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张丽瑞;陈葳;赵乐;刘婷;李旭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分子机制.方法 5 μg/L TNF-α处理BLX细胞,凝胶迁移实验(EMSA)观察NF-κB活性,Westem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体外侵袭转移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TNF-α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使细胞由多边形向纺锤形转换,E-cadherin表达下调(0.37±0.08比0.75±0.15,P<0.05)且细胞膜定位消失,Vimentin表达上调(0.46 ±0.12比0.00±0.00,P<0.05),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提高(182.00±17.58比134.00 ±9.00;119.00±7.21比85.33±10.11,P<0.05).TNF-α诱导Twist和Slug转录因子表达上调(0.91 ±0.03比0.36±0.07;0.78±0.11比0.22±0.10,P<0.01).结论 TNF-α激活NF-κB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EMT,可能在膀胱癌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

  • 钙蛋白酶抑制剂、α-硫辛酸单用及联用治疗癌性恶病质

    作者:陈思曾;曹少祥

    目的 探讨钙蛋白酶(caplain)抑制剂ALLN(N-acetyl-Leu-Leu-Norleucinal)、α-硫辛酸(α-LA)单用及联用对癌性恶病质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结肠腺癌Colon26 (C26)细胞接种于小鼠前腋窝皮下构建恶病质模型.药物干预7d后检测去瘤体质量、腓肠肌湿重、血生化、细胞因子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骨骼肌中caplain-1和泛素mRNA表达.结果 荷瘤对照组caplain-1与泛素mRNA表达值分别为0.84 ±0.10、2.68±0.08,ALLN组、α-LA组、ALLN+ α-LA组caplain-1表达值分别为0.59 ±0.07、0.65±0.07、0.57 ±0.04,泛素mRNA表达值分别为2.29±0.07、2.34 ±0.05、2.20±0.10,均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caplain抑制剂和α-硫辛酸均具改善癌症恶病质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 水泡口炎病毒在人前列腺癌模型的溶瘤效应

    作者:赵鑫;黄盛松;李军亮;张琪敏;孙涛;吴登龙

    目的 探讨利用水泡口炎病毒(VSV)作为一种新型药物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 (1)确定VSV-绿色荧光蛋白(GFP)在不同时段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2)利用DU145细胞在裸鼠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荷瘤动物经注射不同剂量的VSV-GFP(1×106、1×107 PFU/100μ1)后,观察不同时间点肿瘤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确定瘤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肿瘤大小变化及动物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VSV-GFP能选择性地杀伤前列腺癌细胞,在转染倍数(MOI) =0.1时,DU145细胞死亡率>85%,与之比较,RWPE-1细胞死亡率<20%,而RPMI 1640对照组细胞死亡率<5%.体内实验中,移植瘤体内不同时间点(12、24、48 h)病毒复制滴度分别为2.36×107 PFU/g、3.82×107 PFU/g、4.38×107 PFU/g,1×107 PFU剂量组,1×106 PFU剂量组,RPMI 1640对照组在治疗48 d后,移植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470.54±480.67)、(903.40±3245.50)、(408.54±224.40)m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不含病毒RPMI 1640对照组比较,肿瘤明显缩小,动物生存期延长.结论 溶瘤病毒VSV-GFP在DU145为模型的体内、外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微小RNA-494过表达与RNA干扰抑制Survivin基因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比较

    作者:孙承文;王礼平;臧亚晨;薛波新;单玉喜;许立军;阳东荣

    目的 比较过表达微小RNA (microRNA)-494与采用RNA干扰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过表达microRNA-494的腺病毒载体Ad-494及负载Survivin短发卡RNA (shRNA)腺病毒载体Ad-sur分别或联合感染PC-3细胞后,将相应PC-3细胞接种于裸鼠右前肢皮下,建立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并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空载体组(Ad-GFP)作为对照.动态测量肿瘤体积.55 d后处死各组裸鼠,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测定Survivin、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Ad-sur组、Ad-494组、Ad-sur+ Ad-494组裸鼠前列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被抑制.第35天时即表现差异.其中Ad-sur+ Ad-494组瘤体积小,为(40.69±0.69) mm3,Ad-sur、Ad-494组瘤体体积分别为(102.11±5.32) mm3、(99.03±3.50) mm3,3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PBS组(572.72±10.46) mm3、Ad-GFP组(544.85 ±10.28) mm3(P<0.05).但Ad-sur组与Ad-494组间瘤体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 d后,Ad-sur、Ad-494、Ad-sur+ Ad-494组对移植瘤抑制率分别64.62%、65.98%、86.67%,Ad-sur+ Ad-494组具有抑瘤增效的相加作用(Q=0.99).同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的Survivin基因均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494组与Ad-su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sur+ Ad-494组较Ad-494、Ad-sur组更为显著;实验各组中的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且Ad-sur+ Ad-494组效果优于Ad-sur、Ad-494组.结论 过表达microRNA-494与RNA干扰方法均可抑制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Survivin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且两者联合效果更加显著.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

    作者:廖选;肖静;刘宏伟;程飚;肖丽玲;徐媛;李升红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探讨ACE在维持ESCs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10例儿童的ESCs,进行离体培养,检测ACE在ESCs的表达.用X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l0-5、1×10-6、l×10-7、1×10-8mol/L) ACEI卡托普利对ESCs增殖的影响;体外创伤模型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 6、12、18、24h各时间段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10的表达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β1-整合素和K19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83.55%细胞为双标记阳性细胞,即ESCs.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ESCs表达ACE.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培养的细胞ACE阳性率为74.2%.1×10-6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ESCs的增殖(P<0.05),且在第5天达到峰值.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和克隆能力(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l×10-6 mol/L的卡托普利并不影响K10的表达(P>0.05).结论 ACE通过影响ESCs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皮肤的损伤修复和自我更新.

  • 人促血管生成素2单链抗体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张中林;毛晓雯;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刘权焰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2)单链抗体(ScFv-Ang2)对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各组分别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 Ang2、VEGF+ Ang2+ ScFv-Ang2,通过HUVEC增殖测定、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观察ScFv-Ang2在体外对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荷人肝癌细胞株MHCC97的肝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瘤内注射ScFv-Ang2 (4×1011 pfu/ml),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测量肿瘤大小、肺转移灶数目、癌组织CD31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观察ScFv-Ang2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中观察到ScFv-Ang2可抑制VEGF和Ang2诱导的HUVEC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ScFv-Ang2瘤内注射组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目、CD31表达水平以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Fv-Ang2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抑制HUVEC形成血管的作用,体内实验中对裸鼠人肝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 微小RNA-92b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对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付强;张宏伟;秦涛;刘传江;胡明星;唐强;王玉柱;薛飞;张莉

    目的 观察微小RNA-92b(miRNA-92b)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对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50μ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建立体外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未处理的AR42J作为对照,检测干预12 h后培养基中淀粉酶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miRNA-92b在1、3、6h时表达量变化.慢病毒携带miRNA-92b的模拟物(miRNA mimic)及反义寡核苷酸链(miRNA AMO)转染AR42J,转染空病毒组作为对照.建立体外急性胰腺炎模型后,使用FQ-PCR检测miRNA-92b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AR42J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活性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量变化.结果 TNF-α诱导AR42J建立的体外急性胰腺炎模型,miRNA-92b 3 h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81 ±0.09)倍(P<0.05);转染miRNA-92b mimic组miRNA-92b表达量较空病毒组升高(3.71±0.33)倍(P<0.05),AR42J凋亡率[(41.20±2.42)%]较空病毒组[(23.50±1.85)%]明显升高(p<0.05),活性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转染miRNA-92b AMO组较空病毒组miRNA-92b表达量降低(0.58±0.15)倍(P<0.05),AR42J凋亡率[(13.80±0.40)%]较空病毒组[(23.50±1.85)%]明显降低(P<0.05),活性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转染空病毒组较未转染组miRNA-92b表达量、细胞凋亡率、活性Caspase-3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发生时miRNA-92b表达量明显升高;上调miRNA-92b的表达,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率增高,下调其表达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率降低.

