.5(0~270)分,在癌旁组织中为5(0 ~90)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75,P=0.000).Bm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高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1.0[95%可信区间(CI):46.7~54.4]个月,低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5.6(52.1 ~59.1)个月,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0,P=0.114).结论 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提示Bmi-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微小RNA-15b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罗云春;许俊;姚宇宙;朱妮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b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和正常结直肠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pMIR-Report-转移抑制因子(MTSS1)及pMIR-Report-MTSS1 mut重组质粒,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5b与MTSS1之间的靶向关系;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转染miR-15b抑制剂和miR-15b mimics,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P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TSS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5b在结直肠细胞中表达上调,MTSS1mRNA表达下调;miR-15b能靶向抑制MTSSI的表达;miR-15b可促进HCT116细胞增殖,抑制miR-15b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转染miR-15b抑制剂后,MTSS1 mRNA的表达水平(2.532±0.190)明显升高,转染miR-15b mimics后MTSS1 mRNA表达水平(0.447 ±0.065)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1.107 ±0.0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1),同时抑制miR-15b能够上调MTSS1水平.结论 miR-15b通过靶向下调MTSS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抑制miR-15b可上调MTSS1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 Tat结合蛋白30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樊丽伟;李洵;孟晓明;宋鑫;汪景坤;付晓霞;王爱民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Tat结合蛋白30(TIP30)基因的表达,探讨结直肠腺瘤恶变过程中TIP30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8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IP30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TIP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67.5% 、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中TIP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6.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同时研究结果表明TIP30的表达与肿瘤的Duckes分期(P =0.008)、分化程度(P=0.015)、淋巴结转移(P =0.024)明显相关,而与性别(P =0.955)、年龄(P=0.815)无明显相关.荧光定量PCR显示TIP30特异性扩增,其表达量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5.135士1.474、18.701±1.596、12.412±1.677、6.579±0.795、2.137 ±0.535,F=250.931,P=0.015.结论 TIP30可能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转移抑制基因23表达对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杜鹏;张大川;邵英杰;徐斌;郑晓;邓旭;熊玉琪;吴昌平;蒋敬庭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移抑制基因23(nm2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寻找可靠的预后预测因子组合.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3例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rim23蛋白的表达,记录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运用Kaplan-Meier、Cox回归及分层分析评估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nm2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GFR和nm23在直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EGFR高表达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较差,中位PFS为21.0个月,低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为37.8个月(x2=8.687,P=0.003);而nm23高表达的盲肠癌术后患者预后较好,中位PFS为35.4个月,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中位PFS为13.4个月(x2=15.593,P=0.001).EGFR低表达且nm23高表达的患者PFS更长,中位PFS为62.9个月(x2=18.227,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EGFR低表达且nm23高表达的直肠癌术后患者,EGFR高表达且nm23低表达患者肿瘤进展的风险更高[风险比(HR)=2.290,95%可信区间(CI):1.548~3.387,P=0.000].多因素分析(Cox)发现,EGFR和nm23可作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联合预测因子(HR=1.966,95% CI:1.319 ~2.929,P=0.001).此外,分层分析结果也表明,Dixon手术后EGFR低表达且nm23高表达的患者较其他患者预后更好,中位PFS为62.9个月(x2=9.170,P=0.003),且在此类患者中,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患者较其他患者PFS更长,中位PFS为61.1个月(x2=8.218,P=0.004).结论 EGFR和nm23可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并且是一对较理想的预后预测因子组合.

  • 结肠癌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凝血因子Ⅶ通路活化后的基因表达谱改变

    作者:陈贺凯;汤坚强;汪欣;万远廉

    目的 利用人类全转录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人SW620结肠癌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凝血因子Ⅶ(TF/FⅦa)通路激活后表达谱改变,探讨该通路下游机制.方法 提取TF/FⅦa通路活化组与空白对照组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总RNA进行全转录组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结果,进行差异基因及相关通路网络分析;RT-qPCR检测结肠癌细胞SW620、SW480、LoVo、HCTll6的TF/FⅦa通路活化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配体双调蛋白(AREG)、表皮调节素(EREG)、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β-细胞素(BTC)、表皮生长因子(EGF)、上皮细胞有丝分裂蛋白(EPGN)的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TF/FⅦa通路活化组较对照组上/下调≥1.5倍的基因共263个,其中上调150个,下调113个;网络分析提示层粘连蛋白-整合素系统、糖代谢通路网络和恶性肿瘤通路网络与TF/FⅦa通路活化密切相关;SW620细胞TF/FⅦa通路活化后EGFR配体AREG、EREG、HB-EGF、TGF-α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的上调趋势,于12h达峰值,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 ±0.13比5.50 ±0.91(P =0.000),1.00±0.15比2.17±0.44(P =0.002),1.11 ±0.08比1.73±0.32(P =0.005),0.94±0.12比1.49±0.09(P =0.002);TF/FⅦa通路活化6h,SW480细胞的AREG、BTC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25比2.19±0.60(P =0.033),1.00±0.23比4.41 ±0.56(P =0.001),EPGN基因未检测到;LoVo细胞的AREG、BTC显著上调,EGF显著下调,分别为1.00±0.19比1.87 ±.0.39(P=0.025),1.00±0.01比1.86±0.06(P=0.000),1.00 ±0.08比0.68±0.16(P=0.035);HCT116细胞的AREG、EREG、HB-EGF、TGF-α、EGF均显著上调,分别为1.00±0.09比1.38±0.06(P =0.004),1.00 ±0.02比1.14±0.03 (P=0.003),1.00 ±0.03比1.85 ±0.11 (P=0.000),1.00±0.05比1.26±0.10(P=0.015),1.00±0.26比1.91±0.22 (P=0.010).结论 结肠癌细胞中TF/FⅦa通路活化后可引起层粘连蛋白-整合素系统、糖代谢通路网络及恶性肿瘤通路网络和EGFR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这些基因和通路可能在结直肠癌TF/FⅦa通路相关生物效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 华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刘亚彬;郑万磊;张静;李秉慧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水平、蛋白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华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应用明胶酶图分析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MMP-9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活性及在不同TNM分期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MMP-9在不同TNM分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83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MMP-9基因Q279R和-1562 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明胶酶图分析显示在不同TNM分期中,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组织MMP-9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Ⅰ期:45.3 ±7.2比14.3 ±1.8,t =14.54,P=0.000;Ⅱ期:42.7 ±7.9比13.6±1.9,t=12.45,P=0.000;Ⅲ期:72.9±8.5比18.2±3.2,t=21.21,P=0.000);不同TNM分期的肿瘤组织中,Ⅲ期MMP-9的活性高于Ⅰ期和Ⅱ期(72.9±8.5比45.3±7.2,t =9.24,P=0.000;72.9±8.5比42.7±7.9,t=9.80,P=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Ⅲ期MMP-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33.70±5.25比20.43 ±2.73,t=8.03,P=0.000;33.70±5.25比22.37±3.76,t=6.44,P=0.000).在143名研究对象(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MMP-9基因Q279R位点均为AA、AG和GG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5,P=0.722),两组A、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896).MMP-9基因-1562 C/T位点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2,P=0.647),两组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0,P =0.538).结论 MMP-9的活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但MMP-9基因Q279R、-1562 C/T位点多态性在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与结直肠癌发生无明显相关.

