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K6和CK18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关联

    作者:范志广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6、CK18)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正常胃黏膜120例,原发胃癌组织12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o)36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20 例正常胃黏膜中无CK6、CK18的表达;原发胃癌组织和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相一致;CK6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水平,而CK18则相反;CK6阳性多在WHO分型中的高分化腺癌及其他特殊类型癌组织中存在;在芬兰Lauren分类中,CK6多在肠型胃癌组织和淋巴转移灶中表达;CK6的表达与较好的分化程度,较轻的病变进展,较浅的肿瘤浸润、较早的肿瘤分期有关;在原发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6、CK18mR2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 微转移
  • 免疫组化和连续切片在检测头颈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

    作者:玄科;陈小丽;杜伟娜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免疫组化和连续切片对检测头颈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对手术淋巴结标本采用EnvisionTM法来检测角蛋白CKAE/AE3,并将检测结果和常规冰冻病理作比较,对比两者对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率.同时对头颈鳞癌颈淋巴结标本采用连续切片方法,和常规的病理切片比较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率.结果 快速EnvisionTM法及连续切片EnvisionTM法可以检测出常规病理或常规冰冻病理不能检测出来的淋巴结微转移.结论 EnvisionTM法检测角蛋白CKAE/AE3,能够迅速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 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朱国祥;顾丽丽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2016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行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比较单纯术中冰冻切片检测和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经单纯术中冰冻切片检测发现共有15例前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为9.68%;经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发现共有36例前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为23.23%;两者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纯术中冰冻切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8.46%、100.00%,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31%、100.00%.结论:采用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可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实时定量RT-PCR检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CK20mRNA、CEA mRNA的研究

    作者:易秉强;肖白;吴燕

    目的研究大肠癌病人外周血CK20mRNA、CEA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病人术前外周血CK20mRNA、CEA mRNA,并与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7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率为36.17%,CEA mRNA的阳性率为40.43%.统计结果显示CK20mRNA、CEA mRNA的拷贝数与Dukes分期无相关性(P分别为0.532及0.964).结论单次采血定量CK20mRNA、CEAmRNA尚不能作为术前临床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不同病人术前的CK20mRNA、CEAmRNA值不具备可比性.

  • CK20 mRNA在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善明;田强;钟延美;曲红梅;丰义宽;李国庆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7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以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作阳性对照.结果 CK20 mRNA术前阳性表达率为32.9%,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具有相关性(P<0.01),而与TNM分期、肿瘤的部位、病人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术前(P<0.05);20例健康志愿者无一例阳性表达,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CK20 mRNA作为标志物用于检测胃癌的血循环微转移是可靠的;手术操作可促使肿瘤细胞释放入血.

  • AFPmRNA和CD44V6mRN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坚;王洪林;陈翔;董蒲江;涂刚

    目的:建立检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PHC患者50例,4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10例肝血管瘤,10例肝囊肿,10例肝硬化,10例慢性肝炎),20例肝转移肿瘤患者(直肠癌肝转移10例,胃癌肝转移10例),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AFPmRNA和CD44v6mRNA的表达.结果:50例PH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和CD44v6mRNA检出率分别为50%(25/50)和58%(29/50).74%(37/50)的患者至少一种标志物阳性.AFPmRNA在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15%(3/20),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患者及健康献血员中均未检出.CD44v6mRNA在转移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45%(9/20),肝炎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肿患者及健康献血员中均未检出.PH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肝外转移密切相关(P<0.05).CD44v6mRNA检出率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外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血清AF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PHC患者外周血中联合检测AFPmRNA和CD44v6mRNA的表达,有助于提高微转移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CD44v6mRNA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意义优于AFPmRNA.

  • 食管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7 mRNA与癌胚抗原mRNA表达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作者:向华;施莉;胡莘;余北伟;王瑞权;韦炜;吴珍萍;陈丹;施晓英

    目的 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7 (CK7) mRNA、癌胚抗原(CEA) mRNA表达,探讨CK7、CEA mRNA能否作为检测食管癌外周静脉血微转移的标志物.方法 用随机表的方法选择和收集食管癌患者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的外周静脉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K7 mRNA、CEA mRNA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门诊健康体检者组有3例CEAmRNA表达阳性,CK7mRNA均为阴性;食管癌组,CK7阳性表达率为50.00% (20/40);CEA阳性表达率为60.00% (24/40),二者同时阳性者占37.50% (15/40);二者至少1项阳性者占72.50% (29/40).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7 mRNA或CEA mRNA单基因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二者同时表达则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二者至少1项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CK7、CEAmRNA可作为检测食管癌外周静脉血微转移的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玉洁;国霞;王晓飞

    肿瘤早期转移及术后复发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大威胁,而患者血中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是肿瘤发生微转移的重要依据.目前检测方法基于抗体技术、核酸技术及联合检测等,不同方法有其优点及局限性.

