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干扰RNA调控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基因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汪洋;褚忠华;刘建平;苏正;张华耀

    目的 将表达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基因片段导入SMMC7721耐药细胞,干扰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Pl)基因后,观察其对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浓度递增法制作耐阿霉素(ADM)细胞株,将ADM浓度在2 mg/L时培养出的细胞,命名为SMMC7721/ADM细胞,转染25、50、75 nmol/L siRNA沉默此耐药株MRP1基因,于转染后24、48、72 h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MRPl mRNA表达水平.于12、24、36、48、60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加入反应试剂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使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MRP1蛋白表达含量.细胞注入裸鼠右侧肩胛区,14 d后测量肿瘤的长径和宽径.结果 SMMC7721/ADM细胞对阿霉素、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CR)、奥沙利铂(OHP)的耐药系数分别为25.43、68.32、39.17、18.31.RT-qPCR检测沉默效率,可见MRP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MRP1基因沉默后,Western blot技术可见MRP1蛋白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可见细胞凋亡明显多于沉默前(P<0.05).多药耐药性的检测可见细胞对上述药物耐药系数降低为5.73、15.86、2.49、1.84.动物实验监测肿瘤生长,可见肿瘤生长率明显降低.结论 SMMC7721耐药细胞株在使用siRNA沉默MRP1基因后,对化疗药的耐药性有明显下降.MRP1基因与SMMC7721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显著相关,可通过沉默MRP1基因来提高耐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无心跳脑死亡兔模型的建立及生命体征变化

    作者:范晓礼;叶啟发;钟自彪;张远;乔兵兵;赵杰

    目的 建立渐进性颅内加压脑死亡模型,观察撤除抢救措施后脑死亡至心脏死亡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将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A组)、脑死亡4h组(B1组)及脑死亡8h组(B2组),每组5只.A组维持麻醉8h,开颅置入10号Foley球囊导管后不加压,B1、B2组加压复制脑死亡后分别维持4、8h,监测脑死亡建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及撤除抢救措施后MAP、HR值变化,记录停止抢救至心脏死亡时间.结果 脑死亡组颅内加压后,平均动脉压明显上升(P<0.01);脑死亡组在停止抢救后0.5、3.0、6.0 min时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抢救后,4h组心脏存活(16.20 ±5.80) min,8h组心脏存活(15.20±3.1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颅内加压诱导脑死亡后,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能较长时间维持脑死亡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脑死亡后,心脏功能未随时间的延长而衰退.停止抢救后,MAP、HR呈渐进性下降.

  • 中电导性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在肝细胞再生蛋白-3促进结肠癌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来伟;曾育杰;罗自通;伍衡;刘璐;许鹤洋;褚忠华

    目的 探讨中电导性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KCNN4)通道在肝细胞再生蛋白-3(PRL-3)诱导结肠癌细胞Lovo上皮间质化(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KCNN4通道蛋白特异性阻滞剂TRAM-34和KCNN4-小干扰RNA(siRNA)分别处理已经稳定表达PRL-3的结肠癌Lovo-P细胞和对照组Lovo-C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Snail以及波动蛋白(Vimentin)的水平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Lovo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Lovo-P分别经过TRAM-34和KCNN4-siRNA处理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45.78±3.89比32.69 ±2.15,45.78 ±3.89比28.76±4.2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TRAM-34处理组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了69%,Snail蛋白表达下降了36%,而KCNN4-siRNA处理组都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了57%,Snail蛋白表达下降了30%(P<0.05).结论 KCNN4通道蛋白参与了PRL-3诱导结肠癌EMT的过程.

  • 新型肿瘤导向肽融合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及机制

    作者:马湘一;杨书红;刘荣华;罗丹枫;马丁;奚玲

    目的 将新型肿瘤导向肽TMTP1与抗菌肽相融合,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验证新型多肽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经融合多肽作用后,噻唑蓝(MTT)、流式细胞仪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Boyden小室分析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8、-9的表达水平.结果 薪型融合多肽具有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20 μmol/L的融合多肽引起近100% PE-3M-1 E8和95% MKN-45细胞死亡,10 μmol/L的融合多肽诱导(82.15±1.20)% PC-3M-1E8细胞及(84.27 ±3.20)%的MKN-45细胞发生凋亡,而其侵袭转移能力下降为(52.38±3.30)%、(46.16±2.70)%,其机制和细胞中的Caspase-3、-8、-9活化有关.结论 新型肿瘤导向肽TMTP1与抗菌肽融合后显示强烈的肿瘤细胞杀伤效应.

  •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晓霞;王爱民;张莉;周绵;李洵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TIMP-2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HSC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终质量浓度为5、10、15、20 μmol/L),于24h后收集细胞,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IMP-1、TIM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TIMP-1 mRNA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1.8087±0.0642、1.3517±0.0485、0.9510±0.0835、0.5653±0.0879;而空白对照组为2.0508±0.1576.TIMP-2 mRNA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l,mol/L组分别为3.1314±0.0717、2.0758±0.0730、1.4718±0.0623、0.8566±0.0744;而空白对照组为3.5784±0.0956.结论 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可抑制HSC表达TIMP-1、TIMP-2,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 三明治法构建兔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基质定向分化成软骨培养的研究

    作者:王立勋;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

    目的 探索天然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方法;观察ADM的孑孔隙率和生物力学特性;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结合ADM支架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的皮肤作为原料,切取厚度为500 μm的真皮层,切成1.5 cm×1.5 cm的正方形小块,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综合技术制备ADM支架材料,并对其进行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检测.采用三明治法将MSCs与ADM复合培养并定向诱导分化成软骨,然后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成软骨分化检测等分析比较.结果 ADM的孔隙率为80.26%.ADM的拉伸强度为4.52 Mpa.将sC-MSCs种植在ADM上,经过21 d的体外培养,硫酸糖胺聚糖(sGAG)的平均值为(4.6±0.9)μg/mg,与第3天的sGAG值(1.1±0.2)μg/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胶原的含量第21天也比第3天增加[(6.2 ±0.9)μg/mg比(2.4 ±0.6)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ADM为MSCs的增殖和分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MSCs种植在ADM支架中分布均匀,并且长期存活,具有良好的生物细胞相容性.结论 ADM支架材料未发现有细胞毒性,同时具有较为合适的孔隙率,更利于植入细胞的黏附与增殖;在处理过程中,能保持ADM的生物力学性能.用三明治法构建MSCs-ADM具有良好的成软骨定向分化的能力.

  • 野甘草醇对胸腺激酶依赖的丙氧鸟苷阻断膀胱癌进展的增效作用

    作者:瞿长宝;蔡文清;王圆圆;王亚轩;王东彬;杨书文;黎玮;齐进春

    目的 观察野甘草醇(SDC)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测定胸苷激酶(TK)活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三磷酸丙氧鸟苷(GCV-TP)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按转染倍数(MOI)=100加入Ad-hTERT-HSV-TK,24 h后分别加入5%血清培养液含GCV(200、100、50、10、5、l、0 mg/L),含SDC(0、0.04或0.20 μmol/L),应用于膀胱癌253J细胞,观察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旁杀伤效应观察:将Ad-hTERT-HSV-TK按MOI=100转染253J细胞,24 h后将转染后的253J细胞和未转染的253J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共分11组(1∶1、1∶2、1∶3、1∶4、2∶1、2∶3、3∶1、3∶2、3∶4、4∶1、4∶3),在11组253J肿瘤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GCV使其浓度为100μmoL/L或浓度为100 μmol/L的GCV联合应用SDC 0.04μmoL/L,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存活率,观察旁杀伤作用.结果 SDC对转染Ad-hTERT-HSV-TK的膀胱癌253J细胞的TK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单加GCV组的GCV-TP浓度记作100%.加入0.04 μmol/L SDC后,GCV-TP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5倍治疗剂量0.20 μmol/L SDC后,GCV-TP浓度提高到(105.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SDC对Ad-hTERT-HSV-TK/GCV系统杀伤膀胱癌253J细胞具有增效作用,旁杀伤作用增强明显.结论 SDC对胸腺激酶依赖的GCV阻断膀胱癌进展有一定增效作用,将天然药物SDC与构建的具有肿瘤特异性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GCV系统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 不同植骨方式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研究

    作者:李守宏;尚政军

    目的 以不同方式在拔牙后牙槽窝中植骨,对槽窝位点保护效果,探寻合理的牙槽窝保护方式.方法 选择2条杂交犬,拔除下颌P2、P3、P4前磨牙近中根.在拔牙窝中分别植入回收碎骨屑、羟基磷灰石以及两者不同比例的混合物.术后8周、12周时行影像、组织学检测.结果 植入人工骨比例越高,人工骨残余率越高.12周植入75%骨屑和25%人工骨组新骨形成率为(55.3±5.6)%,8周时为(45.5±7.2)%,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入回收骨屑和不同比例羟基磷灰石混合骨可有效保护牙槽窝位点,75%碎骨屑和25%羟基磷灰石组植骨方式,牙槽窝骨量保护效果好.

