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腺病毒介导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成;吴朗;朱银圣;卢宏栩;吴颖;王静成;冯新民;杨建东

    目的 采用基因转染方法,以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表达,观察BMSCs在内源性GDNF作用下分化.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分子.实验组以载鼠源性GDNF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重组腺病毒(Ad-rGDNF-GFP)转染第3代BMSCs,即BMSCsrGDNF-GFP转染组,对照组分别为BMSCsGFP转染组、未转染组(BMSCsNull组).转染72 h后察各组中BMSCs对GFP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比较各组BMSCs对GDNF基因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于转染后3、7d对比观察各组BMSCs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各组BMSCs对神经核蛋白(NeuN)及低分子神经丝蛋白(NF-L)的表达.结果 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取梭形贴壁细胞,低表达表型分子CD11b(1.4%)、CD34(1.5%),高表达表型分子CD29(99.8%)、CD90 (95.6%);转染72 h后,BMSCsrGDNF-GFP转染组、BMSCsGFP转染组均表达GFP,未转染组无GFP表达;统计学分析qPCR结果表明BMSCsrGDNF-GFP转染组细胞GDNF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MSCsGFP转染组与BMSCsNull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MTT检测结果表明BMSCsrGDNF-GFP转染组细胞活力于转染后3d显著高于对照组.转染后3、7d,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证实BMSCsrGDNF-GFP转染组中细胞表达NeuN、NF-L,并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无NeuN、NF-L表达,且细胞基本维持原梭形形态.结论 Ad-rGDNF-GFP转染BMSCs增强细胞内源性GDNF表达后,BMSCs可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并保持较高的细胞活力.

  • 牙本质基质蛋白环化重组酶启动子表达的时空特点

    作者:李昂;鲍全伟;陈思旭;刘华渝;李俊峰;陈辉;钟孝政;宗兆文

    目的 观察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DMP1环化重组酶(DMP1-Cre)表达的时空特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胚胎晚期(E18.5)、1、3周C57BL/6J小鼠DMP1的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观察1、3周DMP1-Cre,ROSA26(ROSA26为Cre报告基因)小鼠中DMP1-Cre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特点.结果 DMP1在小鼠正常发育中,早期无明显表达,在随后的生长发育中,DMP1集中表达于皮质骨中的骨细胞,阳性细胞计数:骨细胞(35±3)个、成骨细胞(10±1)个、软骨细胞(5±1)个,与其他细胞中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生长板中也有少量表达;DMP1-Cre在骨细胞集中表达,阳性细胞计数:骨细胞(18±2)个、成骨细胞(5±1)个、软骨细胞(6±2)个(P<0.01),且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少量表达(P<0.01).结论 DMP1-Cre在骨骼系统中的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因此在进行相关基因操作时,这一表达特点需要在结果分析中加以考虑.

  • 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体内外功能的影响

    作者:樊健;袁锋;李山珠;祝晓忠;梅炯;俞光荣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观察对MG63细胞在体内外功能的影响.方法 克隆Glut-1基因,通过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构建成干扰、原始及对照组的3种慢病毒载体后分别转染到人骨肉瘤MG63细胞,形成干扰、原始及对照3个稳转细胞株.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鉴定细胞RNAi后Glut-1mRNA的表达.噻唑蓝(MTT)检测RNAi后细胞增殖的改变;根据人工基底膜的细胞穿过数量检测RNAi后细胞侵袭功能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RNAi后细胞周期的改变.利用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Glut-1干扰后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RNAi成功后,Glut-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干扰组细胞吸光度值的均值较原始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侵袭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周期中干扰组细胞G1相61.77%被阻断.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表明,抑制Glut-1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RNAi抑制MG63细胞Glut-1的表达,可通过糖代谢过程来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和β-连环蛋白、糖原合成激酶-3β在体外培养保存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宋洪强;李雪芳;玄燕华;亓建洪

    目的 体外培养保存关节软骨组织,探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切取膝骨软骨柱100枚,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取材2h内的新鲜软骨;实验组:分为4组,将软骨柱浸入MEME培养液中保存,第14、21、28、35天时各取一组检测指标.采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法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表达.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软骨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Caspase-3、GSK-3β表达逐渐上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为:对照组(6.04±1.09)%、14 d(12.75±0.40)%、21 d(21.90±0.57)%、28 d(30.44±0.79)%、35 d(40.70±0.43)%,Caspase-3表达量为:0.078±0.032、0.193±0.026、0.327 ±0.041、0.510±0.023、0.719±0.063,GSK-3β表达量为:0.162±0.025、0.242 ±0.019、0.493 ±0.012、0.717±0.020、0.905 ±0.01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细胞质与细胞核中β-catenin阳性染色逐渐增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与Caspase-3、GSK-3β、β-Catenin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695、0.702、0.682,P<0.01);Caspase-3与GSK-3β、β-catenin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713、0.661,P<0.01).结论 体外培养保存关节软骨组织过程中,软骨细胞凋亡伴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和GSK-3β表达的显著上调.

  • 腺病毒携带骨形成蛋白7基因对小鼠膝关节假体松动模型假体周围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吴延平;贾广红;焦兆德;夏长所;王英振

    目的 观察腺病毒携带骨形成蛋白7 (BMP-7)基因对小鼠膝关节假体松动模型假体周围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BL/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BMP-7干预组,构建膝关节假体松动模型.检测小鼠假体周围组织BMP-7mRNA和核因子(NF)-κB mRNA表达,并测定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BMP-7干预组T2~T4时小鼠假体周围组织中BMP-7 mRNA相对表达量(3.61±0.29、5.03±0.41和6.14±0.38)均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BMP-7干预组T1 ~T4时小鼠假体周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134.7±9.8)、(153.5 ±14.2)、(169.4±12.7)、(178.6±11.3) ng/L]、IL-6[(66.2±8.4)、(77.6±7.3)、(91.4±15.2)、(107.2±11.5) n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79.5±10.6)、(96.2±12.4)、(118.3±14.1)、(133.7±13.2) ng/L]和NF-κB mRNA(1.59 ±0.22、2.05±0.19、2.67±0.25和3.04±0.23)均降低(P<0.05).结论 腺病毒携带BMP-7基因可在小鼠膝关节假体松动模型假体周围组织内表达,可抑制假体周围炎性因子的释放.

  • 红/绿色荧光蛋白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支架中的示踪及转归

    作者:许子星;许卫红;张立群;王长昇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转染红/绿色荧光蛋白(RFP/GFP),作为种子细胞在消旋聚乳酸(PDLLA)支架上贴附、增殖、代谢和分化的不同.方法 以佳感染复数(MOI)的Lentivirus-GFP/RFP转染BMSCs,成骨诱导培养后接种于PDLLA骨支架,分为GFP-BMSCs(G组)、RFP-BMSCs(R组)、未经转染的BMSCs作为对照(Control,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种子细胞的代谢活性、贴附、增殖、荧光示踪与成骨分化.结果 G组BMSCs代谢活性持续增强,培养21 d时荧光强度达20 458±1 364;而R组BMSCs代谢活性在培养14 d时达顶峰(12 216±742),培养21 d急剧下降至7 865±1 031.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G组与R组BMSCs均能在PDLLA支架上贴附与增殖,G组的增殖、贴附及细胞生长状态明显优于R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组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均上调,G组和C组表达倍数变化近似,各时间点各基因表达均高于R组(P<0.01).G组和C组的OCN、ALP和OPN表达均在第21天达到高峰;R组OCN、ALP表达以第14天为高峰(分别为6.00±1.44与2.14±0.58),OPN表达第7天为高峰(5.91±1.20),各基因表达至第21天均明显下调.结论 BMSCs转染GFP,在PDLLA支架上贴附、增殖、代谢和成骨分化均优于转染RFP.

  • 兔急性肺栓塞期肢体缺血处理对溶栓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赞歌;张晓明;谭焱;朱水波;李小杰;殷桂林

    目的 观察兔急性肺栓塞期肢体缺血处理对兔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溶栓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6):空白组(S组)、肺栓塞组(PE组)、尿激酶组(UK组)、尿激酶±肢体缺血处理组(UK+ LPerC组).各组分别监测并记录栓塞前、栓塞后1、2、4h右心室收缩压;实验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W/D);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肺损伤评分.结果 兔右心室收缩压于栓塞后1h,PE、UK、UK+ PerC组分别为(21.34±1.03)、(21.65±1.22)、(20.98±1.50) mmHg(1mmHg=0.133 kPa),较S组(11.02±0.82) mmHg明显升高(P<0.05);栓塞后4h,UK、UK+ PerC组分别为(17.50±1.52)、(17.00±1.10) mmHg,较PE组(20.33±1.37) mmHg显著降低(P<0.05).UK+ PerC组与UK组比较,W/D比值降低(4.96±0.06比5.29±0.25)、MDA含量降低[(6.31 ±0.42) nmol/mg比(8.75±0.91) nmol/mg]、IL-6含量降低[(0.11±0.04) ng/mg比(0.14±0.04) ng/mg],早期预测急性肺损伤(ALI)评分降低[(9.38 ±0.76)分比(13.83±0.75)分],SOD活性升高[(148.93±14.53) U/mg比(78.69±7.25) U/mg,P<0.05].结论 兔APTE溶栓后存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现象;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对兔急性肺血栓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同源异型盒基因家族成员B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A172、 U251、 U87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作者:韩亮;周海霞;田男;田宇;王治军

    目的 观察同源异型盒基因家族成员B1基因(HOXB1)在人胶质瘤中表达水平以及对胶质瘤细胞株A172、U251、U87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OXB1基因在人胶质瘤中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 2000对胶质瘤细胞株分别转染HOXB1小干扰RNA(siRNA)(实验组)和无义siRNA(对照组),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HOXB1的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评估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评估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结果 HOXB1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肿瘤脑组织(P<0.01),并且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胶质瘤细胞株转染HOXB1siRNA后HOXB1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A172下降(59.69±21.37)%,U251下降(65.81±2.88)%,U87下降(54.01±21.23)%.转染HOXB1 siRAN后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和侵袭性明显升高(P<0.05),A172、U251、U87增殖能力分别升高(31.61±7.64)%、(50.06±7.87)%、(43.03±9.94)%,侵袭细胞数分别上升了(55.36-±38.39)%、(98.80±55.31)%、(55.95 ±40.18)%.转染HOXB1 siRAN后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A172、U251、U87凋亡率分别下降了31.94%、10.99%、11.01%.结论 HOXB1基因在人胶质瘤中低表达,并且低表达HOXB1致瘤性在于其可以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郭孝龙;宋来君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组培养U87MG细胞,对照组不添加PEDF蛋白,干预组分别添加80、160、320 nmol/L的PEDF蛋白,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同一时间点,各浓度PEDF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24h=127.60;ff48h =701.64;F72h =929.32,P<0.05);各浓度PEDF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PEDF环境下,各时间点间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nmol/L=74.39;F160nmol/L=159.86;F320nmol/L=119.76,P<0.05).随着PEDF浓度增高,U87MG细胞凋亡率呈增高趋势[(9.33±2.82)%、(17.12±4.01)%、(28.75±5.96)%].结论 PEDF能够抑制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并能促其凋亡,其抑制增殖作用与浓度、作用时间相关,促进凋亡作用与浓度相关.

