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중화실험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030
  • 国内刊号: 42-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8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杨镇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大鼠胰腺部分切除后导管细胞增殖规律研究

    作者:刘涛;王春友;许逸卿;熊炯忻;万赤丹;周峰;陶京;杨智勇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后残余胰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时空规律,明确胰腺干细胞组织定位.方法手术切除大鼠胰腺90%组织,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溴脱氧嘧啶核苷(BrdU)标记,观察不同分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及腺泡细胞着色并计算染色指数.结果建模后第1天主胰管、大胰管、小胰管细胞均出现增殖高峰,其中小胰管增殖持续到大鼠建模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01);腺泡细胞仅在建模后第5天出现小的增殖峰;建模后第7天破坏的小叶结构基本恢复,胰腺导管周围有新生胰岛形成.结论大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胰腺再生过程中出现了胰腺干细胞增生与分化,而且胰腺干细胞主要位于导管上皮细胞中.

    关键词: 胰腺 干细胞 再生 大鼠
  • Stat3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化疗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作者:马向涛;王杉;杜如昱;叶颖江;崔志荣

    h后,G1期细胞比率由63.7%上升至82.2%,S期细胞比率分别由17.6%,下降至9.9%,凋亡细胞百分比由6.1%增加至32.0%.Stat3 AS-ON与5-FU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联合应用Stat3 AS-ON与5-FU可以起协同作用,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Stat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结论选择性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治疗结肠癌提供新途径.

  • 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杂合缺失和突变的研究

    作者:叶建新;许东坡;李心翔

    目的研究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中APC基因的失活形式和规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DNA直接测序及微卫星标记PCR-LOH分析方法,检测分析40例散发性结直癌APC基因的突变和杂合缺失.结果 40例结、直肠癌中有31例检测到APC基因改变:双次打击24例(其中LOH加突变15例,双突变9例),单个突变而无LOH 5例,仅有LOH而无突变2例.APC基因突变率及杂合缺失率与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等无关.结论 APC基因改变与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在大多数的中国人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中,需要APC基因的双打击致功能完全失活,而且LOH加突变可能是其主要形式.在肿瘤获得恶性表型后,其进展及预后与APC基因杂合缺失与否无关.

  • 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复杂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庆丰;董斌;罗其中;江基尧;钟春龙;徐英辉;廉治刚

    目的观察中低温停循环技术(MHCA)在复杂颈部大血管病变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pMCAO)缺血模型,以代替一侧头颈外科中颈内动脉病变.建立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CCFFB)中低温模型.实验分两组:对照组12只,37 ℃ pMCAO模型,不予降温处理;实验组16只,2 h pMCAO模型制作后30 min内降温到26 ℃,停循环45、30 min内复温;温度监测以鼻咽温为准,复温后TTC染色观察梗死灶变化,计算梗死体积,分子生物学检测海马CA1组织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和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凋亡.结果对照组可以观察到严重的神经元损害,有大量凋亡细胞,TTC染色梗死和中心灶明显,实验组海马区可以观测到少量凋亡神经元细胞,神经元染色形态基本正常,梗死中心灶体积减小了 46.50%,周围灶的体积减小了 38.36% (P< 0.05).蛋白检测实验组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MHCA技术有安全、较好的脑保护作用,有明显的抗神经元凋亡作用,可做为头颈外科复杂病变涉及颈部大血管手术时一个较好的辅助手段.

  • 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与血液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坚;孙鹂;李任远;倪一鸣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血液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肺癌患者血液端粒酶活性,并且与25例肺部良性疾病进行对照,其结果予以定性及半定量.结果肺腺癌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液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0.149± 0.018、 0.116± 0.019,明显高于术前血液端粒酶活性 0.072± 0.012,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P< 0.05);术后肺腺癌患者血液端粒酶为 0.116± 0.019,鳞癌为 0.062± 0.00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术后ⅢA-ⅢB期患者血液端粒酶活性为 0.131± 0.023,Ⅰ-Ⅱ期为 0.065± 0.0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血液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对临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肺癌 病理学 端粒酶
  • 结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回输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作者:周军;汪建平;兰平;吴小剑;黄美近;宋新明

    目的探讨结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回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方法将结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回输至20只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观察刺激指数(SI)、CD+4、CD+8以及CD4+CD25+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3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并对照治疗前后结肠病变情况.结果克隆回输后结肠炎症吸收,症状基本消失.回输前SI平均值为 8.15± 2.24,回输后为 2.02± 0.87;CD+4、CD+8水平、CD+4/CD+8比值、IL-13和IL-4水平呈明显下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 (16.5± 3.8 Vs 45.4± 4.9),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结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回输,成功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进入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耐受机制.

