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VTCN1基因沉默对膀胱癌HT-1376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作者:周建波;刘修恒;陈晖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VTCN1基因在人膀胱癌HT-1376细胞株中的表达,观察VTCN1基因表达下调后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VTCN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U-VTCN1-siRNA,转染至膀胱癌HT-1376细胞株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pU-VTCN1-siRNA后的HT-1376细胞中VTCN1在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pU-VTCN1-siRNA后的HT-1376细胞的细胞周期,应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观察转染pU-VTCN1-siRNA后HT-1376细胞侵袭力.结果 转染pU-VTCN1-siRNA后的HT-1376细胞中,VTCN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G1期细胞从37.3%上升到74.6%,而S期细胞由46.36%下降到8.9%(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侵袭细胞数由空载组(278 ±42)个和空白组(293±460个下降为实验组的(39±6)个,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通过siRNA技术下调VTCN1基因表达能抑制HT-1376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 负载人细胞色素P4502B6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感染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研究

    作者:卞军;刘存东;杨建昆;周其赵;薛康颐;郭文彬

    目的 探讨负载人细胞色素P450(CYP2B6)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感染PC-3前列腺癌细胞的效果及CYP2B6表达.方法 将负载CYP2B6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以200 VP/cell的感染复数(MOI),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C-3细胞内CYP2B6的表达丰度,并以Western blot检测CYP2B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腺病毒比较,负载CYP2B6基因的腺病毒感染PC-3细胞后,可显著提高PC-3细胞CYP2B6mRNA表达水平(8.12±2.41比0.92±0.19,P<0.05)及CYP2 B6蛋白表达水平(0.82±0.23比0.12±0.06,P<0.05);而未感染腺病毒的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C-3细胞表达CYP2B6 mRNA(0.78±0.27比0.92±0.19)和CYP2B6蛋白(0.14±0.03比0.12 ±0.06)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可向前列腺癌PC-3细胞中有效导入CYP2B6基因,并在PC-3细胞中表达.

  • Psammaplysene A诱导的叉头转录因子O1A蛋白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胡建莉;吴边;屈新才

    目的 探讨Psammaplysene A(PsA)诱导叉头转录因子O1A蛋白(FOXO1A)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SKBR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PsA干预2株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SM)观察FOXO1A蛋白在细胞中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家族促凋亡调节蛋白(Bim)表达.结果 FOXO 1A蛋白定位于胞核中,PsA诱导后其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发生凋亡,生长减慢.分别用0.1 μmol/L和1.0 μmol/L的PsA干预2株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6.3±1.4)%和(32.5±2.3)%;(13.7±1.9)%和(30.3±1.6)%;Bim蛋白增加,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通过诱导FOXO1A蛋白表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im蛋白激活有关.FOXO1A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 大鼠野百合碱肺高压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的表达

    作者:姚尖平;熊迈;冯康倪;马晓帆;吴钟凯;王治平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在大鼠野百合碱肺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野百合碱注射组(MCT)和对照组(Con).MCT组给予野百合碱60 mg/kg单次右侧皮下注射.饲养6周后,采集肺组织样本进行肺小动脉形态学测量,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MCT组肺小动脉横断面的厚度指数(TI)及面积指数(AI)的均值都高于Con组(TI:0.41±0.13比0.13 ±0.07,P<0.05;AI:0.64±0.15比0.23 ±0.11,P<0.05).MMP-1、-9主要分布于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和外膜成纤维细胞,MCT组肺组织中MMP-1、-9mRNA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0.72±0.13比0.28±0.01,P<0.05;0.85±0.15比0.39±0.12,P<0.05).结论 MMP-1、-9活性表达的增强,参与了肺高压肺血管重构的机制.

  •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70S6激酶1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在体外的自噬

    作者:赵雪峰;魏敬妙;李勇;赵群;范立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5、1、2和4 mg/L) TanⅡA作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TanⅡA(1、2和4mg/L)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1(p70S6K1)的活性.结果 0.5 mg/L Tan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没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2和4 mg/L TanⅡA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1、2和4 mg/L TanⅡA组细胞内酸性自噬小体含量分别为(9.77±1.92)、(13.28 ±2.95)和(16.54±3.28)%,与对照组(4.16±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Beclin-1的相对表达量为0.62±0.12、0.71±0.11和0.85±0.13,与对照组(0.37±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LC3-Ⅱ的相对表达量为0.48±0.06、0.65 ±0.11和0.86 ±0.14,与对照组(0.31±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2和4 mg/L TanⅡA作用后胃癌SGC7901细胞PI3K-Akt-mTOR-p70S6K1活性则下降(P<0.05).结论 TanⅡA可通过抑制PI3 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人胃癌SGC7901细胞自噬.

  • 羧甲基壳聚糖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作者:陶海鹰;贺斌;卫爱林;刘世清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使用酶消化法提取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髓核细胞.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MCS处理组(100、200、500 mg/L),作用24 h后通过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髓核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表达的影响,并通过F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显示其表达阳性,表明为髓核细胞;通过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PCNA可见通过100、200、500 mg/L CMCS作用后髓核细胞表达PCNA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12.3%、18.2%、54.2%与25.1%、52.7%、66.9% (P <0.0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100、200、500 mg/L CMCS处理的髓核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是对照组的1.58、2.34与2.61倍(P<0.05);Cyclin D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26、2.15、2.64倍与1.53、1.69、1.83倍(P <0.05);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00、200、500 mg/L CMCS分别促进髓核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表达是对照组的1.67、2.24、2.79倍与1.48、1.65、1.77倍(P<0.05).结论 CMCS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对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具有促进作用.

  • 不同程度积水肾对CO2气腹压的耐受

    作者:李维;夏中元;孟庆涛;曹智修;余伟民;姚小兵;饶婷;夏越;程帆

    目的 观察新西兰大白兔肾脏在轻度和重度积水时对CO2气腹压的耐受能力.方法 套管法建立左侧轻、重度肾积水模型,5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无积水处理组(N组,n=16)、轻度积水组(M组,n=20)、重度积水组(S组,n=20).N组行6、9、12、15 mm Hg(1 mmHg=0.133 kPa),M、S组分别行0、6、9、12、15 mmHg气腹加压处理1h.术后24h切取左侧肾脏,检测超氧趋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N组行气腹加压时各压力下SOD活力分别为:(17.46±1.17)、(17.40±0.83)、(16.92±1.53)、(12.91 ±1.30) U/mg,15 mmHg组SOD活力较6、9、12 mm Hg组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分别为:(0.13±0.03)、(0.14±0.02)、(0.13±0.01)、(0.38±0.04) mmol/g;AI值分别为:(5.23 ±1.05)、(5.51±0.90)、(6.13 ±0.90)、(41.60±3.62)%,15 mmHg组MDA含量和AI值较6、9、12 mm Hg组明显增加;M组SOD活力分别为:(17.17±1.33)、(16.55 ± 1.53)、(16.27±2.02)、(15.98±1.10)、(11.84±0.86) U/mg;MDA含量分别为:(0.15 ±0.01)、(0.15±0.02)、(0.15 ±0.01)、(0.16±0.02)、(0.44±0.04) mmol/g;AI值分别为:(7.83±1.19)、(8.43±1.05)、(8.63±0.70)、(9.60±1.58)、(43.03±4.39)%,S组SOD活力分别为:(16.52 ±0.68)、(16.43±0.87)、(10.54 ±0.59)、(10.26±0.69)、(10.13±0.79)U/mg;MDA含量分别为:(0.18±0.01)、(0.18±0.03)、(0.44±0.06)、(0.46±0.05)、(0.47±0.04) mmol/g; AI值分别为:(10.53±2.05)、(11.68±1.69)、(44.73 ±3.46)、(47.33 ±6.22)、(48.28±2.85)%,M组和S组气腹加压分别到达15 mm Hg和9 mm Hg时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AI值升高(P<0.05).结论 重度积水肾脏行气腹手术处理时,应尽量减小气腹压力以防止肾脏进一步损伤.

    关键词: 肾积水 气腹压 耐受
  • 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促进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

    作者:马德彰;王喻;花卉;徐逸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p27表达,促进脂肪干细胞(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具体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获得大鼠ADSCs,观察PRP对大鼠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RP作用与ADSCs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RP干预组ADSCs增殖率为41.0%,空白对照组增殖率为7.4%.S期ADSCs的比例由诱导前的26.5%提高到67.9%.结论 PRP通过下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提高ADSCs的增殖和分化率,促进ADSCs的成骨分化.