  • 食管鳞癌细胞对其相关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成环能力的影响

    作者:郑玉平;林丹丹;杨旭;张红新;赵志华;杨建萍;陈奎生

    目的 观察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细胞对食管癌微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成环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高分化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及低分化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收集其无血清培养基上清,作为食管癌相关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分组三维培养食管癌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E1组加入KYSE150条件培养基,E2组加入EC9706条件培养基,K组不更换培养基.计数3组细胞形成的管样结构,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结果 食管癌相关淋巴管内皮细胞E1组、E2组和K组在3d后成环的数目分别为(34.33±2.08)、(23.33±1.53)、0个,E1 >E2>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E1组和E2组的成环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CCK-8法检测结果:3组细胞的增殖吸光度(A)值分别为2.657 ±0.058、2.131±0.045和1.567±0.040,E1 >E2>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细胞均可促进食管癌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体外成环及增殖能力,低分化食管癌细胞效应更为明显.

  • B7-H3和Toll样受体4分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茆勇;孙静;王凤鸣;齐晓薇;游庆军;华东

    目的 探讨B7-H3和Toll样受体4(TLR4)分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7-H3和TLR4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肠癌组织中B7-H3分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TLR4分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B7-H3和TLR4分子的表达有相关(P<0.05).B7-H3与TLR4共同高表达44例,B7-H3高表达而TLR4低表达者23例,B7-H3低表达而TLR4高表达36例,共同低表达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B7-H3或TLR4分子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表达水平高的患者(P<0.05).结论 B7-H3和TLR4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相关,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免疫病理过程.

  • 铁调素对敲降斑马鱼中抑制成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姜宇;王啸;汪升;王亮;朱国兴;徐又佳

    目的 通过对斑马鱼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使其铁调素基因敲降,观察铁调素表达抑制后对斑马鱼骨代谢的影响,探讨铁调素抑制对于骨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 以受精后0.5h斑马鱼的受精卵为模型,予以不同浓度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显微注射受精卵,将注射后的幼鱼于第4天进行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进行鉴定后得到适当浓度.在浓度为25 mg/L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注射条件下,对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的幼鱼于第4天进行铁染色,与野生型比较观察铁含量变化,对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的幼鱼于第9天分别进行茜素红和阿可辛蓝染色,与野生型比较硬骨和软骨的形态差异;对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的幼鱼于第4天提取的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相关成骨代谢的基因表达,比较和野生型基因组成骨下游基因的差异.对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第4天斑马鱼予以成骨代表性的两个基因Runx2a和sp7进行原位杂交,比较野生型的幼鱼相关成骨基因表达部位的差异和信号强弱.结果 对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第4天斑马鱼进行铁染色,与野生型染色比较色素沉着明显变深,对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第9天斑马鱼进行茜素红和阿尔辛蓝染色分别与野生型染色比较,硬骨茜素红染色变浅且肋骨及尾鳍未发育,软骨阿尔辛蓝染色未有明显改变,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第4天的斑马鱼行FQ-PCR进行检测相关成骨代谢的基因表达量与野生型斑马鱼成骨基因表达比较均下调,尤其以Runx2a和sp7为显著,野生型分别为1.00790±0.011 17和1.124 50±0.17607降至处理后的0.256 39±0.016 07和0.331 47±0.074 36.对于注射剪接吗啉环反义寡核苷酸后第4天斑马鱼进行Runx2a和sp7原位杂交的信号表达弱于同期野生型的斑马鱼.结论 敲降斑马鱼的铁调素造成斑马鱼体内铁蓄积,使得斑马鱼的成骨基因降低,造成骨发育迟缓,骨量减低.

  • 微小RNA-31靶向作用Ras p21蛋白活化子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罗云春;刘志苏;钱群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3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miR-31在结肠癌细胞株和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miR-31后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31的结肠癌细胞中Ras p21蛋白活化子1(RASA1)的表达.结果 miR-31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过表达miR-3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转染miR-31模拟物组RASA1的相对表达量为0.21±0.05,miR-31抑制剂组的相对表达量为2.46±0.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1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靶向作用于RASA1蛋白有关.

  • 肺腺癌相关微小RNA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

    作者:银瑞;董新伟;王铮

    目的 筛选肺腺癌密切相关的微小RNA(miRNA,miR),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肺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各4例,抽取总RNA,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4例肺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miRNA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验证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利用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肺腺癌相关miRNA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并初步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相对于癌旁组织,肺腺癌标本中有hsa-miR-155、hsa-miR-21、hsa-miR-550、hsa-miR-939、hsa-miR-30c-1、hsa-miR-146b-3p、hsa-miR-223和hsa-miR-194等8个miRNAs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倍数分别为82.72、38.51、16.06、9.69、3.27、3.14、2.65、2.18.hsa-miR-145、hsa-miR-339-5p、hsa-miR-203和hsa-miR-205等4个miRNAs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倍数分别为15.12、10.28、5.17、3.78.结论 筛选得到的与肺腺癌关系密切的miRNA,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肺腺癌 微小RNA芯片
  • 姜黄素对大鼠体外循环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细胞凋亡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静瑞;谢小娟;朱永锋;孟凡民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对大鼠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细胞凋亡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 (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CPB组、Cur剂量分别为50、100、150及200 mg/kg组(Cur-50、Cur-100、Cur-150、Cur-200组).实验结束后留取大鼠左肺,测定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估(IQA),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法分别检测CHOPmRNA及蛋白表达,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ham组比较,CPB组中CHOP mRNA(0.96±0.18比0.43±0.08)及蛋白(2.79±0.74比1.02±0.27)表达均升高(P<0.05),W/D(4.99±0.72比2.32 ±0.49)、TLW(3.99±0.72比1.32±0.49)、IQA(40.22±5.39比4.71±1.68)和AI(35.19±5.94比2.89±0.99)均增加(P<0.05),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及超微结构均呈明显损伤性变化;与CPB组比较,Cur-100组、Cur-150组和Cur-200组CHOP mRNA(0.87±0.18、0.69 ±0.13、0.56±0.12比0.96±0.18)及蛋白(2.88±0.79、1.96±0.58、1.34±0.49比2.79±0.74)表达均降低(P<0.05),W/D (4.13±0.89、3.43±0.97、2.65±0.85比4.99 ±0.72)、TLW (3.13 ±0.89、2.43±O.97、1.65±0.85比3.99 ±0.72)、IQA (31.47±3.48、20.52±2.69、14.99±3.56比40.22±5.39)和AI(31.49±2.91、24.78±3.41、14.47 ±2.69比35.19±5.94)亦均下降(P<0.05),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及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浓度为200 mg/kg的Cur对CPB损伤发生的大鼠肺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HOP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微小RNA-124调控靶基因IQ结构域三磷酸鸟苷合酶-激活蛋白1的表达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的研究

    作者:王卓路;夏发达;冯铁诚;彭瑶;李新营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12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24在PT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功能机制,验证IQ结构域三磷酸鸟苷合酶-激活蛋白1(IQGAP1)为miR-124的靶基因.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不同病理学背景的甲状腺组织.检测miR-124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选取3个PTC细胞株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株检测miR-124的表达差异.将人类miR-124模拟物(Has-miR-124 mimics)转染人K1细胞,检测转染后miR-124的表达.同时检测下游靶基因IQGPA1的表达;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法、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生物学活性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IQGAP1为miR-124的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结果 有转移PTC淋巴结转移灶中miR-124的相对表达量为1.120±0.104,低于转移PTC原发灶、无转移PTC、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24的表达量(P<0.05).PTC细胞株中miR-124的表达也较正常甲状腺细胞株明显降低(P<0.05).miR-124 mimics 转染K1后检测证实miR-124被成功增强.K1细胞中miR-124表达增强后24 ~72 h后活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迁徙能力为对照组的50%,侵袭能力为对照组的40% (P <0.05).细胞增殖指数降低,凋亡增加(P<0.05).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IQGAP1为miR-124的可能靶基因.证实miR-124增强后IQGAP1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证实了IQGAP1为miR-124的下游靶基因.结论 miR-124在PTC及PTC细胞株中低表达.miR-124表达增强后,K1细胞的迁徙侵袭、增殖能力降低,凋亡增加.生物信息学预测,IQGAP1为miR-124的靶基因.miR-124表达增强后,K1细胞中的IQGAP1表达降低.

  • 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介导趋化素样因子-1在骨代谢过程中的影响

    作者:刘军;陈慧;李旭升;甄平;田琦;周胜虎;李慎松

    目的 观察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对骨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骨髓内单个核细胞培养,给予不同浓度的趋化素样因子-1进行诱导后随机分组,分别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LR4、骨保护素(OPG)、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抗体(IκB-α)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比较各组指标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LF-1可随着浓度(I×10-、1×10-6和1×10-5 mol/L)升高,上调TLR4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且CKIF-1不同浓度组之间相互比较,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10-5 mol/L的CKLF-1组上调幅度为显著;经不同浓度CKLF-1诱导后,增加ICAM-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12.50±10.01、173.60 ± 15.82及191.90±20.23(P<0.05);下调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8±0.05、0.59±0.05及0.51 ±0.05(P <0.05);下调OPG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8±0.07、0.75±0.07及0.63 ±0.07(P <0.05);升高IL-6表达水平分别为(3.73±0.35) ng/L、(4.32±0.40)及(6.51 ±0.40) ng/L(P <0.05);且CKLF-1不同浓度组之间相互比较,ICAM-1、IL-6、IκB-α和OPG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KLF-1浓度为1×10-5 mol/L时效果为明显.结论 CKLF-1可调节TLR4mRNA、ICAM-1、OPG、IκB-α的蛋白表达和IL-6的表达,其对骨代谢的影响可能与促炎反应和激活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 诱导高表达整合素α5、β1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模型的构建

    作者:宋燕;方超;王汉杰;苗仁英;刘晋洋;赵红丰

    目的 通过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高表达整合素(ITG)α5、β1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VSMC)模型,为研究整合素α5、β1两个亚基和VSMC增殖和迁移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建立高表达ITGα5株(EX-ITGα5)、高表达ITGβ1株(EX-ITGβ1)、空表达载体株(Con-Ex),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TGα5、ITGβ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两个对照组Con-EX(ITGα5:0.251±0.021,ITGβ1:0.505±0.062)、Con(未感染的空白对照细胞0.238±0.021,0.471±0.051)之间ITGα5、ITGβ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这两个对照组比较,EX-ITGα5(0.632±0.102,0.534±0.061)、EX-ITGβ1 (0.271 ±0.031,1.172±0.110)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在相对分子质量150×103、180×103出现ITGα5、ITGβ1免疫印迹,分别在EX-ITGα5、Ex-ITGβ处强.结论 成功构建高表达ITGα5、ITGβ1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可为研究整合素α5、β1和VSMC增殖和迁移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 稳定表达PAsRed2-N1-LC3基因的肺泡上皮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范涛;耿庆;张博友;徐瑶;汪巍;胡浩

    目的 建立能稳定表达红色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AsRed2-N1-LC3)基因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株(CCL149).方法 构建PAsRed2-N1-LC3,应用转染技术将该质粒导入CCL149细胞,筛选出可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真核细胞中PAsRed2-N1-LC3的表达分别用荧光显微镜、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观察稳定表达细胞株缺氧性自噬.结果 成功获得4株可稳定表达PAsRed2-N1-LC3的细胞株,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CL149 PAsRed2-N1-LC3转染细胞株的红色荧光率在90%[(91.13±1.85)%]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在缺氧条件下,CCL149PAsRed2-N1-LC3转染细胞株的LC3相对表达量[LC3/β-肌动蛋白(β-actin)]为0.61670±0.033 94,正常细胞LC3相对表达量(LC3/β-actin)为0.16000 ±0.0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LC3表达率平均是对照组的3.854倍;运用PCR技术检测CCL149 PAsRed2-N1-LC3转染细胞株的LC3基因相对扩增量是正常CCL149细胞LC3基因相对扩增量的4.289 863倍.结论 用含有PAsRed2-N1-LC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CL149细胞,可成功建立PAsRed2-N1-LC3稳定表达细胞株.