  • 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核增殖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伟;张庚;王海伦;王亮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大肠癌1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28例大肠癌和24例正常大肠黏膜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进行检测.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 大肠癌与正常大肠黏膜比较Cyclin E、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x2=5.203,P=0.013).Duke's A期Cyclin E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uke's B、C、D期(x2=10.331,P=0.001),无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x2 =6.732,P=0.005);Cyclin E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MMP-9表达下降或缺乏.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7.201,P=0.003),且其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x2=12.072,P=0.000).Ki-67表达与大肠癌部位、Duke's分期及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128例患者中因本病死亡者44例,占39.29%,包括Cyclin E、Ki-67、MMP-9阳性表达各24、14、36例,阴性表达各20、30、8例.Cyclin E阳性、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较接近,分别为63.64%、5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8,P=0.273).MMP-9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73.33%,明显高于MMP-9阴性组的46.15%(x2=3.143,P=0.035).Ki-67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61.70%)与阴性表达组(55.56%)较接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7,P=0.419),128例患者中,Cyclin E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19),MMP-9与Ki-67表达无相关(r=-0.109,P=0.387),MMP-9与Cyclin E表达无明显相关(r=-0.168,P=0.183).结论 Cyclin E过表达及MMP-9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会加速细胞周期的转化,并参与大肠癌的发生;Cyclin E过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较早的分子事件.MMP-9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发展及转移,且提示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庞明辉;罗珅;侯能易;苟莉;付俊文;罗斌;周晓刚;漆家康;王康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动态变化对判断其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8例临床上首次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第2代CTCs富集方法及荧光显影技术,分别于手术前1d、手术后1个月末、6个月末及12个月末检测的外周血CTCs.分析患者在不同时期的CTCs、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12个月末测量的CTCs值同1个月末测量的CTCs比较是否增高,分为增高组和非增高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8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回盲部及升结肠癌18例,降结肠癌10例,乙状结肠癌20例,直肠癌40例.其中,男47例,年龄51~86岁,女41例,年龄42~ 88岁.在分组比较中,增高组56例,非增高组32例.两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2,t=0.780,P=0.950);组织学分化程度低者,CTCs水平高于分化程度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8,P=0.001);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TCs水平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7.37,P=0.001);增高组患者生存时间小于非增高组(x2=10.665,P=0.001),复发例数高于非增高组(x2=5.684,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监测CTCs值动态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复发的早期判断、手术的评判、术后化疗的疗效,以及术后短期内复发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和Ⅳ期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改进有指导意义.

  • 人宫颈癌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宋鑫;王爱民;贾树杰;付晓霞;李洵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基因(HCCR-1)在结直肠癌、腺瘤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CCR-1在8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癌以及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CCR-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62.50%、1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0%、66.7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混合性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及大肠癌组HCCR-1表达量分别为0.6092±0.326 1、4.0346±1.1884、12.353 4±2.828 0、22.563 7±78.952 0、43.202 9±7.675 4.结论 HCCR-1在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脑信号蛋白6D和激酶插入区受体2在大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瑞平;董晓欢;张林;潘雪凯;王小康;张弛;王诗培;冯茂辉;谢伟

    目的 探讨脑信号蛋白6D(Sema6D)和激酶插入区受体2(KDR)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ema6D和KDR蛋白和mRNA在大肠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ema6D和KDR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0.3%比45.3%,P=0.004、76.6%比48.4%,JP=0.002),且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结论 Sema6D、KDR可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结直肠癌精准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俞希虎;王磊

    结直肠癌位居中国当前常见恶性肿瘤第3位,随着精准医疗年代的到来,为结直肠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现.本文将就结直肠癌的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的阐述.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