  • 人CD59重组基因在猪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胜芝;姚旭东;王广有;马腾骧;张泽;张玥

    目的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猪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人CD59蛋白.方法体外培养猪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ICAM-2-Enhancer-CD59cDNA、pcDNA3 -ICAM-2-CD 59cDNA及pcDNA3-CMV-CD59cDNA转染猪的血管内皮细胞,以未转染的猪血管内皮细胞为阴性对照,人的红细胞为阳性对照,经G418筛选(浓度为100 mg/L)获得具有抗性的克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pcDNA3-ICAM-2-Enhancer- CD59cDNA重组质粒阳性表达强度为 61.4%,对照组为 1.7%,在成纤维细胞中为 8.2%.不带增强子质粒为38.3%.结论以人细胞间黏附因子Ⅱ(ICAM-2)为启动子并带增强子的CD59重组基因在猪的血管内皮细胞中能高效特异表达.

  • 钙拮抗剂在P物质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中的作用

    作者: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佩芳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作用,探讨钙信号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EMSA)的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的激活作用,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NF-κB的亚基组成;观察钙拮抗剂BAPTA-AM在NF-κB活化中的作用.结果 SP可有效激活NF-κB,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在SP刺激30 min时达到高峰;活化的NF-κB是由p50和p65亚基组成的;NF-κB的活化可被BAPTA-AM所阻断.结论 SP可有效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Ca2+是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

  •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ACHN肾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曾进;梅伟;黄海鹏;李晓东;孔鹏;叶章群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抑制ACHN肾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P-470(40 mg kg-1 0.2 ml-1)皮下注射治疗ACHN肾癌荷瘤裸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31 d后处死裸鼠,测定肿瘤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观察TNP-470对肺转移、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生长明显减慢[重量 (270.00± 62.35) mg vs (630.00± 123.65) mg;体积 (126.54± 45.12) mm3 vs (316.16± 60.28) mm3, P< 0.01],MVD明显减少 (5.65± 2.31 vs 12.00± 3.78, P< 0.01),AI明显增加 (5.08± 1.87 vs 1.75± 0.83, P< 0.01).MVD与AI呈负相关,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860 7, P< 0.01; r= 0.714 4, P<0.01.AI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r= -0.854 0, P<0.05).结论 TNP-470对ACHN肾癌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之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增加.

  • 缺血预处理对猪肺隔离药物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春芳;陈胜喜;罗万俊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猪肺隔离药物灌注(IL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猪肺阿霉素隔离灌注模型,对12头猪随机分为隔离灌注组(C组)和缺血预处理后隔离灌注组(IP组),对比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肺血流动力学,肺形态学影响.结果 IP组灌注后气道峰压 (14.25± 0.96)、肺血管阻力 (284.25± 26.16)、肺湿重/干重比 (3.18± 0.32)明显低于C组 (18.75± 2.22, 582.50± 66.13, 5.46± 0.55),动脉氧分压 (316.55± 19.01)明显高于C组 (182.08± 13.04),差异均有显著性.镜下观察IP组肺损伤程度较轻.结论肺隔离灌注化疗对肺具有一定损伤作用;IP对ILP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缺血 预处理 肺损伤
  • 肋骨和肺组织遮挡对高强度聚集超声生物学焦域的影响

    作者:秦海峰;黄乃祥;汪伟;罗明玉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犬肝组织中生物学焦域(BFR)与肋骨和肺组织遮挡的关系.方法将实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n=10),手术组模拟行肋骨部分切除、肋膈角闭合术(PCCAC);以0.8 MHz、焦距120 mm、定点点打、声功率220 W连续照射两组实验犬肝右叶90 s,对肝生物学焦域进行面积和体积测定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显示手术组犬肝形成(1.04±0.23) cm2回声增强区,对照组没有观察到回声增强区;肉眼下实验犬肝生物学焦域体积(3.24±0.47) c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对生物学焦域的嗜伊红染色证实其手术组犬肝生物学焦域的坏死程度明显增强,范围增大.结论肋骨和含气肺组织的遮挡对HIFU破坏犬肝组织具有明显的负影响,行PCCAC后可以有效提高HIFU在肝脏治疗靶区内的有效能量,减少衰减.

    关键词: 肋骨 超声 生物学
  • 模拟膈神经脉冲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作者:夏奕俊;徐向阳;崔茂龙;王成