  • 缺血再灌注条件下肠上皮细胞来源的骨形成蛋白-4促进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罗彬予;陈康;冯奇;杨桦;张朝军

    目的 探讨小鼠小肠在缺血再灌注(I/R)条件下,肠上皮细胞(IECs)来源的骨形成蛋白-4(BMP-4)促进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ELs)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1)分离正常小鼠IELs,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IELs中是否存在BMP受体及经典信号Smad蛋白分子表达.(2)建立小鼠小肠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手术组(I/R)和假手术组(Sham),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黏膜绒毛变化;检测IECs中BMP-4蛋白和IELs中BMP受体及Smad磷酸化蛋白变化.(3)分离培养正常小鼠IELs,分别加入外源性BMP-4蛋白及BMP-4拮抗剂NOGGIN蛋白刺激,观察BMP-4对IELs中p-Smad 1/5表达变化和IELs凋亡的影响.结果 正常IELs中存在BMP受体[骨形成蛋白IA受体(BMPRIA)、骨形成蛋白IB受体(BMPRIB)]及N-Smad(Smad1、Smad5、Smad8)蛋白的表达,I/R组肠黏膜损伤与IECs中BMP-4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在I/R刺激下,IELs中BMP受体和磷酸化Smad1/5(p-Smad1/5)均较Sham组表达增加[BMPRIA:(12.66±4.89)%,BMPRIB:(16.70±5.06)%,p-Smad1/5:(44.10±10.10)%,P<0.05];体外培养实验发现:IELs单独培养给予BMP-4刺激后p-Smad较空白对照组增加[(29.10±9.09)%,P<0.05]和IELs的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20.30±5.43)%,P<0.05],NOGGIN可拮抗BMP-4诱导的Smad磷酸化和IELs凋亡率的增加.结论 小肠在I/R条件下,肠上皮细胞中BMP-4蛋白分泌表达增加,通过与IELs上的BMP受体结合,进而激活IELs内的Smad信号通路途径促进IELs的凋亡,从而加重肠屏障损伤.

  • 甲氨蝶呤耐受型骨肉瘤细胞中给药剂量与叶酸转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志刚;马德彰;丁凡;谢林

    目的 探讨分析甲氨蝶呤(MTX)药物浓度与叶酸转运基因(FOL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MTX耐受的Saos-2/MTX2.2、Saos-2/MTX4.4对比野生型Saos-2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DDP)、MTX、表阿霉素(EPI)、异环磷酰胺(IFO)、吡喃阿霉素(THP)、四氢和紫杉酚(PTX)和阿霉素(ADM)的敏感性,测得各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分析FOL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aos-2/MTX2.2细胞对MTX[细胞的抵抗度(RI)=6.51]、IFO(RI=4.54)、THP(RI =3.13)和ADM(RI=4.40)药物的IC50值显著升高;而Saos-2/MTX4.4细胞对MTX(RI=17.72)、EPI(RI =3.13)、IFO(RI =5.11)、THP(RI=4.43)和ADM(RI=4.40)药物的IC50值显著升高.该两株细胞对抗肿瘤药物IFO、ADM、EPI、THP和PTX均有耐受性,FOLT基因在野生型Saos-2细胞中表达更高,在MTX耐受型Saos-2/MTX2.2、Saos-2/MTX4.4中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在骨肉瘤中FOLT基因表达与MTX耐受显著相关,骨肉瘤MTX化疗中,FOLT低表达或功能失调是导致原发性药物抵抗的主要机制之一.

  •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对脐带干细胞向汗腺样细胞促分化效应研究

    作者:许永安;高玉芝;徐萌艳;张茂

    目的 观察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汗腺样细胞(SGCs)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活性及其促分化的效应.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的标志物抗原CD29、CD90、CD45;成骨及成脂分化诱导培养基培养21 d,检测其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UC-MSC、SGCs的汗腺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 14、CK19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分化期间7、14、21 d的上清液和细胞中的汗腺发育基因KGF及其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的表达特性.实验分组:以普通汗腺培养基、干细胞培养基以及热休克汗腺上清液+普通汗腺培养基构成的分化诱导培养基(MIX)为对照组,重组人角化细胞生长因子(rhKGF)+普通汗腺培养基构成分化诱导培养基(KGF)为实验组;对不同分组中hUC-MSCs分化为SGCs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hUC-MSCs表达CD29、CD90的阳性率分别为92.1%、98.1%;阴性表达CD45为0.2%;可分化为ALP染色阳性的成骨细胞和油红-O染色阳性的成脂细胞.经过分化的SGCs(SGCs-MIX、SGCs-KGF)均具有类似正常汗腺(SGs)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SGCs-MIX、SGCs-KGF可以阳性表达CEA、CK14、CK19,而未分化的hUC-MSCs则未表达.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分组中的SGCs均可表达KGF及受体FGFR2,活性明显高于hUC-MSCs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rhKGF在SGCs分化过程中7、14、21d的表达量分别为63.1、74.6、84.2 ng/L,明显高于hUC-MSCs对照组中的2.3、4.1、7.3 ng/L(P <0.05).结论 在hUC-MSCs分化为SGCs过程中具有分泌KGF的活性,KGF具有促进hUC-MSCs向分化为SGCs的潜能.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红蛋白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大鼠脊髓损伤部位迁移中的作用

    作者:余化龙;李军;何宁;刘志刚;王志勇;熊敏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红蛋白(Ngb)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将9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培养基组;B:EPO组;C:Ngb基因修饰的BMSCs组;D:EPO+ Ngb基因修饰的BMSCs组.脊髓损伤后A组静脉内注射DMEM培养基1ml,B组肌肉注射rhEPO(5 000 U/kg),C组静脉注射Ngb基因修饰的BMSCs悬液1ml,D组肌肉注射rhEPO(5 000 U/kg)及静脉注射Ngb基因修饰的BMSCs悬液1ml.分别于术后第1、7、14、21天行Basso-Beatti-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估,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gb基因的表达,通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试剂盒检测损伤骨髓中细胞凋亡.结果 术后第7天各组BBB评分分别为:5.14±0.63、8.36±0.37、8.45±0.52、9.92±0.73;术后第14天各组BBB评分分别为:7.58±0.94、10.39±0.89、11.12±0.78、14.21±1.06;术后第21天各组BBB评分分别为:8.59±0.77、14.12±0.99、14.33±1.61、18.02±1.78,D组运动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各个时间点D组与C组Ngb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Ngb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各个时间点细胞凋亡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DM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脑红蛋白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 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外源性泛素-蛋白酶体片段Ⅱ单用及联用对去血清饥饿诱导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降解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陈思曾;霍雁飞;戴志强;王晓伟

    目的 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 (n-acetyl-Leu-Leu-Norleucinal)与外源性泛素-蛋白酶体片段Ⅱ(UPFⅡ)单用及联用对去血清饥饿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3~5日龄SD大鼠骨骼肌细胞,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骨骼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骨骼肌细胞,传至5~6代骨骼肌细胞稳定成熟,随机分为5组进行干预:A组(完全培养基对照组)、B组(去血清饥饿对照组)、C组(去血清饥饿+ UPFⅡ组)、D组(去血清饥饿+UPFⅡ+ALLN组)、E组(去血清饥饿+ ALLN组).药物干预72h后,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钙蛋白酶(Calpain)-3、肌肉环指蛋白-1(MuRF-1)、Atrogin-1 的mRNA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E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7.89±5.07)%、(41.22±4.87)%、(56.94 ±6.02)%、(69.72±6.25)%,存活率均下降(P<0.05);FQ-PCR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E组Calpain-3、MuRF-1、Atrogin-1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23.71、23.18、22.22倍;24.52、24.10、23.29倍;23.78、23.11、22.15倍;22.60、22.37、21.6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细胞存活率较B、C、D组均高(P<0.05),各基因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D组细胞存活率较C组高(P<0.05),各基因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B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ALLN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去血清饥饿诱导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凋亡率;适量ALL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UPFⅡ对去血清饥饿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

  • 微小RNA-12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路坦;尉娜;张超;董玉珍;赵斌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4(miR-124)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分子机制及神经元样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通过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BMSCs,pre-miR-124转染BMSCs,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24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1(PTBP1)、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2(PTBP2)的表达.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中.结果 BMSCs在特定条件的培养基下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当miR-124过表达时,能提高其分化效率.PTBP1对PTBP2的表达有阻遏作用,神经源性分化的过程中,miR-124的过表达抑制PTBP1的表达,从而增加PTBP2的表达量,提高神经元样分化效率.miR-124过表达的BMSCs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能加速损伤脊髓修复.pre-miR-124转染的BMMSCs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的分化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应的标记基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微管蛋白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呈阳性的细胞比例分别为50%、58%和30%,与对照组(17%、24%和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miR-124转染的BMMSCs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的分化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的BMMSCs.结论 miR-124能促进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入受损脊髓中能加速其修复.