    关键词: 牙槽窝 植骨 保护
  • 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病变的影响

    作者:郭学敬;白艳;王秀丽;郭跃先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治疗前后逼尿肌和腰骶背根神经节(DRG)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24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6只、单用NGF组6只、单用胰岛素组6只、联合应用NGF和胰岛素组6只,治疗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逼尿肌和腰骶背根神经节中NG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血糖明显低于糖尿病组[(30.90±2.33) mmol/L比(4.30±0.18) mmol/L(t =30.33,P<0.01)];糖尿病大鼠经NGF和胰岛素治疗后膀胱和腰骶背根神经节中NGF的含量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加(0.1492±0.0046比0.1066±0.0055,0.1667±0.0065比0.1174±0.0052,P<0.05).结论 NGF在糖尿病大鼠膀胱病变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给予外源性NGF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大鼠膀胱病变病变减轻和功能改善.

  • RNA干扰沉默Ras同源类似物C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王琪影;王晓利;刘林嶓

    目的 观察靶向Ras同源类似物C(RhoC)的短发卡RNA(shRNA)质粒载体构建及RhoC基因沉默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3条质粒载体pGPU6/Neo-RhoC shRNA1、shRNA2和shRNA3,利用脂质体LlpofectamlneTM 2000转染A375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RhoC蛋白表达,并将佳靶向序列质粒转染A375细胞,应用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能力及侵袭能力.结果 构建的3条质粒载体pGPU6/Neo-RhoC shRNA1、shRNA2和shRNA3转染A375细胞后,Rho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84 ±0.041、0.136±0.022和0.213 ±0.032,pGPU6/Neo-RhoC shRNA2为佳靶向序列质粒;将pGPU6/Neo-RhoC shRNA2转染A375细胞,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黏附能力、细胞穿膜细胞分别为0.473±0.085、0.324±0.023和50.000±14.526,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RNAi技术成功构建pGPU6/Neo-RhoC shRNA质粒载体可显著下调体外培养的A375细胞RhoC蛋白的表达,且RhoC基因沉默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 白藜芦醇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薛学义;郭树平;许宁;李晓东;蔡海;魏勇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Res抗前列腺癌机制.方法 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C-3和Beclin 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蛋白表达.结果 CCK-8显示Res能抑制PC-3细胞增殖,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效应.Res浓度为20 μmol/L作用24 h,其抑制率为(9.21±1.10)%;浓度增加到160 μmol/L作用72 h时,其抑制率也增加到(65.73±0.69)%.RT-PCR显示随着Res浓度增大,LC3和Beclin l mRNA的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Res浓度的增大,LC3-Ⅱ蛋白表达也逐渐上升.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Res能抑制PC-3细胞增殖,并呈浓度-时间效应.Res可能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来抑制PC-3细胞增殖.

  • 芹菜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株蛋白激酶B相关性自噬性死亡

    作者:刘博文;张斌;张伟然;赵洪猛;曹旭晨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MCF-7细胞,用噻唑蓝(MTT)法评价芹菜素(0、10、20、40、80 μmol/L)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株24、48 h的增殖抑制率;DNA ladder检测芹菜素(0、10、20、40 μmol/L)处理24 h对MCF-7细胞株凋亡的影响;、丫啶橙(AO)染色观察芹菜素(0、10、20、40μmol/L)处理24 h后MCF-7细胞自噬泡的形态及数量,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自噬率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芹菜素(0、10、20、40 μmol/L)处理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LC3、蛋白激酶B(Akt)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Akt cDNA瞬时转染MCF-7细胞,使其过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率的变化.结果 MTT显示,芹菜素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DNA ladder并未显示出明显的阶梯状条带,提示芹菜素不能有效的诱导MCF-7细胞凋亡;AO染色显示芹菜素可诱导MCF-7细胞株自噬,且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自噬率具有浓度依赖性,芹菜素20、40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Western blot显示,芹菜素可增加LC3Ⅱ的表达,同时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3-MA)可使MCF-7的增殖抑制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kt cDNA瞬时转染使Akt的表达明显增加,AO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示Akt的过表达使得自噬率降低,与control cDNA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芹菜素不能有效地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株凋亡,而是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的方式抑制其增殖,该过程与芹菜素抑制Akt相关通路的活性相关.

    关键词: 芹菜素 乳腺癌 自噬
  • 盐酸戊乙奎醚抑制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机制

    作者:付朝晖;姚尚龙;袁世荧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抑制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分别用LPS、PHC和LPS+ PHC联合处理.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通过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检测对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可以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表达增加113% (P <0.05),ICAM-1 mRNA表达增加105%,蛋白表达增加83%(P<0.05);联合应用PHC后,LPS诱导的p-p38MAPK表达增加下降36%(P<0.05);ICAM-1 mRNA表达增加下降40%,蛋白表达增加下降31%(P<0.05).通过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LPS诱导的ICAM-1 mRNA表达增加下降49%,蛋白表达增加下降39%(P<0.05).结论 LPS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ICAM-1,PHC可以抑制这种LPS诱导的ICAM-1表达,PHC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其下游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

  •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作者:许宁;薛学义;郭树平;李晓东;魏勇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诱导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尿道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5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TGF-β1(5μg/L)及维拉帕米(0、10、50、100 μmol/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α-SMA mRNA、Smad7 mRNA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外基质的表达.结果 随着不同浓度维拉帕米加入,各组α-SMA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97±0.085、1.460 ±0.062、1.070 ±0.066、0.780±0.060、0.293±0.067,α-SMA mRNA表达受抑制(P<0.05);各组Smad7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77±0.065、0.223±0.055、0.680±0.053、0.833±0.032、1.077±0.060,表达逐渐增强(P<0.05).维拉帕米抑制细胞外基质表达,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维拉帕米可能通过增强Smad7表达,抑制TGF-β1诱导的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 mRNA及细胞外基质合成.

  • 沉默叉头框C2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

    作者:屈洪波;吴诚义;范原铭;曾妮;汤为学

    目的 观察沉默叉头框C2 (FOXC2)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FOXC2短发卡RNA干扰表达质粒FOXC2-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MDA-MB-231细胞,并检测转染48 h后的FOXC2 mRNA及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72 h后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72 h后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与未转染组细胞及空载体组细胞比较,干扰组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且FOXC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噻唑蓝(MTT)显示干扰组细胞对多西紫杉醇敏感性增加,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6.08±1.23) mg/L降至(0.65 ±0.01) mg/L;同时,干扰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20.01±0.19)%,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且S期及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结论 以siRNA下调FOXC2表达可有效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并增强其对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

  • 甲基硒酸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和化疗增敏作用

    作者:邱万寿;唐勇;吴珏堃;刘威;李玺

    目的 探讨甲基硒酸(MSA)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2.5、3.5、4.0 μmol/L的MSA联合不同浓度的紫杉醇、阿霉素与MDA-MB-231细胞株共培养,分别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化疗药物单药和联合MSA用药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通过合用指数的计算,探讨MSA对化疗药物疗效的影响;应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去乙酰化-6(HDAC-6)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化疗药物联合MSA后细胞增殖率较单用化疗药物组均下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MSA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MSA、紫杉醇及阿霉素对TNBC细胞均有诱导凋亡作用,10nmol/L紫杉醇联合3.5 μmol/L的MSA后细胞凋亡率由42.7%上升至60.4%(P<0.01),0.5μmol/L阿霉素联合3.5 μmol/L的MSA后细胞凋亡率由31.6%上升至50.8%(P<0.05);单用化疗药物不影响HDAC-6的表达,MSA单药及联合化疗药物处理后细胞HDAC-6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MSA通过增强抗肿瘤药物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提高了化疗药物的疗效,调节HDAC-6活性是其化疗增敏的机制之一.

  • 肾组织冰冻切片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作者:田恒宇;周汉新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组织冰冻切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及其干扰因素.方法 腹腔内注射钴原卟啉(CoPP)诱导Wistar大鼠(n=24)肾脏高表达HO-1;比较常规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n=8)、SP+蛋清封闭法(n=8)和Dako EnVision二步法(n=8)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效果,并通过检测已知阳性组织的HO-1表达加以验证.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CoPP成功诱导全部24只Wistar大鼠肾脏高表达HO-1.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1在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时,可见(1)正常大鼠肾组织仅部分大血管区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着色,能被0.3%H202·甲醇或3% H202消除;(2)正常大鼠肾组织有丰富的内源性生物素表达,常规SP法染色(n=8)出现较强的非特异性染色;SP+蛋清封闭法染色(n=8)不能消除非特异性染色,反而有放大作用;Dako EnVision二步法(n=8)可以有效消除非特异性染色,良好显示HO-1在肾脏组织中的分布.结论 内源性生物素是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主要干扰因素;常规SP法或加用蛋清封闭不能消除其干扰;EnVision二步法可以有效避免非特异性干扰,良好的显示HO-1在阳性肾脏组织中的表达.