  • 骨肉瘤化疗进展

    作者:梁鹏;宋建民

    化疗可杀灭骨肉瘤肺部微转移灶,提高5年存活率,并为保肢提供一个安全的边界,使许多患者得以保存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化疗耐药的出现对骨肉瘤化疗提出了新挑战,但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地位尚无法替代.

  •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作者:张云飞;李文亮;黄鉴

    自第一例胃窦癌切除手术起,学者们不断探索胃癌淋巴结回流体系,予分组、分站,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地从解剖学上描述胃癌淋巴结回流系统,建立起胃癌根治术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到胃癌淋巴结有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导致腹膜转移和肝转移增加,使理论基础不断完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已达成共识,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除率明显影响预后,UICC在第5版中TNM分期也规定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至少要15枚,在修订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废止了旧规约中解剖学N分期方法,采用以淋巴结数目确定N分期的方法,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等概念,推进胃癌根治术更加规范.

  • 回康灵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勤江;王玉洁;田尤新;王军;董峰;邓岩

    目的 观察回康灵片(墓头回提取物)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DTC微转移阳性患者87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执行DTC内分泌抑制治疗标准,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片),从低剂量开始,25 μg/次,每日1次,早餐前0.5h口服,1周后逐渐增加剂量,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结果结合患者复发危险分层及内分泌抑制治疗不良反应作用风险分层调整剂量.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内分泌抑制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口服回康灵片(每片0.4g,每次3片,每日3次,全部完成口服12周)配合内分泌抑制治疗.两组在第4周及12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TC外周血微转移状况细胞角蛋白19(CK19)及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水平,并进行分析,同时观察远处转移及不良反应.结果 服用回康灵片4周时,治疗组微转移阳性1 8例(40%)、对照组29例(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P<0.05).服药12周时,治疗组微转移阳性7例(1 5.6%)、对照组17例(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8.49,P<0.01).随访中对照组出现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治疗组1例出现不伴甲状腺癌复发的颈淋巴结复发,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回康灵片对DTC外周血微转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肿瘤微转移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骆成玉;祝学光

    临床上总有部分患者在首次治疗后仍有隐性肿瘤残留、癌细胞在体内潜伏,并且在治疗前或治疗时业已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骨髓、淋巴道和不同组织器官,目前临床的常规方法难以发现,其中部分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过去的十余年,肿瘤微转移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结合我们所做的工作,本文对肿瘤微转移检测研究状况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肿瘤 微转移
  • CK免疫标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捷;John KC Chan;周晓军;孟奎

    目的探讨免疫标记是否有助于提高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方法 18例E-cadherin(E-cad)阴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根据光镜下有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分组,无同侧淋巴结转移11例(A组);有同侧淋巴结转移但仍有淋巴结阴性者7例(B组).对A组共189枚和B组11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cytokeratin(CK, MNF116)免疫标记.按照WHO乳腺癌淋巴结分期标准进行分期.结果 A组11例中3例共7枚"阴性"淋巴结中检出CK阳性癌细胞,散在分布于窦隙中,此3例由pN0期改为pN1a期.B组7例中6例共20枚"阴性"淋巴结中检出癌细胞呈散在或小簇状分布于包膜下窦或髓窦中,1例由pN1bi改为pN1bii期.结论免疫标记有助于检出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癌,进而精确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淋巴结分期.

