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激活型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应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延长异种胰岛移植存活

    作者:刘方峰;刘永锋;程颖;杨蕾;石蕊

    目的 观察激活型Akt1基因转染大鼠胰岛对异种胰岛移植功能和存活的影响.方法 提取大鼠胰岛培养转染,AO/EB和Tunel染色检测存活和凋亡;BALB/C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分4组,实验组:Akt1转染胰岛联合应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Akt1组:移植Akt1转染的胰岛;未转染组:单纯胰岛移植,CTLA-4Ig组:单纯胰岛联合应用CTLA-4Ig;观察胰岛移植后功能存活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Akt1转染胰岛体外细胞抗凋亡生存率提高了25%;实验组移植物功能存活(32.5±6.6)d,平均生存时间(39.6±5.9)d比Akt1组(15.4±3.5)、(22.5±1.7)d和CTLA-4Ig组(18.7±4.5)、(21.7±3.5)d未转染组(4.5±2.8)、(6.8±3.1)d明显延长(P<0.05).结论 激活型Akt1转染大鼠胰岛联合应用CTLA-4Ig,可减少移植胰岛凋亡,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

    关键词: 胰岛移植 基因 转染
  • 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调节因子-1基因表达与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横截面积的关系

    作者:罗荣刚;涂远荣;李旭;林敏;陈剑锋;邱明链

    目的 观察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调节因子-1(NRG-1)基因表达及对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单个纤维横截面积的影响,探讨与手汗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固红-固绿髓鞘染色法显示有髓神经纤维,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观察30例手汗症患者T3胸交感神经干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单个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截面积,以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和NRG-1基因表达强度,并与8例非手汗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手汗症患者T3胸交感神经干中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单个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截面积较非手汗症患者明显增高(t=7.023,P<0.05;t=7.462,P<0.05);BDNF和NRG-1基因在手汗症患者T3胸交感神经干中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强度比值分别为1.17600±0.028 70、1.216 10±0.075 39,较非手汗症患者的比值1.037 50±0.053 79、1.042 70±0.043 57明显增高(t=9.940,P<0.05;t=6.195,P<0.05).结论 BDNF和NRG-1基因表达强度增高促使胸交感神经干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增高以及单个有髓神经纤维的横截面积增大,从而导致胸交感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兴奋性增高,可能为手汗症的发病基础之一.

  • 肝癌门静脉癌栓相关小分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作者:邱继刚;樊嘉;刘银坤;周俭;代智;黄成

    目的 筛选肝细胞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选取肝癌门静脉癌栓和肝癌无癌栓患者原发瘤组织各12例,利用16%SDS-PAGE和Tris-Tricine系统进行双向电泳,得到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表达图谱,经Image Master软件对比分析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MS)对差异点进行鉴定.免疫印迹法对鉴定蛋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无PVTT和PVTT的原发瘤组织间共检测到88个差异点,其中相对分子质量(MW)低于20×103的差异点有42个.与无PVTT组比较,PVTT组中有41个蛋白点表达上调(其中19个MW低于20×103),47个蛋白点表达下调(23个MW低于20×103).经质谱鉴定共发现钙结合蛋白S100A11,脂肪酸结合蛋白-1等11种胶内差异小分子蛋白质.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证实S100A11在有或无PVTT的原发瘤组织中的确存在表达差异.结论 PVTT的原发瘤组织与无PVTT原发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推测肝癌侵袭转移性与多种差异蛋白相关,S100A11可能是其中一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对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影响

    作者:黄宗强;郑召民;王卫东;刘宏建

    目的 观察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IGF)-1基因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对椎间盘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退变(IVDD)模型24只,随机分为Ad/CMV-hIGF-1、hIGF-1生长因子及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8只.L4~5、L5~6椎间盘中分别注射第2代Ad/CMV-hIGF-1(8×108PFU)、hIGF-1生长因子(100μg/L)、PBS 25 μl.注射后1、2、4、8周,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中hIGF-Ⅰ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蛋白多糖、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hIGF-1蛋白带出现在7.6×103道尔顿.Ad/CMV-hIGF-1组hIGF-1蛋白表达持续达4周以上,hIGF-1组表达持续约2周;PBS注射组无hIGF-1蛋白表达.ag-grecan电泳条带出现在200~300bp;在注射后1~4周,Ad/CMV-hIGF-1组内aggrecan 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性增加,8周轻度下降,4个时期总的比较(F=8.51,P<0.05);注射后1~8周,hIGF-1注射组、PBS注射组aggrecan 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性下降.三组中Ⅱ型胶原的相对表达量呈现aggrecan mRNA类似趋势.结论 hIGF-1基因能够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对椎间盘蛋白多糖、Ⅱ型胶原的影响存在时效依赖性.

  • 人β干扰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作者:田道锋;陈谦学;吴立权;蔡强;陈治标;袁先厚

    目的 构建人β干扰素(hIFN-β)基因重组腺病毒,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IFN-β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细胞内hIFN-β表达情况以及重组腺病毒对MSCs生长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快速构建Ad-hIFN-β腺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包装成为重组Ad-hIFN-β腺病毒,并进行滴度测定.转染的MSCs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hIFN-β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hIFN-β的分泌情况;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绘制转染后MSCs生长曲线.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基因测序及和绿色荧光观察证实成功的构建了携带hIF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且重组腺病毒滴度高达1×109pfu/ml.Ad-hIFN-β转染MSCs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证实有绿色荧光;RT-PCR证明转染的MSCs内有hIFN-β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转染组1、3、5、7、10、15、20 d上清液中hIFN-β蛋白分泌量分别为192、273.436、957、605、472、279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hIFN-β转染的MSCs生长曲线与正常培养M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hIF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重组腺病毒转染对MSC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且Ad-hIFN-β转染大鼠MSCs能够表达并分泌hIFN-β蛋白.

