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合肝实质离断及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培静

    肝脏肿瘤是国际临床上面临的较为复杂的难题,治疗方法局限,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的出现是治疗肝脏肿瘤的较为先进的方法,它是目前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手术,肝脏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切除带有肿瘤的肝脏,保护剩余的健康肝脏,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在切除肿瘤肝脏后可以有效地促进剩余肝脏生长,使其体积增大。由于其方法并不完善,所以会引起较多的临床问题,例如: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等,其治疗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该文首先介绍什么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切除术的形成、其次详细分析了其适应症、禁忌证及肝脏再生机制。后介绍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分期切除术的在未来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 “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的基础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瀚旻

    通过论述“补肾生髓成肝”新的治疗法则的概念、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简述了“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治疗肝脏病提供理论参考。

  • 左归丸对MSG-肝再生-大鼠再生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李瀚旻;高翔;周密思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MSG-肝再生-大鼠再生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复制MSG-肝再生-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左归丸5g/kg灌胃,于术后5天处死动物,取再生肝组织液氮冻存.选用1176条与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再生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相对于模型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92条(上调表达20条,下调表达272条).结论:左归丸对MSG-肝再生-大鼠再生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以基因表达下调为主,提示左归丸通过调控MSG-肝再生-大鼠基因表达而影响其肝再生,下调MSG-肝再生-大鼠再生肝组织基因表达可能是左归丸滋养肝肾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多模式肝损伤后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分析

    作者:蔡毅东;王丽;郑浩轩;孙淑美;王洋;李淳

    目的初步探讨多种模式肝损伤后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及其变化,为其天然植物阻断剂和中药新药开发及中药治疗肝病提供依据。方法雄性Fisher344大鼠1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药物组、手术组、干细胞增生组与正常对照组。按 Gordon’s 方案分次腹腔注射倒千里光碱或对照剂,手术组和干细胞增生组择期行部分肝切除术诱导急性肝损伤与干细胞增殖,药物组、正常对照组予假手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原代肝细胞及组织切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多种因素所致肝损伤都可引起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相关成分IHH、PTCH、Smo、Gli1、Gli2、Gli3 mRNA动态表达(SHH阴性),信号分子IHH及通路激活标志(PTCH、Gli1)3个指标在时间与处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均P<0.001)。免疫组化证实PTCH在蛋白水平表达,且不同损伤模式下表达持续的时间不同。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各种肝损伤后异常激活,可能是参与调控肝损伤后反应的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

  • 丹参对大鼠肝再生过程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吴倩妮;田宏亮;张丽菡;田金徽;熊海芮;刘雅莉;杨克虎

    目的:评价丹参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造成肝损伤的大鼠的肝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CI,纳入丹参治疗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5月,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GRADEpro软件对理论指导等级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7个RCTs,214只大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组与对照组对四氯化碳造成肝损伤的大鼠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等方面的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GRADE系统进行推荐分级,由于研究有严重的局限性及证的间接性,故证据级别为低级别证据.结论:丹参对四氯化碳造成肝损伤后的大鼠的肝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证据级别较低,需谨慎使用.

  • HGF与风湿免疫性疾病

    作者:刘暘;肖镇

    在健康及疾病状态下众多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认识GF的功能调节及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被认为是强的肝再生促进剂.1987年日本的中村敏一从3000只大鼠的血小板中将GF纯化成单一的蛋白质,1989年根据GF N末端氨基酸序列成功地克隆了GF的cDNA并解明其全氨基酸序列和用基因重组的方法人工合成了GF.

  • Hyper-IL-6重组腺病毒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作者:王传敏;郄春花;秦波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超级白细胞介素6(Hyper-IL-6)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80只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组、AdO组、AdlL-6组、AdHIL-6组,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O、AdIL-6、AdHIL-6,后进行肝功能指标、肝脏病理学及肝细胞原位凋亡检测,并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大鼠14 d存活率.结果 AdHIL-6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含量及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而肝组织PC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肝组织病变减轻,caspase-3表达阳性,14 d存活率较高.结论 Hyper-IL-6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有明显的促肝细胞增殖及抗肝细胞凋亡效应,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学状况,提高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 乙二醛酶Ⅰ在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耿小芳;张富春;马纪;徐存拴

    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甲基乙二醛(MG)可通过乙二醛酶系转化成非毒性物质D-乳酸.再生肝等正常生理性增生以及肝癌等病理性增生组织中,乙二醛酶Ⅰ (GLO1)的表达和活性增加,可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和应激反应能力,促进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保护肝脏细胞免受凋亡.