  • 匹立尼酸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作者:张圣祥;刘修恒;陈晖

    目的 观察匹立尼酸(PA)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A组.在肾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S组操作同上但不阻断血管.缺血前30 min,PA组经腹腔注射PA 5 m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4h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再灌注4h后,I/R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11.65±1.15) ng/L和(230.80 ±31.82) ng/L,PA组为(7.83±1.27) ng/L和(125.74±18.03) ng/L,PA组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 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预先给予PA可起到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作用.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3通过诱导肿瘤性巨噬细胞钙离子依赖性钾离子通道表达增强LoVo细胞侵袭性

    作者:许鹤洋;刁飞宇;曾育杰;张旸;来伟;褚忠华

    目的 观察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M2)相互作用及对肿瘤细胞功能学的改变.方法 将转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3(PRL-3)的LoVo细胞和M2细胞模拟肿瘤微环境进行共培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2细胞钙离子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CNN4)蛋白表达,并检测LoVo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示PRL-3能通过共培养后诱导M2细胞KCNN4蛋白表达升高,而未作共培养的M2细胞KCNN4蛋白表达未升高.此外,经过共培养后LoVo细胞侵袭性升高(3367±135比1442±89,P<0.05),而在阻断KCNN4蛋白表达后,LoVo细胞侵袭性降低(1388 ±87比2893±163,P<0.05).结论 PRL-3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通过提高KCNN4表达从而增强LoVo细胞的侵袭性.

  • 氯甲基苯甲酰氨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示踪大鼠脂肪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转黎;王涛;李明超;张岩;刘继红;叶章群

    目的 比较研究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体外标记示踪效果,为ADSCs移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体内研究寻找佳的干细胞示踪剂.方法 分离和培养SD大鼠ADSCs,分别采用10μmol/L CM-Dil荧光活性染料和50 μmol/L EdU标记第4代AD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标记后第7、14、21、28天细胞阳性率.结果 CM-Dil和EdU两者对ADSCs生物学特性均无明显影响.CM-Dil标记ADSCs阳性率达(99.6±0.2)%,第21天后荧光开始衰减,第35天细胞阳性率仍达(64.2±3.3)%;EdU标记ADSCs阳性率为(87.1±1.8)%,7d后细胞阳性率逐渐降低,第14天后急剧降低,第28天细胞阳性率为(14.4±2.7)%.结论 CM-Dil和EdU两者均适用于ADSCs标记示踪,CM-Dil标记具有操作简单、标记阳性率高、荧光持久等优点,适用于长期标记示踪,EdU仅适用于短期标记示踪.

  • 大鼠骨髓干细胞种植于豚鼠脱细胞动脉移植后局部IgG和补体C3沉积研究

    作者:王更富;周冬冬;张新中;曹淑娥;刘伟;崔玉;韩培立;张杰;付庆林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干细胞种植于豚鼠脱细胞血管支架方法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免疫原性.方法 选取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00 ~ 250 g,随机分为4组,皮下包埋不同移植物:骨髓干细胞种植组(A组,种植大鼠骨髓干细胞的脱细胞豚鼠血管,n =20)、单纯脱细胞组(B组,单纯脱细胞的豚鼠血管,n=20)、新鲜异种血管组(C组,新鲜豚鼠血管,n=20)、假手术组(D组,不包埋任何标本,n=20).术后第3、7、15、30、60天每组处死4只大鼠,获取大鼠血清并取出移植物.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豚鼠血管脱细胞处理效果及移植物表面炎性反应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物表面抗豚鼠血管IgG和补体C3沉积.结果 (1)HE染色显示每组移植物中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A组及B组的炎症浸润程度明显低于C组.(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移植物表面有明显的抗豚鼠血管IgG沉积.术后3d各组平均吸光度(I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1506 ±0.0394,B组0.1632±0.0340,C组0.1668±0.0510,P>0.05).术后7、15、30、60dC组平均IA值(0.2157±0.0452、0.2563±0.0442、0.2752±0.0579、0.2545 ±0.0466)高于A组(0.1633±0.0388、0.1787±0.0532、0.1692±0.0406、0.1633±0.0282)、B组(0.1555±0.0348、0.1740±0.0364、0.1698±0.0330、0.1621±0.0349,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较B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移植物表面有明显的大鼠补体C3沉积.术后3、7、15 d各组平均I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1304±0.0313、0.1552±0.0425;B组0.1316±0.0254、0.1535±0.0396;C组0.1671±0.0422、0.1766±0.0493,P> 0.05).术后30、60dC组平均IA值(0.2401±0.0706、0.2674±0.0788、0.2044±0.0494)高于A组(0.1612±0.0358、0.1597±0.0439、0.1382±0.0299)、B组(0.1603±0.0591、0.1517±0.0404、0.1407±0.0288,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干细胞种植组织工程血管及脱细胞处理血管的免疫排斥反应强度明显低于新鲜异种血管;同种骨髓干细胞种植于异种脱细胞血管支架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

  • 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邓新喜;高洁;许立军;薛波新;肖克兵;单玉喜

    目的 观察大鼠阴茎海绵体肌源性干细胞(MDSCs)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共同作用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采用Preplate差速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鼠阴茎海绵体MDSCs,获得差速贴壁细胞(PP1-PP6),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P6细胞干细胞抗原-l(Sca-1)和结蛋白(Desmin)的表达,并传代培养.取PP6第3代细胞在VEGF和bFGF共同诱导21 d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胎肝激酶-l(Flk-1)]的表达;分别在诱导0、5、10、15、21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Flk-1] mRNA的表达量;通过Dil-Ac-LDL摄取实验检测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划痕24h后观察划痕空白处的距离,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PP6细胞表达肌源性干细胞标志物Sca-1和Desmin;PP6诱导21 d后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Flk-1),诱导21 d后与诱导0d比较,干细胞标志物Oct-4的mRNA表达量下降(下降倍数为0.445±0.025),而内皮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量升高(CD31、eNOS、Flk-1升高倍数分别为2.541±0.146、2.364±0.175、2.538±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l-Ac-LDL摄取实验提示诱导后的细胞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划痕实验观察到诱导组空白处距离为282.01±3.84,未诱导组空白处距离为450.3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阴茎海绵体MDSCs在VEGF和bFGF的共同诱导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且具有成熟内皮细胞的功能.

  • 反义抑制微小RNA-21对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4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在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中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李小红;于建斌

    目的 观察转染反义抑制微小RNA-21(miR-21)对A431细胞株中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4(PDCD4)和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A431细胞转染反义miR-21(Anti-miR-2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前后A431细胞株中PDCD4和PTEN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检测转染前后A431细胞株中细胞凋亡.结果 细胞组、转染无关序列组和转染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PDCD4表达平均吸光度(IA)值分别为62 340.03 ±2157.52、55 871.36±7281.27和175 302.34±14 5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12,P<0.05);细胞组、转染无关序列组和转染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PTEN表达IA值分别为19 206.26 ±655.01、19 149.26±1058.29和135 572.92±46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54,P <0.05);细胞组、转染无关序列组和转染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9.90%、12.95%和3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79,P<0.05).结论 转染Anti-miR-21后A431细胞株中miR-21表达下降,这种抑制可以上调A431细胞株中PDCD4和PTEN的表达,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 大黄素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庆良;周俊峰;潘敦;黄发昆;石铮;王家兴

    目的 观察大黄素在体外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大黄素作为干预因素,时间效应组以含大黄素的培养液分别培养QBC939细胞不同时间,剂量效应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大黄素的培养液与QBC939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2 (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Akt、磷酸化Akt (p-Akt)、核因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10、20、40、80 μmol/L大黄素对QBC939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3%、28.6%、46.5%和66.4% (P <0.05),bcl-2、p-Akt、NF-κB、p-NF-κB、mTOR、p-mTOR表达明显下降,Akt表达无变化.结论 大黄素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

  • 盐霉素对乳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月;沈娜;任精华;赵向旺;黄韬;何文山

    目的 观察盐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MCF-7/ADR、MDA-MB-231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抑制作用.方法 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侵袭能力的变化;分别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T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盐霉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3种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7.47 ±0.64)、(5.11±0.97)、(4.08±0.85)μmol/L;经不同浓度的盐霉素处理后,3种细胞侵袭能力逐渐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65.9%/41.9%、55.8%/37.8%、48.5%/24.6%;MCF-7/ADR和MDA-MB-231的ETS1和MMP-1表达水平随着盐霉素浓度升高而下降.结论 盐霉素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其侵袭能力.

