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肝损害对肝脏卵圆细胞的诱导变化

    作者:朱英;刘平;王春树;王磊;慕永平;吴云林;冯力

    目的观察肝脏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致大鼠肝硬化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应用DMN造成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HOC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hy1.1在模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于造模4周肝纤维化重,形成假小叶,伴大面积出血坏死,6周开始缓解,8周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Thy1.1阳性染色细胞2周开始散在分布,4周增多于纤维间隔周围,6周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周开始减少.超微电镜显示HOC具有形态小,核以卵圆型为主,高的核/浆比例等特点.结论在DMN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Thy1.1染色的肝脏卵圆细胞呈现显著的阳性表达并有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在肝硬化消减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二甲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逆转过程中Thy1.1与OV6阳性染色细胞比较

    作者:朱英;刘平;龙爱华;吴云林;肖家诚

    目的: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比较Thy1.1与OV6标记肝脏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的不同变化,从而选择佳的HOC标记物.方法:应用DMN腹腔注射(4 wk12次)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进行胶原组织染色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Thy1.1和OV6的不同阳性染色细胞表达,光镜下进行Thy1.1标记的HOC计数,westem blot进行该标记细胞的蛋白定量测定.结果:DMN造模4 wk大鼠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终止造模后2 wk、即6 wk时肝组织病变较4 wk时有所减轻出现不完全纤维间隔.8 wk时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OV6在各时间点除了卵圆细胞表达外,也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表达.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到Thy1.1阳性染色的细胞,3 d时可见卵圆细胞微量表达,2 wk时呈散在分布,4 wk时明显增多,见于纤维间隔周围,终止造模后2 wk、即第6 wk时阳性染色显著强于4 wk,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 wk时较6 wk有所减少,表达量基本与4 wk时相等.Thy1.1标记的HOC Western blot结果与细胞计数一致.结论:在DMN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Thy1.1标记肝脏卵圆细胞优于OV6,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 肝脏卵圆细胞

    作者:展玉涛;毕春山

    0引言Farber于1950年发现,乙硫氨基酪酸、2-氨基乙酰芴及3-甲基-4-二甲基胺苯等致癌物质可导致大鼠肝脏门脉周围区的上皮细胞增生,因这些增生的上皮细胞细胞核呈卵圆形,故将其命名为卵圆细胞(oval cells).后来研究发现其他组织器官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也出现细胞核为卵圆形的细胞,为与其他组织器官的卵圆形细胞相区别,常将肝脏的这种卵圆形细胞称为肝脏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一般认为,肝脏卵圆细胞直径为10-15 tm,表达OV-6、细胞角蛋白19、谷氨酰转肽酶、部分表达白蛋白及甲胎球蛋白,但不表达过氧化物酶[1],近年来研究发现,肝脏卵圆细胞膜表面也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Thy-1[2],并被认为是肝脏祖细胞[3,4].随着干细胞技术及研究的迅速发展,肝脏卵圆细胞已成为肝脏病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 肝脏卵圆细胞定向分化在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消减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朱英;刘平

    [目的]探讨肝脏卵圆细胞在肝硬化形成及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二甲基亚硝胺10 mg·kg-1剂量大鼠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 d,1次/d,共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于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后3 d、2周、4周及终止造模刺激后2周、4周分别随机取造模大鼠6只、正常大鼠3只进行动态观察.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卵圆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组织α-SMA及Thy1.1;双重荧光免疫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观测肝组织AFP与Thy1.1及CK19与Thy1.1共定位.[结果]模型动态变化:大鼠经DMN造模4周时形成典型肝硬化病理改变;终止造模刺激2周后,肝组织学变化明显减轻.AFP、CK19与Thy1.1共定位细胞:造模3 d明显表达;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造模停止后2周达到峰值,显著高于造模4周(P<0.05);而造模停止后4周显著少于造模停止后2周时的水平(P<0.01),但仍高于造模2周.[结论]肝脏卵圆细胞增殖与分化在DMN所致大鼠肝硬化的形成与消减过程中、尤其对促进硬化肝脏的组织重构具有重要作用.