  • 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吕帅国;卢锡华;李廷坤;汪蕾;孙亚林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NP组和F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F组于术毕开始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10 mg/kg,1次/日,连续14 d;S组和NP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术前1d、术后3、7、14 d时测定热痛阈(TWL),并于术后3、7和14d时测定痛阈后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凋亡神经元细胞,计算凋亡率.结果 与S组比较,术后3、7、14d TWL在NP组[(5.24±0.52)、(3.54±0.47)、(3.84±0.55)s]和F组[(5.68±0.61)、(7.76±0.71)、(9.68±0.81)s]缩短,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在NP组[(9.24±1.22)%、(9.54±1.37)%、(9.84±1.45)%]和F组[(6.68±0.91)%、(6.26.4±1.08)%、(6.15±0.83)%]升高,Caspase-3表达术后3、7、14 d在NP组(1.34±0.16、1.45±0.18、1.38±0.16)和F组(0.96±0.09、1.02±0.12、0.89±0.08)上调,bcl-2表达在NP组(0.36±0.04、0.45±0.03、0.32±0.05)和F组(0.68±0.06、0.75±0.07、0.89±0.08)下调(P<0.05);与NP组比较,F组TWL[(5.68±0.61)、(7.76±0.71)、(9.68±0.81)s]延长,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率[(6.68±0.91)%、(6.26±1.08)%、(6.15±0.83)%]降低,Caspase-3表达(0.96±0.09、1.02±0.12、0.89±0.08)下调,bcl-2表达(0.68±0.06、0.75±0.07、0.89±0.08)上调(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抑制Caspase-3表达,增强bcl-2水平有关.

  • 锌指结构转录因子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惠双;王媛;王博;郭宏强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中锌指结构转录因子1(ZE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ZEB1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和23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ZE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ZEB1 m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0.638 ±0.05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83 ±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B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B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ZEB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为独立的临床病理因素,并与疾病预后明显相关.

  • 大豆苷元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丁同斌;法宪恩;简立国;赵江涛;刘士超

    目的 观察大豆苷元(DAI)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ApoE-/-小鼠分为两组(n=8):对照组高脂喂食8周后行生理盐水灌胃6周,实验组高脂喂食8周后行大豆苷元(5.0 mg/kg)灌胃6周.灌胃完成后油红O染色比较两组小鼠腹大动脉根部斑块面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脂质指标和炎性因子浓度;免疫蛋白印迹分析动脉内皮细胞中黏附分子表达量变化.结果 灌胃6周后,对照组斑块面积为(0.28 ±0.04) mm2,实验组为(0.14 ±0.02) mm2;ELISA实验结果中,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分别为(10.3±0.9)、(3.2±0.3)、(8.6±0.7)mmol/L,实验组分别为(8.2±0.8)、(2.1±0.4)、(6.0±0.8)mmol/L;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浓度分别为(32.1±4.6)、(85.3 ±10.2)、(153.6±18.7)、(635.9 ±72.5)ng/L,实验组浓度分别为(21.3±3.4)、(40.3±6.9)、(95.8±12.3)、(403.6±55.6)ng/L;Western blot分析实验中,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6±0.18、1.03 ±0.12、1.62±0.21,实验组分别为0.46±0.06、0.30±0.04、0.67±0.10.结论 大豆苷元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黏附分子表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 沉默精子相关抗原9基因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宁;毛立军;曹航;李望;温儒民;陈家存

    目的 观察沉默精子相关抗原9基因(SPAG9)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pGPU6/绿色荧光蛋白(GFP)/Neo-SPAG9、pGPU6/GFP/Neo转染至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取浓度为2×1010/L分别转染pGPU6/GFP/Neo-SPAG9和pGPU6/GFP/Neo的PC-3和PC-3细胞悬液0.2ml分别注射至各组裸鼠左腋皮下,建立前列腺癌DU-145荷瘤鼠模型,共3组,每组6只.每隔4d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绘制瘤体生长曲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生长.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瘤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瘤体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第27天时处死裸鼠后,转染pGPU6/GFP/Neo-SPAG9组移植瘤体积为(397.9±53.1)mm3,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pGPU6/GFP/Neo-SPAG9组的PC-3细胞生长抑制.TUNEL结果显示,转染pGPU6/GFP/Neo-SPAG9组平均凋亡率为(67.6±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Vimentin、MMP-2、E-cadherin在转染pGPU6/GFP/Neo-SPAG9组的平均值分别为75.87±6.89、74.97 ±8.12、306.13±21.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U6/GFP/Neo-SPAG9组VEGF表达量为91.49±5.29,与pGPU6/GFP/Neo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SPAG9可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同时减少血管的生成并降低侵袭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

  • 椎体成形术中小骨水泥注入量的研究

    作者:李军科;齐向北;黄习彬;高守达;王大鹏

    目的 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恢复骨折椎体刚度所需注入骨水泥小百分比.方法 选用15个防腐椎体标本经生物力学机压缩制备椎体骨折模型.在同一骨折椎体上连续3次注射,第1次通过左侧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第2次通过同侧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共计10%,第3次通过右侧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共计15%.骨折前、后及每次骨水泥注入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连续5个时相的刚度.结果 椎体骨折后,刚度降低为骨折前的56%,5%骨水泥注入后,恢复到70%;10%骨水泥注入后,恢复到89%,15%骨水泥注入后,恢复到91%.5%骨水泥注入与10%比较,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骨水泥注入和15%比较,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体成形术中,骨折椎体刚度随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恢复骨折椎体刚度小骨水泥注入量为骨折椎体体积的10%,在胸腰段为2~4ml骨水泥.

  • 丙戊酸钠增强γδT细胞对骨肉瘤的杀伤

    作者:李朝旭;王锐英;唐际存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γδT细胞杀伤骨肉瘤(OS)作用的影响.方法 2 mmol/L VPA预处理OS细胞株HOS和U2OS细胞48 h,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γδT细胞对OS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链相关分子A/B (MICA/B)的表达,应用抗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D抗体(NKG2D)确定VPA增强γδT细胞识别、杀伤OS细胞的途径.结果 HOS和U2OS细胞表面MICA/B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007.3±251.4和923.7±148.0,VPA预处理OS细胞株HOS和U20S细胞分别达到1 523.1±201.0和1 236.9±178.0.在效靶细胞比为1.5:1.0、3.0:1.0、6.0:1.0和12.0:1.0,γδT细胞对OS细胞株HOS和U20S的杀伤率分别为(11.3±1.6)%、(21.7±2.8)%、(33.8±3.7)%、(48.4±2.8)%和(6.3±2.6)%、(16.3±2.4)%、(24.7±1.5)%、(35.2±3.6)%;对VPA预处理OS细胞株HOS和U20S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到(18.3±1.5)%、(41.1±2.1)%、(56.5±2.6)%、(69.1±3.4)%和(13.2±1.8)%、(29.1±3.6)%、(38.6±2.2)%、(50.3±3.2)%.抗人NKG2D抗体阻断γδT细胞对OS细胞株HOS和U20S的杀伤率为25.7%和27.1%;对VPA预处理OS细胞株HOS和U20S为55.6%和52.6%.结论 VPA增强γδT细胞对OS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通过NKG2D途径实现.

  • 经骨保护素修饰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的体外构建及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朱志刚;周建良;丁静丽;陈佳;李杨;徐建军

    目的 在体外构建经骨保护素(OPG)共价修饰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观察复合瓣膜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首先应用聚乙二醇(PEG)对去细胞主动脉瓣进行PEG化,再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将OPG共价修饰到去细胞瓣上.免疫荧光检测OPG共价修饰去细胞瓣的效果;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复合瓣膜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观察复合瓣膜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证实OPG成功修饰到去细胞瓣上,复合瓣膜的细胞增殖率在24、48 h分别为(102.63±3.08)%和(105.77±4.19)%,且复合瓣膜上内皮细胞数多于其余2组瓣膜,且迁移实验显示复合瓣膜组迁移的细胞数也多于其余2组瓣膜.结论 成功制备经OPG修饰的去细胞瓣,且复合瓣膜可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FK506结合蛋白12.6通过钙调蛋白依赖通路促成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血管高反应性形成

    作者:周荣;丁小丽;刘良明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早期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FK506结合蛋白12.6(FKBP12.6)是否参与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20g)建立失血性休克[40 mmHg(1 mmHg =0.133 kPa)]早期(30min)及晚期(2 h)模型;采用离体器官张力测定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平滑肌钙调蛋白(CaM)的表达及其分布;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aM-雷诺定受体2(RyR2)复合子形成.结果 在失血性休克早期CaM从肌浆网RyR2解离,肌球蛋白轻链20(MLC20)磷酸化明显升高且呈钙/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CaMKⅡ)依赖性(P<0.01),外周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显著增强,NE累积量-效曲线明显左移,1×10-5 mol/L NE诱导大收缩(Emax)由(0.79±0.08)g升至(1.05±0.12) g(P<0.05);外源性重组FKBP12.6可明显抑制CaM从RyR2解离,抑制休克早期MLC20磷酸化及外周阻力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表现为NE累积量-效曲线明显右移,1×10-5 mol/L NE诱导大收缩(Emax)由(1.05±0.12)g降至(0.58±0.08) g(P <0.05).结论 FKBP12.6通过耦联CaM通路参与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高反应性的形成.

  • B2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对肝细胞肝癌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薛飞;刘艳慧;张宏伟;楚皓源;闻愚;唐强;王玉柱;郭志松

    目的 探讨B2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B2)对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下游调控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HCC细胞株Huh7和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内MageB2蛋白的表达.采用MageB2-小干扰RNA(siRNA)转染Huh7细胞,72 h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MageB2蛋白在Huh7和HL770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0.13和0.34±0.07(P <0.01).MageB2-siRNA转染可成功抑制Huh7细胞中MageB2蛋白的表达,抑制率达(71.84±4.32)%(P<0.01).沉默MageB2后,Huh7细胞活性在72 h后明显减弱,为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力的(62.43±3.95)%(P<0.01).48 h后Go/G1期细胞比例升高,同时S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分别为(70.87±2.08)%、(19.63±2.31)%和(9.49±0.56)%(P<0.01).此外Cyclin E1和c-myc的mRNA表达均下降,分别降至(56.78±4.97)%和(39.38±6.72)%(P<0.01).结论 MageB2在HCC细胞中表达较高,并参与其细胞周期的调控,沉默MageB2能抑制HCC细胞的增殖.

