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9 间接致癌物对肝细胞DNA的损伤

    作者:王民生

    目的二甲基亚硝胺(NDMA)和氯乙烯(VC)这两种间接致癌物需经肝实质性细胞(PC)活化后才具有致DNA损伤作用.为验证经肝PC活化代谢的NDMA物中间活性产物能否"传递”给肝非实质性细胞(NPC),引起后者DNA损伤.方法应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对NDMA和VC的DNA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程序:(1)程序1:NPC和PC分别暴露不同浓度的NDMA或VC中,然后作DNA测试;(2)程序2:先将NPC装入透析袋中,浸没于含不同浓度NDMA或VC的PC悬液中,混合培养后,作DNA测试.结果 NDMA和VC对肝PC的DNA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NPC单独暴露NDMA或VC中无明显的DNA损伤作用,但NPC与PC混合培养并暴露NDMA或VC中时,均出现DNA损伤作用.结论经过PC活化代谢后的NDMA或VC的中间活性产物可进入透析袋内作用于NPC,引起后者DNA损伤.本实验结果有助于解释起源于肝内皮细胞的肝血管肉瘤的产物机制.

  •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及促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成;陈晓蓉;杨宗国;陆云飞;吕震;徐庆年;潘奇;汤伯宗;吕莹;孙媛;张文思;陆玲庆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巨噬细胞及促炎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周3d连续腹腔注射DMN(10 mg·kg-1),4周后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2周末将DM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消黄方组(每组10只),造模第3周起消黄方组大鼠造模的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1.73g·kg-1,灌胃至4周末,模型大鼠每天给予双蒸水.留取肝组织样本及血清,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CD68主要分布在肝窦,小叶间也有零星分布,DMN造模后CD68呈强阳性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MN造模4周CD68表达显著显著升高(P<0.01);肝脏TNF-α和IL-1β mRNA与CD68表达一致.与模型相比,消黄方显著抑制CD68及TNF-α及IL-β mRNA表达(P<0.01或P<0.01)).结论:消黄方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其是发挥抗DMN肝纤维化效应机制之一.

  • 肾气丸对DMN大鼠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王高强;刘成;罗明

    目的: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为载体,以肾气丸为研究对象,探讨肾气丸对DMN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每周前3d连续ip DMN(10 mg·kg-1)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2周末DMN处理组大鼠随机分为肾气丸组和模型组(各10只).第3周的第1 d起,在继续造模的同时,肾气丸组给予成人70 kg体重的10倍量ig(1.029 g·kg-1),给药2周.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留取肝组织样本和血清,观察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变化.结果:DMN造模4周,引起大鼠肝功能紊乱,与正常组比较,4周模型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及总胆汁酸(TBA)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1).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为正常组的4.58倍(P<0.01),H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α-SMA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组大鼠血清ALB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T,AST活性及TBA含量显著降低.肾气丸显著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α-SMA mRNA表达(P<0.01),升高HGF mRNA水平(P<0.05).结论:肾气丸对DMN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为肝病从肾论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 杠板归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张可锋;杜正彩;高雅;朱华

    目的:研究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杠板归高、中、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0.5% DMN溶液(1.6mL·kg-1)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第1周用2/3剂量,以后用全量.秋水仙碱组剂量为0.1 mg·kg-1,杠板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7.5,5.0,2.5 g·kg-1,各组给药1次/d,连续4周.4周末摘大鼠眼球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HF)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杠板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杠板归高、中剂量组中大鼠肝脏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低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杠板归通过保肝、降低TGF-β1表达,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启动.

  • 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胶原合成及TGF-β1的影响

    作者:王芳;梁代英;齐京;盛巡;刘欣;张颖;李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胶原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预防及治疗性灌服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肉注射对照.90天后消化法测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同时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镜下观察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原位杂交法观察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预防性给药能明显减少肝纤维化大鼠LN含量(P<0.05),明显降低纤维化计分(P<0.05),明显降低TGF-β1 mRNA阳性染色的面积百分比(P<0.05);治疗性给药明显降低Ⅳ-C、HA含量(P<0.05);预防及治疗给药均明显降低肝组织Hyp含量(P<0.05),改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结论:预防性及治疗性服用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均能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胶原增生及TGFβ1 mRNA的表达,而预防性给药效果更为明显.