  • 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糖尿病大鼠膀胱和腰骶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作者:蒋玉清;李晓伟;王秀丽;郭跃先

    目的 观察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在糖尿病性膀胱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15只,糖尿病组20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1周后分别取两组大鼠膀胱及腰骶背根神经节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1在大鼠膀胱及腰骶背根神经节组织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血糖明显低于糖尿病组(4.7333 ±0.6172比29.5200±1.6224,P<0.05),光镜下见大鼠膀胱逼尿肌结构排列紊乱,肌间隙明显增宽,肌束间血管充血,逼尿肌细胞肥大,形态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糖尿病组中IGF-1在膀胱及腰骶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IGF-1在糖尿病大鼠的膀胱及腰骶背根神经节中表达均明显下调,在糖尿病性膀胱病的病变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糖尿病对前列腺的影响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前列腺的表达变化

    作者:杨士杰;冯永杰;李小伟;郭跃先

    目的 观察糖尿病对大鼠前列腺的影响,检测前列腺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探讨糖尿病对前列腺产生影响的病理机制.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模型组20只,正常对照组15只.禁食12h,糖尿病组予链脲佐菌素(STZ) 65 mg/kg进行单次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提供充足自来水,均自由进食水.9周后,选模全部成功.各组大鼠切取完整前列腺,剔除筋膜和脂肪,立即称湿重.标本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两组大鼠前列腺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前列腺组织IGF-1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前列腺湿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201.29±24.81) mg比(934.15 ±165.35)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大鼠前列腺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0.80±0.06比2.4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可见糖尿病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发生萎缩,高度减低、变得扁平、皱襞减少,导管变得较空虚,导管内分泌物减少.糖尿病组前列腺上皮IGF-1的表达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1.84比3.00±1.92,P<0.01).结论 糖尿病导致前列腺重量减轻及重量指数减小,结构紊乱,可能影响其功能,对雄性生殖产生影响.糖尿病状态下前列腺组织上皮IGF-1表达减少.

  • 胺基化碳纳米管基因载体转染细胞的研究

    作者:蒋永剑;杨峰;狄扬;李骥;金忱;傅德良

    目的 探讨胺基化碳纳米管携带质粒转染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的可行性,同时验证其生物安全性.方法 胺基化碳纳米管携带质粒pcDNA-GFP-N1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确认转染成功,加入G418(ll00 mg/L)筛选稳定转染细胞;采用XTT法测定胺基化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结果 胺基化碳纳米管携带质粒成功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2周,终获得稳定转染细胞.胺基化碳纳米管无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胺基化碳纳米管可以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并且可以将其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进行稳定转染.胺基化碳纳米管的生物安全性较好.

  •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晓霞;王爱民;李洵;宋鑫;汪景坤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SC)表达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HSC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终质量浓度为5、10、15、20 μmol/L),于24 h后收集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OL Ⅰ、COL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Ⅰ mRNA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2.9755±0.0853、1.9866±0.0938、1.4935±0.1078、0.9603±0.1365,而空白对照组为3.4802±0.1331.COLⅢmRNA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3.6207±0.0461、2.6150±0.0793、2.0051±0.0830、1.4175±0.0862,空白对照组为4.2714±0.4652.结论 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可抑制HSC对COL Ⅰ、COLⅢ的基因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 1-甲基色氨酸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作用

    作者:陈树波;李元栋;孔祥顺;姬东辉;宋兰英;孙小芳

    目的 观察l-甲基色氨酸(1-MT)联合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利用肿瘤细胞裂解物冲击DC制备DC疫苗,并根据是否与1-MT联合应用分组(n=8),Western blot法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TDLNs)中Ⅰ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量叉头样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TDLNs及脾脏mRNA水平.结果 接受DC疫苗治疗的胰腺癌荷瘤鼠TDLNs中IDO表达为1.251±0.334,显著高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0.832±0.194),同时TDLNs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19.99 ±5.351,P<0.05).1-MT+ DC疫苗联合应用组与DC疫苗组比较IDO表达受到抑制,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330±2.841).结论 通过抑制IDO活性,1-MT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荷瘤鼠癌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及脾脏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强DC疫苗抗肿瘤作用.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肝门阻断所致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钟兴;方佳峰;黄婵燕;陈图锋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在肝门阻断所致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L)、假手术组(Sham)、肝门阻断组(HIO)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采用Pringle's法行肝门阻断,持续30 min.解除阻断血流恢复2h后,测定回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0)的水平.结果 相对于HIO组,Ros组大鼠回肠组织MDA含量降低[(1.91 ±0.40) nmol/mg蛋白比(4.71 ±0.72) nmol/mg蛋白,P<0.01],SOD活性升高[(217.48±37.30) U/mg蛋白比(151.13 ±30.59) U/mg蛋白,P<0.01],血清DAO[(16.02 ±2.04) U/L比(20.83±2.46) U/L,P<0.01]、IL-1β[(121.11±24.34) ng/L比(309.10±37.39) ng/L,P<0.05]及TNF-t[(26.35 ±7.19) ng/L比(101.95±18.68) ng/L,P<0.05]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促炎因子的过表达,对肝门阻断造成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肖飞;陈聚伍;王福建;任佳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0只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症对照组(0)以及4个实验组(A、B、C、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家兔均摘除双侧卵巢后饲养12周,制备骨质疏松模型.将全部家兔制作左胫骨骨折模型,且于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2d于骨折处按照0.2ml/100 g的注射剂量注射不同的注射液.N组与0组家兔注射三蒸水;A 、B、C、D4组注射IGF-1(注射剂量分别为l、10、100、1000 g/kg).于术后2、3、4、5周从每组抽取样本进行动态X线检查,左胫骨骨折处3点应力实验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1)去卵巢手术前骨密度为(0.31 ±0.02) g/cm2,去卵巢术后骨密度为(0.27 ±0.01) g/c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2周,C、D两组均出现微量骨痂;术后3周,A、B、C、D各组均出现骨痂,且C、D两组骨折线变模糊;术后4周,C、D两组出现大量骨痂,且局部有增粗;术后5周,C、D两组骨折处出现大量的骨痂,骨密度明显增高,增粗区域明显增大,A、B两组骨折线均变模糊;(3)生物力学结果:术后5周,A、B、C、D组分别为(35.02 ±4.44)、(40.15 ±5.09)、(51.11 ±9.00)、(61.29±.9.18)N,实验组生物力学强度依次增大;(4)组织学结果:骨折后一定时间之内,各组的软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且D组软骨细胞数目增长速度快.结论 IGF-1体内局部注射能够明显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且骨折愈合速度的快慢与IGF-1的注射剂量大小有关.

  • 鞘内注射亚甲蓝对福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作者:姜迎海;夏令杰;王静;刘琳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亚甲蓝对福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n=8).A组为鞘内注射生理盐水(NS),右后足趾注射生理盐水;B组为鞘内注射NS,右后足趾皮下注射5%福马林l00 μl;C组为鞘内注射亚甲蓝,右后足趾皮下注射5%福马林100μl.在注射前、后3、6h、1、3、7、14 d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缩足反应阈值(PWT)、热缩足潜伏期(PWL).结果 各时间点B组大鼠PWT [(3.21 ±0.64)、(3.25±0.75)、(3.18±1.82)、(3.09±0.95)、(3.11±1.26)、(3.40±1.32)、(3.34±1.06)g]、PWL[(4.97 ±0.74)、(5.05±0.69)、(5.21±0.86)、(4.81±1.21)、(4.21±0.82)、(3.95 ±0.92)、(4.03±0.78)s]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C组大鼠PWT[(3.21±0.64)、(9.82±1.73)、(10.58±1.64)、(11.25±2.02)、(12.01±2.11)、(12.61±1.92)、(12.02 ±2.32)g]、PWL[(4.97 ±0.74)、(11.20±0.78)、(12.35±0.91)、(11.92±1.02)、(13.01±1.23)、(12.85±1.34)、(12.94±1.12)s]与B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内注射亚甲蓝可提高福马林致痛大鼠后足pwT、PWL,对福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 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腹水致回肠损伤模型的构建