    目的研究膈神经生物电脉冲(BIPN)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新西兰家兔18只平均分为3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端端缝合予以电刺激.A组以BIPN刺激与无刺激对照;B组以BIPN刺激与方波脉冲刺激对照;C组以方波脉冲刺激与无刺激对照.刺激4周后行足底溃疡直径、神经电生理、胫前肌肌湿重、组织学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测.结果A、B组BIPN侧足底溃疡直径分别为(16.33±17.17) mm和(22.33±7.50) mm,均优于对照侧(P<0.01,P<0.05);复合肌肉诱发电位(CMAP)潜伏期分别为(1.98±0.20) ms和(1.92±0.16) ms,均优于对照侧(P<0.05);A组CMAP波幅为(0.18±0.07) mV,优于对照侧(P<0.05);远端有髓纤维通过率分别为(62.44±6.68)%和(54.48±5.05)%,均优于对照侧(P<0.01);胫前肌肌湿重分别为(1.67±0.24)g和(1.71±0.25)g,均优于对照侧(P<0.01);超微结构观察示BIPN侧再生髓鞘成熟度优于方波脉冲侧,更优于无刺激侧.结论膈神经电脉冲能较明显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 导入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项炜;朱贤立;赵洪洋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U251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U25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转染组、放疗组、转染联合放疗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53基因或/和放疗(3、6、9 Gy)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RT-PCR证实了p53基因在U251细胞中的表达.MTT检测发现p53基因对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 (79.60± 5.69)%.当放射剂量为3、6、9Gy时,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17.06± 4.35)%, (17.39± 1.67)%, (18.73± 4.68)%.当p53基因与放疗(3、6、9 Gy)联合作用时,抑制率分别为 (80.60± 5.35)%, (90.30± 1.67)%, (91.30± 2.01)%.p53基因转染所产生的U251细胞凋亡率为 17.38%.放疗(3、6、9 Gy)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4.61%, 4.84%, 5.40%.当p53基因与放疗(3、6、9 Gy)联合作用时,凋亡率分别为 17.80%, 20.03%, 22.34%.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放疗对人胶质瘤细胞生长有协同抑制作用.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杨林;朱剑虹;王宇倩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GFP,用GFP对神经干细胞进行标记示踪.方法应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制备pLNCX2-GFP,借助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阳性克隆,获取病毒上清;从胚胎大鼠脑中解剖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用病毒上清感染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结果经酶切电泳和DNA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GFP逆转录病毒,pLNCX2-GFP转染包装细胞后可以产生GFP逆转录病毒,病毒感染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可以长期表达绿色荧光.结论逆转录病毒能够快速、稳定、长期地将GFP基因转入神经干细胞,这种标记方法非常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 加味大柴胡汤加用L-精氨酸对阻黄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作者:林木生;王三明;包仕廷;缪辉来

    d时段门静脉内毒素含量BDL+L-Arg组与BDL+NS组比差异无显著性,而BDL+中药组及BDL+L-Arg+中药组门静脉内毒素含量较上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在阻塞性黄疸发病早、中期,采用加味大柴胡汤加L-Arg治疗对保护肝功能与缓解内毒素血症作用较佳.

  • 透明质酸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蔡建良;叶章群;杨为民;陈志强;陈春莲

    目的探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乳头状瘤组织中透明质酸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0例BTCC、25例膀胱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标本中透明质酸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HA染色:(-)11例,(+)4例,染色位于上皮细胞间质.膀胱乳头状瘤组染色:(-)3例,(+)10例,(++)12例;G1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染色:(-)2例,(+)7例,(++)11例;G2级:(+)2例,(++)13例,(+++)5例;G3级:(+)1例,(++)8例,(+++)11例;染色均位于癌细胞胞浆和间质中.正常对照组与BTCC、膀胱乳头状瘤组,膀胱乳头状瘤组与BTCC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G1级组与G2级组、G1级组与G3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013 2, 0.003 5),G2级组与G3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2 8);膀胱乳头状瘤组与G1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640 7).结论透明质酸与BTCC的生物学特性有直接的关联,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本身具有合成透明质酸的功能;膀胱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有恶性倾向.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基因及蛋白表达与软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壮;吕刚;陈鹏;原银栋;邓博雅;赵伟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MMP-7基因表达与软骨肉瘤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24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肿瘤和瘤旁正常组织的MMP-7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应用RT-PCR方法检测24例软骨肉瘤组织中MMP-7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MP-7在软骨肉瘤和瘤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MMP-7mRNA在软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软骨肉瘤中MMP-7蛋白表达阳性百分比为 66.7%(16/24),瘤周正常组织为 29.2%(7/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MMP-7蛋白在软骨肉瘤中表达增高.结论 MMP-7基因表达改变可能与软骨肉瘤的发生机制有关.

  • 小干扰RNA引发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内MDR1基因沉默的研究

    作者:李臣宾;张峰;史玉荣;魏熙胤;杨毅;牛瑞芳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抑制耐药乳腺癌细胞系MDR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选用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及其药物敏感细胞系MCF7作为研究对象.将预先设计的siRNA包装入质粒载体,然后转化质粒到大肠杆菌中,经过克隆、扩增、纯化后转染到MCF7/ADR细胞中,100mg/L潮霉素筛选2周,用流式细胞术从蛋白水平检测P-gp的表达率,及作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基因转录水平检测MDR1基因的表达率.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CF7/ADR细胞经特异性siRNA作用后P-gp的表达率由 99.8%下降到 12.3%;作为阳性对照的转染过GFP基因的LA795细胞的GFP蛋白表达率由 74.8%下降到 10.6%.实时相对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CF7/ADR细胞经特异性siRNA作用后其Ct值由 25.22增加到30.64.结论 siRNA能抑制人乳腺癌多耐药细胞系MCF7/ADR内MDR1基因表达,从而为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胸甘酸合酶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征;杨为民;李国灏;文博;叶章群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胸苷酸合酶(TS)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从连续获得的52例确诊为膀胱癌的组织样本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肿瘤样本中胸苷酸合酶mRNA水平.结果浸润性膀胱癌的TS mRNA水平较表浅性膀胱癌显著增高 (P<0.05).发生血管浸润的膀胱癌中TS mRNA水平明显高于没有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 (P<0.05),伴有转移的膀胱癌中TS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01).结论 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期有关,可能是提示膀胱癌有无转移和血管浸润的指标之一.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移至痉挛脑血管的研究