  • 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作者:王冬梅;周建奖;赵艳;谢渊

    目的 探讨胃泌素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GC-7901、AGS细胞中胃泌素受体(CCK-BR);用终质量浓度为10、100 nmol/L胃泌素处理SGC-7901和AGS 72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水平;三维培养SGC-7901和AGS,用10、100 nmol/L胃泌素处理,显微镜下观察24、48、72 h VM形成,计数72 h VM形成数;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培养3周的克隆形成率.结果 SGC-7901和AGS细胞表达CCK-BR;经10、100 nmol/L的胃泌素处理后,SGC-7901和AGS的细胞增殖率和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组,细胞的环形、半环形VM形成数也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中HIF-1α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上调了5.39、11.00(SGC-7901)、4.12和6.06倍(AGS);分泌性VEGF的浓度也比对照组增高[298、339 μg/mg蛋白(SGC-7901)及168和281 μg/mg蛋白(AGS),p<0.01].结论 通过胃泌素-CCK-BR-HIF-1 α-VEGF构成的信号传递链,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及VM的形成.

  • 大鼠肝类固醇激素和异质素受体基因Nr1i2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徐浩;李明意;胡敏;张谷裕

    目的 构建类固醇激素和异质素受体(SXR)基因Nr1i2过表达质粒,并通过HEK-293细胞系验证其表达.方法 大鼠肝组织中的总RNA逆转录后将含相应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到Nr1 i2编码框,并将Nr1i2片段亚克隆至pcDNA3.1(+),同时对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挑选pcDNA3.1(+)-Nr1i2转染至293细胞系中,48 h收集细胞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72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 成功扩增Nr1i2编码区,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cDNA3.1中.HEK-293细胞系、pcDNA-3.1(+)、pcDNA3.1(+)-Nr1i2中SXR的FQ-PCR结果分别为1.00±0.09、4.88±0.94、473 274.04±28 784.24,后者分别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Nr1i2过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小鼠肠系膜静脉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易旻晓;李岽健;杨镇;王超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小鼠肠系膜静脉组织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感染组(n=40).感染组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12、20周随机分为12周组(n=20)、20周组(n=2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肠系膜静脉IRAK-4 mRNA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静脉IRAK-4蛋白表达.结果 感染组小鼠肠系膜静脉IRAK-4 mRNA表达强度值(12周组0.734±0.081,20周组0.682±0.069)和IRAK-4蛋白表达水平(12周组:1034.52±89.72,20周组:989.56±69.35)较对照组(IRAK-4mRNA表达强度值0.163±0.031,IRAK-4蛋白表达水平667.45±72.22)明显升高(P<0.01,P<0.05);20周组IRAK-4 mRNA和蛋白表达与12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RAK-4mRNA的表达与其效应分子TNF-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5.56,P<0.01).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小鼠内脏血管IRAK-4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升高,并激活下游炎性反应,是参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 免疫磁珠法分离胆囊癌CD133阳性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俞远林;姜波健;吴巨钢;陆瑞祺;俞继卫

    目的 建立胆囊癌CD133+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观察胆囊癌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胆囊癌GBC-SD、SGC996细胞中CD133所占百分比,免疫磁珠法分选CD133+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法定位检测CD133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CD133+组和CD133-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特性的差异,单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单个CD133+细胞生长特性.结果 胆囊癌GBC-SD、SGC996细胞中CD133+亚群所占相对百分比为(68.5±2.9)%、(0.3±0.2)%.GBC-SD组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0.6466±0.0259)显著高于SGC996组(0.2181±0.0108,P<0.01).CD133蛋白定位于细胞膜表面,并在GBC-SD细胞中呈强表达.人胆囊癌GBC-SD细胞分选后,CD133+组CD133蛋白表达明显强于CD133-组.CD133+组中CD133+亚群所占比例为(90.4±0.9)%.CD133+组CD133mRNA相对灰度值(0.7734±0.0217)显著高于CD133-组(0.2146 ±0.0174,P<0.01).CD133+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CD133-组(P<0.01).经5-Fu(0.1μg/ml)处理后,CD133+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高于CD133-组(P<0.05).单克隆形成实验结果示单个CD133+细胞可形成新的细胞克隆,且CD133+组[(36.25±2.99)%]细胞克隆球形成率高于CD133-组[(4.50±1.29)%,P<0.01].体内成瘤实验结果示CD133+组与未分选组移植成瘤率分别为100%和60%,而CD133-组不成瘤.结论 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可成功分离高纯度的胆囊癌CD133+细胞,而且人胆囊癌CD133+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耐药、自我更新及致瘤潜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害干预的研究

    作者:陈先强;陈志耀;黄鹤光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害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鉴定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SAP大鼠体内,观察血清淀粉酶、肌酐、尿素氮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间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对肾脏AQP1定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 mRNA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AQP1蛋白变化.结果 (1)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阳性细胞率为99.30%,CD90阳性细胞率为93.50%,CD34阳性细胞率为0.82%,CD45阳性细胞率为2.22%;(2)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6、12、24h血清淀粉酶、肌酐、尿素氮及TNF-α、IL-1低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6、12、24 h肾脏间质毛细血管变化均轻于对应时间点未注射SAP大鼠;(4)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12、24 h AQPl mRNA均高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24 h AQP1蛋白均高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减轻SAP大鼠肾损害,其机制可能同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间质毛细血管损害,阻滞肾脏AQP1表达下调有关.

  • 不同培养条件对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鹏基;周六化;陈赟;邱雪峰;杨斌;戴玉田

    目的 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hADSCs,将获得的细胞分别在以下3组培养条件下培养:高糖DMEM培养基、高糖DMEM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SCM).取第2代或者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34和Stro-1鉴定;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3组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3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结果 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地分离出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DME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9%、2.9%、56.7%;DMEM+ bFGF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1.3%、2.5%、73.5%;MSC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7%、2.4%、84.5%.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hADSCs进行培养,DMEM组、DMEM+ bFGF组、MSCM组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93.7、64.5、4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组中所培养的细胞在MSCM和高糖DMEM+ bFGF的培养条件下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高糖DMEM培养条件(P<0.05).结论 采用MSCM培养hADSCs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细胞,在传统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加入bFGF后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可以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数量的要求.

  • 加热联合吲哚美辛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建炜;汤钊猷;李涛;任正刚;乐凡;居旻杰;张宁;周云;罗执芬

    目的 观察水浴加热联合吲哚美辛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42℃水浴加热前2h加入0.2 mmol/L吲哚美辛,加热组不加药,对照组不加热、不加药,其他处理相同并在同一时间点观察.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侵袭、运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热+吲哚美辛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增殖(P<0.01),其大抑制效应为加热后48 h(53.6%),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了2.07倍;加热+吲哚美辛组48、96 h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 <0.01);FCM显示,吲哚美辛能逆转加热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加热+吲哚美辛组48 h和96 h的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S+G2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加热+吲哚美辛组48 h和96 h相同数量的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到达Transwell小室膜背面的细胞平均数(侵袭实验)和穿过Transwell小室膜到达背面的MHCC97L细胞平均数(运动实验)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1);ELISA法检测发现,加热+吲哚美辛组48、96 h的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5).结论 吲哚美辛抑制体外加热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和抑制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和分裂期有关;进一步抑制其侵袭运动能力,其作用和MMP-2、VEGF表达降低有关.

  • 肺癌抑癌基因1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覃莉;林阳;陈文坚;陈安民;祝文涛

    目的 观察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表达TSLC1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M8T设为研究对象,转染空载体的骨肉瘤MG63细胞株M8P设为对照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设为空白组.噻唑蓝(MTT)法检测M8T细胞增殖;FACSor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将2×107个瘤细胞皮下注射裸鼠,观察体内成瘤的影响.结果 稳定转染TSLCl的实验组M8T细胞株与对照组及空白组细胞比较,其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M8T细胞G0-G1期细胞数为(63.76 ±2.78)%,生长周期出现了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总数为(28.45 ±0.65)个,显著增加(P<0.01);裸鼠皮下成瘤于皮下注射后3周开始形成.结论 TSLC1能明显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 重组人腺病毒p53对裸鼠人胃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谢忆山;伍龙;刘少平;彭春伟;李雁

    目的 探讨重组人腺病毒p53(rAd-p53)对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应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将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于裸鼠皮下制成动物模型,分别用rAd-p53和盐酸表阿霉素(EPI)进行治疗.rAd-p53治疗组剂量为10μl浓度1012vp/ml,EPI治疗组剂量为1.25mg/kg,各组每3周给药7次,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d-p53治疗组和EPI治疗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80%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d-p53和EPI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实验动物死亡,rAd-p53治疗组2只裸鼠出现肝脏不良反应,EPI治疗组1只裸鼠心脏不良反应,上述反应均有病理学观察证实.结论 裸鼠体内实验证实rAd-p53对胃癌细胞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应注意其肝脏不良反应.