  •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热休克处理对热休克蛋白和磷酸酶的影响

    作者:夏民;卢爱灵;李效阳;赵绪永;李永辉;徐存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c70/Hsp68)、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在肝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检测这些大分子在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热休克处理下的动态变化. 方法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酶的原位复性电泳、体视学分析、比色分析等方法. 结果肝切除和热休克联合处理(PH-HS)后的0~144h恢复期间,ACP有3个高活性期(12、36和96h),AKP有2个高活性期(12和36h),Hsc70/Hsp68有2个高表达期(16和48h);PH-HS后ACP和AKP活性增强与140~180kD的酶活性增加有关.与只进行热休克(HS)(44℃,30min)处理或与只进行2/3肝切除(PH)后恢复期间Hsc70/Hsp68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表明,PH-HS对Hsc70/Hsp68含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可持续120h;PH-HS中的PH能略微降低ACP和AKP活性,减少HS诱导肝细胞合成Hsc70/Hsp68的量;PH-HS中的HS处理能抑制PH诱导的Hsc70/Hsp68表达和推迟ACP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 结论 ACP、AKP和Hsc70/Hsp68均在肝细胞的HS反应和肝再生中起作用,其中,ACP可能在启动肝再生中起重要作用,AKP和Hsc70/Hsp68可能在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

  •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肝再生的调控作用分析

    作者:杜斌;徐存拴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12条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肝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中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91个与肝再生相关,其中226个基因之间有742种直接作用关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酶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谷氨酸;抗原受体介导的,整合素介导的,脂多糖介导的,Notch、Osmosensory、Smoothened、Toll、Wnt等12条信号通路中与肝再生相关的上调基因数和下调基因数,分别为26和23、164和54、59和51、5和1、22和14、21和10、1和1、4和11、23和11、32和17.肝再生中基因上调表达次数和下调表达次数分别为188和128、464和190、308和207、13和5、88和46、123和50、2和1、20和43、148和30、174和62.结论 除Osmosensory和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作用较小,Smoothened信号通路作用减弱外,其他9条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中作用增强.

  • 液压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大鼠再生肝转基因实验

    作者:徐存拴;邢雪琨;杨献光;朱秋实;窦磊;刘帅帅;李幼;张富春

    目的 探讨液压转基因技术(HDT)应用于大鼠再生肝转基因的条件和方法 . 方法 以2ml/s的速度将浓度为30mg/L的含目的 基因的质粒注射入大鼠尾静脉,于注射前/后不同时间进行大鼠2/3肝切除(PH),于PH后不同恢复时间称量大鼠体重(g)和再生肝重(g),计算肝系数(Lc),并从Lc±Lc*0%、*5%、*10%、*15%、*20%、*25%、*30%、*35%等15组中找出佳组,作为计算不同恢复时间再生肝适注射质粒溶液量的校正系数(Trc);取大鼠肝右叶中部组织制备冷冻切片,在波长488nm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万个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 结果 PH后注射生理盐水和注射空质粒对肝再生的影响与对照(只进行PH)相比无显著差异.PH前液压转基因的合适时间是PH前≥12h;PH后所有时间均可进行液压转基因.PH后对肝再生大鼠进行液压转基因的转基因溶液体积为大鼠体重(g)×9%×1/3×相应的校正系数(Trc).转入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时间和丰度既受载体影响,又受插入的目的 基因影响. 结论 液压转基因技术亦可有效地应用于大鼠再生肝转基因研究.

  •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作者:李金亭;王俊丽;傅山岗;李晓英;马克学;徐存拴

    目的研究2/3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及其细胞定位. 方法利用比色法对AK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技术分析再生肝中AKP的种类和活性变化;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酶定位. 结果在肝部分切除后的肝再生期间,AKP出现两个活性高峰(16h和19h),在每个活性高峰后,AKP均有显著下降;获得3种肝型AKP同工酶(140、160和180Kd),其中180kD的AKP只在肝再生过程中出现;随着肝再生的进展,AKP活性出现在细胞的不同部位. 结论 AKP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细胞代谢、物质转运、DNA合成和细胞分化.