    作者:石忠松;黄正松;郭少雷;姜孝玉;洪海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移至痉挛颅内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在第2次注血同时枕大池内注入250 μ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CMV5GFP),滴度为2.5×109 pfu/ml,2、4 d后(初次注血第5天和7天)行荧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颅内血管和血管周围组织中外源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 d时在基底动脉外膜可见GFP表达,4 d时消失,而中膜和内膜未见GFP表达;2~4 d时颅底软脑膜细胞、小血管外膜和平滑肌层可见GFP表达.结论经脑池内注入重组腺病毒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转移至痉挛脑血管和软脑膜中,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提供方法.

  • 围术期输血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范国华;涂仲凡;高尚志;黄杰;毛志福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术中60 min、术后1、7 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35例健康人员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4+/CD8+变化尤为明显 (1.92± 0.5、 0.50± 0.1, P< 0.01),而TNF、CD8+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组在术后表现为CD3+、CD4+/CD8+的降低和CD8+的明显升高,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 d CD4+下降显著 (16.5± 1.7、 22.5± 1.7, P< 0.01).围术期TNF变化不明显,术后7 d T细胞亚群和TNF趋于恢复.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围术期输血可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

  • Survivin 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的关系

    作者:江斌;菅志远;兰明银;严斌;曾少波

    目的观察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行胆囊癌切除的24例胆囊癌标本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和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24例胆囊癌标本中有17例Survivin表达阳性,占总数的70.8%.Survivin在Ⅳ、Ⅴ期胆囊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100%,表达水平明显比Ⅰ期(33.3%),Ⅱ期(60.0%),Ⅲ期(66.7%)的高(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不同(P<0.05),而阳性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 Survivin在多数胆囊癌中阳性表达,并且其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呈正相关.

  • 榄香烯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洪语;路丽明;王勇;江基尧;罗其中

    目的比较研究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和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的不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榄香烯体外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有效浓度;原代培养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比较观察不同浓度榄香烯对于C6胶质瘤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榄香烯能显著抑制C6细胞增殖,IC50为 19.73~ 39.75 mg/L.体外比较观察,榄香烯作用浓度在 80~100 mg/L以内,不会引起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和形态学的改变.然而,当药物浓度达 30~40 mg/L,C6胶质瘤细胞大部分发生了脱壁和死亡.结论榄香烯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关键词: 胶质瘤 榄香烯 增殖
  • 外加磁场对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阳德;吴泽建;江悍平;龚连生;潘一峰;黄林;席浩;李玉坤;王荣兵;翟登高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 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左外叶不加磁场,30 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他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他脏器含量很少;实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关键词: 磁性 纳米粒 治疗 肝脏
  • 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大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细胞移植的研究

    作者:程帆;胡平;张孝斌;张杰;刘修恒;李伟;吴天鹏

    目的探讨以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为细胞载体进行肾上腺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HB作为细胞载体进行肾上腺细胞移植,体外观察PHB对培养的大鼠肾上腺细胞增殖、激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将种植了大鼠肾上腺细胞的PHB植入到双侧肾上腺切除的模型大鼠体内,观察细胞移植受鼠体内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局部组织学变化.结果 PHB及改性材料明胶对体外培养的肾上腺细胞增殖活性 (1.87± 0.03比 1.91± 0.04, P> 0.05)以及分泌功能均无影响 (36.43± 3.65) ng/L比 (31.72± 2.49) ng/L, P> 0.05).术后8周实验组大鼠体内皮质酮与醛固酮水平比单纯双侧肾上腺切除组的激素水平要高 (P< 0.05).材料在植入体内1周后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大量纤维结蒂组织包绕;随着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逐步减少,纤维结缔组织逐步消散,材料逐步降解,血管长入.结论改性PHB大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具有可行性.

  • 致康胶囊促进大鼠伤口愈合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志刚;窦科峰;李海民;冯全新;黄汉涛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改善大鼠伤口愈合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取20只雄性SD大鼠,在每个大鼠背部用外科方法剪去2块1.8 cm×1.8 cm的全层皮肤,造成两个全皮层开放伤口.将每一只大鼠的两个伤口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伤口(伤口总例数=20个)、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伤口总例数=20个).术后连续14 d在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局部应用两粒去掉胶囊壳的致康胶囊粉剂(800 mg/伤口)换药,在正常对照组伤口只进行常规换药.伤后5、7、10、14 d测定伤口愈合指数,伤后5、7、10 d检测伤口组织中TGF-β mRNA表达水平.结果伤后5、7、10、14 d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愈合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伤后5、7 d致康胶囊治疗组伤口组织中TGF-β mRNA水平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口,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伤后10 d两组间TGF-βmRNA水平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致康胶囊促大鼠伤口愈合与其增强伤口组织TGF-β基因表达相关.