  • 靶向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的小干扰RNA对大鼠生长激素垂体腺瘤GH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范月超;张慧;李锦晓;梅鹏金;郑骏年;雷霆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 (siRNA)抑制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3)中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Pit-1)的基因表达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Pit-1基因的siRNA,经脂质体包裹转染GH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经siRNA转染24 h后;Pit-1蛋白和Pit-1 mRNA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制备Transwell小室测定GH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显著地抑制Pit-1蛋白和Pi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58.18%和75.82%;CCK-8法结果显示siRNA组细胞增长率明显低于与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iRNA组细胞凋亡率[(9.250 00±0.996 95)%]较阴性对照组[(2.893 30±0.665 16)%]增加;,siRNA组穿过Matrigel胶及滤膜的细胞数[(92.91±53.25)个],与阴性对照组[(7.50±7.95)个]比较侵袭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t-1 siRNA能够有效地抑制GH3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降低侵袭力.

  • Argonaute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朱崴;李伟;刘敏;王光春;车建平;许云飞;彭波;郑军华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病死率高的肿瘤,其中约有80%是来源于肾小管的肾透明细胞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明显,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1个有效可靠的分子标志物,能对肾癌患者的进行个体化预后风险进行评估.Argonaute蛋白(AGO蛋白)是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共同参与基因沉默即RNA干扰(RNAi)的过程,近年来AGO蛋白家族在各种肿瘤中作为潜在的肿瘤相关因素,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GO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寻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探讨其与肾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关键词: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廖绪强;郭永宽;阳诺;刘涛;冼磊;陈铭伍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肌酐(Scr)在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心内直视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变化规律,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纳入2011年3至12月在我院住院(年龄18 ~ 60岁)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不停跳和停跳组,各30例.排除标准:术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围手术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关键词:
  •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纳米粒子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断流术围手术期的肝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陈二林;沈丹枫;沈荣春;祝文彩;陈钟

    我们通过改良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制备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观察模型犬断流术围手术期使用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Beagle犬(n=15),雌雄不限,体质量10 ~15 kg.

    关键词:
  • 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秃发12例

    作者:张连波;秦海燕;陈婉莹;孙晓杰;金冬梅

    自体毛发移植术是将自体的健康毛发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重新移植到脱发区域的过程,是目前治疗永久性脱发有效的方法.毛发永久脱失的原因诸多,为常见的是男、女性雄激素源性脱发,也有外伤、烧烫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后等的瘢痕性脱发.通过自体毛发移植后的新生毛发无论色泽、质地、生长速率、数量、毛发生长周期均保留原有毛发的特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至目前为止我院治疗秃发、秃眉患者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苦碟子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生殖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相关X蛋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超超;揭芳;范奇琪;钱申伦;叶波;金荣盘;连艳艳;张金萍

    睾丸扭转是常见的急症,多数患者生育力会受到影响[1].近年来,实验研究证实睾丸扭转复位存在1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2].苦碟子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腺苷和黄酮类物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苦碟子注射液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IRI有保护作用[3].我们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苦碟子对睾丸扭转复位后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

    关键词: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

    作者:钟国成;张小玉;孙薏;冯怀志;郑放超;李硕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基础的新技术,对肝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我们从2010年起对海扶治疗肝癌的免疫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50例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满足海扶治疗适应证,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9~ 72岁(TNM分期:Ⅲ期27例,Ⅳ期23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和《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关键词: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Toll样受体4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作者:李文星;陈炳合;范晓彬;熊泽翼;申素纲;温勃阳;段吉明;张毅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免疫调节参与病程始末及因免疫紊乱所致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是难以争辩的事实[1].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重要的脂多糖(LPS)跨膜信号转导受体[2-3],参与内毒素诱发的炎性反应过程,在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重要,作为被早发现且研究多的TLR亚型之一[4],其信号传导通路也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型,常态下其上有少量TLR4表达[5];感染状态下,Treg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在机体对抗病原体时T细胞的反应平衡.本实验旨在探讨SAP肝损伤中大鼠肝脏TLR4和Treg可能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并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为SAP所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 常压直接质谱分析技术快速诊断肺癌的应用

    作者:魏益平;陈立如;朱腾高;陈焕文;徐建军

    目前手术中快速诊断肿瘤主要依靠冰冻切片,但该方法需冰冻、切片、染色等预处理,增加了麻醉和手术时间[1].常压直接质谱分析(AMS)可在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对各种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分析[2].我们采用自制的甲醇萃取辅助的针尖电喷雾离子源检测肺癌及肺癌旁组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能快速(<1 min)区分肺癌及肺癌旁组织,为术中快速诊断肺癌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 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重组GV208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姜扬扬;张恒柱;董伦;王晓东;严正村

    利用转基因技术,使中枢神经系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达到治疗水平已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前途的治疗新方法.研究证明使用合适的载体将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导入病变部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转移基因片段容较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小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是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1].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了(BDNF)在轴索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构建含BDN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为进行体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
  • CXC趋化因子受体5及其配体CXCL1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齐晓薇;华东;游庆军;吴浩荣;金琳芳;周心一

    目的 观察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及其特异性配体CXCL1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25对结直肠癌及13例结直肠腺瘤冰冻新鲜标本中CXCR5及CXCL13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153例结直肠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62例结直肠腺瘤标本中CXCR5及CXCL1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XCR5及CXCL13mRNA及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P均<0.05).CXCR5与CXCL13的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CR:r =0.681,P<0.01;IHC:r =0.196,P<0.05).CXCR5-CXCL1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及复发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中晚期患者及出现复发的患者中阳性率都明显较高(P<0.05).此外,CXCL13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分化越差组阳性率越高(P<0.05).CXCR5-CXCL1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CXCR5及CXCL13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差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复发率:CXCR5:48.6%比14.8%,CXCL13:41.5%比22.7%;5年生存率:CXCR5:55.6%比91.4%,CXCL13:61.5%比84.1%)(P<0.05);CXCR5及CXCL13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中位复发时间:CXCR5 (13.0±1.3)个月比(45.0±7.8)个月,CXCL13(13.0±1.3)个月比(29.0±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CXCR5(17.0±1.1)个月比(55.0±14.4)个月,CXCL13(17.0±1.9)个月比(25.0±11.2)个月](P<0.05).结论 CXCR5及CXCL13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和复发的有价值指标.

  • 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辐射剂量的监测及防护

    作者:李健敏;王娟;张宏涛;庞林宾;夏海水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受照射的有效剂量及其警戒时间、安全距离.方法 术后24h内,采用袖珍辐射仪监测30例患者距粒子植入部位垂直距离3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cm处(模拟密切接触者)受照剂量率,并根据公式计算各人群各距离受照有效剂量、警戒时间及安全距离.结果 与患者同床成人、同事、同住未成人及孕妇、同住成人的警戒时间分别为108、78、55、0d.相对应者安全距离及此距离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0 cm和(3.22±1.97) mSv、140 cm和(0.516 ±0.225) mSv、120 cm和(0.612±0.306) mSv、100 cm和(0.938±0.509) mSv.结论 3.5个月内各人群与术后患者接触则需采取时间、距离等防护措施;3.5个月之后不必采用防护措施.

  • Pokemon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阳;吴大帅;张弓;赵永福;赵龙拴;张水军

    目的 探讨Pokemon白身抗体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意义.方法 应用BL2l(E3)大肠杆菌表达并经镍柱纯化Pokemon抗体,Western blot证实具有免疫原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筛选142例HCC 、30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及96例正常人血清中Pokemon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结果 纯化的Pokemon蛋白能够被特异抗体识别.HCC中抗Pokemon抗体阳性率(49%)显著高于肝炎(0)、肝硬化患者(0)及正常人(0)(P<0.01).HCC中抗Pokemon抗体的平均滴度(0.51±0.03)也明显高于肝炎(0.18±0.05)、肝硬化患者(0.16±0.03)及正常人(0.17±0.01)(P<0.01).Pokemon自身抗体阳性率与AFP阳性率(>200 μg/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HCC患者血清检测Pokemon抗体水平能够补充AFP检测结果的不足之处,有助于诊断肝癌.