  • 条件性敲除Osterix基因获得先天性脊柱侧凸小鼠动物模型及表型分析

    作者:陈思旭;宗兆文;贾敏;沈岳;赵玉峰;郭庆山

    目的 通过Osterix基因敲除获得先天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及表型分析.方法 应用Cre-LoxP系统繁育成骨细胞特异性敲除Osterix基因小鼠.取4、12周龄的敲除小鼠各10只,以同龄同系野生型小鼠各10只为对照,行全身及脊柱X线摄像观察;收集脊柱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并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成骨细胞特异性敲除Osterix基因小鼠,X线显示敲除小鼠中75%出现严重的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值为35..HE染色显示敲除小鼠椎体生长板增宽,椎体骨量增加,TRAP染色显示腰椎中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小鼠成骨细胞中条件性敲除Osterix基因后成功获得先天性脊柱侧凸模型,提示Osterix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趋向小鼠脑胶质瘤的研究

    作者:张弩;林坚;盛汉松;尹波;周辉

    目的 检测通过颈动脉注射人骨髓间质细胞(hMSCs)移植趋向小鼠脑胶质瘤.方法 分离培养hMSCs,检测其CD73、CD105和CD90的表达;分析U87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体外hMSCs迁徙的作用,测定U87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MSCs,观察其向裸小鼠U87脑移植瘤模型趋向及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hMSCs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高表达CD73、CD105和CD90; U87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hMSCs的细胞迁移,在培养3d时,U87细胞培养上清的TGF-β1为(0.633±0.096) μg/L,而VEGF为(4.065±0.189) μg/L;将GFP标记的hMSCs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3d后在裸小鼠脑内可观察到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结论 颈动脉注射移植的hMSCs能够趋向迁徙到裸小鼠脑胶质瘤,可能与肿瘤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

  •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TCF21基因对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绍勤;陈昌江;戴起宝;林素勇;陈志华

    目的 观察小于扰RNA(siRNA)沉默结直肠癌HT-29细胞TCF21基因对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siRNA稳定转染结直肠癌HT-29细胞,实验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CF21与Kiss-1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干扰后成功沉默了HT-29细胞TCF21基因的表达,Kiss-1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58 ±0.02,较对照组的1.00±0.00明显降低(P<0.05),蛋白表达量为0.3491±0.0009,与对照组比较(0.8485 ±0.0016)亦出现明显下降(P<0.05),同时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 沉默TCF21基因的表达可以下调结直肠癌细胞Kiss-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导致相应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因此TC F21基因可能是Kiss-1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

  • 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清创冲洗术对大鼠开放骨折模型感染控制的影响

    作者:杨德盛;牛清芝;王红英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清创冲洗术对大鼠开放骨折模型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开放骨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动物模型建立后2、6、24 h分别给予清创冲洗手术和全身性抗生素(头孢唑林钠,5 mg/kg)治疗.14 d后取骨及内固定物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定量分析.结果 损伤后2h行清创冲洗术及抗生素处理的大鼠标本未见细菌生长.2h应用抗生素的大鼠,随着实施清创冲洗术时间由2h延迟到6h[骨标本菌培养,4.25×105菌落形成单位(CFU),标本细菌定量检测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延迟清创手术至24 h时菌落数却未见显著增加(骨标本菌培养,4.12 ×105 CFU;P >0.05).抗生素的应用时间显著影响标本的细菌阳性培养结果,早期应用抗生素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效应大于单纯早期清创手术.无论何时实施清创冲洗手术,抗生素应用时间从6h延迟至24h,清创冲洗手术对感染控制的效果都会降低.结论 早期应用抗生素或实施清创手术均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感染的发生,早期应用抗生素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效应大于早期清创手术,但早期应用抗生素不能抵消延迟手术时间对感染控制的影响.

  • Maisonneuve骨折下胫腓分离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牛浩;宋连新;武富明;李江涛;彭阿钦

    目的 比较两孔锁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是否比传统螺钉固定更具生物力学优势.方法 选用12具防腐处理的小腿标本,模拟制造不稳定Maisonneuve骨折,随机分为两孔锁定钢板组和螺钉组.进行模拟步态的循环试验以及扭转失败的生物力学测试,测量下胫腓联合增宽、扭矩和角度.结果 两组内固定方法均能较好控制下胫腓联合增宽,钢板组稍占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7 mm比0.06 mm,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扭矩测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扭矩分别为40.48、20.17 Nm(P <0.05).结论两孔锁定钢板比两枚3.5mm四皮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作用强.

  • 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站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吴咏德;蔡贤华;张美超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经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站位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1例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CT扫描,Mimics8.1重建半骨盆有限元模型,经网格划分及附值后构建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固定髋臼双柱骨折的半骨盆有限模型,模拟单足站位加载500 N轴向载荷,分析各部位应力及位移情况.结果 骨折经内固定后应力分布均匀,应力集中出现在钛板与螺钉结合处,大应力为838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近端第1枚方形区螺钉承担应力较大,方形区螺钉跨方形骨折线处和前柱髂骨翼处短钛板近骨折线处出现了应力集中区域;后柱位移大值为0.124 mm.结论 双柱骨折经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后,早期生理负荷站位并不影响内固定的可靠性.

  • Scopadulciol对胸腺激酶依赖的丙氧鸟苷阻断膀胱癌进展的增效作用

    作者:瞿长宝;蔡文清;王圆圆;王亚轩;王东彬;杨书文;黎玮;齐进春

    目的 观察Scopadulciol(SDC)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裸鼠膀胱癌的体内杀伤作用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生长至直径约为6mm或体积为100 mm3时,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A组为Ad-hTERT-HSV/tk+ GCV+ SDC组:于第1、5、10天每只裸鼠肿瘤内注射Ad-hTERT-HSV/tk(1×109 pfu)0.1 ml,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GCV(2.0 mg/d)×15 d和SDC(1 mg/d)×15 d.B组为Ad-hTERT-HSV/tk+ GCV组:注射Ad-hTERT-HSV/tk、GCV同A组.C组为Ad-hTERT-HSV/tk+ SDC组:注射Ad-hTERT-HSV/tk、SDC同A组.D组为对照组:裸鼠肿瘤内及腹腔内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自注射药物开始,每7d用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的体积,描绘肿瘤的生长曲线,共观察6周.另作4组治疗同上,2周后停止治疗,记录各组裸鼠的存活期,以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存活期的改变.结果 单纯Ad-hTERT-tk/SDC(C组)及对照组(D组)对肿瘤生长无抑制或促进作用;而经过Ad-hTERT-tk/GCV治疗的B组裸鼠,显示出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其体积低于C、D组(P<0.01),Ad-hTERT-HSV/tk/GCV+ SDC治疗的A组抑制肿瘤作用更为明显,比较B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各组荷瘤裸鼠的平均存活期分别为(54.0±3.2)、(50.2±3.0)和(49.7±3.7)d,而A组荷瘤裸鼠平均存活期延长至(73.0±5.6)d,与其余各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opadulciol对胸腺激酶依赖的GCV阻断膀胱癌进展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将Scopadulciol与我们构建的具有肿瘤特异性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以及GCV联合应用于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治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 塞来昔布对钛颗粒诱导破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耿德春;杨惠林;朱雪松;毛海青;邹俊;徐耀增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对钛颗粒(Ti)诱导破骨细胞(OC)活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6组:空白组、Ti组、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组、R+Ti组、Cel组和前列腺素E2(PGE2)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0.lg/L Ti和不同浓度Cel(10、50、100、200、500μg/L)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后12、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成熟OC,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TRAP、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和组织蛋白酶K(CPK)基因mRNA含量,Western blot分析COX-2蛋白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GE2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表明Ti和(或)Cel(≤500 μg/L)对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表明COX-2表达峰值出现在RANKL和Ti作用后2h,24 h后COX-2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RANKL和Ti加入后12h,PGE2的含量为3.912±0.231,与Cel预处理组(1.488±0.0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染色,RANKL组、R+Ti组、Cel后处理组和PGE2组均可见大量紫红色多核细胞;Ti组和Cel预处理组阳性细胞较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el≥100 μg/L时,TRAP阳性细胞数量与RANK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Cel组(100 μg/L)RANK、TRAP、NFATcl和CPK基因mRNA含量分别为4.980 ±0.180、3.128±0.143、6.166±0.223和4.922±0.163,与R +Ti组和PGE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先给予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能减少PGE2分泌,抑制RANK的表达,阻断Ti诱导的OC活化.

  • 铁调素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薛冬;何小舟;许贤林;周萃星;苏健;殷立平

    目的 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F344近交系大鼠为供体、Lewis近交系大鼠为受体,原位肾移植,建立20只CAN大鼠模型;于模型建立术前、术后1、2及4个月分别收集大鼠的静脉血和尿样,检测肾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尿Hepcidin、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并于移植后2个月及4个月分别处死大鼠10只,观察各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血清Hepcidin、IL-6表达随着移植术的时间逐渐增高,术前、术后1、2及4个月分别为(8.18±1.60)、(10.94±2.10)、(12.71 ±2.10)、(15.81±2.40) μg/L; (2.52±0.41)、(15.58 ±6.94)、(18.16±7.08)、(25.71 ±5.71) ng/L.尿Hepcidin排出逐渐减少,术前、术后l、2及4个月分别为(17.52±2.60)、(13.65 ±2.80)、(12.02±1.30)、(10.13 ±1.80) μg/L,EPO表达逐渐减少术前、术后1、2及4个月分别为(15.51 ±0.76)、(10.29 ±0.58)、(6.37 ±0.82)、(1.23±0.15) U/L,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大鼠血肌酐(Cr)、尿素氮(BUN)逐渐升高,并且Cr与血清Hepcidin呈正相关;移植术后血清Hepcidin的表达与IL-6呈正相关,与EPO呈负相关;肾脏病理形态、HE染色符合CAN的病理改变.结论 随着移植肾功能的减退,大鼠体内微炎性反应增加,Hepcidin在大鼠CAN模型表达变化与肾功能有关.Hepcidin随着时间和炎症状态表达的变化可反映肾功能损伤.