  • 肝脏卵圆细胞在二甲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朱英;刘平

    目的:观察肝脏卵圆细胞(HOC)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硬化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应用DMN造成大鼠肝硬化动态模型,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HOC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hy1.1在模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应用图象分析法对所标记的HOC进行半定量测定以及光镜下计数细胞数量.结果:于造模4周肝纤维化重,形成假小叶,伴大面积出血坏死,终止造模2周后,即6周时开始缓解,8周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Thy1.1阳性染色细胞2周开始散在分布,4周增多于纤维间隔周围,6周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周开始减少.图象分析与光镜下细胞计数结果相一致,均显示Thy1.1染色细胞数量于6周高,8周开始下降.超微电镜显示HOC具有形态小,核以卵圆型为主,核/浆比例高等特点.结论:在DMN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Thy1.1染色的肝脏卵圆细胞呈现显著的阳性表达并有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在肝硬化消减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体内高糖环境下肝脏卵圆细胞的功能研究

    作者:李影;赵丽娟;李艳香;夏芳珍;陆颖理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肝脏卵圆细胞模型大鼠体内高血糖,检测肝脏中胰岛素和转录因子(PDX-1、Nkx6.1)mRNA的表达.可见体内高糖环境下,肝脏胰岛素染色阳性,Nkx6.1和Pdx1mRNA表达明显增强,并有胰岛素1 mRNA的表达.提示高糖环境下,肝脏卵圆细胞可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 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叶婷婷;陆颖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不足引起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和外源性胰岛素替代的治疗方法,但仍缺乏根治方法.

  • 不同品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丽娟;余娇;李影;陈奕;夏芳珍;王宁荐;陆颖理

    目的 对不同品系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建模效率较高的大鼠品系.方法 选择F344、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经2-乙酰氨基芴灌胃和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建立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荧光激活细胞筛选法分选并纯化各品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分析Thy-1.1~+细胞百分率,观察Thy-1.1~+细胞培养结果.结果 成功建立三种品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流式细胞仪分选结果显示,F344、wistar和SD大鼠Thy-1.1~+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46±0.99)%、(2.46±0.37)%和(1.46±0.12)%;各品系大鼠间Thy-1.1~+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观察发现,与Wistar和SD大鼠比较,F344大鼠分选得到的肝脏卵圆细胞生长状态好且纯度较高.结论 在用于建立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为常见的三种品系大鼠中,F344大鼠所建模型的肝脏卵圆细胞活化效率高.

  • 表皮生长因子对卵圆细胞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伟;方驰华;马俊勋;涂玉亮

    卵圆细胞(OVC)为肝脏的干细胞,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1,2].我们应用Western blot法通过对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EGF)干预下p21ras表达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运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细胞活力,以揭示EGF对卵圆细胞活性及p21ra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 肝脏卵圆细胞分选与向胰岛β细胞分化研究现状

    作者:叶婷婷;陆颖理

    肝脏卵圆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转化为胰岛β细胞,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对于肝脏卵圆细胞的分选主要有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技术结合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技术(FACS)、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等.分选得到的肝脏卵圆细胞通过一系列转录因子的介导作用可转化为胰岛β细胞,主要的转录因子包括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神经元素3(Ngn3)、神经元分化因子(NeuroD)等,本文从肝脏卵圆细胞的分选和分化等方面对肝脏卵圆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Thy1.1阳性肝脏卵圆细胞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作者:朱英;刘平;王磊;陆雄

    目的肝脏卵圆细胞(HOC)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应用DMN腹腔注射(4周12次)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3 d、2、4周及终止造模后2、4周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下观察HOC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hy1.1的表达变化,应用图像分析法对所标记的HOC进行半定量测定以及光镜下计数细胞数量.结果 DMN造模4周大鼠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终止造模后2周时肝组织病变较造模4周时有所减轻,终止造模后4周时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 Thy1.1阳性染色细胞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到,造模后3 d时可见微量表达,2周时呈散在分布,4周时明显增多,见于纤维间隔周围,终止造模后2周、即第6周时阳性染色显著强于造模4周,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周时较6周有所减少,表达量基本与4周时相等.阳性染色图像分析、光镜下阳染细胞计数及western blot三者的结果呈一致性.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也具一致性.电镜下显示HOC具有形态小,核以卵圆型为主,高的核/浆比例等特点.结论 Thy1.1阳性的HOC可能与肝硬化的消减或逆转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