  • 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蒋民军;吴光;侯建全

    目的 探讨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在膀胱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肿瘤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和1年尿液中BLCA-4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患者尿液中BLCA-4的含量中位数为39.48 A/μg protein,敏感性为93.33%,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9 A/μg protein和0.965 A/μg protein,特异性为100%,2例复发患者术后1年复发时尿液中BLCA-4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时的含量.结论 BLCA-4作为一种新的膀胱肿瘤检测指标,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

  • 艰难梭菌在炎症性肠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李婷;王红玲;夏冰;秦前波;钱群;曾凡义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围手术期患者艰难梭菌(C.difficile)的感染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28例炎症性肠病围手术期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中C.difficile的感染,并以问卷的形式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的28例IBD患者中,C.difficile阳性者为8例(8/28,28.6%),30例健康对照组中l例阳性(1/30,3.3%).全身使用激素、疾病处于复发活动期是C.difficile感染的危险因素,C.difficile感染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炎症性肠病围手术期患者C.difficile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ifficile感染影响着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家铭;温红梅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在肝细胞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果 PC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RT-PCR检测结果也证实PCNA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PC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PC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乳腺癌脑转移预测模型的研究

    作者:薛军;黄晶;杨劲松;程晶;彭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脑转移概率.方法 对165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评分、月经状态、是否进行辅助化疗、远处第一转移灶、无转移生存期进行分析,建立乳腺癌脑转移预测模型.结果 确诊年龄< 35岁、腋淋巴结转移数≥4个、ER阴性、Her-2阳性是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获得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为0.783±0.037,预测脑转移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可分别达0.786和0.765.结论 临床可利用该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的概率,且预测概率≥0.75.

  • 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白血病-xL的表达在前列腺增生衰老逃逸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郑秋平;潘铁军

    目的 探讨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白血病-xL (bcl-xL)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xL和雄激素受体(AR)在30例BPH和16例正常前列腺标本(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bcl-xL与临床数据的关系.结果 bcl-xL和AR在BPH组中的表达分别为7.982±2.542和9.837±3.493,在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3.991±0.508和7.328±0.612,BPH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BPH组30例患者中bcl-xL与AR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r =0.540,P<0.01),两者呈正相关(P<0.05);此外,bcl-xL的表达与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684和0.37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bcl-xL在良性前列腺增生衰老逃逸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BPH的进展明显相关.

  • 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贺东强;李玉民;刘涛;王小军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癌组织及与其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探讨IL-8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并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各52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IL-8基因mRNA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两种组织中IL-8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胃癌组织中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正常组织中的1.94倍(P<0.01).胃癌组织中IL-8基因甲基化率为32.7%,而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3.1%(P<0.01);胃癌组织中IL-8基因mRNA表达及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明显相关(P<0.05);去甲基化的胃癌组织中IL-8 mRNA表达是甲基化胃癌组织的2.13倍(P <0.001).结论 IL-8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胃癌组织中IL-8基因启动子区呈低甲基化状态;IL-8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促进了其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的差异表达

    作者:蔡安季;戴勇;李武县;李紫微;涂植光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已知微小RNA(miRNA)差异表达.方法 分别构建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小RNA文库,并运用新一代高通量Solexa测序技术,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已知miRNA的检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一步验证部分差异miRNA表达.结果 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对照组中小RNA文库中,共获得小RNA总量分别是7511 859和10 178 958,比对上基因组部分小RNA分别是6052911 (80.58%)和8 476 243(83.27%);已知miRNA分别是267和231个,通过miRNA差异性分析,129个上调miRNA和28个下调miRNA,其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进一步验证了let-7b-3p、miR-146a-5p、miR-155-5p、let-7g-5p和miR-323a-5p差异表达水平与Solexa测序结果相似趋势.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密切相关.

  • SCN9A基因多态性对胃癌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向桂芳;段光友;张咸伟

    目的 SCN9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胃癌手术术后患者疼痛敏感性的影响,寻找干预术后疼痛的靶点.方法 选取胃癌手术患者232例,术前进行疼痛阈值以及疼痛耐受力检测,术后进行疼痛敏感性检测并记录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对每位患者的SCN9A基因进行SNPs检测(3312G>T).比较SCN9A 3312G>T和术后疼痛敏感性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SCN9A 3312 T的等位基因的患者有28例(12.1%),3312G的患者为204例(87.9%);术后镇痛药的给药频率[(2.78±0.75)比(2.01±0.63)小时/次,P<0.0S]和给药量[(105.3±21.6)比(69.8±17.3) ml,P<0.05]在3312G的患者明显高于3312T的患者;3312G组患者发生镇痛不良的概率高于3312T的患者(29.4%比8.6%,P<0.05);回归相关分析表明SCN9A在3312位的基因改变以及疼痛阈值高与术后疼痛的敏感性有较强相关性[比值比(OR) =0.12;OR=0.29].结论 SCN9A 3312G >T可以降低大型手术术后患者的疼痛敏感性.

  • 胃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作者:余发斌;熊斌;宋海滨;李春光;毛明;兰海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例胃癌患者术前NLR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等各种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癌术前的NLR与肿瘤浸润深度(x2=6.147,P<0.05)、淋巴结转移(x2=28.297,P<0.01)、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2=25.722,P<0.01)、复发(x2=43.620,P <0.01)呈正相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NLR升高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为(28.448±3.395)个月,NLR正常组生存时间为(65.802±2.982)个月,预后明显差于NLR值低者(x2=54.585,P<0.01).结论 NLR可能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NLR是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志红;皮亚平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 赖氨酰氧化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在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罗浩;潘晟;肖喆;徐竞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离胃癌组织5cm)各65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的LOX、VEGF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OX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LOX在65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178±0.1135,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74 ±0.1524,胃癌组织中的LO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65例胃癌组织中0.4793 ±0.1019,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16±0.1146,胃癌组中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OX与VEGF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协同刺激分子B7-H3与B7-H4联合效应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斌;吴昌平;蒋敬庭;邓海峰;李敏;沈月平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协同刺激分子B7-H3和B7-H4的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随访调查157例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相关病理指标及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B7-H3、B7-H4的表达;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B7-H3、B7-H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拟合多因素Cox模型,用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估计不同临床指标与复发和死亡结局的联系强度.结果 B7-H3、B7-H4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较大(>60岁)、分期较晚、肿瘤较大(>5 cm)、浸润较深(侵及深肌层)、远处转移及协同刺激分子B7-H4高表达等显著减少PFS及OS(P <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提示,与Ⅰ期[5.58(95% CI:1.27 ~24.58)]比较,Ⅳ期胃癌患者复发和死亡的HR分别为6.20(95% CI:1.31 ~29.34);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1.95(95% CI:1.20 ~3.18)]比较,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其为1.97(95%CI:1.19 ~3.25);相对于其他表达组,B7-H3低表达且B7-H4高表达的胃癌患者复发和死亡的HR分别为1.92(95% CI:1.20 ~ 3.10),1.93(95%CI:1.19 ~3.10).结论 B7-H3、B7-H4不同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PFS和OS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胃癌 预后 B7-H3 B7-H4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叶昶;程帆;祝存海;余伟民;刘小兵;宋勇波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FHIT的表达.结果 50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HIT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0%和52.0%,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 <0.01).FHIT和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复发相关;肿瘤组织中的FHIT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1).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FHIT和MMP-9的表达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王春晓;邱成志;余外市;吴友谊;黄种心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GOLPH3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阳性表达率为53.2%;GOLPH3阳性表达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明显高于GOLPH3阴性表达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GOLPH3在VEGF阴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EGF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GOLPH3蛋白相对表达量与MVD计数值呈明显正相关(r=0.335,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有关.

  • 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为;付海啸;邱磊;宋军;张宝福;郑骏年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在结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浸润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原发性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局部浸润Tregs在癌巢、癌间质及癌旁正常黏膜的分布及其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浸润Tregs多于癌旁正常黏膜浸润Tregs(P <0.01);癌巢浸润Tregs少于癌间质浸润Tregs(P<0.01);癌组织浸润Tregs与OS呈正相关(P<0.05),癌巢浸润Tregs与OS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局部浸润Tregs与预后密切相关.