  • 下调微小RNA-21对人肿瘤Hep-2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范钰;蒋孟林;沈荣;彭辉勇;徐永中;钱炜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21对人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人喉癌Hep-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A)、空载对照组(Con-B)和反义寡核苷酸(AS-miR-21),其中,AS-miR-21组以miR-21反义寡核苷酸组转染处理.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3组细胞中miR-21的表达,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分别与Con-A组和Con-B组比较,转染AS-miR-21组Hep-2细胞miR-21表达水平降低;MTT结果显示,72 h Con-A组、Con-B组和AS-miR-21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800 ±0.035、0.791±0.024和0.447±0.014(P <0.05);平板克隆结果显示,Con-A组、Con-B组和AS-miR-21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04±8、96±4和44±3(P <0.05);Trarnwell结果显示,Con-A、Con-B和AS-miR-21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4±8、141±4和70±9(P<0.05).结论 miR-21在人喉癌细胞增殖、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联合长春瑞滨联合干预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作者:李航;王莹;张春江;赵辉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与长春瑞滨联合诱导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及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TRAIL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其与死亡受体(DR)4、DR5、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AIL联合长春瑞滨等肿瘤化疗药物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TRAIL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A549的细胞增殖作用,提高A549细胞中DR5、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长春瑞滨在不同浓度的单药及与TRAIL联合给药的条件下,诱导的A549细胞的凋亡性分别为5.1600±0.5022、10.260 0±0.406 3、20.6100±1.4026;12.9200±1.0401、17.7700±0.829 8、37.6700±2.0787.TRAIL联合长春瑞滨可以明显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TRAIL通过DR5、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肺癌细胞A549发生凋亡.同时,TRAIL联合长春瑞滨可以明显提高A549细胞对药物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 Fas在退变的兔椎间盘终板凋亡中的表达及作用通路研究

    作者:吕浩然;刘尚礼;黄东生;丁悦;胡宝山;叶伟

    目的 探讨Fas在退变的新西兰大白兔退变椎间盘终板凋亡中的表达及作用通路.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纤维环损伤腰4~5及腰5~6作为实验组,10只作为对照组未行损伤.8周时分别行流式细胞仪、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退变椎间盘终板中的细胞凋亡,同时取终板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Fas、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凋亡率[APF,(0.331±0.210)%]、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凋亡率[APL,(0.801±0.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实了腰椎纤维环损伤后退变腰椎中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显著性增加;和对照组比较Fas (1.011 ±0.191)、Caspase-3 (0.340±0.05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出现明显上调.结论 腰椎退变中软骨终板的凋亡是可以通过Fas-Caspase-3途径进行.

  • 退变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酶DNA甲基化研究

    作者:王瑞;曹永平;刘恒;崔云鹏;杨昕;文立成;柴卫兵;孟志超;吴浩

    目的 探讨不同退变程度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酶DNA甲基化水平.方法 收集因退行性骨关节病(0A)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关节软骨40例.根据Outerbridge分级对所取软骨组织行组织学染色.检测不同退变程度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如MMP-3、MMP-9、MMP-13以及蛋白聚糖酶(ADAM),如ADAMTS-4基因转录,并对以上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甲基化进行评估.结果 组织学检测显示,随着软骨退变加重,软骨细胞外蛋白聚糖丢失逐渐增多.Real-time PCR结果显示OA软骨组织中MMP-3、MMP-9、MMP-13基因转录均较正常软骨组织明显增加(1.846±0.280比0.391±0.180;1.414±0.222比0.498±0.127;1.632±0.158比0.637±0.184;P<0.01),而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CpG位点较正常软骨组织减少.结论 OA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酶DN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引起基因转录增加及软骨细胞退变.

  • 微小RNA-199a-5p与let-7c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刘丽莉;朱秀明;吴国清;郑爱红;王夫伟

    研究证实let-7c抑制细胞增殖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的表达[1].我们拟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9a-5p与let-7c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慢病毒载体系统购自上海吉凯基因公司.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Transwell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2.方法:(1)检测miRNAs表达量:将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SMMC-7721细胞,72 h后,PCR方法检测miR-199a-5p及let-7c表达.(2)细胞增殖实验:实验分5组,分别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miR-199a-5p组、let-7c组及miR-199a-5p与let-7c联合组.将感染后细胞以每孔1×104个接种于96孔板,分别于24、48、72 h进行CCK-8检测.(3)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将感染病毒颗粒SMMC-7721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各5×104个细胞种植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层,培养16h.经过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下计数膜下方的细胞后取平均值.

    关键词: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增强顺铂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朱卫平;解宏伟;程志俭;詹棣华;王鲁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是真核细胞中内源性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调节细胞周期运转、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通过阻断UPP介导的蛋白质的降解,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2-3].本实验旨在探讨MG132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增强顺铂化疗杀伤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
  • 糖基化磷酯酰肌醇锚定型B7-1蛋白的提取及再锚定检测

    作者:葛蕙心;张一兵;李慧忠;畅继武

    我们利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将目的蛋白锚定于细胞表面,刺激T细胞活化,为研制GPI-B7-1-肿瘤细胞膜疫苗进行技术准备[1].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株:5637膀胱癌细胞株购于北京肿瘤研究所.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缺陷型转基因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高表达GPI-B7-1细胞株由本实验室提供.2.提取GPI-B7-1:培养高表达GPI-B7-1的CHO/DHFR-细胞2周,收集细胞,裂解后,11 000 g 4℃离心20 min沉降膜,溶于提取缓冲液中离心取上清.用饱和硫酸铵法沉淀蛋白,4℃透析24h,浓缩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经蔗糖梯度离心后,分50管收集,测定吸光度(A)值,分别进行蛋白电泳检测目的蛋白.

    关键词:
  • 二甲双胍与2-脱氧-葡萄糖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CD44表达

    作者:杨峂;和钢;戴晓宇;董明君;宋宝荣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和2-脱氧-葡萄糖联合作用是否能更有效地杀伤乳腺癌干细胞.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购自湘雅医学中心细胞库.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及其CD44表达强度.对照组为不加药物的空白组.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狭长窄蒂皮瓣成活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于文渊;余道江;赵天兰;伍丽君;孙卫

    我们通过检测缺血缺氧型狭长窄蒂皮瓣远端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0 (HIF-1α)的表达,观察HIF-1α在狭长窄蒂皮瓣成活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白色家猪5头,HIF-1α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2.皮瓣设计及皮瓣分组:每头猪双侧背部各设计5个皮瓣,皮瓣蒂长宽比均为4 cm∶2 cm,5组携带皮瓣面积分别为2 cm ×2 cm(A瓣)、3 cm×3 cm、4 cm×4 cm、5 cm×5 cm,顺序随机排列,其中A瓣为对照瓣,每组10个皮瓣.

    关键词:
  • 延长瘤夹时间对动脉瘤模型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作者:方志成;张浩明;郑翔

    改良胰弹性蛋白酶诱导兔囊性动脉瘤,技术成熟,但易并发失血性休克,影响实验进行.本研究旨在探讨延长瘤夹时间可否降低动物模型失血性休克发生,提高成功率.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分组:兔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后,以瘤夹时间分20 min(B组)、25 min(C组)、30 min(D组),设对照组(A组),不做瘤夹,每组20只.2.动脉血气及凝血功能检查:抽动脉血4ml,测定失血性休克即刻、1h后pH值、碱剩余、血乳酸(LAc)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计算平均值.

    关键词:
  • 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9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袁贺佳;吴吉涛;门昌平;杨典东;于胜强;王科;高振利

    中介体复合物亚基19 (Med19)是中介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Med19蛋白表达与非基层浸润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采集我院电切切除的19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选取部位距离癌变2 cm以外,且均由本院病理专家证实不存在原位癌.采集142例资料完整的膀胱癌组织标本.2.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癌与癌旁组织Med19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石蜡标本中Med19表达.每张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为显色强度×阳性细胞率计算,评分≥6分定义为高表达,<6分定义为低表达.

    关键词:
  • 脊髓损伤相关疼痛与脊髓结构重塑有关

    作者:林世德;张俊江;臧宇杰;赵廷宝

    本实验旨在观察脊髓损伤(SCI)后损伤近远端脊髓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与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的共定位表达,探讨SCI相关疼痛与脊髓结构重塑之间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20只,随机等分为疼痛是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前者用NYU撞击器造成L1段10 g ×25 mm损伤,后者不损伤脊髓.术后观察双后肢运动、自噬及痛敏情况,并取损伤近远端脊髓行GAP-43和CGRP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应用SPSS 21.0进行分析,行为学结果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采用LSD-t检验.GAP-43和CGRP荧光强度及分布面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冷冻消融术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兔VX2胰腺种植瘤疗效观察

    作者:陈继冰;曾健滢;陶慧敏;牛立志;徐克成;刘建国

    本研究旨在观察冷冻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兔VX2胰腺种植瘤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体积以及抑瘤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建模及分组: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5±0.2) kg,由暨南大学实验动物管理中心提供.VX2荷瘤兔外科取出鱼肉样瘤组织,用眼科剪剪成直径2mm大小,植入胰腺后缝合固定,14 d后超声检查确认建模成功.将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冷冻组、冷冻+奥沙利铂组.

    关键词: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金媛;刘锦屏;杨晋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抗氧化酶.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HO-1表达,探讨其对AKI的早期诊断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选择我院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AKI患者38例以及与之匹配的非AKI对照组40例.酶标仪xMark(Bio-rad公司),HO-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Enzo公司).

    关键词:
  • pT1a期肾细胞癌及癌旁组织Livin和Sma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浦;刘勇

    位于肾脏两极直径≤4 cm的pT1a期肿瘤,常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确定适当的安全切除范围,使保留肾单位手术既可保留足够多的肾单位及肾功能,又避免肿瘤残留复发非常重要.Smac可直接与凋亡抑制蛋白结合,使其丧失活性[1].Livin是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分裂的双功能蛋白因子[2],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肾细胞癌中心灶组织(A组)、癌旁0.0~0.5 cm(B组)、癌旁>1.0 cm(C组)及远端正常肾组织(D组)中Livin和Smac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NSS的安全区间.

    关键词:
  • 锁骨钩钢板与Endbutton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陈礼;王子越;林苏滨;徐炜;董启榕

    目前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较常用的固定材料为锁骨钩钢板和Endbutton钢板.我们通过临床功能和影像学方法比较锁骨钩钢板与Endbutton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接受治疗的患者共46例,其中锁骨钩钢板组24例,Endbutton钢板组22例,平均年龄44.65岁(17 ~64岁),Rockwood分型:Ⅲ型40例、Ⅴ型6例.排除标准:年龄>65岁;合并患肢损伤;受伤至手术之间大于3周;锁骨钩钢板组未接受二次手术者.

    关键词:
  • 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延海;田针针;卢清军;任鹏

    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基因(PCSK9)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1].一、资料与方法1.病理资料: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PCSK9mRNA在各组织中表达:按TaKaRa公司的反转录试剂盒说明操作,反应结束后,自动记录扩增曲线,分析循环阈值,然后将腺癌组与癌旁组比较,分析其与正常组的相对表达量.

    关键词:
  • 芹菜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占飞;杨宏新;张晶;姚文;陈霖;闫晓红

    芹菜素(AP)是一种植物源性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其低毒、无诱变等特点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芹菜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细胞库.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检测试剂盒(产品编号:KIT-9710)、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液购自福州迈新试剂公司;兔抗人原钙粘连蛋白10(PCDH10)多克隆抗体购自美国Genetex公司;DMEM/F-12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TBD公司;噻唑蓝(MTT)购自Sigma公司;芹菜素购自惠科公司.

    关键词:
  • 核医学显像监测整合素受体主被动靶向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崔璨;邵国强;刘子君;施雪松;杨振华;王峰;王自正

    我们合成整合素α、β3主动靶向的99m锝标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二聚体[99mTc-Galacto-RGD2],并探讨分子显像用于监测主被动靶向给药的药代动力学.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荷人肺癌和荷人前列腺癌(PC-3)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研究所提供;半乳糖化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Galacto-RGD2)试剂盒由美国普渡大学刘爽教授惠赠;放射性高锝酸钠溶液南南京森科公司提供;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均购白美国Biosciences 公司:Micro SPECT-CT购白美国Bioscan公司.