    作者:朱江;刘纳新;黄卡特;杨建荣;陈通克;吴天添;毛翔宇;裘梦佳;余震

    目的 通过肠系膜根部注射急性胰腺炎相关腹水(PAAF)建立一种损伤因素单一、损伤程度稳定的大鼠回肠损伤模型.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组(N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A组);模型组(M组)予肠系膜根部注射PAAF 0.25 ml.观察24 h后各组大鼠末段回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末段回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末段回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TJP-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评估该模型.结果 A组和M组均出现回肠组织损伤病理改变,A组表现为黏膜下严重充血水肿和出血,甚至黏膜坏死脱落,M组则表现为黏膜损伤、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A组血清淀粉酶、IL-1β、IL-10浓度分别为(4623.86±869.22) U/L、(196.77±23.01) ng/L、(536.56±365.46) ng/L,N组为(2251.88±171.13) U/L、(15.68±7.99) ng/L、(228.54±179.02)ng/L,M组为(1170.63土74.20)U/L、(32.17±8.51) ng/L、(189.85±159.22) ng/L,A组显著高于N组和M组(P<0.05),N组和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末段回肠组织5-HT表达水平、TJ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 肠系膜根部注射PAAF致回肠损伤模型可表现为ANP时大鼠的肠道损伤,模型制作过程简单、重复性高,反映了PAAF在ANP肠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肾透明细胞癌中TMEFF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作者:袁小旭;郑伏甫;卞军;叶云林;赖德辉;戴宇平

    目的 观察肾癌石蜡标本中TMEFF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探讨42例肾透明细胞癌石蜡标本中TMEFF2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指标如肿瘤分期、预后等的关系.结果 42例肾透明细胞癌石蜡标本中,TMEFF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17例为非甲基化,13例为部分甲基化,12例呈甲基化);各组之间T分期(非甲基化组:T1期14例、T2期2例、T3期1例、T4期0例;部分甲基化组:T1期4例、T2期4例、T3期3例、T4期2例;甲基化组:T1期2例、T2期10例、T3期例、T4期0例;)、AJCC肾癌分期(非甲基化组:Ⅰ期12例、Ⅱ期1例、Ⅲ期0例、Ⅳ期4例;部分甲基化组: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5例;甲基化组: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l例、Ⅳ期0例)、总胆汁酸[TBA,非甲基化组(7.43±4.59) μmol/L,部分甲基化组(4.44±1.75) μmol/L,甲基化组(3.97±3.57) μmol/L]、肌酐[CRE,非甲基化组(91.7± 24.8)μmol/L,部分甲基化组(109.0±22.2)μmol./L,甲基化组(82.7±19.1)μmol/L]、胆固醇[CHO,非甲基化组(4.88±0.95) mmol/L,部分甲基化组(4.78±1.14)mmol/L,甲基化组(3.97 ±0.69) mmol/L]、肿瘤直径[非甲基化组(5.44±1.96) cm,部分甲基化组(7.15 ±3.10) cm,甲基化组(8.22±2.6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FF2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微小RNA-301a介导高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周期G1/S时相转换

    作者:蔡燚;李小娟;朱宝益;陶奕然;李骏;蔡松旺;陈锐涵;温星桥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301a介导高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301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转染miRNAs和/或高糖(4.5 g/L)培养的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应用微管聚合抑制剂诺考达唑(Nocodazole,40 μg/L)处理16h或者血清饥饿处理48 h使细胞周期同步化,流式细胞仪分析miR-301a对细胞周期时相转换的影响.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活性,检测高糖及miR-301a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iR-301a在前列腺癌细胞PC3、DU145的表达分别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的(2.86±0.75)倍和(4.05±0.96)倍.高糖培养DU145细胞24、48 h后miR-301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88±0.34)倍和(13.15 ±3.45)倍.抑制miR-301a可部分逆转高糖的促增殖作用.过表达miR-301a后经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与对照组比较miR-301a可促进前列腺癌DU145细胞G1/S时相转换.结论 miR-301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miR-301a介导高糖促进前列腺细胞周期G1/S时相转换,促进细胞增殖.

  • 14-3-3ξ、S100A8、E-钙黏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进展和复发的关系

    作者:陈宇;宋永胜

    我们通过观察14-3-3ξ、S100A8、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14-3-3ξ、S100A8、E-cadher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性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盛京医院2010至2012年膀胱癌患者手术标本90例;癌旁组织10例.病理分级(WHO)分别为Gl、G2、G3的各30例.

    关键词: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对骨结核破骨细胞的诱导机制

    作者:宁旭;杨德猛;叶川;杨华;尚显文

    骨关节结核为肺外结核发病率高的疾病,占肺外结核总发病率35%.但其骨破坏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1]与白细胞介素(IL)-1[2]能够通过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相关受体结合,从而直接或间接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激活和凋亡.本研究旨在观察骨关节结核发病过程中是否通过TNF-0和IL-1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激活,从而导致骨破坏.

    关键词:
  • 大鼠双侧海绵体神经电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建强;宋鲁杰;王永传;谢敏凯;刘鲁东;王梅利;崔志强;徐月敏;卢洪凯

    目前,虽然保留神经血管束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得到了不断改进与完善,但勃起功能障碍(ED)仍然是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术中对海绵体神经(CN)进行的剥离、牵拉以及使用单极或双极电凝器进行止血、切割等操作时均会对CN造成损伤导致ED的发生[1].我们通过建立双侧CN电凝损伤的大鼠模型,观察其功能学和形态学变化.

    关键词:
  • 酶敏感型聚乙二醇水凝胶联合去细胞瓣制备复合支架

    作者:陈义初;龚立;王涛;皮名安

    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PEG)具有高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好和自身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领域应用广泛[1].新型复合PEG水凝胶,利用种子细胞分泌蛋白酶,尤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促进支架携带的活性分子释放,调控组织生长微环境,具备生物智能特征,适合TEHV的构建[2].我们利用4分支状PEG和MMPs底物肽制备复合PEG水凝胶,与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结合构建复合支架,并检测相关生物学性能.

    关键词:
  • 人类白细胞抗原-E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龚芳;潘宇红;吕国忠;黄璇;丁羚涛;杨敏烈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个体对脓毒症的易感性和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通过对139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探讨HLA-E基因多态性与烧伤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标本采集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的烧伤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征得患者亲属知情同意;(2)年龄>18岁;(3)总烧伤面积>30%;(4)患者无免疫缺陷情形.根据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将入选的139例烧伤患者分为脓毒症组(83例)和非脓毒症组(56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90例近期无感染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本试验获南通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关键词: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异质性与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关系

    作者:谢颂平;康敢军;范国华;黄杰;刘军涛;董平

    前期研究结果显示,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肺癌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高表达CXCR4的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较强[1].我们通过对肺癌A549细胞的分选,确认CXCR4阳性表达的细胞亚群的存在,探讨CXCR4阳性表达的细胞亚群在肺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的相关作用.

    关键词:
  • 微电场网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细胞A549作用

    作者:杨洁;夏琰;刘明;杨毓灵;徐小雄;姜超;姜格宁

    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微电场网(MEFN)改变肺癌细胞A549细胞膜的通透性[1].我们采用MEFN联合吉非替尼,观察其对A549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能力.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A549为我院肺癌免疫实验室常规传代培养.微电场网发生仪(MEF-803)购于上海圣太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关键词:
  • 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研究

    作者:程光存;李春生;严中亚;罗乐;方晓东;陶汝华

    我们通过体内外皮化的研究,了解在瓣膜材料,在模拟体内的真实的微环境观察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再细胞化能力,探讨支架的性能.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健康成年雄性犬30只,体质量12~16 kg.实验过程中对犬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材料:由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系和中科院安徽光学密精机械研究所提供,10 mmx5 mm×l mm、10 mm×5mm x5 mm和5mmx5mmx1mm大小.

    关键词:
  •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

    作者:朱斌;荆珏华;钱军;田大胜;周云;许新忠;张积森

    常用的腰椎融合手术包括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等.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多少是手术创伤大小的1个重要客观指标.我们通过比较这两种手术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包括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客观指标来比较两者的创伤程度.

    关键词:
  • 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制作

    作者:李东亚;郑欣;邱旭升;王晓波;袁翰;陈一心

    本研究旨在制作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雄性新西兰兔,6个月龄,体质量2.5 ~3.2 kg;氯胺酮、3%戊巴比妥钠、青霉素;常规手术器械、骨科电钻、直径l cm砂轮磨片、直尺.2.实验分组及模型制作:18只兔按缺损长度分为A、B、C3组,缺损长度依次为:1.0、1.5、2.0cm,每组6只,双侧手术,共计12侧.麻醉成功后,于前臂桡侧中上段切开显露桡骨骨膜,以桡骨弧顶为中点,用电钻将桡骨截除,并仔细分离缺损区域内骨膜,制作相应长度的骨缺损.桡骨截取后,生理盐水冲洗并缝合包扎.术后连续3d肌肉注射青霉素.