  • 肿瘤转移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贾茹;孙青

    转移是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离向其他器官迁移并产生二代肿瘤的过程,被认为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干细胞(CSC)具有异质性,分离于不同肿瘤团块的CSC由于其分子表型不同而存在多个亚群[1],分别在肿瘤的增生、黏附、耐药、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其中对肿瘤转移起作用的亚群被称为转移肿瘤干细胞(MCSC).

    关键词:
  •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君君;吕淑华;牛昀

    乳腺叶状肿瘤(PTs)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2012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新分类仍保持对该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叶状肿瘤好发年龄为40 ~ 50岁,恶性叶状肿瘤则较良性者晚2~5年.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终结果(SEER)数据库资料显示每年有2.1例/10万女性被诊断为恶性乳腺叶状肿瘤[2].与良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比较,恶性叶状肿瘤更具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也更具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关键词:
  • 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浩;顾劲扬;丁义涛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和过程,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EMT不仅在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炎症控制、修复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肝、肺、肾等器官纤维化、肿瘤侵袭与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

    关键词:
  • 一种大鼠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

    作者:陈建武;陈晨;苏映军;王师平;杨阳;郭树忠

    目的 构建一种简单可靠的带血管的骨髓移植模型.方法 将供体带血管蒂的股骨通过显微血管吻合的方式移植到受体腹股沟区,20只Lewis近交系大鼠随机分3组:同基因移植组Lewis→Lewis;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组Lewis→BN,术后给予环孢素A.通过大体和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存活情况,流式细胞计数监测外周血嵌合水平.结果 术后30 d,同基因移植组股骨存活良好,骨髓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正常骨髓无异,而排斥组第7天即发生显著的排斥反应,骨髓细胞明显减少、坏死,外周血嵌合水平几乎为0;和同系移植组一样,免疫抑制组术后30 d移植物存活良好,术后1、2、3、4周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供体特异性嵌合,嵌合水平分别为(4.7±2.0)%、(2.2±1.2)%、(1.8±0.9)%、(1.5±0.3)%.结论 带血管蒂的股骨移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骨髓移植模型,可作为一种新的骨髓移植方法诱导免疫耐受.

  • 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氏括约肌电活动和胆管压力的兔模型

    作者:文辉清;沈磊;时鑫;龙萍;刘衍民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胆总管压力的动物模型.方法 对6只家兔用7F静脉深穿管分别经肝穿刺进入胆囊腔及经十二指肠腔插入胆总管.将铂金电极缝在胆囊底部浆膜上.以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家兔的胆囊及Oddi括约肌肌电信号和胆囊、胆总管压力.结果 Oddi氏括约肌肌电的峰电位>0.05 mV,大电位为0.26 mV,频率为0~2次/分;而慢波电位≤0.05 mV,频率为8⒍11次/分.胆囊内压力大为15 cm H2O(6.83~15.00 cm H2O),胆总管大压力为22 cm H2O(11~22 cm H2O).胆囊肌电活动的波形缺乏规律性.结论 兔可以作为同步检测胆囊及Oddi氏括约肌肌电活动和胆囊、胆总管压力的模型.

  • 热休克蛋白27和糖调节蛋白78分布异常对心脏移植后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雷虹;尹海辉;章庆春;严中亚

    目的 观察移植后心脏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组织分布,探讨移植后心脏血管病变(CAV)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同基因(n=8)和异基因(n=8)心脏移植的Ono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验证移植后心脏组织中HSP27和GRP78的组织分布.结果 同基因植组,HSP27和GRP78在心脏组织内均匀分布;异基因移植组,HSP27和GRP78在环血管周围心肌组织中高表达(2.24±0.36比1.04±0.10,P<0.01;1.51±0.12比0.85±0.30,P<0.05),而在增生的冠状动脉组织内几乎不表达(2.24±0.36比0.25±0.08,P<0.01;1.51±0.12比0.16±0.10,P<0.01).结论 HSP27和GRP78在异基因移植后心脏组织中分布不均,导致冠状动脉组织无力对抗免疫损伤,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可能是CAV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A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基因甲基化研究

    作者:钟宏;冯毅;郑贵雄;梁彦;冯旭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A1(细胞周期素A1,CCNA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发生频率.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50例临床上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组)和2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CCNA1及BRCA1甲基化的状态,以建立广西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谱式.结果 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CNA1及BRCA1甲基化率分别为70.0% (35/50)和84.0%(42/50).对照组中2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这2个基因均为去甲基化.结论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CNA1及BRCA1基因DNA甲基化状态有助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蛋白质标志物的检测及鉴定

    作者:杨洋;樊玉霞;刘东雷;吴恺;赵松

    目的 运用蛋白组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特异性的血清蛋白标志物,并验证联合应用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检出效能.方法 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等蛋白组学技术对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23例对照者血清的蛋白质谱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差异性峰值进行鉴定,随后运用蛋白质抗体芯片对检测出的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进行验证,并衡量标志物的联合检出效能.结果 质荷比峰值为6628、9191、11 412的3个蛋白质构建了具有高区别能力的非小细胞肺癌判别模型.质荷比为6628的蛋白鉴定为载脂蛋白C-I,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下调;质荷比为9191和11 412的蛋白分别鉴定为触珠蛋白α-1链和S100A4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上调.三者的联合应用在盲法检测组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56%和94.79%.结论 载脂蛋白C-I、触珠蛋白α-I链和S100A4蛋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

  • 风湿性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超极化激活电流密度及其通道表达的变化

    作者:孙宇;周华富;刘文洲;冯旭;钱俊;赵春鹤

    目的 比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和窦性心律患者右心房单个心肌细胞超极化激活电流(If)密度及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CN)通道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25例房颤患者和16例窦性心律患者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If的变化,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右心耳组织HCN通道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同激活电位时,房颤组患者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If电流密度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且随电位增加激活更快,尤其在-70 mV时,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If电流密度分别为(-43.74±2.87)和(-26.81 ±1.41)pA/pF,此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HCN2、HCN4通道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20和0.53±0.20,与窦性心律组的0.23±0.13和0.36 ±0.18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心房组织If电流密度增大及HCN通道表达上调参与了心房电重构,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 肺癌组织分型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计数的关系

    作者:陈重;魏立;务森;陈明耀

    目的 检测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和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探讨两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RⅡ蛋白和TAMs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1)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2)TAMs在肿瘤间质内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并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促进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对肺腺癌发生或进展影响很大,并可能通过下调TGF-βRⅡ的表达、诱导TAMs至肿瘤间质,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这种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5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冬敏;王荣平;朱水波;胡建才;刘高利;张绍文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5基因(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过度训练组(O组,n=12)和过度训练+NAC干预组(N组,n=12).通过7周反复力竭性游泳训练建立动物模型.分组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心肌细胞PDCD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胞质中细胞色素C(Cyclin C)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TNNI3)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O组心肌PDCD5mRNA、胞质Cyclin C蛋白表达及血清TNNI3水平明显升高[PDCD5:2.297±0.098比1.060±0.065;Cyclin C:0.485±0.161比0.327±0.120;TNNI3:(198.107±12.060) ng/L比(84.854±11.57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NAC干预后,与O组比较,N组心肌PDCD5 mRNA、胞质Cyclin C蛋白表达及血清TNNI3水平明显下降[PDCD5 mRNA:1.739±0.065比2.297±0.098;Cyclin C:0.381±0.326比0.485±0.161;TNNI3:(128.265±11.489) ng,/L比(198.107±12.06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高于C组[PDCD5:1.060±0.065;Cyclin C:0.327±0.120; TNNI3:(84.854±11.57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C能够下调力竭性游泳应激后大鼠心肌细胞PDCD5mRNA的表达,抑制Cyclin C从线粒体向胞质释放,从而达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Smo小干扰RNA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马怡晖;丁胭脂;张红新;赵志华;张虎;陈奎生