  • 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CD44v6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张宏伟;胡明星;秦涛;唐强;王玉柱;张莉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与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和14例癌旁组织中COX-2、VEGF-C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患者的胰腺组织中,COX-2、VEGF-C和CDd4v6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58.3%、62.5%,而在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VEGF-C和CD44v6蛋白表达与性别、分期、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而VEGF-C和CD44v6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相关(P<0.05),而与CD44v6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OX-2、VEGF-C、CD44v6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C、CD44v6表达与肿瘤的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 重复光动力疗法治疗鼠C6胶质瘤

    作者:陈谦学;刘刚;易伟;吴立权;田道锋

    目的 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LA)作为光敏剂对大鼠C6胶质瘤移植瘤进行光动力疗法(PDT)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4组:A组按剂量20 mg/kg在瘤内注射5-ALA,2 h后在肿瘤局部行激光照射(单次PDT);B组操作与A组相同,但于第4、8天注射同等剂量5-ALA,重复PDT;C组给予单纯激光照射,不予任何光敏剂;D组为荷瘤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观察PDT及重复PDT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 重复光动力治疗组(B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C、D组)比较明显缩小,比单次PDT(A组)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PDT比传统的单次PDT对大鼠C6胶质瘤移植瘤肿瘤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 缺血缺氧损伤对肠上皮细胞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贾震易;陈前;秦环龙

    目的 观察大鼠肠上皮细胞(IEC)缺血缺氧损伤后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及钙通道阻断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IEC分离与原代培养和体外模拟缺血缺氧环境,设立对照组(A组),缺血组(B组),缺氧组(C组),缺血缺氧组(D组)及加用维拉珀米2 mg/L的相应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计算凋亡细胞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观察肌动蛋白(F-actin)、踝蛋白(talin)和α-辅肌动蛋白(α-actin)的形态及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B、C、D组IEC凋亡较A组明显增加(P<0.05);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的B1、C1、D1组较相应对照组减少(P<0.05);缺血缺氧损伤导致F-actin、talin和α-actin形态的改变,以D组显著,同时B、C、D组的荧光强度较A组明显减弱(P<0.01),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的B1、C1、D1组F-actin、talin和α-actin形态有所恢复,荧光强度增强,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缺氧损伤导致的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的改变与IEC脱落、凋亡相关;钙通道阻断剂可以减轻这种改变.

  •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在奥曲肽抑制大鼠肝癌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华赞鹏;马毅;赖佳明;梁力建;彭宝岗;梁惠珍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抑制大鼠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动物分为OC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两组大鼠存活情况和肝癌发生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癌诱导不同时期磷酸化Smad2、Smad4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 OCT组大鼠的存活率7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6/20,P<0.05);DENA喂养16周时,OCT组大鼠的肝癌发生为0只(0/10),对照组为6只(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NA喂养22周时,OCT组肝癌的发生(2/9)显著低于对照组(10/12,P<0.01).正常细胞时Smad4很少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表达明显增强,但DENA喂养22周时肝组织Smad4表达明显下降,肝癌的表达显著低于周边组织(P<0.05);磷酸化Smad2的表达可见于正常肝细胞,但诱癌8周时表达明显减少,16、22周时又恢复至正常水平,但肿瘤内表达明显减少;OCT的治疗组诱癌22周的Smad4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磷酸化Smad2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d4和磷酸化Smad2表达的减少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OCT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癌形成,Smad4表达的调节可能是OCT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 丁酸钠增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T细胞增殖

    作者:闵军;刘璐;商昌珍;王捷;万云乐;罗兴喜;陈亚进;陈积圣

    目的 观察丁酸钠诱导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及其在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诱导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DCs,6 d后分别加入丁酸钠、脂多糖(LPS)和多细胞因子鸡尾酒组合[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β、前列腺腺素E2(PGE2)],24h后收集DCs;流式细胞仪检测Des表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DO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2分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检测各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丁酸钠诱导的DCs呈现典型未成熟DCs的特征,低表达CD83、CD80和HLA-DR,分泌IL-12水平低.与对照组比较,丁酸钠组和LPS组DCs的IDO mRNA的表达分别升高了(32.03±4.02)倍和(1.01±0.43)倍,而鸡尾酒组则降低(3.31±1.0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酸钠诱导的未成熟DCs采用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处理后,可以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但其能力仍低于LPS或鸡尾酒法诱导的成熟DCs.结论 丁酸钠可显著增强未成熟DCs的表达IDO,并且IDO过表达在其抑制T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 慢病毒介导MAT2A及2B双重小干扰RNA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汪群;刘权焰;刘志苏;钱群;孙权;潘定宇