    关键词:
  • 大鼠脑创伤模型中瘦素的表达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作者:魏志玄;邢泽刚

    创伤性脑损伤能够造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的持续产生和释放,导致这些炎性因子在细胞外和脑脊液中的浓度增加.本研究旨在观察瘦素(Leptin)蛋白在创伤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的脑组织中时间依从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 不同细胞裂解法对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梁广胜;殷嫦嫦;殷明;邬亚华;刘玉亮;魏强强

    碱性磷酸酶(ALP)是胞质特殊颗粒释放的1组糖蛋白酶,在骨代谢异常和肿瘤的研究中作为细胞功能及分化的特异性诊断参考指标而被广泛应用,并在临床上可作为骨代谢相关疾病及成骨肉瘤的标志性酶[1-3].近些年来,干细胞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成为研究热点之一,ALP活性与成骨细胞的活性及成骨作用的变化密切相关,是判断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指标之一.一直以来,临床上ALP活性测定的常用标本为血清或其他体液,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内的ALP含量显著高于胞外的含量,因此测定细胞内ALP为评价细胞骨矿化更客观,所以精确检测细胞内ALP在判断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 加味圣愈汤对脑外伤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勇;李永财;喜新;马东明

    我们通过观察加味圣愈汤治疗对脑外伤后脑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0)、丙二醇(MDA)、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SD大鼠88只,体质量260~ 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两个治疗剂量组.加味圣愈汤采用熟地黄、生白芍、川穹、人参、当归、丹参、生黄芪、制没药、菖蒲、郁金煎制而成.

    关键词:
  • 人类脑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徐希德;夏亮;施炜;陈建

    我们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不同时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手术患者神经细胞凋亡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变化,探讨人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h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区局部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关键词:
  • 微小RNA-21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侯宝华;简志祥;崔鹏;区应亮;李少杰;区金锐

    目的 观察20例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微小RNA(miR)-217的表达差异,探讨miR-217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6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采用Agilent 人 micro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V12.0)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20例组织标本的miR-217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iR-217的表达(2.61±3.15)显著低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9.65±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1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神经束膜侵犯、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T分期、CA19-9浓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 miR-217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神经内镜联合球囊辅助的脑造通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左程;王海东;田宇;邬巍;鲁质成;王长坤;綦斌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的脑造通器联合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球囊辅助的脑造通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清除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观察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及Glasgow结果(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下血肿完全清除者10例,近全、次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10例,内镜下血肿清除率为93%;无再出血病例;死亡率为5%;随访6个月,GOS评分Ⅴ级9例、Ⅳ级6例、Ⅲ级3例、Ⅱ级和Ⅰ级各l例.结论 球囊辅助的脑造通器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安全、微创、直视、止血效果好、血肿清除率高的优点.

  • 胃癌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关系

    作者:林秀清;邵晓晓;闵小彦;胡定元;夏盛隆;俞俐琴;蒋益

    目的 探讨胃癌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321例胃癌患者及81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TRAIL 3’非编码区(G1525A/C1595T)基因多态性,并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组中TRAILG1525A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明显降低[30.37%(195/642)比53.92%(880/1632);46.42%(149/321)比77.70%(634/816),P<0.01];且TRAIL C1595T位点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CT+TT)亦显著降低[31.15% (200/642)比55.39%(904/1632);44.24%(142/321)比78.80%(643/816),P<0.01].单倍型分析发现TRAIL(G1525A/C1595T)2个位点之间完全连锁,胃癌患者组中GT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98%比0.21%,P<0.01),而AT单倍型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2.45%比58.23%,P<0.01).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RAIL C1595T基因突变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相关,Ⅲ期+Ⅳ期胃癌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CT +TF)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36.59% (150/410)比21.55% (50/232);51.22%(105/205)比31.90% (37/116);P <0.01].结论 TRAIL (G1525A/C1595T)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胃癌相关.

  • 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温红梅;梁家铭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53和Ki-67在87例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87例肝细胞癌患者中,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有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p53和Ki-67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对于阴性表达患者均较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56,P<0.01;x2 =41.366,P<0.01),但两个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3,P>0.05).结论 p53和Ki-67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 Runt相关转录因子3基因甲基化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如波;柯杨;薛军;丁乾;黄晶;彭纲

    目的 探讨胃镜活检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甲基化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武汉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60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5.6±10.1)岁;另选60例同期门诊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2±9.8)岁.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61.7%,37/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3.3%,2/60,P<0.05).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auren's分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活检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 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手术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水平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詹慧明;向桂芳;漆冬梅;段光友;张咸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手术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各45例.S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及术后8h给予生理盐水5 ml,P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及术后8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于术前30 min(T1)、手术开始后2 h(T2)和术后12 h(T3)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PGE2浓度.评估记录患者手术后12、24、48 h的静息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PCA舒芬太尼消耗量及有效按压次数、相关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S组和P组T2时血浆PGE2水平均降低(P<0.05),T3时血浆PGE2水平均升高(P<0.05);与S组比较,P组血浆PGE2水平T2时(135.95 ± 30.27比147.78±19.70)和T3时(168.03±29.15比182.61±28.36)显著降低(P<0.05);术后12 h时P、S组静息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2.73±12.41)分和(23.64±15.29)分(P<0.05);动态VAS评分分别为(13.18±13.14)分和(23.63±15.29)分(P<0.05);24 h时P、S组静息VAS疼痛评分分别为(l0.00±8.73)分和(17.27 ±9.84)分(P<0.05);动态VAS评分分别为(10.90±8.11)分和(17.27 ±9.84)分(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P组少于S组(P<0.05);两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镇痛满意程度高于S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显著抑制外周血浆PGE2的生成,有效改善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 胸腔镜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志强;谢宗涛;蔡铭;蒋峰;李芝;游庆军

    目的 调查研究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全胸腔镜手术切除后并发症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在预测并发症发生中的价值,以指导围术期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3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并对可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率为3.16%(12/3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30%(137/380),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不张、脓胸、呼吸衰竭、切口感染、胸腔出血、心肌梗死、声音嘶哑、支气管胸膜瘘、肺栓塞、乳糜胸、心力衰竭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是70岁以上肺癌全胸腔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比值比(OR)=2.525].结论 75以下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较安全、有效,年龄超过75岁患者并发症明显增加.

  • 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糖类抗原153和癌胚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家衡;杨泳;李杰宝;崔天盆;冯先华

    目的 探讨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MFGE8)、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乳腺纤维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FGE8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CEA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FGE8、CA153、CEA分别为(6032.3±3043.7) ng/L、(58.72±28.80) U/ml、(4.35 ± 3.20) μg,/L,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FGE8、CA153、CEA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8.4%、55.9%、33.5%,良性组分别为8.1%、5.7%、3.1%,对照组分别为1.1%、0.7%、0.3%,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3%;准确性分别为88.3%、63.3%、55.6%,三者联合检测为92.2%.结论 MFGE8、CA153、CEA联合检测可做为乳腺癌的预测指标.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影响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

    作者:郭勇;吴存造;孙贤斌;张启瑜;廖毅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增高并影响脾脏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 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46例,对照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及外周、脾静脉血中CD4+ CD25+ CD127low/ Treg和CD4+T细胞、CD8+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脾脏中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脾功能亢进组脾脏及脾静脉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3.0±2.6)%比(10.2±3.6)%,P<0.05],脾脏中Foxp3含量增高(P<0.05),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IL-2含量降低[(24.5±11.8)%、(21.9±8.1)%比(34.0 ±11.3) ng/L,P<0.05],IL-10与TGF-β含量显著增高[(61.1 ±22.4)ng/L比(85.8 ±34.9) ng/L,P<0.05],IL-4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 CD25+ CD1271ow-Treg含量与CD4+T细胞、CD8+T细胞及IL-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CD4+CD25+ Treg表达显著增高,可能通过抑制CD4+T和CD8+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促进细胞因子IL-10与TGF-β的分泌,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

  • Med-19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廖义翔;刘修恒;魏嵬;程帆;周家杰

    目的 检测Med-19基因mRNA和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4例膀胱癌组织、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ed-19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ed-19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初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ed-19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 Med-19基因在膀胱癌中过度表达,有助于判断膀胱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膀胱癌发生浸润转移.