    目的 通过Smoothened (Smo)基因位点阻断Hh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 运用Smo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mo和Glil mRNA及蛋白表达,并以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mosiRNA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Smo siRNA转染细胞24、48和72 h后,Smo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0±1.10、2.80±1.10和1.00±0.71;Glil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0±1.34、3.00±0.71和1.20 ±1.10,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 Sm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Smo和Gli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0.016和0.324±0.021,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3)SmosiRNA转染细胞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8.06±7.56)%,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并随转染时间延长抑制率升高(P<0.05);(4)SmosiRNA转染细胞72h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明显增高.结论 Smo基因具有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 靶向小干扰RNA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的作用

    作者:周俊辉;王良荣;郝卯林;应磊;孙勤;王万铁

    目的 观察靶向小干扰RNA (siRNA)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细胞凋亡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 荧光标记法观察靶向siRNA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并评估转染效率.C57BL/6J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载体组(VR+ Vehicle组)、I/R+阴性对照组(I/R+ Control-siRNA组)和I/R+ CHOP-siRNA组(I/R+ CHOP-siRNA组).取左肺,检测肺湿/干重比(W/D)、总肺水含量(TLW)和肺泡损伤定量评估(IQA),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靶向siRNA通过滴鼻法可有效分布于肺脏中.与Sham组比较,I/R组中CHOP、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80±0.03、0.80±0.02;0.80±0.04、0.84±0.02)均升高(P <0.05),W/D(5.24±0.49)、TLW(4.24 ±0.49)、IQA[(42.80 ±4.21)%]和AI[(34.50±1.51)%]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与I/R+ Vehicle组和I/R+ Control-siRNA组比较,I/R+ CHOP-siRNA组中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84±0.04、0.85±0.04)无明显变化(P>0.05),而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40±0.03、0.44±0.04)均降低(P<0.05),W/D(2.54±0.24)、TLW(1.54±0.24)、IQA[(16.71±2.33)%]和AI[(11.50±1.58)%]亦均降低(P<0.01);肺组织形态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靶向siRNA对I/R损伤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过度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中CHOP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免疫功能测定及免疫干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国辉;丁可峰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及免疫调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且资料完整的40例VAP,按治疗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16例);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GPIS).于确诊后第1天清晨留取外周静脉血,分别送检T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同期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其中30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留取外周血,分别送检T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1)死亡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CD4 +/CD8+比值[(280.32±169.58)×106/L、(212.56±122.99)×106/L、(132.73±56.74)×106/L、1.48 ±0.82]和存活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485.05±209.18)× 106/L、(352.05±116.41)×106/L、(245.68±68.69)×106/L、2.02±1.06]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183±639.18)×106/L、(631±321.64)×106/L、(525±221.67)×106/L、2.7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以上指标也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0.76±4.52) g/L]明显低于存活组[(13.65±6.34) g/L]及健康对照组[(14.39 ±7.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VAP患者给予免疫干预后,治疗组外周血CD3+、CD4+细胞计数[(676.26±220.78)×106/L、(358.87±133.53)×106/L]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429.28±130.46)×106/L、(216.85±106.32)×106/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51.32±150.78)×106/L、(278.74 ±75.57)×106/L,P<0.05].(4) CPIS评分与外周血CD3+、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89、-0.594,P<0.01).结论 V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给予乌司他J免疫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PIS评分与细胞免疫呈负相关,免疫功能监测可预测VAP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研究

    作者:吴江华;王耀勇;王桦;叶旭军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 收集NSCLC患者592例,健康对照者636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RAIL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检测TRAIL基因3’非编码区(G1525A/G1588A/C1595T)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做TRAIL单倍型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 AA)的频率在NSCLC组中明显降低(P<0.01);NSCLC组TRAIL GI588A和C1595T两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和(T)的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Ⅰ期+Ⅱ期NSCLC患者中TRAIL C1595T突变等位基因(T)和(CT+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9%和62.01%,Ⅲ期+Ⅳ期NSCLC患者中分别为58.80%和74.6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值分别=1.553和1.804,95%可信区间(CI):1.234 ~1.955和1.268~2.567,P<0.01].Ⅲ期+Ⅳ期NSCLC患者中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47.54%,较Ⅰ期+Ⅱ期NSCLC患者明显增加(40.75%,OR=1.318,95% CI:1.658 ~1.047,P<0.05).单倍型分析TRAIL基因(G1525A/G1588A/C1595T)3个位点紧密连锁,NSCLC组中AAT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2.45%比58.23%,95%CI:1.525~2.824,P<0.01);GAT单倍型频率在NSCLC组中明显增高(9.98%比0.21%,95% CI:0.015~0.059,P<0.01).结论 TRAIL(G1525A/G1588A/C1595T)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NSCLC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对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的调控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作者:吴智勇;王志芹;毛志福;胡锐;戴飞峰;张昊;王志维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cAMP-PKA)信号通路对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的调控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H89组和forskolin组,每组7只.I/R组大鼠体表降温至深低温后阻断左下肺门30 min后开放、复温;sham组只开胸但不降温阻断左下肺门;H89组和forskolin组分别于实验前2d腹腔注射H89和forskolin,其余操作同I/R组;测量左下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同时观察组织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以及Westem blot法检测左下肺组织中AQP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I/R组与sham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减少(0.67±0.15,P<0.01)、AQP5蛋白表达减少(0.47±0.09,P<0.01),W/D比值增高(5.27±0.92,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forskolin干预组与I/R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增加(0.83 ±0.30,P<0.01)、AQP5蛋白表达增加(0.89±0.07,P<0.01)、W/D比值减低(3.98±0.45,P<0.0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I/R组,与sham组比较,AQP5表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9干预组与I/R组和sham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减少(0.53±0.11,P<0.01)、AQP5蛋白表达减少(0.31±0.03,P<0.01),W/D比值增高(6.13 ±0.78,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受损为明显.结论 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肺组织中AQP5表达下调且与肺损伤程度相关,cAMP-PKA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QP5的调控.

  • 盐霉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石俊杰;王哲;李阳;张翼翔;刘晶;顾春东

    目的 观察盐霉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无血清培养A549干细胞,进行划痕、Transwell和细胞计数实验,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侧群比例,采用Westernblot检测盐霉素对转录因子Oct4表达的影响.结果 空白对照组、30 mg/L、60 mg/L盐霉素组迁移距离分别为70、40、10μm,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32.3±2.5)、(21.4±1.8)、(1.3±0.3)个/HP,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74%、50%;60 mg/L组、30 mg/L组、空白对照组、利血平阻断组侧群比例分别为3.4%、10.5%、12.5%、0.7%.Western blot示随着盐霉素浓度增加,Oct4的表达量下降.结论 盐霉素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 小干扰RNA沉默Y盒结合蛋白-1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士磊;赵玉达;尧然;李锦绣;张嘉宁;顾春东

    目的 观察Y盒结合蛋白-1(YB-1)小干扰RNA (siRNA)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针对YB-1 mRNA设计特异性siRNA及Control siRNA序列转染至A549细胞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单纯Lipofectamine 2000处理组、Control siRNA组及YB-1 siRNA组细胞中YB-1和EGFR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噻唑蓝(MTT)、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YB-1与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3820±0.0094、0.4690±0.0032和0.1820±0.0073、0.4210±0.00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转染72 h后YB-1 siRNA组吸光度值为1.34 ±0.11,同时转染48 h后YB-1 siRNA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YB-1 siRNA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EGFR的表达,影响肿瘤增殖和侵袭能力.