    目的 观察慢病毒载体携带的针对MAT2A和MAT2B基因双重小干扰RNA(dual siRNA)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靶向MAT2A、MAT2B基因的siRNA质粒,酶切、连接,构建同时针对MAT2A和MAT2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siMAT2A/2B,感染肝癌HepG2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AT2A和MAT2B mRNA水平,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测定作用前后肝癌细胞内S-腺苷甲硫氨酸(SAMe)的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携带的针对MAT2A和MAT2B基因双重小干扰RNA,LV-siMAT2A/2B同时抑制肝癌MAT2A和MAT2B基因表达分别达到89.5%和97.8%,肝癌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大于50%,促进细胞凋亡,提高肝癌细胞内SAMe的水平上升了2倍.结论 同时抑制肝癌内MAT2A、MAT2B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的生长.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福根;杨帆;孙美侬;姜冠潮

    目的 观察小细胞肺癌标本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特点及其对顺铂联合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60例初治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气管镜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CC1蛋白,同时分析ERCC1蛋白水平与顺铂/依托泊苷化疗疗效关系、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ERCC1在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表达率为23.3%,与病程和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ERCC1表达阳性患者顺铂/依托泊苷一线化疗有效率为42.9%,显著低于ERCC1(-)患者的73.1%.结论 ERCC1在部分小细胞肺癌标本存在表达,ERCC1阳性的小细胞肺癌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降低.

  • 短发夹RNA沉默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洪元;张黎;程力;刘立青;崔彬;苗瑞政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沉默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HO-1的短发夹RNA(shRNA-HO-1)干扰质粒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免疫化学分别在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抑制效果.流式细胞仪和噻唑蓝(MTT)检测HO-1基因沉默后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生长情况.结果 shRNA-HO-1在mRNA、蛋白质水平高效特异地抑制了细胞SGC-7901中HO-1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2.4%、67.6%);较对照质粒组,HO-1的表达被抑制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52.025±1.638比67.525±1.938,P<0.05),细胞生长受抑制[2.036±0.072比2.783±0.067(72 h A值),P<0.05].结论 shRNA-HO-1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中HO-1的表达;HO-1的表达减少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猪离体支气管温缺血研究

    作者:杨洋;王建军;赵松;廖秋明

    目的 通过测定和比较有心跳供体(HBD)和温缺血1 h后的无心跳供体(NHBD-1h)肺的细支气管平滑肌舒缩功能和上皮依赖性舒张(EpiDR)能力,探讨NHBD-1 h肺用于肺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16头瑞典家猪随机分为HBD组和NHBD-1 h组,从它们身上获取内径约1.5 mm的支气管段,截至1.5 mm长的无分支的支气管环,置入器官浴槽装置,用乙酰胆碱、花生四烯酸钠等药物测量两组支气管环对它们的反应,进而对两组平滑肌舒缩功能和EpiDR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HBD组和NHBD-1 h组对比,由乙酰胆碱所诱导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能力间的差异(5.18±0.07比5.10±0.11)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平滑肌均可对盐酸罂粟碱产生完全的舒张;在排除HBD和NHBD-1 h组自发性舒张的干扰后(HBD-B:5.18±0.10比5.20±0.11,P>0.05;NHBD-1h-B:5.10±0.06比5.11±0.07,P>0.05),其EpiDR能力的差异(1.26±0.05比1.23±0.07)亦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缺血1 h后,无论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还是舒张功能均保存完好,肺支气管的上皮依赖性调节和非缺血肺支气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支气管 缺血 平滑肌
  • 核因子-κB特异性的RNA干扰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枯否细胞内毒素反应的影响

    作者:吴飞翔;吕欣;孙玉明;俞卫锋;黄盛东;杨立群;徐学武;袁扬

    目的 构建针对大鼠核因子(NF)-κB的腺病毒,采用RNA干扰方法观察其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NF-κB抑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释放的影响.方法 合成双链寡核苷酸siNF-κB克隆人pShuttleH1载体,取0.5μg线性化后的pShuttleH1-siNF-κB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菌获取重组腺病毒骨架质粒;取线性化的重组质粒4μg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骨架质粒至HEK 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Ad-siNF-κB;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腺病毒以MOI=10感染原代培养大鼠肝枯否细胞,观察对内毒素诱导的NF-κB抑制和TNF-α、IL-6释放的影响.结果 目的 基因成功克隆入腺病毒,病毒滴度为5.32×109pfu/ml.转染腺病毒Ad-siNF-κB后的内毒素诱导的肝KC及NF-κB mRNA及TNF-α、IL-6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NF-κB siRNA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NF-κB和TNF-α、IL-6的作用.

  • 供体鼠肺移植热缺血损伤对肺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向楠;潘雪;乔保平;赵松;程会芳;尚文俊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3(AQP3)在供体鼠肺移植热缺血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肺热缺血时间随机分为3组:A组:0 h(n=10);B组:1 h(n=10);C组:2 h(n=10).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AQP1、AQP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B、C 3组均有AQP1,AQP3蛋白表达.3组中AQP1 mRNA表达A值分别为0.63±0.10、0.49±0.07、0.36±0.06,AQP3分别为0.85±0.06、0.76±0.08、0.52±0.07.3组中AQP1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13±0.18、0.88±0.13、0.76±0.09,AQP3分别为1.92±0.26、0.95±0.15、0.61±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移植过程中热缺血损伤造成AQP1、AQP3蛋白表达下调和肺水肿的发生;手术应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