  • 深低温冷藏骨组织存活时限的研究

    作者:陈振光;谢昀;张发惠;郭广松;陶圣祥;杨玉华;潘峰

    目的研究储藏在液氮中的骨组织保持存活状态的时限,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中供体的供给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冷藏不同时段的骨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检查.结果冷藏4个月后的骨组织结构形态学正常,骨细胞SDH染色阳性,而冷藏6个月后的骨组织有线粒体肿胀的超微结构改变,骨细胞SDH染色阴性.结论存储于液氮中的骨组织维持存活状态的佳时限为4个月.

    关键词: 骨组织 保存 移植
  • 颈交感神经网切除对肢体痉挛骨骼肌肌电图、酶及肌纤维结构的影响

    作者:潘生才;吴珊鹏;孔抗美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切除后,痉挛肌肉内肌电图、酶及肌纤维结构的改变.方法将20只Wistar大白鼠作成痉挛性模型,分成两组,随机选择1组行颈总动脉周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及颈上节交感神经切除术,另1组作为对照,于术后第8天用Dantec肌电图仪观察肱三头肌F波幅度.术后第20天切取两组大鼠部分肱三头肌组织,采用(Ellman)爱尔蒙法测定肌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IBAS图像分析仪上观察两组肌组织内快收缩肌纤维与慢收缩肌纤维的改变情况.结果交感神经切除后,F波幅度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分别从 (0.377 8± 0.160 0) mm降至 (0.155 2± 0.080 0) mm (P< 0.01); (3.37± 1.01) U/g降至 (0.84± 0.65) U/g (P< 0.01),快肌纤维明显减少,从 (275 727.31± 98 240.23) U/m2降至 (88 148.22± 35 111.18) U/m2 (P< 0.01),慢肌纤维显著增加,由 (42 710.78± 28 858.37) U/m2增至 (179 184.73± 87 044.59) U/m2 (P< 0.01).结论交感神经切除后痉挛肌肉兴奋性下降.

  • 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与阿霉素对大鼠的毒性比较

    作者:张阳德;席浩;翟登高;李浩;王荣兵;李玉坤;吴泽建;黄林

    目的比较研究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AGMAN)和阿霉素(ADM)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AGMAN和ADM分为几个不同的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的两种药物的急性LD50,同时将未死亡的动物进行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的检查,观察其改变.结果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比阿霉素的LD50显著的提高.动物的肝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AGMAN具有很安全的用药范围,对动物的主要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相对ADM也有明显的减轻.

    关键词: 阿霉素 纳米粒 毒性
  • gax基因在移植静脉重塑早期过表达对平滑肌细胞转化态的影响

    作者:杨镛;宋清斌;段志泉;辛世杰;张强;时德;陈翠菊;罗开元

    目的探讨gax基因在移植静脉重塑早期过表达对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均行右颈内静脉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显微手术.术后14 d取出移植静脉,检测并观察gax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及VSMCs的表型转化状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gax mRNA表达明显增加(106.9±38.7, P<0.0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50.5±20.4, P<0.0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显著减少(33.86±13.38, P<0.01);bcl-2表达明显下降(13.0±4.6, P<0.01);p53、bax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27.00±7.25或28.6±5.5,P均<0.01).结论 gax基因过表达可促进移植静脉合成表型VSMCs的凋亡.

  • 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

    作者:张阳德;李玉坤;李浩;席浩;龚连生;潘一峰

    目的观察由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全部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舌静脉,按分组分别注射:游离阿霉素组(FADM);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MADM);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组(Gal29-ADM);半乳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外加磁场(Gal29-ADM+M),剂量均为阿霉素2.5 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器官组织制成匀浆,盐酸乙醇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静脉注射同等剂量、不同剂型的阿霉素药物后,阿霉素在器官中的蓄积程度从高到低:肝:D靶肝>D非靶肝、C>B>A;心脏、肾、血浆:A>B>D、C;脾:B>A、C、D;肺:B>A>C、D.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注入体内后,在心、肺、肝、脾、肾中的药物浓度在15~30 min达峰值,而半乳糖化后,阿霉素的药物峰值提前到5 min或之前.外加磁场和未加磁场的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组的药物靶向指数和药物选择指数是均高于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结论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经半乳糖化后,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肝脏的靶向性,并显著降低心、肺、脾、肾、血浆肝外器官的组织阿霉素浓度.利用外加磁场,可提高阿霉素在肝脏特定部位蓄积的能力.因此,静脉注射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是可行的.