  • 沉默RelB表达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产生

    作者:祝恒成;邱涛;刘修恒;胡春海;高瑞辉;但超

    目的 利用RelB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耐受性DC的产生.方法 将Lenti-RelB shRNA转染未成熟DC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C中RelB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DC凋亡以及表型分子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CD80、CD86、CD8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核因子(NF)-κB各亚基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比较不成熟组、成熟组、空载体对照组DC 、Lenti-RelB shRNA-DC下调RelB的表达;而凋亡率同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下调DC表型分子MHC-Ⅱ(0.34±0.04)、CD80(0.38±0.03)、CD86(0.17 ±0.02)、CD83(0.21 ±0.02)的表达;转染后的DC低表达IL-12[(96.3±32.8)ng/L],高表达IL-10[(218.2 ±43.3) ng/L];而RelB的DNA结合活性(0.28±0.06)较其他组显著下降,但其他亚基的DNA结合活性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LentiRelB shRNA沉默RelB表达可体外诱导耐受性DC的产生.

  • 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缪一艇;王勇;郑加勇;邹诣;金鹏程;王欧洋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实验中随机抽取了54只雄性小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Sham组18只;缺血再灌注(I/R)组18只;I Postcond组18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缺血脑组织中的匀浆谷氨酸(Glu)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h后,I Postcond 组的Glu浓度指标为5.4,I/R组的Glu浓度指标为8.3,I Postcond组较I/R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后,I Postcond组的Clu浓度指标为2.6,而I/R组的Glu浓度指标为3.4,虽仍然呈较低状态,但此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 Postcond的确存在延缓小鼠MCAO中的I/R损伤现象,细胞间隙之中的Glu清除加速作用或为对抗I/R损伤的机制.

  • 贝伐单抗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于丹丹;穆晓倩;顾闰夏;张涛;伍钢;吴红革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治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0只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放射治疗组、正常组,相应处理后绘制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CD31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皮下移植瘤退缩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联合组Ki-67表达弱,HIF-1 α、CD31表达也较单纯放射治疗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联合组HIF-1α、VEGF表达弱.结论 贝伐单抗在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治疗中发挥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VEGF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组织内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植骨血管化的研究

    作者:邓凯;陶圣祥;夏成焱;李宗焕;王伟阳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骨方法治疗骨缺损的效果及其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双侧兔桡骨缺损的模型,通过创面一般愈合情况、X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来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创面肉芽质量及愈合率好于对照组,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4周时X线示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血管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植骨可以有效的修复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表达在促进游离植骨血管化来实现的.

  • 无肾功能损伤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筛选

    作者:张圣平;蒲小勇;洪良庆;梁辉;王宏亮;孙睿;诸运青

    目的 用小的肾脏功能损伤筛选制作短时、经济和成石效果好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方法 将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1采用1.0%氯化铵和不同浓度乙二醇(EC,0.1%、0.2%、0.4%、0.8%)处理.实验2单用不同浓度EG(0.1%、0.2%、0.4%、0.8%)处理.7~21 d后处死大鼠,测体质量、血、尿肌酐和尿草酸盐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成石.结果 实验1中,不同浓度EG+ 1.0%氯化铵处理7d后,大鼠尿草酸盐排泄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0.4%或0.8% EG+ 1.0%氯化铵处理14d后,大鼠肌酐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光镜观察,肾皮质、髓质和肾乳头等处出现草酸钙结晶体,肾组织炎性损伤加重.实验2中,用0.4%或0.8% EG处理7d后,尿草酸盐排泄量高于对照组(P<0.01),但肌酐清除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肾皮质及间质未出现明显水肿,可观察到少量结石结晶但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单用EG处理大鼠可以在没有严重肾损伤的情况下构造短时、经济和成石效果好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

  • pCGN-HAM-N1-wcAPC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

    作者:方喜平;冯茂辉;谢伟;王国洲;陈双倩;阳芳;柳琨;杨倩;陈大平

    目的 构建带有HAM标签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GN-HAM-N1-wcAPC及探讨其功能.方法 制备高效率感受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将腺瘤息肉病(APC)基因截短的片段APC1克隆于T载体;同时将pCMV-neo-bam-APC酶切,得到APC基因的另一个8300 bp截短片段kAPC亚克隆于pCGN-HAM-N1真核表达载体,得重组质粒pCGN-HAM-N1-kAPC;再运用双酶Sal Ⅰ和Kpn Ⅰ同时酶切TA克隆、pCGN-HAM-N1-kAPC,将APC1片段插入载体pCGN-HAM-N1-kAPC,获含野生型全长APC基因重组质粒pCGN-HAM-N1-wcAPC.用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法分别将含全长,截短的重组质粒,空载体与WNT信号系统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topflash和荧光素酶共同转染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报告测试系统,检测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其大小与预期一致,经测序比对证实与GeneBank中给出的序列一致.转染pCGN-HAM-N1-wcAP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组pCGN-HAM-N1(P<0.05).结论 含野生型全长9000 bp大片段APC基因分段成功插入pCGN-HAM-N1载体,带有HAM标签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GN-HAM-N1-wcAPC构建成功,pCGN-HAM-N1-wcAPC抑制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Tcf/Lef)启动子的活性.

  • 雌激素对骨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作者:肖飞;陈聚伍;孟宇;廉传举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骨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雌性SD大鼠均分为3组:对照组(N组)、去卵巢组(OVX组)及雌激素组(OVX+ E2组).OVX组与OVX+ E2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OVX+ E2组按照0.02 ml/kg的剂量每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次.术后第1、3、5周取骨组织培养骨髓细胞,检测骨组织培养液及血清中IL-6含量,对破骨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1)术后第1、3、5周OVX组骨组织培养液IL-6含量分别为(62.01±12.38)、(95.63±16.79)、(139.00±20.11) ng/L,OVX+E2组分别为(27.99±9.59)、(30.74±10.17)、(36.29±11.28) ng/L,两组含量均高于N组(P<0.05),且两组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P<0.05);(2)各组各时间点血清中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3、5周OVX组破骨细胞数分别为(16.55±1.78)、(28.02±3.99)、(29.57±2.86)个/高倍视野,OVX+ E2组分别为(10.99±1.52)、(20.02±3.52)、(18.01±2.17)个/高倍视野,OVX+ E2组各时间点破骨细胞数均小于OVX组(P<0.05),但均大于N组(P<0.05).结论 雌激素对骨髓细胞IL-6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血清中IL-6无明显影响;雌激素对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拮抗剂对大鼠切口痛模型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张伟;赵鑫;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 观察足底及鞘内注射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l)拮抗剂对大鼠切口痛模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50 9,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鞘内注射二甲基亚砜组(DMSO1组)、足底注射二甲基亚砜组(DMSO2组)、鞘内注射HC-030031组(H1组)、足底注射HC-030031组(H2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切口痛模型制作.DMSO1组和H1组于术后24 h鞘内分别给予10% DMSO 20μl和50 μgHC-030031,DMSO2组和H2组于术后24 h足底分别给予10% DMSO 40μl和100 μg HC-030031.观察各组在给药前1 h(T0),鞘内或足底注射后0.5 h(T1)、1.0 h(T2)、2.0 h(T3)、4.0 h(T4)、6.0h(T5)的机械缩足刺激阈值(PWMT).各组大鼠随机取4只于T4时处死取脊髓腰膨大,Westem blot法检测脊髓TRP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34.4±4.7)g]比较,Ⅰ组[(23.8±4.3)g]、DMSO1组、DMSO2组PWMT明显降低,脊髓TRPA1表达上调(P<0.05);与DMSO1组[(24.6±3.5)g]、DMS02组[(22.1±4.7)g]比较,H1组[(28.3±2.4)g]和H2组[(29.1±4.2)g]在T4时间点PWMT明显升高,脊髓TRPA1表达下调(P<0.05).结论 足底或鞘内注射TRPA1拮抗剂可抑制大鼠切口痛模型所致的术后疼痛.

  •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成骨蛋白-1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双基因联合转染兔退变椎间盘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任山;刘世恩;王淑春;刘勇君;隋爱华;西永明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成骨蛋白-1(OP-1)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双基因体内转染对兔退变椎间盘的影响.方法 针刺损伤法制作兔退变椎间盘模型,于4周后,分别于造模椎间盘髓核内注射20μl双基因混合液(1∶1)、重组AAV(rAAV)-OP-1、rAAV-SOX9、rAAV-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磷酸盐缓冲液(PBS),于转染后9周行MRI观察椎间盘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多糖mRNA的变化.结果 MRI显示双基因组T2加权像信号强度明显恢复,与SOX9、OP-1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证实双基因组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一SOX9及OP-1组(P<0.05).结论 SOX9及OP-1双基因联合转染治疗退变椎间盘组织具有明显作用;双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具有协同效用.

  • 微小RNA-29b-1*和微小RNA-29c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庆玲;徐锋;程文;刑潇潇;张征宇;葛京平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29b-1*和miR-29c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目标miRNAs干扰基因的慢病毒(pGCsil-H1-CMV-GFP)载体、阳性克隆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用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形成慢病毒重组体,并用孔稀释法测定滴度.T24细胞中转染慢病毒重组体及转染效率测定.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对4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实验组[空细胞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细胞组、转染miR-29b-1*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细胞组、转染miR-29c基因RNAi慢病毒细胞组]进行连续5d的细胞增殖分析.结果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显示:T24细胞中miR-29b-1 *和miR-29c表达水平比较于空细胞组分别为3.47和4.40;MTT比色法显示,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细胞组与空细胞对照组细胞比较,增殖受到轻度抑制;而转染miR-29b-1*、miR-29c基因RNAi慢病毒细胞组与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细胞组和空细胞对照组细胞比较,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前者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 细胞增殖MTT法分析显示通过RNAi降低miR-29b-1*、miR-29c的表达均能引起T24细胞的增殖抑制.