  • 锰苯甲酸卟啉干预活性氧在小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作者:崔一尧;钱建民;芮晓晖;王乾伟;马震宇

    目的 观察锰苯甲酸卟啉(MnTBAP)对SD大鼠小肝移植物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及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二袖套法建立供肝/标准肝体积比(GV/SV)≤30%的小肝移植物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n=24),B:对照组(n=24),C:MnTBAP治疗组(n=24),于复流后3、6、12、24 h各取6只处死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肝功能指标和肝细胞凋亡间的状态.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肝组织TNF-α mRNA及MDA、MPO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而MnTBAP治疗组的肝组织MDA、M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减少,且在术后6、12、24 h,肝TNF-α mRNA表达均下降(P<0.05),血清ALT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 MnTBAP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降低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减轻细胞膜损伤程度,对缺血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慢病毒介导NgR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

    作者:马永刚;刘世清;陶海鹰

    目的 构建编码大鼠NgR(Nogo receptor)细胞外功能区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使其能高表达NgR的细胞外功能区.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293FT包装制备病毒,用包装好的慢病毒颗粒感染BMSCs,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MSCs表达NgR的情况.结果 筛选阳性重组载体plenti6-NgR,酶切后得到930 bp的条带,与设计的NgR基因片段大小一致,表明载体构建成功.转染BMSCs 48 h后,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胞质内明显荧光表达,Western blot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7×103的条带,与NgR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结论 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可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入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后者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拮抗脊髓损伤局部形成的抑制性微环境.

  • 反义DcR3寡核苷酸协同顺铂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作者:宋小兵;袁先厚;江普查;马超;付锴

    目的 观察陷阱受体3(DcR3)反义核苷酸(ASODN)与顺铂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设计DcR3反义核苷酸,转染U25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DcR3 mRNA和蛋白有无降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荧光显微镜DAPI染色分别检测对照组、顺铂组、反义核苷酸组、协同作用组对胶质瘤细胞U251的影响.结果 反义DcR3寡核苷酸组可有效地降低DcR3 mRNA和蛋白表达,DcR3/β-actin比值分别为(12.4±3.1)%和(13.5±4.2)%,错义链组、脂质体组、对照组mRNA和蛋白分别为(68.8±4.5)%、(74.5±5.0)%、(71.3±6.4)%和(78.2±6.8)%、(79.8±4.5)%、(76.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与反义寡核苷酸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32±2.32)%和(20.43±3.45)%,较对照组(5.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协同处理组(45.23±6.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R3反义核苷酸与顺铂协同作用可有较强的促胶质瘤细胞凋亡作用.

  • 瘦素对缺氧复氧培养L02肝细胞功能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周少丽;黑子清;郭娜;陈规划

    目的 观察瘦素对缺氧复氧人肝脏细胞(102)的肝功能保护和拮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102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12 h复氧组和缺氧12 h复氧加不同浓度的瘦素(分别为100、200、400、800、1600μg/L)干预组,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A4490值,与正常组比较算出细胞的存活率;取细胞上清液检测AL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以及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02细胞经缺氧12 h复氧培养后,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下降(P<0.01),加用不同浓度瘦素干预组细胞存活率较单纯缺氧12 h复氧组增高(P<0.01),以400μg/L LEP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增高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CK-8法一致;电镜检测单纯缺氧复氧后细胞呈现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而加用瘦素100μg/L处理细胞组细胞仅轻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细胞缺氧复氧后ALT升高明显(P<0.01),加用不同浓度瘦素组处理后细胞ALT较单纯缺氧复氧组升高幅度下降(P<0.05).结论 瘦素对缺氧复氧培养后的L02细胞肝功能有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肝细胞凋亡.

  • 人宫颈癌致癌基因和Pokemo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计勇;马毅;何晓顺;张韧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致癌基因(HCCR)和Pokemo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1例肝癌组织、43例癌旁组织及其相应44例血液标本、3例肝硬化组织及其相应的3例血液标本以及3例正常肝组织中HCCR、Pokemon的表达水平,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液样本中HCCR、Pokemon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肝癌、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HCC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7.67%、100.00%、100.00%;Pokemo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6%、97.67%、100.00%、100.00%.但HCCR、Pokemon在各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正常肝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肝细胞癌患者血液中HCCR、Pokemon阳性率分别为79.55%及50.00%.两者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HCCR和Pokemon可能可以做为HCC相关的肿瘤标记物.HCCR和Pokemon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关系.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制备垂体腺瘤蛋白质组学研究样品

    作者:刘英超;吴劲松;刘思秀;寿雪飞;王镛斐;朱剑虹

    目的 探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导航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获取高同质性泌乳素垂体腺瘤细胞及正常垂体泌乳素细胞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冰冻泌乳素腺瘤标本及对照正常垂体常规制备8μm冰冻覆膜切片,采用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应用LCM技术切割腺瘤内及正常对照垂体内泌乳素细胞;选择性获取同质泌乳素细胞和配对正常细胞.结果 60 min内完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显色较理想.采用4μm紫外线激光可以准确、快速地分离片状甚至单个泌乳素分泌细胞;无间质细胞污染,细胞形态保持完好.结论 应用LCM技术可以成功获垂体瘤蛋白组学研究中的异质性问题,所获组织同质性高、操作过程稳定是垂体瘤蛋白质组学研究较有价值的样品制备方法.