    关键词:
  • 细胞学样本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肺癌基因检测的研究

    作者:张小伟;陈艳;吴爱姣;吴丹丹;常亮

    我们采用恶性浆膜腔积液样本制作细胞蜡块,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基因测序等实验方法,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年间病理科归档的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样本共42例,其中胸水35例,腹水7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5~ 76岁,平均年龄(58.0±7.5)岁.2.方法:常规细胞涂片:送检的浆膜腔积液样本离心沉渣涂片后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镜检.细胞块制作:将常规细胞学涂片剩余的样本离心沉渣,待凝固后形成锥形的细胞块取出,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后包埋,厚4 μm连续切片15张以上备用.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二步法,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关键词:
  • 濒海实地海水中巴马小型猪腹部火器伤腹腔感染细菌学特点

    作者:唐玉娟;林瑞娇;查全萍;周水香;郑晶晶;王代勇;王瑜;王烈;张再重

    火器伤相关感染是战伤救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本研究旨在探讨福建宁德三都澳海域夏季濒海战创伤腹腔感染细菌学特点.一、材料与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1)海水中腹部火器伤组8头:海水中枪击后浸泡30 min打捞出水;(2)陆地腹部火器伤组8头:陆地致枪伤后观察30 min.建模成功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抽取腹腔液5ml送检.取分离平板菌落涂片染色鉴定.

    关键词:
  •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盼攀;张水军;郭文治;李捷;阎冰;唐红卫

    目的 检测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6例肝癌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LTBP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TBP2在肝癌组[(34.61±7.38) μg/L]和正常组[(15.72±7.73) μg/L]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肝癌组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直径≥3 cm:(35.95±8.03)μg/L;直径<3 cm(30.60±1.91) μg/L,P<0.05]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BV组(36.58±5.63) μg/L;无肝炎病毒组(27.63±11.60)μg/L,P<0.05]明显相关.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LTBP2水平显著升高,可有助于诊断肝癌.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上皮膜抗原在胸腺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适泽;曲晓翰;赵海斌;张磊;徐洪亮;张其刚

    目的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上皮膜抗原(EMA)在胸腺瘤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Ki-6和EMA在469例胸腺瘤不同Masaoka临床分期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型中的表达,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Ki-67在Masaoka临床分期和WHO病理分型中,表达程度均逐渐增高,在Ⅰ~Ⅳb期Ki-67指数分别为(1.76±0.30)%、(2.23±0.28)%、(2.26±0.29)%、(7.69±0.63)%、(20.89±3.66)%、(24.89±3.54)%;在A型~B1胸腺癌Ki-67指数分别(1.77±0.31)%、(2.25±0.32)%、(2.55±0.36)%、(6.51±0.53)%、(9.33±0.66)%、(23.81±3.0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低表达主要在Ⅰ~Ⅱ期和A型~B1型,高表达主要在Ⅲ~Ⅳ期和B2型胸腺癌.EMA在Masaoka临床分期和WHO病理分型中表达程度逐渐降低,在Ⅰ~Ⅳb期积分分别为2.53±0.39、2.49±0.55、2.43±0.55、1.01±0.33、0.96±0.22、0.86±0.22.在A型~B1胸腺癌积分分别为2.55±0.22、2.57±0.19、2.52±0.16、1.12±0.10、1.06±0.12、0.87±0.1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主要在Ⅰ~Ⅱ期和A型~B1型,低表达主要在Ⅲ~Ⅳ期和B2型胸腺癌.Ki-67与EMA在胸腺瘤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Ki-67、EMA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侵袭有关,联合检测Ki-67和EMA可能有助于胸腺瘤良恶性的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维生素D受体FokI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

    作者:郑波;裴继华;王建嶂;曹曙光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 FokI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178例UC患者和202例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okI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5(OH)D水平.结果 UC组中FokI位点的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TC+ CC)突变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4%比59.4%,P<0.01;74.7%比84.2%,P<0.05).与对照组比较,UC组中不仅25(OH)D平均水平显著降低[(21.68±8.02) μg/L比(24.45±8.67) μg/L,P<0.01],而且25(OH)D充足(≥30 μg/L)的频率亦显著降低(16.3%比25.3%,P<0.05).线性回归分析可见UC组中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β=-0.174,P< 0.05)、C反应蛋白(β=-0.137,P<0.01)及血小板计数(β=-0.014,P<0.05)呈负相关.结论 VDR (FokI)基因突变能降低UC的发病风险;25(OH)D平均水平低下不仅是UC患者的普遍现象,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 血红素氧化酶-1等细胞因子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表达

    作者:任乐豪;单可树;王金申;郭晓波;张黎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差异.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有40例入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术前1d、术后1d、术后3d血清中HO-1、TNF-α、IL-6、CRP的浓度.结果 术后1d腹腔镜组血清HO-1[(14.70±8.59) μg/L]、IL-6[(83.36±28.52) ng/L]、CRP[(80.39±10.95) ng/L]低于开腹组[分别为(20.81±9.28) μg/L、(103.43±41.29) ng/L、(94.06±20.27) n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腹腔镜组血清HO-1[(22.72±9.70) μg/L]低于开腹组[(31.59±10.57)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6、CR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较开腹胃癌根治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较轻,炎性反应较小.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晨飞;张磊;王晓慧;崔园园;刁长英;李晟磊;李文才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85例ESCC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THB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THBS-1在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mRNA表达率分别为26.0% (13/50)及69.7%(129/1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77,P<0.05);正常黏膜组织及癌组织中THBS-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2.0%(16/50)、63.2%(117/1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41,P<0.05);ESCC组织中THBS-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ESCC组织中THBS-1 mRNA和蛋白均过表达,其过表达可能与ESCC发生有关.

  • 应用改良预扩张球囊的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作者:吴立恒;冯广森;李天晓;朱良付;薛降宇;王子亮;白卫星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预扩张球囊的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 分析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在我院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68例患者,根据使用预扩张球囊的不同分为A组78例(使用冠脉快速交换球囊预扩张)及B组90例(使用标准Gateway球囊预扩张).结果 (1)纳入患者中2例未成功,技术成功率达98.8%,30 d内10例(6.0%)出现脑血管不良事件,其中缺血7例(4.2%)、出血3例(1.8%)、严重并发症3例(1.8%).(2)A组有5例(6.4%)出现并发症,B组有5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B组比较:病变长短方面,A组更多应用于短病变(P<0.05);部位上,更多应用于椎动脉(P<0.05)而较少应用于大脑中动脉(P>0.05);路径上,A组更多应用于简单Ⅰ型路径上(P<0.05);但A组(9.0%)比B组(14.5%)残余狭窄更低(P<0.01),手术时间更短(P<0.01).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使用改良快速交换预扩张球囊术后即刻残余狭窄更低、手术时间更短,但更适合于简单病变.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半乳糖凝集素-3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龙强;彭功玲;江明

    目的 检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和周围良性组织中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水平,对比PTMC与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探讨TPO、Galectin-3等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PTMC患者和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各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TMC组织和良性组织中Galectin-3和TPO蛋白的表达.结果 91.7% PT-MC癌组织中的Galectin-3表达为强阳性,TPO则不表达;甲状腺良性病组织中的Galectin-3表达缺失,而98.3%的TPO表达正常.PTMC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织中Galectin-3和TPO蛋白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的Galectin-3高表达、TPO低表达与癌症病症的发展过程明显相关.

  •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白蛋白紫杉醇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许菊青;夏文杰;蒋峰;许林;王峻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白蛋白紫杉醇(ABX)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92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一线ABX联合卡铂(CBP)方案化疗4个周期.收集肺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ARC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因素与ABX疗效的关系.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PARC阳性表达率为66.3%,其相对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吸烟指数以及TNM分期显著相关.CBP方案化疗在SPARC表达阳性患者中的有效率明显高于SPARC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经CBP方案化疗后,SPARC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风险比(HR)=2.218,95%可信区间(CI)=1.255~3.608,P<0.01].结论 SPARC的表达强度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吸烟指数、TNM分期以及CBP方案化疗有效率相关.SPARC高表达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CBP方案化疗后生存期显著优于SPARC低表达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

  •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重组人脂肪酸结合蛋白-5、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Ⅱ表达及维甲酸疗效研究

    作者:郭志松;秦秉玉;冯凌霄;程剑剑;代荣钦;张慧峰;刘卫青;邵换璋

    目的 检测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中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Ⅱ(CRABP-Ⅱ)表达,评估维甲酸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随机性选取96例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病例,提取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悬液后给予加入维甲酸储存液,经组织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分析FABP-5、CRABP-Ⅱ表达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选取研究标本中,FABP-5阳性表达者为45例(+,46.88%),而CRABP-Ⅱ的阳性表达者为41例(+,42.71%);经维甲酸处理后,在TG-905细胞中FABP-5表达明显下降,CRABP-Ⅱ则表达明显上升,而在U87MG细胞中FABP-5表达轻度上升,CRABP-Ⅱ则表达个别细胞增强.结论 经选取胶质母细胞瘤病理样本进行临床研究证实,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有较高的FABP-5、CRABP-Ⅱ表达,且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加入维甲酸后显示耐药细胞中FABP-5表达均明显增高,而在敏感细胞中CRABP-Ⅱ表达明显上升,这表明维甲酸可经FABP-5信号通路抑制瘤体组织细胞生长、促进分化及凋亡.

  • 膜联蛋白A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毕修乾;李建华;付利军;李利文;邱新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4(Annexin A4)蛋白及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78例PTC组织、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20例癌旁组织中Annexin A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nnexin A4蛋白在PT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A4 mRNA在PTC中的相对表达量(0.641 ±0.154)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0.266±0.082)及癌旁组织(0.188±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A4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相关,且均与PTC的肿瘤直径、病理学T、N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Annexin A4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晋学飞;王尧;闫世贤;王凯臣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肾透明细胞癌(RC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RCC患者为观察组,84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sIL-2R的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观察组血清sIL-2R水平[(948.5±51.6)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433.1±76.9)ng/L] (P <0.05);术前血清sIL-2R水平与是否吸烟、临床分期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有关(P<0.05);根据ROC曲线计算,sIL-2R=988.8 ng/L为截点;高sIL-2R组(H组)平均血清sIL-2R水平[(1088.4±96.7) ng/L]显著高于低sIL-2R组(L组)[(731.6±103.4) ng/L] (P<0.05);H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35.59%,21/59)显著低于L组(66.67%,12/18,P<0.05);临床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和血清sIL-2R水平是影响R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CC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显著升高,血清高sIL-2R水平可能预示预后较差.