  •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晖宽;杨春燕;郭日昌;吴士兴;包仕廷

    目的 观察沉默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基因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法将构建好的LOXL2-短发卡RNA(shRNA)质粒转染到胰腺癌Panc-1细胞中,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胰腺癌Panc-1细胞中LOXL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力,MTT法检测胰腺癌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 LOXL2-shRNA转染组Panc-1细胞中LOXL2蛋白表达水平(0.32±0.01)、体外侵袭力[(32.2±3.8)个]、黏附率[(75.4±3.2)%]较转染前[1.05±0.05、68.6±3.5、(90.3±2.1)%,P<0.05]明显降低.结论 沉默LOXL2基因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

  • 异黏蛋白/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靶点的基因疫苗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生长及转移

    作者:张春;李惠长;钱本江;刘昌明;李国敏;薛清平

    目的 观察以异黏蛋白(MTDH)/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为靶点的基因疫苗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生长、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Pub、Pub-MTDH/AEG-1的减毒沙门氏菌(1×108cfu)灌胃饲服免疫;每周免疫1次,共3次.后1次免疫后1周,在3组小鼠前列腺原位(左、右背侧叶)接种105 RM-1细胞构建前列腺原位移植瘤模型,诱导自发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记录各组小鼠肿瘤大小及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数[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为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位肿瘤中CD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pUb-MTDH/AEG-1DNA疫苗组与Pub、PBS组比较能显著激发CD8+T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有效抑制小鼠原位前列腺癌生长,MTDH组肿瘤体积(0.248 ±0.102)明显小于Pub组(1.475 ±0.314) (P <0.01);两组小鼠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 、35.7%(P<0.05);并显著增强原位肿瘤中CD8+分子的表达:MTDH组3.56±0.85、Pub组5.12±0.90 (P< 0.05),促进肿瘤细胞凋亡:MTDH组(39.60±3.28)%、Pub组(16.18±2.52)%(P<0.01).结论 MTDH/AEG-1为靶点的基因疫苗在小鼠预防免疫模型中,能有效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抑制前列腺癌增殖、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

  • 含FGL活性片段的自组装多肽支架材料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作者:邹枕玮;郝少飞;郑启新;吴永超;郭晓东

    目的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含FGL功能化多肽自组装神经支架材料(FGL-NS)植入到脊髓损伤局部,探讨FGL-NS神经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麻醉大鼠后,暴露胸10水平脊髓,用特制血管夹(夹力24g)钳夹1 min,建立大鼠胸髓钳夹损伤模型.设立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损伤后24h,暴露脊髓损伤局部,将2.5μl等渗葡萄糖溶液、1% RADA-16和1% FGL-NS多肽溶液注射入损伤局部.术后3d、1、3、5、7和9周分别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经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9周取脊髓损伤部位组织,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神经丝蛋白-200 (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损伤部位细胞凋亡、轴突再生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胸髓钳夹损伤模型.BBB运动学评分大鼠脊髓损伤后经FGL-NS材料治疗后,BBB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自伤后第5周起,显著高于RADA-16治疗组和空白组,大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第9周,FGL-NS治疗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大量NF-200阳性的神经元细胞[(35.32±3.12)个/视野],显著高于RADA-16组[(18.56±2.64)个/视野]和空白组[(14.83±1.43)个/视野],Caspase-3阳性的凋亡细胞[(22.45 ±2.74)个/视野]显著少于RADA-16组[(30.86 ±3.75)个/视野],而且损伤区GFAP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A)值为0.50±0.02,明显小于对照组(1.30 ±0.09)和空白组(1.60±0.11).结论 功能化多肽自组装神经支架材料FGL-N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能减少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并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对醛固酮过负荷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的影响

    作者:梁远红;周燕;刘烈;陈东骊;陈泗林;林曙光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短发夹RNA(PGLV-shRNA)对醛固酮过负荷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作醛固酮过负荷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左室射血分数48.63±6.43),构建PGLV-shRNA经尾静脉注射,超声评价心脏重构,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p38 MAPK、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醛固酮过负荷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功能显著降低(48.63±6.43比64.62 ±7.90;P<0.01),伴CVF增加,p38MAPK、CTG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PGLV-shRNA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重构,减少CVF(36.55 ±6.31比58.62±7.60;P<0.05)、p38MAPK mRNA和蛋白、CTGF mRNA和蛋白表达(0.42±0.06比0.60 ±0.12;P<0.05).结论 醛固酮过负荷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与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纤维化相关,PGLV-shRNA抑制心肌细胞纤维化,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重构.

  • 突触后致密物质-95多肽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金延武;冯颢;王公明;刘真真;班艳林;王月兰

    目的 观察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多肽疫苗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制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7d后选取SNI模型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NP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匙孔虫戚血蓝蛋白(KLH)组及PSD-95组.PSD-95组沿背部两侧皮下多点注射PSD-95多肽疫苗3次,每隔2周注射1次;PBS、KLH组分别给予PBS和KLH.分别于制备SNI前1 d(基础值)、第1次免疫前1d及第3次免疫后7d和14 d(T0-3)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3时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各组机械痛阈均降低(13.2±1.1比1.9±0.5:12.9±0.9比1.9 ±0.7;13.5±1.0比1.8±0.5;13.1±1.1比1.7±0.6);T2、T3时NP、PBS和KLH组机械痛阈降低(2.4±0.6、2.5±0.6;3.2±0.9、3.4±0.8;3.3±0.8、3.5±1.1)(P<0.05).与T1时比较,PSD-95组T2、T3时机械痛阈升高(1.7±0.6比10.5 ±2.1、11.2±1.9),BDNF mRNA表达下调(1.48±0.21比0.92±0.13、0.88 ±0.12)(P<0.05);PBS组和KLH组其余时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T2、T3时PSD-95组机械痛阈升高(2.4±0.6比10.5±2.1;2.5±0.6比11.2±1.9),BDNF mRNA表达下调(1.48±0.17比0.92 ±0.13;1.52±0.23比0.88±0.12)(P <0.05);PBS组和KLH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95多肽疫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BDNF mRNA的表达有关.

  • 神经酰胺信号转导通路在胃泌素抑制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茆家定;钱海鑫;吴佩;于昌盛;武健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信号转导通路在胃泌素抑制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胃泌素、丙谷胺各设5个浓度梯度,分别为6.25、12.50、25.00、50.00、100.00 mg/L和8.00、16.00、32.00、64.00、128.00 mg/L.运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改变,确立5-肽胃泌素和丙谷胺处理HT-29细胞的佳浓度;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神经酰胺、p38磷酸化水平、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胃泌素能促进大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凋亡,其佳浓度为25.00 mg/L(F =31.36,P<0.05);丙谷胺能明显拮抗胃泌素促进HT-29细胞的增殖作用,其佳浓度为32.00 mg/L(F =24.31,P<0.05).胃泌素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胃泌素+丙谷胺组(q =4.23、4.06,P<0.05).胃泌素组bax mRNA、蛋白相对表达率以及神经酰胺、p38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丙谷胺组及胃泌素+丙谷胺组(q=5.50、6.00、7.50;6.50、7.00、8.50;8.00、8.50、10.00;4.60、4.90、6.53,P<0.05),而bcl-2 mRNA、蛋白相对表达率与其相反(q =4.95、4.24、7.07;7.07、6.36、7.78,P<0.05).结论 胃泌素能够通过神经酰胺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活性、上调bcl-2及下调bax表达来实现的,但此信号传导通路能够被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阻断.

  • 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以及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宇;黄楷;杨辞秋;李松奇

    目的 观察环氧化酶-2(COX-2)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切片进行C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人VSMCs以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处理24 h,以噻唑蓝(MTT)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为95%,且在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均有阳性细胞存在;体外培养的人VSMCs中加入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COX-2的表达;浓度为0、10、20、40、80 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VSMCs 24 h后,以MTF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90.06%、81.38%、75.41%、68.9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0.02%、0.62%、0.92%、1.17%、1.63%.结论 COX-2大量表达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特别表达于炎性巨细胞以及中层VSMCs中,塞来昔布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VSMCs中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两者均呈剂量依赖性.

  • 载脂蛋白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翟占强;罗光华;张俊;冯悦华;徐之静;徐宁;张晓膺

    人载脂蛋白M(ApoM)由Xu等[1]于1999年发现,主要存在于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中[2].研究显示,瘦素、胰岛素、高血糖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可调节ApoM的表达[3-4],也可能与肥胖、糖尿病、肝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5-6],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构建ApoM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建立分型ApoM基因敲除小鼠的方法.