  • 人CCL5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匡军秀;王卫星;孙圣荣;王万荣

    目的 构建人CCL5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方法 根据人CCL5基因信息,构建4个携带RNAi序列的pGCSIL-GFP质粒,与pHelper 1.0、Helper 2.0质粒一起利用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用CCL5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使用RT-PCR方法验证其干扰效率.结果 4个靶点中有3个靶点(a1、a2、a3)在Hela细胞上对CCL5基因的表达都有非常显著的敲减效果,敲减效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 构建的CCL5 RNAi慢病毒载体在Hela细胞中有较高的敲减效率,提示RNAi技术能够使细胞CCL5基因沉默.

  • 小直径可吸收聚消旋乳酸棒斜穿骺板植入对兔骺板生长的影响

    作者:雷军;刘世清;蔡林

    目的 观察小直径可吸收聚消旋乳酸棒(PDLLA)斜穿骺板植入对幼兔股骨远端骺板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封闭群系5周龄日本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1.0、2.0 mm组,每组12只.在幼兔右侧股骨远端跨骺板分别斜行植入直径为1.0、2.0 mm的PDLLA棒;左侧作为对照,只作膝关节切开,不钻孔,不植入可吸收聚消旋乳酸棒.电脑计算骺板损伤面积,术后6、12、24周处死动物.通过测量双侧股骨长度、双侧股骨髁外翻角、组织病理学、骨骺磨片等方法观察PDLLA棒对骺板生长的影响.结果 1.0、2.0 mm的PDLIA棒斜行植入所造成的骺板损伤分别占骺板面积的(1.42±0.10)%、(3.62±0.18)%;术后6、12、24周各组内实验侧和对照侧比较,双侧股骨长度、双侧股骨髁外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直径可吸收聚消旋乳酸棒斜穿骺板植入不会对兔骺板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骨骺 生长 损伤 内固定
  • 诱骗受体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作者:平金良;顾栋桦;戴利成;严强;徐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诱骗受体3(DcR3)表达和意义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TUNEL技术对62例H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进行DcR3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44例HCC中DcR3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0.97%,配对癌旁组织为20.96%,正常肝组织无阳性表达,HCC中DcR3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门静脉癌栓形成组中DcR3表达高于阴性组(P<0.01).HCC、癌旁和正常肝组织凋亡指数(AI)分别为3.52±1.65、6.08±1.71和6.87±1.78,HCC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R3阳性表达组中AI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结论 DcR3在HCC呈稳定高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相关,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和影响肿瘤的预后.

    关键词: 肝细胞 脱噬作用
  •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及结肠腺瘤样息肉病易感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文卫;陈凌武;徐盈斌;王声正;潘俊

    目的 观察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Apaf-1)及结肠腺瘤样息肉病易感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测方法,通过标准曲线对Apaf-1及APC在36例膀胱癌和15正常组织中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启动子甲基化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paf-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率分别为100.00%(36/36)和6.7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率分别为69.44%(25/36)和3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及APC的甲基化量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 Apaf-1及APC的启动子甲基化是膀胱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且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 外源性骨髓细胞在体诱导形成毛囊上皮细胞的研究

    作者:王海平;蔡钧;王天国

    目的 观察外源性骨髓细胞能否在体诱导形成皮肤的上皮细胞.方法 获取转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C57BL/6J小鼠原代骨髓细胞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表皮干细胞,植入野生型C57BL/6J小鼠背部创面并打包.分A、B两组各10只,A组每只植入1.0×107个单纯骨髓细胞,B组每只植入混合骨髓细胞、表皮干细胞各1.0×107个.创面痊愈后应用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新生皮肤内EGFP的表达.结果 两组动物3个月后创面痊愈并有完整的毛发生长.A组新生皮肤内未见EGFP的表达;B组所有新生皮肤(100%)均可见EGFP阳性细胞群,多分布在毛囊内.结论 创伤后小鼠毛囊的再生过程中,骨髓细胞-表皮干细胞接触诱导对骨髓来源细胞向毛囊上皮细胞转化至关重要.

  • 成肌调节因子在选择性神经损伤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

    作者:赵磊;姜东林;孙钧铭;严志强;吕广明

    成肌调节因子在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再生修复中发挥着突出的影响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观察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在单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损伤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

  • 直肠癌p53基因表达及功能状态的研究

    作者:张猛;沈风军;田宜肥;彭风辉;龙江斌;梁启万;李辉梅

    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现认为直肠癌是多基因异常积累而致的恶变[1].本研究旨在mRNA水平观察p53及p21基因在直肠癌中表达,了解p53的功能状态.

  • 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作用

    作者:晏冬;王喜艳;徐新建;朱功兵

    目前在胰液、外周血、粪便和胰腺细针穿刺等多种标本中,已开展了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诊断胰腺癌的早期实验研究.我们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胰腺癌提供依据.