  • 人脑胶质瘤中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夏之柏;浦佩玉;黄强;王广秀;尤永平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连接蛋白(Cx)43、3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正常脑组织和50例人脑胶质瘤采用North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人脑胶质瘤Cx43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2%,Cx32仅在1例低恶度少枝胶质细胞瘤及1例混合性星形-少枝胶质细胞瘤中表达.Cx43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下降.结论 Cx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可下降或缺失,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某些肿瘤的病理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胶质瘤 基因表达
  • 白细胞介素-12、γ干扰素协同共刺激分子B7-1诱导淋巴细胞活化的研究

    作者:沈虹;俞文渊

    为了探讨肿瘤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对B7-1肿瘤细胞诱导淋巴细胞活化有无协同作用,我们观察了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对转B7-1基因肝癌细胞表面的B7-1分子表达的影响.

  • hTR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物特性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金耀

    端粒酶持续激活导致恶性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对端粒酶活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破坏端粒酶RNA组分的模板功能,即可抑制端粒酶活性[1].我们针对hTR模板区设计合成反义寡核苷酸(ASODN),观察其对Panc-1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胰腺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碘仿纱腺窝填塞止血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扬华;周雄;张子恒;刘振耀;李永强;蔡郁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我院自1983年以来共施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536例,其中术中大出血16例,术后大出血需再次开放手术止血5例,共21例用常规止血方法进行止血困难,我们应用碘仿纱条腺窝填塞止血,效果良好.

  • 人酪氨酸羟化酶转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获稳定表达的研究

    作者:徐强;徐如祥;姜晓丹;张世忠;郭再玉

    我们通过本研究构建了表达人酪氨酸羟化酶(hTH)的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hTH,应用NucleofectorTM核转染方法将其转染至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BM),TH基因在细胞内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可视化的TH基因修饰NSCs-BM.

  • 三氧化二砷膀胱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作者:胡礼炳;曾甫清;金悠;鲁功成

    三氧化二砷(As2O3)作为一种中药成分成功地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在我国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实体瘤的研究也逐步开展.我们在体内外的研究中发现As2O3对膀胱肿瘤具有较强的诱导凋亡作用.膀胱肿瘤作为一种可以通过局部给药的实体瘤,在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明确As2O3在膀胱灌注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为临床膀胱癌的灌注化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凋亡抑制蛋白bcl-2/bax基因活性水平在乳腺癌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孙慧;战忠利

    我们利用具有表达突变型p53乳腺癌伴有肺转移模型,通过α-干扰素诱导凋亡,观察细胞内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变化,探讨p53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凋亡抑制蛋白bcl-2/bax基因所起的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荷肿瘤坏死因子-α的鼠骨骼肌C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思曾;林永堃;吕新生

    癌症恶病质的骨骼肌耗竭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关.近年来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对其进行调节,在一些细胞系实现了减轻TNF-α的损害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我们利用荷TNF-α鼠骨骼肌C2细胞(C2细胞)作为癌症恶病质骨骼肌耗竭细胞模型,探讨IGF-Ⅰ对TNF-α的调节及对C2细胞的保护机制.

  • 梯度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腹腔镜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于聪慧;吕民生;杨荣华;姚军波;乔志

    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有一定影响[1].本研究旨在观察就梯度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术后恢复的影响.

  • 表皮生长因子对卵圆细胞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伟;方驰华;马俊勋;涂玉亮

    卵圆细胞(OVC)为肝脏的干细胞,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1,2].我们应用Western blot法通过对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EGF)干预下p21ras表达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运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细胞活力,以揭示EGF对卵圆细胞活性及p21ra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 内皮素-1单克隆抗体对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志恒;王成友;倪勇;张敏杰;陈规划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移植肝无功能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应用ET-1单克隆抗体灌注移植肝,研究了ET-1单抗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何少武;胡先贵;金钢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胰腺炎(CP)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CP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其作用.

  • 壳聚糖与生长因子复合贴剂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榕;韦伟;王立军;吕国庆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临床上应用的剂型主要是喷雾剂.我们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结合生长因子制备成复合贴剂,治疗大白鼠的感染创面.显示其不仅可增加对创面的保护和抗感染性能,还具有药物缓释和辅助引流等优点.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人骨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大新;吕刚;张海燕;杜娃;黄涛

    我们以骨肉瘤OS-732细胞为对象,在明确其高表达Survivin基础上,尝试通过合成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OS-732细胞,以封闭Survivin表达,探讨ASOD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的促进作用.

  • 界嵴解剖和组织结构的增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金立军;黄从新;夏豪;李军川;陈廷煊;杨沙宁

    界嵴(CT)作为右房内独特的解剖结构之一,它与各种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有关[1].我们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兔CT及其毗邻结构、组织形态、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研究,探讨CT参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形态学基础.