  • nm23、CD44、淋巴结微转移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温黎;白杨;李新功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nm23、CD44v6的表达,并使用EMA、34βE12标记检测盆腔各组淋巴结中癌的微转移,探讨nm23、CD44v6、淋巴结微转移问的相关性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

  • hMAM 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印滇;王亚非;杨莉;王以浪

    目的:探讨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64例乳腺癌患者、32例其他癌患者(直肠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患者各8例)、34例良性乳腺相关疾病肿瘤患者和36例体检正常的女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人乳腺珠蛋白水平并做比较。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别按临床 TNM 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程度、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及绝经与否分组并做比较。通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即 ROC 曲线)确定乳腺癌患者的 hMAM 的 Cut - off 值。结果血清 hMAM 的ROC 曲线面积为0.855,即乳腺癌诊断结果的可信度为85.5%;血清 hMAM 的 Cut - off 值为8.54 ng/ ml,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3.2%和75.9%。在血清 hMAM 水平和阳性率的比较中,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05),且其他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Ⅲ和Ⅳ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 hMAM 阳性率(62.50%、75.00%)明显高于Ⅰ和Ⅱ期患者(31.25%、37.50%,P ﹤0.05),但 hMAM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 hMAM 的阳性率(90.91%)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25.00%)( P ﹤0.05),但 hMAM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 ER 以及是否绝经对 hMAM 及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乳腺癌临床TNM 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程度与 hMAM 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在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血清检验中,hMAM 的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在诊断乳腺癌早期微转移与治疗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 NSCLC患者外周血中三种肿瘤标志物mRNA联合检查的意义

    作者:郑建;李维青;刘桐林;李简

    目的对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和SCC的mRNA进行联合检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标本为外周血分3组.肺癌组50例;良性疾病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应用Nested PCR对外周血LUNX、CEA和SCC的mRNA进行检测.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标志物mRNA定为阳性.分析PCR检测结果与NSCLC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组74.0%(37/50)例为阳性;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肺癌组中,Ⅰ期的患者仍有33.3%(3/9)呈现阳性,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在肺癌组中各标志物的表达率为LUNX52.0%(26/50),高于CEA30.0%(15/50)和SCC16.0%(8/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UNX mRRNA是NSCLC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较好标志物.NSCLC微转移发生早,发生率较高.提示即使病理分期较早的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应用PCR法对NSCLC患者进行有LUNX mRNA组合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微转移,利于制定更优化的治疗策略.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郭建平;张阳德;万金花;沈洁;吴贵玲

    目的建立高效,快速的外周血Cytokeratin20(CK20)表达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的表达与微转移的关系,研究大肠癌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监测技术结合RT-PCR,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的CK20的表达,用SSCP技术对大肠癌患者进行P5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6例患者术前的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27例,阳性率为75%手术后24h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K20表达的有30例,阳性率为83.3%,术后早期化疗结束后仅1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6%.36表达可以监测癌症微转移的发生,简便快速,检出率高.

  • 细胞角蛋白20、基质金属蛋白酶-7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帅;王锡山

    目的 利用细胞角蛋白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探索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1999年1~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切除的全部淋巴结,以常规HE染色法及CK20、MMP-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检出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2例(34.04%,32/94);检出微转移淋巴结35枚(9.64%,35/363).(2)Dukes A、B期与Dukes C期微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4)微转移阳性组与微转移阴性组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预后较差.(5)CK20与MMP-7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20、MMP-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检出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判定肿瘤精确分期和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细胞角蛋白19基因检测与肺癌血源性微转移的初步研究

    作者:夏怡;柴(王莹)

    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几乎可在所有的上皮细胞、上皮类肿瘤细胞及部分非上皮类肿瘤细胞中检出,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无CK19 mRNA的表达,故检测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可推断有表达CK19的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异位存在[1,2].CK19 mRNA的蛋白表达产物片段CYFRA21-1,亦已作为临床上肺癌诊断的辅助指标[3].为探讨CK19 mRNA是否能作为判断肺癌血源性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我们对肺癌及健康人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血CYFRA21-1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 胃黏膜内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阎庆辉;刘津;史利克;王凤安;蔡建辉;池口正英

    目的:研究胃黏膜内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胃黏膜内癌患者84例手术切除淋巴结2526枚进行连续超薄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抗Cytokeratin(CK;CAM5.2)免疫组化研究,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4例中16例患者具有淋巴结受累(19%);2526枚淋巴结中45枚淋巴结受累(1.8%;45/2526),显著高于HE染色的1.2%(1/84;P<0.05),淋巴结微转移率为18%(15/84).尽管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微转移在大于1.0 cm的肿瘤(15/72;21%)较小于或等于1.0 cm的肿瘤(1/12;8%)更为多见(P=0.307).大于2.0 cm的肿瘤,淋巴结的微转移均为淋巴结内多发散在或聚集状态的肿瘤细胞.结论:胃黏膜内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微转移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不宜用于直径大于1.0 cm的胃黏膜内癌.

728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