  • 腰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后腰椎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杜伟;郑燕平;沈炳华;刘建青;刘新宇

    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实验为腰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LLR)术可恢复脊柱完整性,使脊柱尽可能趋于生理状态,减少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 阻断CD28/B7和CD134/CD134L共刺激通路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慧;袁正伟;陈岩;谭广亨

    CD134-CD134L(也叫OX40-OX40L)通路是活化T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关键共刺激信号[1].CD134的表达不依赖CD28-B7信号,但是CD28-B7信号可以促进CD134的表达.同时CD28-B7信号和CD134-CD134L信号在时空表达上具有序贯性,分别作用于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早期和晚期阶段[2,3].我们本文利用排斥反应强烈的不同种系间的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单独和同时阻断CD28-B7和CD134-CD134L信号通路对抗排斥反应的效果.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在贲门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博;冯笑山;王公平;高社干;张广平;邢鲁奇;米建强;马志坤;郝曙光;侯建峰;陈强;茹艺

    我们应用酶联吸附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了40例贲门癌患者的术前血清和术后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的表达,探讨TIMP-2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TIMP-2在术前血清和术后标本中表达的关系.

  • 靶向RANKL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对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和骨保护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坤;高延征;杨静;张晖;裴福兴

    目前RNA干扰(RNAi)不但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同时也用于疾病的实验性治疗[1].我们利用RNAi技术降低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RANKL)的表达,观察转染后成骨细胞中RANKL、骨保护素(OPG)mRNA和蛋白的时间变化规律.

  • 血清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敬庭;吴昌平;吴骏;孙达成;季枚;邓海峰;陆明洋;徐斌;李敏;郑晓;刘检;Ning Xu;Peter Nilsson-Ehle

    肝癌细胞容易侵犯血管并造成血行播散,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1].我们采用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M复合物(AFP-IgM)对肝癌、肝硬化和胃癌患者血清含量分析,且与AFP进行联合检测,探讨AFP-IgM对小肝癌的诊断意义[2].

  • 重组瘦素基因构建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韩国胜;陈亮;唐天驷;张志明;顾勇;董仁斌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我们构建了重组真核质粒pTracer-Leptin,并转染BMSCs,研究Leptin基因对BMSCs成骨活性的影响.

  • 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在入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药物影响

    作者:杨林;刘清和;海涌;周君琳;曲铁兵;陶天遵

    本实验旨在观察骨保护素,OPG,和骨保护素配体(OPGL)在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和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药物的影响,探讨其在骨重建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许伟华;唐欣;杨述华;Geiger Florian

    我们通过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植入大段骨缺损的珊瑚人工骨材料(Biocoral )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s)成骨作用的影响.

  • 寰枢椎后路两种四点内固定技术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胡勇;何贤峰;徐荣明;马维虎;赵卫东;梁栋柱

    寰枢椎后路双侧经关节螺钉加Apo-fix椎板夹固定(简称经典四点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具有可靠的力学稳定性,且术后的骨性融合率较高[1].我们通过测试Magerl螺钉+C1双侧椎板钩组合C2椎板交叉螺钉固定(简称改良四点内固定技术)三维运动范围,并比较两种四点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对改良四点内固定技术机制作初步探讨.

  •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亦钰;曹浩强

    目的 观察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巨脾、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巨脾切除组(LS)12例和开腹脾切除组(OS)14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1、7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1、7 d的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CD4与抑制淋巴细胞(CD8)的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1、7 d的CD3、CD4、CD4/CD8及IgG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较开放脾切除术对患者免疫抑制程度轻.

  • 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作者:万峰春;林春华;高振利;柳东夫;方艳丽;李爱丽

    目的 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22例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前组织配型及预处理,术后抗排异方案以及肾功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7例患者术前经血浆置换3~8次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降至30%以下,5例患者术前PRA仍大于50%.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1例(9.9%),抗排异反应未能逆转,予以切除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8例(36.3%),经甲强龙+ATG(ALG)冲击治疗后6例肾功恢复正常,2例转为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DGF5例(22.7%),予以血液透析+低剂量抗排异药物维持,肾功均恢复正常.结论 避开相应抗体进行良好的组织配型,是高度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前行血浆置换降低高度致敏患者PRA,使用ATG或ALG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排斥反应逆转率.

    关键词: 肾移植 临床
  •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雅敏;朱志军;曲伟;蔡金贞;侯建存;沈中阳

    目的 前瞻性观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减少肝移植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开始前15 min给予rFⅦa 80μ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予安慰剂.监测两组病例在手术不同时间点的凝血指标变化,计算手术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统计围手术期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血浆的输注量[(1245±496)ml,(6.31±4.86)U,(952±8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96±1713)ml,(10.34±5.36)U,(1849±6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输注量、围手术期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单剂给予rFⅦa能迅速改善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费用.

  • 胰腺癌的表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宋天强;李强

    胰腺癌是目前已知的恶性度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欧美国家,胰腺癌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恶性肿瘤发病的2%,癌症死亡的4%~5%[1].在我国亦有迅速增高的趋向,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胰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从1960年代的第22位和第15位上升至1990年代的第5位和第6位[2].虽然近年来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方面的进展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但在过去的25年中,5年存活率仅从20世纪70年代的3%上升到目前的4%[3].

  • 微小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高雯;束永前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80%肺癌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进展,蛋白质编码的原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改变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原因[1-3].但是近年来,随着一类新的没有开放性阅读框的非蛋白质编码微小RNA(miR-NAs)的发现,证明了癌症的基因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的RNA分子,长约20~25个核苷酸,其表达具有组织和时期特异性,进化上有很高的保守性[4,5].这类新发现的RNA可以调节其他基因表达的活性,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约1/3的蛋白编码基因受miRNA调控[7].