  •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唐胜利;刘志苏;艾中立;郑从义;姚相杰;朱忠超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是近年研制的抗癌新药,具有作用缓和及抗瘤谱广的特点.我们从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其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为纳米材料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 不同体位髋臼假体植入参照平面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曾晖;Eckart Mayr;Michael Nogler;Martin Krismer

    目的分析卧位和站立位时骨盆倾斜度的变化情况,观察骨盆前平面作为髋臼假体植入的参照平面时的稳定性.方法将90位患者按照其髋关节的情况分为髋关节正常组、髋关节炎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组,每组中男女各15名.用三维数字化仪系统分别测量患者仰卧位和站立位时的骨盆前平面倾斜度,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结果正常组、关节炎组和术后组卧位时骨盆前平面的倾斜度分别为 5.91°± 3.81°、 6.12°± 3.51°和 4.37°± 2.21°;站立位时则各为 7.51°± 3.41°、 6.73°± 3.47°和 6.25°± 3.31°.患者处于卧位和站立位时各组间骨盆前平面倾斜度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05),而且卧位到站立位,骨盆前平面倾斜角平均值的变化<2°.结论骨盆前平面作为临床手术中髋臼假体植入的参照平面是稳定、可靠的.

  • 回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比较及早期并发症探讨

    作者:符伟军;王晓雄;洪宝发;高江平;蔡伟;曲叶飞;黄亮;李炎唐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回肠代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方法分析13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代膀胱术86例与回肠膀胱术49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再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除手术操作时间回肠代膀胱术组(平均346 min)长于回肠膀胱术组(平均270 min)外,回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660 ml与627 ml)、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18.6%与 16.3%)、患者平均住院日(47 d与41 d)、再手术率 (8.1%与 6.1%)及死亡率 (1.2%与 2.0%)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全切术后膀胱替代的理想术式,具有手术安全,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可自主性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 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研究的现状

    作者:汪建平;元云飞

    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改变包括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过甲基化.我们曾经对肿瘤DNA甲基化作过较详细的综述[1].结直肠癌的DNA甲基化研究较深入,进展较快.现对近年来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的一些研究现状作一简介.

  • 一种同时分离肝细胞和储脂细胞的简易方法

    作者:于聪慧;林梅;杨荣华;姚军波;吕民生

    目的探讨同时分离肝细胞和储脂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门静脉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同时分离大鼠肝细胞和储脂细胞,先用300r/min(20℃)低速离心5 min,将细胞悬液分成上清和沉淀两部分并分别放入两个离心管中.A管为沉淀部分(肝细胞悬液)经0.02%胶原酶孵育液孵育10min(37℃ 5%CO2),100目网过滤,离心后即为肝细胞.B管为上清部分主要是储脂细胞,经胶原酶恒温震荡消化(200r/min,37℃),200目网过滤,Nycodenz液进行梯度离心(3 000r/min)后即得储脂细胞.结果肝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产率分别为 (93.5± 3.5)%和 (2.4± 0.2)×108/大鼠,储脂细胞分别为 (94.5± 3.5)%和 (2.3± 0.4)×107/大鼠.肝细胞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检测肝细胞形态正常,细胞培养功能表达正常.储脂细胞在激发波长为328 nm的荧光显微镜下发出蓝绿色荧光,细胞培养贴壁良好.结论一步法同时分离肝细胞和储脂细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肝特异性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肝细胞及肝脏中的表达

    作者:解军;徐钧;于保锋;胡晓年;程牛亮;牛勃

    目的观察肝细胞特异性基因治疗载体蛋白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体外培养小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中表达.方法将基因工程制备的肝细胞特异载体蛋白与真核表达质粒以所带电荷比为1:1的比例混合,两者结合形成蛋白-DNA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培养基中或经门静脉注射小鼠体内,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在体外培养小鼠肝细胞及活体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切片中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未能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结论构建的肝细胞特异性载体蛋白可以有效的将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EGFP带入肝细胞和活体肝脏组织.可能为肝细胞基因治疗提供有效载体.

  • 磁介导热疗联合顺铂化疗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何跃明;吕新生;艾中立;刘志苏;王平康

    目的探讨用电磁场诱导磁性微球热疗联合顺铂化疗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中加入磁性微球(5、10 g/L)和顺铂(1、3mg/L),用40kHz、24kA/min的电磁场诱导热疗30min,光纤温度仪监测温度的变化,与未加磁性微球和/或顺铂组对照,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计算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磁场下,加入磁性微球各组的温度均升高,10g/L磁性微球组的温度明显高于5g/L磁性微球组(44℃: 38.5℃, P< 0.01),随磁性微球和顺铂的浓度增加,肝癌细胞的生长曲线变低平,集落形成率降低,G0/G1期下降,S期增加,凋亡率增加 (P< 0.01).结论磁介导热疗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对顺铂的抗癌作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磁介导热化疗的抗癌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凋亡,S期阻滞.