    关键词:
  • 单运动单元内固定胸腰段爆裂骨折复位程度对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作者:冀旭斌;徐兆万;隋国侠;吴沁民;张扬;刘大勇

    单运动单元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及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和A3型)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1-2],部分学者认为失败率较高.自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我们采用经椎弓根单运动单元伤椎终板方向置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87例,术后随访多数患者胸腰椎矢状位序列良好,但有12例患者骨折复位并不理想,随访期间胸腰椎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改变.我们分析60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骨折复位不理想的原因及骨折复位程度对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关键词: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兔膝骨关节炎

    作者: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王军;苏航

    骨关节炎(OA)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有效的软骨细胞分裂素,bFGF缓释微球能维持其关节腔内的有效浓度.目前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为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主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观察bFGF缓释微球治疗兔膝OA对MMP-13和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bFGF治疗OA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 冷冻消融治疗兔VX2肾癌的疗效

    作者:费夏玮;汪维;刘光香;沈彦婷;黄海锋;张帆;陈骏;李笑弓;郭宏骞

    近年来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肿瘤受到广泛关注,因其更安全、微创、适应证更宽等优势,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们通过建立兔VX2肾癌模型实施冷冻消融治疗,观察其治疗肾脏肿瘤的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3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3.0kg;VX2瘤苗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滕皋军教授赠送;CryoHit冷冻治疗系统为Galil Medical产品,探针消融范围1.5cm;超声仪器型号BK Medical,8815;超声造影剂为Bracco International生产的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

    关键词:
  • 血清α-烯醇化酶及其自身抗体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红;王宏斌;董学君

    α-烯醇化酶(ENO1)是烯醇化酶的3个亚型之一,已有学者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检测到高水平的ENO1蛋白[1-2],提示ENO1可作为潜在的肺癌相关标志物,但血清ENO1蛋白和ENO1自身抗体用于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旨在检测肺癌患者血清ENO1蛋白及其自身抗体水平,探讨其作为肺癌相关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

    关键词:
  • 血栓弹力图检测严重脓毒症大鼠早期液体复苏后的凝血功能

    作者:陈益君;黄长顺;王钰;巩继勇;易娟;张益维

    严重脓毒症重要病理生理之一就是全身凝血系统紊乱,血栓弹力图(TEG)能对测得的凝血和纤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凝血状态的结果[1].我们应用TEG检测严重脓毒症大鼠早期液体复苏后的凝血功能,并与常规凝血检测比较,探讨TEG的诊断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50 ~ 350 g,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提供,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与盲肠结扎和穿孔(CLP)复苏组(实验组,n=10).

    关键词:
  • Kuppel因子4调节人乳腺癌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徐惠君;贾勇圣;李帅;陈悦;佟仲生

    小白菊内酯(PN)是中药野生甘菊(艾菊属银胶菊)的主要提取成分,它是倍半萜烯内酯的主要成分[1].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PN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抗癌作用[2-4].Kuppel因子4(KLF4)锌指转录因子在正常组织的细胞增殖、凋亡、组织内稳态和生长抑制等多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Akaogi等[6]研究结果显示KLF4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在乳腺癌细胞中以抑癌基因发挥作用.我们以人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KLF4基因对PN抗乳腺癌细胞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关键词:
  •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减少细胞浸润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胡婷婷;梁贵友;姜洋;刘达兴;容松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多从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1].我们通过观察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浸润及其表达损伤因子的情况,探讨炎性细胞在EPO干预后对心肌细胞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实验动物包括健康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鼠龄8~ 12周,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渝20120913.实验材料包括小动物气体麻醉机、呼吸机、恒温床、用于气管插管的套管针、结扎用6-0丝线(带针).

    关键词:
  • 应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周义军;徐磊磊;宋兴华;丁俐文;陈江涛;王翀;甘雨灵;朱晓萌

    急性脊髓损伤(A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是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1].我们应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探索SD大鼠ASCI后0 h和6 h的脊髓差异蛋白的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编号SCXK(新)2011-0004]提供的2个月龄SD雄性大鼠8只,体质量约250 ~ 350 g(平均300 g).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伦理审批号20120220005).2.动物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将8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2组,即脊髓损伤后0 h组(H-0组)、脊髓损伤后6h组(每组各4只),参照Allen's方法建立大鼠ASCI模型.

    关键词:
  • 重症肌无力患者非增生型胸腺组织蛋白4.1R的表达

    作者:高峰;赵莹;朱利伟;陈志勇;郑远征;崔新征;方华;张清勇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异常胸腺与MG的发生关系密切[1].我们前期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了MG患者增生型胸腺和正常胸腺组织的蛋白表达,筛选16个异常表达蛋白点,其中蛋白4.1R表达明显差异[2].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MG非增生型胸腺组织进行检测,探讨该蛋白在MG发病中的作用.

    关键词:
  • 纳洛酮复合吗啡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覃怡;贺丹;钟玉玲;管恩健;谢玉波

    本研究旨在观察纳洛酮复合吗啡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人胃癌MGC-803细胞接种在6孔或96孔培养板中,分为4组,每组54孔.对照组(C组)不加任何药物;吗啡组(M组)或纳洛酮组(N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吗啡(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批号:080701-1)或纳洛酮(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7131),使药物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10 mmol/L或0.01 mmol/L;吗啡+纳洛酮组(MN组)则先在培养液加入纳洛酮,使其终质量浓度为0.010 mmol/L,孵育30 min后再将吗啡加入培养液中使其浓度为0.1 mmol/L继续孵育.

    关键词:
  • 肺局限性磨玻璃影病变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岳光华;曹中良

    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指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呈局灶性云雾状密度阴影,阴影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清晰可辨[1].GGO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病理基础为肺泡内气体减少、细胞数量增多、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间隔增厚和终末气道部分充填,可能是许多肿瘤性病变的早期表现,甚至是惟一表现.随着CT扫描技术的普及,GGO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其定性诊断成为1个重要问题,目前认为肺局灶性GGO可以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早期表现[2].我们收集并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表现为肺局限性GGO的CT影像学表现、外科治疗和结果,探讨肺局限性GGO佳的处置方法.

    关键词:
  • 纳米级磨损微粒对大鼠肾毒性与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朱梁;赵凤朝;郭毅;郑骏年;裴冬生;刘洪涛;郭开今

    我们选用人工关节假体的主要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观察不同种类磨损微粒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纳米级钛合金(Ti-6Al-4V,平均粒径80 nm)、陶瓷(ZrO2,平均粒径95 nm)颗粒(中国矿业大学摩擦学与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刘洪涛教授惠赠).2.模型制作与分组:微粒造模组分别用5、50、500 mg/kg的浓度对大鼠进行连续腹腔微粒注射7d,对照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1].

    关键词:
  •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和睾丸精子抽吸术麻醉选择

    作者:吴光;杨慎敏;侯建全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和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精子获取方法[1].为了分析在睾丸取精手术中麻醉的意义,我们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问卷调查,探讨麻醉对疼痛的缓解程度.一、材料和方法1.入选患者: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苏州市立医院就诊的无精子症患者65例,平均年龄29.5岁.均经2次以上精液分析,根据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精浆生化等确认无精子症,取精侧睾丸体积6 ~ 20 ml.PESA 53例,TESA 26例,其中PESA+ TESA 14例.

    关键词:
  • 血清滋养层细胞表面蛋白2抗体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专;董学君

    滋养层细胞表面蛋白2(TROP2)早发现于人类正常的滋养层细胞中,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人类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但在大部分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1-3].Nakashima等[4]研究结果显示,7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TROP2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说明TROP2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我们检测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TROP2抗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关键词:
  •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在BALB/c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辉;郑航;李世文;夏志平;吕源

    我们利用RNA体内干扰技术降低正常小鼠睾丸组织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蛋白的表达,观察RNA干扰后小鼠睾丸重量、生精小管形态学变化及生精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CIRP与生精功能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30只BALB/c雄性,鼠龄8周,体质量18 ~20 g.2.动物模型的建立:(1)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组:在体视显微镜下于睾丸网内注入30μl的siRNA序列和转染试剂混合物.(2)siRNA阴性对照组即将siRNA序列换作无意义的RNA序列,其他同上.(3)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

    关键词:
  • 猪两种新型分流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廖清华;黄理哲;田磊;吴向华;张海添;林伟箭

    我们应用广西巴马小型猪构建远端脾静脉-肝总动脉端端吻合术(下称脾肝分流术)和肝外门静脉主干-肝总动脉侧侧吻合术(下称门肝分流术),观察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对肝功能等生化代谢指标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实验猪购置广西巴马县国家级小型猪养殖基地中心,猪龄3~4个月,体质量10~ 15 kg,共20头.10头构建脾肝分流术,10头构建门肝分流术.2.构建脾肝和门肝分流术:(1)实验猪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测量肝脾体积大小,切取肝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采集下腔静脉血和腹主动脉血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气和血氨.

    关键词:
  • 免疫抑制细胞在早期脓毒症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作者:缪鹏;曾辉;郁正亚

    我们通过测定不同感染程度升结肠置管腹膜炎模型(CASP)术后外周血、脾脏中CD11b+ Gr1+肌源性干细胞(MDSC)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观察免疫抑制细胞在脓毒症性腹膜炎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流式细胞仪(Calibur,美国BD公司)、小鼠感染CBA试剂盒(美国BD公司,编号552364);PerCP标记抗CD3;PerCP标记抗CD11b;藻红蛋白(PE)标记Gr1及相应的同型对照;PE标记抗CD8;APC标记抗CD4;PE标记抗CD25,Foxp3破膜缓冲液、裂解缓冲液(美国BD公司).

    关键词:
  • 地卓西平马来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fos、热休克蛋白27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仁斌;林焱斌;郑忠

    我们通过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细胞及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c-fos基因的表达,探讨地卓西平马来酸(MK-80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保护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MK-801,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c-fos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HSP27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2.动物分组与动物模型建立:20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脊髓损伤(SCI)组和MK-801组.按改良Allen重物打击模型制作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后0.5h,脊髓SCI组腹腔注射生理盐5 ml/kg,MK-801组腹腔注射5 mg/kg.

    关键词: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KISS-1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卫波;侯俊清;刘广超;杜信毅;李铁强;朱朝阳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KISS-1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KISS-1蛋白在7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MMP-2和KISS-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71%和31.43%,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两者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MMP-2与KISS-1可作为反映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之一.