  • 大鼠颈部胸导管淋巴瘘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冬;李勇;范立侨;赵群;刘羽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颈部胸导管淋巴瘘模型.方法 将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颈部胸导管直接组、颈部胸导管间接组、腹部胸导管组.各组分别在颈部胸导管、左颈干、腹部胸导管行胸导管结扎穿刺,制成胸导管淋巴瘘模型.对比各组操作成功率及淋巴引流量.结果 3种方法引流的淋巴液无明显性状差异;颈部胸导管直接组较另外两组操作成功率低(P<0.05),颈部胸导管间接组与腹部胸导管组操作成功率无明显差异;腹部胸导管组在引流量方面明显多于颈部胸导管直接组、颈部胸导管间接组(P<0.05).结论 大鼠颈部胸导管间接造瘘法可稳定引流淋巴液,且不骚扰腹腔,是稳定、可靠胸导管淋巴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具有更广的应用空间.

  • 山羊脑挫裂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彭钢;张彭跃;沙红英;陈建泉;朱剑虹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性强、易于指标检测的大动物(山羊)脑挫裂伤模型.方法 选取25只健康成年无角山羊,通过外科手术暴露各组羊大脑上薛氏沟周围的运动皮质,以50 g钢球分别自50、75、100及125 cm高度作自由落体加速撞击一次致伤,记录运动诱发电位、头颅MRI扫描图像,以及病理显微观的改变.结果 50.75、100及125 cm高度撞击组羊的存活率分别为100%、100%、80%及40%.头颅MRI扫描和运动诱发电位表明100 cm高度撞击可产生明显脑挫裂伤灶及脑水肿,损伤局部皮层的运动诱发电位变化明显;50、75 cm高度撞击仅产生轻度的脑挫裂伤灶及脑水肿表现;125 cm高度撞击产生广泛的脑挫裂伤灶.结论 对山羊脑上薛氏沟周围运动皮层区使用50 g×100 cm力度作自由落体加速撞击,可产生观察指标明确且存活率高的山羊脑挫裂伤模型,有望广泛用于神经于细胞移植及药物等治疗的实验研究.

  • 排便生理模型的初步设计与构建

    作者:陈飞;黄宗海;李强;傅晓静

    目的 设计并构建排便生理模型.方法 依据肠道压力学说,模拟排便生理制作实验模型.采用恒流水泵作为动力源,调节水泵流量改变肠道压力,恒温水浴箱保持装置37℃恒温,贮液室通气口供给5%CO2+95%空气,使离体肠管保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实验方法包括模型流体力学测试和人工肛门括约肌注水体积与大约束压关系测定.结果 实验过程中,装置及管道接口未发生脱落、爆裂;水泵流量(137.100±10.279)ml/s时,肠道压力为90 mm Hg(1 mm Hg=0.133 kPa),实验模型压力变化范围0~90 mm Hg,人工括约肌注水体积2 ml可获得佳肠管约束压(88.600±10.490)mm Hg.结论 本实验模型能满足人工肛门括约肌的体外实验研究.

  •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程伏林;周云峰;魏正专;杨国梁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的检测价值.方法 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26例经HE染色证实无转移的淋巴结,使用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找更为敏感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分别发现41枚和105枚微转移淋巴结,两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12.8%和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CR法是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更为敏感的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

  • 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兆文;李大卫;唐华美;樊军卫;彭志海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的表达对结肠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i-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研究203例结肠癌癌组织、203例癌旁正常黏膜和66例癌转移淋巴结中Bmi-1的表达,分析Bmi-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显示结肠癌中Bmi-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旁正常黏膜、癌组织和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9%、66.6%、86.4%.Bmi-1过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Bmi-1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显著减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mi-1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 Bmi-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5-氮-2'-脱氧胞苷和曲古抑菌素诱导脾酪氨酸激酶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和表达

    作者:杨祖立;康亮;向军;彭俊生;王磊;汪建平

    目的 观察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2.5 μmol/L的5-氮-2-脱氧胞苷和1 μmol/L的曲古抑菌素分别或联合处理HCT-15细胞,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处理前后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氚胸腺嘧啶掺入法和体外细胞侵袭试验研究去甲基化前后细胞增殖力和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1)5-氮-2-脱氧胞苷和曲古抑菌素可使脾酪氨酸激酶基因去甲基化而恢复表达,曲古抑菌素增强5-氮-2-脱氧胞苷的去甲基化作用;(2)与脾酪氨酸激酶失表达阴性对照组比较,5-氮-2-脱氧胞苷、曲古抑菌素和联合用药组及脾酪氨酸激酶稳定表达阳性对照组中细胞增殖力分别下降30%、25%、45%和54%;细胞侵袭力分别下降22%、27%、43%和64%.结论 5-氮-2-脱氧胞苷和曲古抑菌素可恢复甲基化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重新表达,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侵袭和转移力.