  • 抗黏附多肽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系MHCC97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艳红;刘银坤;李文昌;叶胜龙;汤钊猷

    目的研究抗黏附多肽GRGDS、YIGSR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系MHCC97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GRGDS、YIGSR作为抗黏附多肽,选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为靶细胞.用体外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两种多肽对MHCC97细胞对所包被的纤维连接蛋白(FN)的黏附抑制作用;用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两种多肽对MHCC97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结果 GRGDS、YIGSR对MHCC97细胞对FN黏附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当药物浓度达200mg/L时,黏附抑制率达60%.两种多肽分别与细胞共育48h后,均显示出明显的侵袭抑制能力.将细胞接种于裸鼠后给予GRGDS或YIGSR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肺重减轻、肺转移灶减少 (P< 0.05).结论抗黏附多肽GRGDS、YIGSR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系MHCC97具有明显抑制黏附、抑制侵袭转移的作用.

  • 兔肝癌肝动脉栓塞后肿瘤血管生成的变化

    作者:廖晓锋;易继林;张伟杰;李兴睿;邓巍;杨志芳;田耕

    目的观察肝癌肝动脉栓塞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变化.方法建立兔肝癌模型,随机分栓塞组(n=10)和对照组(n=10).于接种后14d经肝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栓塞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栓塞后第7天取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栓塞组MVD (28.6± 10.6)与对照组 (16.3± 6.9)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3.083, P< 0.01);栓塞后VEGF蛋白 (t= 3.075, P< 0.01)及VEGF165 mRNA (t=3.954, P< 0.00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在栓塞组和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 0.69和 0.72, P< 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可通过促使肿瘤细胞VEGF表达上调,从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如果将介入栓塞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结合,可望提高栓塞治疗效果.

  • 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不同影响

    作者:凌云彪;邱万寿;褚忠华;杨宏志;汤照峰;谈智;许瑞云

    目的观察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在各个水平上的作用,以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学机制和研究有关中药抗肝纤维化的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两种含药血清-门静脉血清和外周静脉(体静脉)血清,作用于离体培养的大鼠传2代HSC,以氚标胸腺嘧啶([3H]TdR)和氚标脯氨酸([3H]Pro)核素掺入试验、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HSC增殖及其胶原合成量、细胞增殖周期、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门静脉血清组[3H]TdR和[3H]Pro的掺入量分别为 (569.2± 19.8)cpm/孔和 (907.3± 10.3)cpm/孔,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少 (P< 0.05),外周静脉血清组的为 (592.8± 10.9)cpm/孔和 1 025.2± 54.0cpm/孔,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减少 (P< 0.05)而后者差异无显著性;门静脉含药血清提高HSC的G0/G1期的比例和降低G2/M及S期的比例 (P< 0.05),而外周静脉血清对各细胞周期无影响 (P> 0.05);I型前胶原mRNA的PC-mRNA/GAPDH-mRNA比值为门静脉血清组 0.42± 0.09和外周静脉血清组 0.72± 0.05,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而门静脉血清组则更低 (P< 0.05).结论肝纤方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G0/G1期向S期的转变来抑制HSC增殖、通过下调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来减少胶原的合成;由门静脉和外周静脉采得的含药血清在血清药理学实验中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研究

    作者:李志伟;王占民;吴晓鹏;刘军;马道新;刘春生

    目的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共表达对裸鼠人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转染有双自杀基因的包装细胞PA317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500mg/kg体重和/或无环鸟苷(GCV)100mg/kg体重后,1次/d,共10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双自杀基因在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中稳定表达,转基因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P< 0.01);CD+tK/5-FC+GCV组、CD/5-FC组、tK/GCV组抑瘤率分别为 88.31%、 63.52%、 65.05%.双自杀基因组与单自杀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双自杀基因可明显抑制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生长,较单一自杀基因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 肝脏外科基础研究选题方向的几点建议

    作者:窦科峰;周景师

    肝脏外科基础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的技术和理论向乎在外科医生解放肝脏手术的每一个禁区,突破肝脏疾病治疗的每一个难关的艰难历程中都功不可没.

  • 纳米技术与外科

    作者:张阳德

    纳米技术是指对1~100nm尺度范围内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处理的技术.纳米尺度下的物质世界及其特性是人类较为陌生的领域,也是一片新的研究疆土,在这种尺度下,有许多新现象、新规律有待发现,这也是新技术发展的源头;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性质的集中体现,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都是在交叉和边缘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当微粒小于100nm时,物质的很多性能将发生质变,从而呈现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奇异现象"低熔点、高比热容、高膨胀系数;高反应活性、高扩散率;高强度、高韧性;奇特磁性;极强的吸波性.如:纳米相陶瓷是摔不破的,且具有的高硬度、高韧性、低温超塑性、易加工等传统陶瓷无与伦比的优点;纳米相铜的强度比普通铜高5倍.

  • 青年医生怎样做临床研究

    作者:黄志强

    这个问题材包含着3个要素:一是青年,也许刚走出学校大门,没有很多社会的或临床的经验,更谈不上自己独当一面;二是临床研究,即是联系临床的研究,可以是实用性的,也可以是论理性的,但不是从文献上来,又回到文献上去;三是外科学,一般说来外科学是综合性的和应用性的学科,是要动手术或与动手术相关的临床科学.

中华实验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