    关键词: 膀胱癌 Med-19基因
  • 钙结合蛋白S100A4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运成;洪峰;刘俊强;蒋广瑞;何生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钙结合蛋白S100A4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骨肉瘤患者和20例骨软骨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中S100A4和Snail表达水平.结果 S100A4骨肉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50/70),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阳性表达率[15.00% (3/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骨肉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0.00%(56/70)],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00%(2/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A4和Snail表达水平均与骨肉瘤软组织浸润、临床分期、肺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对骨肉瘤进行S100A4和Snail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ProDisc-C人工椎间盘双节段置换治疗重症颈椎病

    作者:曾云;熊敏;余化龙;何宁;王志勇;刘志刚;韩珩;陈森;郭乐运

    目的 观察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双节段重症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17例双节段重症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年龄36~59岁,术后随访时间24 ~55个月,手术前后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颈椎整体曲度、置换节段活动度.结果 术后第3、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8±1.9)、(1.9±0.8)、(1.1±0.4)分,与术前(6.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12、24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3.4±1.5)、(15.2±1.1)、(15.9±1.4)分,与术前(8.7±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颈椎整体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双节段重症颈椎病疗效良好,术后能保持良好的颈椎活动度.

  • 三维培养技术在成体肠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沈亦雯;朱侗明;朱剑虹

    成体干细胞是一群位于成熟机体组织中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它们具有多能性,能够分化成其所属组织内的所有细胞类型.众所周知,覆盖于消化道内壁上的肠吸收上皮是哺乳动物体内自我更新能力强的组织结构,其细胞更新速度很快,通常情况下,寿命为5d或更少,这种细胞的大量更新依赖存在于Liberkühn隐窝基底部的干细胞系统,因此其成为了哺乳动物成体干细胞的首选研究模型.

    关键词:
  •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王帅;邓勇志

    随着器官移植外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佳治疗方案,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大大阻碍了该技术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体内有效的APC,在T细胞免疫应答和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双重作用[1].

    关键词:
  • 海马电刺激治疗颞叶癫痫研究进展

    作者:张檀;孟凡刚

    颞叶癫痫(TLE)是成人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占难治性癫痫的34%[1].切除性手术(前颞叶切除术或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可使70%的患者减少发作甚至不发作,但仍有30%的患者不适合切除性手术[2-3],如双侧起源的,或虽是单侧起源但致痫灶范围较广的,或切除海马杏仁核后会产生严重语言记忆缺失的患者[4].另外核磁共振(MRI)显示结构正常的患者,切除效果相对较差,即使是切除效果非常好的患者,癫痫复发率也达15%[5].脑深部电刺激(DBS)作为一种微创、可逆、可调控的神经外科新疗法,主要用于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 光动力疗法调节肿瘤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骨肿瘤治疗

    作者:曾辉;孙梦熊;华莹奇;蔡郑东

    光动力疗法(PDT)是20余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良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并为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目前,PDT已广泛应用于膀胱癌、食管癌及头颈部肿瘤等实体肿瘤的治疗[1],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显示了PDT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也较高.

    关键词:
  • 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朱侗明;朱剑虹

    由于成熟脊髓有限的再生能力,脊髓损伤(SCI)常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缺损.过去的10年间,基于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得到极大关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生能力有限且损伤后的环境不适宜细胞生长.因此,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方法补充损伤诱导的细胞及组织缺损.许多细胞类型在SCI移植治疗中得到研究,但其中不少并不能分化为CNS固有的细胞表型起到替代作用.现对可以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等来治疗SCI的神经干细胞(NSC)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灵长类动物癫痫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葛燕;刘崇;孟凡刚

    癫痫是一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临床研究存在困难,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发病机制和验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1].灵长类动物应用于医学研究已有很长历史,由于其在亲缘关系上与人接近,遗传物质有较高的同源性,是医学研究中价值极高的实验动物,其应用价值远超过其他种属动物.

    关键词:
  • 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荚龙;程黎明

    脊髓损伤(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包括了局部缺血缺氧、免疫炎性反应、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病理过程,而免疫炎性反应是继发性损伤中为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1].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炎性反应中基本的调控分子,它参与并调控SCI后的炎性反应,在所有的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6(IL-6)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是机体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现对IL-6在SCI后作用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
  • 不同食物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比较

    作者:孙健;张建龙;褚忠华;叶华;徐鋆耀;殷子;朱玥;王捷

    目的 比较3种不同食物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中脂肪变类型及代谢表型之间的差异.方法 将雄性LEWs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NC组)、胆碱-蛋氨酸缺乏饲料(MCD组)、低胆碱-蛋氨酸加高脂饲料(MCD+ HF组)和低胆碱-蛋氨酸加高糖饲料(FLD组)饲养l、2、4、6周及3个月.评估不同组各时间点大鼠肝脏脂肪变的程度,观察脂肪变病理类型、肝脏酶学改变及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水平变化.结果 MCD组大鼠体质量减轻约30%并有超过66%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肝脏酶学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主(与NC组比较,P<O.05),脂质过氧化产物(LP0)较NC组升高160倍(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第1周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至MCD+ HF组及FLD组水平;MCD+ HF组大鼠体质量曲线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超过66%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以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为主,LPO升高约4倍(与NC组比较,P<0.05),GSH含量自第1周起较NC组降低(与NC组比较,P<0.05);FLD组大鼠体质量曲线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但仅表现轻度脂肪变,其肝脏酶学结果与NC组相似,但其LPO及GSH变化与MCD+ HF组相似.结论 不同的食物诱导的脂肪肝形成机制不同,这可能导致了脂肪肝研究中不同的实验结果.

  • RhoE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陈其钻;郭振涛;刘宝辉;喻军华;张申起;朱晓楠;杨吉安;邓钢;田道锋

    目的 探讨Ras鸟苷酸结合蛋白超家族的新成员E(RhoE)过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Myc-N1、Myc-RhoE质粒分别转染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法测定对照组、N1-U251、RhoE-U251 3组细胞株中RhoE和细胞周期素(Cyclin) D1的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结果 RhoE-U251组中RhoE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hoE-U251组中Cyclin Dl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凋亡率也明显升高.结论 RhoE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瞬时高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251生长,其机制是通过下调细胞调控蛋白Cyclin D1促进细胞凋亡.

  • 左归丸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詹青;管强;余敏;赵丽娟;王勤鹰;赵江民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慢性脑缺血组、左归丸治疗组.后2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左归丸治疗组术后3周开始每天对大鼠进行左归丸液灌胃,剂量为每天4.0 g/kg,后得到每组8只大鼠.术后6周检测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变化、脑皮层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的呼吸功能.结果 与慢性脑缺血组比较,左归丸治疗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潜伏期缩短[(36.43 ±6.51)s比(43.46±4.28)s,P<0.05],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降低(120.52±10.80比137.46±15.28,P<0.05),呼吸控制指数和磷氧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左归丸治疗可以改善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的生成,从而减轻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程度.

  • 大鼠液压冲击伤性脑水肿中水通道蛋白4蛋白及其mRNA的动态表达

    作者:马文群;李胜超;张金霞;孙国柱

    目的 观察大鼠颅脑液压冲击伤后水肿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应用Dixon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术后6、12、24 h、3、7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水肿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自伤后6h,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加(79.11±1.28)%,24 h达高峰[(82.74±1.10)%],持续至3 d[(82.04±1.69)%],然后开始下降.组织学观察印证了脑组织的水肿趋势.AQP4于伤后6h开始增加[积分吸光度(IA)值为471.40±45.19],24 h达高峰(IA值为944.20±101.84),持续至3d后下降(IA值为920.60±194.22),7d仍高于对照组;而AQP4 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其蛋白含量变化一致.线性相关分析可见AQP4蛋白及其mRNA表达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p=0.981;rm =0.973,P<0.05).结论 AQP4表达上调在液压冲击伤性脑水肿演变中起重要作用.

  • 出核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高建国;陈锋龙;翁名相;龙建武;刁艺;叶惠龙

    目的 探讨出核因子(CRM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75例胶质瘤标本中CRM1和EGFR表达,并分析两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 Ⅰ~Ⅳ级胶质瘤中CRM1阳性率分别为25.00% (2/8)、58.33% (14/24)、80.77% (21/26)及94.12%(16/17) (x2=15.6,P<0.05);EGFR阳性率分别为25.00%(2/8)、54.17% (13/24)、69.23% (18/26)及88.23%(15/17)(x2=10.70,P<0.05).CRM1和EGFR共阳性表达40例,EGFR和CRM1共阴性表达14例,EGFR阳性而CRM1阴性表达8例,EGFR阴性而CRM1阳性表达13例(r=0.371,P<0.05).结论 EGFR和CRM1在胶质瘤中表达呈正相关,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小干扰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范月超;陈洪福;郑骏年;张慧;梅鹏金;纪建永;颜丙超;雷霆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小干扰RNA(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运用Control siRNA、CHIP siRNA分别转染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HIP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HIP siRNA对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CHIP siRNA对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CHIP siRNA组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CHIP蛋白表达量降低53.3%,CHIP siRNA组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数增加,并且G1期细胞数所占比例减少14.1%,S期细胞数所占比例增加13.7% (P <0.05).结论 CHIP siRNA靶向干扰了CHIP的表达,CHIP作为肿瘤抑癌因子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能使细胞阻滞在G1期.