  • 血清抵抗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

    作者:袁松亮;丁明胜;黄金叶;张桂祥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病情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检测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并通过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上选择1个截断点,得到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血清抵抗素临界值.另设30例年龄、性别与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入院时血清抵抗素含量[(4.09±1.45) mg/L,24 h内]较健康对照组[(0.87 ±0.34) mg/L]明显升高(t=20.85,P<0.01),随病情变化于发病后3~7d出现逐渐降低、持续高值或继发性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血浆抵抗素[(6.73 ±2.46) mg/L]含量均明显高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2.68±1.07) mg/L,t =9.84,P<0.01);根据ROC曲线初步得出血清抵抗素浓度高于4.81 mg/L可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 调节性T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双龙;陈晓耕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CD4+ CD25+ CD127low/-T细胞(Treg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乳腺癌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reg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1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reg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1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Treg细胞表达为(39.74 ±9.02)%,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的表达[(29.81±8.52)%,P<0.05].48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为(7.04±1.56)%,显著高于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表达[(4.01±1.05)%,P<0.05].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升高,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为(8.15±1.28)%,显著高于Ⅰ期患者[(6.39±0.81)%,P<0.05]和健康志愿者[(4.01±1.05)%,P<0.05].结论 Treg细胞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的高表达,可能是肿瘤长期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其外周血数量与乳腺癌进展密切相关,越晚期表达水平越高.

  •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丁敏勇;梅祎军;周子花;毛茅;李春孟;王理富

    目的 检测良性结肠肿瘤、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探讨ICTP在良恶性结肠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恶性胃肠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71例为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4例为转移性肿瘤患者,另选43例良性结肠肿瘤患者为B组,同时,设52例同龄健康人为C组,均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ICTP活性.结果 B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6.75 ±3.34) μg/L,C组血清ICTP活性为(4.68±2.91) μg/L,A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14.84±8.49) μg/L,其中,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和转移性结肠肿瘤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分别为(17.47±10.86) μg/L和(8.14 ±5.45) μg/L.A组中两类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中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CTP是反映结肠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有助于良恶性结肠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纳米炭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作者:许志亮;王冠楠;姚峰;涂毅;孙圣荣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的意义.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病例45例(淋巴结示踪组),与同期术中未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病例49例(空白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淋巴结示踪组手术时间为(80.47±9.23) min、术中出血量为(35.53±7.43)ml、术后引流量为(71.09±12.18) ml;空白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4.65±12.01) min、术中出血量为(35.14±9.08) ml、术后引流量为(69.37±15.38)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示踪组术后低钙发生率(4.4%)低于空白对照组(20.4%,P<0.05);淋巴结示踪组术后1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35.36±18.35) ng/L]高于空白对照组[(26.58±15.80) ng/L,P<0.05]、淋巴结示踪组术后1周PTH水平[(37.67±17.29) ng/L]高于空白对照组[(28.06±17.15) ng/L,P<0.01];淋巴结示踪组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数目(9.40±2.35)枚多于空白对照组[(7.86±2.06)枚,P<0.01].结论 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并未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并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 微小RNA-10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姚行;马志红;李丽琴;黄惠莲;陈莹蓉;李静;严强;戴利成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微小RNA(miR)-10b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78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miR-10b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0b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6.758±2.301)显著高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8.516±1.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miR-10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1)以及肿瘤浸润深度(P<0.01)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10b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相关.

    关键词: 微小RNA-10b 胃癌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

    作者:毛丹;熊敏;曾云;陈洁;李红珍;曾宪娟;易蕊;孙云;夏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患者43例,再次行PVP治疗,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PVP治疗均获成功,影像学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椎体周围静脉引流,但上述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术后24h、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2±1.1)、(1.7±0.9)分,ADL评分分别为(72.0±10.0)分、(95.0±15.0)分,较术前(7.7±1.4)、(33.0±13.0)分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 PVP手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行PVP治疗而再发骨折患者仍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获得较好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临床并发症较少.

  • ret/PTC3基因重排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王波;赵文新

    甲状腺癌是人体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为20% ~ 76%[1].其中5%~15%为甲状腺癌[2].2010年来,美国化学学会(ACS)统计数据表明甲状腺癌发病率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ret/PTC3基因重排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书;张新晨;吴德全;杨维良;乔鹏飞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多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导致肝移植、肝切除、创伤以及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方法能够完全有效的治疗HIRI[1].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因能在体内外特定环境下分化为间叶组织而得名.MSCs具有自我扩增和多向分化性,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特定环境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越来越引起重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弱、可跨胚层多向分化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进入研究者的视线[2].目前国内外已陆续有针对BMSCs修复HIRI研究的报道,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人肝细胞癌移植性鼠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侯睿;刘智敏;张必翔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为世界第一位[1-2],术后易复发或转移[3-5],5年生存率较低[6-7].自20世纪70年代起,陆续有实验室以移植癌细胞或癌组织的方法建立了人肝细胞癌鼠模型,并利用模型研究肝癌发生、转移机制,积极寻找肝癌治疗的新途径、新药物,取得了诸多成果.现就有代表性的移植性人肝细胞癌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广军;赵亮;王吉兴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适宜微环境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种原始细胞.1991年Caplan[1]把骨髓中能黏附于塑料培养板表面,在体外高度扩增并可多向分化的细胞群命名为MSCs;2003年Covas等[2]首次报道脐带中有存在干细胞的可能性;Wang等[3]也证实在脐带的Wharton's jelly区域可分离出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目前发现hUCMSCs有诸多优点,应用潜能较大,现就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猪控制型心死亡供体模型的建立

    作者:郭明晓;姚丹华;孔文成;李幼生;黎介寿

    目的 建立猪控制型心死亡供体模型,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白色杂种猪10只,麻醉成功后静脉给予阿曲库铵(1 mg/kg)及肝素(150 ~200 U/kg),同时撤除呼吸机以建立心死亡模型,监测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以及乳酸)的变化.结果 心死亡时间为(17.40±3.37) min.撤除呼吸机5 min内,猪出现短暂升高血压、心动过速,收缩压由(113.90±11.52) mmHg(1 mmHg=0.133 kPa)升至(118.50±10.40) mmHg,心率由(108.20±4.94)次/分升至(154.90±7.06)次/分,之后血压、心率迅速降低直至心跳停搏;同时机体动脉氧分压迅速降至(17.40±3.13) mmHg,乳酸水平升高,酸中毒加重.结论 通过模拟临床控制型心死亡供体“撤除呼吸机、机体肝素化、确定死亡时间”3个阶段,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高的猪心死亡模型.

  •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射频消融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建炜;汤钊猷;卢创新;任正刚;乐凡;周云;罗执芬;崔勇霞;王朝杰

    目的 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射频消融模型.方法 采用60只BALB/c-nu/nu裸小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模型;随机分为两组,移植瘤术后30 d进行姑息性射频消融术和仅开腹(假手术组).两组中各随机抽出7只裸鼠,在2次手术后4周处死裸鼠,观察肝脏移植瘤大小、坏死范围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0% (60/60);姑息性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6.7% (29/30);与假手术组比较,姑息性射频消融组移植瘤组织VEGF和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姑息性射频消融模型手术成功率高,移植瘤组织VEGF和MMP-2蛋白表达降低.

  • 两种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作者:李忠远;刘修恒;张小平;翁小东;邱涛;陈忠宝

    目的 探讨两种大鼠精索静脉曲张(VC)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优良比较.方法 将青春期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经典法(A组,30只)部分结扎左肾静脉;改进法(B组,30只)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后,加扎左侧精索静脉与左髂总静脉之间的交通支;假手术对照(C组,30只)只分离左肾静脉不结扎.比较3组大鼠建模的手术时间,术后4、8周的精索静脉直径及成功率.结果 B组每只大鼠手术时间为(22.5±3.4)min,较A组[(9.2±2.3) min]和C组[(7.5±1.2) min]明显增加(P<0.05);A组4周左侧精索静脉直径为(0.86±0.12) mm、8周为(0.91 ±0.11) mm,与B组4周(0.85±0.12) mm、8周(0.92±0.12)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比C组明显扩张(P<0.01);A组4周组成功率为70.59%,较B组4周组(90.91%)低(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建立VC大鼠模型;改进法前期手术过程复杂,术后短期内建模成功率较高.

  • 表阿霉素纳米胶束靶向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作者:李晨玉;宋晓斌;杨威;刘铜军;葛巨刚;景暇斌

    目的 探讨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EPI-NPs)在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的分布及药效.方法 制备具有靶向控释作用的EPI-NPs,Walker-256细胞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灌注给药(EPI含量均为2 mg/kg),利用组织荧光和匀浆荧光技术对比分析EPI-NPs和表阿霉素(EPI)在肝内的分布特点,并作药效对比.结果 EPI-NPs组肿瘤组织的EPI荧光强度高于肝组织(P<0.05),而EPI组则表现为平均分布;EPI-NPs组在肿瘤及肝内的EPI荧光强度均高于EPI组(P<0.05).EPI-NPs组大鼠肝移植瘤的体积抑瘤率及质量抑瘤率分别为72.96%和68.19%,EPI组的体积抑瘤率及质量抑瘤率分别为39.16%和35.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NPs组生存率高于EPI组(P<0.05).结论 EPI-NPs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靶向性和抑瘤效果.