  • 桃核参术汤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作者:张俊杰;林庚庭;滕飞;吴茂申

    目的: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DMN注射后第2、4、6周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形成肝纤维化,6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4周时有所缓解.肝组织AngⅡ从DMN注射第14天开始出现升高,以后一直维持高水平直至实验结束.与6周模型组相比,桃核参术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浆PRA和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肝脏局部RAS在DMN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逐渐激活,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桃核参术汤能够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局部RAS的激活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疏肝健脾活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IF-1α蛋白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雪皎;林庚庭;滕飞;张俊杰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HIF-1α蛋白、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2、4、6周组,模型2、4、6周组,中药2、4、6周组,共9组,每组10只.采用DMN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同时中药各组给予疏肝健脾活血方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HIF-1 α蛋白,RT-PCR法检测肝组织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各组同期比较,模型各组及中药各组大鼠肝组织HIF-1α蛋白、VEGF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1,P<0.05);与模型各组同期比较,中药4、6周组肝组织HIF-1 α蛋白、VEGF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可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降低肝组织HIF-1 α蛋白、VEGF mRNA表达量,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 虫草多糖逆转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风华;刘平;熊卫国;徐光福

    目的:研究虫草多糖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虫草多糖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过虫草多糖治疗4周后,大鼠肝脏用丽春红胶原染色观察大鼠胶原纤维沉积的变化,观察大鼠血清肝功能的变化,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Envision两步法测定肝组织Ⅳ型胶原含量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含量;酶图法检测肝组织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结果:镜下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MMP-2含量降低;组织Hyp含量,Ⅳ型胶原含量,Ⅰ型胶原蛋白表达,TIMP-2,MDA含量,均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SOD活性下降,而虫草多糖组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使SOD活性升高,MMP-2含量升高.结论:虫草多糖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胶原降解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茵陈蒿汤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

    作者:王永宏;赵晨曦;陈本美;贺敏;刘琳琪;李春艳;陈新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抗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1%DMN按照1mL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每周前3d每天1次,连续造模3周;造模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50 mg·kg-1·d-1)、茵陈蒿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20.0,8.0,3.2 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连续干预5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和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水平;测定肝组织氨基酸代谢谱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高、中剂量能显著逆转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茵陈蒿汤能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γ-GGT,HA,LN,CⅣ及PⅢNP水平;茵陈蒿汤能剂量依赖性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能改变大鼠肝组织中氨基酸代谢谱.结论:茵陈蒿汤具有明显逆转二甲基亚硝胺诱导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 绞股蓝总皂苷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作者:冯琴;李雪梅;彭景华;段小华;傅琪琳;胡义扬

    目的:探讨中药组分绞股蓝总皂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组(200 mg·kg-1)及对照药秋水仙碱组(0.1 mg·kg-1),每组10只,灌胃用药2周后取材.观察检测以下指标:①末次体重、肝脾比值;②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③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④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及HE染色;⑤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 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Hyp含量、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BiL,MD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血清Alb含量、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GSH-Px活性显著降低;较之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秋水仙碱组效应相当.绞股蓝总皂苷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能显著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虫草菌丝提取物抗二甲基亚硝胺诱致大鼠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宪波;刘平;唐志鹏

    目的 探讨虫草菌丝提取物(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致大鼠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3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8只)、模型组(30只)、用药组(15只,予CME).采用DMN 10 mg/kg腹腔注射, 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共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3天、2周、4周作为观察时相点;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窦壁CD44 、Ⅷ因子相关抗原(vWF)、Ⅳ型胶原(Col Ⅳ),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 DMN造模后3 天MMP-2、MMP-9活性显著增加,肝窦壁Col Ⅳ沉积显著减少、CD44 染色减弱、vWF阳性染色明显增强,肝窦内皮(SECs)窗孔减少,血清HA含量显著升高(P<0.05),4 周时可见SECs失窗孔和SECs下基底膜形成;CME早期(3天,2 周时)能够显著降低MMP-2、MMP-9活性(P<0.05),SECs失窗孔和SECs下基底膜形成减轻;CME灌胃2、4 周后,大鼠血清HA水平下降(P<0.05),肝窦壁CD44 表达增强、vWF阳性染色减弱(P<0.05),SECs窗孔增多,SECs基底膜形成减轻.结论 早期MMP-9、MMP-2活性升高,降解肝窦内皮细胞下正常分布的Col Ⅳ,是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的重要因素;CME早期通过降低MMP-2、MMP-9活性,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启动;CME能够减轻DMN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和表型改变,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

  • 不同功效古典方剂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磊;刘平;王春树;慕永平;龙爱华

    目的 比较5首不同功效古典方剂逆转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硬化的抗肝组织氧化应激效应.方法 4周内给大鼠腹腔注射DMN 12次制备肝硬化模型,成模后停止染毒,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一贯煎组、黄芪汤组、茵陈蒿汤组、下瘀血汤组及小柴胡汤组,分别以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灌胃给药2周;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GST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于造模2周末(肝纤维化形成期)、4周末(肝硬化形成)达到高峰,而T-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与6周模型组比较,黄芪汤组和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硬化明显减轻,肝组织MDA含量及GST活性显著下降,T-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 氧化应激是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的重要病理环节,抗氧化应激效应是茵陈蒿汤和黄芪汤逆转大鼠肝硬化的主要机制之一.茵陈蒿汤的祛邪作用重在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等病理因子,黄芪汤的扶正效应重在提高机体内在的抗氧化能力.