  • 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马超;袁先厚;江普查;李志强;吴涛;文志华

    目的 观察大麻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人U251胶质瘤细胞黏附、趋化运动及侵袭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5μmol/L AEA 12 h和24 h的预处理U251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U251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U251细胞趋化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5μmol/L AEA具有时间依赖性抑制U251细胞黏附、趋化运动及侵袭生物学行为的作用;预处理12 h,U251细胞黏附、趋化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分别降低45.14%、45.24%和41.86%;预处理24 h后,3种能力分别下降66.53%、81.08%和83.85%.结论 AEA具有对人U251胶质瘤细胞黏附、趋化运动及侵袭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相关性.

  • 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对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肖玲;舒畅;唐记华;王晓萍;王高华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对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A)正常对照组(12只);(B)l周慢性应激组(12只);(C)2周慢性应激组(12只);(D)3周慢性应激组(12只),每组大鼠在应激前后用糖水偏好测验和旷场测验评估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再生数量.结果 (1)行为学结果:大鼠旷场内10 min的总行程、内围场地的行程、直立次数,3组应激组大鼠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组应激组大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总液体消耗量、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率,3组应激组大鼠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组应激组大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均可以见到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阳性的细胞.l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22.19±6.08)个]低于对照组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31.75±8.48)个,P<0.05],3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19.57±5.28)个]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31.75±8.48)个,P<0.01],1周应激组与3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29.78±6.78)个]与对照组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31.75 ±8.4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均可致抑郁行为,但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有不同的影响.

  • 大鼠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发作时海马改变

    作者:裴献光;扈玉华;王志强

    目的 制作大鼠颅脑液压冲击伤后早期癫痫发作模型,观察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海马苔状纤维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按照不同的打击力度制作颅脑液压冲击伤模型,测定伤后7d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行Timm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重度冲击伤组大鼠均出现了早期癫痫发作,GFAP平均积分吸光度(A)值:CA3区为38.87±1.24,齿状回为42.35±1.40,苔藓纤维Timm染色颗粒的平均积分A值:1.38 ±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马区域GFAP表达和苔状纤维出芽增生在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大鼠明显增加,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密切相关.

  • 小干扰RNA抑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对大鼠生长激素垂体腺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范月超;李锦晓;张慧;熊洪奇;陈洪福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中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1)基因的表达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Pit-1基因的siRNA,经脂质体包裹转染GH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iRNA作用后,Pit-1蛋白和Pit-1 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进行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制备Transwell小室测定GH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显著抑制Pit-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RNA组GH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36、48 h吸光度(A)值分别减少了0.46、0.41;24、36、48 h凋亡率分别增加了3.17%、6.36%、8.46%;侵袭力减弱,24、36、48 h穿膜细胞数分别减少了38.43、46.54、38.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t-1 siRNA能够有效抑制GH3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降低侵袭力.

  • 壳聚糖-小干扰RNA下调C6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表达的研究

    作者:聂晓奇;徐海涛;陈治标;郭振涛

    目的 探讨具有大转染效率和沉默效应时壳聚糖-小干扰RNA (siRNA)的壳聚糖与siRNA(NP)比值.方法 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壳聚糖-siRNA纳米颗粒的直径和Zeta电位.荧光标记的siRNA转染到C6细胞并初步鉴定转染效率.分6组进行转染:分别加入不同NP比值的壳聚糖-siRNA(实验组)、LipofectamineTM 2000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l) siRNA(阳性对照组)、壳聚糖-阴性对照siRNA纳米粒(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空白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RP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成功制备了壳聚糖-siRNA纳米粒的直径和电位分别是186.7 nm和18.57 mV、209.5 nm和13.52 mV、492.3 nm和48.58 mV.其中NP比值为175时纳米颗粒对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可以下调到(23.2±4.3)%.结论 壳聚糖-siRNA的NP比值为175时可以有效抑制M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依托咪酯促进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

    作者:徐召溪;胡军民;吴佐泉;秦尚振;徐国政;马廉亭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视神经挤压伤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依托咪酯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析各组荧光金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变化、RGCs再生轴突和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7、14d,依托咪酯治疗组存活RGCs密度[分别为(1825±96)/mm2和(924±67)/mm2],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20±88)/mm2和(625±42)/mm2,P<0.05]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为(1502±85)个/mm2和(698±50)个/mm2;P<0.05],而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损伤后21 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损伤后28 d,依托咪酯治疗组FVEP P100波潜伏期[(68.59 ±8.75) ms]比空白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为(118.37±12.63)、(112.51±10.78) ms]明显缩短(P<0.05),波幅[(6.85 ±2.47) mV]比空白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为(3.45±1.24)、(3.87±1.59)mV]显著增高(P<0.05).而且,依托咪酯治疗组RGCs再生轴突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P<0.05),但其视网膜PKC活性却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功能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作用

    作者:吴长松;徐国政;张新元;吴越;刁波;卢文婕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替莫唑胺(TMZ)联合应用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作用.方法 用ATRA和TMZ单独及联合作用于U251细胞株,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等蛋白表达.结果 ATRA组、TMZ组和联合用药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3.64 ±5.09)%、(35.77±5.39)%、(56.84±4.1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93±4.58)%、(21.36±3.76)%、(41.66±5.02)%.与对照组比较,bcl-2在3组中表达均下调,而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均上调,联合用药组更明显.结论 ATRA和TMZ两药均可抑制U251细胞株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并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bcl-2、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等蛋白表达有关.

  • 血清游离DNA甲基化检测对胶质瘤的意义

    作者:龚铭杰;陈建;戚菁;施金龙;夏亮;施炜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DNA甲基化水平检测对胶质瘤的意义.方法 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法检测65例胶质瘤患者血清、组织和30例正常血清Alu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中Alu平均甲基化水平为47.30%[(35.40±54.25)%],正常血清是57.90%[(55.25±61.45)%,P<0.01];肿瘤组织Alu平均甲基化水平为40.30%[(36.80±54.20)%],与血清中一致(r=0.882);另外,高级别组的甲基化水平都低于低级别组(P<0.01);Alu甲基化水平越高预示更高的生存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0.789 ~ 0.933,P<0.01).结论 血清游离DNA中Alu低甲基化的检测有助于胶质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 胶质瘤 血清 甲基化
  • 大鼠腰动脉解剖在脊髓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韦浩;陈春美;王春华;陈权;石松生;杨卫忠

    目的 观察大鼠腰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腰动脉阻断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红色乳胶灌注SD大鼠的降主动脉,在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大鼠腰动脉.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分离出腰动脉)和脊髓缺血组(结扎所有腰动脉),并于术后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脊髓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大鼠腰动脉从腹主动脉的背面发出,共有5根(依次命名为L1、L2、L3、LA及L5),L1 ~ L2、L2~L3、L3~LA及L4~L5之间的距离(mm)分别为:6.442 ±0.653、9.146±0.554、1.700±0.225及9.142±1.508;术后48 h对缺血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约为10分,缺血组脊髓腰膨大HE染色镜下观察:前角神经元细胞核萎缩或溶解,呈凋亡和坏死样改变,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结论 大鼠共有5根腰动脉,解剖位置比较固定,便于结扎,适合动物脊髓缺血模型的制作.

  • 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键;秦宣锋;徐锋

    目的 观察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抑制自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影响,Longa法检测抑制自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症状评分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再灌注后损伤缺血皮层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呈时间依赖性,12h达到高峰.免疫荧光法显示,缺血再灌注后6h及12 h神经元胞质内点状荧光颗粒表达逐渐增强.给予3-甲基腺嘌呤(3-MA)能显著降低缺血皮层的LC3-Ⅱ/LC3-Ⅰ比值,减少脑梗死面积,并减轻神经行为学损伤(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过度激活可能促进神经元的死亡.

  • 水通道蛋白-9在小鼠脑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培超;王怀立;罗强;陈国洪;王越;陈铮

    目的 探讨小鼠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9(AQ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低氧浓度环境下制作小鼠HIE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QP-9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9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各时间点AQP-9mRNA(灰度值高值1.8223±0.1468)及AQP-9蛋白表达水平[高值(26.745±2.875)%]均高于对照组,同时AQP-9蛋白与AQP-9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811,P <0.01).结论 AQP-9可能参与了小鼠HIE的发生和发展,并起关键作用.