  • 部分液体通气对无心跳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宇博;崔键;张凯;曹守强;韩敬泉;董庆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对无心跳供体(NHBD)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氧气组(C组)、盐水组(B组)和部分液体通气组(A组).建立NHBD肺模型后行机械通气2h并监测大鼠气道压,2h后测量P-V曲线,切除大鼠左肺下叶,观察供体肺病理特点.行右肺支气管灌洗,测量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C(SP-B、SP-C)的浓度.切除大鼠右肺上叶,并进一步行SP-B、SP-C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A组大鼠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在2h热缺血期间都优于B和C组(P<0.05);病理组织评分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肺组织的Real-time PCR检测说明SP-B和SP-C蛋白和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以对热缺血期间供肺的肺功能和肺组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对SP-B和SP-C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低能激光照射对大鼠梗死后心肌组织的影响

    作者:余海彬;法宪恩;高成山;黄真锋;周玉阳;刘雷

    目的 观察低能激光照射(LLLI)对大鼠梗死后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雌性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经超声筛选合格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两组:(1)低能激光照射组(LLLI组);(2)对照组(Control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LLLI组应用低能激光开胸单次照射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LLI处理区内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照射后1h、1d、1周,分别测定LLLI处理区内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Control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2.12 ±0.58、1.02±0.41)及Sham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2.42±0.26、0.92±0.37)比较,LLLI组显著提高了照射区域梗死后心肌组织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4.42±2.88、2.62±1.83,P <0.05);Sham组与Control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处理后1h和1d,与Control组比较,LLLI组梗死后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0.84±0.43)、(0.92±0.34) U/mg)]均显著提高;而MDA的产量[(0.56±0.31)、(0.50 ±0.29) nmol/mg]显著降低(P<0.05).在预处理后1周,LLLI组与Control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LI处理显著上调梗死后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SOD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从而能够改善梗死后心肌微环境,促进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 黏蛋白1在食管鳞癌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何晓鹏;刘曦;孙智;史墨;陈钢;姜文鹏;王洲;刘相燕

    目的 观察黏蛋白1(MUC1)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构建靶向MUC1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pGC-LV-MUC1小干扰RNA(siRNA)并感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检测其对MUC1表达的抑制作用;应用噻唑蓝(MTT)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MUC1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感染pGC-LV-MUC1 siRNA后,Eca109细胞内MUC1基因水平(1.000±0.061比0.612±0.019)和蛋白水平(11.230±1.120比7.440±0.970)明显降低(P<0.05);感染pGC-LV-MUC1 siRNA能显著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活性,48 h (0.393±0.028比0.281 ±0.020),72 h(0.792±0.052比0.463 ±0.028,P< 0.05);感染pGC-LV-MUC1 siRNA后,Eca109细胞的侵袭数量也明显降低[(87±4)个比(48±7)个,P<0.05];而Eca109细胞内E-cadherin基因水平(1.000±0.072比2.510±0.767)和蛋白水平(0.070±0.020比0.130±0.030)明显增高(P<0.05).结论 MUC1可能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而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

  • 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在高氧诱导肺上皮和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杨春雷;张桓瑜;普佳睿;郑丽端;童强松;李爽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IMF)在高氧诱导肺上皮和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MLE-12细胞和成纤维NIH/3T3细胞分别转染靶向HIMF的小干扰RNA后,置于正常氧(21% O2)、高氧(85% O2)条件下培养3~18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HIMF mRNA水平,运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Hochest 33258染色法及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氧暴露3、6、9、18h后,MLE-12和NIH/3T3细胞中HIMF mRNA水平分别增高2.783 ~5.023倍(P<0.05)、2.864 ~ 15.162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1.5~2.3倍(P<0.05)、1.1~2.1倍(P<0.05);沉默HIMF基因后,高氧诱导的MLE-12和NIH/3T3细胞凋亡率分别进一步升高1.5~2.5倍(P<0.05)、1.3 ~2.0倍(P<0.05).结论 HIMF基因可能通过对抗高氧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凋亡,参与高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 氧化苦参碱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穆林;郭芽;李建钦;向旭东;刘绍坤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测定OXY对A549人肺癌细胞活力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549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m blot方法测定OXY对A549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测定OXY对A549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激酶(p38MAPK)、磷酸化ERK(p-ERK)、p-JNK、p-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OXY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与对照组[(5.63±0.76)%]比较,OXY组细胞凋亡率[(13.26±2.15)%]上升(P<0.01);与对照组(1.02±0.27、0.23±0.04)比较,OXY组bax mRNA(1.61±0.19)和蛋白(0.71±0.10)表达上升(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0.94 ±0.14、0.64±0.09),OXY组bcl-2mRNA(0.42±0.05)和蛋白(0.21±0.04)表达下降(P<0.01).与对照组(0.29±0.03)比较,OXY组p-JNK表达水平(0.66 ±0.06)明显升高(P<0.01),其他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与OXY组(0.66±0.07、0.28±0.03、0.65±0.08)比较,同时给予OXY和p-JNK抑制剂SP600125组bax蛋白表达(0.39±0.05)下降,bcl-2表达(0.50±0.08)上升,p-JNK蛋白(0.26 ±0.04)表达下降(P<0.01).结论 OXY碱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可能与升高p-JNK水平有关.

  • 肥大细胞通过细胞紧密接触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转化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真顺;谭维军;杨炯;叶燕青;江平

    目的 通过肥大细胞与肺成纤维细胞接触和非接触共体培养,观察肥大细胞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和腹腔肥大细胞,实验分为3组:接触共育组、非接触共育组、对照组.计数各组肺成纤维细胞数量,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各组肺成纤维细胞数目在培养的第5天均达峰值,分别为接触共育组(3.70±0.83)×106个/孔;非接触共育组(1.40 ±0.32)×106个/孔;对照组(1.10 ±0.23)×106个/孔,接触共育组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各组肺成纤维细胞吸光度(A)值:接触共育组为0.2520±0.0318,非接触共育组为0.1250±0.0212,对照组为0.1210±0.0124,接触共育组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α-SMA染色的平均吸光度(IA)值分别为0.3190±0.0436、0.1840±0.0190、0.1730±0.0226,接触共育组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共育组,培养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非接触共育组和对照组[(192.56±2.37)、(143.58±2.07)、(121.43±1.98) μg/L,P<0.05).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通过紧密接触来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转化及胶原合成.

  • 电针刺足三里穴对脓毒症大鼠心脏损害机制的研究

    作者:许涛;曹好好;许美霞;杨涛;李建国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24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电针非经非穴组(N +SEA),假手术+电针足三里组(N+EA),脓毒症+电针足三里组(CLP+ EA),脓毒症+电针非经非穴组(CLP+ SEA),共4组(n=6).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N+EA组和CLP+ EA组电针足三里穴,N+SEA组和CLP+ SEA组电针非经非穴.6h后,摘除心脏固定于Langendofff灌流装置;置入左心导管,测定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心脏输出量(CO)和心率(HR).后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 CLP+ SEA组LVEDP[(5.2±0.9) mm Hg(1 mmHg=0.133 kPa)]、LVSP[(95.2 ±9.3)mm Hg],dp/dt max[(1804±122) mm Hg/s]、CO[(26.6±4.0)ml/min]和HR[(237±15) bpm],均较N+SEA组LVEDP[(9.9±1.6) mm Hg、LVSP[(127.8 ±8.7)mm Hg],dp/dt max[(2484 ±98) mm Hg/s]、CO[(43.10 ±5.30) ml/min]和HR[(310±12) bpm],N+ EA组LVEDP[(9.6±1.7) mmHg]、LVSP[(128.3±9.9)mm Hg],dp/dt max[(2536±107) mm Hg/s]、CO (45.9±5.7) ml/min和HR(312±15) bpm,明显降低(P<0.01),而CLP+EA组LVEDP[(7.9±0.9) mm Hg]、LVSP[(112.0±11.9) mm Hg],dp/dt max[(2270±152) mm Hg/s]、CO[(35.6±5.1) ml/min]和HR[(280±24) bpm],较CLP+ SEA组明显改善(P<0.01),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可见CLP+ SEA组MMP-2、MMP-9及TIMP-1、TIMP-2的表达明显增强,而CLP+ EA组MMP-2、MMP-9及T1MP-1、TIMP-2的表达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在mRNA水平上,CLP+ SEA组MMP-2(1.47±0.06)、MMP-9(1.59 ±0.04)、TIMP-2 (1.21±0.03)、TIMP-1(1.24±0.04)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CLP+ EA组中MMP-2(1.30±0.09)、MMP-9(1.38±0.05)、TIMP-2(1.35±0.07)、TIMP-1(1.42±0.07)的表达较CLP+ SE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电针刺足三里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受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是电针刺足三里穴抑制了MMP-2和MMP-9的表达,改善两者与其特异性抑制剂表达的失衡,并同时激活了胆碱能抗炎通路.

  • 心胸血管外科的研究热点回顾与展望

    作者:高尚志

    目前,心胸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发展迅速,但基础研究工作方面,由于实验步骤程序复杂,或受各种因素,诸如经费、设备、伦理学等的限制,至今进展仍较缓慢滞后.下面就几项心胸血管外科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作简略回顾.一、组织工程器官与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是希望通过组织再生来获得可代替病变的组织或器官.在心胸血管外科范畴内研究时间较久、探索范围较广泛的有心脏瓣膜、气管等.

    关键词: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