  • 虫草菌丝提取物干预与治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宪波;LIU Ping;唐志鹏;李风华;刘成海;胡义杨;徐列明

    目的 明确虫草茵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 extract,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与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MN 10μg/kg剂量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每周前3日、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CME干预实验于造模即日起开始灌胃给药至造模4周末;治疗实验于造模4周、终止造模因素后开始给药至8周末;均以0.74 g/(kg·d)剂量给予CME,每日1次.分别于造模后3天、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观测肝组织学、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与同期模型组比较,CME预防给药后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预用药4周后的肝Hyp含量显著下降(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内α-SMA、Col Ⅰ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治疗给药2周后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血清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b含量有所升高(P>0.05);治疗给药2、4周的肝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给药4周时肝组织Col Ⅰ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CME既能显著抑制DMN大鼠肝硬化的形成,也可有效促进已成型的DMN大鼠肝硬化的逆转,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消黄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成;陈晓蓉;杨宗国;陆云飞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 实验性肝坏死后再生肝窦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机制探讨

    作者:金玉兰;周全;石少辉;円山英昭

    目的 探讨肝坏死后再生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再生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白鼠60只,其中实验组为50只,非处理组及生理盐水组各5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分10个小组,在一次性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50mg/kg后,分别于第12、24、36小时和第2、3、5、7、8、10及14天乙醚麻醉下处死,迅速取肝组织、骨髓及外周血.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通过光镜、电镜予以观察.结果 注射DMN后12 h肝组织内开始出现小灶状坏死,第24小时逐渐明显.第36小时坏死明显,并且坏死灶内浸润大量的ED-1(大白鼠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标记物)阳性细胞.注射后第2天和第3天,坏死组织碎片和红细胞被ED-1阳性的吞噬细胞吞噬消除.第5天,在肝组织坏死灶内一些单核细胞其形态由圆形转变成梭形.第7天,细胞与残存的网织纤维接触,并表达SE-1(大白鼠肝窦内皮细胞标记物)及Tie-1(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此时常见ED-1/SE-1及ED-1/Tie-1双重阳性的梭形细胞.第8天,除了病变范围变小外,其肝组织形态相似于第7天.到第10天,增生的肝组织数量增加,充填坏死区.第14天坏死组织几乎完全被再生的肝及纤维组织所取代.注射DMN后12 h骨髓中ED-1阳性的单核细胞开始增生,其中部分细胞表达5-溴-2-脱氧尿苷(BrdU)/ED-1,并在36 h其数量达高峰.而这些细胞形态相似于骨髓中圆形单核细胞,其在第24小时至第10天出现于外周血中,高峰时间与骨髓相同.外周血中这些细胞的形状与肝组织坏死区内的ED-1阳性细胞相似.结论 注射DMN后圆形ED-1阳性单核细胞首先在骨髓内增殖,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坏死区域,再分化为肝窦内皮细胞,即DMN介导的坏死区域的肝窦重建可能部分通过血管新生来完成.

  • 肥大细胞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胶原纤维降解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金玉兰;周全;田澄;刘红刚;林芳弘;円山英昭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致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半定量方法探讨肥大细胞和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系雄性大鼠72只,对照组和正常组各16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大鼠在一次性注射DMN后2周至12个月,在8个时间点分别取大鼠肝脏,通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及电镜等方法,测量纤维化面积率和纤维化灶内的肥大细胞数量,观察肥大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情况及各种相关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注射DMN后肝脏所形成的纤维化面积率于2周(3.72%)和1个月(3.73%,P=0.2626)时明显,之后逐渐下降,直到12个月(1.42%,P=0.0003)肝组织内仍残留少许.肥大细胞于注射DMN后2周(200倍光镜下平均每视野1.73个)开始出现,于4个月(3.06个,P=0.008)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12个月(1.04个,P=0.045)时也仍可见少量.此模型中形成的纤维化和浸润的肥大细胞数量不成比例,高峰期不平行.肥大细胞表达MMP-2,但不表达TIMP-2.结论 在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肥大细胞不仅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还可能通过合成分泌MMP-2参与纤维化的降解.