  • 新候选肿瘤抑制基因溶质载体8号家族中的2号成员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株U87的侵袭迁移能力和裸鼠致瘤性的影响

    作者:余聚;屈鸣麒;刘泓渊;兰青;步星耀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8号家族中的2号成员基因(SLC8A2)对胶质瘤细胞U87的迁移侵袭能力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稳定表达SLC8A2基因的U87-SLC8A2细胞株(实验组)和稳定表达GFP的U87-NC细胞株(阴性对照组).Transwell小室及预铺50μl Matrigel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检测SLC8A2对U8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该基因后肿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7、MMP-9及MT1-MMP转录水平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分泌至细胞培养基中MMP-2酶活性的变化;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5只/组)检测SLC8A2对U87细胞致瘤性的影响.结果 U87-NC和U87-SLC8A2穿过Transwell小室基膜的细胞数分别为(279.70±17.50)个及(4.30±0.58)个,而穿过预铺Matrigel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基膜的细胞数分别为(274.0±21.3)个和(12.7±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87-NC比较,U87-SLC8A2细胞中MMP-2、MMP-3、MMP-7、MMP-9、MTl-MMP的转录水平分别下降了(55.4±3.2)%、(78.7±5.3)%、(79.7±4.6)%、(53.9±3.2)%及(70.9±4.4)%(P<0.01),且U87-SLC8A2细胞分泌的MMP-2酶活性较U87-NC下降了(93.2±5.1)%(P<0.01);接种U87-SLC8A2细胞的裸鼠全都不致瘤,而接种对照组细胞的裸鼠全部致瘤成功.结论 SLC8A2可下调MMP的活性而抑制胶质瘤细胞U87的侵袭迁移能力,并能显著抑制U87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及增殖.

  • 大鼠垂体瘤垂体组织Wnt4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猛;何毅;闫大为;张秋生;刘玉飞;李维平

    目的 检测己烯雌酚诱导的大鼠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过程中垂体组织中Wnt4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Wnt4信号转导通路在垂体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标准Wistar-Furth大鼠随机分成己烯雌酚注射组(30只)、灭菌花生油注射组及假处理组(各15只),观察处理后大鼠外观、体质量及行为学改变,并分别于4、8及12周处死大鼠,观察成瘤情况、垂体外观及重量变化,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别肿瘤类型及检测Wnt4表达.结果 3个处死时间点实验组成瘤率分别为30%、90%、100%,垂体组织Wnt4阳性表达积分分别为5.80±3.32、8.40±2.22、9.70±1.64;对照组成瘤率均为0,垂体组织Wnt4阳性表达积分分别为0.80±0.83、1.40±1.14、1.20±0.83.无论成瘤与否,Wnt4阳性表达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建模时间延长,实验组垂体组织中Wnt4的表达呈进行性增高.结论 雌激素诱导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成瘤效果确切稳定,可作为治疗研究模型,Wnt4信号通路在垂体瘤的发病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小干扰RNA抑制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2、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锋;黄星;周毅;刘汉东;周达全;彭鹏

    目的 观察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抑制两者的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RNA干扰技术处理U251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2和Galectin-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应用噻唑蓝(MTT)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使用Runx2小干扰RNA(siRNA)处理U251细胞后,Runx2 (0.260±0.074)和Galectin-3(0.170±0.06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下降(P<0.01),使用Galectin-3siRNA处理U251细胞后,Galectin-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P<0.01),但Runx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抑制Runx2和Galectin-3的表达后,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P<0.01),凋亡率增加(P<0.01).结论 Runx2、Galectin-3在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表达,且Runx2调控Galectin-3的表达,抑制两者的表达可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丽者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 乙醛脱氢酶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曾令成;叶飞;韩林;郭东生;雷霆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表达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98例脑星型细胞瘤组织中ALDH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星型细胞瘤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WHOⅡ级星型细胞瘤中ALDH1阳性细胞比例约为(15±10)%,WHOⅢ级中约占(31±25)%,WHOⅣ级中约占(48±29)%,ALDH1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LDH1表达为独立于患者年龄、肿瘤级别及手术切除范围等因素,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的显著因素(风险比16.46,95%可信区间5.59 ~54.48,P<0.01).结论 ALDH1蛋白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提示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差.

  • 伽玛射线对大鼠海马组织的放射生物学作用

    作者:韩春雷;孟凡刚;潘剑;刘阿力;张凯;张建国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超微结构评估不同剂量伽玛射线对大鼠海马组织的影响,并分析照射前后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照射剂量为20、40、60和l00 Gy的伽玛射线对正常大鼠海马进行照射,于照射后3、5和7个月进行MRI检查,于照射后3个月进行电镜检查,同时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照射剂量为25 Gy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结果 照射剂量为20 Gy时,大鼠MRI和电镜检查未见明显变化,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放射性损伤.MRI表现为混杂信号,电镜显示神经元固缩、内皮细胞破坏等变化.差异基因涉及生物学进程、分子组成等功能.结论 伽玛射线对大鼠海马组织的放射生物学作用与照射剂量有关.基因芯片技术可检测伽玛刀照射前后基因表达谱变化,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

  • 星形细胞瘤预后与血清中基质金属白酶-2表达的关系

    作者:向晖;刘如恩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46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B组为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血清中MMP-2的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的差异以及复发前后之间的变化.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后血清中MMP-2水平为(9.7 ±3.1)g/L,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血清中MMP-2水平为(276.0 ±21.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作者:焦红亮;王晓宁;孙剑瑞;李建斌;关方霞;杨波

    目的 观察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以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HAM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 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获取HAMs,分离HAMs后传代培养,加入bFGF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HAMs(半量)为A组,6份HAMs(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HAMs混合为C组.3组细胞密度均为1.0 x 107/L.以活细胞计数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AM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AMs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 活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第18天A组HAMs为(4.80±1.49)×104个,B组HAMs为(5.00±1.75) xl04个,C组HAMs为(8.90±3.46)×104个.MTT比色检测结果均显示,第18天A组HAMs为0.242±3.408,B组HAMs为0.245±5.226,C组HAMs为0.321 ±1.321(P <0.05).经bFGF诱导后均表达GFAP 、NSE和Nestin.结论 混合HAMs之间有互相促增殖作用,HAMs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经bFGF诱导的HAMs可表达GFAP、NSE和Nestin.

  • 胶质瘤TJ905细胞中微小RNA-125b对靶基因ERBB2的调控作用

    作者:万意;蒋栋毅;陈寒春;费喜峰;周强;王之敏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125b在胶质瘤TJ905细胞中与靶基因ERBB2的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R-125b与ERBB2相互配对的区域,合成miR-125b和对照序列,构建含ERBB2的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荧光素酶基因,转染TJ905细胞1×108/L,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25b对靶基因ERBB2的3'UTR区的调控作用.转染48 h后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ERBB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显示miR-125b与ERBB2的3'UTR区域存在可能的结合位点.与对照组比较miR-125b inhibitor转染组可以上调ERBB2的mRNA水平是对照组的1.7倍,Western blot法检测ERBB2基因是对照组的1.3倍;而miRNA-mimics组ERBB2的mRNA下降(37.19±3.76)%,Western blot法检测ERBB2基因下降(39.87±7.26)%.结论 在胶质瘤TJ905细胞中ERBB2为miR-125b靶基因,miR-125b可以负调节ERBB2的表达.

  • 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作者:许孝飞;吴日乐;刘爱华;姜鹏;彭汤明;郭社卫;钱增辉;吴中学

    目的 建立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并比较.方法 分别选用10条犬和25只兔,采用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分别制成犬与兔的顶端动脉瘤模型.结果 建立犬顶端动脉瘤模型10个,1例术后1d破裂,犬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5.20±0.37) mm(n=10),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5.42±0.42) mm(n =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兔顶端动脉瘤模型25个,3例分别于术后1、14、16d破裂,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2.10 ±0.22) mm(n=25),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3.02±0.36) mm(n =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制作动脉瘤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在形态、病理方面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犬动脉瘤模型手术耐受力强、存活率高,适合行造影及介入栓塞实验.兔动脉瘤模型具有自发生长、自发破裂的生物学特点,适合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

  • 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前景

    作者:雷霆;韩林

    当前,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仍是自然科学中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早在1992年Renolds和Weiss就从成年鼠大脑分离出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出具有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化能力,并能够自我更新的神经干细胞(NSCs).NSCs介导的神经再生既受外源性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内源性遗传因素的作用,虽然临床已有散在的应用探索研究,显示出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极具应用前景,但尚无令人信服的突破性结果.所以,有关NSCs应用的相关机制研究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
  • 外科转化医学实验室研究的质量管理

    作者:杨镇

    外科转化医学若要做出高水平的实验成果,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流的实验室,要遵循国际和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确保基础研究的质量和促进科技创新.一、医学实验室认可(IS015189:2007)1.认证、认可的概念(根据ISO/IEC指南的定义):(1)认证:"第三方对产品/服务、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规定要求做出书面保证的程序".取得认证资格,即表明证明机构具有一个有效的质量或环境管理体系.(2)认可:"由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人员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作出正式承认的程序".获得认可资格,即证明机构的质量体系运行有效和技术能力满足要求,而且,机构出具的测试结果是可靠的.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