  • 皮质酮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鸟氨酸脱羧酶的抑制

    作者:马建敏;和俊涛;索世英;宁黔冀;徐存栓

    目的 研究大鼠体内主要的糖皮质激素--皮质酮对部分肝切除(PH)诱导的再生肝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乙醚麻醉大鼠,于PH前3d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及假手术,皮质酮悬浮于芝麻油中皮下注射玄肾上腺鼠.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ODC mRNA、ODC蛋白及酶活性.结果 与再生肝相比,完整肝中ODC mRNA、蛋白及其酶活性水平较低.PH后所有组(每组n=6)中ODC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5h达到峰值.7h前mRN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去肾上腺组、去肾上腺假手术组(即对照组)、10和40ms/kg体重皮质酮处理组.去肾上腺组(n=13,下同)的ODC蛋白量高于对照组.10mg/kg体重皮质酮处理,在PH后0~24h下降,40mg/kg皮质酬处理组低.PH后,所有组(每组n=6)ODC活性迅速升高,6h达到峰值;皮质酮处理后活性在6h下降显著,40ms/kg体重皮质酮处理组活性低.结论 皮质酮处理后,大鼠完整肝及再生肝中ODC mRNA及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ODC活性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由于ODC mRNA及其蛋白量的改变.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文学;赵良真;赵艳红;刘文玲;徐存拴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探讨VEGF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3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切除2/3肝,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取肝组织或原位灌注分离肝实质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肝组织和肝实质细胞中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的VEGF阳性细胞很少;肝切除(PH)后24 h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主要分布于门管区周围;PH 72 h时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几乎遍及整个肝小叶;从PH 120h起VEGF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至正常.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肝实质细胞的VEGF表达量于PH 0~12 h较少,PH 12 h后增多,PH 24~72 h的表达量约为PH 0~12 h的2倍,PH72 h后逐渐下降,至120 h恢复正常;肝组织VEGF的表达量于PH 0~12 h较少,PH 12 h后逐渐增多,PH 72 h时出现高峰,约为PH 0~12 h的4倍;肝组织VEGF的表达量大于肝实质细胞的表达量.结论VEGF可能是参与肝脏组织结构重建的重要的生长因子:肝实质细胞是肝中VEGF的重要来源之一.

  • 整合素α1、层黏连蛋白和IL-1α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顺利;张国俊;贾永芳;宋兴丽;张彤;徐存拴

    目的通过检测整合素α1、层黏连蛋白(LN)和IL-1α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肝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切除实验组大鼠2/3肝,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取肝,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整合素α1和LN的表达变化,以ELISA方法测定肝组织和库普弗细胞内IL-1α的含量变化.结果1.整合素α1定位于肝细胞膜和细胞质,术后4 h其免疫反应阳性肝细胞数开始增多,24~36 h达高峰,144 h后恢复正常(P<0.01);2.肝内LN免疫反应阳性面积于12 h开始增加,24~48 h达高峰,术后12 h阳性肝细胞数增多,以24~36 h多(P<0.01),96 h后恢复正常;3.IL-1α在肝组织中的含量于术后1 h开始升高,3 h达高峰,4 h后低于正常并持续至144 h(P<0.01),在库普弗细胞内的含量于术后0.5 h开始升高,1.5~4h维持在高峰,12 h后低于正常并持续至96 h(P<0.01).结论库普弗细胞分泌的IL-1α可能是肝再生早期刺激肝细胞增殖的信号分子之一,肝再生期间肝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过程可能与整合素α1和LN有关.