  • 局部黏着斑激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玉素甫·买买提;王昶文;刘泽明;阎语;赵萩阳;黄韬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预后、分子分型和其他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FAK、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等的表达水平.分析3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芯片中FAK表达与乳腺癌生存、分子分型以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生存函数(Kaplan-Meier analysis)显示FAK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呈负相关(x2=9.304,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FAK表达是乳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相对风险值(HR)=2.44;95%可信区间(CI):1.385 ~4.281].FAK表达与诺丁汉组织学分级(NHG)、Her-2、Ki-67表达水平明显相关(x2=18.153,P<0.01).而FAK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无关(P>0.05).FAK与分子亚型高度相关(x2=36.508,P<0.01),且在Luminal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乳腺癌以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FAK与预后相关(x2 =3.956,P <0.05),但在三阴性乳腺癌中FAK与生存率不相关(P>0.05).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FAK与总体生存相关(P<0.05),而在淋巴结阴性组中,FAK与总体生存无相关(P>0.05).结论 FAK可作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并成为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 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作者:隋国侠;庄青山;徐兆万;伦登兴;刘大勇

    目的 探讨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6例青少年患者,应用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术和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单椎节内固定技术治疗,对比研究术前、术后患者腰痛视觉评分(VAS),并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2 h,术中出血300 ml(200 ~400 ml),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2.3分.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7个月),腰椎X线片及峡部CT扫描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无椎体间滑移、无椎间狭窄等,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神经根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 铆钉植骨峡部修复重建单椎节内固定能重建峡部正常生理形态和强度,对于青少年单纯峡部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释然;玉素甫·买买提;阎语;赵萩阳;王昶文;黄韬

    目的 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6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rc的表达,分析Src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其预后价值.结果 262例乳腺癌组织中Src阳性表达率为47.3%.Src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明显相关(P<0.05).Src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OS)低于Src阴性患者(P<0.05).淋巴结阴性患者中,Src阳性患者与Src阴性患者比较OS明显缩短(P<0.01).Luminal A型患者中,Src阳性患者的OS明显降低(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rc阳性为乳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Src阳性表达预示着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淋巴结转移阴性/Src阳性和Luminal A型/Src阳性的患者,早期使用Src抑制剂可能改善其预后.

  • 白细胞介素-37和自噬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童森;李志清;姚咏明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具有抑制树突状细胞(DC)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能力.目前通过对IL-37作用机制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s通路的下游分子在IL-37免疫抑制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TGF-β可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而自噬作为一种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自我保护机制,亦能抑制DC的抗原识别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本文重点综述了IL-37与自噬对DC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埃博拉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周淼;周晓明

    埃博拉病毒(EBOV)以C型凝集素作为黏附分子,通过与整合素的结合激活整合素信号通路,刺激巨胞饮小体形成与病毒内化.巨胞饮小体在胞内运输途中从早期核内体募集Toll样受体(TLR)4并带进溶酶体.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B和L(Cat B/L)剪切EBOV糖蛋白(GP),Toll样因子受体4(TLR4)作为EBOV的膜内复合受体,与剪切后的GP结合并使其发生构象变化,构象变化后的GP随之与Niemann Pick C1(NPC1)蛋白结合使得病毒与膜融合,EBOV从而逃逸出溶酶体并开始其复制周期.在EBOV感染中,TLR4介导和/或调节几乎所有的免疫失调和病理变化,如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促/抗炎因子的表达失衡、1型干扰素调节异常、淋巴细胞大量凋亡及免疫细胞的失能.因此,CRX-526作为偏向作用于TLR4 TRIF信号通路的TLR4拮抗剂,纤连蛋白作为整合素和TLR4的配体,均有可能成为治疗EBOV感染的有效药物.

  • 肿瘤放射治疗对共刺激分子影响的机制

    作者:陈辰;裴红蕾

    共刺激分子作为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共刺激分子分为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两类,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接影响预后情况.经过放射治疗之后,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均发生变化,导致肿瘤微环境改变.本文综述了几类常见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放射治疗之后的表达趋势,并寻找出肿瘤放疗协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治疗模式.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福军;关世奎;李天;闫小龙;蒋帅;杨阳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细胞核内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的一类蛋白酶,参与染色体结构修饰和基因的表达调控.已被证实,HDAC参与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HDAC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胰腺癌患者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作者:王晓光;陈飞;钟征翔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一类可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其与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关系密切.既往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CTCs,而且可能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评估预后及疗效监测有帮助.现对CTC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胰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郭卫春;李军;熊敏;余化龙;曾云;李娇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分化为骨和软骨的能力,其治疗功能源于他们能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分子参与免疫调节、抗细胞凋亡、抗炎、促血管生成、细胞趋化、以及刺激组织再生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动员BMSCs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同时还可以促进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来加快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阐述EPO动员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提高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认识.

  • 小鼠颅脑创伤模型的构建及运动功能评估

    作者:徐新;高伟伟;吕莉;程世奇;李飞;张建宁

    目的 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损伤程度小鼠颅脑创伤(TBI)模型,并评估其伤情及长期运动功能.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月龄和10月龄雄性C57BL/J6小鼠各70只分为假手术组(n=10)和实验组(轻、中、重度TBI组,n=20只).实验组应用eCCI仪,采用固定打击速度(4.5 m/s)及停留时间(200 ms)调整打击深度的参数设定方法进行模型制备.假手术组仅行去骨瓣手术.致伤后1d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伤后1、2、3、7、14、21、28 d平衡木行走实验、转棒实验评估运动功能.结果 3月龄和10月龄小鼠轻、中、重度TBI的打击深度分别为1.2、1.6、2.0 mm;1.6、2.0、2.4 mm.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实验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逐级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0.60)%、(4.47±0.62)%、(5.50±0.76)%对(0.36±0.14)%;(4.08±0.95)%、(5.36±1.23)%、(6.60±0.98)%对(0.40±0.10)%,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脑组织皮质连续性破坏,创伤灶周围神经元数量减少,随打击深度增加,损伤程度逐级加重.平衡木行走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通过平衡木时间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通过时间与打击深度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可稳定、高效、精确地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损伤程度小鼠TBI模型.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TBI恢复期运动功能相关的研究.

  • 联合环孢素建立人乳腺癌小鼠移植新模型

    作者:刘民锋;嵇健;郭昭泽;延艳;刘润奇;董建宇;郭婧昀;姚广裕;陈路嘉

    目的 利用环孢素构建免疫抑制小鼠,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一种新小鼠乳腺癌模型.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在注射细胞前3d,每只小鼠注射环孢素30 mg/(kg·d),随机平均分成4组,按照注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量多少分为对照组、低细胞量组、中细胞量组、高细胞量组.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背部,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PET-CT影像及病理学表现等.结果 高细胞量组小鼠成瘤率高(80%),但小鼠死亡率也高(40%);中细胞量组小鼠成瘤率次之(70%),但与高细胞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鼠死亡率(10%)较高细胞量组明显降低;低细胞量组小鼠成瘤率(20%),与前两组相比明显降低,此组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对照组无小鼠死亡,亦无小鼠成瘤.但对于成像方面的研究,低细胞量组的细胞数量则比较适合.结论 利用环孢素成功构建人乳腺癌非裸鼠移植新模型,此模型可以更好地研究免疫反应对肿瘤的影响.

  • 胰腺癌基础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袁达;郭俊超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在5%~7%之间.20年来,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在临床方面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针对胰腺癌领域难点、热点问题,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终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胰腺癌基础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展望,希望藉此梳理出胰腺癌新的诊疗策略.

    关键词: 胰腺癌 诊断 治疗
  • 急性胰腺炎胰腺白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6、腹水胰淀粉酶变化的意义

    作者:孙亮;曾玉剑;罗华友;王昆华;李立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胰腺组织白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腹水胰淀粉酶(AM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P3 h组、AP6 h组和AP 12 h组,并用扫描电镜检测胰腺组织白细胞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的蛋白变化及腹水胰淀粉酶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胰腺组织可见少量白细胞[(2.00±0.71)个],细胞结构完整,此外还可见大量胶原纤维.AP3h白细胞数量[(5.80±0.84)个]明显增多(P<0.01).AP6h白细胞数量[(3.60±1.14)个]有所下降(P<0.05),细胞伪足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数量减少、排列紊乱.AP 12 h可见大量红细胞散在分布,白细胞和胶原纤维明显崩解,白细胞数量[(0.60±0.55)个]急剧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3 h组(P<0.01)和AP6h组(P<0.05).AP后3 h[(756.10 ±28.64) ng/L,P <0.01]、6h[(1 010.90 ±3.62) ng/L,P <0.01]和12 h[(555.51±0.85) ng/L,P<O.01]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6 h表达高,明显高于AP 3 h(P<0.05)和AP 12 h(P<0.05). AP后3 h[(1 169.90±50.88) U/dl,P<0.01)、6 h[(1069.90±24.15) U/dl,P<0.01]和12 h[(1 068.40±17.28) U/dl,P<0.01]腹水AMS活力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3 h腹水胰淀粉酶活性活力值高,明显高于AP 6 h(P>0.05)和12 h(P >0.05),但6h和1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白细胞数量、血清IL-6、腹水淀粉酶的变化与水肿型AP向坏死型AP发展密切相关.

  • 高通量测序探讨胰腺炎加重肝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谦;白槟;赵占伟;余鹏飞;郝一鸣;邱兆岩;郭敏;冯全新;刘朝旭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加重肝脏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和对照组(NC),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建立AP模型,造模后6h经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胰腺水含量,同时收集肝脏组织,用于提取RNA.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的方法分析AP加重肝损害的相关基因和通路改变.结果 AP组与NC组比,其血清淀粉酶[(8 964.65 ±401.23) U/L]和脂肪酶[(2350.00 ±201.90) U/L]含量明显上升(P<0.05);胰腺水含量AP组[(79.42±1.21)%]显著高于NC组[(70.14±1.02)%];RNA-seq结果显示两组间共有2 2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4个表达上调,1 685个表达下调.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结果由高到低为代谢通路、炎性因子通路、趋化因子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等.结论 AP可能通过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TLR)等通路介导了对肝脏的损伤.

  • 神经轴索导向因子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吉;张云鹏;孙鹏

    目的 探讨神经轴索导向因子(Netrin-1)对L-精氨酸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AP)相关肺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P组)及急性胰腺炎Netrin-1治疗组(AP+ Netrin-1组).在0、24、72、72、96h 5个时间点观察不同组别小鼠的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肺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和肺Netrin-1以及核因子(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后48 h,AP+Netrin-1组小鼠的肺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和肺组织病理评分[(1.49±0.13) U/L,(4.88±0.83)分]显著低于AP组[(1.70±0.16) U/L,(5.88±0.83)分,P<0.05];AP+ Netrin-1组的肺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119.4±12.2)、(61.9±4.1)、(75.7±7.0)ng/L]显著低于AP组[(174.7±16.1)、(97.9±8.3)、(300.4±25.8) ng/L,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L-精氨酸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给予外源性Netrin-1可以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和病理损害.