  • 肝移植术后受体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与供体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和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张晓庆;王兆文;陈达伟;郭峰;彭志海;樊军卫

    目的 探讨肝移植供体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与受体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测序技术检测84例肝移植患者供体CYP3A5 rs776746和IL-18rs574424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代谢表型(全血谷浓度/剂量比值,C/D,ng· ml-·mg-·kg-)的相关性.结果 肝移植术后,供体IL-18 rs5744247 GG+ GC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C/D值[(163.1±100.8)ng·ml-1.mg-1·kg-1]明显高于CC基因型患者[116.7±78.2)ng.ml-1·mg-1·kg-1,P<0.01].移植表达CYP3A5蛋白(*1基因型)供体的患者中,不同供体IL-18基因型患者C/D值(ng.ml-1·mg-1·kg-1) (GG+ GC:133.4±65.3;CC:88.3±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供体CYP3A5rs776746和IL-18 rs5744247基因型有助于指导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

  • 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表达

    作者:赵文秀;张正奇;许雅苹;尹震宇;王效民

    目的 观察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中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表达.方法 将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荷瘤组,后组是将H22肝癌细胞注射到肝左外叶,制作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10d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骨髓、脾脏及肝脏组织中MDSCs的表达.结果 荷瘤组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的MDSCs比例为[(47.73±6.00)、(71.90±4.30)、(11.21±1.19)%],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18.33±2.31)、(59.03±4.50)、(5.82±0.58)%];正常小鼠肝组织中MDSCs占肝内白细胞6.5%,荷瘤小鼠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DSCs占肝内白细胞分别为43.8%和12.8%.结论 在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中,MDSCs表达明显上调,为研究MDSCs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三氧化二砷对小鼠肝脏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钰;王洪山;锁涛;付亮;鲁超;宋陆军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小鼠肝脏祖细胞(AHPCs)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Seglen二步法原位灌注结合机械离心获取AHPCs,体外培养并持续观察超过40 d.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AHPC及其形成的克隆进行白蛋白、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9 (CK19)染色.取原代培养12d的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含As2O3)、低浓度组(含2μmol/L As2O3)和高浓度组(含4 μmol/L As2 O3).干预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Ki-67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AHPC可持续扩增超过40 d,培养第1天强阳性表达白蛋白,培养第5天细胞克隆开始表达AFP,第35天表达CK19.阴性对照组所含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较高(25.1±2.8)%,而As2O3(2μmol/L)组[(18.8±1.0)%]和As2O3(4μmol/L)组[(11.8±2.0)%]的Ki-67阳性细胞比例逐渐降低.Ki-67 mRNA的表达量在As2 O3(2μmol/L)组(0.823 ±0.012)明显下降,并以As2O3(4μmol/L)组(0.309 ±0.002)降低为明显.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PCNA表达逐渐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阴性对照组细胞代谢产物尿素浓度较高[(0.586 ±0.056) mmol/L]随着As2O3浓度增加As2O3(2μmol/L)组[(0.506±0.058) mmol/L]与As2O3 (4 μmol/L)组[(0.410±0.045) mmol/L]尿素浓度逐渐下降.结论 成功建立AHPC体外培养模型.As2O3能抑制原代AHPC的增殖,并降低其代谢能力.

  • 生长抑素受体-2基因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

    作者:郑建伟;张晓梅;张春霞;李雁;易继林;秦仁义;吴在德;薛新波;申铭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基因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转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慢病毒3FLAG-puromycin-LV及SSTR2-LV,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噻唑蓝(MTT)、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未转染细胞(空白对照组)、转染3FLAG-puromycin-LV细胞(阴性对照组)和转染SSTR2-LV细胞(实验组)侵袭转移能力的强弱.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上皮表型蛋白和间质表型蛋白的定位和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SSTR2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SSTR2-LV可以有效转染肝癌细胞株MHCC-97H,稳定表达SSTtR2的mRNA和蛋白.转染SSTR2-LV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镜下观察肝癌细胞株MHCC-97H转染SSTR2-LV后,由成纤维细胞样、排列分散,转变为细胞排列紧密如铺路石.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可见肝癌细胞株MHCC-97H转染后细胞膜表达的E-cadherin荧光由胞质转移至细胞周边浓聚,而Vimentin的荧光强度较前下降.采用Western blot进行蛋白定量分析,转染后MHCC-97H细胞上皮表型标志性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量增高,间质表型标志性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再表达SSTR2MHCC-97H细胞可以增加上皮表型蛋白表达,减少间质表型蛋白,从而逆转肝癌细胞EMT,导致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 3-氨基吡啶-2-甲醛硫代缩氨基脲对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β的诱导差异及其机制

    作者:葛覃;房嫣;杨卫平;付志平;李科;佟辉;施敏敏;邱伟华

    目的 探讨3-氨基吡啶-2-甲醛硫代缩氨基脲(Triapine)对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β(GADD45β)诱导差异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转染p53全序列建立Hep3B+p53;体外合成GADD45β近端6个启动子序列群(-618 ~-314),构建荧光素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和Hep3B+p53;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比较Triapine对GADD45β表达诱导及其近端启动子活性影响差异;进一步比较对DNA合成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抑制差异;并通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变化测定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果 Triapine对Hep3B中GADD45诱导并不明显,Hep3B+p53对Triapine敏感性明显增加,2.5、5.0μmol/L剂量下GADD45/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比值分别为0.0425和0.0704,并呈现出剂量-效应的正相关关系.荧光素分析提示Triapine作用Hep3B+p53后的启动子核因子(NF)-κB(-618/+6)和E2F-1(-470/+6)活性较Hep3B明显增强约1.3倍和0.7倍.Triapine能够更加明显地抑制Hep3B +p53的DNA合成能力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5μmol/L Triapine对Hep3B +p53DNA合成的抑制率为40.89%,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率达到68.16%,与Hep3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apine作用后Hep3B+p53的Caspase-3能迅速激活,活性高峰提前出现于6h.结论 p53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的GADD45诱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

  • 肝癌大鼠部分门静脉结扎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不同肝叶肿瘤生长的关系

    作者:徐睿;孙江阳;袁玉峰;刘志苏

    目的 探讨门静脉结扎术(PVL)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荷瘤大鼠不同肝叶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将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组.均为荷瘤大鼠,A组行PVL术,B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扎肝叶与非结扎肝叶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测算结扎与非结扎肝叶上肿瘤的体积变化,分析血流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A组PVL肝叶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B组[(4.34±0.53) ml/min比(2.07±0.04) ml/min,P<0.05],且与结扎肝叶肿瘤体积增加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PVL肝叶的肝动脉血流增加是PVL术后结扎侧肝叶肿瘤生长加速的促进因素.

  • 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与胞内钙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剑锋;叶超平;刘逢生;王文清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 O3)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检测其体外生长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探讨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及联合应用不同浓度的ATRA(0.1、1.0、10.0 μmol/L)、As2O3(0.5、1.0、2.0μmol/L)处理HepG-2细胞,用噻唑蓝(MTr)法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细胞增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荧光探针技术(Fluo-3),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 ATRA、As2O3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ATRA、As2O3能够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联合组更明显;作用时间为24、48 h时,细胞内Ca2+荧光强度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联合组荧光增强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作用时间至72 h时,荧光强度又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 ATRA、As2O3能够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其诱导凋亡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ATRA、As2O3体外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肝癌作用.

  •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营养剥夺促进肝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

    作者:郭瑜;李俊;杨斌;郑启昌;柯文波;张磊;熊俊

    目的 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在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 以Hank's平衡盐缓冲液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细胞进行营养剥夺培养,观察营养剥夺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标记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SIS3(2μmol/L)处理营养剥夺的肝癌细胞,分析上皮间质标记表达与细胞侵袭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平衡盐缓冲液显著增加HepG2和BEL7402肝癌细胞的侵袭数[(58 450±1245)个;(61 750±1800)个,P<0.05],同时其上皮标记CK18表达下调而间质标记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升高.以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SIS3处理平衡盐溶液培养的HepG2和BEL7402细胞后,较对照组细胞未出现明显上皮间质标记表达改变,细胞侵袭数较SIS3未处理组也明显减少[(16500±1050)个比(15 450±985)个,P<0.05].结论 上皮-间充质转化可能是营养剥夺条件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性的机制之一.

  • 微小RNA-181b及其靶基因肝癌缺失基因-1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颖;卢忠心;孔晓宇;魏礼清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1b对肝癌缺失基因-1(DLC-1)的调控及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份正常肝脏组织,17份癌旁组织、肝癌组织及肝癌SMMC7721细胞、胚肝LO2细胞中miR-181b和DLC-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miR-181b抑制剂下调肝癌细胞SMMC7721中miR-181b表达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m blot检测SMMC7721细胞中DLC-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iR-181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62 ±0.004、0.175±0.021和0.656±0.034,肝癌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miR-181b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较LO2细胞上调(0.723±0.042和0.262±0.037,P<0.01).DLC-1 mR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92±0.094、0.187 ±0.043和0.081 ±0.012,肝癌组织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DLC-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3±0.026、0.214±0.029和0.112±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81b抑制剂转染SMMC7721细胞后,DLC-1蛋白在空白组、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2±0.027、0.379±0.019和0.125±0.015,转染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181b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抑制DLC-1的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 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介导小分子干扰RNA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吉文;李华;向国安;陈开运;傅斌生;杨扬;陈规划

    目的 观察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介导小干扰RNA(siRNA)进入肝癌并对肝癌细胞SMMC-7721起一定抑制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siRNA质粒/穿膜肽复合物,对照组加入空质粒/穿膜肽复合物,培养48 h后收集两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SiRNA质粒/穿膜肽复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多(实验组75.14%、对照组62.55%),G2期细胞比例减少(实验组11.39%、对照组12.14%)、S期细胞比例减少(实验组13.47%、对照组25.31%),说明经穿膜肽质粒复合物处理后细胞被阻滞在G1期,实验组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量约为未对照组的74%,即实验组mRNA表达水平下调约26%.肝癌细胞经穿膜肽复合物处理48 h后MTT法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4.82%.结论 肿瘤靶向性细胞穿膜肽可介导siRNA进入肝癌细胞并可对肝癌细胞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子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

    作者: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目的 观察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将5 ml培养24 h的大鼠肝细胞(5.0×107个)(Ⅰ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Ⅱ组)、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Ⅲ组)移植到ALF大鼠腹腔内,以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加每天静脉注射HGF 10 μg/kg×7 d(Ⅳ组)和5 ml RPMI 1640培养基腹腔内注射(Ⅴ组)作为对照.观察受体大鼠存活率、肝功能、肝组织光镜和电镜变化.结果 移植后14d大鼠的存活率Ⅰ~Ⅴ组分别为50.00%、68.75%、81.25%、75.00%和18.75%,各移植组高于对照组,Ⅲ组高.移植后24 h,Ⅱ~Ⅳ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开始好转,至移植后7d,各组间除谷丙转氨酶(AL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恢复快,其次为Ⅳ、Ⅱ、Ⅰ组,Ⅴ组恢复慢、差.结论 应用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ALF大鼠能逆转肝功能,提高生存率,较静脉途径给予HGF的治疗效果更好.