  • CD4+、CD8+和N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作者:冯国丽;曾庆良;宋璇;肖静

    目的 检测不同Dukes分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CD4+、CD8+、CD4+/CD8+与NK细胞活性表达,探讨两者间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21例结直肠癌患者281枚淋巴结转移癌灶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淋巴结CK20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表达.结果 HE染色法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6枚(6%,16/281),RT-PCR法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者140枚(50%,140/281);按有淋巴结微转移重新Dukes分期后,手术前,A、B期患者血CD4+、CD4+/CD8+高于c期(P<0.05);A期患者血CD8+低于C期(P<0.05);B期患者血NK细胞活性高于C期(P<0.05).新Dukes分期与血CD4+呈负相关(r=-0.497,P<0.01);与CD4+/CD8+呈负相关(r=-0.714,P<0.01);与CD8+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 RT-PCR方法对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明显优于HE染色切片法,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密切相关.

  • 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启廉;李志东;吴斌华;王晖;潘达超;李姝君

    目的 观察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小鼠人类大肠癌细胞动物模型,将44只裸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抗体组和生理盐水组,抗体组在接种大肠癌细胞的同时,经腹腔注射抗CD105单克隆抗体,生理盐水组在接种大肠癌细胞的同时,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抗CD105单克隆抗体可抑制人类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生长,高抑瘤率为71.88%,抗体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肿瘤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 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人类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1q31.1-32.1区域等位基因杂合缺失精细定位研究

    作者:唐华美;周崇治;裘国强;樊军卫;王晓亮;彭志海

    目的 对染色体1q31.1-32.1区域进行杂合缺失(LOH)精细定位分析,探讨更为精确的高频LOH区域并筛选可能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在1q31.1-32.1区域选择6对微卫星引物与83例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can 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扫描以及LOH分析.LOH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q 31.1-32.1区域平均LOH率是22.98%.以D1S2622位点高,为36.73%(18/49),低是D1S412,为16.42%(11/67).结果 显示,更精确的缺失范围定位应该在D1S413和D1S2622之间(1q 31.3-32.1),约2 cM的遗传距离范围内.该区域各位点的LOH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将1q31.1-32.1区域高频等位基因缺失精细定位于D1S413和D1S2622位点之间,遗传学距离约2cM的区域内,提示在该区域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 FasL、抗DR5单克隆抗体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忠臣;李文珠;齐忠权;丁志杰;袁思波;庄国洪

    目的 探讨FasL、抗DR5单克隆抗体(Anti-DR5 mAb)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噻唑蓝(MTT)比色法、DNA倍体分析,Western blot等.结果 HT29细胞表面Fas mRNA的表达低于DIL5 mRNA的表达.50 mg/L FasL和Anti-DR5 mAb对HT29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5.49±0.90)%和(48.90±3.15)%,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表明FasL和Anti-DR5 mAb能够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并且诱导它的凋亡.25 mg/L FasL和Anti-DR5 mAb对HT29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3.8±1.5)%和(22.6±1.1)%.FasL和Anti-DR5 mAb作用HT29细胞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上升,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FasL、Anti-DR5 mAb能不同程度的诱导结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其机制与其受体和Caspase-3、bcl-2的表达有关.

  • 靶向抑制皮层肌动蛋白装配对大肠癌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

    作者:丛纲;徐美荣;朱建伟;周绍荣

    目的 构建能够靶向抑制细胞皮层蛋白装配的重组质粒,观察其对于肿瘤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EGFP/N2/Repeat,将其和空载体质粒转染入人大肠癌细胞Lo-Vo和HCT-8,分别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通过boyden小室模型观察大肠癌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 实验获得与预期一致的DNA特异性片段,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 片段正确的与载体质粒连接,重组质粒经过双酶切证实构建成功.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成功转染人大肠癌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提示转染与未转染该基因的细胞生长曲线相同;行细胞侵袭力实验,含有EGFP/N2/Repeat的癌细胞、空质粒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未转染)穿膜数分别为LoVo组:35.27±6.70、85.47±5.50、87.47±6.39;HCT-8组:15.07±2.34、26.73±4.43、26.07±3.67,含有拮抗分子的细胞穿膜数较其余两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抑制皮层肌动蛋白装配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侵袭性.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

    作者:魏东;蔡丰波;王秀丽

    目的 观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变化,建立HNPCC诊断模型.方法 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 MS)技术对16例HNPCC术前患者、25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检测,分析得到区分两组的树状分类规则,并构建诊断模型,并对16例HNPCC和24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进行检测并构建诊断模型.结果 M4822.28和M3922.07蛋白质组成的模型1可将HNPCC和大肠良性病组准确分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同时对HNPCC患者和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血清进行分析,M6337.31、M5339.24和M4530.78蛋白质组成的模型2可将2组准确分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16/16)和91.67%(22/24).结论 SELDI-TOF MS技术可将HNPCC、大肠良性疾病和散发性大肠癌正确分组.利用该技术对HNPCC家族人群进行监测,能对此类人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 脾脏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李宗芳;张澍

    脾脏是一个神秘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复杂.尽管从古希腊时代起,人们就对脾脏进行了不断探索,但由于早期受到"脾脏去之无害"观点的影响,关于脾脏的研究相对滞后.近些年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还是相对较少.我们多年来在脾脏功能及其相关疾病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现总结如下.

  • 对我国外科研究现状的再思考

    作者:王玉琦

    经过几代外科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外科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断肢(趾)再植和防治食管癌、小肝癌上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也有一批学术论文在Nature、science、Lancet、 JAMA、NEJM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外科研究的总体水平比欧美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原因,争取在外科研究的量和质上更上一层楼.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