  • 食醋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食管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侯继申;孙光蕊;丛秀云;辛国华;梁宗英

    目的:应用食醋对二甲基亚硝胺(NDMA)诱发大鼠食管癌动物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大鼠食管癌患病率,研究食醋对食管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将80只 SD 大鼠平均分成两组。Ⅰ组:普通饲料、普通饮水饲养,每周一次NDMA 皮下注射,10 mg/ kg;Ⅱ组:含醋饲料、含醋饮水饲养,每周一次 NDMA 皮下注射,10 mg/ kg。24周后,解剖各组存活大鼠,取食管组织,常规染色切片后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记录两组实验鼠食管癌发病数据。以各组实验鼠食管癌发病率数据为对比参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存活34只大鼠中有32只罹患食管癌,患病率为94.12%。Ⅱ组存活38只实验鼠中有28只患食管癌,患病率为73.68%。Ⅱ组大鼠食管癌患病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食醋对 NDMA 诱导的 SD 大鼠食管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DMN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和TIMP-1 mRNA表达及复方861的干预作用

    作者:申凤俊;朱跃科;阴赪宏;毛佳;马雪梅;马红;贾继东;王宝恩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模型Ⅰ型胶原(CoL-1)、Ⅲ型胶原(CoL-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 mRNA表达以及复方861的干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1%DMN 1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大鼠,复制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复方861灌胃3g/kg,共8周,以RT-PCR法观察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CoL-Ⅰ、CoL-Ⅲ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CoL-Ⅰ、CoL-Ⅲ及TIMP-1 mRNA分别为0.827±0.094、0.953±0.033及0.924±0.1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复方861治疗组CoL-Ⅰ、CoL-Ⅲ及TIMP-1 mRNA为0.497±0.057、0.851±0.065和0.648±0.107,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DMN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CoL-Ⅰ、CoL-Ⅲ及TIMP-1 mRNA表达水平增高,复方861能够抑制肝组织CoL-Ⅰ、CoL-Ⅲ及TIMP-1 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γ-干扰素对大鼠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肝脏胶原代谢的作用

    作者:刘成海;李风华;顾宏图;胡义扬;刘平;刘成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影响肝脏胶原代谢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IFN-γ5万U/只,im,bid,共4 wk.观察大鼠的体质量、肝脾重质量等一般情况.大鼠肝脏HE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析肝组织间质型胶原酶(interstitialcollagenase,MMP-1)活性,检测肝组织I型前胶原[a1(1)]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脏明显增大;血清ALT活性升高;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上升,MMP-1活性轻度上升,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γ-于扰素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29.8±u.0μg@g-1,vs 44.7±14.2μg@g-1,P<O.05),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降低血清ALT活性(478.4±156.4 nkat@L-1,vs 1055.2±l28.4 nkat@L-1,P<0.05),提高肝组织MMP-1活性(39.8±6.5 u,vs 32.O±2.8 U,P<0.05),降低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84.8±9.5%,vs 112.3±8.7%,P<0.05).结论:IFN-γ有良好的治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纠正纤维化肝脏异常胶原代谢,即抑制肝脏纤维过度增生,促进增生沉积的胶原降解.

  • 蓝玉簪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房志鑫;李旭波;刘菁菁;耿铮;田琼

    目的:探讨蓝玉簪颗粒对实验性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蓝玉簪颗粒高、中、低治疗组, γ-干扰素阳性对照组. 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DMN, 隔天注射1次,连续30 d. 第31天, 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含量; 肝组织匀浆中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 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 肝组织匀浆中a-SMA明显增加、MMP-2降低,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82.042±0.658 vs 60.879±0.987; 145.612±4.66 vs 74.824±9.004; 16.078±0.633 vs28.971±0.443; 161.667±26.766 vs 80.167±10.135; 5.994±1.360 vs 8.270±0.289, 均P<0.05); 蓝玉簪颗粒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血清ALT、AST降低, ALB增加; a-SMA降低,肝组织中MMP-2水平升高(87.856±8.526,106.69±0.987, 136.11±0.329 vs 182.042±0.658; 94.208±2.017, 107.602±20.014,118.847±5.486 vs 145.612±4.66; 23.412±0.775, 19.653±0.775, 18.635±0.221 vs 16.078±0.633; 109.958±3.607, 117.833±6.600,119.833±6.167 vs 161.667±26.766; 11.610±0.523, 10.367±0.714 vs 5.994±1.360, 均P<0.05), 小剂量组与模型组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和积分明显改善.结论:蓝玉簪颗粒可减轻肝脏炎症, 保护肝脏功能, 减轻或抑制DMN诱导的肝纤维化的形成.

13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