  • 脱细胞肝支架的结构和成分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作者:姜楠;季茹;韩炜;王建锋;李伟民;曹阳;张勇;窦科峰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备脱细胞肝支架(DLBS)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细胞相容性,探讨其内部联系.方法 取50只成年F344大鼠肝脏,使用文献报道的3种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riton X-100和NP-40为主洗脱剂]制备大鼠DLBS.进行扫描电镜和孔径计算和氨基葡聚糖(GAG)检测.后经门静脉灌注肝卵圆细胞,进行黏附率、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扫描电镜以及白蛋白分泌检测.结果 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孔径计算表明NP-40方案细胞外基质较SDS和Triton X-100方案整齐;GAG检测NP-40方案[(44.19±3.35) ng/mg]高于Triton X-100方案[(36.71±2.01) ng/mg]和SDS方案[(21.63 ±2.78) ng/mg];细胞黏附率显示NP-40方案[(95.78±2.11)%]高于SDS方案[(84.18±3.30)%]和Triton X-100方案[(91.15±2.21)%];细胞增殖情况Triton X-100方案和NP-40方案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高于SDS方案(P<0.05);白蛋白分泌NP-40方案[(85.77±3.30) mg/106个细胞]明显好于SDS方案[(49.37±2.43) mg/106个细胞]和Triton X-100方案[(74.66 ±4.80) mg/106个细胞].结论 DLBS的结构和成分对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明显观察到NP-40方案较SDS和Triton X-100方案在制备DLBS的优势.

  • 内皮细胞分化基因-1和丝切蛋白-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易晓雷;李旭辉;汪杰;苗雄鹰;梁昊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分化基因-1(EDG-1)、丝切蛋白-1(CFL-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DG-1、CFL-1在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实验组)及15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随访所有病例术后的生存时间,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EDG-1 、CFL-1阳性表达分别为54.4% (31/57)和66.7% (37/57),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P<0.05).EDG-1、CFL-1在肿瘤转移组及低分化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组及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肿瘤转移、癌栓、病理分型、EDG-1及CFL-1的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DG-1 、CFL-1可能作为判断HCC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其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价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在乙肝病毒X基因改变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

    作者:姜迎海;李玉龙;张磊;夏令杰;王静

    目的 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在乙肝病毒X基因(HBx)改变肝癌细胞HepG2对顺铂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从pCP10质粒中扩增482 bp HBx的开放读码框(ORF),构建表达载体pcDNA3-HBx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应用脂质体将其转染HepG2,50 mg/L G418筛选阳性克隆,抽提mRNA,逆转录(RT)-PCR鉴定是否稳定表达HBx.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44×103及42×103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空脂质体组、空载体组HepG2、HBx+ HepG2对2 mg/L顺铂敏感性的差异,以及顺铂联合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对HBx+HepG2抑制率的改变.结果 从pCP10中扩增得到482 bp HBx-ORF片段.将其与pcDNA3连接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HBx-ORF表达载体.从G418抗性细胞克隆中成功扩增出482 bp HBx-ORF,表明转染后的HepG2细胞稳定表达目的片段.经Western blot及灰度扫描鉴定,HBx+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是空脂质体组的1.97倍,是空载体组的1.67倍.MTT法检测2 mg/L顺铂作用24 h,对HBx+ HepG2的抑制率为19.56%,明显低于对空脂质体组和空载体组HepG2的抑制率(35.21%和30.18%).而先以100 μmol/L PD98059孵育2h的HBx+ HepG2,顺铂对其抑制率上升至31.20%,与未加PD98059时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ER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在抑制HBx+的肝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对该通路的特异性抑制有助于提高HBx+肝癌的化疗效果.

  •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晓霞;王爱民;周绵;汪景坤;赵玉红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HSC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终质量浓度为5、10、15、20 μmol/L),于24 h后收取细胞,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MP-2、MMP-9 mRNA表达.结果 MMP-2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0.5708±0.0609、0.8900±0.0823、1.1348±0.1205、1.4490±0.0832,而空白对照组为0.3237±0.0796.MMP-9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0.5487±0.0770、0.7554±0.0510、0.9497±0.0451、1.1088±0.0777,空白对照组为0.3220±0.0592.结论 罗格列酮可增强HSC对MMP-2、MMP-9的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 沉默乙型肝炎病毒编码X蛋白基因表达增强索拉非尼促人肝癌细胞株PLC的凋亡

    作者:陈东;赵鹏;肖伟锴;李绍强;殷晓煜;梁力建

    目的 探讨沉默乙型肝炎病毒编码X蛋白(HBx)基因后对索拉非尼促人肝癌细胞株PLC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小干扰RNA(siRNA)方法沉默HBx基因,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Bx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基因芯片检测HBx-siRNA转染后索拉非尼作用肝癌敏感细胞株PL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 HBx特异的siRNA作用后,HBx mRNA表达水平为0.61,与其他对照组比较显著下调(P<0.05).索拉非尼作用HBx-siRNA干扰后PLC细胞株凋亡表达率为43%,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索拉非尼作用PLC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APK信号通路中有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0倍的有2个,≤0.5倍的有11个.用siRNA干扰去除HBx基因的影响,经索拉非尼作用PLC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APK信号通路中有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0倍的有1个,≤0.5倍的36个.结论 沉默HBx基因增强了索拉非尼促人肝癌细胞株PLC的凋亡作用,可能是沉默HBx基因表达后,扩大和增强了索拉非尼对MAPK信号通路基因的抑制作用.

  • 缺氧诱导肝癌细胞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机制

    作者:韩菲菲;王婷婷;杨小娟;梁加贝;陈国千

    目的 探讨缺氧对肝癌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观察缺氧(1%O2)培养3~24h后对HMGB1胞外释放、HMGB1基因表达和HMGB1胞内分布的影响,使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剂探讨缺氧诱导HMGB1释放的机制.观察28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的改变.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19.3±7.2) 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4.1±1.6) μg/L,P<0.01].QSG-7701和SMMC-7721细胞经缺氧培养后,3h即见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明显升高,HMGB1 mRNA表达于6h后显示增强,且SMMC-7721株改变更为显著.SMMC-7721细胞经缺氧培养12 h后,核浆HMGB1分布发生明显改变,胞质HMGB1蛋白表达量升高.SB203580、SP600125和PD98059对缺氧诱导HMGB1释放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缺氧能诱导肝癌细胞表达、释放HMGB1,其诱导HMGB1释放机制与MAPK信号通路有关.

  • 肝脏肿瘤实验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樊嘉;高强

    原发性肝癌为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一半以上病例在我国[1],提示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和肝母细胞瘤等不同病理类型,它们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表现、诊疗预后等方面差异显著;其中,HCC占85% ~90%,本文所论述的"肝癌"主要是指HCC.由于外科技术、早诊早治及肝移植治疗肝癌等的进步,肝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然而,文献和我所的资料均显示,无论是何种治疗模式,肝癌的5年生存率都已接近其高限,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近40年来一直徘徊在57%左右,肿瘤生物学特性是限制肝癌疗效提高的关键所在[2].相对于乳癌、大肠癌、黑色素瘤等肿瘤来说,肝癌是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孤儿肿瘤",对于肝癌的癌基因依赖、有效治疗靶点等知之甚少[3].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技术、研究手段以及研究理论的变革,以促进肝癌基础实验研究的根本性突破,进而为临床转化提供支持.

    关键词:
  • 外科转化医学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管理

    作者:杨镇

    转化医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影响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各行业统一的国际标准,我们国家更是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详尽的国家标准(国标).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的学术质量,保障转化医学的健康规范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宣传、遵守这些标准,大力推进以科研成果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中华实验外科杂志》自创刊以来,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刊方针,曾制定了中国实验外科的一系列准则.当前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首先得到足够重视.

    关键词:
  • 肝再生过程中信号转导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安力;郭志勇;何晓顺

    在肝损伤或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可促进肝脏细胞的增殖,恢复肝脏的质量、结构和功能,以维持机体的内稳态.肝再生过程涉及肝细胞、枯否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肝干细胞以及肝外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十二指肠和自主神经等)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许多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参与其中,表现出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协调性.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我们对此作一简单总结,并探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