  • Polo-like kinase 1短发卡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生物学应用

    作者:李泉;毛永欢;余翔;蔡则灵;王伟林;喻春钊

    目的 构建针对人类Polo-like kinase 1(Plk1)基因的短发卡RNA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腺病毒包被.方法 设计并合成含有小发夹结构的Plk1 shRNA对应模板序列,退火并与pYr-1.1载体重组质粒;通过LR体外同源重组将pYr-1.1-Plk1-shRNA表达框构建至pAd-DEST腺病毒表达载体上;包装重组腺病毒;感染人类胰腺癌细胞BxPC-3验证干扰效率.实验分3组:对照组(Control)、空载组[rAd-增强绿色荧光蛋白(rAd-EGFP)]、实验组(rAd-shPlk1),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腺病毒感染BxPC-3细胞后,RT-qPCR检测Plk1 mRNA表达量:对照组1.047±0.315、空载组1.121±0.199、实验组0.119±0.050;Western blot检测Plk1蛋白表达量:对照组0.760±0.088、空载组0.743±0.101、实验组0.050±0.043,实验组较对照组及空载组Plk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G2期细胞比例:对照组6.077±0.056、空载组6.533±1.644、实验组33.427±7.774,实验组G2期细胞数比例显著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1).感染24h后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成功构建包被有Plk1 shRNA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且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以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G2/M期停滞和促进细胞凋亡.

  •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β及葡萄糖转运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惧;徐键;尹敏;尹家俊;程楠

    目的 观察胃转流术(GBP)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β(IR-β)及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饮食配对组(10只),另8周龄雄性SD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术前及术后4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术后4周肝细胞IR-β、GLUT-2的表达.结果 GK手术组术后4周FPG水平[(5.13 ±0.22) mmol/L]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4周HOMA-IR[(2.16 ±0.18) mmol/L]明显降低(P<0.01);术后4周IR-β、GLUT-2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GBP能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IR-β及GLUT-2的表达,改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 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邓文宏;孙荣泽;郭闻一;石乔;徐胜;王卫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8)、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按时间分3、12、24 h亚组(n=8)]、Apocynin预处理组(APO组,n=8)、Apocynin药物对照组(APO-CON组,n=8).SAP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APO组造模同SAP组,在造模前30 min股静脉注射Apocynin (50 mg/kg),SO组仅翻动胰腺后关腹,APO-CON组仅行股静脉注射Apocynin(50 mg/kg),余同SO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及脂肪酶(LIP)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胰腺组织及回肠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回肠组织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SO组AMY、LIP胰腺病理评分及回肠病理评分(1 236.00±155.72、90.50±9.60、0.24±0.07、0.34±0.18)比较,SAP组大鼠血清AMY、LIP、胰腺和回肠病理评分升高明显(4918.20±389.63、1 712.90±103.80、12.45±1.01、3.50 ±0.31,P<0.05).APO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3 698.00±386.93、659.40±92.40、8.76±1.34、2.20±0.36).APO-CON组上述指标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肠组织光镜下可见损伤严重,APO组光镜下回肠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SAP组大鼠回肠组织p38、p-p38及NF-κB表达较SO组与APO-CON组升高明显(P<0.05),APO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电镜下可见APO组大鼠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SAP组减轻.光镜下及电镜下,SO组及APO-CON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Apocynin通过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组织p38MAPK、NF-κB表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多态性联合吸烟与胰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晏冬;何铁英;丁伟;徐新建;王喜艳

    目的 探讨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XPD)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胰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26例胰腺癌患者和263例对照提取外周血DNA,应用SNaPshot技术对XPD基因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3181、rs3916874、rs238415、rs50872、rs50871、rs238406)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联合吸烟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吸烟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较不吸烟者增加了0.381倍(P>0.05),每日吸烟≥20支者、吸烟≥14包/年、吸烟≥24包/年、吸烟≥37包/年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0.569 (P<0.05)、0.767(P<0.05)、0.856(P <0.05)和1.209(P <0.05)倍.胰腺癌患者rs13181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P<0.01);携带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AC、CC或AC+ CC)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AC+ CC)的个体中,不吸烟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了0.384倍(P>0.05),每日吸烟≥20支者、吸烟≥14包/年、吸烟≥24包/年、吸烟≥37包/年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增高了2.343(P <0.01)、2.309(P <0.05)、4.011(P<0.05)、3.013(P <0.05)倍.结论 XPD基因rs13181位点赖氨酸-谷氨酰胺(Lys→Gln)的氨基酸替代联合吸烟对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有一定影响.

  • 胰腺癌中调节因子X相关蛋白表达下调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沈涛;丁国平;周良晶;曹利平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胰腺癌中调节因子X相关蛋白(RFXAP)的表达水平,预测可能调控RFXAP表达的胰腺癌相关微小RNA(miRNA,miR),探索与RFXAP表达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从而有助于阐明胰腺癌中RFXAP的功能和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 检索GEO数据库分析胰腺癌基因芯片数据及其RFXAP表达水平;使用miRNA标靶数据库预测与RFXAP存在标靶关系的miRNA;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RFXAP共表达基因,进一步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RFXA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miR-27a等10种miRNA可能与RFXAP存在标靶关系,其中miR-27a、miR-27b、miR-212-3p为胰腺癌相关miRNA;在胰腺癌中与RFXAP相关性在0.5以上的基因有23个,RFXAP及其共表达基因富集于DNA结合、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的活性调控等分子生物学功能.RFXAP可能参与Tuberculosis信号通路和Pancreatic cancer信号通路.结论 胰腺癌中存在RFXAP的低表达,并与多种胰腺癌相关miRNA有关,胰腺癌中RFXAP参与多种抑癌基因表达的转录调节,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信通路活化的研究

    作者:王国良;兑丹华;任浩源;刘瑾;刘尧;倪平志;刘隽;王俊

    目的 观察晚期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取胰腺分离胰腺腺泡细胞,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HMGB1促进组(终质量浓度1 mg/L)、C组:JAK2抑制剂-AG490处理组(25 μmol/L)、D组:STAT3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组(40 μg/L),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30、60、120 min时间点细胞中JAK2、STAT3 mRNA表达及60、120 min时间点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各时间点JAK2 mRNA (3.5221±0.311 2、5.5446±1.2479、28.493 9±2.0742、12.5023±0.5025)及30、60、120 min时间点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10.5726±1.1449、44.8684±2.021 8、7.211 3±1.4239),60、120min时间点JAK2 (0.3441±0.0414、0.4872±0.0184)、STAT3蛋白表达升高(0.6380±0.0109、0.3861±0.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D组各个时间点JAK2 mRNA的相对表达量(2.1207±0.1025、3.789 1±0.5083、13.3262±1.4876、3.7323±0.6125;2.7262±0.4991、2.3952±0.3466、9.623 3±1.0955、4.8082±0.6442)及30、60、120 min时间点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降(5.823 3±1.1793、11.6400±0.8085、2.695 6±0.4514;3.0244±0.5343、14.9727±0.1877、5.4984±0.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120 min JAK2(0.2587±0.0141、0.3654±0.010 3;0.2702±0.0558、0.3874±0.0135)、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0.4567±0.017 9、0.3272±0.0184;0.4777±0.017 8、0.3509±0.0070)显著降低(P<0.01).结论 HMGB1可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

  • 内质网及硝化应激在肥胖大鼠胰腺炎中的作用

    作者:王谦;白槟;赵占伟;余鹏飞;邱兆岩;郝一鸣;郭敏;冯全新;刘朝旭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ERS)和硝化应激(NS)在肥胖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单纯胰腺炎组(AP)和肥胖胰腺炎组(OB+ AP).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同时行胰腺、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胰腺组织的ERS标志物[肌醇需求激酶-1α(IRE-1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和NS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与AP组比较,OB+ A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明显升高;与AP组相比,OB+ AP组胰腺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更明显,肺出血和肺泡上皮增生更严重;与AP组相比,OB+ AP组内质网应激标记物IRE-1α [(0.65±0.03)比(0.46±0.04)]、GRP-78[(0.85±0.03)比(0.43±0.03)]、CHOP[(0.62±0.03)比(0.41±0.02)]和硝化应激标记物iNOS[(1.01 ±0.10)比(0.36±0.04)]表达升高(P<0.05),而eNOS[(0.36±0.03)比(0.69-±0.04)]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硝基酪氨酸在AP组和OB+ AP组均表达,而在NC组无表达.结论 对SD大鼠而言,肥胖可以通过增加ERS和NS的程度而加重胰腺炎.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

    作者:相俐至;荣灿;童国玉;徐兴全;胡云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手术获取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h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子表面标志.应用含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与神经元素3(Ngn3)的慢病毒转染hADSCs,并联合乙基咔唑(NECA)及多种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特异基因肌腱膜的纤维肉瘤肿瘤基因同系物A(Mafa)、胰岛素1(Insulin1)、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及叉头蛋白转录因子O1(FoxO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后细胞内胰岛素及C肽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hADSCs、CD105、CD44、CD29及CD90表达阳性,CD45及CD34表达阴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高表达PDX1、Ngn3、Insulin1及Glut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胞质内表达胰岛素及C肽;化学发光法测得诱导后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为(156.23 ±30.97) mIU/L,高糖刺激后分泌量为(836.50±231.22) mIU/L.结论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通过转染含PDX1和Ngn3慢病毒并联合NECA及多种细胞因子的方法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

  • 沉默PTN表达抑制人胰腺细胞侵袭转移

    作者:符常波;陆卫军;刘志苏

    目的 观察多效应生长因子PT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TN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PTN在12对人胰腺癌组织标本中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将PTN小干扰RNA (siRNA)转染至胰腺癌细胞MIA PaCa2、PANC-1中,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PTN后胰腺癌细胞PTN mRNA及蛋白表达以验证其干扰效果,Transwell检测沉默PTN表达后胰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PTN mRNA和蛋白水平在胰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而在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相对低表达.PTN mRNA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1 ±0.013、0.001 ±0.002.沉默PTN后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0.049±0.012比0.121 ±0.015).迁移试验显示Panc-1细胞跨膜数在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抑制组中分别为(178.1 ±5.2)、(171.3±11.1)、(58.2±6.7)个;侵袭实验显示Panc-1细胞跨膜数在3组中分别为(135.6±6.2)、(134.4±6.2)、(72.2 ±4.9)个,MIA PaCa2细胞跨膜数为(58.3±7.5)、(56.8±8.7)、(24.2±8.1)个.划痕实验显示MIA PaCa2细胞在3组中比例分别为0.41 ±0.03、0.42±0.11、0.73±0.03,而Panc-1细胞在3组中比例分别为0.54±0.02、0.57±0.03、0.82±0.02.结论 PTN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敲除PTN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关键词: 胰腺癌 PTN 侵袭转移
  • 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进展

    作者:张正奎;田孝东;杨尹默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及对放化疗的不敏感,患者预后极差.胰腺癌动物模型模拟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探索其关键分子机制、早期诊断方法和改善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可大致分为致癌物诱导型、移植型和转基因工程型等3类.本文拟对常用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特点及其应用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