  • 胃肠道5-HT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张文学;卢正;唐超智;荣换玲;徐存拴

    目的 探讨胃肠道及肝中5-HT免疫活性(5-HT-IR)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MC)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对照(O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切除2/3肝(部分肝切除,PH),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取胃、小肠、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5-HT-IR内分泌细胞和5-HT-IR MC,用甲苯胺蓝(TB)染色技术检测组织中MC.OC组除不切除肝叶外,其他同实验组.结果 1.实验组和OC组胃肠中5-HT-IR内分泌细胞数均于PH后2h较对照组下降(胃P<0.05,肠P<0.01),但实验组PH后6~72h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肝中未见5-HT-IR内分泌细胞.2.除PH后48~96h肝中MC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外,实验组和OC组胃肠及肝中MC数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3.在胃中5-HT-IR MC数于PH后3~6h和96h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12~72h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在小肠中PH后2h和120h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3~96h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肝中PH后48~72 h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OC组胃肠和肝中5-HT-IR MC数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4.MC的5-HT阳性率在胃中于PH后2~96 h,在小肠中于PH后0.5~120 h逐渐增大,在肝中于1.5~24 h有所增加,48~72 h明显下降.OC组胃肠和肝中的阳性率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肝切除后的肝细胞增殖期内胃肠道5-HT-IR内分泌细胞和5-HT-IR MC数显著增多,两种细胞可能提供了在肝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的5-HT.

  • 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模式的分析

    作者:蔺芳;徐存拴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中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方法 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组中基因的有意义表达异同,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 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06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早期(0.5~4h)、前期(6~12h)、中期(12~66h)、后期(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00、29、179和5;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374、290、1876和603.共上调1224次,下调496次.肝再生前期和中期核形成与发生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核被膜、核基质和核质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和后期核染色体、核仁和核功能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活跃,并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 辅酶Q10对大鼠再生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影响

    作者:翟心慧;来小海;吴清华;赵爱景;徐存拴

    目的 了解辅酶Q10(CoQ10)对大鼠再生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120只,用不同剂量CoQ10灌胃后行部分肝切除术(PH),于术后不同时间取肝组织分离线粒体,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线粒体悬液的A540nm值,之后再加入钙离子诱导并检测A540nm值.结果 PH后6~ 48h,高剂量(60mg/kg) CoQ10处理组的再生肝线粒体通透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低剂量(6mg/kg)处理组只在48h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差异.用钙离子诱导后,各组各时间点的线粒体通透性随时间延长而不同程度的增强,但PH后6~48 h的CoQ10处理组的再生肝线粒体通透性稍小于对照组.结论 一定剂量的CoQ10能降低大鼠再生肝线粒体通透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肝再生的细胞增殖阶段.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对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生长过程的调节作用

    作者:段丽娟;王改平;杨献光;李德明;徐存拴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了解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生长调节作用. 方法 在本实验室建立大鼠2/3肝切除模型,分离和鉴定再生肝8种细胞,采用大鼠Genome230 2.0芯片检测、数据处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构建mTOR的信号通路网络,分析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在以上8种细胞中的表达谱,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谱预示的细胞生长活动. 结果 mTOR信号通路涉及110个基因和25条途径,99个基因含于大鼠Genome 230 2.0芯片,82个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相关.其中,在启动阶段,mTOR信号通路主要参与激活、促进肝细胞、陷窝细胞、库普弗细胞、树突状细胞、肝星形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的生长过程;在进展阶段,mTOR信号通路明显地促进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卵圆细胞、肝星形细胞、库普弗细胞、陷窝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生长过程;在终止阶段,mTOR信号通路的大多数途径对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生长过程的促进作用减弱,而途径25却对肝细胞、窦内皮细胞、肝星形细胞和陷窝细胞的生长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 mTOR信号通路的25条途径和82个基因参与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生长调控.

  • GADD45α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的调控作用

    作者:杨献光;朱琳;赵卫明;和春翠;徐存拴

    目的 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GADD45α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将114只大鼠随机分为19组,2/3肝切除9组,手术对照9组,正常对照1组,制作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然后用大鼠基因组芯片Rat Genome 230 2.0检测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的基因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检测结果.利用谱函数(Ep)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预示的生理活动改变,进而通过IngenuityPathway Analysis(IPA)汇总GADD45α调控肝再生的信号通路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GADD45α在PH后2 ~6h、24h和36~72h均表达上调,GADD45α通过NF-κB、p38PRAK、p53、STAT3-p21、STAT3-Bcl-2、STAT3-cMyc等6条途径参与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肝脏再生调控.谱函数分析发现,GADD45α调控的生理活动的变化情况基本与大鼠肝再生进程相符.结论 GADD45α在大鼠肝再生中可能通过上述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存活等生理活动,进而调节肝脏的再生.

594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